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这学期,听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设计非常新颖,钟老师让学生用纸、吸管、用毛线折角,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很快从生活中找到角。在学生掌握角的组成,会判断角的基础上,钟老师又让学生用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让学生创造角,进一步升华了角的概念。在巩固练习设计上,钟老师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创造角,看谁创造得多。这一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项,变封闭为开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愤状态时,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终于探索出各种的摆法。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议”数学——在合作中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如杨老师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中,让学生用小组内交流,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字母表示的多样化,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用”数学---在应用中拓展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这几堂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面对一堂学生已上过的课,面对一群从未见过的学生,几位老师仍旧应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让很多老师都为之欢呼,这正是我平时教学中所欠缺的应变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参加了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2、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4、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新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人们常赞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对教师赋予更高的使命。育人先育己,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要有高尚的品质和渊博知识的缩写。教书育人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教师是这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传授知识,获得生活生产技能的重要学习过程,学会做人,懂得感恩,更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思想教育过程。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资源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教材资源。熟知教材编排的特点、意图、目的,知识的结构、衍接性、独立性、延续性,是教师上好一节课,上好整学年课的前提和保证。

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既有独立性更要有承前启后和前瞻性。教学要有科学性、趣味性更要有艺术性和成效性。这些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知识内涵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研透教材,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做好教学工作。通过教学视频的学习和研讨,发现自己与名师教学的差距,城乡教育的差距,学生地区的差异,教育的不均衡,农村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是任重而道远,要高度重视和负责任地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掌握熟练地掌握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技能,改变应付式的教学思想,相互埋怨和推卸责任的思想,应建立包容合作共赢的模式。教材资源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课堂教学的知识平台,是教师学生互动、合作探索学习的基础知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里活动特点,认知能力来编排,先易后难,先简后繁,遵循小学生学习认知的心里特点。各单元的知识编排是独立但不孤立,教学中不能断章取义。本次的学习是针对小学教材各年段,各单元的编排特点、目的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教学建议,使我获益匪浅,茅塞顿开,正视自己。教育不能马虎,教学不能随便,教师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担当,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顾及每个学生,不偏见不歧视学生,对学生要亲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有成就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要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目的是使教学有成效。课后要总结、反思、分析,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做准备。要做好教学工作,只有认认真真地备课,一心一意地教学,刻苦钻研教材,不断丰富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没有歪途邪道。

总之,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是教育事业腾飞的动力。政府投入大笔资金来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改变教育教学环境,提供优越的教育教学条件,做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 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六、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七、走近学生,改变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许多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没有有效的调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往往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时候操作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教师虽然在操作前进行了指导,但这是不够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或许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或是根本没有听明白,这时候除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操作的引导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不和谐的地方,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事情可做,教师要走近学生,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我再一次参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的数学,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法,备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事情发生,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教师同时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把握就是这种动态的生成。

评价有终结性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发展,激励学生的发展 。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并继续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总的来说,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暑假这十一天学习活动,丰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几点心得。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每每思考之余,浑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另外,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也有以下一点思考:

因为这种教学准备活动耗时费力,不可能把准备过程全部呈现给大家。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处理好“研磨”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7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课程目标的变化,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动手实验操作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

四、最后,通过对“十大核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解读,使我进一步了解学习了新课标。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暑假里,我通过网络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谈点体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4、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

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5、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学校的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学习来的很及时,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我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盘点收获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主要是指: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认真探讨内在联系我们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其次,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另外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进行数学探究并发展思维能力。制造教学疑问,引发学生开展研讨和争论。

①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人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②积极开展小组间质疑解疑。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镇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六步”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5、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

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参加了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2、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4、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新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今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课前预习生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教师教学”为“合作探究”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xx年1月9日下午我们6个数学老师到xx小学参加了教研室的小学数学“常青藤”名师送课活动。

我怀着一颗虔敬的心认真聆听了两节数学课,一节是xx和xx小学候老师的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一节是xx脚下一所学校谭老师的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我从两位老师身上感受到他们扎实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和浓浓的爱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了侯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1、抓住重点内容:谁比谁多(少)百分之几,让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不厌其烦的教学风格,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每一道题都认真的讲评,教学效果较好。

2、最后的一个项目:“限时练习“,让我大开眼界。2道应用题在5分钟内完成,做完后给老师看,全对的学生上黑板上依次画正字的每一笔,5个同学写完一个正字,依次进行,最后数出全对的学生数,对没有完成的学生提出要求:认真思考、认真书写!

另外,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节课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在开始一段时间回答问题不够积极,随着侯老师的点拨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逐渐高涨,这说明了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我要很好的向她学习。

听了谭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1.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感受最深的是:每一道题都让学生说出答案及想法,并且每一道题都问问学生有没有其他想法,让学生整节课都在积极地思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发散能力,我将努力把它运用到今后的课堂上来。

2.几个镜头值得珍藏

(1)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掌握的不好,教师便让6名学生排队上台,让下面的1名学生回答一共有几名学生,谁是第6名,从而让学生理解了这两个的区别。通过这个环节带给学生了很多:理解了知识、教给了学习方法。

(2)课的中间阶段有一个游戏活动环节让我学了一招,教师出示一张写着数学14的卡片,提问题:它是几位数?个位数字是几?十位数字是几?并一一让学生回答。然后小组活动:让小组长给组员出题,最后小组选出表现好的学生,组长和他把对话过程在全班展示。

我认为这个环节设计的非常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了,效果较好。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当学生视自己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定会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确立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这两位老师都做得很好。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乐于思考的时间更有限,所以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抓住一个重点,让学生理解透,这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今后,我至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向他人学习。这一点我已经努力在做,如果有机会,我总不愿错过,但也仅限于实地听课和上网查资料了。其实,多向他人学习的渠道很多,比如报刊杂志,比如网络视频,比如教学论坛,比如教师博客以及身边教学水平很棒的同事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爱生如子。一个孩子可能只是老师的几十分之一,却是父母的全部。蹲下身子,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多从他们的感受出发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无论优等生、学困生,都无一例外得到我的关爱。

3、多写反思。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曾经鼓舞了我一段时间,“亲自”动手写了几篇反思,可是却不能坚持。今后,一定要尽力去反思,动笔写写,把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喜怒哀乐都及时写下来,也许写得不精彩,但收获却是自己心底的!

体会多多,感受多多,永远也写不完,学不完。说得多未必做得多,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有可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xxx县xx街道xx小学 张xx

xx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这学期,听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设计非常新颖,钟老师让学生用纸、吸管、用毛线折角,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很快从生活中找到角。在学生掌握角的组成,会判断角的基础上,钟老师又让学生用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让学生创造角,进一步升华了角的概念。在巩固练习设计上,钟老师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创造角,看谁创造得多。这一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项,变封闭为开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愤状态时,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终于探索出各种的摆法。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议”数学——在合作中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如杨老师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中,让学生用小组内交流,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字母表示的多样化,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用”数学---在应用中拓展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这几堂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面对一堂学生已上过的课,面对一群从未见过的学生,几位老师仍旧应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让很多老师都为之欢呼,这正是我平时教学中所欠缺的应变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万老师用动态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视频资料代替静态的单元主题图,通过学生猜测体育馆的人数,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上切实存在,这些数比以往学过的百以内的数多得多。导入的设计既具实用性又具时效性。在处理例2时,教师并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编排运用计数器读数和写数,而是巧妙地将例1数正方体得到的两个数据398和406加以运用,再加上教师创造性的将数人民币融入此处,用生活中的数学,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例1刚学过的新的计数单位,而且还为后面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埋下伏笔。

例1和例2两个例题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本身内容的量就不小,但在教学完例1,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后,教师舍得花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数小正方体,利用实物经历数数的过程。万老师提出“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你摆的是多少”。这一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体验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十、百”这几个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同时感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教学本课时的一个难点“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时。老师让学生借助计数器边拔边数,利用手、眼、脑多重感观体验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要向千位进一的过程。这两次操作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低年级更是如此。在万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教学环节精彩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万老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数得快”,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再通过倾听一个小组的合理分工,对其它小组进行指导。不仅使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开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提供范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次活动,我找到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要向这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感谢工作室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了历时两天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理论境界,更品味到了一位教师的快乐与满足。

本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请来了国家级的数学特级教师牛献礼、刘松、樊玉、叶鸿琳进行展示课并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讲座。四位专家带给我们的展示课非常精彩,不仅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而且理念新颖、教法灵活。不仅为我们充当了授课的样本,更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着核心素养的含义。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经验和感悟分享给我们,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使我对数学教学、对教师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数学课堂应该是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讲明白。

牛老师从理解对应关系找到间隔数和树棵树的关系入手,以独特的视角,讲授《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点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建构植树问题模型,设计思路新颖。课堂上学生通过推理—猜想—验证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从开始的拘谨到发现乐趣,尝试探索,到收获成功和快乐。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应该重视过程教育,培养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用数学观察、思考、表达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我们还应知道学会不等于会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他人的讨论和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我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而要通过问题引领和驱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要为学生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教师去讲明白。牛老师的课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整堂课他没有去想办法帮学生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而是淡话类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推理、验证,让学生理解对应关系,从而建立模型。通过练习验证了学生真正理解了植树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教学真正发生。

刘松老师为我们做的培训内容是《核心素养下数学课程的整合与拓展》。他告诉我们何为整合与拓展,如何整合与拓展,并通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复习课阐述自己的主张。

时代在发展,作为教师如果不求思变总有一天会像公交车售票员一样被时代淘汰。未来教师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要做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要做连接世界的策划师。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教育。我们要让教学真正发生。当下的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在授课前必须做好调查,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否则就是无效教学,就是“空转”。

三、上一堂真课。

樊玉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思考我们一节课的师生状态,我们和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否被漠视过?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我们改如何改变,让自己的存在产生意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樊玉老师用一个词语来解读这个问题—表现力。我们和学生都要拥有表现力,把自己的优势变大,做到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开心。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不能做一个不思进取之人,苟且度日之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更有吸引力,让上课成为诱惑,寻找自己的亮点,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做一名学生喜欢、懂教育、会教书、会生活的老师,从而使自己享受教育、享受美丽。

四、数学是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

叶鸿琳老师的讲座让我清楚:对儿童来讲,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犯错、优化的过程。对老师来讲,数学教学需要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我们要相信儿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解释方法的机会。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儿童的能力,他们的笨方法可能是开启思维的起点。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限定时间,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地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在课堂上记详细的笔记。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内容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

5、做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

做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做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做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6、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

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教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高效课堂的实质应重点专注于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回顾创建高效课堂的学习,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二、让赏识教育推动课堂的有效高效发展

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教师并没限制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家可以主动争取发言,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教师精心备课,使学生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

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培养学习兴趣的优质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共同探求的一个问题。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动手操作,发展兴趣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儿童的最爱。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的成功在于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实践也证明:通常自己读过的能记住10%,自己听过的能记住20%,自己看过的能记住30%,自己说过的能记住70%,而自己做过的能记住90%。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活动,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三步:成就体验.保持兴趣

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别人的赞扬,渴望获得成功,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学生,让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特别是对学困生,老师必须想方设法,使他(她)有成功的可能,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是一句赞扬的话,也可以是同学的掌声或是一朵小红花,都能让他(她)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四步: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尽管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学生往往把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分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那么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负担,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可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前几年我基本没有怎么看书,也正应了另一句俗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这段心灵和知识匮乏期,我在教学上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有困惑却不知如何解,有疑问却不知如何答,教学对于我来说就如同闭门造车,到最后发现造出来的车千疮百孔,教学水平原地踏步。

之后,我结识了《小学数学教师》,也是我初次订阅这本杂志,当我第一眼看到她时,如同看到了一本武林秘籍,问了自己很多遍:为什么不早早地订阅呢?在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对于数学教学,我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就是力量”,她马上给了我回报。一节校级教研课,我从《小学数学教师》“百分数的认知”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启发,上出了我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一堂课。虽然不算优秀,但是对我来说进步非常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进度掌控合理,学生比较投入,这都是我以前的课堂中没有做到过的,那一次,我很满足,是《小学数学教师》给了我这种满足感。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挚友,这几年来一直订阅她。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得到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作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20xx年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塔城市教科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才能不断的提高。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暑假这十一天学习活动,丰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几点心得。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每每思考之余,浑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另外,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也有以下一点思考:

因为这种教学准备活动耗时费力,不可能把准备过程全部呈现给大家。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处理好“研磨”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我参加了这次的小学数学国培网络学习,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虽然有点累,有点忙,但我却很充实,快乐。我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与同行在互动平台进行了热情洋溢的交流,及时写了研修日志,总结、发帖、回帖,和上交作业。经过培训,我收获颇多,进步不小,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倾听讲座,更新观念。

各位专家在专题讲座中,阐述了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的探讨,在专家们的引领下,我对新课程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完整清晰的认识。

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去分析,去探讨,去解决问题;教师“一桶水”的理念已不能满足职业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学者型,钻研型”的教师靠拢。

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明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改革、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师要经常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经常反思,让学生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二、活到老、学到老。

这次网络培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要以这次培训作为起点,活到老,学到老,博览群书,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与时俱进。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大胆尝试,以爱育人,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地与学生互动,以自己的努力,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以至于对他们的一身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这次培训,我的收获比任何一次继续教育的收获还多,我决心以这次难得的培训为契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尽职尽责,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应有的光和热。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今天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2、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

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收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7

我一直以为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能带我独立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在聆听了专家的报告,观了几节观摩课后,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做一位像他们一样的老师,这是我今后的奋斗目标。这次培训不仅容丰富,而且培训的形式非常新颖,针对我们课堂教中存在在的问题加以剖析,专家和老师共同探讨,努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自己: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

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并告诉了我,我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四、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在教学中,我先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阅读,写笔记。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

五、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它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实践问题,一方面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的难点、重点,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学习,多听课、多开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上情绪过于热烈会偏离教学的目标,过于紧张会造成过高的焦虑,过于松弛会导致学生的腻厌和乏味。一旦进入课堂,就要自我调整,尽力摆脱各种不良情绪的笼罩,进入教学的角色。

六、热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但要热爱和尊重品学兼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热爱和尊重“困难生”,既包括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包括了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和因家庭原因造成心理有阴影的学生。只有从学业上、思想上,生活上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才会乐于和你在一起,亲密无间,心心相印,师生之间就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8

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确定和实施策略如何实施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体会: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例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教学重点来自于知识本身,是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而对每一个学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学难点却不同,它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难点突破速度与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方法是针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单独使用的情况,这些方法当然也可以联合使用。总之,我们要做到在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9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限定时间,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地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在课堂上记详细的笔记。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内容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

5、做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

做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做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做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6、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

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0

参加了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2、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4、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新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1

我参加了小学数学90学时培训,分两个阶段培训,第一阶段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培训,第二阶段主要是实践活动.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培训总的感觉是:有压力、有动力、有快乐、有收获。从这次培训的内容就不难看出赵老师良苦用心,其中既有底蕴深厚的特级教师,也有专业精湛的导师,更有我们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风格不同,观念各异,但是他们炽热的爱教之心都深深震撼了我。一位位睿智的教师,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每天和不同的名家大师进行思想上的冲击,感觉真的快乐而充实。

每天听着专家们的精彩讲演,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都值得我推敲,我在收获甜甜果实的同时,我心里也有酸酸的感觉,他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执着的教育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感到汗颜。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新的,他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辨证的,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回顾自己的教学,才发现自己实践的不少,但思考太少。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懒于反思、总结,通过这次学习,我才发现在不经意间我错失了许多

理论必尽是理论,我们应该要用于实践,因此,赵老师为我们安排了第二阶段的实践培训,听名师上课,评课,设计教案,上课,磨课,等。在这几天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磨课、听课这两个环节。我们这组上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首先,设计教案,再和导师交流,上课的学员进行磨课,学员上展示课。 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

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 由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力争成为一名教育的成功者!善于捕捉教育的机会,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呵护学生学习兴趣的萌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2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这学期,听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设计非常新颖,钟老师让学生用纸、吸管、用毛线折角,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很快从生活中找到角。

在学生掌握角的组成,会判断角的基础上,钟老师又让学生用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让学生创造角,进一步升华了角的概念。在巩固练习设计上,钟老师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创造角,看谁创造得多。这一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项,变封闭为开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愤状态时,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终于探索出各种的摆法。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议”数学——在合作中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如杨老师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中,让学生用小组内交流,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字母表示的多样化,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用”数学——在应用中拓展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这几堂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面对一堂学生已上过的课,面对一群从未见过的学生,几位老师仍旧应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让很多老师都为之欢呼,这正是我平时教学中所欠缺的应变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3

一、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一年级知识讲授内容不太多,关键是养成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应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课堂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杜晓夏老师的《垂直和平衡》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直观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这一直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思想汇报范文园)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老师以自己逛商店买蛋糕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杜老师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3、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4

参加了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2、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4、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新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5

为期五周的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习体会的话,那就是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最好的评价。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

二、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三、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6

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 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 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 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 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 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 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 极倡导、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 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 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时代赋予我们 的是机遇、是挑战。

3、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总之我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7

暑假里,我通过网络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谈点体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4、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5、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8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教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高效课堂的实质应重点专注于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回顾创建高效课堂的学习,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二、让赏识教育推动课堂的有效高效发展

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教师并没限制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家可以主动争取发言,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教师精心备课,使学生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

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9

我一直以为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能带我独立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在聆听了专家的报告,观了几节观摩课后,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做一位像他们一样的老师,这是我今后的奋斗目标。这次培训不仅容丰富,而且培训的形式非常新颖,针对我们课堂教中存在在的问题加以剖析,专家和老师共同探讨,努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自己: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

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并告诉了我,我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四、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在教学中,我先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阅读,写笔记。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

五、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它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实践问题,一方面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的`难点、重点,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学习,多听课、多开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上情绪过于热烈会偏离教学的目标,过于紧张会造成过高的焦虑,过于松弛会导致学生的腻厌和乏味。一旦进入课堂,就要自我调整,尽力摆脱各种不良情绪的笼罩,进入教学的角色。

六、热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但要热爱和尊重品学兼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热爱和尊重“困难生”,既包括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包括了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和因家庭原因造成心理有阴影的学生。只有从学业上、思想上,生活上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才会乐于和你在一起,亲密无间,心心相印,师生之间就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0

一、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一年级知识讲授内容不太多,关键是养成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应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课堂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杜晓夏老师的《垂直和平衡》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直观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这一直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老师以自己逛商店买蛋糕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杜老师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3、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1

暑假再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其实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没有细细的品读。经过这一次的抄写《新课程标准》,我感受颇深。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下,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这一道数学题,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数学课本里每学期都会出现几节活动课,但是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把它忽略掉,或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学习过新课标后,才明白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适实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本教师的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3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4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培养学习兴趣的优质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共同探求的一个问题。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动手操作,发展兴趣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儿童的最爱。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的成功在于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实践也证明:通常自己读过的能记住10%,自己听过的能记住20%,自己看过的能记住30%,自己说过的能记住70%,而自己做过的能记住90%。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活动,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三步:成就体验.保持兴趣

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别人的赞扬,渴望获得成功,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学生,让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特别是对学困生,老师必须想方设法,使他(她)有成功的可能,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是一句赞扬的话,也可以是同学的掌声或是一朵小红花,都能让他(她)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四步: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尽管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学生往往把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分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那么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负担,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5

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 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 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 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 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 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 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 极倡导、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 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 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时代赋予我们 的是机遇、是挑战。

3、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总之我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镇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六步”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5、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

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7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课程目标的变化,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动手实验操作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8

在20xx年10月21日—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20xx年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第一天是由王建强老师讲授的课程《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第二天是由李静斌老师讲授的《钢结构工程设计与建造》,两位老师都是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授,专业知识扎实,阅历丰富,授课生动有趣,通过为期两天的培训,是我获益匪浅。

通过王建强老师讲授的课程《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使我认识到了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和其他产品质量一样,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必将导致城市可利用资源压缩,城市新建工程发展趋于平缓。由于建筑年代、使用年限、自然灾害、原设计估计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建筑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一些建筑物因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特殊性,或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功能的转变而成为鸡肋建筑。为了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或改善功能,工程结构加固改造将逐步凸现其重要性。在发达国家,房屋结构的新建与加固改造早已呈现前消后涨的态势。而我国,房屋结构也已开始进入新建和维修改造并重的发展时期,建筑物的鉴定加固已在业界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就愈发的突出重要,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包括:概论,建筑结构损伤机理与危害,建筑结构检测,建筑可靠性鉴定,建筑结构加固,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等。结合相关规范标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我认识到了:

以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的重点主要是面对旧房,但近十年来,无论旧房或新房都存在着检测、加固的'问题,建筑结构检测、加固的工作越来越多。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要对建筑物进行鉴定和加固:(1)设计不周或有误;如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尾部和地基情况了解不全,地基承载力估计过高,漏算或少算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设计人员受力分析概念不清,结构内力计算错误等;(2)

施工质量低劣;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有蜂窝、孔洞、露筋等缺陷,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或砌体砌筑方法不当,造成通缝,空心砌块不按设计要求灌筑混凝土芯柱;或钢结构的焊接质量

或焊缝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3)使用或改造不当;如未经核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加层或对其进行改造,造成原有结构承载力不足,使用过程中任意改变用途加大荷载;或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墙上开洞;(4)使用环境恶化;如结构长期受到高温、振动、酸、碱、盐、杂散电流等不利因素作用,引起结构构件的腐蚀性和损伤(5)建筑物年久失修.结构有损伤或破坏,不能满足目前的使用要求或安全度不足;(6)由于各种灾害事件的影响使结构产生裂缝或者破坏;(7)需要对古建筑、历史建筑进行进一步维护、保护。而结构结构加固的具体方法有多种: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1)加大截面加固法。(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4)粘贴钢板加固法。(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6)绕丝法。(7)

锚栓锚固法。

通过李静斌老师讲授的课程《钢结构工程设计与建造》,使我了解到这几年我国钢结构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钢结构设计与建造的基本思路及相关的规范规程。

钢结构比较适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活动量大或经常装拆的结构。如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仓棚、工厂、住宅和临时建筑等,因与其钢结构自身的特点是相一致的。例如河南省标志性建筑物—中原福塔,就是钢结构工程塔高388米,其塔主体高268米,桅杆高120米,钢结构总约一万六千吨,在目前已建成的世界全钢结构电视塔中高度居于第一位,高于同类结构的日本东京铁塔(333米)和法国埃菲尔铁塔(321米)。塔高388米,其中,塔主体高268米,桅杆高120米,钢结构总约一万六千吨,在目前已建成的世界全钢结构电视塔中高度居于第一位,高于同类结构的日本东京铁塔(333米)和法国埃菲尔铁塔(321米)。

在李静斌老师的讲授中,我了解到钢结构设计的相关基本知识。钢结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强调“概念设计”很重要,因结构选型、布置阶段需要。特别对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措施。运用概念设计可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结构方案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确,能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木行)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其理论与技术大都成熟,但有部分难题或没有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比如网壳的稳定等)。

通过这次培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认识高度,,对个人来说是值得的。再次感谢河南人才交流中心给我的培训机会以及王建强老师和李静斌老师带给我更新,更全面的知识,让我了解到新的行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希望在学习中成长,为以后工作做铺垫!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9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的研修学习,浏览查看了各个教育专家的精彩视频讲座和课件,领略了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讨论区与不同地区的同行们一同学习交流,发贴、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他人的经验。通过这次网络教师培训,我更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真的是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深刻领会了数学教育的理念、新时期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等一系列数学教育方面独到的观点;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身为教师,就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形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第三、要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从数量上说,坚持少讲;从质量上说,坚持精讲。整个教学活动,既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又给学生思维以充分的“自由度”,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同时我要感谢专家和辅导老师们的教育指导,感谢同学们在讨论区与我们分享的宝贵经验,使我对新时期教师的认识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0

8月5日至8月7日县教研室对全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对于刚接任教研员不久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对待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倍感珍惜。本次培训的内容---网络大集体备课深深吸引着我。面对集体备课,用张主任的话说是:古老的新话题、最难啃的硬骨头,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此次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三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一、培训内容注重实效性。

首先,县教研室张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网络大集体备课的流程”,理论联系实际,面对面交流。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着操作程序,让在座的老师们感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对进行网络集体备课的态度和决心。全体入会老师在微机室现场操作了在网络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然后加入沂南县小学数学协作组,并结合网络集体备课学习了如何上传自己的备课,撰写共案,如何根据共案编写个案。接着里庄等四个单位就集体备课作了典型发言,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教研室就集体备课的意义、形式、要求等进一步做了详细的说明。明确了今后集体备课发展的方向。之后,观摩了徐长青的《退中的数学》和济南市经五路小学都雯的《分数除法》,紧接着展开了评课议课活动。

二、网络大集体备课,为你欢呼。

张老师的精彩报告不但让我明确了集体备课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确了网络集体备课的操作方法。她的报告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具体操作的演示,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说句实在话,集体备课以前我们学校也搞过,只不过是有形式,但实效性不大。正如张老师所说:

①只见表格不见人;

②课时备课变了味;

③备课意义知多少。

总之,备课成了形式:书头真“头”;简案真“简”;祥案真“新”。里庄、双堠、大庄和界湖老师的集体备课的经验介绍可以说是张老师报告的延伸。他们毫无保留的把他们多年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了我们,这不正体现了大集体备课的团队精神吗?我们十分感激,要好好的向他们学习。使我对大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要求(三定五统一),以及三种意识、三个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网络教研,资源共享,真正把老师们从写教案(甚至是抄教案)中解放出来,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编写自己的个案,有更多的时间来反思我们的教学。我想,老师们会为之欢呼,为之雀跃!

三、观摩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范。

在这次集中培训中,我有幸观摩了两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深深为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幽默的教学语言,精湛的教学技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智慧而折服。徐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风趣幽默的话语,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抽象的数学思想不经意地融于课堂之中。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精彩不断,高潮迭起,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退退退,大踏步的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的思维方法。课上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反复强调了三次,告诉学生的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徐大师魔术般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实践探索的殿堂;蜻蜓式的点拨,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这一探索思想的魅力所在。自主性的操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想的价值。

计算课上起来比较枯燥,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都老师的这节课却上的如此的生动,活泼,有序,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重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重视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究,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为我今后的教研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过程。三天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厘清了集体备课的思路,找出了与一名智慧型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起到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1

10月末我随辽宁省教育厅高中处组织的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校长赴山东、上海、浙江调研学习。通过听取校长介绍、座谈答疑、听课及参观学校的方式,了解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状况,尤其是试点省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校的发展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师资调配、选课准备、走班制设计及后勤保障措施等,及其学校对课改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反思。通过这次调研学习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上有了提高

1、不再犹豫。把选择权力还给学生和高校。把选择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学习的科目。把招生的权利还给高校,高校才能按照了自己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把学校办好,选择的权利,是未来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主流。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落实立德树人,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升级为核心素养。这次招考改革,教材改革,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次改革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改革必须进行下去,不要再犹豫改不改,而是必须思考和做好怎样的改革才更有利于教育教学。

2、不再恐惧。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改革确实对学校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但通过和省厅领导及基础研讯中心同志的交流,发现辽宁省出台的文件,已经可能性地规避了这些问题。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不应该有所恐惧。如果我们有恐惧,肯定会把这种恐惧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就会带来整个社会的恐慌。只要我们认真宣传引导,精心的安排学校的活动,会减少因改革而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青岛十五中就能看出分层走班教学,并不是因为新高考而进行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精确性以及科学性,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就得分层走班教学。借着这次改革的机会,可能会从深层次上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一定会对学校的发展带来机遇和风险,抓住这次机遇,学校就会有新的发展,没有抓住这次机遇,学校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落后。

二、还有两个方面的`担心

对于新高考以后,有两件事情我比较担心,第一个担心是,老师对教材不熟悉,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进行教学,讲必修教材时把选修内容穿插在内,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高一课时就可能出现不足。第二个担心的是,高一学习任务本来就比较重,一是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二是高一开设的科目较多,三是高中课程难度明显加大。现在是高一学习之后要进行学业考试还都想得到的等级。这样他们就会拼命地进行学习,这样一些社团活动可能会受到冲击。

三、个人体三点建议

1、建议省里,抓紧时间组建教师培训队伍。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和评价标准吃透,学考要求到什么层面,等级考要求在什么层面。在高一教学的时候要严格把握,否则就会对高一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建议以后参加调研的时候,能分层次看学校,学苗素质好的学校和学苗素质相对弱的学校,教学硬件强的学校和教学硬件差的学校,还有农村地区的学校也要看看,这样就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3、建议依据教学质量高低或者是按照办学特色,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作为典型学校,供其它学校进行参考学习。

四、学校面临四个任务

1、规划好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设置

2、为分层走班做好硬件的准备

3、做好自己学校分层走班的方案

4、抓紧时间培训学校教师

总之这次调研学习收获很多,回来后要认真的消化理解,为我校的新高考做好准备。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2

听了这五堂数学课,让我感受颇深,有年龄大的老师,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地方,下面我就谈一下听了这几课以后给我的启发

一、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语言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做到严谨简练,并且要具有亲和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王老师虽然是一名男教师,但语言很轻柔,很具有亲和力,他儿童化的语言一直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及时的表扬孩子,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刘老师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其语言已经做到了严谨简练。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时刻注意的一点。

二、数学源于生活,最后必须要回到生活当中。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知识的话,其学习的意义不大。所以在数学课上,必须让学生知道在现实中的应用。这几位老师在讲课的最后,都会把今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也是我以后课堂上应该做的。

三、教师灵活的教育机智,在巩固练习环节,翟丽华老师反馈纠正及时,分解了题的难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

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基本功过硬,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综合魅力,很值得我学习。今后一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在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3

一下午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结合本次学习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一年级知识讲授内容不太多,关键是养成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应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课堂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杜晓夏老师的《垂直和平衡》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直观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这一直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老师以自己逛商店买蛋糕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杜老师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3、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4

参加了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2、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4、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新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5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镇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六步”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5、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

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