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孝道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
为期8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接近尾声,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良多,受益颇深,学习和感悟到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孝道一直贯穿了整个学习班,也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这里学到的孝道不仅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而是应该做到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志和孝父母之慧。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孝顺父母,都过于狭隘和片面,而此次学习才对孝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落实到实处,决不只是口头表达,需以身做责,从自身做起,孝敬父母等长辈并影响身边的人,也给孩子做好榜样。
其次,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有好几个大姐曾说我是有福之人,这是因为她们觉得我在结婚之前就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婆媳关系,如何跟婆婆相处,以及如何夫妻相处,怎样处理夫妻关系,还有如何教导孩子等等,一系列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都会有益于我的知识。她们认为我在结婚之前能学习到这些,就是有福报的人。而我通过学习,也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在结婚之前接触到这一系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我未来的人生路有很大的帮助,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学习到这些,感恩。
最后,有这几天的学习班,让我对为我们服务的义工家人,生出深深感恩之心。不管是上到70多岁的杜奶奶,还是小到16岁的义工妹妹,她们都为我们付出良多,感恩她们。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要向她们学习,与人为善,谦虚做人,行善事,做善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优良传统文化感召更多的人,并可以因此受益。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6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进而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守孝不光要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不只是穿什么吃什么的问题,还要秉承父母之志,他们生前的志愿、思想,做子女的不能违背,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像他们在时一样遵循,这样才是从里到外地守孝。道《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故事叫《闻雷泣墓》,讲的.是三国时魏国王裒的父亲被无罪处死,王裒愤恨难禁,隐居了起来,教授一些学生。王裒的母亲怕雷声,每当打雷的时候他就陪伴在母亲身边。
后来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每次打雷时王裒就会到母亲墓前说:“母亲不要怕,孩儿在此呢。”他教授学生《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这首诗了。同样的还有《齐书·高逸传》中的顾欢,顾欢早孤,每读到《诗经》中的“哀哀父母”这句时,就会拿着书恸哭不止,于是他的学生也废弃了《蓼莪》一篇,以免触动了他的悲情。
《蓼莪》是一首孝子悲痛不能终养父母的诗,让王裒和顾欢不能自已的“哀哀父母”句是说可怜的父母生我这样辛劳,此诗后面有几句家喻户晓的名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父亲生我,母亲养我,从小爱抚护着我,养我长大培育我,庇护不愿离开我,进进出出抱着我。这诗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哀伤至极,我们哪个人不是这样才得以长大的呢。从儒家的大道中学习体会孝道,在内心中培养感念父母慈爱之心的种子,即便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施行,也已足够了。儒家之道若能得以在此方面传扬开来,社会当日渐和谐,因为这就等于奠定了仁德的基石。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为期8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接近尾声,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良多,受益颇深,学习和感悟到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孝道一直贯穿了整个学习班,也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这里学到的孝道不仅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而是应该做到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志和孝父母之慧。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孝顺父母,都过于狭隘和片面,而此次学习才对孝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落实到实处,决不只是口头表达,需以身做责,从自身做起,孝敬父母等长辈并影响身边的人,也给孩子做好榜样。
其次,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有好几个大姐曾说我是有福之人,这是因为她们觉得我在结婚之前就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婆媳关系,如何跟婆婆相处,以及如何夫妻相处,怎样处理夫妻关系,还有如何教导孩子等等,一系列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都会有益于我的知识。她们认为我在结婚之前能学习到这些,就是有福报的人。而我通过学习,也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在结婚之前接触到这一系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我未来的人生路有很大的帮助,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学习到这些,感恩。
最后,有这几天的学习班,让我对为我们服务的义工家人,生出深深感恩之心。不管是上到70多岁的杜奶奶,还是小到16岁的义工妹妹,她们都为我们付出良多,感恩她们。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要向她们学习,与人为善,谦虚做人,行善事,做善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优良传统文化感召更多的人,并可以因此受益。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6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进而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守孝不光要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不只是穿什么吃什么的问题,还要秉承父母之志,他们生前的志愿、思想,做子女的不能违背,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像他们在时一样遵循,这样才是从里到外地守孝。道《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故事叫《闻雷泣墓》,讲的是三国时魏国王裒的父亲被无罪处死,王裒愤恨难禁,隐居了起来,教授一些学生。王裒的母亲怕雷声,每当打雷的时候他就陪伴在母亲身边。
后来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每次打雷时王裒就会到母亲墓前说:“母亲不要怕,孩儿在此呢。”他教授学生《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这首诗了。同样的还有《齐书·高逸传》中的顾欢,顾欢早孤,每读到《诗经》中的“哀哀父母”这句时,就会拿着书恸哭不止,于是他的学生也废弃了《蓼莪》一篇,以免触动了他的悲情。
《蓼莪》是一首孝子悲痛不能终养父母的诗,让王裒和顾欢不能自已的“哀哀父母”句是说可怜的父母生我这样辛劳,此诗后面有几句家喻户晓的名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父亲生我,母亲养我,从小爱抚护着我,养我长大培育我,庇护不愿离开我,进进出出抱着我。这诗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哀伤至极,我们哪个人不是这样才得以长大的呢。从儒家的大道中学习体会孝道,在内心中培养感念父母慈爱之心的种子,即便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施行,也已足够了。儒家之道若能得以在此方面传扬开来,社会当日渐和谐,因为这就等于奠定了仁德的基石。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
这次学习,蔡老师利用两个课时阐述了怎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他说学习传统文化不是要去背诵浩瀚的古典文集,关键在于落实。《弟子规》就是一部“日常行为规范”,可谓是经营人生的作业指导书。之前我们缺失了这堂课,现在开始学,“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还要立下坚定的意志去践行。从我第一次接触《弟子规》小册子,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从陌生到熟悉,加上公司食堂、卫生间都有张贴,说实在的,自己在做事情时往往会下意识的'想到《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它起到了指引的作用,也是检验的标准。
这次对蔡老师阐述的关于培养下一代的问题,我十分赞同。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率先垂范。简单举个例子,我父亲从小不吸烟,我和哥哥也不吸烟,我想我儿子今后也不会去吸烟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拜金主义,黑恶势力,不良影视……等等,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正所谓“5+2=0”。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开展,这是一个永恒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创建和谐社会需求,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德育手段,全面实施孝道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做到举止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细化过程,强化结果,真正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德育的功能就是育人,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方向,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重说教、抽象等,缺乏实效性。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上。
我们认为,增强德育的实效,必须搞清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实效,片面的、肤浅的强调德育的实效,往往会导致德育实践中急功近利,走向“唯行为化”,导致满足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或在认知层面的规训,漠视道德情感的化育和提升,忽视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确立。所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搞清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形成过程。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是“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各环节相统一的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次必须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同。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必然给予有效的、积极的配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内外部德育环境。
德育的目的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指向人的生成,通过点悟、滋养、熏染,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而我们的实施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叛逆,自我约束能力差,个性差异极大的中学生群体,要让德育内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进而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准则和人生信条,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的跳板,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着这个跳板跃上思想新高。我们的跳板就是“孝道教育”。
《论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阐述了“孝”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内心世界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着一份对父母的爱,即使是最顽皮、粗枝大叶的男孩子,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那份体贴也是最真、最纯的。我们就是把孩子中的这份真情,作为其良好品德形成的诱发点,由此出发,把弱变强,把模糊变清晰,加以固化并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对学习追求崇高的道德信念。我们以“孝道”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孝敬父母”,而是通过与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相联系,根据学校工作的具体特点为“孝道”赋予了新的含义。
首先,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一个单一形式,而是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个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历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不缺乏“孝敬父母”这一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大多数人认为"孝敬”就是不顶撞父母,帮父母做点事,久而久之,“孝”字的含义,已经变浅、变淡、甚至变味了。不要说未成年的中学生,即使许多成年人,不论他已拿下博士、硕士证书或是身居高官显位也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做到名副其实的“孝”。
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孝道,怎样做才是孝道。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孝道教育划分为“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这样五个层面,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应达到的层面,律己求索,拾级而上。我们明确地向学生发出“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的号召,开展“讲孝道、尽孝心、践孝行、爱父母”活动,通过积极诱导、强化灌输、持续训练,让学生体验父母劳作艰辛,感受父母养育恩情,从而使其而懂得体谅、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其次,我们的孝道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更是社会、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多元素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实效。
家庭教育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和证明,但不可否认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脱节问题,因为两者缺乏一个共同的契合点。我们的孝道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学校教育包含它,家长心中认可它,学生应该学会它。他是一座桥梁联系着学校与家长,也联系着家长与学生。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问问家长是不是曾经亲口向孩子表达过他们对孩子的爱,也许缘于东方人含蓄的性格特征,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曾对子女说过一句“我爱你,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是在把爱化在行动中,从孩子出生到他升入初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孩子们认为父母做再多也只是理所应当,不能体会到那是父母爱的传达和体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唤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共鸣,引导父母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舔犊之情,毕竟血浓于水,用父母的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激活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感念、去回报、去孝敬、去体贴。
在孝道教育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教育家长更认可、更欢迎、更配合。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才能够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带着先进的思想,寻求有效的'方法。
第三,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对学生灌输他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让他们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进而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
开展孝道教育的关键点是:“抓住学生的心”,把握他们思想深处已经存在的有可能主导其行为的东西,加以诱导,使之强化,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内省、感悟,所谓“攻心为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开展故事会,座谈会,演讲会,搜集古今中外孝道名言制成名言卡,种种活动均围绕一个“孝”字展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实现换位移情,进而审视自己,找出差距。
任何一项教育的实施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孝道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渲染氛围
在活动具体展开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学校收集整理的了大量关于“孝道”的文章、专著或论述,如《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古代及现代的多篇《劝孝文》等,这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尽孝三字经》,鼓励学生背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其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我们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此外,在校园内的几面墙上都书写或悬挂着相应的标语,并利用橱窗为学生展出“二十四孝图”,各班还以“孝道”为主题布置了黑板报和教室文化,这样整个校园都体现着一种浓浓的“孝道”文化气息,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无形中便会受到一定的熏陶。第三,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与孝道有关的故事或格言,学生在寻找、摘抄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启迪而有所感悟。
2、开展活动,调动兴趣
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活动,德育的效果才会更显著。根据“孝道教育”的不同层面及内容,我校先后开展了“法律下我们同行”主题班会,“孝行”故事会,作文竞赛,手抄报评比,“献礼母亲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还根据当月的重要节日开展一次专题孝道实践,如:“为父母做张贺年卡”,“我与父母比敬老”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非常喜欢,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在“孝”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内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孝道教育就会开展得更顺利。
3、敞开心扉,升华感情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么说:“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就是由于缺乏沟通引起的,本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就有开始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且叛逆心理也比较强,而我们多数农村家长由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产生隔膜,家长与孩子之间生疏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我们的“孝道教育”专门针对这一现状,有目的的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和“孩子我想对你说”这两个主题活动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一种亲情文字对话。可以说这一活动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家长方面说,虽然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却没有一个家长拒绝参加。那一封封饱含情谊的信,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切,或如涓涓流水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给予孩子鼓励,或饱含深情对孩子殷殷教诲,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恳切。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写出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情,有的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有的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有的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还有的记录与父母一起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清晰的记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那些平凡却漾满温馨的小事,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不论是家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孩子的深深谢意,浓浓的父子亲情,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感情,也增强了我们教育的实效性。
4、评选标兵,化入心灵
作为孝道教育活动的阶段小结性评价,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孝道之星”和“为国育才,教子有方”明星家长评比活动。通过主动申请——事迹介绍——班主任鉴定(村委会鉴定)——民主评选这一正规程序,最终评选出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快的、品行优良的学生和教育方法科学有效的家长,学校还特别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让家长和孩子同台领奖,这对获奖的学生来说是肯定与表扬,对于没有获奖的学生则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在大会高昂、热烈的气氛中,孝道教育已真正化入到学生的心灵。
孝道教育的开展成效显著。首先,通过孝道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共同育人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校园舆论氛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学风浓,校风正,为创建和谐社会和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们的这一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市、县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都曾对此进行详细的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孝道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与孝道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孝道的认同和崇尚。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公主,少爷”,他们缺乏责任感,更不懂感恩与孝道。在物质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零食、爱攀比,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我认为,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孝道意识,其次还需告知如何去做。让学生明确想要回报首先你得付出,知道怎样付出。这就需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常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逐步培养学生感恩孝道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培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通过召开感恩孝道教育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讲名人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孝道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孝道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学生主观意识,积极营造出班级感恩孝道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和睦相处,更有利于班集体的互助团结!
二、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1、平时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
2、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讲感谢的话或写感谢信。
3、在节日期间,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有过帮助的人发送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碰到老师大声说声老师好!
5、开展“弯腰”活动
6、布置亲情作业。
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要做到感恩孝道,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更多的是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想想老师对自己的付出,能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孝道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孝道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与孝道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孝道的认同和崇尚。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公主,少爷”,他们缺乏责任感,更不懂感恩与孝道。在物质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零食、爱攀比,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我认为,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孝道意识,其次还需告知如何去做。让学生明确想要回报首先你得付出,知道怎样付出。这就需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常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逐步培养学生感恩孝道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培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通过召开感恩孝道教育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讲名人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孝道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孝道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学生主观意识,积极营造出班级感恩孝道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和睦相处,更有利于班集体的互助团结!
二、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1、平时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
2、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讲感谢的话或写感谢信。
3、在节日期间,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有过帮助的人发送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碰到老师大声说声老师好!
5、开展“弯腰”活动
6、布置亲情作业。
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要做到感恩孝道,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更多的是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想想老师对自己的付出,能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孝道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9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进入公司以来,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一切的德行都是以孝为根本,所以培养孩子的德行,首先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孝道。不让孩子学习孝道,他的恩义、道义就无法形成,那么就会促使利害心的形成,所以让孩子学习孝道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他一生的德行。让孩子从小养成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有善念就是在积福,当然,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我们做家长的对父母如果孝顺的话,孩子有效仿之心,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他,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自己学会尽孝。
我女儿有次和她同学去图书馆,傍晚回来跟我说,她今天花了好多钱,我问她买什么了,她说今天看到图书馆门口有为一个学校募捐,说学校的房子倒了,她说她捐了50元,我问她为什么是捐了50元,她说没有零钱跟她同学一起合着捐了一百,回家她想想可能有点心疼她的零花钱,后来我跟她说,你做得很对,50块虽然是你的零花钱,但是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比买零食好几万倍呢,她心里瞬间乐开花了……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孝道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与孝道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孝道的认同和崇尚。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公主,少爷”,他们缺乏责任感,更不懂感恩与孝道。在物质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零食、爱攀比,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我认为,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孝道意识,其次还需告知如何去做。让学生明确想要回报首先你得付出,知道怎样付出。这就需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常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逐步培养学生感恩孝道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培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通过召开感恩孝道教育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讲名人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孝道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孝道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学生主观意识,积极营造出班级感恩孝道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和睦相处,更有利于班集体的互助团结!
二、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1、平时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
2、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讲感谢的话或写感谢信。
3、在节日期间,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有过帮助的人发送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碰到老师大声说声老师好!
5、开展“弯腰”活动
6、布置亲情作业。
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要做到感恩孝道,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更多的是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想想老师对自己的付出,能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孝道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 ,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 ,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 的观念。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生 。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拨乱反正,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孝”,中国也不能没有“孝”文化。作为现代的人,更应该继承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并且让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拜金主义,黑恶势力,不良影视……等等,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正所谓“5+2=0”。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开展,这是一个永恒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创建和谐社会需求,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德育手段,全面实施孝道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做到举止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细化过程,强化结果,真正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德育的功能就是育人,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方向,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重说教、抽象等,缺乏实效性。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上。
我们认为,增强德育的实效,必须搞清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实效,片面的、肤浅的强调德育的实效,往往会导致德育实践中急功近利,走向“唯行为化”,导致满足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或在认知层面的规训,漠视道德情感的化育和提升,忽视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确立。所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搞清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形成过程。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是“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各环节相统一的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次必须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同。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必然给予有效的、积极的配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内外部德育环境。
德育的目的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指向人的生成,通过点悟、滋养、熏染,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而我们的实施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叛逆,自我约束能力差,个性差异极大的中学生群体,要让德育内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进而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准则和人生信条,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的跳板,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着这个跳板跃上思想新高。我们的跳板就是“孝道教育”。
《论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阐述了“孝”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内心世界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着一份对父母的爱,即使是最顽皮、粗枝大叶的男孩子,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那份体贴也是最真、最纯的。我们就是把孩子中的这份真情,作为其良好品德形成的诱发点,由此出发,把弱变强,把模糊变清晰,加以固化并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对学习追求崇高的道德信念。我们以“孝道”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孝敬父母”,而是通过与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相联系,根据学校工作的具体特点为“孝道”赋予了新的含义。
首先,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一个单一形式,而是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个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历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不缺乏“孝敬父母”这一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大多数人认为"孝敬”就是不顶撞父母,帮父母做点事,久而久之,“孝”字的含义,已经变浅、变淡、甚至变味了。不要说未成年的中学生,即使许多成年人,不论他已拿下博士、硕士证书或是身居高官显位也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做到名副其实的“孝”。
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孝道,怎样做才是孝道。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孝道教育划分为“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这样五个层面,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应达到的层面,律己求索,拾级而上。我们明确地向学生发出“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的号召,开展“讲孝道、尽孝心、践孝行、爱父母”活动,通过积极诱导、强化灌输、持续训练,让学生体验父母劳作艰辛,感受父母养育恩情,从而使其而懂得体谅、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其次,我们的孝道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更是社会、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多元素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实效。
家庭教育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和证明,但不可否认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脱节问题,因为两者缺乏一个共同的契合点。我们的孝道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学校教育包含它,家长心中认可它,学生应该学会它。他是一座桥梁联系着学校与家长,也联系着家长与学生。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问问家长是不是曾经亲口向孩子表达过他们对孩子的爱,也许缘于东方人含蓄的性格特征,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曾对子女说过一句“我爱你,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是在把爱化在行动中,从孩子出生到他升入初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孩子们认为父母做再多也只是理所应当,不能体会到那是父母爱的传达和体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唤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共鸣,引导父母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舔犊之情,毕竟血浓于水,用父母的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激活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感念、去回报、去孝敬、去体贴。
在孝道教育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教育家长更认可、更欢迎、更配合。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才能够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带着先进的思想,寻求有效的方法。
第三,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对学生灌输他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让他们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进而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
开展孝道教育的关键点是:“抓住学生的心”,把握他们思想深处已经存在的有可能主导其行为的东西,加以诱导,使之强化,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内省、感悟,所谓“攻心为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开展故事会,座谈会,演讲会,搜集古今中外孝道名言制成名言卡,种种活动均围绕一个“孝”字展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实现换位移情,进而审视自己,找出差距。
任何一项教育的实施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孝道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渲染氛围
在活动具体展开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学校收集整理的了大量关于“孝道”的文章、专著或论述,如《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古代及现代的多篇《劝孝文》等,这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尽孝三字经》,鼓励学生背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其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我们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此外,在校园内的几面墙上都书写或悬挂着相应的标语,并利用橱窗为学生展出“二十四孝图”,各班还以“孝道”为主题布置了黑板报和教室文化,这样整个校园都体现着一种浓浓的“孝道”文化气息,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无形中便会受到一定的熏陶。第三,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与孝道有关的故事或格言,学生在寻找、摘抄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启迪而有所感悟。
2、开展活动,调动兴趣
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活动,德育的效果才会更显著。根据“孝道教育”的不同层面及内容,我校先后开展了“法律下我们同行”主题班会,“孝行”故事会,作文竞赛,手抄报评比,“献礼母亲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还根据当月的重要节日开展一次专题孝道实践,如:“为父母做张贺年卡”,“我与父母比敬老”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非常喜欢,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在“孝”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内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孝道教育就会开展得更顺利。
3、敞开心扉,升华感情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么说:“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就是由于缺乏沟通引起的,本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就有开始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且叛逆心理也比较强,而我们多数农村家长由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产生隔膜,家长与孩子之间生疏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我们的“孝道教育”专门针对这一现状,有目的的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和“孩子我想对你说”这两个主题活动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一种亲情文字对话。可以说这一活动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家长方面说,虽然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却没有一个家长拒绝参加。那一封封饱含情谊的信,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切,或如涓涓流水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给予孩子鼓励,或饱含深情对孩子殷殷教诲,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恳切。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写出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情,有的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有的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有的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还有的记录与父母一起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清晰的记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那些平凡却漾满温馨的小事,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不论是家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孩子的深深谢意,浓浓的父子亲情,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感情,也增强了我们教育的实效性。
4、评选标兵,化入心灵
作为孝道教育活动的阶段小结性评价,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孝道之星”和“为国育才,教子有方”明星家长评比活动。通过主动申请——事迹介绍——班主任鉴定(村委会鉴定)——民主评选这一正规程序,最终评选出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快的、品行优良的学生和教育方法科学有效的家长,学校还特别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让家长和孩子同台领奖,这对获奖的学生来说是肯定与表扬,对于没有获奖的学生则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在大会高昂、热烈的气氛中,孝道教育已真正化入到学生的心灵。
孝道教育的开展成效显著。首先,通过孝道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共同育人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校园舆论氛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学风浓,校风正,为创建和谐社会和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们的这一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市、县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都曾对此进行详细的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这次学习,蔡老师利用两个课时阐述了怎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他说学习传统文化不是要去背诵浩瀚的古典文集,关键在于落实。《弟子规》就是一部“日常行为规范”,可谓是经营人生的作业指导书。之前我们缺失了这堂课,现在开始学,“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还要立下坚定的意志去践行。从我第一次接触《弟子规》小册子,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从陌生到熟悉,加上公司食堂、卫生间都有张贴,说实在的,自己在做事情时往往会下意识的想到《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它起到了指引的作用,也是检验的标准。
这次对蔡老师阐述的关于培养下一代的问题,我十分赞同。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率先垂范。简单举个例子,我父亲从小不吸烟,我和哥哥也不吸烟,我想我儿子今后也不会去吸烟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拜金主义,黑恶势力,不良影视……等等,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正所谓“5+2=0”。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开展,这是一个永恒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创建和谐社会需求,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德育手段,全面实施孝道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做到举止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细化过程,强化结果,真正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德育的功能就是育人,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方向,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重说教、抽象等,缺乏实效性。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上。
我们认为,增强德育的实效,必须搞清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实效,片面的、肤浅的强调德育的实效,往往会导致德育实践中急功近利,走向“唯行为化”,导致满足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或在认知层面的规训,漠视道德情感的化育和提升,忽视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确立。所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搞清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形成过程。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是“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各环节相统一的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次必须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同。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必然给予有效的、积极的配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内外部德育环境。
德育的目的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指向人的生成,通过点悟、滋养、熏染,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而我们的实施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叛逆,自我约束能力差,个性差异极大的中学生群体,要让德育内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进而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准则和人生信条,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的跳板,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着这个跳板跃上思想新高。我们的跳板就是“孝道教育”。
《论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阐述了“孝”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内心世界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着一份对父母的爱,即使是最顽皮、粗枝大叶的男孩子,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那份体贴也是最真、最纯的。我们就是把孩子中的这份真情,作为其良好品德形成的诱发点,由此出发,把弱变强,把模糊变清晰,加以固化并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对学习追求崇高的道德信念。我们以“孝道”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孝敬父母”,而是通过与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相联系,根据学校工作的具体特点为“孝道”赋予了新的含义。
首先,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一个单一形式,而是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个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教育。历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不缺乏“孝敬父母”这一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大多数人认为"孝敬”就是不顶撞父母,帮父母做点事,久而久之,“孝”字的含义,已经变浅、变淡、甚至变味了。不要说未成年的中学生,即使许多成年人,不论他已拿下博士、硕士证书或是身居高官显位也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做到名副其实的“孝”。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孝道,怎样做才是孝道。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孝道教育划分为“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这样五个层面,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应达到的层面,律己求索,拾级而上。我们明确地向学生发出“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的号召,开展“讲孝道、尽孝心、践孝行、爱父母”活动,通过积极诱导、强化灌输、持续训练,让学生体验父母劳作艰辛,感受父母养育恩情,从而使其而懂得体谅、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其次,我们的孝道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更是社会、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多元素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实效。家庭教育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和证明,但不可否认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脱节问题,因为两者缺乏一个共同的契合点。我们的孝道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学校教育包含它,家长心中认可它,学生应该学会它。他是一座桥梁联系着学校与家长,也联系着家长与学生。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问问家长是不是曾经亲口向孩子表达过他们对孩子的爱,也许缘于东方人含蓄的性格特征,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曾对子女说过一句“我爱你,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是在把爱化在行动中,从孩子出生到他升入初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孩子们认为父母做再多也只是理所应当,不能体会到那是父母爱的传达和体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唤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共鸣,引导父母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舔犊之情,毕竟血浓于水,用父母的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激活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感念、去回报、去孝敬、去体贴。在孝道教育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教育家长更认可、更欢迎、更配合。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才能够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带着先进的思想,寻求有效的方法。
第三,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对学生灌输他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让他们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进而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开展孝道教育的关键点是:“抓住学生的心”,把握他们思想深处已经存在的有可能主导其行为的东西,加以诱导,使之强化,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内省、感悟,所谓“攻心为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开展故事会,座谈会,演讲会,搜集古今中外孝道名言制成名言卡,种种活动均围绕一个“孝”字展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实现换位移情,进而审视自己,找出差距。
任何一项教育的实施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孝道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渲染氛围。
在活动具体展开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学校收集整理的了大量关于“孝道”的__、专著或论述,如《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古代及现代的多篇《劝孝文》等,这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尽孝三字经》,鼓励学生背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其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我们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此外,在校园内的几面墙上都书写或悬挂着相应的标语,并利用橱窗为学生展出“二十四孝图”,各班还以“孝道”为主题布置了黑板报和教室文化,这样整个校园都体现着一种浓浓的“孝道”文化气息,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无形中便会受到一定的熏陶。第三,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与孝道有关的故事或格言,学生在寻找、摘抄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启迪而有所感悟。
2、开展活动,调动兴趣。
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活动,德育的效果才会更显著。根据“孝道教育”的不同层面及内容,我校先后开展了“法律下我们同行”主题班会,“孝行”故事会,作文竞赛,手抄报评比,“献礼母亲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还根据当月的重要节日开展一次专题孝道实践,如:“为父母做张贺年卡”,“我与父母比敬老”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非常喜欢,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在“孝”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内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孝道教育就会开展得更顺利。
3、敞开心扉,升华感情。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么说:“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就是由于缺乏沟通引起的,本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就有开始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且叛逆心理也比较强,而我们多数农村家长由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产生隔膜,家长与孩子之间生疏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我们的“孝道教育”专门针对这一现状,有目的的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和“孩子我想对你说”这两个主题活动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一种亲情文字对话。可以说这一活动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家长方面说,虽然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却没有一个家长拒绝参加。那一封封饱含情谊的信,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切,或如涓涓流水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给予孩子鼓励,或饱含深情对孩子殷殷教诲,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恳切。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写出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情,有的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有的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有的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还有的记录与父母一起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清晰的记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那些平凡却漾满温馨的小事,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不论是家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孩子的深深谢意,浓浓的父子亲情,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感情,也增强了我们教育的实效性。
4、评选标兵,化入心灵。
作为孝道教育活动的阶段小结性评价,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孝道之星”和“为国育才,教子有方”明星家长评比活动。通过主动申请——事迹介绍——班主任鉴定(村委会鉴定)——民主评选这一正规程序,最终评选出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快的、品行优良的学生和教育方法科学有效的家长,学校还特别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让家长和孩子同台领奖,这对获奖的学生来说是肯定与表扬,对于没有获奖的学生则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在大会高昂、热烈的气氛中,孝道教育已真正化入到学生的心灵。
孝道教育的开展成效显著。首先,通过孝道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共同育人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校园舆论氛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学风浓,校风正,为创建和谐社会和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们的这一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市、县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都曾对此进行详细的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每当周末,贯通中西,对孝道的讨论非常充分,全无关系了,讲“孝道”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无怪乎有人这么评析、年幼,都遵循着“孝”。古时候的“孝”便为“顺”,纵使儿女成群,也不会出现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情景,他们是冷漠的金钱关系。她母亲说:“这粗活还是让别人去干吧。从国外对孝道的冷漠的叙述中,“孝”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从一味顺从,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异,从精神、物质两方面来尽孝: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儿童的天堂,成人的战场和老人的地狱。其余则撒手不管,年老多病,把裤子拉脏了,该您吹蜡烛了。”
好一个生日宴会《孝道》
我看过这么一幅漫画: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为姥姥举办生日宴会:“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孝顺永远连在一起,最后终于成为专有词。一家之中。可她在这九个儿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顶多在圣诞节时收到几份小礼物:“姥姥,儿女必须言听计从,不论对错,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孝”的重视。
而国外与我们不同,一律服从,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而今。
可见,上至领袖!我不禁问道。”陈毅却说,聚在一起,对老人问寒问暖,给老人买补品,一些老人的家里总是儿女满堂,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决不能像那幅漫画所画的那样做,而是进一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2
为期8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接近尾声,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良多,受益颇深,学习和感悟到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孝道一直贯穿了整个学习班,也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这里学到的孝道不仅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而是应该做到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志和孝父母之慧。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孝顺父母,都过于狭隘和片面,而此次学习才对孝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落实到实处,决不只是口头表达,需以身做责,从自身做起,孝敬父母等长辈并影响身边的人,也给孩子做好榜样。
其次,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有好几个大姐曾说我是有福之人,这是因为她们觉得我在结婚之前就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婆媳关系,如何跟婆婆相处,以及如何夫妻相处,怎样处理夫妻关系,还有如何教导孩子等等,一系列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都会有益于我的知识。她们认为我在结婚之前能学习到这些,就是有福报的人。而我通过学习,也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在结婚之前接触到这一系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我未来的人生路有很大的帮助,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学习到这些,感恩。
最后,有这几天的学习班,让我对为我们服务的义工家人,生出深深感恩之心。不管是上到70多岁的杜奶奶,还是小到16岁的义工妹妹,她们都为我们付出良多,感恩她们。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要向她们学习,与人为善,谦虚做人,行善事,做善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优良传统文化感召更多的人,并可以因此受益。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进而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守孝不光要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不只是穿什么吃什么的问题,还要秉承父母之志,他们生前的志愿、思想,做子女的不能违背,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像他们在时一样遵循,这样才是从里到外地守孝。道《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故事叫《闻雷泣墓》,讲的是三国时魏国王裒的'父亲被无罪处死,王裒愤恨难禁,隐居了起来,教授一些学生。王裒的母亲怕雷声,每当打雷的时候他就陪伴在母亲身边。
后来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每次打雷时王裒就会到母亲墓前说:“母亲不要怕,孩儿在此呢。”他教授学生《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这首诗了。同样的还有《齐书·高逸传》中的顾欢,顾欢早孤,每读到《诗经》中的“哀哀父母”这句时,就会拿着书恸哭不止,于是他的学生也废弃了《蓼莪》一篇,以免触动了他的悲情。
《蓼莪》是一首孝子悲痛不能终养父母的诗,让王裒和顾欢不能自已的“哀哀父母”句是说可怜的父母生我这样辛劳,此诗后面有几句家喻户晓的名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父亲生我,母亲养我,从小爱抚护着我,养我长大培育我,庇护不愿离开我,进进出出抱着我。这诗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哀伤至极,我们哪个人不是这样才得以长大的呢。从儒家的大道中学习体会孝道,在内心中培养感念父母慈爱之心的种子,即便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施行,也已足够了。儒家之道若能得以在此方面传扬开来,社会当日渐和谐,因为这就等于奠定了仁德的基石。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3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4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孝道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与孝道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孝道的认同和崇尚。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公主,少爷”,他们缺乏责任感,更不懂感恩与孝道。在物质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零食、爱攀比,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我认为,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孝道意识,其次还需告知如何去做。让学生明确想要回报首先你得付出,知道怎样付出。这就需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常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逐步培养学生感恩孝道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培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通过召开感恩孝道教育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讲名人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孝道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孝道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学生主观意识,积极营造出班级感恩孝道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和睦相处,更有利于班集体的互助团结!
二、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1、平时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2、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讲感谢的话或写感谢信。3、在节日期间,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有过帮助的人发送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4、碰到老师大声说声老师好!5、开展“弯腰”活动6、布置亲情作业。
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要做到感恩孝道,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更多的是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想想老师对自己的付出,能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孝道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5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6
进入公司以来,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一切的德行都是以孝为根本,所以培养孩子的德行,首先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孝道。不让孩子学习孝道,他的恩义、道义就无法形成,那么就会促使利害心的形成,所以让孩子学习孝道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他一生的德行。让孩子从小养成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有善念就是在积福,当然,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我们做家长的对父母如果孝顺的话,孩子有效仿之心,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他,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自己学会尽孝。
我女儿有次和她同学去图书馆,傍晚回来跟我说,她今天花了好多钱,我问她买什么了,她说今天看到图书馆门口有为一个学校募捐,说学校的房子倒了,她说她捐了50元,我问她为什么是捐了50元,她说没有零钱跟她同学一起合着捐了一百,回家她想想可能有点心疼她的零花钱,后来我跟她说,你做得很对,50块虽然是你的零花钱,但是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比买零食好几万倍呢,她心里瞬间乐开花了……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7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可作为人类我们,又是如何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呢?感谢是一种情感,一种品质,一种品德,我最感谢感谢人是我父母。父母是给予我生命人,他们陪伴在我成长路上,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途时,默默为我指引方向;父母就像是一把伞,在飘雨落雪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片温情天。儿女就像是父母放出风筝,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有丝丝牵挂伴引。牵挂着心无时无刻不在祈祷着儿女平安,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全家团圆。可作为儿女我们,又何曾认真牵挂过父母呢?
父母默默无闻为我们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我们又何真关心过父母呢?父母倾注了一生心血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却不知报答和感恩。笑道父母人们常常提在嘴边,可付诸行动又几个呢?中国古人就十分注重孝,孝不仅显在言行,而更在于行动。古人以百善孝为先,而我们现在现代人,早已融入在这个现代化生活中。随着科技发达,人们文化素质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国家赖以生存思想基础。但我们这些可悲现代人却连这最基本孝道都不知是什么,更不会感恩。人一生要说多少个谢谢,有时甚至是谢一个擦肩而过陌生人,可又有谁跟朝夕相处父母道过一声谢呢?谢他们赐生之恩,谢他们养育之情,谢谢他们对我们关心与爱护,谢他们为我们所作一切
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别人给你一滴水,明天你回馈给别人一眼甘泉;今天你送别人一朵玫瑰,明天人家就会回馈给你整个春天!
朋友,不要把别人对你关心想成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父母,感恩所有关心我们人!一个充满着恩情得世界,将有多美妙,处处洋溢着温馨幸福!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8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 ,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 ,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 的观念。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生 。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拨乱反正,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孝”,中国也不能没有“孝”文化。作为现代的人,更应该继承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并且让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29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拜金主义,黑恶势力,不良影视……等等,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正所谓“5+2=0”。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开展,这是一个永恒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创建和谐社会需求,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德育手段,全面实施孝道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做到举止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细化过程,强化结果,真正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德育的功能就是育人,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方向,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重说教、抽象等,缺乏实效性。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上。
我们认为,增强德育的实效,必须搞清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实效,片面的、肤浅的强调德育的实效,往往会导致德育实践中急功近利,走向“唯行为化”,导致满足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或在认知层面的规训,漠视道德情感的化育和提升,忽视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确立。所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搞清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形成过程。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是“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各环节相统一的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次必须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同。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必然给予有效的、积极的配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内外部德育环境。
德育的目的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指向人的生成,通过点悟、滋养、熏染,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而我们的实施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叛逆,自我约束能力差,个性差异极大的中学生群体,要让德育内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进而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准则和人生信条,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的跳板,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着这个跳板跃上思想新高。我们的跳板就是“孝道教育”。
《论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阐述了“孝”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内心世界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着一份对父母的爱,即使是最顽皮、粗枝大叶的男孩子,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那份体贴也是最真、最纯的。我们就是把孩子中的这份真情,作为其良好品德形成的诱发点,由此出发,把弱变强,把模糊变清晰,加以固化并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对学习追求崇高的道德信念。我们以“孝道”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孝敬父母”,而是通过与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相联系,根据学校工作的具体特点为“孝道”赋予了新的含义。
首先,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一个单一形式,而是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个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历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不缺乏“孝敬父母”这一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大多数人认为"孝敬”就是不顶撞父母,帮父母做点事,久而久之,“孝”字的含义,已经变浅、变淡、甚至变味了。不要说未成年的中学生,即使许多成年人,不论他已拿下博士、硕士证书或是身居高官显位也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做到名副其实的“孝”。
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孝道,怎样做才是孝道。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孝道教育划分为“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这样五个层面,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应达到的层面,律己求索,拾级而上。我们明确地向学生发出“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的号召,开展“讲孝道、尽孝心、践孝行、爱父母”活动,通过积极诱导、强化灌输、持续训练,让学生体验父母劳作艰辛,感受父母养育恩情,从而使其而懂得体谅、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其次,我们的孝道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更是社会、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多元素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实效。
家庭教育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和证明,但不可否认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脱节问题,因为两者缺乏一个共同的契合点。我们的孝道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学校教育包含它,家长心中认可它,学生应该学会它。他是一座桥梁联系着学校与家长,也联系着家长与学生。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问问家长是不是曾经亲口向孩子表达过他们对孩子的爱,也许缘于东方人含蓄的性格特征,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曾对子女说过一句“我爱你,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是在把爱化在行动中,从孩子出生到他升入初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孩子们认为父母做再多也只是理所应当,不能体会到那是父母爱的传达和体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唤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共鸣,引导父母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舔犊之情,毕竟血浓于水,用父母的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激活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感念、去回报、去孝敬、去体贴。
在孝道教育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教育家长更认可、更欢迎、更配合。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才能够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带着先进的思想,寻求有效的方法。
第三,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对学生灌输他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让他们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进而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
开展孝道教育的关键点是:“抓住学生的心”,把握他们思想深处已经存在的有可能主导其行为的东西,加以诱导,使之强化,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内省、感悟,所谓“攻心为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开展故事会,座谈会,演讲会,搜集古今中外孝道名言制成名言卡,种种活动均围绕一个“孝”字展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实现换位移情,进而审视自己,找出差距。
任何一项教育的实施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孝道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渲染氛围
在活动具体展开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学校收集整理的了大量关于“孝道”的文章、专著或论述,如《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古代及现代的多篇《劝孝文》等,这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尽孝三字经》,鼓励学生背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其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我们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此外,在校园内的几面墙上都书写或悬挂着相应的标语,并利用橱窗为学生展出“二十四孝图”,各班还以“孝道”为主题布置了黑板报和教室文化,这样整个校园都体现着一种浓浓的“孝道”文化气息,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无形中便会受到一定的熏陶。第三,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与孝道有关的故事或格言,学生在寻找、摘抄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启迪而有所感悟。
2、开展活动,调动兴趣
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活动,德育的效果才会更显著。根据“孝道教育”的不同层面及内容,我校先后开展了“法律下我们同行”主题班会,“孝行”故事会,作文竞赛,手抄报评比,“献礼母亲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还根据当月的重要节日开展一次专题孝道实践,如:“为父母做张贺年卡”,“我与父母比敬老”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非常喜欢,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在“孝”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内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孝道教育就会开展得更顺利。
3、敞开心扉,升华感情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么说:“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就是由于缺乏沟通引起的,本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就有开始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且叛逆心理也比较强,而我们多数农村家长由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产生隔膜,家长与孩子之间生疏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我们的“孝道教育”专门针对这一现状,有目的的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和“孩子我想对你说”这两个主题活动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一种亲情文字对话。可以说这一活动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家长方面说,虽然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却没有一个家长拒绝参加。那一封封饱含情谊的信,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切,或如涓涓流水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给予孩子鼓励,或饱含深情对孩子殷殷教诲,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恳切。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写出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情,有的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有的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有的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还有的记录与父母一起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清晰的记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那些平凡却漾满温馨的小事,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不论是家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孩子的深深谢意,浓浓的父子亲情,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感情,也增强了我们教育的实效性。
4、评选标兵,化入心灵
作为孝道教育活动的阶段小结性评价,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孝道之星”和“为国育才,教子有方”明星家长评比活动。通过主动申请——事迹介绍——班主任鉴定(村委会鉴定)——民主评选这一正规程序,最终评选出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快的、品行优良的学生和教育方法科学有效的家长,学校还特别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让家长和孩子同台领奖,这对获奖的学生来说是肯定与表扬,对于没有获奖的学生则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在大会高昂、热烈的气氛中,孝道教育已真正化入到学生的心灵。
孝道教育的开展成效显著。首先,通过孝道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共同育人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校园舆论氛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学风浓,校风正,为创建和谐社会和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们的这一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市、县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都曾对此进行详细的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0
进入公司以来,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一切的德行都是以孝为根本,所以培养孩子的德行,首先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孝道。不让孩子学习孝道,他的恩义、道义就无法形成,那么就会促使利害心的形成,所以让孩子学习孝道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他一生的德行。让孩子从小养成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有善念就是在积福,当然,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我们做家长的对父母如果孝顺的话,孩子有效仿之心,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他,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自己学会尽孝。
我女儿有次和她同学去图书馆,傍晚回来跟我说,她今天花了好多钱,我问她买什么了,她说今天看到图书馆门口有为一个学校募捐,说学校的房子倒了,她说她捐了50元,我问她为什么是捐了50元,她说没有零钱跟她同学一起合着捐了一百,回家她想想可能有点心疼她的零花钱,后来我跟她说,你做得很对,50块虽然是你的零花钱,但是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比买零食好几万倍呢,她心里瞬间乐开花了……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2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孝道文化的学习,但是分享的却都是自己真心的感受,听着很感动,有几次差点都留下泪水。虽然我没有幸学习到《弟子规》,但是看到“跪羊图”的时候,真的是很感动。一段《跪羊图》让我的心酸了,痛了。反思,深思是啊!平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是乎占据了我们的心灵,孤身在外的也好,一家都在身边的也好。有几个真正的把父母恩放在心上的呢?外出的人啊,你们可曾常打电话问问二老可否安康?成家立业的人啊,你们可否常回家看看?当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忙碌的时候,又可否体会到“父母依窗扉,苦盼儿女的消息”的那份情。
一段《跪羊图》拨开人们被世俗尘封的孝心,想到一直被我们忽视在远方的双亲,鼻子酸了,心痛了。前进着的人们,似乎忘了想像,忘了去回忆。想象是谁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我们?回忆成长路上,是谁张开双手环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是谁用尽半生有心血去培养、去教育子女?又是谁为子女的成家立业愁白了双缤?
一段《跪羊图》让我懂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明白不是那么全面,那么透彻,可能不到为人父母时,谁都无法真正体会到父母对子女付出的那份心。但我从那以后就很自然的去留意那些长辈了,他们所做的一切,我开始细细的体会他们的用心。从小就一直在学“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这句话,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倒背如流了,可从来没有去揣摩这几个字的真谛。
一段《跪羊图》也让我开始沉思了,人生短暂,先为人子女,然后为人父母。自古父母育儿,儿孝父母,这是一种人性的传递。就因为有了这种美德,才让人的一生有了温暖,有了感动。我不曾广阅论“孝道”的书籍,也没有作家那般表达能力,无法写出动人心魄的句子。我只能用自己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我的感受。我不曾是一个合格的孝女。我在父母面前也任性,也曾不顾他们的感受,也曾伤害过他们。但我也不断的成长中渐渐的明白。孝,是一种本性的感悟。是人类最人性的表达。孝,就是让他们一切都好。
参加工作十多年了,但是我现在力所能及做的就是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关心父母,陪他们谈谈心。 “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的确如此,对家里尽孝,工作中尽忠。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3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孝道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与孝道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孝道的认同和崇尚。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公主,少爷”,他们缺乏责任感,更不懂感恩与孝道。在物质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零食、爱攀比,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我认为,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孝道意识,其次还需告知如何去做。让学生明确想要回报首先你得付出,知道怎样付出。这就需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常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逐步培养学生感恩孝道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培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通过召开感恩孝道教育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讲名人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孝道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孝道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学生主观意识,积极营造出班级感恩孝道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和睦相处,更有利于班集体的互助团结!
二、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1、平时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
2、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讲感谢的话或写感谢信。
3、在节日期间,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有过帮助的人发送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碰到老师大声说声老师好!
5、开展“弯腰”活动
6、布置亲情作业。
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要做到感恩孝道,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更多的是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想想老师对自己的付出,能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孝道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4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孝道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与孝道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孝道的认同和崇尚。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公主,少爷”,他们缺乏责任感,更不懂感恩与孝道。在物质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零食、爱攀比,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我认为,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孝道意识,其次还需告知如何去做。让学生明确想要回报首先你得付出,知道怎样付出。这就需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常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逐步培养学生感恩孝道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培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通过召开感恩孝道教育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讲名人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孝道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孝道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学生主观意识,积极营造出班级感恩孝道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和睦相处,更有利于班集体的互助团结!二、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1、平时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
2、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讲感谢的话或写感谢信。
3、在节日期间,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有过帮助的人发送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碰到老师大声说声老师好!
5、开展“弯腰”活动
6、布置亲情作业。
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要做到感恩孝道,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更多的是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想想老师对自己的付出,能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孝道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5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拜金主义,黑恶势力,不良影视……等等,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正所谓“5+2=0”。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开展,这是一个永恒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创建和谐社会需求,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德育手段,全面实施孝道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做到举止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细化过程,强化结果,真正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德育的功能就是育人,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方向,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重说教、抽象等,缺乏实效性。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上。
我们认为,增强德育的实效,必须搞清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实效,片面的、肤浅的强调德育的实效,往往会导致德育实践中急功近利,走向“唯行为化”,导致满足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或在认知层面的规训,漠视道德情感的化育和提升,忽视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确立。所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搞清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形成过程。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是“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各环节相统一的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次必须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同。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必然给予有效的、积极的配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内外部德育环境。
德育的目的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指向人的生成,通过点悟、滋养、熏染,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而我们的实施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叛逆,自我约束能力差,个性差异极大的中学生群体,要让德育内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进而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准则和人生信条,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的跳板,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着这个跳板跃上思想新高。我们的跳板就是“孝道教育”。
《论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阐述了“孝”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内心世界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着一份对父母的爱,即使是最顽皮、粗枝大叶的男孩子,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那份体贴也是最真、最纯的。我们就是把孩子中的这份真情,作为其良好品德形成的诱发点,由此出发,把弱变强,把模糊变清晰,加以固化并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对学习追求崇高的道德信念。我们以“孝道”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孝敬父母”,而是通过与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相联系,根据学校工作的具体特点为“孝道”赋予了新的含义。
首先,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一个单一形式,而是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个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历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不缺乏“孝敬父母”这一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大多数人认为"孝敬”就是不顶撞父母,帮父母做点事,久而久之,“孝”字的含义,已经变浅、变淡、甚至变味了。不要说未成年的中学生,即使许多成年人,不论他已拿下博士、硕士证书或是身居高官显位也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做到名副其实的“孝”。
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孝道,怎样做才是孝道。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孝道教育划分为“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这样五个层面,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应达到的层面,律己求索,拾级而上。我们明确地向学生发出“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的号召,开展“讲孝道、尽孝心、践孝行、爱父母”活动,通过积极诱导、强化灌输、持续训练,让学生体验父母劳作艰辛,感受父母养育恩情,从而使其而懂得体谅、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其次,我们的孝道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更是社会、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多元素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实效。
家庭教育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和证明,但不可否认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脱节问题,因为两者缺乏一个共同的契合点。我们的孝道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学校教育包含它,家长心中认可它,学生应该学会它。他是一座桥梁联系着学校与家长,也联系着家长与学生。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问问家长是不是曾经亲口向孩子表达过他们对孩子的爱,也许缘于东方人含蓄的性格特征,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曾对子女说过一句“我爱你,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是在把爱化在行动中,从孩子出生到他升入初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孩子们认为父母做再多也只是理所应当,不能体会到那是父母爱的传达和体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唤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共鸣,引导父母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舔犊之情,毕竟血浓于水,用父母的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激活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感念、去回报、去孝敬、去体贴。
在孝道教育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教育家长更认可、更欢迎、更配合。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才能够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带着先进的思想,寻求有效的方法。
第三,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对学生灌输他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让他们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进而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
开展孝道教育的关键点是:“抓住学生的心”,把握他们思想深处已经存在的有可能主导其行为的东西,加以诱导,使之强化,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内省、感悟,所谓“攻心为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开展故事会,座谈会,演讲会,搜集古今中外孝道名言制成名言卡,种种活动均围绕一个“孝”字展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实现换位移情,进而审视自己,找出差距。
任何一项教育的实施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孝道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渲染氛围
在活动具体展开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学校收集整理的了大量关于“孝道”的文章、专著或论述,如《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古代及现代的多篇《劝孝文》等,这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尽孝三字经》,鼓励学生背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其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我们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此外,在校园内的几面墙上都书写或悬挂着相应的标语,并利用橱窗为学生展出“二十四孝图”,各班还以“孝道”为主题布置了黑板报和教室文化,这样整个校园都体现着一种浓浓的“孝道”文化气息,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无形中便会受到一定的熏陶。第三,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与孝道有关的故事或格言,学生在寻找、摘抄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启迪而有所感悟。
2、开展活动,调动兴趣
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活动,德育的效果才会更显著。根据“孝道教育”的不同层面及内容,我校先后开展了“法律下我们同行”主题班会,“孝行”故事会,作文竞赛,手抄报评比,“献礼母亲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还根据当月的重要节日开展一次专题孝道实践,如:“为父母做张贺年卡”,“我与父母比敬老”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非常喜欢,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在“孝”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内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孝道教育就会开展得更顺利。
3、敞开心扉,升华感情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么说:“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就是由于缺乏沟通引起的,本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就有开始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且叛逆心理也比较强,而我们多数农村家长由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产生隔膜,家长与孩子之间生疏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我们的“孝道教育”专门针对这一现状,有目的的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和“孩子我想对你说”这两个主题活动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一种亲情文字对话。可以说这一活动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家长方面说,虽然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却没有一个家长拒绝参加。那一封封饱含情谊的信,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切,或如涓涓流水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给予孩子鼓励,或饱含深情对孩子殷殷教诲,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恳切。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写出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情,有的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有的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有的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还有的记录与父母一起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清晰的记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那些平凡却漾满温馨的小事,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不论是家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孩子的深深谢意,浓浓的父子亲情,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感情,也增强了我们教育的实效性。
4、评选标兵,化入心灵
作为孝道教育活动的阶段小结性评价,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孝道之星”和“为国育才,教子有方”明星家长评比活动。通过主动申请——事迹介绍——班主任鉴定(村委会鉴定)——民主评选这一正规程序,最终评选出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快的、品行优良的学生和教育方法科学有效的家长,学校还特别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让家长和孩子同台领奖,这对获奖的学生来说是肯定与表扬,对于没有获奖的学生则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在大会高昂、热烈的气氛中,孝道教育已真正化入到学生的心灵。
孝道教育的开展成效显著。首先,通过孝道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共同育人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校园舆论氛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学风浓,校风正,为创建和谐社会和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们的这一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市、县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都曾对此进行详细的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6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拜金主义,黑恶势力,不良影视……等等,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正所谓“5+2=0”。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开展,这是一个永恒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创建和谐社会需求,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德育手段,全面实施孝道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做到举止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细化过程,强化结果,真正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德育的功能就是育人,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方向,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重说教、抽象等,缺乏实效性。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上。
我们认为,增强德育的实效,必须搞清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实效,片面的、肤浅的强调德育的实效,往往会导致德育实践中急功近利,走向“唯行为化”,导致满足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或在认知层面的规训,漠视道德情感的化育和提升,忽视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确立。所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搞清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形成过程。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是“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各环节相统一的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次必须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同。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必然给予有效的、积极的配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内外部德育环境。
德育的目的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指向人的生成,通过点悟、滋养、熏染,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而我们的实施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叛逆,自我约束能力差,个性差异极大的中学生群体,要让德育内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进而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准则和人生信条,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的跳板,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着这个跳板跃上思想新高。我们的跳板就是“孝道教育”。
《论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阐述了“孝”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内心世界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着一份对父母的爱,即使是最顽皮、粗枝大叶的男孩子,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那份体贴也是最真、最纯的。我们就是把孩子中的这份真情,作为其良好品德形成的诱发点,由此出发,把弱变强,把模糊变清晰,加以固化并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对学习追求崇高的道德信念。我们以“孝道”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孝敬父母”,而是通过与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相联系,根据学校工作的具体特点为“孝道”赋予了新的含义。
首先,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一个单一形式,而是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个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历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不缺乏“孝敬父母”这一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大多数人认为"孝敬”就是不顶撞父母,帮父母做点事,久而久之,“孝”字的含义,已经变浅、变淡、甚至变味了。不要说未成年的中学生,即使许多成年人,不论他已拿下博士、硕士证书或是身居高官显位也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做到名副其实的“孝”。
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孝道,怎样做才是孝道。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孝道教育划分为“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这样五个层面,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应达到的`层面,律己求索,拾级而上。我们明确地向学生发出“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的号召,开展“讲孝道、尽孝心、践孝行、爱父母”活动,通过积极诱导、强化灌输、持续训练,让学生体验父母劳作艰辛,感受父母养育恩情,从而使其而懂得体谅、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其次,我们的孝道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更是社会、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多元素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实效。
家庭教育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和证明,但不可否认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脱节问题,因为两者缺乏一个共同的契合点。我们的孝道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学校教育包含它,家长心中认可它,学生应该学会它。他是一座桥梁联系着学校与家长,也联系着家长与学生。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问问家长是不是曾经亲口向孩子表达过他们对孩子的爱,也许缘于东方人含蓄的性格特征,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曾对子女说过一句“我爱你,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是在把爱化在行动中,从孩子出生到他升入初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孩子们认为父母做再多也只是理所应当,不能体会到那是父母爱的传达和体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唤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共鸣,引导父母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舔犊之情,毕竟血浓于水,用父母的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激活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感念、去回报、去孝敬、去体贴。
在孝道教育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教育家长更认可、更欢迎、更配合。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才能够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带着先进的思想,寻求有效的方法。
第三,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对学生灌输他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让他们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进而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
开展孝道教育的关键点是:“抓住学生的心”,把握他们思想深处已经存在的有可能主导其行为的东西,加以诱导,使之强化,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内省、感悟,所谓“攻心为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开展故事会,座谈会,演讲会,搜集古今中外孝道名言制成名言卡,种种活动均围绕一个“孝”字展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实现换位移情,进而审视自己,找出差距。
任何一项教育的实施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孝道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渲染氛围
在活动具体展开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学校收集整理的了大量关于“孝道”的文章、专著或论述,如《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古代及现代的多篇《劝孝文》等,这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尽孝三字经》,鼓励学生背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其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我们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此外,在校园内的几面墙上都书写或悬挂着相应的标语,并利用橱窗为学生展出“二十四孝图”,各班还以“孝道”为主题布置了黑板报和教室文化,这样整个校园都体现着一种浓浓的“孝道”文化气息,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无形中便会受到一定的熏陶。第三,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与孝道有关的故事或格言,学生在寻找、摘抄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启迪而有所感悟。
2、开展活动,调动兴趣
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活动,德育的效果才会更显著。根据“孝道教育”的不同层面及内容,我校先后开展了“法律下我们同行”主题班会,“孝行”故事会,作文竞赛,手抄报评比,“献礼母亲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还根据当月的重要节日开展一次专题孝道实践,如:“为父母做张贺年卡”,“我与父母比敬老”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非常喜欢,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在“孝”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内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孝道教育就会开展得更顺利。
3、敞开心扉,升华感情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么说:“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就是由于缺乏沟通引起的,本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就有开始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且叛逆心理也比较强,而我们多数农村家长由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产生隔膜,家长与孩子之间生疏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我们的“孝道教育”专门针对这一现状,有目的的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和“孩子我想对你说”这两个主题活动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一种亲情文字对话。可以说这一活动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家长方面说,虽然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却没有一个家长拒绝参加。那一封封饱含情谊的信,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切,或如涓涓流水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给予孩子鼓励,或饱含深情对孩子殷殷教诲,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恳切。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写出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情,有的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有的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有的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还有的记录与父母一起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清晰的记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那些平凡却漾满温馨的小事,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不论是家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孩子的深深谢意,浓浓的父子亲情,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感情,也增强了我们教育的实效性。
4、评选标兵,化入心灵
作为孝道教育活动的阶段小结性评价,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孝道之星”和“为国育才,教子有方”明星家长评比活动。通过主动申请——事迹介绍——班主任鉴定(村委会鉴定)——民主评选这一正规程序,最终评选出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快的、品行优良的学生和教育方法科学有效的家长,学校还特别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让家长和孩子同台领奖,这对获奖的学生来说是肯定与表扬,对于没有获奖的学生则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在大会高昂、热烈的气氛中,孝道教育已真正化入到学生的心灵。
孝道教育的开展成效显著。首先,通过孝道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共同育人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校园舆论氛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学风浓,校风正,为创建和谐社会和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们的这一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市、县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都曾对此进行详细的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7
进入公司以来,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一切的德行都是以孝为根本,所以培养孩子的德行,首先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孝道。不让孩子学习孝道,他的恩义、道义就无法形成,那么就会促使利害心的形成,所以让孩子学习孝道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他一生的德行。让孩子从小养成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有善念就是在积福,当然,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我们做家长的对父母如果孝顺的话,孩子有效仿之心,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他,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自己学会尽孝。
我女儿有次和她同学去图书馆,傍晚回来跟我说,她今天花了好多钱,我问她买什么了,她说今天看到图书馆门口有为一个学校募捐,说学校的房子倒了,她说她捐了50元,我问她为什么是捐了50元,她说没有零钱跟她同学一起合着捐了一百,回家她想想可能有点心疼她的零花钱,后来我跟她说,你做得很对,50块虽然是你的零花钱,但是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比买零食好几万倍呢,她心里瞬间乐开花了……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39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 ,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 ,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 的观念。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生 。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拨乱反正,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孝”,中国也不能没有“孝”文化。作为现代的人,更应该继承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并且让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0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1
为期8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接近尾声,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良多,受益颇深,学习和感悟到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孝道一直贯穿了整个学习班,也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这里学到的孝道不仅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而是应该做到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志和孝父母之慧。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孝顺父母,都过于狭隘和片面,而此次学习才对孝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落实到实处,决不只是口头表达,需以身做责,从自身做起,孝敬父母等长辈并影响身边的人,也给孩子做好榜样。
其次,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有好几个大姐曾说我是有福之人,这是因为她们觉得我在结婚之前就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婆媳关系,如何跟婆婆相处,以及如何夫妻相处,怎样处理夫妻关系,还有如何教导孩子等等,一系列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都会有益于我的知识。她们认为我在结婚之前能学习到这些,就是有福报的人。而我通过学习,也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在结婚之前接触到这一系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我未来的人生路有很大的帮助,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学习到这些,感恩。
最后,有这几天的学习班,让我对为我们服务的义工家人,生出深深感恩之心。不管是上到70多岁的杜奶奶,还是小到16岁的义工妹妹,她们都为我们付出良多,感恩她们。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要向她们学习,与人为善,谦虚做人,行善事,做善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优良传统文化感召更多的人,并可以因此受益。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2
进入公司以来,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一切的德行都是以孝为根本,所以培养孩子的德行,首先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孝道。不让孩子学习孝道,他的恩义、道义就无法形成,那么就会促使利害心的形成,所以让孩子学习孝道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他一生的德行。让孩子从小养成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有善念就是在积福,当然,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我们做家长的对父母如果孝顺的话,孩子有效仿之心,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他,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自己学会尽孝。
我女儿有次和她同学去图书馆,傍晚回来跟我说,她今天花了好多钱,我问她买什么了,她说今天看到图书馆门口有为一个学校募捐,说学校的房子倒了,她说她捐了50元,我问她为什么是捐了50元,她说没有零钱跟她同学一起合着捐了一百,回家她想想可能有点心疼她的零花钱,后来我跟她说,你做得很对,50块虽然是你的零花钱,但是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比买零食好几万倍呢,她心里瞬间乐开花了……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3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孝道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与孝道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孝道的认同和崇尚。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公主,少爷”,他们缺乏责任感,更不懂感恩与孝道。在物质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零食、爱攀比,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我认为,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孝道意识,其次还需告知如何去做。让学生明确想要回报首先你得付出,知道怎样付出。这就需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常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逐步培养学生感恩孝道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培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通过召开感恩孝道教育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讲名人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孝道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孝道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学生主观意识,积极营造出班级感恩孝道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和睦相处,更有利于班集体的互助团结!
二、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1、平时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2、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讲感谢的话或写感谢信。3、在节日期间,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有过帮助的人发送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4、碰到老师大声说声老师好!5、开展“弯腰”活动6、布置亲情作业。
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要做到感恩孝道,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更多的是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想想老师对自己的付出,能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孝道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4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孝道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与孝道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孝道的认同和崇尚。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公主,少爷”,他们缺乏责任感,更不懂感恩与孝道。在物质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零食、爱攀比,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我认为,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恩孝道意识,其次还需告知如何去做。让学生明确想要回报首先你得付出,知道怎样付出。这就需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常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逐步培养学生感恩孝道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培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会课上,我会通过召开感恩孝道教育主题班会,播放相关教育影片、讲名人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孝道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孝道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学生主观意识,积极营造出班级感恩孝道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和睦相处,更有利于班集体的互助团结!
二、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1、平时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2、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讲感谢的话或写感谢信。3、在节日期间,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有过帮助的人发送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4、碰到老师大声说声老师好!5、开展“弯腰”活动6、布置亲情作业。
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要做到感恩孝道,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更多的是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想想老师对自己的付出,能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孝道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5
为期8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接近尾声,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良多,受益颇深,学习和感悟到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孝道一直贯穿了整个学习班,也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这里学到的孝道不仅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而是应该做到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志和孝父母之慧。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孝顺父母,都过于狭隘和片面,而此次学习才对孝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落实到实处,决不只是口头表达,需以身做责,从自身做起,孝敬父母等长辈并影响身边的人,也给孩子做好榜样。
其次,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有好几个大姐曾说我是有福之人,这是因为她们觉得我在结婚之前就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婆媳关系,如何跟婆婆相处,以及如何夫妻相处,怎样处理夫妻关系,还有如何教导孩子等等,一系列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都会有益于我的知识。她们认为我在结婚之前能学习到这些,就是有福报的人。而我通过学习,也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在结婚之前接触到这一系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我未来的人生路有很大的帮助,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学习到这些,感恩。
最后,有这几天的学习班,让我对为我们服务的义工家人,生出深深感恩之心。不管是上到70多岁的杜奶奶,还是小到16岁的义工妹妹,她们都为我们付出良多,感恩她们。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要向她们学习,与人为善,谦虚做人,行善事,做善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优良传统文化感召更多的人,并可以因此受益。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6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进而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守孝不光要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不只是穿什么吃什么的问题,还要秉承父母之志,他们生前的志愿、思想,做子女的不能违背,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像他们在时一样遵循,这样才是从里到外地守孝。道《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故事叫《闻雷泣墓》,讲的是三国时魏国王裒的父亲被无罪处死,王裒愤恨难禁,隐居了起来,教授一些学生。王裒的'母亲怕雷声,每当打雷的时候他就陪伴在母亲身边。
后来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每次打雷时王裒就会到母亲墓前说:“母亲不要怕,孩儿在此呢。”他教授学生《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这首诗了。同样的还有《齐书·高逸传》中的顾欢,顾欢早孤,每读到《诗经》中的“哀哀父母”这句时,就会拿着书恸哭不止,于是他的学生也废弃了《蓼莪》一篇,以免触动了他的悲情。
《蓼莪》是一首孝子悲痛不能终养父母的诗,让王裒和顾欢不能自已的“哀哀父母”句是说可怜的父母生我这样辛劳,此诗后面有几句家喻户晓的名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父亲生我,母亲养我,从小爱抚护着我,养我长大培育我,庇护不愿离开我,进进出出抱着我。这诗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哀伤至极,我们哪个人不是这样才得以长大的呢。从儒家的大道中学习体会孝道,在内心中培养感念父母慈爱之心的种子,即便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施行,也已足够了。儒家之道若能得以在此方面传扬开来,社会当日渐和谐,因为这就等于奠定了仁德的基石。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6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7
为期8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接近尾声,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良多,受益颇深,学习和感悟到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孝道一直贯穿了整个学习班,也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这里学到的孝道不仅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而是应该做到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志和孝父母之慧。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孝顺父母,都过于狭隘和片面,而此次学习才对孝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落实到实处,决不只是口头表达,需以身做责,从自身做起,孝敬父母等长辈并影响身边的人,也给孩子做好榜样。
其次,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有好几个大姐曾说我是有福之人,这是因为她们觉得我在结婚之前就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婆媳关系,如何跟婆婆相处,以及如何夫妻相处,怎样处理夫妻关系,还有如何教导孩子等等,一系列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都会有益于我的'知识。她们认为我在结婚之前能学习到这些,就是有福报的人。而我通过学习,也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在结婚之前接触到这一系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我未来的人生路有很大的帮助,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学习到这些,感恩。
最后,有这几天的学习班,让我对为我们服务的义工家人,生出深深感恩之心。不管是上到70多岁的杜奶奶,还是小到16岁的义工妹妹,她们都为我们付出良多,感恩她们。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要向她们学习,与人为善,谦虚做人,行善事,做善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优良传统文化感召更多的人,并可以因此受益。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6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进而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守孝不光要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不只是穿什么吃什么的问题,还要秉承父母之志,他们生前的志愿、思想,做子女的不能违背,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像他们在时一样遵循,这样才是从里到外地守孝。道《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故事叫《闻雷泣墓》,讲的是三国时魏国王裒的父亲被无罪处死,王裒愤恨难禁,隐居了起来,教授一些学生。王裒的母亲怕雷声,每当打雷的时候他就陪伴在母亲身边。
后来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每次打雷时王裒就会到母亲墓前说:“母亲不要怕,孩儿在此呢。”他教授学生《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这首诗了。同样的还有《齐书·高逸传》中的顾欢,顾欢早孤,每读到《诗经》中的“哀哀父母”这句时,就会拿着书恸哭不止,于是他的学生也废弃了《蓼莪》一篇,以免触动了他的悲情。
《蓼莪》是一首孝子悲痛不能终养父母的诗,让王裒和顾欢不能自已的“哀哀父母”句是说可怜的父母生我这样辛劳,此诗后面有几句家喻户晓的名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父亲生我,母亲养我,从小爱抚护着我,养我长大培育我,庇护不愿离开我,进进出出抱着我。这诗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哀伤至极,我们哪个人不是这样才得以长大的呢。从儒家的大道中学习体会孝道,在内心中培养感念父母慈爱之心的种子,即便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施行,也已足够了。儒家之道若能得以在此方面传扬开来,社会当日渐和谐,因为这就等于奠定了仁德的基石。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一心学堂以国学文化教学为特点,以国学《弟子规》为载体,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厚度要和品德的高度,把经典放在生命中,把圣贤放在心中。目前,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完《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为了让孩子感悟孝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开展了“我帮爸妈做件事”活动。活动中,有的孩子为父母洗脚捶背,有的孩子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帮妈妈做家务,真正做到了孝敬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活动总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帮父母做事为家长分忧。
相信我们的国学教育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种完整的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爱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等优良品质,自觉做一个有德的人。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49
为期8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接近尾声,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良多,受益颇深,学习和感悟到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孝道一直贯穿了整个学习班,也是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这里学到的孝道不仅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而是应该做到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志和孝父母之慧。以往我们所理解的孝顺父母,都过于狭隘和片面,而此次学习才对孝道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落实到实处,决不只是口头表达,需以身做责,从自身做起,孝敬父母等长辈并影响身边的人,也给孩子做好榜样。
其次,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有好几个大姐曾说我是有福之人,这是因为她们觉得我在结婚之前就学习到了如何对待婆媳关系,如何跟婆婆相处,以及如何夫妻相处,怎样处理夫妻关系,还有如何教导孩子等等,一系列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都会有益于我的知识。她们认为我在结婚之前能学习到这些,就是有福报的人。而我通过学习,也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在结婚之前接触到这一系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我未来的人生路有很大的帮助,很庆幸能在这个时间段里学习到这些,感恩。
最后,有这几天的学习班,让我对为我们服务的义工家人,生出深深感恩之心。不管是上到70多岁的杜奶奶,还是小到16岁的义工妹妹,她们都为我们付出良多,感恩她们。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要向她们学习,与人为善,谦虚做人,行善事,做善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优良传统文化感召更多的人,并可以因此受益。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6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进而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守孝不光要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不只是穿什么吃什么的问题,还要秉承父母之志,他们生前的志愿、思想,做子女的不能违背,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像他们在时一样遵循,这样才是从里到外地守孝。道《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故事叫《闻雷泣墓》,讲的是三国时魏国王裒的父亲被无罪处死,王裒愤恨难禁,隐居了起来,教授一些学生。王裒的母亲怕雷声,每当打雷的时候他就陪伴在母亲身边。
后来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每次打雷时王裒就会到母亲墓前说:“母亲不要怕,孩儿在此呢。”他教授学生《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这首诗了。同样的还有《齐书·高逸传》中的顾欢,顾欢早孤,每读到《诗经》中的“哀哀父母”这句时,就会拿着书恸哭不止,于是他的学生也废弃了《蓼莪》一篇,以免触动了他的悲情。
《蓼莪》是一首孝子悲痛不能终养父母的诗,让王裒和顾欢不能自已的“哀哀父母”句是说可怜的父母生我这样辛劳,此诗后面有几句家喻户晓的名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父亲生我,母亲养我,从小爱抚护着我,养我长大培育我,庇护不愿离开我,进进出出抱着我。这诗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哀伤至极,我们哪个人不是这样才得以长大的呢。从儒家的大道中学习体会孝道,在内心中培养感念父母慈爱之心的种子,即便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施行,也已足够了。儒家之道若能得以在此方面传扬开来,社会当日渐和谐,因为这就等于奠定了仁德的基石。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50
这次学习,蔡老师利用两个课时阐述了怎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他说学习传统文化不是要去背诵浩瀚的古典文集,关键在于落实。《弟子规》就是一部“日常行为规范”,可谓是经营人生的作业指导书。之前我们缺失了这堂课,现在开始学,“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还要立下坚定的'意志去践行。从我第一次接触《弟子规》小册子,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从陌生到熟悉,加上公司食堂、卫生间都有张贴,说实在的,自己在做事情时往往会下意识的想到《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它起到了指引的作用,也是检验的标准。
这次对蔡老师阐述的关于培养下一代的问题,我十分赞同。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率先垂范。简单举个例子,我父亲从小不吸烟,我和哥哥也不吸烟,我想我儿子今后也不会去吸烟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51
这次学习,蔡老师利用两个课时阐述了怎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他说学习传统文化不是要去背诵浩瀚的古典文集,关键在于落实。《弟子规》就是一部“日常行为规范”,可谓是经营人生的作业指导书。之前我们缺失了这堂课,现在开始学,“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还要立下坚定的意志去践行。从我第一次接触《弟子规》小册子,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从陌生到熟悉,加上公司食堂、卫生间都有张贴,说实在的,自己在做事情时往往会下意识的想到《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它起到了指引的作用,也是检验的标准。
这次对蔡老师阐述的关于培养下一代的`问题,我十分赞同。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率先垂范。简单举个例子,我父亲从小不吸烟,我和哥哥也不吸烟,我想我儿子今后也不会去吸烟的。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52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孝道文化的学习,但是分享的却都是自己真心的感受,听着很感动,有几次差点都留下泪水。虽然我没有幸学习到《弟子规》,但是看到“跪羊图”的时候,真的是很感动。一段《跪羊图》让我的心酸了,痛了。反思,深思是啊!平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是乎占据了我们的心灵,孤身在外的也好,一家都在身边的也好。有几个真正的把父母恩放在心上的呢?外出的人啊,你们可曾常打电话问问二老可否安康?成家立业的人啊,你们可否常回家看看?当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忙碌的时候,又可否体会到“父母依窗扉,苦盼儿女的消息”的那份情。
一段《跪羊图》拨开人们被世俗尘封的孝心,想到一直被我们忽视在远方的双亲,鼻子酸了,心痛了。前进着的人们,似乎忘了想像,忘了去回忆。想象是谁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我们?回忆成长路上,是谁张开双手环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是谁用尽半生有心血去培养、去教育子女?又是谁为子女的成家立业愁白了双缤?
一段《跪羊图》让我懂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明白不是那么全面,那么透彻,可能不到为人父母时,谁都无法真正体会到父母对子女付出的那份心。但我从那以后就很自然的'去留意那些长辈了,他们所做的一切,我开始细细的体会他们的用心。从小就一直在学“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这句话,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倒背如流了,可从来没有去揣摩这几个字的真谛。
一段《跪羊图》也让我开始沉思了,人生短暂,先为人子女,然后为人父母。自古父母育儿,儿孝父母,这是一种人性的传递。就因为有了这种美德,才让人的一生有了温暖,有了感动。我不曾广阅论“孝道”的书籍,也没有作家那般表达能力,无法写出动人心魄的句子。我只能用自己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我的感受。我不曾是一个合格的孝女。我在父母面前也任性,也曾不顾他们的感受,也曾伤害过他们。但我也不断的成长中渐渐的明白。孝,是一种本性的感悟。是人类最人性的表达。孝,就是让他们一切都好。
参加工作十多年了,但是我现在力所能及做的就是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关心父母,陪他们谈谈心。 “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的确如此,对家里尽孝,工作中尽忠。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53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的观念。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生。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拨乱反正,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孝”,中国也不能没有“孝”文化。作为现代的人,更应该继承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并且让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54
海伦长发中心小学 赵春丽 假期有幸读了李一冉老师的《孝道》一书,很有感触。 孝是百善之首,孝道如果落实,百善自会落实,正所谓“孝道一开,百善皆开”孝好比是百善的一把钥匙。我们之所以不能落实各种善行,就是因为这些善行义举被我们锁在了自己心灵的阴暗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孝道。我们能将孝道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其他的善行自然会现前,因为一个孝子不会让祖上蒙羞,这样的人有了能力自会忠君爱国,因此孝道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根本。
《孝道》一书中选了很多故事,如朱德元帅思母故事,唐朝清官狄仁杰“望云思亲”的故事 寿昌“寻母,弃官不仕”的故事, 小亮寻父,锲而不舍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动人,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未曾听闻,就是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敬老、爱老、助老乃人伦之大道也。 书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就非常淘气,母亲管教他,他总是埋怨母亲,成年后认识了一帮社会不良青年经常惹是生非,一次与人打架将人致残,被叛入狱,每次母亲去探监都劝他要好好改造,可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不久,他在狱中斗殴,导致自己的眼角膜破裂,这一次得到的教训是,他将永远面临黑暗!当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痛苦万分,为了换回儿子的的光明,母亲瞒着儿子将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了他,第一个星期过去了,以往这个时候,母亲一定会带着他喜欢吃的东西来看他。可是这一次母亲却没有出现。
他有些沮丧,尽管平时他讨厌母亲唠叨,又是一周母亲没来,他想母亲是不是对自己失望了,放弃了,而此时的母亲,是多麽想去看望儿子,可是她正在开始适应黑暗的生活,她怕儿子见到自己会伤心会影响他改造,所以她几次走到监狱门前又回去了,就这样儿子开始后悔、自责、思念、终于盼到了出狱的那天,他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妈妈早已准备了他喜欢吃的饭菜,以至于激动地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割破了手指都无暇顾及,儿子看到这一切他明白了。他跪着、哭着、呼喊着说道“妈妈,因为我 在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我,您让亲人羞辱。父亲责骂!现在又为我这样一个不孝子失去了眼睛。我对不起您,我发誓一定要重新做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来报答您的恩德......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母亲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我们是否对年老的父母有过厌恶知心呢?有一位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 孩子: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的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在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你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唠叨着你已听得厌烦的话语,孩子,体谅我!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好吗?只要有你陪伴在我左右,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所以我们不要嫌老人的唠叨会令人烦心,当有一天这熟悉的声音离你远去,你将会无比怀念......
当亲人们微笑看着你,哭着来到人世间,你从呱呱坠地起,便注定应用一生的爱去浇注父母亲因你而衰老的身躯,无论你是丑陋还是美丽,无论你是有所作为还是一败涂地,在父母眼中他们的爱没有一分一秒因你的荣辱与得失而变轻,反之,爱的天平永远倾斜于他们施爱的那一方。 如果我们有过这样的行为,或者更多,就应该反省和忏悔,要重新把爱找回来,用赤子的心来孝敬父母!最起码要做到使父母衣食无忧,顺心安乐这是小孝,如果能做到使父母光耀门庭,以德拔亲,行道自德,使父母成就生命大孝,大大孝就更好了!
“乌鸦尚反哺,羊羔犹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有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是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是无价的,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孝可以是节日时给父母双亲送的一份小礼物,证明你还惦念着双亲,可以是常回家陪父母拉拉家常,吃顿饭,实在没时间也可以三天两头打打电话问候一声,父母求的不是你给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大大的房子,房子再大也是空的,房子是大了可是人却少了,就剩老两口了,就象央视公益广告那一幕一样,母亲张罗了一桌饭菜,可是没人回来“忙、忙、忙点好”这句话道出了老人的孤独,寂寞,无奈我们的父母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们希望的是你能常回家看看,缺的是与子女其乐融融的相处,是寂寞时候的陪伴,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照顾。其实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惦记着如果能陪伴着那就更好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千万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让我们用关爱去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吧,陪伴我们的父母度过最美的夕阳红吧!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55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