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

转眼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一切都慢慢地适应了,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层次。对学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也看出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感触颇多。最主要的是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但是,在物质条件相当优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在教师行业,职业倦怠情绪大有人在。在重重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精神空间越来越狭小,常感身心疲惫心力憔悴,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幸福。

人人渴望幸福,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又有许许多多的烦恼,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呢?

为了孩子们,也为了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有自己的文化存款

“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幸福地活着。是的,陶老师将他思考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所得,引导老师们读书写作,从而唤醒了老师们感受幸福的能力,使老师们走上了终生幸福之旅。去感悟“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的幸福境界。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陶老师告诉我们他读书的一个重要体会就是:“经典为伴,幸福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经典诵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其次,经典诵读可以使人宁静致远。同时,经典诵读还可以使你宠辱不惊。再次,经典诵读还可使人气质高雅。我的感受是多读书、读好书,阅读经典,享受读书的幸福。

二、要充满自信,体验成功。

陶老师认为自信者的心理状态在任何境况下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只要始终充满自信,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遭遇多少波折,最终就一定能够成功。陶老师60岁了还在读书背书,并且他认为他的记忆力非但不比20__年前减退,反而有了不少增强。他认为通过背诵,激活大脑,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出现奇迹。在英语的教学中,有时候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背诵。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自己也和学生一起背,与学生比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作为教师一定不要说学生笨,时时刻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如记忆力、书写、诵读、口语、听力等,多鼓励表扬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础,有了信心就会有成功体验,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幸福。

三、宽容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初二学生正是不定性的时期,判断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学生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一名教师,对违纪学生、不学习的学生、甚至逃学的学生,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足,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追求进步,争取成功。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会宽容,也是为自己留下一份轻松,一份快乐,一份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影响着自己的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

一直以来学校都注重培养我们教师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提高我们教师的个人修养,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让书香飘满校园。一年来,我认真贯彻柳州市教师阅读年的精神和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认真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我认真阅读了必读和推荐读的书目。我将一年来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每天坚持抽时间读书,认真做好笔记,每个月撰写4~6篇读书笔记以及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我学会了怎样正确地去引导教育孩子,读书使我再提起笔来写些什么,不再会觉得那是一件难事。我要做个真正的职业读书人,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再把这些营养输送给我的学生们。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每月的主题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读书生活

学校认真落实了读书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我积极参加学校每个月开展的主题读书活动。这些活动分别有“好书我推荐”、“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征文活动、“好书我交流”、“好书我导读”、“读书随笔”、“读书名言”、“读书与成就”的论坛活动、“讲述我的教育故事”、“阅读、工作、成长”演讲等主题活动。按照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月都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到学校的网络硬盘上,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我们教师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寒假、暑假和平时观看读书光碟等各项培训活动,并且仔细倾听,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记下点滴收获。培训结束后,都能按要求写一篇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并把这种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无时无刻,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样我们才能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真正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知识渊博,这就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读书,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知识,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育方法、心理学等,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潺潺不断的小溪。用终身的时间来扩大知识的海洋、持之以恒地体改自己的教育技巧,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用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货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史海涛)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这一条是一位前苏联女教师给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封信中的事,内容却带着质疑的味道,我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是要教育孩子的,也要做家务,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学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的呢?但不学习,不充电是不行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甚少,不学习是绝不行的;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学更不行。要想教好学生,只有做到天天学习。那我们怎么学呀?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只有每天不断地读书才能汇成思想大河。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每一堂课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准备,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育教学一书的提高,就要靠不断的读书,不断地学习,这样才可能达到乐中求学。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师秦运虎)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有感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生动精辟,给广大教师排解烦恼、指点迷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一堂课,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要用一辈子来备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不息的小溪。教师要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一生去努力的事业去奋斗,而不是简单地当做谋生的途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学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随时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爱上自己和自己所教的学科。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师马新文)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

人的成长精神靠什么,靠的就是读书精神,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如果一个人爱读书。那么他(她)会从书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习型学校,读书型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做一名真正的“读者”,都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实验中学的教育理想。

一、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读书活动

要求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而不去读书是不能实现的。我校教师在平时繁忙的的工作中,能挤出时间参加读书活动。规定每天利用一个小时的自由读书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每月开展两次的读书沙龙活动,校长分别参与到两个学科组中。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人人都已读过多遍,并注意从中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不少老师坚持读教育教学专著,自己拿钱买或向别人借,主动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书随笔,要求每人每周写一篇读书随笔,优秀的随笔挑选出来送河津报社或更高一级的报纸杂志上发表,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四十多篇读书随笔公开发表,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读书的兴趣,平时经常交流读书体会,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讨论。通过读书,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头脑里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45岁以上的老教师老当益壮,不甘落后,积极参加读书学习。她们成长于特殊的年代,知识的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育孩子的方法陈旧、机械,严重制约着对新一代人的教育培养,而现在,通过读书,使得这些老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教育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青年教师更是争先恐后。一学期来我们先后组织了:

(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心得经验交流,并选出了xx等读书先进个人在校会上做经验交流。

(2)读书网络评比活动,老师们一篇篇有关读书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都上传到教育网的博客上。

(3)组织教师参加百科知识竞赛活动,大大促进了我校的读书活动。以教师带学生,人人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已在实验中学蔚然形成。

二、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作为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要让教师能读好书,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有一个教工阅览室,图书室,可里面的图书,由于经费等原因,很难找到一本本世纪的书籍,而可供教师借阅的书籍则更少。为此,我们想方设法,订阅了一部分杂志,放到阅览室供大家阅读。校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到运城有名的大书店里为教师购买读书,但还是满足不了教师读书的资源,图书资源问题一直不能解决,有的教师就自己买自己借。去年学校为每个办公室添置了一台电脑,并联网。我们充分挖掘网上资源,让教师到网上读书,汲取营养。有的老师报名参加学习进修,学校妥善安排,让他们学得定神,学得扎实。学校还积极创造机会,组织安排老师参加有关学习的培训,对学习培训的教材,尽可能提供帮助。

不过,我们清醒地看到,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还有好多工作要做,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要限度地让教师读好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后劲。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6

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只是浅浅的了解了一下,可是,到第二边读的时候,作者对于生命的理解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也深刻的影响了我的内心思想。

读《完整的成长》,“完整”两个字首先触动了我的心弦,在书的背面,对“完整”做了件的解释。何为“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人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儿童的成长应该是完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成长却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儿做到完整的成长,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使一个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完整的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

一、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人的成长都将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然后有精神升华。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儿童总是绕过或躲过成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一步步创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这是儿童成长的开始,也贯穿幼儿发展的始终。因此,在幼儿自己创造自己的同时,我们成人要给于儿童充分的自由,让儿童自己找到创造自己的方法。

二、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要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之前必须唤醒自己的身体,而唤醒自己身体的前提便是对儿童的“爱和自由”。

爱可以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在儿童自己家中,大多数孩子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依靠身体来探索外界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发展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因此,身体的自由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反复的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是儿童的第一个自由,这一阶段四肢的活动就是快乐就是成长就是一切。

三、隐藏在儿童身体内的生命力

儿童体内天生就隐藏着生命力,我们不被儿童发现,是因为我们缺少生命力。然而,我们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让儿童发现自己,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挥我们体内的生命力”来吸引孩子的眼球。幼儿天生对“生命力”有着敏感的嗅觉。孩子的生命力指引着孩子身体的自由,如果身体被他人支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更加都懂尊重孩子的身体自由,使其生命力延续下去。

四、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在儿童完整发展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我们要接纳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难免会有害怕的情绪,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哭,孩子为什么哭呢?是因为这时的她心里有种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是他感到很难过,这时候老师应该了解幼儿心理的情绪,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7

人的成长精神靠什么,靠的就是读书精神,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如果一个人爱读书。那么他(她)会从书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习型学校,读书型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做一名真正的“读者”,都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实验中学的教育理想。

一、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读书活动

要求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而不去读书是不能实现的。我校教师在平时繁忙的的工作中,能挤出时间参加读书活动。规定每天利用一个小时的自由读书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每月开展两次的读书沙龙活动,校长分别参与到两个学科组中。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人人都已读过多遍,并注意从中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不少老师坚持读教育教学专著,自己拿钱买或向别人借,主动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书随笔,要求每人每周写一篇读书随笔,优秀的随笔挑选出来送河津报社或更高一级的报纸杂志上发表,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四十多篇读书随笔公开发表,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读书的兴趣,平时经常交流读书体会,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讨论。通过读书,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头脑里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45岁以上的老教师老当益壮,不甘落后,积极参加读书学习。她们成长于特殊的年代,知识的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育孩子的方法陈旧、机械,严重制约着对新一代人的教育培养,而现在,通过读书,使得这些老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教育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青年教师更是争先恐后。一学期来我们先后组织了:

(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心得经验交流,并选出了xx等读书先进个人在校会上做经验交流。

(2)读书网络评比活动,老师们一篇篇有关读书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都上传到教育网的博客上。

(3)组织教师参加百科知识竞赛活动,大大促进了我校的读书活动。以教师带学生,人人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已在实验中学蔚然形成。

二、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作为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要让教师能读好书,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有一个教工阅览室,图书室,可里面的图书,由于经费等原因,很难找到一本本世纪的书籍,而可供教师借阅的书籍则更少。为此,我们想方设法,订阅了一部分杂志,放到阅览室供大家阅读。校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到运城有名的大书店里为教师购买读书,但还是满足不了教师读书的资源,图书资源问题一直不能解决,有的教师就自己买自己借。去年学校为每个办公室添置了一台电脑,并联网。我们充分挖掘网上资源,让教师到网上读书,汲取营养。有的老师报名参加学习进修,学校妥善安排,让他们学得定神,学得扎实。学校还积极创造机会,组织安排老师参加有关学习的培训,对学习培训的教材,尽可能提供帮助。

不过,我们清醒地看到,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还有好多工作要做,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要限度地让教师读好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后劲。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8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

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

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9

寒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 ”、“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 ;三是“学做合一” ;四是“实验即创造” ,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 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寒假是孩子们期盼的,作为老师的我也同样,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让自己有点困扰。作为青年教师自己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学校也为老师们着想,要求我们假期好好读一本书,品一碗心灵鸡汤,在愉快的假期里也能成长。

我也挑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循循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育是教师的生命,因而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教育教学的工作;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道德成长,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实现,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调皮的学生开始懂事、听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在比赛活动现场,学生一起呐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对于教师,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也不是很难,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的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1

1.开头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自我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求变成习惯,由自己读到全体分享。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2.《优秀班主任的50项人格魅力修炼》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条目

全书分七个板块,这七个板块代表了优秀班主任应该修炼的七个方面:“我即教材”班主任的品格修炼、“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行为修炼、“一桶水”常满常新班主任的学识修炼、“教学相长”班主任的管理修炼、“寓教于乐”班主任的语言修炼、“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情感修炼、“学生为镜”班主任的反思修炼。

七个板块之下,又共有50条要点。书中每一个要点谈一个问题,每个要点都有生动的案例,又都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3.既然要学习去作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呢?

3.1 品格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最重要的是修炼出独立的品格和献身精神,言传身教,让学生们知道站在台上的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乃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奋斗到底。人格魅力的力量,能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深化和延伸。落后可以赶超,错过的可以再拼搏,唯有独立的品格不易修炼,唯有强大的内心不易修炼。

3.2行为修炼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孔子云:“子师以正,孰能不正。”所以,他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模板,是教师生命的延续,那么一个班级就是班主任的模板,是班主任个性的延续。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应该率先垂范,课内课外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处处给学生以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班集体责任意识,维护班集体的良好形象。

3.3 语言修炼

优秀班主任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优秀老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趣、修炼、魅力。魅力语言做到以下六点:(1)以情激情,语言要有感染性。(2)抛砖引玉,语言要有目的性。

(3)深入浅出,语言要具有启发性。(4)严密准确,语言要有规范性。(5)寓教于乐,语言要有趣味性。(6)机智敏锐,语言要有灵活性。

3.4 学识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另外,班主任在知识上不仅要“专”,还要“博”。不论是国内外时事、要事,还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应是自己知晓的范畴,要尽可能多去学习、去了解、去认识。必须做到学生知道的,自己更知道,学生了解的,自己更清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班级也在发展,作为班主任,无疑必须求发展,不断加强学习,吸取最新的、最先进的、最科学的东西,做知识的富有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5 管理修炼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备的首先是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此之外,作为班主任还应具备的能力有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新时期还要求班主任应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到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与对话能力等。具备多种能力的班主任,不仅在教学上让学生敬佩,而且能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他能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高雅的幽默中接近与老师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向师力和对集体的归属感。我们要与时俱进,接轨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相信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体味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感叹这样一位老师的伟大。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做工作的班主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称职的。只有提高能力,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6 情感修炼

人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关心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付与真诚的情感和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使学生相信、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是一位优秀教师、一位优秀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爱常常体现在普遍的关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宽容。这样的班主任能始终无私地关爱着学生,他不把学生当“物”管,而是把学生当“人”待,他与学生的交流是心与心真诚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种零距离地与学生交心,才能真真切切地和学生“知心”,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以爱育爱”。而学生也会在班主任这种爱的感召下,在充满爱的管理中不断地体验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步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另外,爱学生的确重要,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使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畏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班主任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班主任要出现在他们面前,要让学生通过崇高的师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只有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全班

学生由衷的爱戴与尊敬,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爱的本身就是教育,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7 反思修炼

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思中,要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反思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是否存在着“内伤”、要反思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反思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

透过学生的一举一动,能明了地看到班主任老师本质、为人处世的态度。看到学生,就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我的影子,学生是我的翻版,学生好就是我的好,学生不好就是我的不好”。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最好的反映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

学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它,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要致力于了解学生,钻研学生。经常这样问自己:“你的学生喜欢你吗?”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2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本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3

读书让我明白了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迸发希望之火。

自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智力、体力还是在做事的能力上,自信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其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就会觉得生活暗淡无光。

二、赏识学生的优点,尊重他们,激励他们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希望用脆弱的自尊来保护自己。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不要伤害后进生。著名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

三、教师要付出爱心,感化学生受伤心灵。

对于那些学习差、纪律松懈、思想落后的学生教师没有歧视他们,而给予更多的爱。使他们时刻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怀,消除失落感,使他们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奋发向上,而不是讽刺挖苦,使其萎靡不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无私的爱心温暖冰冻的心灵,会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读书让我们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让我们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读书让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4

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后,对我启示很大,收获很多,这本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教师最需要什么?

首先,教师最需要一份滋润心灵的爱心。“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是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淘气包,都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成功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我相信对待学生需要无尽而真诚的爱。

其次,教师更需要一颗能纳百川的宽容心。宽容是一种尊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爱,是博大的胸怀。宽容好比是春风,温暖着寸寸心阙。曾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句话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最形象的诠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圣者,犯错也在所难免。更何况是小学生呢?现今大多数孩子是家里的“独苗苗”,集百般宠爱于一身,从小就养成娇气惯纵。所以,教师更需要一颗能纳百川的宽容心。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5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

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

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6

本学期,我校根据中心校的安排,适时安排教师利用课余读一本书活动。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校召开学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商讨制定行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便于操作。学校以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为源头,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召开教师会,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并对奖惩措施也进行充分的研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为把此项活动搞好,学校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还增添了不少有益的硬件设备,配制光盘、音像制品,为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学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使“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知识渊博,这就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读书,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知识,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育方法、心理学等,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潺潺不断的小溪。用终身的时间来扩大知识的海洋、持之以恒地体改自己的教育技巧,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用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货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史海涛)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这一条是一位前苏联女教师给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封信中的事,内容却带着质疑的味道,我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是要教育孩子的,也要做家务,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学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的呢?但不学习,不充电是不行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甚少,不学习是绝不行的;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学更不行。要想教好学生,只有做到天天学习。那我们怎么学呀?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只有每天不断地读书才能汇成思想大河。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每一堂课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准备,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育教学一书的提高,就要靠不断的读书,不断地学习,这样才可能达到乐中求学。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师秦运虎)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有感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生动精辟,给广大教师排解烦恼、指点迷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一堂课,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要用一辈子来备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不息的小溪。教师要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一生去努力的事业去奋斗,而不是简单地当做谋生的途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学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随时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爱上自己和自己所教的学科。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师马新文)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8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本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19

本学期,我校根据中心校的安排,适时安排教师利用课余读一本书活动,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校召开学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商讨制定行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便于操作。学校以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为源头,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召开教师会,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并对奖惩措施也进行充分的研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为把此项活动搞好,学校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还增添了不少有益的硬件设备,配制光盘、音像制品,为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学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使“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0

开展“读书思廉”活动,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措施。本人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感触颇深,现将心得体会阐述如下:

一、加强学习,做到警钟长鸣

按照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我经常学习各部门的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对照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学习教育。时刻提醒自己,做到警钟长鸣。

二、淡薄名利,保持平常心

作为一名教师,担任教育学生的任务,我深深意识到这是组织、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爱心,多一份为学生教好书的义务,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担任的职务,树立“为师不为利,为人不为名”的观念,知足长乐。

三、以身作则,从点滴做起

作为教师,在平常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从点滴做起,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时刻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处处起表率、先锋模范作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1

人的成长精神靠什么,靠的就是读书精神,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如果一个人爱读书。那么他(她)会从书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习型学校,读书型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做一名真正的“读者”,都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实验中学的教育理想。

一、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读书活动

要求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而不去读书是不能实现的`。我校教师在平时繁忙的的工作中,能挤出时间参加读书活动。规定每天利用一个小时的自由读书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每月开展两次的读书沙龙活动,校长分别参与到两个学科组中。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人人都已读过多遍,并注意从中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不少老师坚持读教育教学专著,自己拿钱买或向别人借,主动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书随笔,要求每人每周写一篇读书随笔,优秀的随笔挑选出来送河津报社或更高一级的报纸杂志上发表,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四十多篇读书随笔公开发表,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读书的兴趣,平时经常交流读书体会,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讨论。通过读书,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头脑里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45岁以上的老教师老当益壮,不甘落后,积极参加读书学习。她们成长于特殊的年代,知识的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育孩子的方法陈旧、机械,严重制约着对新一代人的教育培养,而现在,通过读书,使得这些老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教育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青年教师更是争先恐后。一学期来我们先后组织了:

(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心得经验交流,并选出了xx等读书先进个人在校会上做经验交流。

(2)读书网络评比活动,老师们一篇篇有关读书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都上传到教育网的博客上。

(3)组织教师参加百科知识竞赛活动,大大促进了我校的读书活动。以教师带学生,人人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已在实验中学蔚然形成。

二、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作为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要让教师能读好书,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有一个教工阅览室,图书室,可里面的图书,由于经费等原因,很难找到一本本世纪的书籍,而可供教师借阅的书籍则更少。为此,我们想方设法,订阅了一部分杂志,放到阅览室供大家阅读。校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到运城有名的大书店里为教师购买读书,但还是满足不了教师读书的资源,图书资源问题一直不能解决,有的教师就自己买自己借。去年学校为每个办公室添置了一台电脑,并联网。我们充分挖掘网上资源,让教师到网上读书,汲取营养。有的老师报名参加学习进修,学校妥善安排,让他们学得定神,学得扎实。学校还积极创造机会,组织安排老师参加有关学习的培训,对学习培训的教材,尽可能提供帮助。

不过,我们清醒地看到,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还有好多工作要做,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要限度地让教师读好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后劲。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2

学习了《点击陶行知》一书,使我感受很深,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先进的,是无人能比的。通过学习是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震撼,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一理论将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整合起来,教师要把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向我们科学学科更要结合生活,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时,我利用平时生活中不同的纸扇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实例进入教学,再把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事实,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作用于生活的理论思想。

二、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科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让宽容心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我们教师要相信教育是尊重差异的,是不怕失败的。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人的素质各有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总有快慢之分,如果出现不适宜的问题时,应耐心帮助,多多引导,切不可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害怕学习,把一肚子疑问困在心里,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使教学的过程变得呆板,没有生机。宽容心便是母爱心。陶行知曾以爱迪生的母亲来作为教师们的模范,以此说明对学生差异的宽容,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他说“像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学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学生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爱,即使再好的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就没有和谐的课堂。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规律,用宽容、爱心和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才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发现周围将是一道道永不退色的靓丽的风景。

总之,通过对《点击陶行知》一书的学习,是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尤其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您教育我们: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去做,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把学习看成快乐的事。用母爱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

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3

新课程编写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和提升师生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使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所以说,人文修养、人文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必备素质。一句话,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师。”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

“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

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

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

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作者对教育这门学科的感悟与探索,记录了他的精神之旅,他给我们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思考。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4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5

转眼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一切都慢慢地适应了,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层次。对学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也看出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6

学习了《点击陶行知》一书,使我感受很深,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先进的,是无人能比的。通过学习是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震撼,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一理论将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整合起来,教师要把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向我们科学学科更要结合生活,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时,我利用平时生活中不同的纸扇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实例进入教学,再把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事实,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作用于生活的理论思想。

二、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科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让宽容心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我们教师要相信教育是尊重差异的,是不怕失败的。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人的素质各有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总有快慢之分,如果出现不适宜的问题时,应耐心帮助,多多引导,切不可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害怕学习,把一肚子疑问困在心里,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使教学的过程变得呆板,没有生机。宽容心便是母爱心。陶行知曾以爱迪生的母亲来作为教师们的模范,以此说明对学生差异的宽容,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他说“像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学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学生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爱,即使再好的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就没有和谐的课堂。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规律,用宽容、爱心和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才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发现周围将是一道道永不退色的靓丽的风景。

总之,通过对《点击陶行知》一书的学习,是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尤其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您教育我们: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去做,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把学习看成快乐的事。用母爱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

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7

开展“读书思廉”活动,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措施。本人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感触颇深,现将心得体会阐述如下:

一、加强学习,做到警钟长鸣

按照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我经常学习各部门的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对照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学习教育。时刻提醒自己,做到警钟长鸣。

二、淡薄名利,保持平常心

作为一名教师,担任教育学生的任务,我深深意识到这是组织、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爱心,多一份为学生教好书的义务,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担任的职务,树立“为师不为利,为人不为名”的观念,知足长乐。

三、以身作则,从点滴做起

作为教师,在平常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从点滴做起,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时刻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处处起表率、先锋模范作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8

今年寒假期间,学习了由学校赠送给每个教师的特殊礼物——一本《教师礼仪》书,明白了很多礼仪道理以及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对今后自己在行为举止、教师的言谈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由此感受颇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仪表》不仅仅是个人修养教师礼仪的概述,它将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装饰、教师的仪表、课堂礼仪、校园礼仪、办公室礼仪、师生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使我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和享受由智慧、文化、艺术组合成的高级营养套餐,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所谓礼仪:礼者敬人也,仪者形式也;礼仪即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我们所学的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工作中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金教授从仪表、教师礼仪学习心得举止、语言、态度等方面讲解了教师在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和应注意的事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金教授反复强调教师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摆正位置,不仅仅是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还有学生的位置。金教授说在社交礼仪中交往是以对方为主的,例如吃饭:你请某君吃饭就不能光点自己爱吃的饭菜,首先应先考虑对方的口味,否则就失去这顿饭的意义了。现代教育教学中强调教师和学生平等,当然在人格上是必须的。但是毕竟教师注重的是教,学生注重的是学,所以现代教育要求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即一切“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端正态度,就是要容忍,容忍别人的不同,即“和而不同”。这也是我国的重要外交思想。举目全球,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和文化如何才能和平相处?费孝通先生曾讲过,西方文明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地区冲突和战争;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和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在促进世界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方面具有启迪意义。我们说,承认不同而谋求“和”,这是世界多元文化实现和平相处必走的一条路,否则就会引发争端;只讲“同”而不求“和”,只能毁灭文化和导致霸权。作为教师,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材施教;就要和同事团结协作,和睦相处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通过金教授的讲解,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因此,我决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完善自己。

1、仪表。仪表是教师的教养与形体给学生的整体感觉。今后的着装和修饰自己还要特别注重,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穿着大方得体,干净整齐。

2、举止。举止方面,我认为应该从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要求自己。在我看来,教师仅仅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是在坐、立、行方面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所以,我今后要求自己坐就坐正,站就站直,走就走稳。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

3、语言。语言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生动,我会努力运用语言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拨动学生的上进心,把知识和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知晓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后,再指导其行为,以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4、礼仪。教师应该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的尊重,从而给学生良好的影响。我要努力做好“四个一”工程,即:一张笑脸、一声致谢、一声问候、一句道歉。努力为学生做表率,从而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和率先性。其实这是待人接物的礼仪之基本,不管在哪里,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健康成长。“身教重于言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29

斯霞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她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是从一节节课中凝炼出来的,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重视学习,又大胆创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仅是鲜活的,而且是先进的。这些理论和经验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

《我的教学生涯》其中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书中提到“只要我们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积极地、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么我们的办法也会多起来。如果我们教的学生是在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下掌握知识的。那么,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他们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了;而我们培养的正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也许这些理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由得要赞叹斯霞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更令人感觉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朴归真”了。

斯霞老师面向全体、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她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那时可能还不熟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但她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她十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发表创见和大胆质疑的学生热情鼓励,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认识真正落实到教学之中。她的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对调皮的孩子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她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她始终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一贯反对“负担过重”“高分低能”,认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既要承认差异,又要善于发现特长,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小打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做法和理念,让身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们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地进行,正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如今,我们再来学习斯霞老师的教学理念,便有一种新意,把斯霞老师的理念融入课改课堂中,会给我们更多的新的教学灵感。

无独有偶,再看看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五分’和‘四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苏氏也早已作古,但现在有的家长、老师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是应该屏弃的。现在经常说以人为本,但何尝是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旧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6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从《我的教学生涯》这本书中感悟到的东西又何止这些,只是择取其中的两点来谈谈心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泛黄的只是书页,沉淀的真知不被埋没。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0

一直以来学校都注重培养我们教师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提高我们教师的个人修养,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让书香飘满校园。一年来,我认真贯彻柳州市教师阅读年的精神和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认真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我认真阅读了必读和推荐读的书目。我将一年来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每天坚持抽时间读书,认真做好笔记,每个月撰写4~6篇读书笔记以及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我学会了怎样正确地去引导教育孩子,读书使我再提起笔来写些什么,不再会觉得那是一件难事。我要做个真正的职业读书人,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再把这些营养输送给我的学生们。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每月的主题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读书生活

学校认真落实了读书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我积极参加学校每个月开展的主题读书活动。这些活动分别有“好书我推荐”、“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征文活动、 “好书我交流”、“好书我导读”、“读书随笔”、“读书名言”、“读书与成就”的论坛活动、“讲述我的教育故事”、“阅读、工作、成长”演讲等主题活动。按照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月都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到学校的网络硬盘上,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我们教师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寒假、暑假和平时观看读书光碟等各项培训活动,并且仔细倾听,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记下点滴收获。培训结束后,都能按要求写一篇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并把这种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无时无刻,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样我们才能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真正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1

新教师成长的途径有许多,可以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观摩中学到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巧妙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还可以通过微格教学,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以及教学反思来促使教师的成长。通过学习取得进步的方法有许多,但必须通过转化实践,才能使这些理论和方法为自己所用。如何更加高效地将别人的优点转化为自身拥有的技能呢?今天我在读于永正老师的《重在“转化”》中找到了答案。

于老师在和一位校长谈话时,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学校的老师几乎“轮训”遍了,有些骨干教师不止一次参加过“国培班”。但有些教师进步很大,效果显著,有些老师去依旧故我,重复昨天的自己。他不由地思考起这些问题。再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和其弟子交谈的过程中,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转化有两种,一种是把理念转化为行为,它需要创造,要付出相当的脑力、精力和体力;另一种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只要愿意做,很容易取得成功。

对于第一种转化,他提到了他读叶圣陶先生关于“下水文”的论什么,于是便运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在备作文指导课的时候,先写一篇“下水文”,等待学生写好了,师生共同分享文章,这种“师生同写”的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起到了为人师表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师傅李贺老师,她才华横溢,对教学很有自己的见解,其所写的博客也十分精彩。她也常常与学生在习作课上共同写文章,我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更高涨。虽然我所教的是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我觉得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去尝试,让学生也能在我的带动下爱上作文,体会到作文中的乐趣。

对于第二种方法,于老师强调教师在学习一节课一个理论或者一种方法时就是重在实践,先模仿,再在实施的过程中经过观察,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前提是自己必须先踏出那一步,如果没有转化的意识,新的东西永远不会被接纳。

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会得到一把好箭,而握在手里不能为自己用的箭就不能成为好的箭。我们要把得到的箭射出去,物尽其用,而我们需要的就是射箭的本领——转化。要有转化的意识,这样教学就会有所收获,要有转化的实践,这样的教学才能如活泉一般,永远充满生机。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2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本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3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平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平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习。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平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习、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平平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叶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大家变得坦然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大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中国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现在的人性解放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大家的是: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4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首先建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徐建校长任组长,各年级组主任任副组长。确定具体负责的领导。成立有领导牵头的读书学习活动小组,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讨论、交流,并及时足量写出读书笔记。

二、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到位。

学校读书活动,建立了教师读书活动学习制度,提出了读书宣传口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读书活动中,把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为了更好的督促教师完成读书任务。领导小组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自学笔记,对教师自学情况作以评定,并且作为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宣传,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根据市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校迅速地开展了读书活动的动员工作。召开了读书学习活动主题大会、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壁画等,多渠道、深层次在全体教师中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现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

读书活动是校本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以此次读书活动为契机,将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读书与培训的双赢效应。主管校本培训的领导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读书笔记、检查结果与集中学习记录填入校本培训记录中,实现集中学习及学习交流活动与校本培训时间科学统一。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害怕。

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让所有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记得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由此看来,启动学生自信心理系统是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愿意去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

每个人都是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长、教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同学的肯定。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己的挑战权,知情权而教师总是把已经嚼得又嚼,没有任何味道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装进脑子中去。

在这种教学水平指导下,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确实强人所难。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让教师把话语的权力换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导演、演员,参与集体的表演;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课堂让我们打破那个成人化的课堂,还一个童趣的课堂给学生。

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学生爱戴的教师,她的言传身教胜于千言万语、苦口婆心。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乐于走进她的课堂,乐于与她相处的四十分种,乐于与她进行学习上的沟通,生活中的交流。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6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校召开学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商讨制定行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便于操作。学校以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为源头,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召开教师会,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并对奖惩措施也进行充分的研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为把此项活动搞好,学校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还增添了不少有益的硬件设备,配制光盘、音像制品,为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学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使“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知识渊博,这就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读书,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知识,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育方法、心理学等,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潺潺不断的小溪。用终身的时间来扩大知识的海洋、持之以恒地体改自己的教育技巧,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用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货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史海涛)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这一条是一位前苏联女教师给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封信中的事,内容却带着质疑的味道,我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是要教育孩子的,也要做家务,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学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的呢?但不学习,不充电是不行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甚少,不学习是绝不行的;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学更不行。要想教好学生,只有做到天天学习。那我们怎么学呀?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只有每天不断地读书才能汇成思想大河。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每一堂课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准备,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育教学一书的提高,就要靠不断的读书,不断地学习,这样才可能达到乐中求学。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师秦运虎)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有感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生动精辟,给广大教师排解烦恼、指点迷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一堂课,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要用一辈子来备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不息的小溪。教师要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一生去努力的事业去奋斗,而不是简单地当做谋生的途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学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随时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爱上自己和自己所教的学科。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师马新文)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8

1.开头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自我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求变成习惯,由自己读到全体分享。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2.《优秀班主任的50项人格魅力修炼》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条目

全书分七个板块,这七个板块代表了优秀班主任应该修炼的七个方面:“我即教材”班主任的品格修炼、“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行为修炼、“一桶水”常满常新班主任的学识修炼、“教学相长”班主任的管理修炼、“寓教于乐”班主任的语言修炼、“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情感修炼、“学生为镜”班主任的反思修炼。

七个板块之下,又共有50条要点。书中每一个要点谈一个问题,每个要点都有生动的案例,又都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3.既然要学习去作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呢?

3.1 品格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最重要的是修炼出独立的品格和献身精神,言传身教,让学生们知道站在台上的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乃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奋斗到底。人格魅力的力量,能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深化和延伸。落后可以赶超,错过的可以再拼搏,唯有独立的品格不易修炼,唯有强大的内心不易修炼。

3.2行为修炼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孔子云:“子师以正,孰能不正。”所以,他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模板,是教师生命的延续,那么一个班级就是班主任的模板,是班主任个性的延续。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应该率先垂范,课内课外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处处给学生以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班集体责任意识,维护班集体的良好形象。

3.3 语言修炼

优秀班主任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优秀老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趣、修炼、魅力。魅力语言做到以下六点:(1)以情激情,语言要有感染性。(2)抛砖引玉,语言要有目的性。

(3)深入浅出,语言要具有启发性。(4)严密准确,语言要有规范性。(5)寓教于乐,语言要有趣味性。(6)机智敏锐,语言要有灵活性。

3.4 学识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另外,班主任在知识上不仅要“专”,还要“博”。不论是国内外时事、要事,还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应是自己知晓的范畴,要尽可能多去学习、去了解、去认识。必须做到学生知道的,自己更知道,学生了解的,自己更清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班级也在发展,作为班主任,无疑必须求发展,不断加强学习,吸取最新的、最先进的、最科学的东西,做知识的富有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5 管理修炼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备的首先是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此之外,作为班主任还应具备的能力有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新时期还要求班主任应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到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与对话能力等。具备多种能力的班主任,不仅在教学上让学生敬佩,而且能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他能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高雅的幽默中接近与老师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向师力和对集体的归属感。我们要与时俱进,接轨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相信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体味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感叹这样一位老师的伟大。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做工作的班主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称职的。只有提高能力,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6 情感修炼

人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关心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付与真诚的情感和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使学生相信、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是一位优秀教师、一位优秀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爱常常体现在普遍的关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宽容。这样的班主任能始终无私地关爱着学生,他不把学生当“物”管,而是把学生当“人”待,他与学生的交流是心与心真诚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种零距离地与学生交心,才能真真切切地和学生“知心”,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以爱育爱”。而学生也会在班主任这种爱的感召下,在充满爱的管理中不断地体验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步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另外,爱学生的确重要,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使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畏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班主任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班主任要出现在他们面前,要让学生通过崇高的师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只有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全班

学生由衷的爱戴与尊敬,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爱的本身就是教育,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7 反思修炼

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思中,要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反思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是否存在着“内伤”、要反思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反思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

透过学生的一举一动,能明了地看到班主任老师本质、为人处世的态度。看到学生,就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我的影子,学生是我的翻版,学生好就是我的好,学生不好就是我的不好”。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最好的反映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

学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它,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要致力于了解学生,钻研学生。经常这样问自己:“你的学生喜欢你吗?”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39

斯霞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她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是从一节节课中凝炼出来的,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重视学习,又大胆创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仅是鲜活的,而且是先进的。这些理论和经验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

《我的教学生涯》其中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书中提到“只要我们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积极地、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么我们的办法也会多起来。如果我们教的学生是在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下掌握知识的。那么,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他们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了;而我们培养的正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也许这些理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由得要赞叹斯霞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更令人感觉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朴归真”了。

斯霞老师面向全体、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她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那时可能还不熟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但她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她十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发表创见和大胆质疑的学生热情鼓励,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认识真正落实到教学之中。她的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对调皮的孩子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她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她始终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一贯反对“负担过重”“高分低能”,认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既要承认差异,又要善于发现特长,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小打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做法和理念,让身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们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地进行,正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如今,我们再来学习斯霞老师的教学理念,便有一种新意,把斯霞老师的理念融入课改课堂中,会给我们更多的新的教学灵感。

无独有偶,再看看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五分’和‘四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苏氏也早已作古,但现在有的家长、老师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是应该屏弃的。现在经常说以人为本,但何尝是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旧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6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从《我的教学生涯》这本书中感悟到的东西又何止这些,只是择取其中的两点来谈谈心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泛黄的只是书页,沉淀的真知不被埋没。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0

转眼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一切都慢慢地适应了,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层次。对学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也看出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1

读书活动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以书为友,与书同行”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旨在营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读书氛围,帮助教师加强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宣传发动,层层落实。

为确保读书活动有效、深入、有序地开展,我园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园长为副组长,中层、年级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活动目的,层层落实责任,分配任务,并制定了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使得读书活动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确保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顺利实施。

二、营造氛围,人人参与。

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幼儿园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与课题有关的书籍,使教师们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了解教改动态、增强教学技能。

本学期,幼儿园在教师每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向教师们推荐了《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两本必读书目,教师人人参与。首先由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自主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上发布。其次,在年级组内开展了“阅读体会”交流活动,组内教师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与同行分享,选取两位教师到全园交流。最后,在个人研读、小组分享后开展全园性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读书意识,在全体教师间将读书经验共享与推广。这样以点带面,在有主题、有目的的读书活动中,教师们营造出了“相互尊重、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教研文化氛围,研究习惯和意识明显增强。

三、提供平台,共享智慧。

在开展读书活动中,幼儿园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平台,开设了“好书推荐”“名文赏析”“心得反思”“计划总结”“活动花絮”五个栏目,进行读书信息发布,交流读书体会,推荐好书阅读等活动,并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与同行互动探讨,展开在线讨论,达成经验、智慧的共享。

四、及时总结,不断进步。

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了读书,他们在读书过程中把感受都记录下来,并随时把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幼儿园定时对读书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通过活动评选出了《书中“良方利行”》《抓住教育的契机》《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等一些优秀心得,树立典型,推广先进,促使教师在读书的同时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读书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唤起了陆幼教师对于读书的热爱,更让大家在和图书交朋友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阅读的重要性,分享着“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的惊喜与快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定会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实在,更有效,让读书活动中播下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2

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别的女儿回到了身边,于是想到了看一本对儿童教学的书,能吸取一些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能完成了任务。于是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带女儿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

刚把女儿从丈母娘家接回来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让我感到责任很重大重,女儿跟自己已经快3年没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时候在想自己亏欠女儿的太多了。长辈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担心女儿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很多坏习惯。因此在开始的几天自己都非常严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女儿的行为,几天以后我感觉到女儿都不敢正眼面对自己,跟我讲话的时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来正遇上春节的几天我就妥协了,什么事情都放任着她,结果所有的问题又开始暴露起来了,变的娇气任性一不开心就嚎啕大哭,大人们都要围着她转由着她就开心了。在春节过后我开始尝试自己独立跟女儿相处,跟老婆商量要渐渐的培养她自己的独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独立完成,该严厉的时候就严厉,该表扬的时候表扬,渐渐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她自己也愿意接受这一切,也变得更加懂事了。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知识渊博,这就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读书,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知识,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育方法、心理学等,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潺潺不断的小溪。用终身的时间来扩大知识的海洋、持之以恒地体改自己的教育技巧,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用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货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史海涛)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这一条是一位前苏联女教师给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封信中的事,内容却带着质疑的味道,我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是要教育孩子的,也要做家务,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学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的呢?但不学习,不充电是不行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甚少,不学习是绝不行的;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学更不行。要想教好学生,只有做到天天学习。那我们怎么学呀?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只有每天不断地读书才能汇成思想大河。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每一堂课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准备,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育教学一书的提高,就要靠不断的读书,不断地学习,这样才可能达到乐中求学。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师秦运虎)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有感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生动精辟,给广大教师排解烦恼、指点迷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一堂课,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要用一辈子来备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不息的小溪。教师要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一生去努力的事业去奋斗,而不是简单地当做谋生的途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学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随时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爱上自己和自己所教的学科。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师马新文)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4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平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平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习。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平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习、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平平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叶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大家变得坦然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大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中国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现在的人性解放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大家的是: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5

1.开头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自我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求变成习惯,由自己读到全体分享。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2.《优秀班主任的50项人格魅力修炼》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条目

全书分七个板块,这七个板块代表了优秀班主任应该修炼的七个方面:“我即教材”班主任的品格修炼、“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行为修炼、“一桶水”常满常新班主任的学识修炼、“教学相长”班主任的管理修炼、“寓教于乐”班主任的语言修炼、“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情感修炼、“学生为镜”班主任的反思修炼。

七个板块之下,又共有50条要点。书中每一个要点谈一个问题,每个要点都有生动的案例,又都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3.既然要学习去作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呢?

3.1 品格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最重要的是修炼出独立的品格和献身精神,言传身教,让学生们知道站在台上的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乃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奋斗到底。人格魅力的力量,能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深化和延伸。落后可以赶超,错过的可以再拼搏,唯有独立的品格不易修炼,唯有强大的内心不易修炼。

3.2行为修炼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孔子云:“子师以正,孰能不正。”所以,他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模板,是教师生命的延续,那么一个班级就是班主任的模板,是班主任个性的延续。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应该率先垂范,课内课外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处处给学生以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班集体责任意识,维护班集体的良好形象。

3.3 语言修炼

优秀班主任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优秀老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趣、修炼、魅力。魅力语言做到以下六点:(1)以情激情,语言要有感染性。(2)抛砖引玉,语言要有目的性。

(3)深入浅出,语言要具有启发性。(4)严密准确,语言要有规范性。(5)寓教于乐,语言要有趣味性。(6)机智敏锐,语言要有灵活性。

3.4 学识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另外,班主任在知识上不仅要“专”,还要“博”。不论是国内外时事、要事,还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应是自己知晓的'范畴,要尽可能多去学习、去了解、去认识。必须做到学生知道的,自己更知道,学生了解的,自己更清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班级也在发展,作为班主任,无疑必须求发展,不断加强学习,吸取最新的、最先进的、最科学的东西,做知识的富有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5 管理修炼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备的首先是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此之外,作为班主任还应具备的能力有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新时期还要求班主任应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到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与对话能力等。具备多种能力的班主任,不仅在教学上让学生敬佩,而且能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他能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高雅的幽默中接近与老师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向师力和对集体的归属感。我们要与时俱进,接轨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相信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体味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感叹这样一位老师的伟大。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做工作的班主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称职的。只有提高能力,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6 情感修炼

人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关心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付与真诚的情感和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使学生相信、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是一位优秀教师、一位优秀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爱常常体现在普遍的关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宽容。这样的班主任能始终无私地关爱着学生,他不把学生当“物”管,而是把学生当“人”待,他与学生的交流是心与心真诚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种零距离地与学生交心,才能真真切切地和学生“知心”,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以爱育爱”。而学生也会在班主任这种爱的感召下,在充满爱的管理中不断地体验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步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另外,爱学生的确重要,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使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畏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班主任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班主任要出现在他们面前,要让学生通过崇高的师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只有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全班

学生由衷的爱戴与尊敬,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爱的本身就是教育,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7 反思修炼

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思中,要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反思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是否存在着“内伤”、要反思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反思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

透过学生的一举一动,能明了地看到班主任老师本质、为人处世的态度。看到学生,就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我的影子,学生是我的翻版,学生好就是我的好,学生不好就是我的不好”。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最好的反映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

学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它,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要致力于了解学生,钻研学生。经常这样问自己:“你的学生喜欢你吗?”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6

学习了《点击陶行知》一书,使我感受很深,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先进的,是无人能比的。通过学习是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震撼,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一理论将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整合起来,教师要把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向我们科学学科更要结合生活,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时,我利用平时生活中不同的纸扇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实例进入教学,再把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事实,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作用于生活的理论思想。

二、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科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让宽容心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我们教师要相信教育是尊重差异的,是不怕失败的。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人的素质各有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总有快慢之分,如果出现不适宜的问题时,应耐心帮助,多多引导,切不可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害怕学习,把一肚子疑问困在心里,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使教学的过程变得呆板,没有生机。宽容心便是母爱心。陶行知曾以爱迪生的母亲来作为教师们的模范,以此说明对学生差异的宽容,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他说“像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学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学生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爱,即使再好的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就没有和谐的课堂。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规律,用宽容、爱心和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才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发现周围将是一道道永不退色的靓丽的风景。

总之,通过对《点击陶行知》一书的学习,是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尤其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您教育我们: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去做,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把学习看成快乐的事。用母爱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

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7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一、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效益。

二、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三、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8

1.开头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自我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求变成习惯,由自己读到全体分享。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2.《优秀班主任的50项人格魅力修炼》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条目

全书分七个板块,这七个板块代表了优秀班主任应该修炼的七个方面:“我即教材”班主任的品格修炼、“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行为修炼、“一桶水”常满常新班主任的学识修炼、“教学相长”班主任的管理修炼、“寓教于乐”班主任的语言修炼、“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情感修炼、“学生为镜”班主任的反思修炼。

七个板块之下,又共有50条要点。书中每一个要点谈一个问题,每个要点都有生动的案例,又都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3.既然要学习去作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呢?

3.1 品格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最重要的是修炼出独立的品格和献身精神,言传身教,让学生们知道站在台上的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乃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奋斗到底。人格魅力的力量,能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深化和延伸。落后可以赶超,错过的可以再拼搏,唯有独立的`品格不易修炼,唯有强大的内心不易修炼。

3.2行为修炼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孔子云:“子师以正,孰能不正。”所以,他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模板,是教师生命的延续,那么一个班级就是班主任的模板,是班主任个性的延续。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应该率先垂范,课内课外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处处给学生以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班集体责任意识,维护班集体的良好形象。

3.3 语言修炼

优秀班主任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优秀老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趣、修炼、魅力。魅力语言做到以下六点:(1)以情激情,语言要有感染性。(2)抛砖引玉,语言要有目的性。

(3)深入浅出,语言要具有启发性。(4)严密准确,语言要有规范性。(5)寓教于乐,语言要有趣味性。(6)机智敏锐,语言要有灵活性。

3.4 学识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另外,班主任在知识上不仅要“专”,还要“博”。不论是国内外时事、要事,还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应是自己知晓的范畴,要尽可能多去学习、去了解、去认识。必须做到学生知道的,自己更知道,学生了解的,自己更清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班级也在发展,作为班主任,无疑必须求发展,不断加强学习,吸取最新的、最先进的、最科学的东西,做知识的富有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5 管理修炼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备的首先是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此之外,作为班主任还应具备的能力有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新时期还要求班主任应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到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与对话能力等。具备多种能力的班主任,不仅在教学上让学生敬佩,而且能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他能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高雅的幽默中接近与老师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向师力和对集体的归属感。我们要与时俱进,接轨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相信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体味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感叹这样一位老师的伟大。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做工作的班主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称职的。只有提高能力,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6 情感修炼

人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关心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付与真诚的情感和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使学生相信、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是一位优秀教师、一位优秀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爱常常体现在普遍的关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宽容。这样的班主任能始终无私地关爱着学生,他不把学生当“物”管,而是把学生当“人”待,他与学生的交流是心与心真诚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种零距离地与学生交心,才能真真切切地和学生“知心”,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以爱育爱”。而学生也会在班主任这种爱的感召下,在充满爱的管理中不断地体验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步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另外,爱学生的确重要,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使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畏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班主任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班主任要出现在他们面前,要让学生通过崇高的师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只有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全班

学生由衷的爱戴与尊敬,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爱的本身就是教育,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7 反思修炼

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思中,要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反思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是否存在着“内伤”、要反思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反思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

透过学生的一举一动,能明了地看到班主任老师本质、为人处世的态度。看到学生,就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我的影子,学生是我的翻版,学生好就是我的好,学生不好就是我的不好”。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最好的反映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

学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它,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要致力于了解学生,钻研学生。经常这样问自己:“你的学生喜欢你吗?”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49

斯霞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她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是从一节节课中凝炼出来的,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重视学习,又大胆创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仅是鲜活的,而且是先进的。这些理论和经验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

《我的教学生涯》其中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书中提到“只要我们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积极地、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么我们的办法也会多起来。如果我们教的学生是在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下掌握知识的。那么,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他们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了;而我们培养的正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也许这些理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由得要赞叹斯霞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更令人感觉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朴归真”了。

斯霞老师面向全体、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她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那时可能还不熟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但她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她十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发表创见和大胆质疑的学生热情鼓励,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认识真正落实到教学之中。她的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对调皮的孩子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她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她始终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一贯反对“负担过重”“高分低能”,认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既要承认差异,又要善于发现特长,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小打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做法和理念,让身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们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地进行,正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如今,我们再来学习斯霞老师的教学理念,便有一种新意,把斯霞老师的理念融入课改课堂中,会给我们更多的新的教学灵感。

无独有偶,再看看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五分’和‘四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苏氏也早已作古,但现在有的家长、老师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是应该屏弃的。现在经常说以人为本,但何尝是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旧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6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从《我的教学生涯》这本书中感悟到的东西又何止这些,只是择取其中的两点来谈谈心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泛黄的只是书页,沉淀的真知不被埋没。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0

书籍是我们生活的导航,它教会我们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每当茶余饭后咀嚼着书籍中优美的文字,欣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会有所感悟。如果一个人爱读书,他(她)会从书中得到心灵的慰籍,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习型学校,读书型学校,让每一位师生都做到真正的“读者”,都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第九小学的教育理念。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秉承“与传统经典为友,润泽精神世界;与时代文化同行,奠基快乐人生”假期读书宗旨,寒假前为每个学年学生推荐必读图书和选读图书。寒假期间我校xx老师到新华书店亲自现场指导。

xx老师结合《我有着一座彩虹桥》这本书交给学生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等阅读方法。现场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教师的指导引起孩子们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让孩子在寒假中也能学习,也能知道阅读会有这么多的乐趣和技巧,在阅读中我们成长。此次阅读指导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寒假期间第九小学的所有学生在寒假期间可随时进入书店,聆听各校名师导读,感受读书的氛围、享受读书的快乐、提升自身的素养。阅读指导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阅读习惯却印在学生心间,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在阅读中发现世界上不一样的精彩。

开学初学校举行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层层选拔,选出优秀作品和学生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比赛。

倡导全民阅读,提升科学素养”科普教育活动

4月19日,第九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走进科技馆,聆听中国科普专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国家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尹传红作家的讲座,受益匪浅。引发了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对科普教育的思考和重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中,都会潜移默化的渗透科普教育。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悦读明德,知书守礼”书香校园图书漂流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悦读明德,知书守礼”书香校园图书漂流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图书漂流期间,学生可利用大课间、间操、午休时间、阅读课随时阅读。本次图书漂流活动一共为学生准备20xx本书(人均一本),阅读总量达到近17万字以上。

通过开展书香校园图书漂流系列活动,使学生积累了自己喜欢的童话和故事,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阅读乐趣,从中汲取营养、滋养心灵、提升素养;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让每一本好书都能体现出价值,实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立德树人;通过资源整合、协同推动,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形成自己的阅读文化,夯实全民阅读、书香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童声雅韵,承继经典”整班诵读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和积淀文化底蕴和学校读书文化的提升。我校特开展了"童声雅韵,承继经典"整班诵读展示活动。

20xx年12月13日和14下午,在我校多功能厅,举行了两场别开生面的经典诗文整班诵读比赛。

“畅游书海,享受阅读”九小读吧

xx市第九小学"一起读吧"课外阅读活动,于20xx年11月份正式启用了,截止目前为止,虽然只有四个多月,却涌现出大量的阅读达人,经指导老师和同学推荐,分别评出了"阅读量状元"、"阅读时长状元"、"阅读随笔状元"、"阅读积分状元"。

在升旗仪式上,我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xx校长对27名阅读小状元颁发了荣誉证书,并鼓励全校学生向这些阅读小状元学习,努力争当下期阅读之星。

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大潮澎湃,也有静水深流。读书需要一路坚持,读书就是这么一个在沉潜中蓄势、在浸润中攀升的过程,引领我们走向无尽的远方,驶往光明的彼岸。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1

1.开头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自我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求变成习惯,由自己读到全体分享。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2.《优秀班主任的50项人格魅力修炼》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条目

全书分七个板块,这七个板块代表了优秀班主任应该修炼的七个方面:“我即教材”班主任的品格修炼、“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行为修炼、“一桶水”常满常新班主任的学识修炼、“教学相长”班主任的管理修炼、“寓教于乐”班主任的语言修炼、“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情感修炼、“学生为镜”班主任的反思修炼。

七个板块之下,又共有50条要点。书中每一个要点谈一个问题,每个要点都有生动的案例,又都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3.既然要学习去作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呢?

3.1 品格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最重要的是修炼出独立的品格和献身精神,言传身教,让学生们知道站在台上的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乃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奋斗到底。人格魅力的力量,能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深化和延伸。落后可以赶超,错过的可以再拼搏,唯有独立的品格不易修炼,唯有强大的内心不易修炼。

3.2行为修炼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孔子云:“子师以正,孰能不正。”所以,他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模板,是教师生命的延续,那么一个班级就是班主任的模板,是班主任个性的延续。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应该率先垂范,课内课外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处处给学生以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班集体责任意识,维护班集体的良好形象。

3.3 语言修炼

优秀班主任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优秀老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趣、修炼、魅力。魅力语言做到以下六点:(1)以情激情,语言要有感染性。(2)抛砖引玉,语言要有目的性。

(3)深入浅出,语言要具有启发性。(4)严密准确,语言要有规范性。(5)寓教于乐,语言要有趣味性。(6)机智敏锐,语言要有灵活性。

3.4 学识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另外,班主任在知识上不仅要“专”,还要“博”。不论是国内外时事、要事,还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应是自己知晓的范畴,要尽可能多去学习、去了解、去认识。必须做到学生知道的,自己更知道,学生了解的,自己更清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班级也在发展,作为班主任,无疑必须求发展,不断加强学习,吸取最新的、最先进的、最科学的东西,做知识的富有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5 管理修炼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备的首先是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此之外,作为班主任还应具备的能力有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新时期还要求班主任应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到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与对话能力等。具备多种能力的班主任,不仅在教学上让学生敬佩,而且能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他能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高雅的幽默中接近与老师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向师力和对集体的归属感。我们要与时俱进,接轨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相信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体味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感叹这样一位老师的伟大。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做工作的班主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称职的。只有提高能力,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6 情感修炼

人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关心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付与真诚的情感和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使学生相信、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是一位优秀教师、一位优秀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爱常常体现在普遍的关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宽容。这样的班主任能始终无私地关爱着学生,他不把学生当“物”管,而是把学生当“人”待,他与学生的交流是心与心真诚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种零距离地与学生交心,才能真真切切地和学生“知心”,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以爱育爱”。而学生也会在班主任这种爱的感召下,在充满爱的管理中不断地体验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步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另外,爱学生的确重要,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使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畏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班主任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班主任要出现在他们面前,要让学生通过崇高的师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只有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全班

学生由衷的爱戴与尊敬,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爱的本身就是教育,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7 反思修炼

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思中,要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反思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是否存在着“内伤”、要反思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反思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

透过学生的一举一动,能明了地看到班主任老师本质、为人处世的态度。看到学生,就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我的影子,学生是我的翻版,学生好就是我的好,学生不好就是我的不好”。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最好的反映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

学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它,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要致力于了解学生,钻研学生。经常这样问自己:“你的学生喜欢你吗?”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2

1.开头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自我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求变成习惯,由自己读到全体分享。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2.《优秀班主任的50项人格魅力修炼》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条目

全书分七个板块,这七个板块代表了优秀班主任应该修炼的七个方面:“我即教材”班主任的品格修炼、“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行为修炼、“一桶水”常满常新班主任的学识修炼、“教学相长”班主任的管理修炼、“寓教于乐”班主任的语言修炼、“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情感修炼、“学生为镜”班主任的反思修炼。

七个板块之下,又共有50条要点。书中每一个要点谈一个问题,每个要点都有生动的案例,又都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3.既然要学习去作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呢?

3.1 品格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最重要的是修炼出独立的品格和献身精神,言传身教,让学生们知道站在台上的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乃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奋斗到底。人格魅力的力量,能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深化和延伸。落后可以赶超,错过的可以再拼搏,唯有独立的品格不易修炼,唯有强大的内心不易修炼。

3.2行为修炼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孔子云:“子师以正,孰能不正。”所以,他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模板,是教师生命的延续,那么一个班级就是班主任的模板,是班主任个性的延续。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应该率先垂范,课内课外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处处给学生以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班集体责任意识,维护班集体的良好形象。

3.3 语言修炼

优秀班主任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优秀老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趣、修炼、魅力。魅力语言做到以下六点:(1)以情激情,语言要有感染性。(2)抛砖引玉,语言要有目的性。

(3)深入浅出,语言要具有启发性。(4)严密准确,语言要有规范性。(5)寓教于乐,语言要有趣味性。(6)机智敏锐,语言要有灵活性。

3.4 学识修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另外,班主任在知识上不仅要“专”,还要“博”。不论是国内外时事、要事,还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应是自己知晓的范畴,要尽可能多去学习、去了解、去认识。必须做到学生知道的,自己更知道,学生了解的,自己更清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班级也在发展,作为班主任,无疑必须求发展,不断加强学习,吸取最新的、最先进的、最科学的东西,做知识的富有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5 管理修炼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备的首先是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此之外,作为班主任还应具备的能力有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新时期还要求班主任应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到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与对话能力等。具备多种能力的班主任,不仅在教学上让学生敬佩,而且能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他能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高雅的幽默中接近与老师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向师力和对集体的归属感。我们要与时俱进,接轨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相信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体味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感叹这样一位老师的伟大。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做工作的班主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称职的。只有提高能力,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6 情感修炼

人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关心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付与真诚的情感和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使学生相信、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是一位优秀教师、一位优秀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爱常常体现在普遍的关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宽容。这样的班主任能始终无私地关爱着学生,他不把学生当“物”管,而是把学生当“人”待,他与学生的交流是心与心真诚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种零距离地与学生交心,才能真真切切地和学生“知心”,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以爱育爱”。而学生也会在班主任这种爱的感召下,在充满爱的管理中不断地体验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步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另外,爱学生的确重要,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对学生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使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畏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班主任应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班主任要出现在他们面前,要让学生通过崇高的师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只有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全班

学生由衷的爱戴与尊敬,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爱的本身就是教育,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3.7 反思修炼

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思中,要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反思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是否存在着“内伤”、要反思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反思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

透过学生的一举一动,能明了地看到班主任老师本质、为人处世的态度。看到学生,就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我的影子,学生是我的翻版,学生好就是我的好,学生不好就是我的不好”。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最好的反映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

学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它,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要致力于了解学生,钻研学生。经常这样问自己:“你的学生喜欢你吗?”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3

随着教学改革,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教师要求高,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自己却无所谓。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这是近来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通过上级组织的读书活动,使我受益非浅。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要善于保持平常心态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因此,和众多教师一样,自己显得尴尬和无奈:如年龄增长、职称评聘的激烈竞争和各种关系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因此,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无成就感;对事业缺乏热情和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期望值高、急于求成,而心浮气躁、患得患失;因为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而容易垂头丧气、怨天忧人;因为自己辛苦忙碌而看到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而心生幽怨、心态失衡,甚至一叶障目,对自己的理想追求产生动摇。在红尘滚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对我们这些不高不低的人来说,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换个角度看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把困难当作培养适应能力的机会,把失败作为人生的历练过程,把成绩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和新的起点,把别人的要求和议论当作是天使赐予的磨励,始终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否则我们就会在利益冲撞,矛盾纷争中耿耿于怀,怕这怕那,作茧自缚,不能自拔,不仅害了自己,也成就不了事业。要相信,历史总在前进,社会总在进步。要把自己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融入学校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工作,融入和谐校园的建设,在学生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体验人生的快乐。

二、教师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

我们经常在失误、失利、失败的时候,总是怪罪外界原因,什么大环境不好,家庭背景差,领导不识人,同事素养不高,甚至认为时运不济,一切命中注定。很少在自身内部找原因,很少反思反省,从而使自己常常在苦恼和郁闷中煎熬。魏老师说:人生较难管理的实际是自己的心灵世界,较主要的还是要不断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能使我们不自傲,不因取得成绩而冲昏头脑;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能使我们不自卑,充满激情地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好而宠辱不惊。珍爱自己的正当权益,珍爱自己的时间空间,珍爱自己的特长特点,守住平常心,做好平凡事,不断完善自己。

教书是手段,目的是育人。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素质,教师不仅要以其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较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健康成长。因此,当教师力图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对学生所具有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肩负起更多的道德和人类的责任。我想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要加强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较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4

开展“读书思廉”活动,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措施。本人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感触颇深,现将心得体会阐述如下:

一、加强学习,做到警钟长鸣

按照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我经常学习各部门的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对照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学习教育。时刻提醒自己,做到警钟长鸣。

二、淡薄名利,保持平常心

作为一名教师,担任教育学生的任务,我深深意识到这是组织、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爱心,多一份为学生教好书的义务,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担任的职务,树立“为师不为利,为人不为名”的观念,知足长乐。

三、以身作则,从点滴做起

作为教师,在平常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从点滴做起,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时刻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处处起表率、先锋模范作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5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面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可以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直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老师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5、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助他弥补失误。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可以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面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6

利用暑假时间,粗粗浏览了一下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翻开书,才读了十几页,便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是我教育迷途中的一座“航标”!

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读书是人类灵魂的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的确如此,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贵,我深深的认识到,唯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踏实和安心的。

《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100个教育的事例,每个事例都很生动,更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或长或短,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从这本中还了解到,苏霍姆林的教育思想异常丰富,能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在我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对儿童的爱”。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爱儿童,才能信任和了解做儿童,才能把心灵献给他们,才能把教育工作纳入儿童茁壮成长的轨迹。他说:“如果跟孩子没有友谊,跟孩子思想上没有同一性,这种教育如在黑暗中徘徊。他又指出:智慧只能用智慧去培养,善良的心只能用善良去培养,对祖国的忠诚只能用积极为祖国服务的行为去培养。”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而又可爱的笑脸,心中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迎来了这32个小天使,忧的是如何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又是刚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较难适应。都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且热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刚开始,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大,哭的哭,闹的闹,我们每天早晨入园、傍晚离园时坚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家长和孩子,面带微笑用抱抱孩子的方法从家长手中接下孩子,让孩子们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感受老师对孩子的爱。

孩子们是天真的,在我们的抱抱、摸摸、亲亲、轻抚、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后,很多的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在开学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对于午睡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孩子有午睡的习惯,而且知道午睡过后就是爸爸妈妈来接他们的了,于是只要老师说:“宝贝们,睡觉喽!”他们就开开心心的睡了。可是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午睡习惯,于是两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漫长、难熬的过程。于是在开始的`几天里午睡室里难免会传出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看到这一情况,我忙说:“呀!那个小朋友在说话,把小嘴巴关起来,好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没什么反应,仍然各说各的,而且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一急声音就响了起来:“安静!”这下不仅说话的孩子没有停下来,而且还把原来睡着的几个孩子给吵醒了。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和孩子说悄悄话。没想到效果很好。我轻轻地走到一个小朋友跟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贴在他的耳边,说了声悄悄话,他笑眯眯的闭上眼睛。我这一举动一下子被孩子们吸引住了,接连几个,他们马上静下来,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对他说什么?”我装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说:“你们想知道我说了什么吗,那么谁先闭上眼睛,不和小朋友说话我就告诉他。”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赶忙把自己的小嘴巴和眼睛闭了起来。

于是,我就一个一个的对每个小朋友都说了同样的悄悄话——你是好孩子,老师喜欢你,请你快快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祝你做个美梦!就这样,孩子们都甜甜地睡了,睡梦中,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原来,让幼儿安静的睡觉是那么的简单,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就能使孩子感到你的爱,让他们自觉的遵守你的规则。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机,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而且现在的时代在变化,环境也在变,孩子更是在变,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只有读懂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因势利导,灵活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孩子们情绪的稳定,和老师也建立了感情,我们把重点工作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方面,xx班的孩子年龄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琐碎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级来得多些。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为此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给孩子穿、脱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入厕、洗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进餐。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中也要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注。孩子不愿意吃饭是一大问题,刚入园时孩子们一到吃饭就开始哭着找妈妈。在常规的培养上,老师仔细观察,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

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从以前的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社会对我们的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需要搞课题研究、教师个人也要搞课题研究,如何实现成为一个教研型的教师?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我们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备课,还要照顾家里的孩子,那么我们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答案是: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篇57

转眼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一切都慢慢地适应了,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层次。对学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也看出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