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我的主角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忙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我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一样,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研究的,仅有这样研究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资料,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研究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我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本事各有差异,语言表达本事强的幼儿期望他不仅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资料,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我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本事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资料即可。备课时教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此刻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教师在备课时会研究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仅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终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仅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务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就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处。要求选取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透过调动幼儿用心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用心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取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潜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着,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

因为上帝知道,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伤心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希望。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

“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

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能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积极地自尊,这些个性品质对于儿童积极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据的表扬,鼓励,赞赏。但我认为这些远远不够,班里的孩子毕竟不是一个,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几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当孩子需要我们微笑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出现。当下,我认为让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对了不仅有老师会赞美,小朋友会喜欢,自己也要夸奖自己,也要大声对自己说:“真棒!加油!”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建议转学时,她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学校。

“巴学园”真是一所奇妙的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这里,校长就和蔼可亲地让她介绍自己,“随便怎么说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长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了一个上午,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废旧的电车改做的教室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学的课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音乐课,孩子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体会,他们光着脚跳来跳去,感受着节奏、韵律。学校运动会上,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总能拿到第一,而这一切都是校长的精心设计。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快乐。比如:我班的陈志刚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老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老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通过与志刚的家长谈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讨与车有关的话题,他兴趣猛增,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我发现他真是个“车行家”,知道那么多名车,他所画的车,部部形色兼备,十分漂亮。

我试着与志刚小朋友进行了几次谈话,将他的优点告诉全班小朋友,请他自己讲他最喜欢做的事,将车的有关情况说一说,将他的画贴出来。小朋友们这才发现志刚很了不起,自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慢慢与他接近,接受了他。志刚小朋友融人到集体怀抱,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通过读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应是僵硬的教育,而应是互动的充满生气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东西,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善、美,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深思考的。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我的主角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忙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我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一样,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研究的,仅有这样研究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资料,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研究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我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本事各有差异,语言表达本事强的幼儿期望他不仅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资料,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我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本事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资料即可。备课时教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此刻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教师在备课时会研究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仅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终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仅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书中针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众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戒骄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乐在其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阅读完此书后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比如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感受,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体现。作为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的我来说,幸福就是真切的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舒适感,一种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感,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就感。幸福就是幼儿一声甜甜地“老师好!”幸福就是孩子们灿烂的微笑,撒娇的吵闹,热情的拥抱……

1、用欣赏的眼光获得幸福感

如何得到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在与幼儿的接触中,我们要用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幼儿,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在教育教学中,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足迹,你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身边,你将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2、宽容的心态得到幸福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和可爱之处,要多学习其他幼儿教师的可取之处,面对一件事情,要用一颗全面宽容的心来衡量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其实得到愉悦感并不难,只是少了一份用幸福的眼睛看待事物心情。

3、感悟幸福在生活的每一处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不要抱怨生活,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当你在迷茫的仰望别人的幸福时,而有好多人也仰望着你的幸福。凡人就该平凡的生活,知足者常乐,感悟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真实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琐碎日常中;感悟幸福,就在你我的微笑中,感悟幸福就在每天太阳出来开始新的生活中。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务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就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处。要求选取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透过调动幼儿用心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用心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取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潜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本人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最近看了篇文章“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有很多的感想,特地写下了读书笔记:

一、教师应当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好教师的眼睛是带着感情的,那是母亲般温暖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在他的视野中应当是平等的。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会用自我的眼睛寻找孩子,关注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堂上,教师会用自我的眼睛注视着孩子,捕捉孩子对知识学习的每一个信息,以调控自我的教学进程;生活中,教师的眼睛能给孩子温暖,孩子能在教师关切的目光中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二、教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教师以往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教师以往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教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你要能坚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教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我时,教师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孩子,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三、教师要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教师必须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幼儿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孩子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便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教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教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教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提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教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我。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供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读《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一书,使我对“有效教学”的涵义以及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系统了解和整体认知,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所采取的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优化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高效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的一切行为,从本质上说有效教学就是一种目标导向教学。传统教学强调简单灌输,只关注如何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使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导致“时间+汗水=低效”结果。而“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通读此书以后,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如何使学生在在繁忙的学业中把英语学得有兴趣,有成效呢?下面我结合《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一书内容和自己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真正的高效能教师必须一开始就成功

书中谈到普通教师在开学第一天往往直切正题只顾讲课或做个小游戏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结果这样的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只得追着学生学。而高效能教师在第一天就能很好的掌控大局,组织安排好课堂教学进程,使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取得成功。不能天真的认为与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一团和气,并成为他们的朋友就是一名成功的教师。开学第一周,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教学的一致性、连贯性。会用最初的两周的时间教导学生们如何在一直连贯的教学氛围中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的期末成绩与教师在学年伊始建立起来的课堂程序息息相关。假如有特殊情况,教师没有布置任务,学生也会井然有序,知道该做什么。

二、高效能教师将自己得体的包装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来示范成功。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我们最好是作为自己本身而被接受,而不是因为我们的外观。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身总是在受到不断地审视。

在学生眼中,你就是一个能走能说的广告,你最好是让你的穿着为你工作而不是让它阻碍你。高效能教师像专业教育家一样穿着得体,来示范成功。我们散步、谈话等一言一行均在昭示着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同时也昭示着我们相信自己是一个专业教育工作者。服装可能不会成就一个人,但却可以成为阻碍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教师的穿着会影响学生的功课、态度和纪律。学生们留意他们的教师的穿着如何,他们会以同样的方式留意他们自身及相互之间的穿着的适应性。当你早晨穿着好后,当你去学校面对你的学生前,对着镜子看看自己。你自己可以问你自己这三个问题:1。像你这般穿着,房地产机构会不会聘用你?2。像你这般穿着,麦当劳会不会让你将食物递给顾客?3。你有没有信心,将你的爱子、孙子、侄子或外甥送到学校,交给像你这样穿着的教师教育呢?从你的得体穿着中,给学生、给同事、给领导传递的信息是你是专业、自豪、执着、专注、有责任心而且受到赏识的人群当中的一个。

三、违反纪律方案要承担后果。

违反规则必须承担后果。有些规则即使违反了,教师也不会违反者实行任何惩罚,这使得有些学生认为他们可以不遵守这些规则。犯错的学生如果质问你“你为什么跟我过意不去”“我做了什么”“其他人也那样做的,为什么只看我”你不要争辩,不要吼叫,也无需提高你的嗓门。每次都只要平静的说“因为你选择了违反规则”几次过后,没有学生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完全清楚你会怎样回答。规则要经大家讨论后一致签名同意这样几周、几个月以后,如果还有人问你,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面带微笑地站在学生前面---全班学生将替你回答。

当上课时,不要停止讲课去惩罚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这样会干扰教学节奏。实施处罚的方式--白色书写板、罚单、图案(让学生制作代表他们自己的图案或剪纸,当你发现有人违反规则时,在布告栏上代表该学生的图案上“标记”一下。

《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一书,真的值得我们花时间阅读,内容精彩,介绍教学方法独特,通过不断学习这些方法和不断地实践创新,才能积累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才能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才能察实现我们要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面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可以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直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静下心给自己充电拜读了陈磊老师所著写的《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本书列举了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13个案例。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的答案,书中也能对区域合作游戏开展的策略分析采用案例剖析的形式来阐述观点,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书中看到作者提出: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等等。本书中列举的案例有环境创设与生成策略,观察倾听与回应策略,分层指导的认知策略,操作探究的经验积累,个别启发的引导策略,集体活动的交流指导策略等等。其中“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合作游戏的设计”对我启发很大。

书中提出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等。对此我觉得这正呼应了《纲要》。《纲要》中指出: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从幼儿的水平和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要让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还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共同合作。

老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组织幼儿活动时,老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去,当孩子之间发生争论时尽量不当“裁判员”,而是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语言或者行为作出反馈,或者偶尔提些问题,引导幼儿继续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使幼儿逐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能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并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合作的乐趣,同时促进区域游戏活动更好地开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自由选择、自发探索的自主活动,为幼儿们所喜欢。在活动中,幼儿们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与环境相互作用,培养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与集体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上有所区别,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种师生互动过程,教师的指导更多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和机动灵活的。对3至6岁的儿童来讲,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应更多地选择那些结构性低、非正式的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更多的技能。比如:孩子们在进行建构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自行商量活动中要运用的材料,让孩子们自行收集搭建主题作品。这样孩子们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性和自信心。

对于我来讲,平时虽然对幼儿的区域游戏进行仔细的观察,但是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方面还是比较不足的。书中的案例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作为老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分层次进行指导。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面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可以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直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应该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不过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直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特别粗鲁,

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让让他把教室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因为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孩子们,你真棒!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欢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必须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当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我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我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我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我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能够帮忙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他们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到达某种目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目标,也有自我的梦想,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到达某些梦想,或是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工作是一个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有如此高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种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要明白,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为谁工作?让我们一齐来调整好自我的心态,一齐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活力,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理解: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我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职责、敬业、忠诚就从而诞生了。敬业铸成灿烂人生。爱岗,在自我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的辉煌,勤奋努力、自强不息,要明白我们不是在为谁工作,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们是在为自我的梦想而工作。我们要把自我当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经很明显,我们是为自我而工作,在为自我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我们就应当负起天经地义的职责,义不容辞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尽心尽力,忠诚第一,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同事,诚实坦率,视诚实为生命,敞开心扉,坦荡处世,率直为人,把职业当作生命的信仰。记住,我们是在为自我的人生而工作,一齐努力、一齐奋斗,为创立和谐社会而尽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往往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我总觉得无能为力,只能采取比较强制的措施。虽然也知道应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总以失败告终。读了这本《我们这样管孩子》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儿童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也是儿童智慧的火花。他们有探索现实生活中各种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对周围一切都感到陌生、新鲜、好奇。正是出于各种好奇心的心理和举动,有时难免要闯祸;有时他们对大人所说的,也要亲自试一试,企图自己找出答案。平时孩子往往爱问“为什么”,有的家长由于不了解他们这种好奇、好问的特点,把这些正常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因而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采取冷淡、漫不经心、和支吾搪塞的态度,或者不予理会。这种做法,会有损于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要知道,儿童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满足——好奇中得到发展的。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新的探索兴趣。作为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应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确切、通俗易懂,有条理地给以答复,如果暂时答复不了,可以告诉他:“这个问题等弄明白以后,再告诉你。”切记事后一定要兑现。与此同时,更要鼓励孩子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纷法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

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发展孩子的广泛兴趣。根据儿童好动、兴趣不稳定的特点,应发展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并注意把他们的兴趣引向对知识和科学真理的追求上。由于儿童生理发育不够成熟,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表现出幼稚、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加上缺乏生活经验,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理解不深,所以他们的兴趣带有显著的偶然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低年级儿童的兴趣往往是不分化的,他们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蜘蛛蚂蚁甲虫,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随着智力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的兴趣逐渐分化,最后往往表现出对某一或某些方面的特殊兴趣,以至终身。事实证明,如果儿童小时候兴趣广泛,那么它的求知范围就大,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就多,智力发展的前景就越广阔。所以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孩子切实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应法培养他们广泛钓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要选好书籍,并指导阅读,以逐步提高读书兴趣。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扩大生活范围,增长见识;要引导孩子阅读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故事,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应鼓励孩子学会唱歌、跳舞、国画;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学会美化、布置自己的住房;鼓励孩子自制玩具、做贺年片以及各种科技制品等等。总之,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发现和引导儿童的偶然性兴趣。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某个时期对某项活动或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此同时,又产生了他对与此有关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这种偶然兴趣应积极加以引导,使之成为稳定、持久的兴趣,成为推动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应该看到,任何科学家都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顽强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

书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我只要这么做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将会提升,提升学习兴趣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还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很难得的一次机会,我们学校请来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为我们讲解图画书。记忆深刻的是,他在这场讲座里多次提到了一本书《活了100万次的猫》。当时一直很想看,可翻遍了整个图书馆都没有找到这本书。今天终于有机会见一见这一只传说中的猫了。

这只让人望而生畏的猫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有一只猫,它的过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死身,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尽管生命在一次次轮回——先是国王的一只猫,然后又分别是水手、魔术师、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只猫,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活到最后,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了。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当心爱的白猫死去了,这只100万年没有哭过没有死的猫,放声大哭,然后安然死去。

这是一本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蕴涵了自我与爱情,生与死的伟大哲理。什么才是真爱?没有自我会有真爱吗?如果我们活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整天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怕别人说这样说那样。那么我们有说爱的资格吗?那样的爱也同样是虚伪的吧。有多少人一生找不到“我”而找不到爱,找不到灵魂的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他”,变成另一个“你”。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确定自我,发展自我。

我个人认为《小熊的栅栏》这一本读本很值得阅读,它是接近生活的一个读本。读了这个读本就会感觉到是农村的生活一样,它体现的是农村现实生活的常遇到的事情。小熊种萝卜,为防止小兔头吃萝卜而做栅栏,做好栅栏后萝卜还是不见了;小熊想办法,做栅栏要量尺寸,量高度,量宽度,量高度不让小兔跳过去,量宽度不让小兔挤进去;量好尺寸做好记号,做好栅栏萝卜还是不见,引发小熊想办法的一个过程,最后小熊大胆的想象出小兔会打洞,结束了读本内容。给孩子留了一个悬念。故事的每一页都具有连贯性,从小熊的栅栏引到生活中遇到事情自己必须想办法解决,一步一步的深层下,作者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现出来,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我的主角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忙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我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一样,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研究的,仅有这样研究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资料,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研究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我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本事各有差异,语言表达本事强的幼儿期望他不仅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资料,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我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本事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资料即可。备课时教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此刻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教师在备课时会研究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仅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终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仅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常常会读些书来充实自己。最近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

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够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己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己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他们就不能够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梦想,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达到某些梦想,或是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有如此高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种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要知道,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为谁工作?让我们一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起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责任、敬业、忠诚就从而诞生了。敬业铸成灿烂人生。爱岗,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的辉煌,勤奋努力、自强不息,要知道我们不是在为谁工作,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工作的主人,才能够更好地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经很明显,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在为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负起天经地义的责任,义不容辞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尽心尽力,忠诚第一,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同事,诚实坦率,视诚实为生命,敞开心扉,坦荡处世,率直为人,把职业当作生命的信仰。记住,我们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尽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书籍是承载着人类智慧的阶梯,他不仅是我们踏上学习的第一个台阶。也是我们在今后自我提升的最快“捷径”。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我同样非常的喜欢读书。这不仅仅只是因为我作为教师的身份。更是因为我是一名求学者,一名渴望知识和发展的人。对我而言,书籍中的知识和文章,对我都有着如同“花蜜对蜜蜂”般的吸引力。但不同的是,对比与仅能品尝一会就得回味的“甜食”,书本中的“花蜜”却能长长久久的陪伴着我,甚至成为影响一生的思想。

如今,在的成为老师之后,我在书籍的'阅读上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杂乱和随性。在阅读和理解方面,也更加偏向作为一名老师的思考方式。现在,我对我近期阅读的一些类型的书籍的感受心得记录如下:

幼儿教育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这是我最主要的选择。尽管已经参加工作了很久,但通过阅读,我却能发现更多、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让我能在思想上对自己不断的更新,改进,让自己能深入的理解到幼儿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在教材上的那一点知识!对他么而言,整个生活都是一个大课堂!这样的认识,让我在教育上不仅仅限制于课本和课堂,还引导他们认识的世界,认识生活。

思想心理类:思想是最难以琢磨的东西,遥记得最初来到幼儿园的时候,一位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想说什么,但我却丝毫不理解他想表达什么。如今,通过自己对幼儿心理书籍的了解,我深深的感到后悔,当时的孩子因该是有什么事情想要我帮助,但我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回答,这不仅给幼儿留下了不信任的印象,也同样是我作为老师的失职。

为此,对于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我一直都有在研究,幼儿们很难说清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们作为老师,更要去主动了解!这就是我对心理书籍的体会。

此外,还有疾病预防类的书籍,它教会我预防季节性幼儿疾病,并学会了紧急处理的知识与技巧。以及生活安全类的图书,它的图文生动的讲解了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和预防知识。还有管理类、启发类……各种各样的书,给我带来各种各样的知识。

越是阅读这些书籍我越发的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就像之前所说,“生活也是一个课堂”。为此,我不仅要读书,更要更具实际的生活情况去读书,将书本中的知识,确确实实的利用到生活上,工作上,让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型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阅读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使我深有体会,黑板是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直观的教具之一,而板书设计则是配合教师教学,以形象的框架结构,简明扼要的文字书写在黑板上的重要的教学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接受外界信息,90%来源于眼睛,板书正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教学信息而精心设计的视觉代码。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具体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景,激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势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恰当地利用板书设计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较有艺术性的板书很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它上承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是其必然发展结果;下接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因此它也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3.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有没有这个计划,计划制订得怎样,将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优劣,这已为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明。

4.教学设计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教案是一个把科学知识因素、情意心理因素、已往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因素、传知授能的技艺因素以及对教学的内容信息量大小、信息质优劣、教学难度速度等可控因素都统一起来的复合体。

因此,编写教学设计对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知识交流的过程。如果仅仅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 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问题是开展科学教育的起点。有效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问题要围绕教学中心内容,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用“新”唤起学生的“心”,学生才会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更要善于变换角度,改变方式地提出,并且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感,才会启动思维神经 ,才能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

三. 体验角色,深化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活动是激活兴趣的舞台,是促进发展的战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增设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进入角色。这些活动可跟学 生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也可跟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四. 认真小结——师生互动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深化,系统,归纳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时,要打破教师的小结专利,通过让学生个人小结,两人一

组小结,小组讨论小结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系统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小结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参与创造的过程。这样学生才算是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将所学内容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活跃思路,共享资源,探求多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时时想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强调主体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课堂要由师生共同创造,与学生共同发展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每一次学习陈鹤琴老先生的著作,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温了《陈鹤琴文集》,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我园地处全国的农业示范区——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践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让“活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让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活”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随着对《陈鹤琴文集》不断的深入研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陈鹤琴先生参与起草的1929年的中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连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餐点”和“静息”都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一词也频频出现,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们应坚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这一课程观。“生活课程化”重在认识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让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重在我们要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树立教育的整合观,让课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指出:选择幼稚园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三条标准:1.凡是儿童可以学的东西,都可能作为幼稚园教材;2.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应该联系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兴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陈鹤琴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推理,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选择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于他喜欢的工作中。他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为生活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必然是综合的。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综合也是《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又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生成这样三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六一主题、体操比赛主题、农高会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均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间上根据既定时间适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上,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再到活动的小结、反思与评价,整个过程都应该按照主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来开展;这样通过引导每一位幼儿完全的参与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生活中的节日教育,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在传统节日方面,例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我们都可以开展相应的班级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创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至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深远影响。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旨在创设更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体现了“共同学习模式的建构”和“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等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要让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主观经验相符,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与幼儿产生互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在音乐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尽可能选用幼儿专用的设备设施,活动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应是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在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集艺术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创设温馨、舒适、安全、愉悦的丰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终身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相信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定能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4

《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这是一本由美国琳达·达林—哈蒙德,和约翰·布兰斯福德共同撰写的教育专著。它是美国中小学教师指定培训教材。

序言中说到:从前,教师只需要培养少数精英去从事脑力劳动,而现在却要培养几乎所有的学生去进行过去只有少数精英才从事的高级思维活动,完成出色的业绩。这也说明了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收获了一些理念,同时我也对自己提出了要求:

1、幼儿园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责任心是做好幼师的必备要素,要把幼儿园教师当作事业来做,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竭尽全力把幼教工作做好。

2、幼儿教师要平等并尊重每一位幼儿,肯定鼓励他们成长。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熟悉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化特点,明白他们的需求,客观认知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幼儿教师要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任何一个,要公平公正。

3、幼儿园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

幼儿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孩子,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不含有爱的教育是没有效的教育。

4、幼儿教师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幼儿,正向引导其言行。

5、幼儿教师一定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工作。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共同携起手来,一起做好育儿工作。幼儿园应该本着尊重家长、与家长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遵循了教师应该做到的就能够做到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就是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肯定并尊重每一位幼儿,鼓励他们向上成长,做正向引导,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各方面的工作,常保一颗爱心和耐心,以身作则,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将爱和责任集于一身,做一名孩子喜欢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5

作为一名教师,从书本中吸取知识是再正常不过了。但作为一名幼儿园的幼教,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能去“读书”了。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变得方便,但同样,生活的节奏也变的更快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很少再有机会去接触书本,甚至是电子书籍。

而在这次的阅读活动中,我们意外的得到了参与阅读的要求。尽管很意外,但是对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充电机会。对于这次的阅读,我选择了基本与幼儿相关的书籍以及一些童话。这些都能给我的工作带来帮助。以下,是我读书的心得体会:

一、对幼儿知识书籍的感受

这次的阅读,给了我很多的收获,尤其是这些幼教知识书籍,这些书籍记载的都是一些篇幅较短的实用知识经验,我每次都是趁着幼儿午睡或者自己休息的空闲时间来阅读。

尽管只是利用零碎的时间来看书,但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帮助可不小。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中,有不少都是非常实用性非常强的经验!我们老师之间常常互相交流,但是却渐渐的沿用了一套在学校中教导的方法。但是通过阅读,我学习到了不少更为出色的小技巧。这些不仅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更让我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想出了不少的好点子!大大的丰富了我的教学。

此外,我也学习到了不少的幼儿知识,并且认识到了我们平常一些习惯中的错误,我不仅仅自己吸收了这些经验,并且还和老师们交流,经验,将自己的收获交流了出去,让读书的效益更大化!

二、对童话阅读的体会

选择了童话,本身是为了让我能更多的掌握也些教学材料,也能成为一些实用的比喻。但是,通过童话的阅读,我发现受益的不仅仅是幼儿,看着这些童话中的美好故事,我自己也深受其感染,在教学中要和更能理解幼儿们的行为习惯,并且能更好的去引导他们。

童话并不仅仅是安抚孩子们的故事,它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帮助。

三、心得感受

此次的阅读,不仅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是让我更加的热爱这份工作。同时,我也在阅读中认识到,自己如今的知识并不足以完成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不断的累积,不断的丰富自己!为此,我会好好的保留这个阅读的好习惯,在今后的也不断的提升自己!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6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面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可以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直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7

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建议转学时,她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学校。

“巴学园”真是一所奇妙的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这里,校长就和蔼可亲地让她介绍自己,“随便怎么说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长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了一个上午,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废旧的电车改做的教室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学的课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音乐课,孩子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体会,他们光着脚跳来跳去,感受着节奏、韵律。学校运动会上,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总能拿到第一,而这一切都是校长的精心设计。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快乐。比如:我班的陈志刚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老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老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通过与志刚的`家长谈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讨与车有关的话题,他兴趣猛增,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我发现他真是个“车行家”,知道那么多名车,他所画的车,部部形色兼备,十分漂亮。

我试着与志刚小朋友进行了几次谈话,将他的优点告诉全班小朋友,请他自己讲他最喜欢做的事,将车的有关情况说一说,将他的画贴出来。小朋友们这才发现志刚很了不起,自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慢慢与他接近,接受了他。志刚小朋友融人到集体怀抱,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通过读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应是僵硬的教育,而应是互动的充满生气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东西,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善、美,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深思考的。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8

本书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 ‘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

当然,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经常把学生的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是德性问题,实际却是心理问题,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就一直被看作是品德问题,但是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问题,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东西,但是他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作为品德败坏而进行处理,则会大大挫伤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展。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等角度正确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

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普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作为老师,不能以一个成绩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绩,这淡化成绩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好的成绩。对于优秀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合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使有些时候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理想,我们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认为已经很够了。

而对于“后进学生”,我们更要淡化“分数”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我们要适当放宽对他们学习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对待,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对自己不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端端正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有不懂的内容能主动问老师同学,争取理解;培养他们敢于正视老师、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与毅力……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9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务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就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处。要求选取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透过调动幼儿用心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用心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取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潜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0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应该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不过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直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特别粗鲁,

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让让他把教室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因为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孩子们,你真棒!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1

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欢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必须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当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我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我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我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我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能够帮忙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他们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到达某种目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目标,也有自我的梦想,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到达某些梦想,或是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工作是一个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有如此高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种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要明白,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为谁工作?让我们一齐来调整好自我的心态,一齐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活力,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理解: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我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职责、敬业、忠诚就从而诞生了。敬业铸成灿烂人生。爱岗,在自我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的辉煌,勤奋努力、自强不息,要明白我们不是在为谁工作,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们是在为自我的梦想而工作。我们要把自我当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经很明显,我们是为自我而工作,在为自我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我们就应当负起天经地义的职责,义不容辞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尽心尽力,忠诚第一,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同事,诚实坦率,视诚实为生命,敞开心扉,坦荡处世,率直为人,把职业当作生命的信仰。记住,我们是在为自我的人生而工作,一齐努力、一齐奋斗,为创立和谐社会而尽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2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震惊,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的理念。

书中也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同甘共;4、跟民众学习;5、跟小孩子学习;6、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通过读书,使我学习到了:

1、教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们的教育要以幼儿为本,有一颗宽容的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2、尊重,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孩子,教师对孩子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孩子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孩子还要学会欣赏孩子,特别是对个体幼儿、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3

阅读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使我深有体会,黑板是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直观的教具之一,而板书设计则是配合教师教学,以形象的框架结构,简明扼要的文字书写在黑板上的重要的教学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接受外界信息,90%来源于眼睛,板书正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教学信息而精心设计的视觉代码。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具体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景,激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势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恰当地利用板书设计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较有艺术性的板书很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它上承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是其必然发展结果;下接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因此它也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3.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有没有这个计划,计划制订得怎样,将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优劣,这已为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明。

4.教学设计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教案是一个把科学知识因素、情意心理因素、已往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因素、传知授能的技艺因素以及对教学的内容信息量大小、信息质优劣、教学难度速度等可控因素都统一起来的复合体。

因此,编写教学设计对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知识交流的过程。如果仅仅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 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问题是开展科学教育的起点。有效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问题要围绕教学中心内容,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用“新”唤起学生的“心”,学生才会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更要善于变换角度,改变方式地提出,并且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感,才会启动思维神经 ,才能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

三. 体验角色,深化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活动是激活兴趣的舞台,是促进发展的战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增设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进入角色。这些活动可跟学 生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也可跟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四. 认真小结——师生互动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深化,系统,归纳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时,要打破教师的小结专利,通过让学生个人小结,两人一

组小结,小组讨论小结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系统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小结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参与创造的过程。这样学生才算是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将所学内容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活跃思路,共享资源,探求多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时时想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强调主体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课堂要由师生共同创造,与学生共同发展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4

闲暇之余,读了意大利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它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最生动的著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了新的感受。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想法,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考虑儿童的感受。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往往将一切事务全部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没有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了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5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书中针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众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戒骄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乐在其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阅读完此书后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比如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感受,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体现。作为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的我来说,幸福就是真切的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舒适感,一种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感,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就感。幸福就是幼儿一声甜甜地“老师好!”幸福就是孩子们灿烂的微笑,撒娇的吵闹,热情的拥抱……

用欣赏的眼光获得幸福感

如何得到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在与幼儿的接触中,我们要用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幼儿,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在教育教学中,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足迹,你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身边,你将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宽容的心态得到幸福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和可爱之处,要多学习其他幼儿教师的可取之处,面对一件事情,要用一颗全面宽容的心来衡量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其实得到愉悦感并不难,只是少了一份用幸福的眼睛看待事物心情。

感悟幸福在生活的每一处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不要抱怨生活,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当你在迷茫的仰望别人的幸福时,而有好多人也仰望着你的幸福。凡人就该平凡的生活,知足者常乐,感悟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真实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琐碎日常中;感悟幸福,就在你我的微笑中,感悟幸福就在每天太阳出来开始新的生活中。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6

这次幼儿园读书活动的展开对我来说着实令人收获了不少知识,无论讲故事过程中的领悟还是对孩子的组织都是锻炼自身能力的良好方式,每次读书都能够让我对学前教育产生更多的反思,毕竟想要在教学工作中取得进展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让家长和园领导感到满意,期间的成长也是经过了无数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现在的程度,所以这次读书活动对我来说着实令人收获了不少的体会。

在读书活动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对童话书籍更感兴趣,既要书中蕴含哲理又要满足篇幅短的需求才更适合孩子们阅读,对此我在挑选书籍的时候也结合了平时上课时用到的儿童读物,这样的话才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起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可以说这种效果的获得才是组织这次读书活动的主要原因吧,我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更加注重的还是与不同老师间的交流,针对孩子教育的话题进行探讨则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中蕴含的哲理,毕竟在挑选读物的时候我也准备了不少适合幼儿园老师进行阅读的书籍。

通过对书籍的阅读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在教育方式方面还存在着可以改进的空间,在以往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我便对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问题感到苦恼,只不过当时陷入了思维误区的缘故导致只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见招拆招,殊不知无论是阅读书籍还是上网查询资料都能够让自己了解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参与到读书活动之中并学到这方面知识的时候还是心生感慨的,毕竟在我看来这次读书活动更多的`还是帮助孩子增长见识,殊不知长时间没有阅读的自己也需要读书并从中获得知识。

可能是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偏重于思考的缘故导致我很少主动去进行学习,这也导致自己的思维模式固定以后很难突破原有的限制,殊不知当自己静下心来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得到不小的收获,正如这次读书活动的展开让我从中获益并加深了对幼儿教育问题的思考,但在思考的同时我也在为以往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感到惭愧,明明只需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阅读便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可是我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之中从而导致自己毫无进步。

这次读书与其说是收获了道理不如说是反思了自身的不足,也让我明白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缺少了对学习的探索之心,因此当我感到迷惘的时候不妨手捧书籍进行阅读从而调整好自身的状态。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7

最近我读了幼儿教育中的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学到了许多对好的方法。

首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笔者在文中说到,要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并将幼儿的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通过案例,我们也知道了只有当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才会自发地想去了解并进一步观察和探究,而这些行为都是建立在幼儿主动的基础上的,最终幼儿学到的都将通过一系列手段展现出来。

其次,引导与评价相结合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在孩子的眼里,一切似乎都是生命体,而情节的创设,让我们在引导幼儿学习探究和兴趣需要之间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易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所以尽量运用形象生动地语言将活动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自己也投入到情节中,以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孩子、调动孩子,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的参与、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情境中去,和活动融为一体。无论幼儿的作品是否理想,教师都应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欣赏,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在活动中体验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增强绘画的兴趣和信心。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8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梦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梦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目标,是落实课程梦想的主要步骤,也是保教人员确定自我的工作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拟定各类工作计划。本书所展示的计划较为具体、直观,又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托幼班创造性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将一般的幼儿发展目标落实到异常的幼儿身上,为设定个别化目标,真正研究“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课程”。这个过程,是以评估特定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该书详细地说明了评估幼儿需要和行为并确定目标和行为的进程,示例生动、趣味。尤其是对幼儿观察和对观察资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该书提出给幼儿规划一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是传递正向信息的环境,主张“将幼儿的家长和文化带入托幼机构”,这些观点,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机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重的原则。该书还在保护幼儿的安全及给予幼儿行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现实的'。当规划。环境等转化为幼儿和成人的行动时,幼儿的发展就成为可能。《托幼班创造性课程》详细地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了解幼儿的需要,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儿具体的行为,如何调整幼儿特定的情绪。涉及幼儿的交往、睡眠、饮食、玩耍、制作、欣赏、模仿、扮演、阅读、律动、郊游等等日复一日的具体行为。涉及特定活动的准备,涉及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涉及可能产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当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对幼儿行为的鼓励、引导策略。该书在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体生动的。

看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方案,是扎根于幼儿生活的,是能真实反映幼儿的需要和本事的,并且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能够在其系统的指导策略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能在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们长期的实践和思考。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9

非语言行为是指通过一些身体动作、表情等形式表达思想的一种行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交流时也会用一些非语言行为。怎样运用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书中,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非语言行为的无效运用

非语言行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也会有反的作用。如在《撕破了的小红花》的案例中,陈老师看到天天小盆友有所进步,所以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让孩子很开心。可是天天没有因为得到小红花而一直“遵守纪律”,又被老师撤销了奖励,衣服上的小红花被撕了下来。天天的一句“我以后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实际上反映出教师采用的外部奖赏方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很大程度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了伤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外部奖励只是暂时调整幼儿的行为,不可能收到长远的教育效果。对于幼儿来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必须是发自幼儿内心的一种欲望,而非外部赋予的。我的感悟:幼儿园教师要正确的把握幼儿兴趣与外部奖赏需要程度的关系,正确发挥外部奖赏的作用。

二、非语言行为的有效运用

有些非语言行为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此时无声胜有声》案例中我学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恰当的体态语,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及语言,能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知识、理解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运用体态语、智慧的运用体态语、恰如其分的使用体态语。避免直呼幼儿的姓名的批评,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在《寻找的眼睛》案例中,讲述老师对于扰乱秩序的幼儿的一种解决的理念,教师要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去发现这样幼儿身上存在的`优点,发现这样孩子在用自己的“一百种语言”来表达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而老师表扬孩子的方式可以是“微笑的点头”“鼓励的语言”“大家的掌声”等形式。书中写到:“只要教师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励志,就能发现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天才“。其实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你是否有这一双寻找的眼睛,相信只要多去关注有个性的幼儿,发现这样幼儿的特点,多去鼓励、表扬孩子,相信我们也会发现角落里的”天才“。

总之,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平日里教育幼儿要学会等待,在幼儿犯错时,教师也要学会静心、学会等待,等待幼儿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0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我的主角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忙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我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一样,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研究的,仅有这样研究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资料,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研究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我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本事各有差异,语言表达本事强的幼儿期望他不仅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资料,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我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本事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资料即可。备课时教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此刻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教师在备课时会研究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仅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终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仅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1

每一次学习陈鹤琴老先生的著作,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温了《陈鹤琴文集》,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我园地处全国的农业示范区——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践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让“活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让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活”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随着对《陈鹤琴文集》不断的深入研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陈鹤琴先生参与起草的1929年的中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连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餐点”和“静息”都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一词也频频出现,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们应坚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这一课程观。“生活课程化”重在认识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让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重在我们要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树立教育的整合观,让课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指出:选择幼稚园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三条标准:1.凡是儿童可以学的东西,都可能作为幼稚园教材;2.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应该联系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兴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陈鹤琴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推理,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选择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于他喜欢的工作中。他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为生活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必然是综合的。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综合也是《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又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生成这样三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六一主题、体操比赛主题、农高会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均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间上根据既定时间适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上,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再到活动的小结、反思与评价,整个过程都应该按照主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来开展;这样通过引导每一位幼儿完全的参与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生活中的节日教育,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在传统节日方面,例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我们都可以开展相应的班级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创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至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深远影响。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旨在创设更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体现了“共同学习模式的建构”和“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等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要让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主观经验相符,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与幼儿产生互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在音乐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尽可能选用幼儿专用的设备设施,活动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应是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在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集艺术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创设温馨、舒适、安全、愉悦的丰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终身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相信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定能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2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3

往往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我总觉得无能为力,只能采取比较强制的措施。虽然也知道应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总以失败告终。读了这本《我们这样管孩子》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儿童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也是儿童智慧的火花。他们有探索现实生活中各种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对周围一切都感到陌生、新鲜、好奇。正是出于各种好奇心的心理和举动,有时难免要闯祸;有时他们对大人所说的,也要亲自试一试,企图自己找出答案。平时孩子往往爱问“为什么”,有的家长由于不了解他们这种好奇、好问的特点,把这些正常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因而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采取冷淡、漫不经心、和支吾搪塞的态度,或者不予理会。这种做法,会有损于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要知道,儿童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满足——好奇中得到发展的。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新的探索兴趣。作为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应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确切、通俗易懂,有条理地给以答复,如果暂时答复不了,可以告诉他:“这个问题等弄明白以后,再告诉你。”切记事后一定要兑现。与此同时,更要鼓励孩子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纷法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

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发展孩子的广泛兴趣。根据儿童好动、兴趣不稳定的特点,应发展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并注意把他们的兴趣引向对知识和科学真理的追求上。由于儿童生理发育不够成熟,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表现出幼稚、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加上缺乏生活经验,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理解不深,所以他们的兴趣带有显著的偶然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低年级儿童的兴趣往往是不分化的,他们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蜘蛛蚂蚁甲虫,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随着智力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的兴趣逐渐分化,最后往往表现出对某一或某些方面的特殊兴趣,以至终身。事实证明,如果儿童小时候兴趣广泛,那么它的求知范围就大,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就多,智力发展的前景就越广阔。所以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孩子切实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应法培养他们广泛钓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要选好书籍,并指导阅读,以逐步提高读书兴趣。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扩大生活范围,增长见识;要引导孩子阅读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故事,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应鼓励孩子学会唱歌、跳舞、国画;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学会美化、布置自己的住房;鼓励孩子自制玩具、做贺年片以及各种科技制品等等。总之,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发现和引导儿童的偶然性兴趣。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某个时期对某项活动或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此同时,又产生了他对与此有关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这种偶然兴趣应积极加以引导,使之成为稳定、持久的兴趣,成为推动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应该看到,任何科学家都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顽强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

书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我只要这么做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将会提升,提升学习兴趣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4

闲暇之余,读了意大利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它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最生动的著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了新的感受。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想法,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考虑儿童的感受。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往往将一切事务全部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没有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了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5

本人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最近看了篇文章“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有很多的感想,特地写下了读书笔记:

一、教师应当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好教师的眼睛是带着感情的,那是母亲般温暖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在他的视野中应当是平等的。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会用自我的眼睛寻找孩子,关注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堂上,教师会用自我的眼睛注视着孩子,捕捉孩子对知识学习的每一个信息,以调控自我的教学进程;生活中,教师的眼睛能给孩子温暖,孩子能在教师关切的目光中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二、教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教师以往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教师以往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教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你要能坚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教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我时,教师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孩子,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三、教师要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教师必须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幼儿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孩子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6

每读完一本好书心里不免会有种大彻大悟、感触颇丰的感觉。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忽然间觉得自己参加工作至今为止短短几个月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教育策略还是有很多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与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给幼儿带来的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利用好区域和环境带给幼儿的学习兴趣,错失了让幼儿探索发现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引导者、支持者,机械式的灌输让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本书读完后,我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三个观点:

1、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切实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只有在那种关注幼儿生活、为了幼儿生活的课程中,幼儿才可能快乐、充实并感受挑战,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这些都是书中的原话,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想做的、可以做的,然后才是教师为其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要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张雪门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陈鹤琴指出的“活经验”的观点就是指幼儿园课程是现实的,要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体会。虞老师书中的一些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正是为了体现了这些观念,如儿童的表演区室、儿童博物馆、图书馆、科学发现室、民间工艺坊、饲养区、微型社区、炊事区、种植园地等,无不是在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

2、认真衡量各种环境区域、区角的课程价值,结合幼儿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能够在幸福的成长环境中习得有意义的知识与技能。

虞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那么多领域的学习价值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受益匪浅,课程资源材料应该起源于生活。在文章中各个功能室的建立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空间。如:科学发展室,饲养区、幼儿图书馆、儿童博物馆、表演区等等,且让我们先想象一下幼儿在这些活动室里快乐的游戏、探索的情景,那是个多么幸福的地方。所以,幼儿园应该积极地开发有关的资源,遵循儿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头脑。因此,教师应当认真衡量每种课程带给幼儿的价值有哪些,能够让幼儿在幸福的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一些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

3、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幼儿园应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与成长,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和修养,做合格的支持者、引导者,积极乐观的将幼教事业进行到底。

从教师知识透视幼儿园课程文化,可以看出教师对人类知识的传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任何一方面的知识欠缺都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发展。在幼教这种不分人分科的特殊教育方式的环境下,教师必须为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起一定的教育职责,保育和教育的相结合也让我们不得不时刻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为成功地做一名支持者、引导者而努力。关于增加教师的学习机会、交流机会,我觉得一幼在这一方面给与老师的帮助非常大,我受益良多,幼儿园组织的多次教研与外出学习让我们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教育视野。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教师,会让教师的成长也变得更快更好。虞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威尔逊教授所提出的对教师关注、赞同和情感的观点也让我觉得有了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幼教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当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去研究学习,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等,从课程实施者到课程设计者,从课程设计者到课程建设者,能够让幼儿在我们所创造的环境中习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虞老师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些正确观念,让我们一起努力,在他的'理论引领下,分享有价值有意义的快乐课程,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7

上周五(4月18日)中午,幼儿园按计划举办中心青年教师读书沙龙,12位青年教师因若研有事未能参加,11位青年教师交流了读书体会。我的要求是交流两方面,一是上次沙龙以后看了些什么书,二是选一则体会与大家分享。或者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说出理由。

由于18日下午1:30教育局召开全市幼儿园园长会议,我就无法参加园内的读书沙龙活动。未能听到老师们的交流非常遗憾,所以我就利用今天中午周例会前的一个小时时间将11位青年教师的读书体会一一阅读,一定要补上这一课。只是自己阅读就未能欣赏到老师交流时的那份甜蜜和幸福,不过脑海里还是隐约浮现了每一位老师交流时的自信和收获的样子。

我一口气看罢11位老师的读书体会,还圈划了一些感人的或哲理的经典语句。下面摘抄一些与大家分享:

何冬亚老师写的是《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她从书中摘录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她说“我想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范仁红老师写的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她说“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前途。”

张凤娟老师的《读书有感》中说“只有乐学的老师,才能成为乐教的老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对于很多家长让孩子发展追求完美而使孩子失去快乐的做法,沈美玲老师的《读书交流》中说出了“与其让孩子在痛苦的圆满中生活,不如让孩子在快乐的残缺中生活”的感言。

毛利娟老师的《想做一个好妈妈》给家长们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点: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个性特征,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正确地引导和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陆燕的《读〈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有感》中说“时间是无限的,犹如长江永远奔流向前,源源不断。然而,每个人所能利用、享受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是转瞬即逝的。”“只有在失去一样东西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和重要,一定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李英读的《不找借口找方法》中说“主动的人是最聪明的人,是团队中最好的伙伴,是人人都想要有的朋友。永远要记住,主动精神是你最好的老师,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的,是主动,而不是运气。”李英激情地说“为每个人能激情工作而主动学习,为建设新幼美好的明天而激情工作!”

王叶芳老师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书中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顾丽英读的是《修炼你的第二颗心》,说到“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

汤水英老师阅读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她说“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

金娟老师举了两个教育的例子,非常生动,在生动的例子中蕴含着教育的道理,非常动听。

一个人最大的工作动力来自自己内心而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读书学习能修炼每个人的心智,我们做老师的就需要不断地自己修炼。我们坚持这么开展读书活动,就会让每个老师达到这样的修炼成功。我和老师一起努力着。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8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9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对幼儿园老师而言,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除了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过程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行家访等方式之外,还可以努力思考,建立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幼儿家长沟通。”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孩子的家中进行家访,以家访的形式面对面的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作为老师也能在家访的过程更多的全面的了解孩子。但我们的家长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来幼儿园里,接送的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更别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体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了。虽然我们幼儿园在学期中也会组织一些亲子开放活动,但家长对幼儿园平时的常态教学活动却知之甚少。

为了促进家园之间的理解、沟通,我们曾经开展过“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的亲子系列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有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走进幼儿园,尝试着做一回老师体验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记得我们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妈妈,她准备了一些钱币给孩子上了一堂“认识人民币”的数学活动,一开始上课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她的孩子更是非常开心和自豪,但后来由于都是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让这位妈妈无法掌控,活动结束后她对我说:“周老师!你们上课时怎么能让孩子注意力一直集中的,我在课上真是没有办法,你们可真不简单啊……”还有一位是在环保局工作的妈妈,准备了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环保课;还有是警察爸爸,给孩子上了认识“安全标记”的活动……这些家长通过走进幼儿园,“客串”一回老师,他们更加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也体会了老师工作的不易,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的支持和理解了,而我们也在此类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因此,利用家长的丰富资源,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0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对幼儿园老师而言,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除了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过程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行家访等方式之外,还可以努力思考,建立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幼儿家长沟通。”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孩子的家中进行家访,以家访的形式面对面的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作为老师也能在家访的过程更多的全面的了解孩子。但我们的家长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来幼儿园里,接送的`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更别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体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了。虽然我们幼儿园在学期中也会组织一些亲子开放活动,但家长对幼儿园平时的常态教学活动却知之甚少。

为了促进家园之间的理解、沟通,我们曾经开展过“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的亲子系列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有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走进幼儿园,尝试着做一回老师体验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记得我们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妈妈,她准备了一些钱币给孩子上了一堂“认识人民币”的数学活动,一开始上课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她的孩子更是非常开心和自豪,但后来由于都是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让这位妈妈无法掌控,活动结束后她对我说:“周老师!你们上课时怎么能让孩子注意力一直集中的,我在课上真是没有办法,你们可真不简单啊……”还有一位是在环保局工作的妈妈,准备了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环保课;还有是警察爸爸,给孩子上了认识“安全标记”的活动……这些家长通过走进幼儿园,“客串”一回老师,他们更加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也体会了老师工作的不易,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的支持和理解了,而我们也在此类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因此,利用家长的丰富资源,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1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本事、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日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当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本事,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我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经过调动幼儿进取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进取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2

非语言行为是指通过一些身体动作、表情等形式表达思想的一种行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交流时也会用一些非语言行为。怎样运用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书中,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非语言行为的无效运用

非语言行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也会有反的作用。如在《撕破了的小红花》的案例中,陈老师看到天天小盆友有所进步,所以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让孩子很开心。可是天天没有因为得到小红花而一直“遵守纪律”,又被老师撤销了奖励,衣服上的小红花被撕了下来。天天的一句“我以后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实际上反映出教师采用的外部奖赏方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很大程度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了伤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外部奖励只是暂时调整幼儿的行为,不可能收到长远的教育效果。对于幼儿来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必须是发自幼儿内心的一种欲望,而非外部赋予的。我的感悟:幼儿园教师要正确的把握幼儿兴趣与外部奖赏需要程度的关系,正确发挥外部奖赏的作用。

二、非语言行为的有效运用

有些非语言行为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此时无声胜有声》案例中我学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恰当的体态语,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及语言,能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知识、理解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运用体态语、智慧的运用体态语、恰如其分的使用体态语。避免直呼幼儿的姓名的批评,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在《寻找的眼睛》案例中,讲述老师对于扰乱秩序的幼儿的一种解决的理念,教师要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去发现这样幼儿身上存在的优点,发现这样孩子在用自己的“一百种语言”来表达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而老师表扬孩子的方式可以是“微笑的点头”“鼓励的语言”“大家的掌声”等形式。书中写到:“只要教师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励志,就能发现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天才“。其实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你是否有这一双寻找的眼睛,相信只要多去关注有个性的幼儿,发现这样幼儿的特点,多去鼓励、表扬孩子,相信我们也会发现角落里的”天才“。

总之,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平日里教育幼儿要学会等待,在幼儿犯错时,教师也要学会静心、学会等待,等待幼儿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3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震惊,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的'理念。

书中也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同甘共;4、跟民众学习;5、跟小孩子学习;6、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通过读书,使我学习到了:

1、教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们的教育要以幼儿为本,有一颗宽容的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2、尊重,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孩子,教师对孩子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孩子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孩子还要学会欣赏孩子,特别是对个体幼儿、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4

美术活动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不仅发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时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在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怎样的引导幼儿大胆的绘画?以及教师怎样运用好美术活动中的范例?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我重点阅读了书中实时操作篇中的几篇文章,在书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

书中讲到要让幼儿大胆的作画,就要给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如要信任幼儿,用和蔼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尊重幼儿有不同寻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还要给幼儿提供适合的、多样的绘画材料。如提供给幼儿的纸不能过小,幼儿在绘画时会放不开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会弄脏而不提供,要让幼儿在多种材料的吸引中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尽量的用情境、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这一点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很明显,活动中用念儿歌、或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幼儿参与的兴趣就会很高,反之,兴趣就会有所减少。根据不同的美术活动,怎样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还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尽量采用“鼓励法”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师要努力的去读懂幼儿的画,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评价幼儿作品,对于个别幼儿讲不出画的是什么,教师不要着急,要引导幼儿,肯定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挑剔。充分肯定的欣赏将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对幼儿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的。

在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的'时候,绘画的范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运用它,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用什么样的范例?在书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赏,幼儿从中得到收获,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为幼儿树立很好的榜样,让幼儿的观察机会丧失、观察能力得不到发展。思维得到禁锢,创造能力也受到发展的限制。其次,范例的描绘方法应该是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是他们能够合理接受的,积极健康的,太成人范画不适合幼儿来欣赏。其三,范例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态,可以启发幼儿的思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是收获很多的,书中讲到关于美术方面的理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都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5

每读完一本好书心里不免会有种大彻大悟、感触颇丰的感觉。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忽然间觉得自己参加工作至今为止短短几个月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教育策略还是有很多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与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给幼儿带来的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利用好区域和环境带给幼儿的学习兴趣,错失了让幼儿探索发现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引导者、支持者,机械式的灌输让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本书读完后,我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三个观点:1.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切实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只有在那种关注幼儿生活、为了幼儿生活的课程中,幼儿才可能快乐、充实并感受挑战,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这些都是书中的原话,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想做的、可以做的,然后才是教师为其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要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张雪门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陈鹤琴指出的“活经验”的观点就是指幼儿园课程是现实的,要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体会。虞老师书中的一些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正是为了体现了这些观念,如儿童的表演区室、儿童博物馆、图书馆、科学发现室、民间工艺坊、饲养区、微型社区、炊事区、种植园地等,无不是在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2.认真衡量各种环境区域、区角的课程价值,结合幼儿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能够在幸福的成长环境中习得有意义的知识与技能。虞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那么多领域的学习价值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受益匪浅,课程资源材料应该起源于生活。在文章中各个功能室的建立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空间。如:科学发展室,饲养区、幼儿图书馆、儿童博物馆、表演区等等,且让我们先想象一下幼儿在这些活动室里快乐的游戏、探索的情景,那是个多么幸福的地方。所以,幼儿园应该积极地开发有关的资源,遵循儿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头脑。因此,教师应当认真衡量每种课程带给幼儿的价值有哪些,能够让幼儿在幸福的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一些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3.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幼儿园应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与成长,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和修养,做合格的支持者、引导者,积极乐观的将幼教事业进行到底。

从教师知识透视幼儿园课程文化,可以看出教师对人类知识的传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任何一方面的知识欠缺都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发展。在幼教这种不分人分科的特殊教育方式的环境下,教师必须为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起一定的教育职责,保育和教育的相结合也让我们不得不时刻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为成功地做一名支持者、引导者而努力。关于增加教师的学习机会、交流机会,我觉得一幼在这一方面给与老师的帮助非常大,我受益良多,幼儿园组织的多次教研与外出学习让我们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教育视野。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教师,会让教师的成长也变得更快更好。虞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威尔逊教授所提出的对教师关注、赞同和情感的观点也让我觉得有了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幼教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当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去研究学习,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等,从课程实施者到课程设计者,从课程设计者到课程建设者,能够让幼儿在我们所创造的环境中习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虞老师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些正确观念,让我们一起努力,在他的理论引领下,分享有价值有意义的快乐课程,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6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对幼儿园老师而言,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除了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过程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行家访等方式之外,还可以努力思考,建立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幼儿家长沟通。”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孩子的家中进行家访,以家访的形式面对面的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作为老师也能在家访的过程更多的全面的了解孩子。但我们的家长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来幼儿园里,接送的.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更别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体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了。虽然我们幼儿园在学期中也会组织一些亲子开放活动,但家长对幼儿园平时的常态教学活动却知之甚少。

为了促进家园之间的理解、沟通,我们曾经开展过“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的亲子系列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有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走进幼儿园,尝试着做一回老师体验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记得我们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妈妈,她准备了一些钱币给孩子上了一堂“认识人民币”的数学活动,一开始上课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她的孩子更是非常开心和自豪,但后来由于都是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让这位妈妈无法掌控,活动结束后她对我说:“周老师!你们上课时怎么能让孩子注意力一直集中的,我在课上真是没有办法,你们可真不简单啊……”还有一位是在环保局工作的妈妈,准备了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环保课;还有是警察爸爸,给孩子上了认识“安全标记”的活动……这些家长通过走进幼儿园,“客串”一回老师,他们更加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也体会了老师工作的不易,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的支持和理解了,而我们也在此类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因此,利用家长的丰富资源,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7

还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很难得的一次机会,我们学校请来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为我们讲解图画书。记忆深刻的是,他在这场讲座里多次提到了一本书《活了100万次的猫》。当时一直很想看,可翻遍了整个图书馆都没有找到这本书。今天终于有机会见一见这一只传说中的猫了。

这只让人望而生畏的猫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有一只猫,它的过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死身,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尽管生命在一次次轮回——先是国王的一只猫,然后又分别是水手、魔术师、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只猫,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活到最后,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了。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当心爱的白猫死去了,这只100万年没有哭过没有死的猫,放声大哭,然后安然死去。

这是一本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蕴涵了自我与爱情,生与死的伟大哲理。什么才是真爱?没有自我会有真爱吗?如果我们活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整天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怕别人说这样说那样。那么我们有说爱的资格吗?那样的爱也同样是虚伪的吧。有多少人一生找不到“我”而找不到爱,找不到灵魂的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他”,变成另一个“你”。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确定自我,发展自我。

我个人认为《小熊的栅栏》这一本读本很值得阅读,它是接近生活的一个读本。读了这个读本就会感觉到是农村的生活一样,它体现的是农村现实生活的常遇到的事情。小熊种萝卜,为防止小兔头吃萝卜而做栅栏,做好栅栏后萝卜还是不见了;小熊想办法,做栅栏要量尺寸,量高度,量宽度,量高度不让小兔跳过去,量宽度不让小兔挤进去;量好尺寸做好记号,做好栅栏萝卜还是不见,引发小熊想办法的一个过程,最后小熊大胆的想象出小兔会打洞,结束了读本内容。给孩子留了一个悬念。故事的每一页都具有连贯性,从小熊的栅栏引到生活中遇到事情自己必须想办法解决,一步一步的深层下,作者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现出来,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8

非语言行为是指通过一些身体动作、表情等形式表达思想的一种行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交流时也会用一些非语言行为。怎样运用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书中,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非语言行为的无效运用

非语言行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也会有反的作用。如在《撕破了的小红花》的案例中,陈老师看到天天小盆友有所进步,所以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让孩子很开心。可是天天没有因为得到小红花而一直“遵守纪律”,又被老师撤销了奖励,衣服上的小红花被撕了下来。天天的一句“我以后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实际上反映出教师采用的外部奖赏方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很大程度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了伤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外部奖励只是暂时调整幼儿的行为,不可能收到长远的教育效果。对于幼儿来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必须是发自幼儿内心的一种欲望,而非外部赋予的。我的感悟:幼儿园教师要正确的把握幼儿兴趣与外部奖赏需要程度的关系,正确发挥外部奖赏的作用。

二、非语言行为的有效运用

有些非语言行为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此时无声胜有声》案例中我学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恰当的体态语,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及语言,能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知识、理解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运用体态语、智慧的运用体态语、恰如其分的使用体态语。避免直呼幼儿的姓名的批评,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在《寻找的眼睛》案例中,讲述老师对于扰乱秩序的幼儿的一种解决的理念,教师要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去发现这样幼儿身上存在的优点,发现这样孩子在用自己的“一百种语言”来表达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而老师表扬孩子的方式可以是“微笑的点头”“鼓励的语言”“大家的掌声”等形式。书中写到:“只要教师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励志,就能发现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天才“。其实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你是否有这一双寻找的眼睛,相信只要多去关注有个性的幼儿,发现这样幼儿的特点,多去鼓励、表扬孩子,相信我们也会发现角落里的”天才“。

总之,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平日里教育幼儿要学会等待,在幼儿犯错时,教师也要学会静心、学会等待,等待幼儿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