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在20xx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过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谈一下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适合新一代儿童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其直接目的是建立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中应维持学生的兴趣。

对于技能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但是,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是必定存在的,简单的重复训练会引起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反对,学习自然没有了兴趣,而如果只考虑有操作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则更多的同学将跟不上,导致班级内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程度差异进一步拉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信息技术老师要更善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同时这些教学任务又包含着这一阶段的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而不能用以前那种类似于软件应用说明快的操作方式来授课。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中教师为切实达成课时目标,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实施多元评价。

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共同提高,不仅体现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学生参与的各种评价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组织学生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学会未来社会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确重要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总结性评价(师评——自评——互评——展评——家长评)、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成长记录袋)。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评价结果真正起到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和促进作用,而且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各层次学生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在教学论层面上,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基础教育中单纯传授知识的目标定位,把培养能自主生存、终身学习、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标。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予以落实,使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20xx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 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 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对于如何在新版课程背景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对高中信息技术新版课程的学习总结了些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知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要领,掌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是我们广东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的改革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我的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版课程改革,我们首先应该深刻领悟新版课程理念。切实贯彻新版课程理念的精神,按照新版课程要求设计教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全面而又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才。新版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不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

本人认为,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新课程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版(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超越了以往的技能训练模式,是关于信息素养的教育。思想禁锢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参与能力。新版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体系。地方课程的实施,给教师研究、设计、实施、管理、评价课程提供了平台,教师们也应积极参与到地方课程研发中去。

二、教师要具备灵活调用教学模式的能力

新版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否则课堂教学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要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模式进行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新版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

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如以上说到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在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时,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在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

三、授课中讲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迅猛增长的信息浪潮更加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个性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平等、谐的课堂气氛,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气氛,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版课程所提倡得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有广阔的教学思路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时,有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不用学习课本的程度,而有的学生却连简单的操作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认真思考,最好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上好必修的模块,还可开展多种多样的选修内容。如网页、图像制作、程序设计等,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当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常常含有较多的原理、概念、模式和措施等。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就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火花。甚至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很低的情况。教师要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使有效教学从情境设计开始。像信息及其特征,就是一节典型的理论课。

信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产、IT专业术语大家常听,也常说,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授课,同学聊天,打手势,闻到饭菜香味,摔倒后的感受等等,由这些每天都会发现的事情引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信息,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总结定义、提供素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信息的价值性),萧伯纳名言(信息的共享性),空城计(信息的真伪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信息的传递性),最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教师点拨,完成本节理论课的学习,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理解透彻的效果。

四、注重教学评价与学生价值观念培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育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的评价,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挥出评价的真正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当然也是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信息技术课评价所应坚持的目标。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体系的结合,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也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不能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即对某一具体工具操作的训练,要注意以过程和方法为引领,以典型工具应用为示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技能应用的迁移能力和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其次,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策略:一是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原理中安排一些小型活动来练习技能。二是任务引领,知识穿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学习方法和技能。这两种策略有机结合,可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成效,使学习效率与效果有机统一。

谈到技能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讲授对信息技术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了解文学、数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具体操作时,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做EXCEL时会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式、代数式;物理学中的震动、波、交流电;化学中简单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特别的,在进行绘画和编辑时,教师的艺术修养尤为重要。总之,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注重本身综合素养的提高,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我们用的是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总体感觉这本教材不错,一改原来单纯的讲授一些操作技能的面貌,将一些实践贯穿到理论中去。教材知识面教广,符合时代需求。对于有些相关科课时不多的班级内容可能有些太紧张,深浅不好把握,尤其高一阶段,或者说学生不全是非零起点的情况。另一方面讲,我觉得教材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教师对教材的态度。再处理教材的能力即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它有力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展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与仿真、动画技术的运用等。如:在学习歌曲《春雨沙沙》中,歌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春雨VCD,进一步体验感知春雨,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在制作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很好地体验歌曲的美,并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幼儿园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让不容易触摸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不仅营造了一种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思想渠道更加广阔,而且优化了教学。可以加快幼儿语言认知结构的发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学习。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幼儿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幼儿对教材内容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如何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疑难问题。如:在教育活动《节约用水》一课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难点部分,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美丽背景的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珠宝宝在跳动。它一会儿跳到枯萎的花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花儿马上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树枝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树枝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立刻变得有生机勃勃;它跳到小猫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喵喵直叫;它跳到躺着的小朋友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很快就健健康康地站起来。由这个课件的形象内容中,孩子们就很自然的明白了,一滴水虽小,但它能使枯竭的生命有活力,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必须节约每一滴水,这样大家才能生机勃勃。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健康知识,还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的正确态度。幼儿园的经验是幼儿建立正确态度必不可少的素材。运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协同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唤起幼儿对经验的回忆,再现所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促使健康态度的形成。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刺激,可以使他们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动力,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视觉、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中提高多种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习,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今天,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贾老师的的课,理解了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它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计算机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将学生带领到哪一个知识层次,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

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自己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一起探讨:

1、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名言。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那么,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打开信息技术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对农村孩子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刚开始都非常想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去记忆或机械重复训练,不仅枯燥无味且难度也增大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降温了。长此下去,必然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活用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既没电脑且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很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熟悉、喜欢信息技术。

①、搜集、整理、提炼资料,主办各种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开天辟地”软件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讲座,学生就非常感兴趣。

②、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开办信息技术知识专栏,吸引学生浏览。

③、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在学生中营造学习氛围。

3、以“玩”促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内容,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应用于教学中,如:满堂彩、翻硬币、纸牌、弹珠等游戏。

例如在进行鼠标和指法练习的教学中,我在简单的.演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金山打字通”等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在游戏中不但熟悉了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使单一、乏味的指法练习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学生击键的速度及准确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但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并适合学生的游戏,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4、创设情境,保持学习情趣。

在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设、优化教学情境,借助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指明了学习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参加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达标学习活动的培训。使我们重温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及教法建议对课程性质、地位、基本理念、教育的基本特点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我的体会是:

本次的达标学习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把握教材蕴含的新特点,才能够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提高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也有的老师出现了因为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对学生无意中拔高了要求,结果拔苗助长,急坏了老师累坏了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很难产生教学实效。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态度积极加强自身学习,。认真细心研读课标,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熟知整套教材的编写体系,明确各教学段之间的联系,明白自己所授教材的内容设置,把握教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们在上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以前所学简单功能的复述,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老师教的东西都是他们已经会的(事实上也有学生在课后反映所教的东西早就会了),从而没有学习兴趣。我们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且学生不经过认真探索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要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它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计算机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将学生带领到哪一个知识层次,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习,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它有力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展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与仿真、动画技术的运用等。如:在学习歌曲《春雨沙沙》中,歌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春雨VCD,进一步体验感知春雨,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在制作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很好地体验歌曲的美,并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幼儿园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让不容易触摸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不仅营造了一种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思想渠道更加广阔,而且优化了教学。可以加快幼儿语言认知结构的发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学习。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幼儿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幼儿对教材内容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如何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疑难问题。如:在教育活动《节约用水》一课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难点部分,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美丽背景的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珠宝宝在跳动。它一会儿跳到枯萎的花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花儿马上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树枝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树枝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立刻变得有生机勃勃;它跳到小猫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喵喵直叫;它跳到躺着的小朋友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很快就健健康康地站起来。由这个课件的形象内容中,孩子们就很自然的明白了,一滴水虽小,但它能使枯竭的生命有活力,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必须节约每一滴水,这样大家才能生机勃勃。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健康知识,还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的正确态度。幼儿园的经验是幼儿建立正确态度必不可少的素材。运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协同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唤起幼儿对经验的回忆,再现所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促使健康态度的形成。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刺激,可以使他们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动力,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视觉、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中提高多种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根据教研室要求,进一步推进我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普及与提高,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掀起使用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热潮,我镇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宽松,教师精神充足、没有工作压力的有利时机,举办了规模空前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我校认识到位,高度重视,及早筹划,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措施有效,保障有力,考评严格。

1、成立班子,制定方案。我镇召开校委会的会议,专题研究暑期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制定详细、具体而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措施,统一成立了张崇强校长为组长、王永桥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2、及早动员,详细部署。召开全镇教师参加的暑期信息技术培训动员大会,详细地安排部署暑期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3、精心选择,精心部署。

(1)考虑到天气炎热、参训人员多的情况,我校选择中心小学计算机教室为培训地点,并安排风扇、矿泉水,尽力为老师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2)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精心选择授课教师负责教授。

(3)精心布置会场,为所有参训教师统一配备了记录本和笔,统一安排了工作午餐,服务保障工作切实有力。

4、严格考评,强化落实,着眼长效。统一制定签到簿,每天两次签到,中途进行点名,保证教师听课时间,还在每一模块培训结束后马上进行一次理论基础测试,对培训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检测,并决定下学期开展“每人一节电教课”活动,要求参训教师用自制课件进行授课。

8月12日14日举行的信息技术培训,我镇要求50周岁以下一线教师必须参与培训,50周岁以上的教师欢迎参加,共有32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些平时课堂上令学生敬佩的“园丁”们发扬了“不耻下问”的传统美德,在机房里做起了一个个虚心求教的学生。全体教师的学习热情极其高涨。

授课教师精选学习内容、精心备课、精巧设计,边讲授,边实习操作,边答疑指导,使老师们都能当堂学会。有的老教师发自内心地说:以前想摸不敢摸,怕弄坏,现在入了门,有了兴趣,学会了对改进教学大有好处。有的老师感慨地说:“利用课件上课,信息容量大,声像兼容、图文并貌,直观性更强,我们一定会珍惜此次培训,掌握好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

通过本次培训,参训老师们表示: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着力运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授课教师们表示:甘做信息技术的星星之火,以严谨务实的研讨精神和精湛的信息技艺,为全镇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与提升发挥星火燎原之热。

我们相信,亭口小学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本次培训必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习,结合自己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具体如下: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其一、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其二、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其三、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其四、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其五、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在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天的信息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高效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交流信息,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加深理解。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习,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 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 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 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习《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习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习,然后在练习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习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习,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当然,这个练习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习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平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20xx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 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 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从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与各学科的整合变化来看,我作为一名实践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一、信息技术的普及。

以我校为例,这几年变化很大,最初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到网络化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再到现在远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充分说明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排斥到主动应用的过程。例如: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在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我参加了市里的新课改培训,当时那位老师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我却感到很陌生,同时又有一种很新颖的感觉,脑子里边反应的是“英语课居然能上的这样轻松和有创新。”从那时起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上这样一节课。回来后,我就开始慢慢接触电脑,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声音的加入;从资源的下载到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我用了3年的时间,使自己从一个对电脑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熟练操作与应用,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让学生也喜欢上了英语课,让过***的知识不再那么单调。

第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不可替代性。

1、它可以让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将声音、文字、图画、视频融为一体。例如:我在讲授时,就将教学内容和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形式,主要说的是超级链接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增加教学容量。

3、教学信息的交互性。

4、教学信息的再现性。、

第三、信息技术的实施方式。

我校在这方面改革很明显,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在以前是个别培训,到现在全校性的基础性培训,并大力提倡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从学生入手变化更大,以前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现在每天都可以上网1个小时,因为我校开放了计算机房,开设了绿色网吧等,提倡学生健康上网,除了查找学习资料,也可以给校领导、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留言、提问题等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去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

总之,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他们对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都从另一个侧面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熟练的应用电脑,其次是转变自己的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科或学习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变成一种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 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 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 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 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 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它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计算机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将学生带领到哪一个知识层次,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

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作为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已来,我通过向优秀老教师学习、向同事交流、向学生授课等多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对教师这个光荣的行业以及我所教学的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论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讨》荣获市二等奖、辅导初一学生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生漫画制作大赛》、《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等。以下就是我这个学期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能够完成一些一定质量的信息作品,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

1、 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不在陌生,大多学生对电脑的构成、工作原理已不存在神秘感。但是神秘的事情却是电脑怎样才能完成一些信息作品。

首先我帮助学生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所谓“信息作品”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自身的智慧有计划、有动机的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的作品。让学生沿着这样一个正确的标准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word文字处理软件和photoshop图象处理软件,所以我就从信息作品入手来完成这两个软件的学习。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信息作品。比如说文字处理软件有许多,为什么我们选择学习word,这就在于我们的目标信息作品是一个电子板报,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录入,还有排版、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手绘图形的制作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作品”制作当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对“信息作品”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目标信息作品的知识了。

学习一个软件首先是了解这个软件界面框架,所以我就从软件界面框架着手开始授课。在具体的学习制作过程中,我采用了演示--模仿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进行美化文档的时候,我首先展示一张利用word制作的关于“神六”的报道板报,对于时事新闻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的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么多漂亮图片放在word中去,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时我就只需要在多媒体投影仪上操作一遍,学生都能很快学会这个知识点。

3、自由探寻、创新。

通过上述的教学,学生已会简单的使用计算机制作信息作品了。但是,毕竟学生求知欲比较强,这样在后期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photoshop时,就提出了我们是否可以把要插入到word中的图片利用photoshop作一下处理,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于是我就开设了两节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自主选题、找素材、确定作品框架完成一个自定信息作品。通过我指点、协助他们很好的完成了自己预定的任务。这样学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活到老学到老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在紧张工作之余,我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要为自己充充电。不论是作为一位教师,还是作为一名现代人,我都要掌握各种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平时坚持自己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的思想。就拿这个学期来说,周课时十二节,还有4节奥赛课、学校网站的维护等等,虽然空于时间不多,但我还是利用空闲时间自学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如3dmax,数据库等。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信息技术教改教法培训、自主听《全省高中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各参赛教师的课以及全国信息奥赛冬令营的教练员的培训等。

三、其他方面

在立足搞好教学、继续教育的同时,我还协助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如下:

1、 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首届动漫大赛》

2、 辅导初一年级学生开展《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

3、 对学校网站进行改版、修正、维护

4、 为使学校能够顺利创办绵阳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加班加点收集、整理、纂写资料

5、跟全组成员一起,通过两个周末的加班,对学校4个机房进行了硬件检查、重装系统、确保网络通畅等维护操作。使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方便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园丁驾驭课堂,这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方便了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获取知识。

总的来说,这一个学期是收获的一个学期,也是我进步的一个学期,这都与学校的培养和领导的关怀分不开的,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英才的发展、英才的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7

一、扩充信息,提供互动平台,开阔教师视野。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获取信息,再经过思维加工纳入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作为学习者,有些信息可以直接用感官受到,有些则需要通过电影、电视、这类媒体,或通过文字、数字这类符号间接的感受到。利用cai软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展示一系列由精心组合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构成的教学内容组合物,使受教育者同时得到多种信息。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为教师寻找教学用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教师从繁重的、费时的教具制作之中解脱出来。教师们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腾出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使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有机结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共同的探讨、分工合作,最后实现国内教育资源共享,而计算机特有的复制功能,又为国际合作、互通信息提供了可能。

幼儿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现代信息技术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美术活动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活动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幼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幼儿从活动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幼儿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内容和幼儿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丰富幼儿认知,突破教学难点。

每一个活动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学习兴趣是幼儿对学习的一种积极地认识倾向,它是幼儿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单维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的网状知识结构的特性,适应了幼儿的认知方式,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教学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直接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软件在教学中还可以将不易被幼儿理解的难点部分作定格处理、分解演示或反复显示,可以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深奥为浅显,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乐学、爱学、学有成效。美术活动也不例外,如何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它,这时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幼儿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育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8

通过参加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达标学习活动的培训。使我们重温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及教法建议对课程性质、地位、基本理念、教育的基本特点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我的体会是:

本次的达标学习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把握教材蕴含的新特点,才能够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提高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也有的老师出现了因为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对学生无意中拔高了要求,结果拔苗助长,急坏了老师累坏了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很难产生教学实效。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态度积极加强自身学习,。认真细心研读课标,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熟知整套教材的编写体系,明确各教学段之间的联系,明白自己所授教材的内容设置,把握教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们在上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以前所学简单功能的复述,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老师教的东西都是他们已经会的(事实上也有学生在课后反映所教的东西早就会了),从而没有学习兴趣。我们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且学生不经过认真探索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要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9

又到期末了,这学期,老师为我们上了两门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育研究方法》。现在反思一下《信息技术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与学。

对于"教学法",我们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主要还进行了两次实践:每位同学都亲历了一次"说课"和一次"试教";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说课"时,同学们都能清楚明白的说出要教的内容,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法。而我在说课时,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对比其它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说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试教"的过程中,我结合了见习时的经念,把"建构主义"和"戴尔经念之塔"理论应用在课堂上。我想,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法"的辅助。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认识计算机》的"试教"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法

对于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家都怀着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想亲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趣味的计算机世界。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比喻教学法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甚

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三、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从而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例如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由于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教师讲授的方法他们不一定都能理解。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如果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

领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接下去就让学生作相应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以增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

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信息技术的模式,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0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 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

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

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 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1

又到期末了,这学期,老师为我们上了两门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育研究方法》。现在反思一下《信息技术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与学。

对于"教学法",我们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主要还进行了两次实践:每位同学都亲历了一次"说课"和一次"试教";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说课"时,同学们都能清楚明白的说出要教的内容,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法。而我在说课时,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对比其它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说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试教"的过程中,我结合了见习时的经念,把"建构主义"和"戴尔经念之塔"理论应用在课堂上。我想,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法"的辅助。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认识计算机》的"试教"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法

对于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家都怀着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想亲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趣味的计算机世界。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比喻教学法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甚

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三、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从而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例如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由于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教师讲授的方法他们不一定都能理解。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如果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

领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接下去就让学生作相应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以增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

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信息技术的模式,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2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它有力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展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与仿真、动画技术的运用等。如:在学习歌曲《春雨沙沙》中,歌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春雨VCD,进一步体验感知春雨,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在制作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很好地体验歌曲的美,并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幼儿园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让不容易触摸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不仅营造了一种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思想渠道更加广阔,而且优化了教学。可以加快幼儿语言认知结构的发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学习。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幼儿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幼儿对教材内容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如何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疑难问题。如:在教育活动《节约用水》一课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难点部分,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美丽背景的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珠宝宝在跳动。它一会儿跳到枯萎的花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花儿马上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树枝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树枝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立刻变得有生机勃勃;它跳到小猫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喵喵直叫;它跳到躺着的小朋友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很快就健健康康地站起来。由这个课件的形象内容中,孩子们就很自然的明白了,一滴水虽小,但它能使枯竭的生命有活力,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必须节约每一滴水,这样大家才能生机勃勃。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健康知识,还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的正确态度。幼儿园的经验是幼儿建立正确态度必不可少的素材。运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协同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唤起幼儿对经验的回忆,再现所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促使健康态度的形成。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刺激,可以使他们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动力,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视觉、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中提高多种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3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通过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如对“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的解析,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微视频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4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课来说,是最佳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5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它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计算机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将学生带领到哪一个知识层次,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6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有机整合也必能进一步促进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实施应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谓“主动”,是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和态度;这里所谓“合作”,是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探究”是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7

这次国培我参加了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此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得就像一次专为信息技术教师准备的满汉全席,我每天都贪婪地、如饥似渴地吸纳着里面的营养,不想漏过每一道美味。它们给我带来的感受、反思、收获和触动,用语言根本无法表达完整。可以说是一次洗脑,让我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的认知和了解;让我知道自己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让我对这一学科充满了热爱和激情。

一场场精彩纷呈、深入浅出的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高度,如拨云见日般让我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专家给我们做的视频讲座,真正地贴近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具体到每一节课的设计,使我大开眼界。在此之前几乎从没有看过一堂信息技术的课堂实录,这课具体应该怎么上,完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次的培训给了我极具体的指导。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认识,可谓是一场及时雨。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让学生接触网络,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此次培训被称做洗脑,并不夸张。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这次的培训给我的触动真的是很大的,这也应该是国家花这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开展这一次全国性的培训的目的所在吧!

在学习的同时,我在不断地对比,查找不足,并且寻找对于我们来说可行的方案。总之,在本次国培计划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教育教学技能,明确了今后成长发展的方向。几个月的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以上便是我参加本次培训的体会和感想,请各位老师指点。谢谢!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8

20xx年7月11日,我参加了西安市组织的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天分为四部分,上午两位专家进行了讲解报告,下午进行了上机和文科单独培训,一整天很累,没有休息时间,但是,很充实,收获颇多,首先,对多媒体的巨大作用你该有了进一步认识。通过观察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的实例,可以看出,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将是多么神奇,教师用手一划,大屏幕上显示出那么多教学内容,用哪个点那个,不用的弹回去,像是魔术师变魔术。学生的学将是多么有趣,学生可以对老师教的内容通过面前的课桌屏幕学习,不懂的还可以再点开学,学生学习讨论可以在屏幕上完成,还可以借助3d打印等完成手工创作,真正是学生的学变成快乐有趣的学,啊!原来多媒体这么神奇,能解决的问题应有尽有,能想到的多媒体都能解决,如果我们能把多媒体很好的的应用到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将会变得多么包罗万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将会得到多么大的提升。

其次,对微课、翻转课堂、未来教室、慕课有了进一步认识。微课是多媒体课堂使用中的课堂资源,它以短小精悍为特点,重点是解决一个知识点问题,用时10分钟以下,有完整的步骤。翻转课堂必须是学生和教师都有能参与课堂的媒体,老师不在是关注的焦点,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对象,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多媒体参加课堂学习讨论,甚至通过操作多媒体,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创新实践。未来教室,有学习区,讨论区、活动区、甚至有休息区。所以未来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生学习交流,是理想的学习环境。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及后面的学习,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提升。信息化对现代教师来说,都是新的、陌生的、高端的科学知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学会了这些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就能的把它更好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而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寻找到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一定的突破。这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很大,为我的小课题研究助了一臂之力,也为我以后的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一定努力钻研新知识,争取做一名新知识体系下的合格教师。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39

今天,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贾老师的的课,理解了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 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

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

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 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0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 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 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 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

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3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自己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一起探讨:

1、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名言。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那么,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打开信息技术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对农村孩子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刚开始都非常想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去记忆或机械重复训练,不仅枯燥无味且难度也增大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降温了。长此下去,必然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活用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既没电脑且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很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熟悉、喜欢信息技术。

①、搜集、整理、提炼资料,主办各种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开天辟地”软件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讲座,学生就非常感兴趣。

②、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开办信息技术知识专栏,吸引学生浏览。

③、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在学生中营造学习氛围。

3、以“玩”促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内容,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应用于教学中,如:满堂彩、翻硬币、纸牌、弹珠等游戏。

例如在进行鼠标和指法练习的教学中,我在简单的演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金山打字通”等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在游戏中不但熟悉了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使单一、乏味的指法练习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学生击键的速度及准确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但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并适合学生的游戏,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4、创设情境,保持学习情趣。

在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设、优化教学情境,借助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指明了学习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4

在20xx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过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谈一下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适合新一代儿童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其直接目的是建立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中应维持学生的兴趣。

对于技能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但是,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是必定存在的,简单的重复训练会引起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反对,学习自然没有了兴趣,而如果只考虑有操作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则更多的同学将跟不上,导致班级内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程度差异进一步拉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信息技术老师要更善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同时这些教学任务又包含着这一阶段的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而不能用以前那种类似于软件应用说明快的操作方式来授课。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中教师为切实达成课时目标,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实施多元评价。

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共同提高,不仅体现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学生参与的各种评价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组织学生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学会未来社会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确重要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总结性评价(师评——自评——互评——展评——家长评)、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成长记录袋)。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评价结果真正起到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和促进作用,而且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各层次学生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在教学论层面上,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基础教育中单纯传授知识的目标定位,把培养能自主生存、终身学习、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标。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予以落实,使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5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6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它有力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展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与仿真、动画技术的运用等。如:在学习歌曲《春雨沙沙》中,歌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春雨VCD,进一步体验感知春雨,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在制作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很好地体验歌曲的美,并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幼儿园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让不容易触摸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不仅营造了一种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思想渠道更加广阔,而且优化了教学。可以加快幼儿语言认知结构的发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学习。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幼儿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幼儿对教材内容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如何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疑难问题。如:在教育活动《节约用水》一课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难点部分,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美丽背景的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珠宝宝在跳动。它一会儿跳到枯萎的花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花儿马上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树枝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树枝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立刻变得有生机勃勃;它跳到小猫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喵喵直叫;它跳到躺着的小朋友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很快就健健康康地站起来。由这个课件的形象内容中,孩子们就很自然的明白了,一滴水虽小,但它能使枯竭的生命有活力,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必须节约每一滴水,这样大家才能生机勃勃。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健康知识,还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的正确态度。幼儿园的经验是幼儿建立正确态度必不可少的素材。运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协同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唤起幼儿对经验的回忆,再现所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促使健康态度的形成。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刺激,可以使他们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动力,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视觉、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中提高多种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7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成为必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转变。以我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自己业务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自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制定本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遵守纪律,完成任务。

2、讲求实效,学以致用。

3、全面提高,提升质量。

二、研修目标

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将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

三、学习提高措施

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内容,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习,确保课课有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及时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虚心向各科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时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教师交流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6、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难题,以研促教。

学以致用。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8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20xx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49

作为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已来,我通过向优秀老教师学习、向同事交流、向学生授课等多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对教师这个光荣的行业以及我所教学的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论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讨》荣获市二等奖、辅导初一学生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生漫画制作大赛》、《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等。以下就是我这个学期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能够完成一些一定质量的信息作品,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

1、 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不在陌生,大多学生对电脑的构成、工作原理已不存在神秘感。但是神秘的事情却是电脑怎样才能完成一些信息作品。

首先我帮助学生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所谓“信息作品”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自身的智慧有计划、有动机的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的作品。让学生沿着这样一个正确的标准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word文字处理软件和photoshop图象处理软件,所以我就从信息作品入手来完成这两个软件的学习。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信息作品。比如说文字处理软件有许多,为什么我们选择学习word,这就在于我们的目标信息作品是一个电子板报,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录入,还有排版、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手绘图形的制作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作品”制作当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对“信息作品”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目标信息作品的知识了。

学习一个软件首先是了解这个软件界面框架,所以我就从软件界面框架着手开始授课。在具体的学习制作过程中,我采用了演示--模仿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进行美化文档的时候,我首先展示一张利用word制作的关于“神六”的报道板报,对于时事新闻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的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么多漂亮图片放在word中去,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时我就只需要在多媒体投影仪上操作一遍,学生都能很快学会这个知识点。

3、自由探寻、创新。

通过上述的教学,学生已会简单的使用计算机制作信息作品了。但是,毕竟学生求知欲比较强,这样在后期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photoshop时,就提出了我们是否可以把要插入到word中的图片利用photoshop作一下处理,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于是我就开设了两节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自主选题、找素材、确定作品框架完成一个自定信息作品。通过我指点、协助他们很好的完成了自己预定的任务。这样学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活到老学到老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在紧张工作之余,我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要为自己充充电。不论是作为一位教师,还是作为一名现代人,我都要掌握各种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平时坚持自己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的思想。就拿这个学期来说,周课时十二节,还有4节奥赛课、学校网站的维护等等,虽然空于时间不多,但我还是利用空闲时间自学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如3dmax,数据库等。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信息技术教改教法培训、自主听《全省高中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各参赛教师的课以及全国信息奥赛冬令营的教练员的培训等。

三、其他方面

在立足搞好教学、继续教育的同时,我还协助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如下:

1、 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首届动漫大赛》

2、 辅导初一年级学生开展《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

3、 对学校网站进行改版、修正、维护

4、 为使学校能够顺利创办绵阳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加班加点收集、整理、纂写资料

5、跟全组成员一起,通过两个周末的加班,对学校4个机房进行了硬件检查、重装系统、确保网络通畅等维护操作。使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方便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园丁驾驭课堂,这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方便了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获取知识。

总的来说,这一个学期是收获的一个学期,也是我进步的一个学期,这都与学校的培养和领导的关怀分不开的,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英才的发展、英才的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0

今天,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贾老师的'的课,理解了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1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它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计算机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将学生带领到哪一个知识层次,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

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2

面对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高科技时代,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课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纳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结合近期上网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取代了大纲,在形式上它打破了《大纲》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度和教学程序规定过细的做法,并在理论上追求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有较好基础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得不到什么提高。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这将使所有同学都会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便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前的高中教材,主要学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习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方式,在教学中会设计若干任务,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新的软件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发挥学生大胆探究的精神,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毕竟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们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先驱者,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开辟,勇于创新,在探索中寻求道路,在创新中总结经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3

作为一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对于如何在新版课程背景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对高中信息技术新版课程的学习总结了些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知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要领,掌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是我们广东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的改革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我的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版课程改革,我们首先应该深刻领悟新版课程理念。切实贯彻新版课程理念的精神,按照新版课程要求设计教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全面而又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才。新版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不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本人认为,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新课程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版(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超越了以往的技能训练模式,是关于信息素养的教育。思想禁锢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参与能力。新版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体系。地方课程的实施,给教师研究、设计、实施、管理、评价课程提供了平台,教师们也应积极参与到地方课程研发中去。

二、教师要具备灵活调用教学模式的能力

新版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否则课堂教学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要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模式进行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新版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如以上说到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在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时,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在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

三、授课中讲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迅猛增长的信息浪潮更加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个性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平等、谐的课堂气氛,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气氛,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版课程所提倡得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有广阔的教学思路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时,有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不用学习课本的程度,而有的学生却连简单的操作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认真思考,最好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上好必修的模块,还可开展多种多样的选修内容。如网页、图像制作、程序设计等,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当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常常含有较多的原理、概念、模式和措施等。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就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火花。甚至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很低的情况。教师要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使有效教学从情境设计开始。像信息及其特征,就是一节典型的理论课。信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产、IT专业术语大家常听,也常说,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授课,同学聊天,打手势,闻到饭菜香味,摔倒后的感受等等,由这些每天都会发现的事情引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信息,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总结定义、提供素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信息的价值性),萧伯纳名言(信息的共享性),空城计(信息的真伪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信息的传递性),最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教师点拨,完成本节理论课的学习,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理解透彻的效果。

四、注重教学评价与学生价值观念培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育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的评价,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挥出评价的真正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当然也是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信息技术课评价所应坚持的目标。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体系的结合,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也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不能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即对某一具体工具操作的训练,要注意以过程和方法为引领,以典型工具应用为示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技能应用的迁移能力和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其次,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策略:一是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原理中安排一些小型活动来练习技能。二是任务引领,知识穿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学习方法和技能。这两种策略有机结合,可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成效,使学习效率与效果有机统一。

谈到技能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讲授对信息技术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了解文学、数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具体操作时,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做EXCEL时会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式、代数式;物理学中的震动、波、交流电;化学中简单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特别的,在进行绘画和编辑时,教师的艺术修养尤为重要。总之,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注重本身综合素养的提高,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我们用的是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总体感觉这本教材不错,一改原来单纯的讲授一些操作技能的面貌,将一些实践贯穿到理论中去。教材知识面教广,符合时代需求。对于有些相关科课时不多的班级内容可能有些太紧张,深浅不好把握,尤其高一阶段,或者说学生不全是非零起点的情况。另一方面讲,我觉得教材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教师对教材的态度。再处理教材的能力即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4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它有力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展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与仿真、动画技术的运用等。如:在学习歌曲《春雨沙沙》中,歌词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春雨VCD,进一步体验感知春雨,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在制作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很好地体验歌曲的美,并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幼儿园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让不容易触摸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不仅营造了一种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思想渠道更加广阔,而且优化了教学。可以加快幼儿语言认知结构的发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学习。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幼儿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幼儿对教材内容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如何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疑难问题。如:在教育活动《节约用水》一课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难点部分,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美丽背景的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珠宝宝在跳动。它一会儿跳到枯萎的花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花儿马上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树枝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树枝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立刻变得有生机勃勃;它跳到小猫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喵喵直叫;它跳到躺着的小朋友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很快就健健康康地站起来。由这个课件的形象内容中,孩子们就很自然的明白了,一滴水虽小,但它能使枯竭的生命有活力,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必须节约每一滴水,这样大家才能生机勃勃。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健康知识,还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的正确态度。幼儿园的经验是幼儿建立正确态度必不可少的素材。运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协同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唤起幼儿对经验的回忆,再现所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促使健康态度的形成。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刺激,可以使他们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动力,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视觉、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中提高多种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5

面对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高科技时代,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课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纳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结合近期上网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取代了大纲,在形式上它打破了《大纲》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度和教学程序规定过细的做法,并在理论上追求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有较好基础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得不到什么提高。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这将使所有同学都会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便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前的高中教材,主要学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习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方式,在教学中会设计若干任务,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新的软件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发挥学生大胆探究的精神,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毕竟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们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先驱者,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开辟,勇于创新,在探索中寻求道路,在创新中总结经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6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习,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57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习,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