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5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二、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5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3、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4、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6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7

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8

作为一名幼儿学段的老师,两次随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中牟名师队伍进行提升学习,收获颇多。如果说扬州行时让我有所思,而武汉行却让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小学、中学的优秀老师,专家的讲座和参观的学校也都是小学和中学,虽涉及到幼儿园的内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次武汉学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无论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怎样学的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教育观,该怎样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该怎样尊重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主,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习真正作用在孩子们身上。

这次培训,在听讲座和参观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专家讲座是引领,也是解惑,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读“立德树人”、提升专业素养

最早接触“立德树人”的概念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那时我也仅仅是将立德树人停留在师德教育建设的层面上,很少主动和教师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衔接。武汉教育科学院的朱长华副院长在《核心素养和教学变革》报告中,以高瞻远瞩的理论架构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的事例阐述,引领我们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而今天,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为培育中牟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我们欠缺的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自觉修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校长在《浅谈中学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炼》中谈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一是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成人”重于“成才”,“育人”重于“育才”;二是怎么做。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结合点。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从我园的`课程设置上也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们除了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开展了“早期阅读”特色课程和以“传统的节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争取将我们的课程推广开,让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领我们中牟幼教走向更专业的方向上来。

二、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听了靖国平《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讲“鹰乃学习”的教育观点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很久很久耳边一直回响着“鹰乃学习、鹰乃学习…”孩子们坐在课堂就是学习吗?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只有让孩子主动习得才称得上学习,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以幼儿为本,我们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了吗?诚然,我们离真正的以幼儿为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论是朱长华副院长分享的《猫》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还是华东心理学教授张文分享的从《灰姑娘》故事课堂教学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生动地课堂是给予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学习,才会爱上课堂。反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做的是减法,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去掉老师过多的预设,把自主学习还给孩子。这样做,并不是说老师放手,老师就轻松了,反而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要懂孩子。针对幼儿园教育而言,教师要会观察孩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和撰写教育故事常态化,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次名师培训班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教体局领导对我们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蔡科长冒着酷暑从头至尾和我们一起学习让我深受感动;冯老师和蒋老师更是为我们做好所有的后勤服务工作让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师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学习的热情。蔡科长在开班和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让我震撼更引发我思考,促我行动,他鼓舞我们不仅自己要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要越走越远,还要带领的团队一起发展。更告诫我们要沉下来,才能走的更远,才有可能成为跃龙。

通过培训让我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了解到小学、中学的教育重点也更加拓宽了我的眼界,明白教育的大方向,我也更加自信我们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方向是非常正确的,接下来我要努力借“他山之石”更好的开展我园教育实践活动,争取带领大家共同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9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0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1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二、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2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3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的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绘本与教学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4

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5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懂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开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局部,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经济的高速开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消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到中国,逐渐被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假设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表达者。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句句直指人心,颇能启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假设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扰,要有平常心。

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开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根底。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价值表达在何处〞等无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表达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创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气氛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报社、表演团等形式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广阔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通过一定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如建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随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其他国家与我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多样,必须与时俱进,完善我们大学生的心智、培养我们高尚情操、塑造我们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会,健康地开展自己,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成为有信仰有灵魂的人,这是时代在新时期对我们的要求,更使我们的使命。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6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7

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8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19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0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1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2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二、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3

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4

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5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3、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4、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6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3、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4、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7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8

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29

8月18、19日,我们xx学区的语文教师在xx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xx学区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本次培训旨在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等方面的水平。通过倾听孙双金专家的“传统文化与语文童子功”的讲座、优秀教学能手吴静教师的精彩课堂《盘古开天地》和“整本书的阅读”专题讲座,朱萍老师的“统编习作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讲座,我受益匪浅。孙教授的讲座从让大家先看一个关于李尚荣事迹的小视频开始,视频中的小尚荣刚六岁,但她渊博的古诗词知识和不俗的言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就此开始,孙教授就是想让大家明白,语文功底应该从小培养,从阅读大量的优秀传统读物开始。聆听孙教授的讲座,对语文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培训期间,我们听了一节吴静老师的课,我们从中学到了如何上新教材课,吴老师不仅把文本重点突出来了,又扩展了学生相关的知识面,从中我们得知,语文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课本,要突出文本知识,又要能跳出来,与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聆听朱萍老师的写作讲座,明白了新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不要局限于成人的思想,这与语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今后的写作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展现孩子们的个性,这是语文写作教学的方向,为今后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语文新教材教学了一个新的认识,参与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让我在学习中收获,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更加认真,更要积极地参与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与讨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0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1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2

学习完《教师礼仪素养》一书,放眼一望,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全校教职工更有涵养雅量了,更加阳光漂亮了。这种感觉里,或许有先入为主的理想成分,但绝大部份是真实的。一本书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有三。

一、文化立人,立在根本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样,没有文化的学校,不仅是愚昧的学校,其骨子里就不是一所学校。学校建设,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教育最肥沃的养分。一所文化缺失的学校,是培养不出合格学生的,就像贫瘠的土地,生长不出饱粒的庄稼一样。学校文化的人员主体是教职工,教职工学好礼仪、增进素养、以文化人,就会从根本上成为一块块质地优异而又闪闪发光的金砖,建构起金碧辉煌的学校。

二、礼仪近人,近如亲人

礼仪是人们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外在表现。我国是古老的礼仪之邦,孔子早就说过:人无礼则不立。说话讲礼仪使人文明,举止讲礼仪使人高贵,穿着讲礼仪使人典雅。讲礼仪让人际之间关系和谐、情感融通、互敬互信。“江清月近人”,如果学校师生个个学礼知礼明礼,个个以礼修身、依礼行事,学生对教师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就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整个学校就会像一个大家庭,人人如坐春风,人人春花灿烂。

三、素养美人,美化身心

素养,使人内慧外秀,是心灵的力度和赞礼,身段的精致和靓丽。一位有素养的教职工,最要紧的是要有敬业的精神、豁达的情怀和纯正的品德,对学生总是充满深情与博爱。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边,随时栽种,随时花开。”愿每位教职工,都尽快成为高素养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用自己火热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美好的理想,都用自己的身心美,去铸造学生的未来美和学校的成功美。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3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4

通过专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六功”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脑功以及身功。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一、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二、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或是对视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认识。倾听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师明确怎么教学生知识,其实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学习更重要。未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个体特点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去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认识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发展路径等。如果我们要为他们终身奠基,就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师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靠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懂得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去掌握大数据的`话,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教学水平就跟不上。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数据的互动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5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6

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7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8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39

作为一名幼儿学段的老师,两次随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中牟名师队伍进行提升学习,收获颇多。如果说扬州行时让我有所思,而武汉行却让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小学、中学的优秀老师,专家的讲座和参观的学校也都是小学和中学,虽涉及到幼儿园的内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次武汉学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无论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怎样学的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教育观,该怎样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该怎样尊重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主,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习真正作用在孩子们身上。

这次培训,在听讲座和参观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专家讲座是引领,也是解惑,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读“立德树人”、提升专业素养

最早接触“立德树人”的概念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那时我也仅仅是将立德树人停留在师德教育建设的层面上,很少主动和教师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衔接。武汉教育科学院的朱长华副院长在《核心素养和教学变革》报告中,以高瞻远瞩的理论架构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的事例阐述,引领我们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而今天,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为培育中牟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我们欠缺的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自觉修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校长在《浅谈中学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炼》中谈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一是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成人”重于“成才”,“育人”重于“育才”;二是怎么做。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结合点。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从我园的课程设置上也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们除了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开展了“早期阅读”特色课程和以“传统的节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争取将我们的课程推广开,让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领我们中牟幼教走向更专业的方向上来。

二、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听了靖国平《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讲“鹰乃学习”的教育观点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很久很久耳边一直回响着“鹰乃学习、鹰乃学习…”孩子们坐在课堂就是学习吗?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只有让孩子主动习得才称得上学习,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以幼儿为本,我们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了吗?诚然,我们离真正的以幼儿为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论是朱长华副院长分享的《猫》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还是华东心理学教授张文分享的从《灰姑娘》故事课堂教学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生动地课堂是给予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学习,才会爱上课堂。反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做的是减法,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去掉老师过多的预设,把自主学习还给孩子。这样做,并不是说老师放手,老师就轻松了,反而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要懂孩子。针对幼儿园教育而言,教师要会观察孩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和撰写教育故事常态化,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次名师培训班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教体局领导对我们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蔡科长冒着酷暑从头至尾和我们一起学习让我深受感动;冯老师和蒋老师更是为我们做好所有的后勤服务工作让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师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学习的热情。蔡科长在开班和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让我震撼更引发我思考,促我行动,他鼓舞我们不仅自己要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要越走越远,还要带领的团队一起发展。更告诫我们要沉下来,才能走的更远,才有可能成为跃龙。

通过培训让我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了解到小学、中学的教育重点也更加拓宽了我的眼界,明白教育的大方向,我也更加自信我们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方向是非常正确的,接下来我要努力借“他山之石”更好的开展我园教育实践活动,争取带领大家共同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0

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1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2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3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4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

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

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5

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6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3、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4、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7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8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49

通过专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六功”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脑功以及身功。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一、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二、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或是对视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认识。倾听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师明确怎么教学生知识,其实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学习更重要。未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个体特点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去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认识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发展路径等。如果我们要为他们终身奠基,就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师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靠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懂得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去掌握大数据的话,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教学水平就跟不上。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数据的互动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50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51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3、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4、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52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