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5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

“振兴”是一个发展的命脉,在中国人口众所周知的范围内,“振兴”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振兴”更是我国发展的命脉。

一个发展的命脉,就在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中国的发展,既包括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的发展,又包括社会主义文化、民族和社会建设的文化、生态文明的文化等。它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的发展。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振兴”是一个发展的命脉。“振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命脉。“振兴”是和民族的生命,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振兴”不仅体现为的生存和发展,也体现为民族和人民的发展。

“振兴”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振兴”不是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脉。“振兴”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振兴”为社会主义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振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振兴”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命脉。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命脉。

“振兴”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振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振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振兴”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振兴”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振兴”不仅体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而且体现在为民族和人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

推动农村全面提升,共建美丽和谐乡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40年以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共建美丽和谐乡村,必将开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在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城市和农村都要发展,都要全面进步。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突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安定团结,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安居立业,生活幸福美满。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关键点,要想让农民收入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有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中坚持质量兴农是重中之重。比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实施产业兴农行动,推行标准化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牌、一县一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不断提高乡村的自制能力,从而形成治理有效、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破解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7

要抓实党建促乡村人才振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乡村,人才就是基石,德才兼备,方能行稳致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以“德才兼备、服务大局、勤学善思、创新争先”的优秀人才标准要求各类人才。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助力乡村振兴,就要持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人才衔接工作。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总要求,各地要成立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多途径、多方式实施人才精准引进,通过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招聘公告、举办校园双选招聘会“线上+线下”招揽人才,坚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相结合,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尤其是涉农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合格的领路人,倾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对人才有重点地实施教育培养计划,推动学校、政府、行业、科研院所多方联手,“校地合作”订单式培养乡镇党政人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高校生“一对一”结对联系,发挥传帮带作用,切实提升高校生解决基层事务的科学能力水平,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8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由温江区委组织部组织外出学习培训班。在此期间,实地参观了学习了xx村、余村、xx村、xx镇、南湖红船等点位。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弘扬”红船精神”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二、学习先进xx村

xx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xx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xx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学习先进余村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四、结合先进促发展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0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1

因地制宜“带”发展,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乡村产业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起色。驻村干部要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不论是成立合作社,进行蔬菜、菌菇种植和畜牧养殖,还是依照园区进行厂房建设出租,驻村干部都要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即不与前期脱钩,又能与后期衔接;既能保障经济来源,又能切实做好长期性、持续性发展。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2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脱贫、求振兴都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接力赛”。越到接近脱贫终点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的攻坚态势,从脱贫攻坚中总结经验,稳扎稳打冲刺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顺利交接到乡村振兴。

激发内生动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脱贫攻坚,久久为功。防止返贫增贫关键在人,在于实施“扶志扶智”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农民夜校、文化下乡、好人好事评选等载体,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积极性和脱贫志气;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转变,积蓄脱贫奔康的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问题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贫困户增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期,一方面要重点攻克剩下的“硬骨头”,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贫人口。要针对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聚焦影响致贫返贫的问题短板,找准“病、学、灾”等致贫返贫原因,划定支出预警线、识别高风险农户,划定收入资格线、框定易返贫贫困户,对识别出的易致贫返贫对象,因户施策、分类提供保障措施,为赢得全局夯实基础。

强化利益联结,产业扶贫“传好棒”。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不能为了脱贫而脱贫,要在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脱贫致富机制、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统筹做好二者衔接上下功夫。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是脱贫致富、实现长效脱贫,稳定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特色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拓展对接市场,助力产业换档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回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艰难的过去,瞭望“乘风破浪会有时”崭新的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重要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战略,深刻把握了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了我国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岗位,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始终坚持对党的信仰。俗话说:人生如船,信仰如灯。人生有了灯塔,奋斗才有方向,道路才不会迷失。怀揣对党最纯粹的忠诚,才能使我们不偏离党指引的道路。大山深处无数教师因怀揣信仰的爱而坚守大山数十载,扎根基层的黄文秀因怀揣信仰为农村发展奉献青春和生命,更有无数各行各业的战士、英雄,因怀揣信仰而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名战士,而信仰是支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无限力量。只有坚定对党的信仰,理想才不会动摇,精神才不会缺钙,才能在乡村振兴平凡的工作中闯出一片不平凡的天地。

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作为党员干部,确知此事要躬行,必须下到农村,走上田坎,投入其中常思索,落到实地广调研。瞄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就以乡村旅游为基点,地势适中,得天独厚那就发展特色农业,总之因地制宜、埋头苦干的搞好发展,切勿凭空推断,浮于表面。理论决定高度,实践决定深度。党员干部思想解不解放,担当作为如何,创新力度大小,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落地和预期效果,而实干往往是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党员干部要在实干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实干中磨练才能增长知识,才能在实干中成长成才。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果说党是一棵树,那人民就是土壤,是生命之源,是失去了人民这个土壤,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缘之水,发展将举步维艰。人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揭示了一个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发动群众,凝聚引领群众,服务联系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3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4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5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破解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7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8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19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0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1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2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4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5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6

基层干部要像不知火一样提高环境适应性,顺应新时代发展形势和工作要求,积极实现工作新定位,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不断培养自己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专业素质,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新作为。不求人夸颜色好,重实绩、抓实效,追求内在成色实现真发展。不知火果实呈倒卵形,果面粗糙,多有突起短颈,是名副其实的“丑柑”;

但果汁糖度在13%以上,最高达17%,维生素c含量也远高于同类水果。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层干部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初衷有清醒的认识,要像不知火一样“不求人夸颜色好”,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

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挖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一村一地有针对性地推进产业振兴,一家一户有实效性地帮助村民发展,让希望的田野实现真发展。久积尺寸之功,用心一、积跬步,让乡村振兴事业的薪火代代相传。不知火花果同株,别有一番景致:3到4月开花挂果,10到12月着色,次年2到3月果子成熟,两代同堂。乡村振兴战略高瞻远瞩,立足于当前谋划于长远20xx年,致力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并非权宜之策,也不可能靠一代人就能实现。基层干部要认识到乡村振兴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树立坚定的阵地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上守初心、记使命,久久为功;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要蹄疾步稳、分步实施,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像不知火年年花果交替一样,让实现乡村振兴的燎原之火生生不息。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7

一、到声誉卓著、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xx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大学校园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x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二、聆听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的境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聆听了各领域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三、现场感受特色鲜明的美丽村镇建设,让我的视觉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xx的特色村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xx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另外,在乡村治理上枫桥经验很典型,全镇设有近千个摄像头,所有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平台逐级汇总上报,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比如出现乱扔垃圾乱排废水等情况,平台立即反馈给执法队,执法队可以快速出勤进行管制。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xx的枫桥,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公平透明,快速便捷,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经济发展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xx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的村党总支书记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得到企业与群众的一致认可,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四、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让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启发

通过这次xx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永和乡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永和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永和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乡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永和,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永和,在全乡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3、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永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以冬枣、沃柑、猕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莲、油茶等为主打产品,推动我乡传统农业向现代代农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以松柏、龙凤为中心,推动永和康养、休闲旅游业发展。以三和瓷业为龙头,利用现在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引进、扶持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工旅结合”“农旅结合”“养旅结合”等思路,把永和的养生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休闲观光、健体康养等特色产业。

4、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29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领。唯有大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服务农民,方能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各地要利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依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培养造就人才,为20xx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激励年轻干部下沉基层,当好乡村振兴“勤务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村容村貌改观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应该看到,部分农村发展观念还较为落后,一些干部工作方法偏向保守,与新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迫切需要一批头脑灵活、思维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干部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要树立服务基层鲜明导向,激励引导年轻干部以广袤农村为考场,以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为考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出台激励保障措施,从经济待遇、办公条件、健康保险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层倾斜,让年轻干部在农村能扎根、有盼头。

挖掘乡土人才兴村活村,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乡土人人才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农村村情及农业生产规律,且大多身怀一技之长,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金种子”。要充分重视和用好乡土人才,改变过去乡土人才发展“不温不火”“任其自然”的局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在“全国十佳农民”“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遴选资助项目上予以倾斜,让“土专家”“田秀才”在资金政策支持下脱颖而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要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特别是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让乡土人才的.理论实践知识与新时代接轨,迅速成长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引回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当好乡村振兴“突击队”。部分外出能人产业发展理念先进,创业有成,回乡兴办实业、带动群众致富有着资金、技术和理念上的优势。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质较好、报效家乡意愿较强的外出能人返乡,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有效填补部分贫困乡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等掣肘短板。要大力扶持回归能人领办创办新兴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项目,壮大支柱产业,有效激活集体经济。同时,要在政治经济待遇、政策支持、后勤服务等方面予以保障,为能人在村安心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各类人才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不负时代使命和人民期盼,在广袤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1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2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4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7

“集结号”响彻着对党忠诚。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回望脱贫攻坚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征程,有无数值得我们铭记的瞬间,黄文秀、张小娟等1800多名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毛相林、白晶莹等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用汗水铸就了党员干部的信念与忠诚。时间坐标见证者脱贫攻坚的壮绩,更见证着忠诚的力量。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吹响,嘹亮的号声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广大驻村干部要在奋进新征程上书写对党的绝对忠诚,在基层一线不断涵养忠诚品格,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集结号”承载着使命担当。需要看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还需要驻村干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要看到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全面完善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驻村干部去不懈攻坚克难。

为此,要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扎根乡村,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既做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领路人”,更要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同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攻坚战”“持久战”。这样,才能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结号”蕴含着竭诚为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体现了造福人民、不负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驻村干部要明白驻村帮扶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思想,唯有扎根乡村,把身子沉下去、心沉下去,矢志不渝地兑现“为人民服务”承诺,方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政绩。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既要立为民服务之志,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功去解决民生痛点、助力一域发展、回应人民的期望,让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驻村帮扶工作的“晴雨表”。又要下大气力增强本领,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实在在的改变体现驻村帮扶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集结号”中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听懂“号声”背后的内涵,乡村振兴道路的“新征程”将永远充满奋斗的澎湃动力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8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39

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最后冲刺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应砥砺务实作风、涵养为民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留遗憾、全力以赴,奋力答好新时代决胜脱贫攻坚试卷。

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已迎来最后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实属不易。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双重加压下,要想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端正作风,杜绝形式主义,真抓实干、苦干实干,不搞“花拳绣腿”,注重“求真务实”,切实把每一件群众事落实好,确保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感同身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外在表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主动倾听贫困户的心声,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多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多问问他们生活的困难,多找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妥善地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以此为轴,不脱离人民群众,拥护人民群众,确保能脱得了、稳得住。

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气度,迎难而上。只有个人本领过硬、素质过高、底气过足,才能接得了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的“烫手的山芋”。党员干部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不仅是要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还要注重谋划乡村振兴,做好有效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固基础。党中央承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行动上不能有丝毫迟缓,要有“善始善终”的决心和“善作善成”的担当,在磨练中蜕变成长,在烈火中淬炼成钢。“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用“钢铁一般”的意志练就过硬本领,助力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选择在暑假空闲时间,对自己家乡周边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社会实践与以往的都不相同,组队是在线上,讨论也在线上,除了实地调研,其他的工作都在线上完成,虽然实践队员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但是依旧出色的完成了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然后共同完成了问卷的制作,并在网上发布。接着实践队员每天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践调研,并完成记录和实践报告新闻稿。在实践过程中,每位队员都会遇到大小不一的情况,但是都被一一化解,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也成长了不少。为使更多的村民能够了解到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队员走街串巷不断地在村民中间宣传国家战略,帮助村民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在实践活动的最后,队员自发在村庄中打扫公共设施,为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历了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以及走访调查,实践队员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实践队员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学生也可以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乡村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1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通过本次讲座,我认识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乡村振兴需要艺术家。拥有再好的资源也需要宣传,不然仅是当地人知道无法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局限性就比较大,讲座中提到的乡村正是因为大量的艺术家到访,产生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的`发展。

第二,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同时也是精神上的。应当给乡村人民留出应有的活动空间,建设适合当地村民用以活动的建筑、小品等,例如建设给孩子们玩耍的场所等。

第三,乡村振兴要和党的基层建设结合起来。例如讲座中提到,研究发现,乡村的年轻人很少有想入党的,他们将村委会改造成为一个党史博物馆,大门外面党徽高悬,上书“人民至上,共产党好”,内里讲述党的故事,增进村民对党的了解。

通过本次讲座,我受益良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3

我很荣幸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柏露旅游的客人感受到

“红色瀑布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

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红色瀑布小镇”,加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

在各村建文化体育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舞蹈队等,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

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

让文化发展多元化。我乡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4

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法治行”法治宣传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县档案局根据本单位业务实际,大力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助力乡镇振兴,为全县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普惠、高质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现将该项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创建法治示范创建与其他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成立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一般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由综合办负责全局示范单位创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解决机构、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等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局通过微信、微博、展览馆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工作。

二、具体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档案服务大局的积极性。提升档案人的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动力。

(二)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作用,主动作为,有效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8月21日,我局深入县进党委、镇进行工作指导,重点加强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村级档案管理业务指导,最大限度地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三)全面落实政策,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局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政策,开展入户调查和精准识别,指导精准扶贫专卷更加有效规范。

(四)坚持“档案姓党”,确保档案服务农业农村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为档案更好服务农业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在享受党的为民惠民政策时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助推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乡村管档人员大多是村干部担任,流动性较强,人员不具稳定性,影响了部分档案的交接工作,且参加档案管理培训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上不去,加大了助推乡村振兴宣传难度。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解决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6

鼓励引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想要助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资金问题不可忽视。除了依靠国家资金扶持,现正在推行的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流转、小微企业引进和乡村旅游发展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缓解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各村应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资金。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推进,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用于村级基础建设。配合现行的巷道建设项目,在政策范围内由上级政策解决一部分巷道建设资金问题,不足部分由村级留存的可支配资金解决。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拆除了废旧空心房,获得的村级可用资金,可以改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响应了国家政策,进一步改善了村级基础设施,解决了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各村还应该科学谋划产业,立足本村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找准适宜发展路子。对特色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探索“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发展健康、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产业,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对自然风光优美的`村,探索“集体经济+旅游公司”发展模式,以村集体为主导,联合专业旅游机构,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总之,只有村级手上有可支配资金,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才能够大胆前行,不畏首畏尾,也才能真正闯出一条适合本村的乡村振兴路子来。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选择在暑假空闲时间,对自己家乡周边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社会实践与以往的都不相同,组队是在线上,讨论也在线上,除了实地调研,其他的工作都在线上完成,虽然实践队员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但是依旧出色的完成了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然后共同完成了问卷的`制作,并在网上发布。接着实践队员每天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践调研,并完成记录和实践报告新闻稿。在实践过程中,每位队员都会遇到大小不一的情况,但是都被一一化解,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也成长了不少。为使更多的村民能够了解到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队员走街串巷不断地在村民中间宣传国家战略,帮助村民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在实践活动的最后,队员自发在村庄中打扫公共设施,为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历了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以及走访调查,实践队员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实践队员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学生也可以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乡村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8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49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题”,疫情发生后,上级领导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9个月过去了,时间得到了答案,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准的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当前,许多村干部带动着村民搞产业发展,而产业做强做大做成规模,要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注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抓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稳定集体经济来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现如今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的劳动力缺乏,能够带领农民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致富带头能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和选拔村干部,建立起数量稳定、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注重把外出务工的青年党员、能人吸引回来,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带动更多要素向农村聚集。要强化村民的集体意识,打好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阻击战,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仅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50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51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52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53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54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篇55

近期,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乡村振兴,我村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各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一起商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从商讨的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村庄只是提出一些近期工作任务,根本谈不上乡村振兴策略。因此,我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有了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农民是勤劳能干的农民,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农耕上。换句话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很多农民的思想跟不上当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方针为要求,把各行业中热爱“三农”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农村工作队伍,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乡村振兴合力,通过培养新农人队伍和解放思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和思想基础。

给村干部以适当压力、发挥村民主人翁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作为全村发展的带头人,必须要有与时俱进、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村的村干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么这个村庄的发展也就止步于当下,落后于未来。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制定振兴战略时,要以村民愿不愿意,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尺度。只有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才会关心村里的乡村振兴战略,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因此,党委政府要给村干部以压力,使村干部有紧迫感,紧跟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带领村民致富,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正确引导和带领下,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绘制出蓝图,把工作落实到位,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党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各种资源配置的投入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政策和设施基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