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4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这次教师培训,我有幸听北师大实验附中的王运淼老师的一节课——《电动势》,看完视频后深深被王老师的教学魅力折服,王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听完他上课后都一定会收获良多。

一、教态。王老师上课面带笑容,和蔼可亲,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语速不紧不慢,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让本来一节很抽象的物理课听起来不累。平缓的语速,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并且根据学生的反应,安排恰当的停顿,让学生都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例如在介绍原电池内部电势升高降低的原理时,多次停顿,观察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二、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语言。王老师上课很注意表达的严谨性,比如讲到电源内阻分压时,特别强调应该叫做“内电路的电势降”比较科学。王老师也注意到过多的科学术语表达会使学生觉得物理枯燥,他在课堂上还适时采用一些易于理解显得有趣的语言,比如介绍原电池的构造时用了“解剖”电池的,让课堂显得生动起来。

三、设计有趣的生活小实验。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有不少生活现象就是物理现象。王老师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开始上课时设计了一个并联电路开灯关灯的`实验;在介绍电源电动势时加入一个苹果电池的实验,让学生觉得生活处处有物理。

四、尊重学生想法。王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不少提问,由问题引入下一个内容,由学生做出猜想,在讲课时注意回应学生的猜想,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很重视自己的想法的。每一个物理结论尽量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印象会更加深刻。

五、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导。王老师在做实验时会先把仪器介绍得很清楚,在操作时不是直接动手按按正确的方法做,而是介绍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例如在介绍原电池时,教学生用数字电压表探测电源的正、负极,利用电压表探测电源内外的电视升高还是降低,展示了对物理的科学研究过程,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不仅学到了电动势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还养成了科学探究物理的习惯。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会学”、“乐学”、“快学”。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内驱力,教师务必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其次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要得法。每个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必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法。

根据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具体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会学生预习。因为他们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先讲述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学生们认识到重要性后,趁热打铁,传授具体的方法。结合练习册把每课的生字、多音字、形似字、词语解释全部摘抄到笔记本上,并熟读课文三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预习要素在上新课之前检查,没有完成的.将受到小小的惩罚。经过三周的训练,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到自觉完成。

第二,教会学生听课。一节课45分钟,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采用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每堂课先用3分钟提问抽答,借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首先教会他们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留神每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句话。学生切不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左耳进,右耳出”,不能“傻听”,不能只听“热闹”,不能只顾“欣赏”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并且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有效地做好笔记,避免走神。在学生练习的十分钟,我就巡视辅导,顺便检查他们的听讲情况。

第三,教会学生复习。通过做练习册,课后思考题,小测验,课前抽问的方式,都能够掌握他们的课后复习情况。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上周周四周五,我参加了xxx县语文教师高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通过两天的听课以及自己讲了一节课,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对我来说,不足和遗憾就更多了。

1、对于导学案的编制,我平时就力求科学实效,可这节课密度还是大了些,特别是时间的预设做得不够好,导致拖堂,没能完美的体现“五步三查”的各个环节。以后更要精心设置问题,适当减少知识的投放量,特别是对或然性、拓展性题目的设计时间应该更长一些。

2、课前的预习很重要,只有充分的课前预习,课上才能有精彩的展示和质疑。不过没有指导的预习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

3、课前预先让课代表抄教学目标,各小组将需要展示的题目抄到展板上,确实解决了高效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是个不错的办法。

4、课代表的回顾与导入创意比较新颖,本节课效果不错,但绝对称不上精彩。仍需课前加强对其培训,确保精彩展示。

5、板书的设计中,回顾的内容设计让课代表先抄到黑板上,预留出上课时教师的补充空间。更加便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复习、归纳与梳理,用起来较好。不过,本课没能完美展示。

6、课上的“五步三查”环节应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疏密有致,一气呵成。此点我做的还很不到位,应多向这次讲课的许多年轻教师学习,特别是多向六道河的王海栓老师、二中的贾晓静老师学习。

7、展示环节中的书写与讲解需进一步强化,特别是不需要板展的,只需口展或公示答案即可,以节省时间。确需讲解的,板展后尽可能脱稿展讲并着重讲解过程和方法,同时做好预设,最好有时间限制。展讲时,对正确的补充和质疑应及时评价加分。展讲完毕,嘱咐展讲者督促其他同学修改导学案。

8、听展者注意倾听以及时补充和质疑,提出的问题尽量要有价值,不必要过分追究细枝末节,耗费时间。这时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了。

9、达标测评一定要嘱咐学生不得提前做,但可以提前准备,到时必须统一时间把导学案折起来独立背答,完成后公示答案对组互评。组长检查统计小组得分。我不赞成教师口头对答案,我认为答案一定要提前写好,对答案时及时公示出来,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测评的实效性。

10、对我来说,评价方式应更加灵活多变并有所创新。通过本次活动我要多学习那些年轻教师的做法,如:赛龙舟、智慧树、报道站、发奖状、赠礼品等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高效。

11、评价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特别是对那些补充质疑正确者,应嘱咐展讲者予以评价加分。下课前一定要统计小组得分,公布成绩兑现奖励。

12、收获与感想环节,要求学生重点书写课上的纪律表现,听课的状态,以及预习的完成,检测的情况,独学、对学、交流研讨、展示与听展、补充和质疑、达标测评、导学案的整理等各个环节的表现和改进措施等等。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10月11日,我有幸观摩了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老师们带来了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语文课。虽课型有别,风格各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令听课者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我学习后有这样的感受:

一、语文课要以读为主。在这次大赛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沉醉。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溜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些课上,我们不仅看到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的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以我最喜欢的课《枫桥夜泊》,也是本次比赛一等奖的课为例,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因为我的记录有可能会疏漏)读诗多达15处之多:揭题之后,整体感知这首诗,就有连续4次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问学生感受到什么:凄凉)――师范读(并告诉学生读得好的原因在: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又安排学生边读边品味诗人的感受“愁”,体会诗人情感。接着在学生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每悟出一种感受,就引导有感情朗读。比如“霜满天”读出清冷,“对愁眠”读出孤独,思乡不断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朗读悟情,一次比一次打动人。并且教师在本诗教学中,巧妙的使这节课诗中有诗:诗中有古诗,诗中有新诗。一次次的引导学生读相关联的古诗,读根据诗境创作的新诗,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悟读交汇,动人心弦,启人心扉,令人佩服。

二、语文课要以情动人。这些课还有这样的特点: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使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仅有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因为情理交融,学生根据文本所悟出的情,自然升华为做人应该明的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撼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三、教育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得把自己“~”成为一个造诣很深的语言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语文课堂不仅要体现与体音美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横向的整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次的学习串起相关的语文内容纵向的整合。以达到温故而知新,或深化理解,感悟。如《枫桥夜泊》中,一个“霜”引出李白的《静夜思》,一个“客”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那感动人的新诗创作,令人佩服的朗诵······有这样整合的课堂,老师上一节课花费的心思可想而知。有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学生学习的'效果自不必成问题。

四、注重方法的指导。教材的分类安排,习作的分类练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前几年我看过一本书《本领的恐慌》提到“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和作文”。我想还应该加上:进而学会做人。

当然,大赛的课毕竟有一些“秀’的成分。作为平时的教学,更多的要讲“实”:实用,实在。因此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我们的目标: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通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作为基层学校的代表,全程参加了这次“教研员带培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成果汇报会”语文组的活动。我的感触很深。

教研员带培骨干教师这个活动进行已经3年了,这个团队,在以王淑平老师为主的教研员带领下,历经3年的时间,一路走来,取得了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你们付出了很多,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你们自己感触得最深。各位做课教师今天的进步,也离不开带培老师的辛苦指导,他们也付出了很多,所以我们的老师在交流时才会情感的迸发,内心中真情奔流涌动,无限的感慨。虽然有辛酸,但你们也收获着幸福,收获着成功,祝福你们,祝你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带培骨干教师活动拉动了全县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被带培的教师自身出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他们又来自不同的学校,都是一线的教师,从事着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的进步影响着身边的人,进而带动了所在学校的常态教学质量提升。各位做课教师都非常谦虚,清醒,冷静,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能够给自己的课堂教学一个清晰的客观的评价,这更足以证明了你们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更加走向了成熟。

今天的汇报是一个展示,也是对今后常态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引领,常态教学是最实用的,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8节汇报课的教学,让我深有体会,常态课的教学更多是关注学生,正如王淑平老师所说,不关注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一节课我们要做的很多,可是常态的课就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任务,我们的教师做到了有效的取舍,取最需要的,最需解决的,围绕我们确立的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回到学校后会以这次活动为引领,加大对我校常态课堂教学的指导,提升我校常态教学的质量。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在近两天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的理解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条件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启示

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在近两天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小学英语实验教材,已走过了好几个年头。我也已经不知不觉完成了三年的小学英语实验工作。在这三年里,我付出辛劳,收获成功,我用心努力,满怀活力,与我的学生们一齐品尝了成长的苦与乐。回顾这些时光,我最终欣然发现,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原先收获颇丰。

本学期,每个教师都在忙碌中渡过的。我担任小学四五年级的英语课教学,工作任务比较重。我力求在平时教学中做到扎实,有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在教研员,校领导的关怀帮忙下,不断取得提高。现将本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评价如下:

一、开阔视野,自我充实

小学英语教学这种新课型在我看来是很有生命力的,它活化了教材,发展了教材,激活了师生的创新细胞,是值得尝试的。我们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我们的英语教学应当说是十分成功的,所以我在自我不断努力的基础,从不忘记开阔自我的视野不断充实自我各方面的知识,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兴趣个性特征到教材的分析研究都是精心雕琢。由于自我的经验欠缺自我又向巴克上好,所以我从不放气象别人学习的任何机会,经常也和其他学校的教师联系交流某一课题的教法,虚心想别人请教和学习。也经常利用网络资源来观看所需要的知识,学习一些新东西,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充实自我的专业知识,从而是一切教学能够得心应手。

二、培优转差,欢乐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掌握情景不一样,出现了优差分层,一方面,有的学生英语听,说的本事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们比较活跃,上课气氛进取,成绩较好。所以,讲得太浅,没有照顾到整体,所以教学效果不如梦想。从而能够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优秀生进行课外的知识补充,对差生根据实际情景进行相对应辅导,使学生成绩整体提高。从而建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讲求方法,丰富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和参与者。讲求方法,丰富课堂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言,需要多应运。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到班跟早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上课资料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教师每一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我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欣慰,因为我让学生有一个简便自由的英语环境,让这些欢乐地小天使们尽量展现自我最棒的一面。可是有时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我在不断的改善和创新自我的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有失败和弯路,可是我坚信,仅有不断创新和实践才能有提高,才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相信在小学英语的春天里,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都会犹如一朵装扮它的花,百花盛开的日子就在于自我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自我必须会努力攀登新的高峰。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又多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我就七年级语文学科的高效模式作以简要说明,高效课堂模式采用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展评的课程流程。但就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用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七年级,每一个环节都运用小循环的高效课堂模式,必要时对其中环节可以删减,高效课堂模式流程不是一个固定的.框架,可以灵活掌握其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不能死搬硬套,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也不是说高效课堂模式就是老师讲的越少越好,而是老师和学生在互动的情况下进行交流,不是满堂灌,也不是老师说多了,就不叫高效。例如,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组织能力较差,群学环节可以暂且省略。从小组建设来说,应实行小组模式,这样,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小组这种概念模式,慢慢进一步训练学生熟悉高效课堂模式的流程。以便以后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去灵活运用与学习。

在教学时,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就语文课教学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学”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学”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有效、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时有一种成功的快乐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如果感到喜悦,就会激起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失败的信息可使学生及时获得矫正的良机,并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学生读课文,我常常会称赞他们“你读的真流利”“你读出了课文的韵味”“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作业写认真了,我会在他们作业本上写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大声鼓励他:“你最会动脑了”“我为你自豪”,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总之,高效课堂所蕴含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对课标理念的全面展示,是研究生成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10月11日,我有幸观摩了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老师们带来了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语文课。虽课型有别,风格各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令听课者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我学习后有这样的感受:

一、语文课要以读为主。

在这次大赛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沉醉。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溜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些课上,我们不仅看到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的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以我最喜欢的课《枫桥夜泊》,也是本次比赛一等奖的课为例,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因为我的记录有可能会疏漏)读诗多达15处之多:揭题之后,整体感知这首诗,就有连续4次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问学生感受到什么:凄凉)――师范读(并告诉学生读得好的原因在: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又安排学生边读边品味诗人的感受“愁”,体会诗人情感。接着在学生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每悟出一种感受,就引导有感情朗读。比如“霜满天”读出清冷,“对愁眠”读出孤独,思乡不断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朗读悟情,一次比一次打动人。并且教师在本诗教学中,巧妙的使这节课诗中有诗:诗中有古诗,诗中有新诗。一次次的引导学生读相关联的古诗,读根据诗境创作的新诗,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悟读交汇,动人心弦,启人心扉,令人佩服。

二、语文课要以情动人。

这些课还有这样的特点: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使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仅有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因为情理交融,学生根据文本所悟出的情,自然升华为做人应该明的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撼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三、教育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老师得把自己“~”成为一个造诣很深的语言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语文课堂不仅要体现与体音美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横向的整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次的学习串起相关的语文内容纵向的整合。以达到温故而知新,或深化理解,感悟。如《枫桥夜泊》中,一个“霜”引出李白的《静夜思》,一个“客”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那感动人的新诗创作,令人佩服的朗诵······有这样整合的课堂,老师上一节课花费的心思可想而知。有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学生学习的效果自不必成问题。

四、注重方法的指导。

教材的分类安排,习作的分类练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前几年我看过一本书《本领的恐慌》提到“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和作文”。我想还应该加上:进而学会做人。

当然,大赛的课毕竟有一些“秀’的成分。作为平时的教学,更多的要讲“实”:实用,实在。因此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我们的目标: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通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去年,我学习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文件。通过学习,让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教学给我的印象。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预习课中,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学生们积极地看他们的`笔记,找出不会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每个学生将自己负责讲解的知识点以自己设计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讲解时过渡自然,表达清晰,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老师很少讲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下点拨启发。当然老师在课前会提出要求,如展示时学生必须脱离课本。可以说这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点评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在两面都是黑板的教室里,找不到老师的影子,老师只是在“不启,不懂,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真正做到了学为主体。这些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我想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种做法,那么在学生们离开了这所学校后,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二)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愉悦的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三)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不岐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再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例如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

二、我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今后我要取高效课堂的语文教学之长,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特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到: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够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要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高效课堂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互评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能够从紧张的课堂走出来,投身于自主、平等、和睦的学习气氛中去。我认为,应该重视发挥小组互评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小组互评是分组式教学的一种评价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教育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点:

一、小组互评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为在舒适而又宽松的环境中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投身于课堂。相反紧张的课堂气氛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老师其实比学生更紧张,往往是害怕出错,可偏偏就出错。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不利于师生身体的.健康。所以让学生在质疑解疑时,不要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让学生小组来评价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提供一个和谐自然的平台。

二、小组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只有少数个别的学生参与表达结果。而在分组式教学中,小组发言者不在是一个或两个,而是小组中的任何一个人。在组员的帮助下,把本小组的观点看法传递出去,小组在互评的过程中,也就不存在无话可说的结果。相互评价其优点和不足时,更多的让学生在竞争的意识下,毫不保留的将本组的看法表达出来,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小组互评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人最终说了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在分组式教学的小组互评中,小组间、师生间原本是一个小集体,代表小组评价,每组都适当的给予机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率。同时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小组的成员,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足以称之为师生平等。老师聆听学生小组观点的同时,积极的引导,让课堂不在那么死板,而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健康乐园。

四、小组互评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说话。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适应学会的能力。而在分组式教学的小组互评中更有效的融入了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活动,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学生小组在相互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优点的同时,更有效的听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容易激发一种弥补自己不足、保持自己长处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培养了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鉴赏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子琴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电子琴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制定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学琴目标,不能盲目教学,使学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电子琴课来说,每节课都会涉及到一些乐理知识。在讲解这些乐理知识的'时候就要想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一些正确的教学语言。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高效课堂,教研部还多次带领着我们听一些高效课堂的讲座,听后真是受益匪浅。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这些话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作为新一代的人民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这项艰巨的任务,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不断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人才。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顾明远教授认为,教师的职业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不是没有生命的物,教师的职业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业手段是教师自身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的劳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鲜明的示范性,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需要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变革,教师要适应,要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育。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的,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现今,教师数量趋于饱和,甚至开始过剩,要想不被淘汰,唯有居安思危,虚心学习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本身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而不断学习是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这个暑假,我有幸阅读了《上好课有效技巧》《经典案例解析》《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能修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读本》等一系列教师培训学习的书籍,不仅汲取到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还通过名师的成长经历,深入思考,提高认识,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和创新。究竟如何贯彻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如何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同的阶段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区别。现阶段,由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深入研究探索新时期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培养方式与训练方法,对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开展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必要性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开展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目标的调整、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的更新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如何使广大教师在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理论和要求的基础上,更好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实现相关理念,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在这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途径。

二、开展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多认识到,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影响我们高质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诸多因素逐渐凸显起来,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问题尤为突出,成为阻碍和困惑我们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问题之一,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一书探讨了如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素材,即教师专业能力的一般构成、能力诸要素的分解、培养与训练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案例和范例等,犹如雪中送炭一样,能及时有效地帮助我们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加快成长的步伐。

从《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中学到“教学情景创设”的实用策略是我的重要心得。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关键是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因而,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在课程实验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所讲述的各种课堂策略创设,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美好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读书学习,我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以及和蔼的工作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发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聚焦课堂教学)这一本书,现在我来谈一谈学习(聚焦课堂教学)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结论与过程”的关系问题。

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二、另外,我们应避免矫枉过正,由轻过程走向轻结论。

如上所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实上,其中还涉及一个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功能及地位问题。因为知识构成了结论的内核,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决定了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我们反对将知识作为现成的、僵化的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但是这不等于说包含知识在内的正确教学结论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我们更不能将问题简化为新课程只要过程,不要结论,或者只顾教学过程的热闹,不顾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只讲过程的推进,而完全无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所有上述这些观点和做法教是错误的。

三、科学地看,新课程提倡重视结论的同时更重视过程的真义在于:仍应将理解和掌握知识当做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看,所谓的正确结论中仍包含诸多知识目标。

但是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一点上,应当注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讲和记忆不是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为知识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标的局限,以争取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并重,因为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促进学生体验、感悟的因素,学生的聪明才智与独特个性正是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一句话,强调过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识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这几天,仔细地阅读了《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意见》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针对第三项课堂教学建议的问题思考如下:

理念与适时、适度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教师不是仅仅给学生传递知识,更多的是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自主不等于自学;自主不等于自流;个性不等于任性;合作不等于分组、讨论、结论;探究不等于查资料、搞调查、探究思维;活动不等于智慧、经验不等于知识的基本观点。

教师起到支架的作用,我们的教学更切合学生的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是适时、适量、适当的支持与帮助,在教学支架中,支架的状态是变化的,这就说明我们的支持要根据学生的生成。老师不仅要思考怎么给支架,还要思考怎么把支架最快地撤出,达成搭建支架与撤出支架的统一。

教师应该转变自我角色,作为一个支架,引导学生发展,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最终教师从支架角色退出,学生有能力自由发展,而且会更好的发展。我认识到,教师的“教”一定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上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关注学生兴趣的教学才能产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昂的,态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训练过程,学生又能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有实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学生在充满好奇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实用性时才会对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这股热情才会持久。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区实验小学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现代化技术发挥到极致的课堂教学,令我大开眼界。

教育理念很现代、很时尚,学校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学生。

实小大胆尝试,开设数字化学习应用实验班,提出“进主课、常态化”的教学改革行动目标,用ipad进行课堂常态化教学。在课堂上综合运用电子白板、ipad、协作平台来进行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自主学习习惯、线上学习意识、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自律性等。目前,在实小实验班的日常教学中,学生都会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中使用到ipad。

校长理念新颖超前,正确的技术应用观,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形成技术的有效应用,将“技术”消隐在“教育”背后。ipad进课堂带来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等方式的革新,这既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感到,在数字化教学应用实践的过程中,技术只是工具,教师的理念、信息化水平、教学环节的设计才是变革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的关键。我们应充分认识技术和教育的关系,了解技术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在哪里,不能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模仿已有的教学模式,解决已经解决的教育问题,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比如学生能力培养、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负担的减轻、学习兴趣的提升等。

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令人大开眼界。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孩子从小就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之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变革之路是需要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必胜的坚定信念。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这样一个崭新的命题,需要我们用实践去积极求解,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实践的健康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本次培训听了校长讲解的《教师课堂教学对学生言语激励》实用性后,受益匪浅,颇有体会。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管理到主动地参与管理,达到“我要学,我要强”的目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使学生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习、训练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健康成长。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个人认为,一个班主任如果将激励的方法用于班级管理,使学生产生行为动机,推动学生积极自觉的行动,以达到某种目标,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好方法。

再说了,学生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大部分好动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或激励性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数学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组织和调控课堂。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吹拂教坛圣地,它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这次学习了《课堂教学》,它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它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课堂教学》让我知道了一堂优质课所具备的特征,那就是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深刻要求教师看懂、看穿、看透教材,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独到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广博要求教师要有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渊博的知识。启发要求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机智要求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绝招,要求教师身怀绝技,能根据课文的叙述,在黑板上信手挥来,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优美意境,令学生十分惊叹,或者教师有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面对一堂优质课的要求,我反思的自己平时的教学,相差甚远。在以后的教学中,上课前我要吃透教材,上课时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平时多看教学教学方面的书,争取把每一堂课上成自己最满意的课。

《课堂教学》阐述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它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是有个性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生活经验,在课堂上会生成一些没想到的问题。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我们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调空引领生成问题。

《课堂教学》用生动贴切的比喻详细诠释了课程标准的核心三维目标,它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比喻成立方体的长、宽、高,这三者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抄学生背。这种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机械教育只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课堂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课堂教学》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让他们掌握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现在教他们是为了将来的不教,在课堂上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他们是喜欢学习还是讨厌,如果课堂中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本位来教学,学生才能在课堂中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堂教学》中这个比喻给我感触很深。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到文本中,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它可以使学生5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让学生们的心情舒展、轻松;我们在课堂上要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这样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何愁学不好。

《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课前要深挖教材,吃透教材;课堂上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教学时创设教学情景,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互动的学习氛围;课后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总之,学习了《课堂教学》,我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效果发生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上周周四周五,我参加了xxx县语文教师高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通过两天的听课以及自己讲了一节课,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对我来说,不足和遗憾就更多了。

1、对于导学案的编制,我平时就力求科学实效,可这节课密度还是大了些,特别是时间的预设做得不够好,导致拖堂,没能完美的体现“五步三查”的各个环节。以后更要精心设置问题,适当减少知识的投放量,特别是对或然性、拓展性题目的设计时间应该更长一些。

2、课前的预习很重要,只有充分的'课前预习,课上才能有精彩的展示和质疑。不过没有指导的预习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

3、课前预先让课代表抄教学目标,各小组将需要展示的题目抄到展板上,确实解决了高效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是个不错的办法。

4、课代表的回顾与导入创意比较新颖,本节课效果不错,但绝对称不上精彩。仍需课前加强对其培训,确保精彩展示。

5、板书的设计中,回顾的内容设计让课代表先抄到黑板上,预留出上课时教师的补充空间。更加便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复习、归纳与梳理,用起来较好。不过,本课没能完美展示。

6、课上的“五步三查”环节应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疏密有致,一气呵成。此点我做的还很不到位,应多向这次讲课的许多年轻教师学习,特别是多向六道河的王海栓老师、二中的贾晓静老师学习。

7、展示环节中的书写与讲解需进一步强化,特别是不需要板展的,只需口展或公示答案即可,以节省时间。确需讲解的,板展后尽可能脱稿展讲并着重讲解过程和方法,同时做好预设,最好有时间限制。展讲时,对正确的补充和质疑应及时评价加分。展讲完毕,嘱咐展讲者督促其他同学修改导学案。

8、听展者注意倾听以及时补充和质疑,提出的问题尽量要有价值,不必要过分追究细枝末节,耗费时间。这时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了。

9、达标测评一定要嘱咐学生不得提前做,但可以提前准备,到时必须统一时间把导学案折起来独立背答,完成后公示答案对组互评。组长检查统计小组得分。我不赞成教师口头对答案,我认为答案一定要提前写好,对答案时及时公示出来,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测评的实效性。

10、对我来说,评价方式应更加灵活多变并有所创新。通过本次活动我要多学习那些年轻教师的做法,如:赛龙舟、智慧树、报道站、发奖状、赠礼品等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高效。

11、评价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特别是对那些补充质疑正确者,应嘱咐展讲者予以评价加分。下课前一定要统计小组得分,公布成绩兑现奖励。

12、收获与感想环节,要求学生重点书写课上的纪律表现,听课的状态,以及预习的完成,检测的情况,独学、对学、交流研讨、展示与听展、补充和质疑、达标测评、导学案的整理等各个环节的表现和改进措施等等。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20xx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市组织的河北省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我们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教授那样高屋建瓴把握着新课程视野之下小学前沿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又学习了如王红梅校长、李学红、崔海江、桑晓宁、张翼、杜小虎、孔广文、杨小刚、王海霞等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的课和讲座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报告更是使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各位专家的课含“金”量高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王红梅老师展示四年级的《生命桥》这一节课,王红梅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用经历去感悟知识形成享受课堂过程。上课前,王老师先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调节教育——————听音乐呼吸气放松,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正课,然后有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小组———共同)学习课文。

二、专家的讲座让人回味无穷

学习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之后,深有感触。它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培养兴趣,二是狠抓自学和练习;三是体现三个看(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四是作到四个当堂(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五是五个一定要(一定要用课本,一定要学生讨论,一定要学生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做练习,一定要达标);六是实施六段式结构。特别是培养一个兴趣使我感受最深: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这是“邱学华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如果学生不愿学,教师教的再好,作用是不大的,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教师的最大本领,应该使学生喜欢学习,教师首先要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认为,我们研究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研究如何引导小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他说:“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课,甚至见你就头痛,你就失败了。”是啊,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学教地使学生讨厌学。

邱学华教授是教数学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在里面。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为了让学生先尝试一下。让学生先练,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是好事,学生有问题问了,老师发现学生找到了学习上的不足,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

通过聆听邱学华教育人生,使我深深感悟到:做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取成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成功。其次,要有志气,对自己充满信心,立下远大的抱负,为国为人民干一番事业,要在自己面前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如果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就不可能有成功。再其次,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接近,才能达到。

在课改的春风下,教师的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接触很早。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一定会很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争取更多的进步。

三、名师精神值得学习

1、学习精神

在这次讲座中,桑晓宁老师说:“名师是从磨练中走出来的。”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2、敬业精神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3、创新精神

个人功底深浅不一,教学风格各异,面对的学生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教,课堂效果也不会一样。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只一味简单的模仿,甚至直接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即便画得再像,也仅仅是形似而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习名师,关键在于走到名师课堂的背后,深入思考,于细微精到处体察揣摩其中的奥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和优势,活学活用而不是全部拿来,学会扬弃,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走出一条新课改之路。这就算学到了名师课堂的“真经”,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通过这几次的集中学习,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和精彩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地进步,一点一点地学习,多做笔记多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课堂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一年来,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本人思想端正,热情努力,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并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作为老师我更明白,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活力。这学期有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教育工作方面

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论文多次获奖、发表。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通过了成人高考并正在进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函授学习,另外,还积极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并在课堂中运用了所学。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生命教育其实与美术课堂没有任何的联系。生命,关心的是人的生、老、病、死,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花有盛开与凋落。而这些好像与美术课堂没有好大的关系,直到最近几年雨花区以“生命教育”作为课题研究,生命化教育的话题多次被提及,还专门组织了生命化教育的培训。慢慢的我才关注到什么是生命化教育,慢慢的我才真正的认识到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及美术教育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

这里想跟大家交流下我的想法。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其实就教育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人如果受了十几年教育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能为别人做什么?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教育的意义何在。生命化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而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把对孩子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价值。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作好体育游戏的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游戏。娱乐性是检验体育游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了娱乐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与发展,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游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出发。

1、使游戏具有新奇性并带有较强的喜剧色彩只有使游戏新奇,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游戏的创编出乎学生的意料,好奇心被激发,他们“蠢蠢欲动”,或许会想:“我能做好吗?我一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认真地去完成这一个游戏。如一年级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学生受腿长的限制,跨下夹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走完10米距离的路程,那是“雪上加霜”,便会出现很多的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所以为了能完成好而作不懈的努力。

2、体育游戏的设计应淡化竞技意识,改变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思想也是大纲的要求,淡化竞技意识,能更大的提高游戏的娱乐性。学生只要在体育游戏的竞赛中认真完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都能拿到一块“金牌”。这样在游戏教学的比赛中,每位学生都会认真去做,集体项目更会为集体着想,争取“第一”,培养了勇敢顽强、奋发向

上的精神斗志。达到竞赛目的,又实现了体育游戏的娱乐目的。当你向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或只有几个不在内的众多学生宣布游戏结果均取得“第一名”时,他们会双手握拳高举头大声地喊“耶”。

3、同样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班级却会得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当“游戏法”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又将怎么样去面对这帮淘气的学生呢?一位带着眼睛的资深教授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一位严厉的教练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害怕,一位可爱的大姐姐却深受学生亲赖!大姐姐语言动听,和学生融在一起,学生当然喜欢了。我,是个高个子叔叔,我又该怎么办呢?我用什么特点来吸引学生呢?对,我可以用我标准的示范动作,可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参与学生活动,用我的激情带领他们玩乐。于是,操场上一幕“老狼和小羊”追逐的画面就出现了,和学生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钟,和学生一起做队列练习,和学生一起模仿老鹰做广播操。用自己的一笑一颦与学生传播的情感,用激励的语言提醒落后的学生。当然,你不可以缺少严厉,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你不可以用善良保护他。因为,你要教育那些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要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并要处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在我的记忆中,我上学那会,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老师满堂灌、教方法、总结,而现在重视的是怎样把学生调动起来,把“让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经过几天来的培训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以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对于所学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方法更容易接受,我们都要站在学生的觉度考虑问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学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教,迎合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的新的发现,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互评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能够从紧张的课堂走出来,投身于自主、平等、和睦的学习气氛中去。我认为,应该重视发挥小组互评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小组互评是分组式教学的一种评价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教育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点:

一、小组互评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为在舒适而又宽松的环境中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投身于课堂。相反紧张的课堂气氛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老师其实比学生更紧张,往往是害怕出错,可偏偏就出错。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不利于师生身体的健康。所以让学生在质疑解疑时,不要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让学生小组来评价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提供一个和谐自然的平台。

二、小组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只有少数个别的学生参与表达结果。而在分组式教学中,小组发言者不在是一个或两个,而是小组中的任何一个人。在组员的帮助下,把本小组的观点看法传递出去,小组在互评的过程中,也就不存在无话可说的结果。相互评价其优点和不足时,更多的让学生在竞争的意识下,毫不保留的将本组的看法表达出来,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小组互评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人最终说了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在分组式教学的小组互评中,小组间、师生间原本是一个小集体,代表小组评价,每组都适当的给予机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率。同时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小组的成员,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足以称之为师生平等。老师聆听学生小组观点的同时,积极的引导,让课堂不在那么死板,而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健康乐园。

四、小组互评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说话。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适应学会的能力。而在分组式教学的小组互评中更有效的融入了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活动,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学生小组在相互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优点的同时,更有效的听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容易激发一种弥补自己不足、保持自己长处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培养了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鉴赏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子琴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电子琴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制定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学琴目标,不能盲目教学,使学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电子琴课来说,每节课都会涉及到一些乐理知识。在讲解这些乐理知识的时候就要想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一些正确的教学语言。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高效课堂,教研部还多次带领着我们听一些高效课堂的讲座,听后真是受益匪浅。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这些话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作为新一代的人民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这项艰巨的任务,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不断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人才。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又多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我就七年级语文学科的高效模式作以简要说明,高效课堂模式采用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展评的课程流程。但就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用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七年级,每一个环节都运用小循环的高效课堂模式,必要时对其中环节可以删减,高效课堂模式流程不是一个固定的框架,可以灵活掌握其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不能死搬硬套,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也不是说高效课堂模式就是老师讲的越少越好,而是老师和学生在互动的情况下进行交流,不是满堂灌,也不是老师说多了,就不叫高效。例如,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组织能力较差,群学环节可以暂且省略。从小组建设来说,应实行小组模式,这样,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小组这种概念模式,慢慢进一步训练学生熟悉高效课堂模式的流程。以便以后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去灵活运用与学习。

在教学时,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就语文课教学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学”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学”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有效、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时有一种成功的快乐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如果感到喜悦,就会激起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失败的信息可使学生及时获得矫正的良机,并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学生读课文,我常常会称赞他们“你读的真流利”“你读出了课文的韵味”“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作业写认真了,我会在他们作业本上写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大声鼓励他:“你最会动脑了”“我为你自豪”,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总之,高效课堂所蕴含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对课标理念的全面展示,是研究生成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从中学习到了,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一、加强业务学习,夯实自我基本功。

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学习、更新、反思与实践中发生“裂变”,提升自己,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升备课能力。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一环。事实上,许多时候因备课不充分而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备课。因此,我们提出了教师备课的要求:

(1)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差异。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备课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该考虑这样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放在首位,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使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学生的过程,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同时做到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中提“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

(2)教学统一,注重转变方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备课时就要注意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我们提出教师在备课中应详细设计出引导学生从事体验、实践、动手的过程,写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体现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品质,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3)体现预设生成,关注解读超越。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正因为此,所以课堂上的一切都具有不确定性,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都需要备课不断调整,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既要体现学生的学,又要体现教师的导。既要体现教师的预设,又能体现可能的生成。有时甚至要跳出教材,深钻细研,解读与思考教材,灵活变通教材,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提升自我的课堂调控能力。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信息交流的畅通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调控艺术;信息交流深刻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反馈艺术。我们要求教师逐步掌握一些调控技巧。

(1)关注并观察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有全局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立足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2)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要分层,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分层次布置作业和联系,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样,努力做到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程整合能力的提升。

课程整合是对分科课程的一种反叛和重构,这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特别是信息激素与学科的整合,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把远的拉近,把“生”的变“熟”,把“世界”搬上屏幕,拓展学生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使学习走向开放。

4、提升自我诊断能力。

教师的自我诊断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可以预定的职责、素质和效能标准进行内省,检查自己的实际表现和行为,并判定自身症结所在及其发展情况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历程。实际上,自我诊断是一种内在激励,教师如果具备自我诊断的能力将有助于其专业化发展,提高魅力。我们提出教师“每日一反思,每周一整理”的要求,以促进其自我管理

二、优化教学过程,寻找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有力的支撑,还需要找到最佳的途径确实实现高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我预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预习新授内容。根据学科、学段的不同,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并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学段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教师要根据学段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整理的.问题进行交流。已经懂了的互通看法,自己不懂的讨论探讨,真正把时间与空间都还给学生。可以有小组内交流,就预习笔记,从难字、新词、句型等方面各自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不重复,可补充。之后,交流自己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难。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提供帮助。可以有组际间交流,教师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提炼出关键几个问题,以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其他组随时做补充、更正、评价,教师随机引导、指导,随时重点点拨。学生的疑难,小组内没有解决的,提出来求得大家的帮助。组际交流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再次进行讨论交流。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认真落实三个理念:

(1)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理念。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课程内容多样呈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求;要尊重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全面发展的原则。也就是在课堂上要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既鼓励冒尖,又允许暂时落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材提供机会。

在不断的实践探讨中,我们逐步形成了“自学——交流——拓展”的较为优化的教学过程。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研讨,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能让每一位教师能尽快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尽快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扎扎实实搞校本教研,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

总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即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教研室的带领下,我对“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改革”做了深入的学习,现将学习的心得作一汇报。

数学一直是我们学校最难教学的科目之一。谁教谁知道。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较为严重。

我们的学生大多从初一开始数学就掉队了,以至于现在一看数学书、一听数学课就打盹儿、迷糊。而压根没有、也不会想自己是否听的懂、学的会。缺乏自信心、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因此造成了我们的数学课不好上。

二是从学科的角度上讲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我想不只是我们的学生,可能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中数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客观反映了数学这门学科的难度。它对于思维的连续性、严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我们的孩子呢恰恰在这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生变化。

我们现在的学生呢更加的矫情、更加的懒散,更加的没有耐心,缺乏韧性和刚性。有时候老师的苦口婆心换来的只是敷衍和不以为然。所以传统的教育方法并不能适应新时期下的学生。

困难时客观存在的。

那我们怎么办呢?放弃?麻木?还是妥协?都不能。

只有变革。只有在改变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而“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改革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及方法理念。

我认为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

每一节课都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有对应的检测练习,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老师可以把握这节课的效果。

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有记者采访一名马拉松运动员,问他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下来。运动员说我在路上不停的给自己划定目标。开始跑到一颗歪脖子树,到了之后再让自己跑到那块大土包,不停的给自己划短期目的地之后呢发现整个路程也变得不那么遥远了。

教学也是一样。把一个难题不停的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综合小目标之后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那么教学目标从哪里来呢?第一是高考的要求。

高考作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我们和学生最终的奋斗目标。那么将高考的要求细化贯彻在具体的课堂中成为了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是学生的基础能力。

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参考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因此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应过滤和处理难度过高,不易理解的部分。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怎么确定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呢?这就对应着我们必须对应的检测练习。

同样的检测练习必须同时兼顾高考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生的检测练习有必要放到黑板上。这样学习较好的同学在做出来的情况下加深了学习兴趣,学习较差做出来的同学品藏到了成功感觉,加大了学习的兴趣。而对学习中等没有做对的学生是一种鞭策。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双黑板教学”的好处,以及应推广的原因。

“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改革”的中心是将教—学这一对交互的矛盾的中心从老师教放到学生学上来。老师应适度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讲台还给学生,将黑板还给学生。

老师应更多的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去发现,去收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在是从一讲到尾,而是每隔一个阶段有对应的测试,或是思考题,在这个间歇老师走下课堂,发现学生的遇到的困难。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问题的发现解决中来也是新课堂改革的重要思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鼓励老师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更加考察教师的能力。至于小组讨论这样的发现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我们的课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讨论、完善。我觉得这个过程中,纪律维护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我认为我们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一定适合这样的方式。

课堂的管理,作业的监督也是我们教学的关键,甚至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这方面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有效的办法,在这就不多提了。

“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改革”仅仅是一个理念,并没有唯一的教学方法。在这个理念的统筹下,各位老师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总结出最佳的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但是依靠这样一次改革就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了吗?

远远不能。我们所面对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绝不可能依靠一次变革就能得以解决。

要改善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需要依靠年长老师的经验和知识构架、需要年轻教师的活力激情还有想象力,只有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变适应,集思广益,我们的教学才会的长足的进步。

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有幸参加20xx年海南省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真的收获颇多,20位选手的精彩演讲与授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几位选手的英语素养及演讲能力令我惊叹不已,大部分课堂教学体现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非常到位。

纵观这些课堂有这么几个亮点:一是教师的发音比较清晰、准确。二是课堂导入新颖,教师能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三是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操练方式多样。四是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课堂气氛很浓。五是板书设计清晰明了,书写漂亮。

来自琼海的2号选手上课很有激情,很有吸引力,课堂教学效果不错。5号选手能很好地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单词及句型,她模拟商场购物,给衣物标上价钱,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衣物并学习对话:A:CanIhelpyou?B:Yes,Howmuchisit?A:It’s…yuan。B:It’sverycheap/expensive。课堂教学效果好。7号选手上课很有激情,发音准确,听、说、练紧密结合,板书漂亮,听她的课觉得是一种享受。11号选手的课堂单词、句子教学扎实到位,操练及时有效。14号选手的突出表现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个人素质还是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很不错。

通过参加这次观摩活动,我深深感受到后生可畏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真的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2

这次教师培训,我有幸听北师大实验附中的王运淼老师的一节课——《电动势》,看完视频后深深被王老师的教学魅力折服,王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听完他上课后都一定会收获良多。

一、教态。王老师上课面带笑容,和蔼可亲,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语速不紧不慢,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让本来一节很抽象的物理课听起来不累。平缓的语速,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并且根据学生的反应,安排恰当的停顿,让学生都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例如在介绍原电池内部电势升高降低的原理时,多次停顿,观察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二、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语言。王老师上课很注意表达的严谨性,比如讲到电源内阻分压时,特别强调应该叫做“内电路的电势降”比较科学。王老师也注意到过多的科学术语表达会使学生觉得物理枯燥,他在课堂上还适时采用一些易于理解显得有趣的语言,比如介绍原电池的构造时用了“解剖”电池的,让课堂显得生动起来。

三、设计有趣的生活小实验。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有不少生活现象就是物理现象。王老师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开始上课时设计了一个并联电路开灯关灯的实验;在介绍电源电动势时加入一个苹果电池的实验,让学生觉得生活处处有物理。

四、尊重学生想法。王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不少提问,由问题引入下一个内容,由学生做出猜想,在讲课时注意回应学生的猜想,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很重视自己的想法的。每一个物理结论尽量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印象会更加深刻。

五、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导。王老师在做实验时会先把仪器介绍得很清楚,在操作时不是直接动手按按正确的方法做,而是介绍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例如在介绍原电池时,教学生用数字电压表探测电源的正、负极,利用电压表探测电源内外的电视升高还是降低,展示了对物理的科学研究过程,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不仅学到了电动势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还养成了科学探究物理的习惯。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3

有幸参加20xx年海南省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真的收获颇多,20位选手的精彩演讲与授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几位选手的英语素养及演讲能力令我惊叹不已,大部分课堂教学体现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非常到位。

纵观这些课堂有这么几个亮点:一是教师的发音比较清晰、准确。二是课堂导入新颖,教师能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三是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操练方式多样。四是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课堂气氛很浓。五是板书设计清晰明了,书写漂亮。

来自琼海的`2号选手上课很有激情,很有吸引力,课堂教学效果不错。5号选手能很好地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单词及句型,她模拟商场购物,给衣物标上价钱,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衣物并学习对话:A:CanIhelpyou?B:Yes,Howmuchisit?A:It’s…yuan。B:It’sverycheap/expensive。课堂教学效果好。7号选手上课很有激情,发音准确,听、说、练紧密结合,板书漂亮,听她的课觉得是一种享受。11号选手的课堂单词、句子教学扎实到位,操练及时有效。14号选手的突出表现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个人素质还是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很不错。

通过参加这次观摩活动,我深深感受到后生可畏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真的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4

课堂评价机制多种多样,但对于学生分数的个人诊断分析,及班级情况诊断分析这一教育评价机制,对于初次接触这一项目培训的我来说,能有这种学习的机会,觉得很荣幸,这次培训,历经两个月的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教学不能一味的关注学生的成绩,不应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估学生的能力。在培训阶段,魏老师的报告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方向与未来,从评价中心的成立,当前教育评价的顽瘴痼疾,管办评分离的现代教育治理结构,认知诊断功能的学业评价等的学习,使自己明白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全面的评估,为今后更好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构建校本教研新生态专题报告,对我感触颇深,研究为了更好的教,研究在教学中相当重要。过研究型的教育生活。发现是的教育是我最理想的状态,但如何去研,如何在研究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从评价结果入手,树立全人发展观,实现学生的全方位会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新评价旨在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涯初期的参考,新得评价体现正是基于现实,积极改进,全面发展,面向未来,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了一套更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6月份中的优秀评价案例解读环节中,每位老师通过自己的评价分析很好的将班级,个人学业诊断将班级级学生进行了评价,为今后更好的教、更有效的研指明了方向,也使自己明白怎样去评价,怎样因材施教,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善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更应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机制和策略。

总而言之,这次培训是十分成功的,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我要以此学习为契机,切实提高对评价教育的.认识,将自己所学运用于课堂,服务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课堂评价中真正走出来,运用新型的教育评价机制去教学,去教研,让自己的研修之路长青,一路绽放异彩。

第二,学习。虽然此次培训只有短短的6次,但教育评价这一理念,自己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第三,实践。学习即研究,在学习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5

10月11日,我有幸观摩了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老师们带来了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语文课。虽课型有别,风格各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令听课者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我学习后有这样的感受:

一、语文课要以读为主。

在这次大赛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沉醉。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溜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些课上,我们不仅看到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的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以我最喜欢的课《枫桥夜泊》,也是本次比赛一等奖的课为例,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因为我的记录有可能会疏漏)读诗多达15处之多:揭题之后,整体感知这首诗,就有连续4次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问学生感受到什么:凄凉)――师范读(并告诉学生读得好的原因在: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又安排学生边读边品味诗人的感受“愁”,体会诗人情感。接着在学生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每悟出一种感受,就引导有感情朗读。比如“霜满天”读出清冷,“对愁眠”读出孤独,思乡不断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朗读悟情,一次比一次打动人。并且教师在本诗教学中,巧妙的使这节课诗中有诗:诗中有古诗,诗中有新诗。一次次的引导学生读相关联的古诗,读根据诗境创作的新诗,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悟读交汇,动人心弦,启人心扉,令人佩服。

二、语文课要以情动人。

这些课还有这样的特点: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使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仅有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因为情理交融,学生根据文本所悟出的情,自然升华为做人应该明的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撼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三、教育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老师得把自己“~”成为一个造诣很深的语言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语文课堂不仅要体现与体音美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横向的整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次的学习串起相关的语文内容纵向的整合。以达到温故而知新,或深化理解,感悟。如《枫桥夜泊》中,一个“霜”引出李白的《静夜思》,一个“客”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那感动人的新诗创作,令人佩服的朗诵······有这样整合的课堂,老师上一节课花费的心思可想而知。有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学生学习的效果自不必成问题。

四、注重方法的指导。

教材的分类安排,习作的分类练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前几年我看过一本书《本领的恐慌》提到“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和作文”。我想还应该加上:进而学会做人。

当然,大赛的课毕竟有一些“秀’的成分。作为平时的教学,更多的要讲“实”:实用,实在。因此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我们的目标: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通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6

随着这几年物理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对教学改革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精神和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为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地学习。所以,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本人近几年的教学体会,下面是我对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几点认识。

一、中小学教育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据大量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刚进中学时,非常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多数学生可以逐渐适应中学生活,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中小学衔接不好而导致学业不良,由此不能顺利地完成初中期间的学习任务。所以我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了解过渡时期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过渡时期的学生特点

刚上初中的学生,上进心、好奇心都很强,初中学习生活有浓厚的新鲜感。但同时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每节课传授的知识量太大,教师授课的方法也不同于先前的教师,似乎讲得太快了,自己还没有完全听明白,教师已经转向别的内容。因此,学生感到教材难度大,新内容多,学习速度快。而且孩子入学年龄提前,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后既怕孩子跟不上课程,又怕孩子超荷负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采取陪读等多种多样的辅导方法。但孩子进入中学后,随着各门功课知识的加深,部分家长已无力给孩子详细讲解,也不打算与孩子一起学下去,因此,通常只采取督促的方式。而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像小学生那样听话,也不像高中生那样懂事,正处在不太好管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最烦的就是家长过多的督促,因而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2、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一环。刚刚入学的初中生,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而一旦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致时,便会垂头丧气,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适应环境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学教育,并适当的给予他们帮助。

其次,正确认识从小学向中学过渡时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抓好过渡时期的班级管理能缩短新生的适应过程,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紧张而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校整体工作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最后,我们要在教法和学法上完成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多思考,为学生中学的学习搭好阶梯。中学教师在教法上应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法,逐步减少机械记忆的含量,增大理解记忆的比重。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形象具体,并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竞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成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当然,学生从小学向中学过渡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家庭、社会的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实际,分析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顺利完成中小学学习过渡的条件,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刚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倒臵漏斗中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重新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处设疑,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生活奥秘欲望的目的。

3、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热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来创设这种愉悦的氛围呢?

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对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津有味,课堂充满和谐、活跃的气氛。

其次,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鼓励学生提问、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强调“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结合中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这些实验,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具有课堂改革意识的教师,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现代合格而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7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即使你怎样的精心的准备,听课老师总会找到你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在听课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现有的老师教案设计很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也没有多大的批评,但总感觉在授课过程中有点刻板、枯燥之感,或者有点放任自由的倾向。这究竟为什么?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我想大概是因为没有做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

所谓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是指老师在上课前,对教材进行内化,看这一课有哪几个知识点,即就是小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一小步一小步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碰到什么碰撞,可能产生哪些新生成的东西,教师要有充足的准备,通过对所授课文的知识点具体而细致分析和探讨来完成教材的透析。

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刻板、枯燥之感,是因为教学过程过严,出现有点放任自由的倾向,是因为教学过程过宽,只有精细化才能不会出现哪些现象,我们常说人家老师上课,真奇怪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就是因为该老师授课达到了精细化。

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精细化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谋篇布局,老师一定会胸有成竹,在授课时既不会出现前紧后松,也不会前松后紧的现象。

精细化并非是呆板的按章办事,是一种灵活的对教学整天追求完美的理念,它的理念的核心是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来获取最大的效益,师生都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精细化?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内化,老师对书上的已有的知识,要全部的'理解,要大胆的取舍,那些东西是学生必需要掌握的,还有那些边缘学科的知识与这些知识有关联,然后老师能够灵活的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出来,变成老师自己的动手,授起课来,信手就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上周星期五下午,不知怎的初三办公室,门上的锁坏了,第一节课就要上了,有个别老师没有书,怎么办?我看到了一位历史老师往教室奔去上课,我想他没有书,难道也能上课,我悄悄的跟随他去听课,看他怎样上课的,他到教室上课,学生也都很惊讶老师没有带书上课,历史老师没有书和教案怎么上课?我在后面听他上课,他从导入到新授内容,每一环节都恰到好处,他对教学过程达到了细化、规范、科学、严谨,不得不让学生专心的投入,甚至哪一知识小点,在书上哪一页,哪一行都能准确无误说出。这位历史老师也可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内化了。

二是要同化,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对文本知识的内化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与学生一起同化所学知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学生也要也能对文本知识消化、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同化得越彻底,学生掌握知识越牢固。老师要努力走下讲台,与学生融为一体,师生情感心灵的得到碰撞,碰撞得越多,课就上得越精彩!

三是升华,这是精细化教学的最高境界。老师和学生产生共鸣,对文本知识,产生质疑,学生会自然的思考:“文本知识为什么这样安排?换个角度安排,效果会怎样?”我们在已有的文本知识是上可以挖掘哪些新的东西。生成哪些有价值的东西。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8

时间荏苒,不知不觉中一班32名活泼、可爱、天真、乖巧的宝宝在这个温暖欢乐的团体已经生活了一年。这一年是辛苦而卓有成效的一年,在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家长的诚心合作下,在我们两位教师的尽心呵护下,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一点点的提高。

作为幼教工作者,最首要的职责是先保障好孩子的安全、照顾好孩子的健康,继而才是保教结合的去开展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我们除了扎扎实实地做好班级卫生及消毒工作之外,还异常注重幼儿的日常护理。每一天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多喝水,并随时留意幼儿的衣服有没汗湿,随时协助他们更换。细心留意每个孩子的身体和情绪有什么反常状态,及时发现身体不适的孩子,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在大家细致、有序的工作方式下,一学期下来,家长由开学初的'担忧变成放心,我们保障了每一个孩子都能快欢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机会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这学期,我们围绕五个主题,进行了教学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配合主题开展的需要,灵活地对区域活动进行调整和设置;经过为幼儿供给各种操作材料,将主题目标含隐在个区域中,有时根据主题需要,将主题活动中其中的一个小主题,设为一个区域,并在区域中融入探索、操作、讲述和表演等资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活动中得以宽松、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针对班级孩子年龄及本事的差异,我们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激励为主的学习氛围。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提高,经过奖励环节,激励幼儿进取关注自我的每一个提高。在这种激励、竞争的氛围中,孩子变的懂事而有自信,也变的主动而乐观。

此刻的家长,都十分的关注和紧张孩子的教育问题,应对这种局面,作为教师的我们,压力是绝对有的。倒不是对自我工作没信心,而是担心自我的工作方式能否得到家长的认可。应对这些困难,我们没有退缩,也没有怯步,心中仅有一个想法就是:只要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孩子更好地提高而营造环境,随时和家长坚持密切沟通、联系,必须能慢慢得到家长的认可的。

我们将孩子在园情景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建立了家园共育栏,并期望家长将一些困惑和疑问大胆向我们教师提出;其次,我们还将每周的教学资料和一些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向家长说明,以便家长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景。及时了解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班级工作是否满意,以及有什么期望和意见。了解了家长的想法和心声后,我们对自我的工作更加有信心,扬长避短,不断的改善班级工作。开学初,还对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进行了家访,经过家访,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针对孩子在园的一些特殊情景,我们还经常用电话的形式和家长沟通、交流看法,争取家园一致地去教育好孩子。

本学期我们还举行了几次活动(六一、毕业典礼等),虽然很累,很辛苦。可是孩子们和教师都很高兴。我们能够经过活动学到很多东西。

在这些过程中,我们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孩子生活常规还有待加强,如:纪律意识、学会等待和依靠性方面。

2、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3、给孩子供给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手工、制作方面,供给更多的材料,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实,教师的工作是十分神圣而又辛苦的,很多教师工作时,常常会有顾虑而不敢大胆地去做。工作几年,我给自我总结的经验就是:工作是做出来的,只要你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坚持用“三心”(耐心、细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即使应对不一样看法的家长,我们也是问心无愧,始终是能得到理解和认可的。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9

随着这几年物理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对教学改革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精神和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为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地学习。所以,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本人近几年的教学体会,下面是我对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几点认识。

一、中小学教育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据大量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刚进中学时,非常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多数学生可以逐渐适应中学生活,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中小学衔接不好而导致学业不良,由此不能顺利地完成初中期间的学习任务。所以我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了解过渡时期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过渡时期的学生特点

刚上初中的学生,上进心、好奇心都很强,初中学习生活有浓厚的新鲜感。但同时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每节课传授的知识量太大,教师授课的方法也不同于先前的教师,似乎讲得太快了,自己还没有完全听明白,教师已经转向别的内容。因此,学生感到教材难度大,新内容多,学习速度快。而且孩子入学年龄提前,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后既怕孩子跟不上课程,又怕孩子超荷负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采取陪读等多种多样的辅导方法。但孩子进入中学后,随着各门功课知识的加深,部分家长已无力给孩子详细讲解,也不打算与孩子一起学下去,因此,通常只采取督促的方式。而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像小学生那样听话,也不像高中生那样懂事,正处在不太好管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最烦的就是家长过多的督促,因而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2、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一环。刚刚入学的初中生,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而一旦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致时,便会垂头丧气,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适应环境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学教育,并适当的给予他们帮助。

其次,正确认识从小学向中学过渡时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抓好过渡时期的班级管理能缩短新生的适应过程,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紧张而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校整体工作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最后,我们要在教法和学法上完成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多思考,为学生中学的学习搭好阶梯。中学教师在教法上应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法,逐步减少机械记忆的含量,增大理解记忆的比重。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形象具体,并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竞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成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当然,学生从小学向中学过渡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家庭、社会的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实际,分析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顺利完成中小学学习过渡的条件,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刚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倒臵漏斗中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重新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处设疑,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生活奥秘欲望的目的。

3、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热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来创设这种愉悦的氛围呢?

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对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津有味,课堂充满和谐、活跃的气氛。

其次,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鼓励学生提问、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强调“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结合中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这些实验,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具有课堂改革意识的教师,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现代合格而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0

我自认为是个比较爱学习的人,毕竟不管从年龄上说还是从教龄上算自己都是比较年轻的,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这次也不例外,当校长告诉我有一个出去听课学习的名额打算给我时,我毫不犹豫的欣然接受了。

我参加的是"山东省第五批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现场会",五天我的任务就是听课,一天八节课,那可真叫一个过瘾啊!回来后,本学期刚领的一本听课记录已被我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翻看着这几天沉甸甸的收获,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又浮现在眼前……

《麻雀》中老师多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麻雀或老麻雀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当时情形的危机和老麻雀的勇敢伟大。

《从现在开始》一课,这是一节低年级的课文,老师对字词的训练非常扎实,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老师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指导。课堂上老师语言生动亲切,创设情境使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动物。

尤其是在问到猫头鹰当上大王后小动物们的感受时,老师直接亲切地问:"小动物们,这一个星期下来,说说你们的感受好吗?梅花鹿呢?美丽的孔雀呢?小斑马呢?"老师直接与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进行对话来体会猫头鹰和袋鼠当大王时他们的叫苦连天,以及小猴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去年的树》是一篇小童话,课文篇幅短小但十分感人,老师多次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使童话中的人物在学生眼中生动起来,更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更加丰富的内容。比如:在这茫茫的追寻路上,小鸟可能遇见什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她会想些什么?在灯火没有完全熄灭前,帮大树写写他的心里话向小鸟讲述分别后的经历,写写曾经的往事或表达对小鸟的思念……像这样的几个环节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此外还有《狼和小羊》《地震中的父与子》《白鹅》《狐狸和乌鸦》《猫》等精彩的课。回过头来想想,我发现成功的课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对教材挖掘比较深,比较透,理解到位。准确把握了训练的重点难点并通过各环节有效地落实。

2、对学生的训练比较扎实。尤其是低段的字词训练,朗读指导,高段的阅读写作方法指导等都很到位。另外,课上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教师都具有较好的自身素质,无论是朗读、板书还是课堂上一句简单的评价语都是一个闪光点。老师得体准确的语言,饱满的激情总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走进与文本的对话中。或许是因为这一直是我的一个缺陷的缘故吧!我总是格外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与之相背的当然就不能称得上好课了,听课过程中还有一点体会非常深,由于上课的是全省各地的老师,所以带着各地方音的普通话听起来特别刺耳。标准的普通话也应该算做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吧,我真庆幸不是听全国的课否则我的耳朵会更惨……记得上师范时,老师就告诉我们,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如果连老师都说不好又指望谁去推广普通话呢?那就从我做起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