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5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上岗一年多的新老师,对于郧县教育局所提倡的“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改模式,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研究导学练案,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安阳小学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更好的学习教改理念,安排学校老教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了学校优秀语文教师讲了示范课,学校还我们新教师讲课并与新教师交流,并对我们的讲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导学练案,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吃透教学内容,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贯彻生本理念,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

三、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

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在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制约,导学练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导学练案中有些错误没有修改更新。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近两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习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

这一学期我任教高一年级语文,有幸参与新课改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和多方取经,我感觉到实施新课改,既没有想像中的一帆风顺,也没有想像中的一筹莫展。在自己这学期的实践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体会。

一、 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形成语文教学活动,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学中要教多本书,教科书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学生是一本书、生活是一本书。

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形成教学活动,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努力做到“三声课堂”,即讨论声、掌声、笑声。

在这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准备了课前演讲,内容以名著和好XX为主,要求演讲者能与底下同学进行互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表现欲明显提高,学生扩大了名著阅读范围,锻炼了胆识,提高了口才。

在戏剧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制作道具,自由组合,表演戏剧,学生们积极参与,我印象深刻。《窦娥冤》里指天骂地、满腔悲怨的窦娥,《雷雨》中性格复杂、双重人格的周朴园,《哈姆雷特》的忧郁王子哈姆雷特,这些经典人物学生演绎得生动,到位,我们观众为表演者的才华鼓掌。学生解放了天性,提高了自信心。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主角,教师做导演。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这学期的语文新课改教学当中得到的浅见。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

走进新世纪,我校就开始了新课程改革的尝试,因为我们一线教师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使语文的魅力消失殆尽,我们品尝多是工作的辛苦和迷失方向的痛苦。所以我们就试探着改变传统。我们从新世纪伊始派出许多语文骨干教师到周边地区学习新教法,新经验。我们听了我国教育专家的讲座与说课,如魏书生老师的讲座,钱梦龙老师的说课等等。他们是我国语文教学潮流的引领者,我们是怀着一种激情,一种由衷的喜悦,去取“经”的。我们的收获是巨大的!

在20xx年,我们再一次迈出了大步伐,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较大的改革。这一年我们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教材,去博览、去积累、去体验。尤其在积累上,学生的古诗文、名言警句、优美语段要比以往年有了质的提高。有部分学生这一年古诗文积累达100首,名言警句达200多条,由平时写作干巴巴变得行文流畅,生动自然,感情真挚。这种现象更坚定了我们去进一步尝试的决心。

紧接着,我们成立了教研组,每一学期各教研组确立一个教研课题,以不断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些课题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

首先,我们从阅读方面来进行改革尝试。因为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认读、理解、筛选、归纳、概括和鉴赏等诸多的能力。阅读综合性强、覆盖面广,有较大的思维坡度,因此在课堂中注重教给或训练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1、抓好基础知识。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的根本,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课堂中,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字的音、形、意到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训练得越多就掌握的越实、越灵活。

2、树立整体意识。在课堂中,让学生谈初读感受,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事物总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读文章时经常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把理解文章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一定要紧扣文章,联系时代背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然后作出判断。

3、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让学生学会速读、跳读、浏览、筛选等阅读方法。

4、建立相关知识体系。让学生广读博览,积累一定的文学、美学、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以及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作背景,对文章进行深层次分析,全面理解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中,时刻从授课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过去传统教学中,我们一直是写作题目一布置学生就开始动笔写,而现在主要是从以下方面入手训练:

1、在课堂 渗透“大语文观”。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因为语文存在于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含语文。这种观念的转变,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对生活感兴了,学生就会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就会储备在学生头脑中为以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多给学生读或印发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美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写出的文章也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性。

3、把日记当作学生训练写作的大舞台。每一周上交四篇日记,要求日记内容是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所闻所感。这样让学在日常生活中培植敏锐的触角,抒写生活的幸福和悲伤。

4、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修改作文。以前作文修改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我们现在却把这个工作全放给了学生,在修改课上,把作文发给学生,学生进行自改和小组互改作文。学生把作文中的错别字找出来,把错别字和正确字同时都抄在黑板上;病句也在抄黑板上师生共同修改;然后小组协商给所修改的作文写上评语;最后小组按次序写出修改报告,向同学们汇报本小组的这次修改的得与失。第二课时是推荐本小组最好的作文交给学生宣读,老师作评价,并布置新的作文题目并引导或打开生思路,最后让学生在激情饱满时动笔写作。往往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再不出现皱眉头,敲额头,咬笔头,半天也开不了头的现象了。

另外,我们学校还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像:

1、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空间,如某故事的结尾,某情节的悬念处停顿让学生想结果等等。这样的想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和深刻性。

2、在阅读课或社会实践课中,让学生积累故事情节和社会经验。为学生放飞思维与想像奠定基础。尤其让学生多积累课本或其它名著中出人意料的结尾,在出人意料的结尾中激发学生的想像灵感和智慧火花。

3、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超常的独特的,新颖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老师在教学中思维也要敏锐、善于发现、善于引导。这样在课堂中持之以恒的去发现,去引导、去鼓励,同样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飞扬!

总之,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去尝试,去探索,我校的中考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改观。由以往年的倒数名次现变为全市的前十名。市里的高级中学很喜欢招收我校学生,因为好教。面对成绩,我们没有止步不前,我们还在探索一条适合我们农村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把小苗们送上人生理想的舞台。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

语文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针对这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转变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改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而教的方式的转变显然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克服以往教学中的一些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导入新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设计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重难点,找准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那种追求“教好一节课”或“教出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挖掘教材,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发,根据其掌握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积极开发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以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新课改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需要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去探究、发现,需要我们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它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流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5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正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表达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开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语文,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课改中的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获得必要的语文,在语文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开展。几年的课改说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无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假设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6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语文,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获得必要的语文,在语文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7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暑假里学习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然在步入工作之初缺乏教学经验,但是在进入岗位的第一时间,便跟随学校前辈的步伐,开始接触语文新课改的一些知识,而又一次的专门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如何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呢?通过学习,我想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

第二,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就像黄丽老师在讲座综合性学习时所讲到的,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 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三,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比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再造能力。所以首先要重视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既然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8

在市教学研究室领导的带领组织下,由xx区xx中,xx区某中学,xx区xx中学,xx中区西xx中学,xx市xx中学五校联盟联合发起的“同课异构”活动,拉开了课改课堂模式的序幕,为xx市课程改革又添新奇葩。

此次活动首先进行了语文,物理两学科的课堂教学观摩。五所联盟学校大胆创新,各自展示了自己的课改模式,课堂效果,让我大开眼界。

(一)教学设计以生为本。

1、在学案设计中,注意梯度,分层练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态度的鼓励。如刑老师在课前的预习学案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的设计导入语。使学生耳目一新的积极地深入文本。学案的设计简单有效,不必将课本知识面面俱到,也不要指望学生的预习中都能学会,而方法的渗透是很必要的,即使学生学不会,最起码他能够通过半张学案,体会到本节的重点知识和学习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听了韩老师的课,课前情境的创设十分巧妙:看到黑板上的“草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想象根据自己对草原的形象描绘,激发学生情趣,效果明显。还有胡老师的课,在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更深入的让学生展示---板演,讲解,分析,充分让学生个体、合作体的主观体验。

(二)彰显课改效果

1、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手段灵活,效果明显。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思维活跃,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专家点评一语中的,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对以后的课堂教学,学科教学指导性强。

4、各位教师的反馈,提问针对性,目的性强,充分体现教师课改的热情和迫切要求,同时也表现了教师追求个人发展的心情及把工作做好的期盼和决心。

5、为学科教学注入新的血液,为教师,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总之,此次活动的举办是好的,是领先的,与时俱进的,应该继续下去,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组建完善,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语文新课改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范文3

上周一参加了在xx中学举行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活动期间我们观摩了来自不同学校的五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听取了有关专家的精彩点评。这次活动形式新颖授课教师各显风采各具特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中也得到很多启发。

一、“同课异构”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学记》说“同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没有同伴的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限于孤立。这次活动促进了中学语文课堂的优势互补,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智慧共享,共同进步,由独自作战发展成了集体会战。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博采众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同课异构”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二、“同课异构课”更有可比性,更容易暴露缺点彰显优点。

与一般的课相比,同课异构课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本次参加讲课的五位教师都带有着本校的特色跟自身个性化的东西,他们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们欣喜的看到每位教师身上显示出来的智慧火花。又因为每位老师都有其他四位教师在与他进行比较,也让我们在比较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的不妥之处。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也是没有定规的。五位教师用他们各具风格的授课模式为我树立起一面面镜子,让我照到了自身的不足。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能够更快成长。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9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使这两个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否则教学必将失败。

二、“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囿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真正地合作,合作学习放任自流。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习任务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适时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习: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

2、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时;

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

6、学习任务较大,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完成。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0

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我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比如我班的学生何裕鹏,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我秉着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课改新理念,我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 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 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 5 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1

课改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让每一个困惑中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希望的亮光。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要对多年习以为常的课堂模式要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将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呈现出显著的提高。在课改进行的这些年中,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坚定不一地走新改之路,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 既稳扎稳打,又大胆开拓,勇于尝试。几年的课改,可谓几多的艰辛,几多的欣喜,虽说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但也有颇丰的收获和感受。现将课改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转变教学观,走进新课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新课改使教师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使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我校与重庆巴蜀中学捆绑发展后,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巴蜀中学学习,借鉴巴蜀中学初中语文组对新课改的做法,学习了他们集体备课的先进方法,同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集体先备课,再上课.这样使得教师资源共享,形成了师资的优势,教学备课时思维的优势,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个集体的大讨论和切磋.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3、新课改下,激励教师对教材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在课改中,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了处理三个方面与教材的关系:

①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

②文本的阅读和课外延伸的关系。

③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

4、在新课改下,教师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借鉴,是我校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新课改所依靠的有力工具。善于学习,取他人之长,使老师们新课改的理念更新;善于积累,使老师们推行新课改的方法更圆熟。善于借鉴,使老师们在进行课改时,犹如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老师们深信: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不是靠发号施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更不是靠题海战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是靠苍白无力的说教。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靠的是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学底蕴,课堂语言将空洞贫乏,学生的胃口调不起来,对语文毫无兴趣。新课改,使老师们明白在当今现代化的教学中,不仅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而且要善于积累,善于借鉴。现代社会的教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更为多姿多彩,生动活泼。

1、课改前,我校语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课的模式,一讲就是整节课,是典型的“满堂灌”的方式。课改后,都在注重学情,注重班情,因势利情,因势利导上下足了功夫。变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激发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使我校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成绩有了质的提升,连续几年都位于我区的前茅。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上课时更注意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讲读课、阅读课、自主学习课、探究课等课型相继走进课堂。

2、新课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改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是单一的听、记、做,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基本手段是走单兵作战式的题海战术。而现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进一步的形成。如规规矩矩写字,清清楚楚说话,仔仔细细读书,认认真真写文,踏踏实实练习。不动笔墨不读书。怀疑善问。时时处处学语文等。

三、在百花开放、繁荣似锦的新课改的大好局面的背景之下,也有语文教学的迷失。

1、是“形而上学”。新课改,追求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于是有不同于传统的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于是不乏有歪曲语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美其名曰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这是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初衷。

2、是否定传统。认为新课改就是敢于打破一切“坛坛罐罐”,推倒旧的从来。不重视读书、写字,不重视学法,忽视习惯的培养,忽视语言的训练。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气充溢于教学中。这是有悖于语文的教学规律的。

3、教师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甚至把新课必当作一种出名的手段。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学者,应正视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迷失。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真谛,一切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了追求语文教学之道的真、善、美。我们应从新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地走进新课改。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2

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 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3

课改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让每一个困惑中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希望的亮光。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要对多年习以为常的课堂模式要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将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呈现出显著的提高。在课改进行的这些年中,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坚定不一地走新改之路,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 既稳扎稳打,又大胆开拓,勇于尝试。几年的课改,可谓几多的艰辛,几多的欣喜,虽说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但也有颇丰的收获和感受。现将课改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转变教学观,走进新课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新课改使教师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使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XX的认识。

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我校与重庆巴蜀中学捆绑发展后,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巴蜀中学学习,借鉴巴蜀中学初中语文组对新课改的做法,学习了他们集体备课的先进方法,同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集体先备课,再上课.这样使得教师资源共享,形成了师资的优势,教学备课时思维的优势,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个集体的大讨论和切磋.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3、新课改下,激励教师对教材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在课改中,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了处理三个方面与教材的关系:

①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

②文本的阅读和课外延伸的关系。

③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

4、在新课改下,教师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借鉴,是我校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新课改所依靠的有力工具。善于学习,取他人之长,使老师们新课改的理念更新;善于积累,使老师们推行新课改的方法更圆熟。善于借鉴,使老师们在进行课改时,犹如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老师们深信: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不是靠发号施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更不是靠题海战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是靠苍白无力的说教。

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靠的是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学底蕴,课堂语言将空洞贫乏,学生的胃口调不起来,对语文毫无兴趣。新课改,使老师们明白在当今现代化的教学中,不仅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而且要善于积累,善于借鉴。现代社会的教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更为多姿多彩,生动活泼。

1、课改前,我校语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课的模式,一讲就是整节课,是典型的“满堂灌”的方式。课改后,都在注重学情,注重班情,因势利情,因势利导上下足了功夫。变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激发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使我校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成绩有了质的提升,连续几年都位于我区的前茅。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上课时更注意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讲读课、阅读课、自主学习课、探究课等课型相继走进课堂。

2、新课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改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是单一的听、记、做,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基本手段是走单兵作战式的题海战术。而现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进一步的形成。如规规矩矩写字,清清楚楚说话,仔仔细细读书,认认真真写文,踏踏实实练习。不动笔墨不读书。怀疑善问。时时处处学语文等。

三、在百花开放、繁荣似锦的新课改的大好局面的背景之下,也有语文教学的迷失。

1、是“形而上学”。新课改,追求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于是有不同于传统的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于是不乏有歪曲语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美其名曰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这是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初衷。

2、是否定传统。认为新课改就是敢于打破一切“坛坛罐罐”,推倒旧的从来。不重视读书、写字,不重视学法,忽视习惯的培养,忽视语言的训练。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气充溢于教学中。这是有悖于语文的教学规律的。

3、教师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甚至把新课必当作一种出名的手段。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学者,应正视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迷失。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真谛,一切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了追求语文教学之道的真、善、美。我们应从新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地走进新课改。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4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语文,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获得必要的语文,在语文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5

语文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文3

语文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一、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6

语文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针对这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转变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改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而教的方式的转变显然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克服以往教学中的一些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导入新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设计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重难点,找准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那种追求“教好一节课”或“教出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挖掘教材,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发,根据其掌握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积极开发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以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新课改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需要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去探究、发现,需要我们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它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流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7

本学期,校长主张要还老师们以话语权,开展了一些活动,强调最多的是周周测和课改经验交流。今天我第一个分享课改经验,心里很忐忑。说实话,这半年来,我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于熟悉教导处的工作上了。以前真不知道会有这么多杂事,很多事是我第一次接触,有时候连问谁,问什么都不知道,还好有库老师,有康老师,凌坡海平张老师等给予我很多的安慰和切实的帮助,使很多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本学期进行工作调整时,校长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他说,不要为了工作失去了工作的快乐。是的:我的快乐在课堂,在搭建平台,看同学们老师们在舞台上尽情的舒展心灵,绽放魅力,愉悦身心。

我的现代文阅读课

理念:授人以渔,让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做法:阅读"三步走"

一读:读题目,读内容,读主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侧重点各不同)

二读:审题做题。步骤:读题干——分析答题点,分值——从文中找答案做题

三读:审答案

流程:

1、学生限时做题,在文中标出一读的内容,如果题干没有分值请设计分值。

2、教师批阅—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答案—小组成员质疑—分享心得—纠错—分享答案—写出做题心得

2、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通答案—小组内解决疑难——质疑—以招标形式小组代表讲题—其他小组质疑—整理答案—写出心得

3、从写法借鉴的角度分析文章

内容:写了什么 主旨:为什么写 写法:怎样写(考题:详略,选材)

4、读背自己喜欢的句段篇,一词一句一段一篇

我的古诗文复习课

理念:以题引领,重点把握

做法:复习"三步走"

一、出题背诵二、讲解文章知识结构及重要知识点

三、背默

流程:

一、基础知识过关

1、把文学常识、释词、翻译、主旨按课文内容填空等以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对照背诵

2、默写

3、同桌互批,打分,签名,

4、纠错

5、小组长审阅,收缴

6、教师审阅,再次纠错

7、小组长提问默写错题,并批改

二、梳理知识点

1、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

2、做资料上有关试题

3、组长带领通答案

4、教师重点批改讲解讲易错点,开放性试题

5、学生再次做,并展示答案

6、背诵默写

我的作文指导课

理念:我手写我心,真人真事真感情

做法:写作三步走

一、写

二、批

三、改

流程:师生共同分析题目—限时作文—组内看3批1改1(共同把其中最优秀的一篇改成满分作文)—教师点评—展示评比—再次修改作文

我理想的语文课

1、阅读经典

2、积累

3、活动

4、学生上课

5、学生出试卷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

(兴趣最重要)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应该及时的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凑热闹性质的三分热度。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写在后面

1、应是绿叶(惠莉若在,应是红花)

2、抛砖引玉(期待更精彩)

3、百花齐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解放自己(做幸福的懒老师)

5、提高幸福指数(工作之外还有生活)

感谢大家!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8

本学期,校长主张要还老师们以话语权,开展了一些活动,强调最多的是周周测和课改经验交流。今天我第一个分享课改经验,心里很忐忑。说实话,这半年来,我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于熟悉教导处的工作上了。以前真不知道会有这么多杂事,很多事是我第一次接触,有时候连问谁,问什么都不知道,还好有库老师,有康老师,凌坡海平张老师等给予我很多的安慰和切实的帮助,使很多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本学期进行工作调整时,校长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他说,不要为了工作失去了工作的快乐。是的:我的快乐在课堂,在搭建平台,看同学们老师们在舞台上尽情的舒展心灵,绽放魅力,愉悦身心。

我的现代文阅读课

理念:授人以渔,让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做法:阅读"三步走"

一读:读题目,读内容,读主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侧重点各不同)

二读:审题做题。步骤:读题干——分析答题点,分值——从文中找答案做题

三读:审答案

流程:

1、学生限时做题,在文中标出一读的内容,如果题干没有分值请设计分值。

2、教师批阅—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答案—小组成员质疑—分享心得—纠错—分享答案—写出做题心得

2、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通答案—小组内解决疑难——质疑—以招标形式小组代表讲题—其他小组质疑—整理答案—写出心得

3、从写法借鉴的角度分析文章

内容:写了什么 主旨:为什么写 写法:怎样写(考题:详略,选材)

4、读背自己喜欢的句段篇,一词一句一段一篇

我的'古诗文复习课

理念:以题引领,重点把握

做法:复习"三步走"

一、出题背诵二、讲解文章知识结构及重要知识点

三、背默

流程:

一、基础知识过关

1、把文学常识、释词、翻译、主旨按课文内容填空等以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对照背诵

2、默写

3、同桌互批,打分,签名,

4、纠错

5、小组长审阅,收缴

6、教师审阅,再次纠错

7、小组长提问默写错题,并批改

二、梳理知识点

1、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

2、做资料上有关试题

3、组长带领通答案

4、教师重点批改讲解讲易错点,开放性试题

5、学生再次做,并展示答案

6、背诵默写

我的作文指导课

理念:我手写我心,真人真事真感情

做法:写作三步走

一、写

二、批

三、改

流程:师生共同分析题目—限时作文—组内看3批1改1(共同把其中最优秀的一篇改成满分作文)—教师点评—展示评比—再次修改作文

我理想的语文课

1、阅读经典

2、积累

3、活动

4、学生上课

5、学生出试卷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

(兴趣最重要)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应该及时的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凑热闹性质的三分热度。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写在后面

1、应是绿叶(惠莉若在,应是红花)

2、抛砖引玉(期待更精彩)

3、百花齐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解放自己(做幸福的懒老师)

5、提高幸福指数(工作之外还有生活)

感谢大家!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19

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前几天,我观看了xx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xx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xx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xx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xx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0

上周一参加了在xx中学举行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活动期间我们观摩了来自不同学校的五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听取了有关专家的精彩点评。这次活动形式新颖授课教师各显风采各具特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中也得到很多启发。

一、“同课异构”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学记》说“同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没有同伴的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限于孤立。这次活动促进了中学语文课堂的优势互补,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智慧共享,共同进步,由独自作战发展成了集体会战。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博采众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同课异构”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二、“同课异构课”更有可比性,更容易暴露缺点彰显优点。

与一般的课相比,同课异构课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本次参加讲课的五位教师都带有着本校的特色跟自身个性化的东西,他们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们欣喜的看到每位教师身上显示出来的智慧火花。又因为每位老师都有其他四位教师在与他进行比较,也让我们在比较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的不妥之处。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也是没有定规的。五位教师用他们各具风格的授课模式为我树立起一面面镜子,让我照到了自身的不足。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能够更快成长。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1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

例如,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言上,材料真实、题材多样、语言真实、鲜活、地道、现代、自然、标准,所用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发展趋势;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汇教学采用单词框,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词汇学习的过程;重视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在写作方面有梯度,过程清晰,会在写作之前均有形式多样的铺垫。除了情景,还有开放式作文,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

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

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3

语文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4

暖阳当头,冰雪能不融化? ——观摩“三环节课堂教学”总结 20xx年岁末,县教研员孔老师在实验中学为我们上了一节经典的“三环节”课堂教学,虽然天气仍是寒冷,可是老师们热情洋溢;虽然地上的冰雪还在,可是老师们却是提前到来。老师们迫不及待的等待着“三环节”课堂教学的真谛,等待着孔老师精彩的演绎。课上,我们为老师动情的朗诵感动着,为学生真情的诵读而激动着。

一、教学准备精心到了会场,主办学校实验中学老师们已经把《我用残损的手掌》 (孔老师执教)的预习学案、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检测摆放整齐;学校主办的期刊、报纸也是井然有序的摆放着。可见主办学校的精心,用心。当我们拿到材料时,可以看到:预习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小到生字的读音、词语的意思,大到对诗文内容的解读,诗人情感的流露??每一项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达成预设的目标,学生看来清晰明了;教学设计是一份近似教学实录的详案,是一份对学生充分预设的详案,是一份充满教学智慧与充盈情感的详案;堂测题的设计也不难看出老师思维的梯度与深度??可见,老师准备之充分、精心。

二、课堂环节精密从推行“三环节教学”以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很迷茫,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总是感觉对于“诗一般”的语文课堂,好似不太适宜,不太和谐,特别是“堂测”这一环节,在我们情感迸发之极戛然而止,有些说不上来的感觉。

可是孔老师的这节课上,“三环节”过渡自然融洽、环环相扣,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层次分明,又循序渐进、层层提升,尤其是“堂测”这一最后环节恰当的引入,一改我们的唐突。我们心底里稍稍松动一些,我们心里的那块冰在悄悄的融化!三、品味语言精美评课时,老师们也说孔老师“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感情丰富而真挚” “不仅创设情感氛围打动学生,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真的,孔老师的课堂很深,很精,很美。尤其是对诗歌词语的揣摩(运用“替换” “删除”等方式,通过多次多个同学的朗读),那是字斟词酌的:学生们不仅领悟到这一词语的深刻内涵,还感受到诗人那满腔的爱国热情,更能为诗人深邃的文学功力所打动。

可见,孔老师课堂中的每一句,甚至是每一个词语都是经典的,每一个点的设计都要求精美。

课后“限时作业”环节,我想假如用“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节课后,我们耕耘如何?” “同学们,请以最快的速度来检测一下你的收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查缺补漏环节到了??”等这样来衔接一下,可能稍美一些!总之,这节语文“三环节”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范例,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模板,“慢语文”在教学的今天,或许就是一束阳光,一把利刃??它在解读着语文课程标准,也在解读着语文教学的精髓。虽然地上积雪还在,可已是阳光普照,我们的心也在澎湃激昂着!相信这冰雪也会如我们心底一样在融化,因为课堂教学的春风已经和煦,暖阳已经高照!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5

学校践行北京二小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

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

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

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6

现在很多地区都将教材版本换成了新课标教材,这次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细化学习目标,并且真正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参与课堂,体味学习的乐趣。课堂效率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学生真正地喜欢课堂,才能在课堂上高效学习,这次课改就贯彻了这一思想。以下是对初中语文课改的一些总结和心得体会。

一、知识多元化

在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材里,更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口语、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再像原来只看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课本知识也变得多元化,为学生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能力,学生要想在以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养才能去应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考验。在课改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视和提升,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

二、教师备课方式改变

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占主导,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只负责知识的接受;课改后,学生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师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针对这一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也要改变,教师不能再像原来一样单纯地将自己懂得的知识写成教案,教给学生,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在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备课环节,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进行中,对于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讨论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同伴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的备课方式在改变着,学生的能力和成绩也随着课改的进行在进一步提高。

>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

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既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也觉得使命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能参加试验工作,不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7

这一学期我任教高一年级语文,有幸参与新课改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和多方取经,我感觉到实施新课改,既没有想像中的一帆风顺,也没有想像中的一筹莫展。在自己这学期的实践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体会。

一、 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形成语文教学活动,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学中要教多本书,教科书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学生是一本书、生活是一本书。

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形成教学活动,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努力做到“三声课堂”,即讨论声、掌声、笑声。

在这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准备了课前演讲,内容以名著和好文章为主,要求演讲者能与底下同学进行互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表现欲明显提高,学生扩大了名著阅读范围,锻炼了胆识,提高了口才。

在戏剧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制作道具,自由组合,表演戏剧,学生们积极参与,我印象深刻。《窦娥冤》里指天骂地、满腔悲怨的窦娥,《雷雨》中性格复杂、双重人格的周朴园,《哈姆雷特》的忧郁王子哈姆雷特,这些经典人物学生演绎得生动,到位,我们观众为表演者的才华鼓掌。学生解放了天性,提高了自信心。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主角,教师做导演。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这学期的语文新课改教学当中得到的浅见。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8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习,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平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习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 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29

暖阳当头,冰雪能不融化? ——观摩“三环节课堂教学”总结 20xx 年岁末,县教研员孔老师在实验中学为我们上了一节经典的“三环节” 课堂教学,虽然天气仍是寒冷,可是老师们热情洋溢;虽然地上的冰雪还在, 可是老师们却是提前到来。老师们迫不及待的等待着 “三环节”课堂教学的真 谛,等待着孔老师精彩的演绎。课上,我们为老师动情的朗诵感动着,为学生 真情的诵读而激动着。

一、教学准备精心 到了会场,主办学校实验中学老师们已经把《我用残损的手掌》 (孔老师执 教)的预习学案、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检测摆放整齐;学校主办的期刊、报纸 也是井然有序的摆放着。可见主办学校的精心,用心。当我们拿到材料时,可 以看到:预习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小到生字的 读音、词语的意思,大到对诗文内容的解读,诗人情感的流露??每一项学习 的任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达成预设的目标,学生看来清晰明了;教学设计 是一份近似教学实录的详案,是一份对学生充分预设的详案,是一份充满教学 智慧与充盈情感的详案;堂测题的设计也不难看出老师思维的梯度与深度?? 可见,老师准备之充分、精心。

二、课堂环节精密 从推行“三环节教学”以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很迷茫,甚至有些不 知所措,总是感觉对于“诗一般”的语文课堂,好似不太适宜,不太和谐,特 别是“堂测”这一环节,在我们情感迸发之极戛然而止,有些说不上来的感觉。

可是孔老师的这节课上, “三环节”过渡自然融洽、环环相扣,各部分既相对独 立、层次分明,又循序渐进、层层提升,尤其是“堂测”这一最后环节恰当的 引入,一改我们的'唐突。我们心底里稍稍松动一些,我们心里的那块冰在悄悄 的融化! 三、品味语言精美 评课时,老师们也说孔老师“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感情丰富而真挚” “不 仅创设情感氛围打动学生,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真的,孔老师的课堂很 深,很精,很美。尤其是对诗歌词语的揣摩(运用“替换” “删除”等方式,通 过多次多个同学的朗读) ,那是字斟词酌的:学生们不仅领悟到这一词语的深刻 内涵,还感受到诗人那满腔的爱国热情,更能为诗人深邃的文学功力所打动。

可见,孔老师课堂中的每一句,甚至是每一个词语都是经典的,每一个点的设 计都要求精美。

课后“限时作业”环节,我想假如用“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节 课后,我们耕耘如何?” “同学们,请以最快的速度来检测一下你的收成!“知 ” 己知彼百战百胜,查缺补漏环节到了??”等这样来衔接一下,可能稍美一些! 总之,这节语文“三环节”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范例,是我 们课堂教学的模板, “慢语文” 在 教学的今天, 或许就是一束阳光, 一把利刃?? 它在解读着语文课程标准,也在解读着语文教学的精髓。虽然地上积雪还在, 可已是阳光普照,我们的心也在澎湃激昂着!相信这冰雪也会如我们心底一样 在融化,因为课堂教学的春风已经和煦,暖阳已经高照!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0

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既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也觉得使命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能参加试验工作,不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1

作为一名上岗一年多的新老师,对于郧县教育局所提倡的“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改模式,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研究导学练案,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安阳小学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更好的学习教改理念,安排学校老教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了学校优秀语文教师讲了示范课,学校还我们新教师讲课并与新教师交流,并对我们的讲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导学练案,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吃透教学内容,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贯彻生本理念,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

三、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

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在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制约,导学练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导学练案中有些错误没有修改更新。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近两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习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2

本次有幸聆听了吴中豪教授关于语文课程改革方向的培训,吴教授精彩的讲演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杨开第。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分子生物学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组织工作的开展,并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练就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之后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反思教学把握住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心灵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专业领域学习,共同研究加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变革是第二场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中的,探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很大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所迸发,从而真正树立科学管理、以读为本、观念以创新型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办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规格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外国语文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隐含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基本知识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上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并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理论知识知识不断扩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无间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有望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学生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环境问题学生逐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投资过程,并能特别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钻研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这种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积极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前提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所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有的放矢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3

作为一名上岗一年多的新老师,对于郧县教育局所提倡的“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改模式,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研究导学练案,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安阳小学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更好的学习教改理念,安排学校老教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了学校优秀语文教师讲了示范课,学校还我们新教师讲课并与新教师交流,并对我们的讲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导学练案,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吃透教学内容,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贯彻生本理念,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

三、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

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在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制约,导学练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导学练案中有些错误没有修改更新。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近两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习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4

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5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活动。对于我这位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来说,收获很多。

特别是老师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李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李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李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她的评价方式更新颖,用落叶作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第二片区第五次研讨会于11月22日在东平街道中学举行。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3节的听课活动。在这一天的听课活动中,三位讲课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同讲一课,各具特色,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各位老师注重师生互动。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提出后,前后位互相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在探讨中共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各位老师富于激情,高超的评价、引领能力给人以美感、享受。

三、具体说三节《记承天寺夜游》的精彩。

临淄区张艳霞老师的课放手激励学生去思考、展示,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如“朗读出韵味”,老师亲自示范领读,读的很美妙,很有激情,学生经指导立竿见影,显示了语文优秀语文老师令人羡慕的功底!东平街道中学的卜庆振老师总给人心得惊喜,例如对古文节奏的划分用音乐击节的方式给学生新鲜深刻的印象。对课文难点“闲人”的理解,卜老师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理解仍不到位的情况下自己配乐独白式描述,让人入情入境,如沐春风,真正理解了“闲人”的复杂况味。在语文课谈“讲”色变的今天,卜老师敢讲、会讲,讲的让人拍手叫绝。

四、刘老师讲的是家常课,但又高于一般老师的处理水平。

她讲古文,敢于把一般老师在公开课处理的轻描淡写古文词汇讲的细致到位,让人感觉这样学了,学生才能读懂课外古文!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上周,有幸参加了区组织的小学语文课改交流会,在认真听取了王xx老师的汇报后,自己觉得受益匪浅,对于语文教学也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回顾这次学习,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明确了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的教学目标应由传统的“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教了这么多年语文,自己一直认为,语文无非就是教材里有什么课文,自己按照教材要求,教会学生该掌握的东西罢了。每天,每年的教学手段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无非就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从没有想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语文”,即通过老师的引导,锻炼学生的运用、综合、实践能力。(2)语文教学应分清学段,关注训练重点。这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熟悉大纲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大纲就像灯塔指引着语文教学的方向。但现实往往是老师很少研读教学大纲,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并不知道每一个教学阶段训练的重点到底是什么。我也是其中一员,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所教的小六语文大纲长什么样。试想,这样的老师不是在瞎子摸象吗?教出的知识也一定是支离破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2.懂得了“解读文本,应从细节入手”。语文教学牵涉到很多方面内容,就文本的解读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0个老师可能有0中解读。但文本解读中,最重要的应是“从细节入手”即找关键,抓整合,品语言。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语文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语文。

3.知道了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明白了导学案的编写及作用。小学共分三个学段,这里边有识字课、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不同的课型教学流程也不一样,导学案的编写要求也不同。在王亚丽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写作课的教法指导了。她介绍的“活动作文+中规中矩的教”名师写作方法,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的写作之路,也打开了我的作文辅导之窗。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可谓是作文教学,老师苦于没有指导方法,学生苦于没有真情实感。这种通过设计游戏活动,学生边做,老师边教的写作形式,真的让人耳目一新。听完课改会,返回学校的当天下午,我在作文课上就如法炮制,搞了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学生兴致盎然,乐此不疲,最后我让学生以“一堂活动课”为题作文,学生中再没有一个人说“不会写”“没啥写”。

4.做个学习型的老师很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课改的深入,我深切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尤其是语文老师。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不仅牵涉到多个学科,而且它还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素养,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多走出去,学习名家、名师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方法,博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这样自己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做个学生喜欢、自己快乐的老师。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6

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我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比如我班的学生何裕鹏,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我秉着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课改新理念,我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 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 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 5 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7

今年8月,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远程培训,通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转变观念,注重“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培训后,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8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语文,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获得必要的语文,在语文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39

这一学期我任教高一年级语文,有幸参与新课改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和多方取经,我感觉到实施新课改,既没有想像中的一帆风顺,也没有想像中的一筹莫展。在自己这学期的实践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体会。

一、 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形成语文教学活动,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学中要教多本书,教科书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学生是一本书、生活是一本书。

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形成教学活动,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努力做到“三声课堂”,即讨论声、掌声、笑声。

在这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准备了课前演讲,内容以名著和好文章为主,要求演讲者能与底下同学进行互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表现欲明显提高,学生扩大了名著阅读范围,锻炼了胆识,提高了口才。

在戏剧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制作道具,自由组合,表演戏剧,学生们积极参与,我印象深刻。《窦娥冤》里指天骂地、满腔悲怨的窦娥,《雷雨》中性格复杂、双重人格的周朴园,《哈姆雷特》的忧郁王子哈姆雷特,这些经典人物学生演绎得生动,到位,我们观众为表演者的才华鼓掌。学生解放了天性,提高了自信心。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主角,教师做导演。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这学期的语文新课改教学当中得到的浅见。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0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关于语文新课改的一些做法: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是不能体现这些的。所以必须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课时,我大胆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了学生的“问”,特别是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课堂上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从而使课堂始终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是一首现代诗,其实也是一副优美的画,还是一首动听的歌。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一个女孩子站在船头,望着愈来愈远的祖国,想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母亲,只有一只一只的折着纸船,把她抛向太平洋,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这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同学想象出了当时的冰心脸上挂满了泪水,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与自己的父母亲人每一次离别的场景,这些都说明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教学的过程;欣赏完了画面,我又让学生听了满文军的《懂你》这一首歌,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谁也不忍心去打破那种宁静,此时无声胜有声!

3、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课前预习,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活学、学活。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黄河”的话题时,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查资料,看看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和诗句,学生看电视,看报纸,有的同学甚至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捕捉信息来学习知识。

4、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此,不求一日见效,而是时时给予关注,并辅之措施,得以落实。

5、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导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潜力得以挖掘,能力得以提高”的效果。如在教授柳宗元的《黔之驴》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分析驴和虎这两个形象,最后把全班分为二个大组,分别到驴家族和虎家族去拜访,并写一篇悼词和贺词。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教师素质的高低也相当重要。“不断学习,与‘课改’一起成长”这是对老师要求。“课改”挑战教师素质,其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大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由此获得的体会是:必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以指导教学;学习专业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这种学习应是博览广闻,持之以恒的。除此而外,还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开阔教学的视野。惟有如此,才能在课改中得以更新发展。追求无极限,探索无止境。教师们在“想”中“做”,“做”中“想”,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求使“想”和“做”得以更完美的统一。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1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北京,赢了》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2

上周,有幸参加了区组织的小学语文课改交流会,在认真听取了王xx老师的汇报后,自己觉得受益匪浅,对于语文教学也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回顾这次学习,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明确了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的教学目标应由传统的“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教了这么多年语文,自己一直认为,语文无非就是教材里有什么课文,自己按照教材要求,教会学生该掌握的东西罢了。每天,每年的教学手段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无非就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从没有想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语文”,即通过老师的引导,锻炼学生的运用、综合、实践能力。(2)语文教学应分清学段,关注训练重点。这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熟悉大纲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大纲就像灯塔指引着语文教学的方向。但现实往往是老师很少研读教学大纲,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并不知道每一个教学阶段训练的重点到底是什么。我也是其中一员,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所教的小六语文大纲长什么样。试想,这样的老师不是在瞎子摸象吗?教出的知识也一定是支离破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2.懂得了“解读文本,应从细节入手”。语文教学牵涉到很多方面内容,就文本的解读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0个老师可能有0中解读。但文本解读中,最重要的应是“从细节入手”即找关键,抓整合,品语言。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语文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语文。

3.知道了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明白了导学案的编写及作用。小学共分三个学段,这里边有识字课、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不同的课型教学流程也不一样,导学案的编写要求也不同。在王亚丽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写作课的教法指导了。她介绍的“活动作文+中规中矩的教”名师写作方法,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的.写作之路,也打开了我的作文辅导之窗。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可谓是作文教学,老师苦于没有指导方法,学生苦于没有真情实感。这种通过设计游戏活动,学生边做,老师边教的写作形式,真的让人耳目一新。听完课改会,返回学校的当天下午,我在作文课上就如法炮制,搞了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学生兴致盎然,乐此不疲,最后我让学生以“一堂活动课”为题作文,学生中再没有一个人说“不会写”“没啥写”。

4.做个学习型的老师很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课改的深入,我深切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尤其是语文老师。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不仅牵涉到多个学科,而且它还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素养,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多走出去,学习名家、名师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方法,博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这样自己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做个学生喜欢、自己快乐的老师。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3

中学语文新课改在我校已进行了近一个月,在这期间的上课过程中,本人渐渐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4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语文,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获得必要的语文,在语文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5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

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

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6

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我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比如我班的学生何裕鹏,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我秉着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课改新理念,我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5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7

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唱歌、猜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8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关于语文新课改的一些做法: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是不能体现这些的。所以必须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课时,我大胆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了学生的“问”,特别是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课堂上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从而使课堂始终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是一首现代诗,其实也是一副优美的画,还是一首动听的歌。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一个女孩子站在船头,望着愈来愈远的祖国,想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母亲,只有一只一只的折着纸船,把她抛向太平洋,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这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同学想象出了当时的冰心脸上挂满了泪水,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与自己的父母亲人每一次离别的场景,这些都说明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教学的过程;欣赏完了画面,我又让学生听了满文军的《懂你》这一首歌,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谁也不忍心去打破那种宁静,此时无声胜有声!

3、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课前预习,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活学、学活。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黄河”的话题时,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查资料,看看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和诗句,学生看电视,看报纸,有的同学甚至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捕捉信息来学习知识。

4、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此,不求一日见效,而是时时给予关注,并辅之措施,得以落实。

5、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导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主动探求知识,取得“潜力得以挖掘,能力得以提高”的效果。如在教授柳宗元的《黔之驴》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分析驴和虎这两个形象,最后把全班分为二个大组,分别到驴家族和虎家族去拜访,并写一篇悼词和贺词。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教师素质的高低也相当重要。“不断学习,与‘课改’一起成长”这是对老师要求。“课改”挑战教师素质,其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大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由此获得的体会是:必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以指导教学;学习专业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这种学习应是博览广闻,持之以恒的。除此而外,还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开阔教学的视野。惟有如此,才能在课改中得以更新发展。追求无极限,探索无止境。教师们在“想”中“做”,“做”中“想”,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力求使“想”和“做”得以更完美的统一。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49

最近,在高一年级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请同学走上讲台,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勾画,并说明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看书,不勾画知识点,一味的聊天、扯淡,东瞅瞅,西看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就是不学习。等到找同学上去讲的时候就开始嚷嚷还没看完呢,很是头疼!

其次,在台上讲课的同学虽然课前有让他们准备,但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他们在台上讲的时候不能自由发挥,条理不清,思路不畅,而且和下面的同学交流甚少。有的时候台上同学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可是下面的同学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不知台上同学到底在讲些什么,真替他们着急!

第三,同学讲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这活跃里面却有很多人是在起哄。庆幸的是,通过这次课,我发现了他们班的问题:帮派现象。大哥级的人物只要说句话,其他人肯定会附和,而且声势不小!以后上课时我就有办法了:只要制服那几个挑头的,课堂秩序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

第四,有的同学讲课时声音实在太小了,以致于即使全班没有一个人说话,后面的同学也还是听不清台上的同学在讲什么,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一现象给我敲响了警钟:以后上课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声音洪亮,要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清楚我所讲的每一句话。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讲台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戏”。

以上便是我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训。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善,将课讲的越来越生动、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主动地学!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50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活动。对于我这位快 要退休的老教师来说,收获很多。

特别是老师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一句教育名 言说得好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 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 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 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 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 的能力, 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 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李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李老师的 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 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 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 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 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李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 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她的评价方式更新颖,用落叶 作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 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 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 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第二片区第五次研讨会 于 11 月 22 日在东平街道中学举行。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 3 节的听课 活动。在这一天的听课活动中,三位讲课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们同讲一课,各具特色,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个人 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各位老师注重师生互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各种形 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提出后, 前后位互相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 中探讨,在探讨中共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 自学探究是基础, 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 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 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 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 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各位老师富于激情,高超的评价、引领能力给人 以美感、享受。

三、具体说三节《记承天寺夜游》的精彩。临淄区张艳霞老师的课放 手激励学生去思考、展示,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如“朗 读出韵味” ,老师亲自示范领读,读的很美妙,很有激情,学生经指 导立竿见影,显示了语文优秀语文老师令人羡慕的功底! 东平街道中学的卜庆振老师总给人心得惊喜,例如对古文节奏的 划分用音乐击节的方式给学生新鲜深刻的印象。对课文难点“闲人” 的理解,卜老师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理解仍不到位的情况下自己 配乐独白式描述,让人入情入境,如沐春风,真正理解了“闲人”的 复杂况味。在语文课谈“讲”色变的今天,卜老师敢讲、会讲,讲的 让人拍手叫绝。

四、 刘老师讲的是家常课, 但又高于一般老师的处理水平。

她讲古文, 敢于把一般老师在公开课处理的轻描淡写古文词汇讲的细致到位, 让 人感觉这样学了,学生才能读懂课外古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51

现在很多地区都将教材版本换成了新课标教材,这次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细化学习目标,并且真正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参与课堂,体味学习的乐趣。课堂效率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学生真正地喜欢课堂,才能在课堂上高效学习,这次课改就贯彻了这一思想。以下是对初中语文课改的一些总结和心得体会。

一、知识多元化

在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材里,更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口语、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再像原来只看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课本知识也变得多元化,为学生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能力,学生要想在以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养才能去应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考验。在课改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视和提升,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

二、教师备课方式改变

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占主导,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只负责知识的.接受;课改后,学生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师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针对这一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也要改变,教师不能再像原来一样单纯地将自己懂得的知识写成教案,教给学生,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在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备课环节,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进行中,对于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讨论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同伴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的备课方式在改变着,学生的能力和成绩也随着课改的进行在进一步提高。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52

作为一名上岗一年多的新老师,对于郧县教育局所提倡的“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改模式,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研究导学练案,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安阳小学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更好的学习教改理念,安排学校老教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了学校优秀语文教师讲了示范课,学校还我们新教师讲课并与新教师交流,并对我们的讲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导学练案,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吃透教学内容,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贯彻生本理念,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

三、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

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在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制约,导学练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导学练案中有些错误没有修改更新。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近两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习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53

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课改需要加强各实验区、校之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周六上午学区的研讨和下午学片的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教师在对话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

“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的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54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习,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平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习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 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