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精选5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成功的班主任,任何一个著名的班主任,都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的过程。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就刷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惯性思维。这一章作者列举出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28招,每一招都紧贴我们的实际,每一招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去回味,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正确面前不断反思自己。

书中第16页谈到《学生上课不带书,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书本或带作业的现象。比如,我要讲试卷了,总是有个别孩子说试卷丢在家里或忘在寝室等,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他们粗心大意。虽然也常常告诫他们——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枪,枪在人在,现在人在,枪却不在了,这像话吗?但是,我发现不管怎么强调,还是会有孩子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

在这个话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没有一味地责备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充分分析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忘记带的各种原因,并建议我们自己准备几本备用教材,以备急需。这个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们每次发的试卷都有剩余,我为什么不多带几张到教室,如果有学生丢失或遗忘,我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用,为什么非要责备他们呢?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这十分简单,可是就我们只重视了责备和提醒,却往往忘记了帮助。给孩子多想个补救措施吧,不比责备他们更有效吗?

我们的班上总是会有学生不写作业,但作业学校是要不定期检查的,怎么办?唯有罚了!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罚写多遍的方式来强制学生完成,这在一定时候是有效的,可是罚抄多遍的方式却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来处罚次数过多学生无法保证质量,二来对学生的思维也毫无益处。

我也深有同感,其实处罚是最无奈也最无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说罚作业的最高限额是两遍,我们的目的不是罚学生,而是让学生纠正不做作业的坏习惯,而纠正这个坏习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协调各科老师的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请“罢工“。这些听起来会让我们决定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从中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智慧。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着想,然后才会有学生替老师着想。

对于学生自习课说话的问题我也一直苦恼,通常我们采用班长坐在讲桌上管理着全班学生,看谁表现不好,批评他或者记名字等老师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效果却没有。从书中58页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师让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很自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用笔谈的方式。他们把这个方案叫做纸上谈兵,对于纸条的处理也是一个智慧的点子,把纸条保留下来作为老师的写作素材或同学间的聊天记录。多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会严厉禁止他们,用智慧来解决,我们的班上也同样能做到讨论静而无声。

这本书虽然我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本班级管理的智慧书,更是一本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指南大全。在班级管理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带着美好上路,用反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心灵;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责任和担当。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

最近买了一本李镇西教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教师心声的《做的教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教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本事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够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镇西与昨日的李镇西相比——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今日我组织班团体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今日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今日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提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今日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每一天都不是,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第一应当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李镇西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让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的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

只有经常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把教学的工作做好,同时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在这个暑假,我除了参加培训,做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我还读了几本书,也是感触很深。其中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

在读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作者对学生的那份爱,而这本书也是给我很深的感受就是要爱学生,对于学生的爱,才能更好的把教学做好。首先作为老师要有一份童心,让自己成为孩子,能了解孩子们想什么,是怎么想的,那么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更好的把你的教学做好,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知道他们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而不是老师教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这样就有了隔阂,也是容易让学生们觉得这个老师他们不喜欢,也不想上这个老师的课。

孩子们不像我们大人,可以更加理智的去学习,即使我们知道这本书很枯燥,但是为了学习,我们还是会认真的去看,尽量的去理解,但是小学的学生们却是不同,他们还处于童年期,兴趣才是他们更好的老师,如果老师教的不好,那他们学习的欲望就是很低的了。

也不会认真的听老师讲,如果他们喜欢老师,爱老师,那么自然也是会认真的听课,做好作业,甚至给你超乎预期的惊喜。

爱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口头说说的,而是要实际中去做的,在我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尽责,对待学生方面,有时候学生成绩不好,我会觉得是他们没学好,而没有从自身出发,是不是我教学方面没有做好,所以才最终导致了他们没学好呢?我也很喜欢我们班的学生,但是是否做到了对他们足够的了解呢?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我没有,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并没有那么的爱,也没有彻底的了解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在哪里。

作为老师,同样也是要有思想的,有知识的,不能一成不变的,虽然说教学的课本是一样的,而且每个学年似乎都是在重复,但是其实在教学外,在假期里还是有很多的时间,我们要学更多的东西,来完善,补充我们的思想,更好的理解课本,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本书也是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停的填充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有思想有素质的老师。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 “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7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8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

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9

好书能营造一种宁静的心境,能让人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中总能找到灵魂的归宿,为我们指路的明灯。如果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会读书则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从读书好的思想中转化为好读书。

书是精神的粮食,是人类进步的台阶。每当我翻开那精神的粮食,哺育我的是一个个妙词佳句,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而书则不然。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许许多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这个时间上没有书,那会怎样呢?这个世界将不会发展那么快,还可能是原始。读书是很美好的事,它使人快乐。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打开一本书看看,把不开心的事放下,书跟你交朋友。读书使人从无知变成有知,从少知变成多知。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智慧的海洋。”是的,正是有了书,社会才会进步,科学才会发展。朋友,让我们一起发愤读书吧!读书使人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书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也给过我不少的启迪,鞭策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读书的时候应专心致志,除了了解书中的内容,好要对其进行分析,留下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读书时时而在书上划划圈圈,留下些精华。每当我翻开书本,就会身临其境,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这才依依不舍地象被人从那儿拽了回来。许多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读书,或是在溢满书香的小屋,或是在万籁俱寂的午夜,远离喧嚣、嘈杂,一个人独享那份清净与快乐。虽然书中未必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我却还是常常捧书漫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流连于皎洁月光下,徜徉于整洁的书柜前。每至此,心灵得以平静舒展,思绪得以驰骋纵横。身处不同的环境对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艰苦的环境里读书,没有恒心和坚韧的毅力是徒劳的,至少是读不好书的。“头悬梁、锥刺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流传千年的读书“古训”,反映出古人读书的环境是多么地艰难。而追求名利的读书,则变得过于的形式,效果也不是那么的明显。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物质条件还是在读书氛围上,读书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书的种类也多了,而人们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了,书的专业性也显现出来,我们要有选择地来读适合我们的书籍。无论读书环境好坏,并不影响读书人的执着和对读书的热爱。古人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尚能专心读书,在崇尚知识、崇尚读书的今天,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时光,淡泊名利,远离世俗,潜心读书。书是人生的一个最最知心地伴侣。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0

读一本好书,是与伟人的精神交流;读一本好书,是为心灵寻找生长的沃土;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灵魂的必然需要。我喜欢读书,并在读书中享受着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

有时候,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想读书却感觉抽不出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是的,时间总是会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并且有一颗迫切读书学习的心,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读书。

二、“兴趣的意义何在”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常常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任老师如何苦口婆心,都没有什么改变。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意义何在”,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自己迫切的想去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比质问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要好得多。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在老师。首先,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孩子喜欢你,愿意听你说。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其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场节目,演员如果毫无变化没有表情,那么观众当然就不愿继续往下看了。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端坐不动地听别人在台上作报告的。

得到这个启示后,我很快就运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四》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画面生动的课件。当孩子们看到“飞舞的蝴蝶”“爬来爬去的蜘蛛”“游来游去的蝌蚪”时,一下子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然后,我用动画的形式,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开然后合拢,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规律,也体会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课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实孩子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老师用心去准备,去设计你的课堂。那么,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兴趣。

三、学会积累经验

刚刚参加工作这几年,常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这与个人经验是有紧密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一点上,让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而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了解自己的班级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级的最合适的方式。教学水平的提高,就要靠勤学勤问,刻苦钻研了。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吃的学问多》这一课时,我感受颇深。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但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就需要老师提高教学的“艺术”了。我一边自己钻研,一边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虚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区优质课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校自20xx年开始,就启动了“1+N”计划。这个活动,给我们青年老师带来了很多可贵的帮助。使我们能在一个温暖的团队氛围中,学习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快乐迅速的成长。给我的职业成长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四、教师脑力劳动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素养

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这里面尽管学生有其自身的动机所在,但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而要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须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有精力去顾及学生,才会根据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而随时自己将要采取的措施。

五、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

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发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习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会在阅读书籍中找到无限的快乐。让我们阅读并快乐着!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1

在这个稻谷金黄,漫山红叶的季节里,我端着一杯飘香的热茶,顿时一种清凉的心境,让我卸下世俗中所有的疲惫,静下心来学习《专业标准》,受益匪浅。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有四条: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又包含了若干领域,并且明确提出了每一个领域的基本要求。下面我就其中的两条理念来谈谈我的一点小看法。

想要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思想、追求、个性和尊严,维护他们的天性——“求生的欲望、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才能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生命的融合。关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我们教师还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有效地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知道不同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对后进生要做到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现在这个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时代,我觉得每次考试可以出几份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那样卷上的成绩就不会打击到那些学习困难户,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我想那样后他们一定也能从最简单的试卷开始做到和优等生一样的试卷.

总之,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高为师,身正为 范”,用爱心育人,师德塑人,做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2

今年寒假,应学校组织要求,为了积极响应读书活动号召,我从中选择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静心的阅读了该书,并对李镇西老师的观点稍有感悟。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新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的编辑这样推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就是李镇西老师“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实记录。

这是一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书。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书中提到的“四心”让我感受颇深。一是: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啊,教师是一碗良心饭,对学生的态度,为学生服务的心,完全来自自己的奉献,只有当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不求回报,不求利益的时候,那学生就是幸福的,同样的老师也是幸福的,可以在学生真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幸福。二是: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又何尝不在期盼有位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老师,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替学生想,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走进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好伙伴。三是:平等之心:“拜小孩为师”。不要总是站在一个高度看小孩,不要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李老师告诉我们,学一学孩子的方式未尝不可,你会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的秘诀。四是: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他能走进儿童的心灵,爱心使他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先生正是这样的教育家。”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3

读一本好书,是与伟人的精神交流;读一本好书,是为心灵寻找生长的沃土;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灵魂的必然需要。我喜欢读书,并在读书中享受着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

有时候,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想读书却感觉抽不出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是的,时间总是会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并且有一颗迫切读书学习的心,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读书。

二、“兴趣的意义何在”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常常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任老师如何苦口婆心,都没有什么改变。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意义何在”,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自己迫切的想去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比质问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要好得多。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在老师。首先,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孩子喜欢你,愿意听你说。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其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场节目,演员如果毫无变化没有表情,那么观众当然就不愿继续往下看了。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端坐不动地听别人在台上作报告的。

得到这个启示后,我很快就运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四》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画面生动的课件。当孩子们看到“飞舞的蝴蝶”“爬来爬去的蜘蛛”“游来游去的蝌蚪”时,一下子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然后,我用动画的形式,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开然后合拢,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规律,也体会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课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实孩子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老师用心去准备,去设计你的课堂。那么,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兴趣。

三、学会积累经验

刚刚参加工作这几年,常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这与个人经验是有紧密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一点上,让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而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了解自己的班级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级的最合适的方式。教学水平的提高,就要靠勤学勤问,刻苦钻研了。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吃的学问多》这一课时,我感受颇深。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但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就需要老师提高教学的“艺术”了。我一边自己钻研,一边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虚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区优质课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校自20xx年开始,就启动了“1+N”计划。这个活动,给我们青年老师带来了很多可贵的帮助。使我们能在一个温暖的团队氛围中,学习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快乐迅速的成长。给我的职业成长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四、教师脑力劳动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素养

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这里面尽管学生有其自身的动机所在,但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而要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须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有精力去顾及学生,才会根据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而随时自己将要采取的措施。

五、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

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发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习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会在阅读书籍中找到无限的快乐。让我们阅读并快乐着!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5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6

这个暑假,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惑受颇涂、受益匪浅。书中写的很实在,里面讲述的一个个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无穷智慧。

正如书本开头的序:永远的班主任中所写:“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读了这本书我在思考我常常为他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例如他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的“礼物”,例如他创意编写的“班级史册......”序作者的这些思考带动了我确实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为何这么多,源于哪里,读完书本,我有体会,也得出了答案:这一切都有源于李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以融入学生当中为快乐,以从事教育劳动为幸福,当他攸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他的内在积极性便被充分的调动起。他的心里理潜能便被激发出来。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发挥出来。而当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后,当他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以后,他享受着学生们给予的关爱。体验着教育劳动的幸福,并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这些又激动着的他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的智慧,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想了想自己当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感受依旧颇涂,这两个月的时间极其的充实,看着孩子们为跑操比赛而不断练习,听着他们一声声嘹亮的口号,我很开心开着他们为了装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种尺寸,开动各自的智慧来想格局分布,我更开心,看着他们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而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人脉,不断的拉票,看着票的数据从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开心更多的是差异,我爱这些孩子们,不讨论名次结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们为一件事全班凝聚,奋力拼搏的过程。确实,我从中得到了乐趣,也取得了继续为他们努力下去的决心。确实“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深体会到了。

现在推崇素质教育,何谓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同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法谈起。所以,重李老师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的是在育人,教会本领,所以,未来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要调整,传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孩子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李镇西老师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的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知识的人。

通过学习李老师的经验之谈,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自己的态度摆正了,工作起来就愉悦了,工作愉悦了,好多问题就自认而然也就好处理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本李老师亲身实践所所铸的书,书中李老师所提及的典型事例也正是我们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所常碰到的,李老师通过记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的教育故事和相关教育理念,所以,这本书对作为班主任的我颇为受用,所以,之后,我会继续研读,推敲李老师的这本书,继续学习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学习他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再合理的将李老师所述的方法融进日常工作中,希望在我们的日后工作中也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故事来。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7

寒假里,我拜读了李先生的《做的老师》这本书。它是由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在这里,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读了这本书,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

在《做的老师》这本书中,李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挚爱让人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也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让学生觉得你亲近。童心决定着童心,我们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只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像李老师那样真心爱学生,把爱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只要我们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对那些让自己头疼的学生像李老师那样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称谓)都当作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还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根本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师教育学生非常有耐心,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有耐心,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像李老师那样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做的老师》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达了李老师的育人思想,他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使我们的心态变得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在读《做的教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么优秀的习惯真的让我们欣赏和佩服。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可是他却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我们精心备课,就可以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水平,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是要有顽强毅力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如果我们每天挤时间争取多读些书,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李老师那样努力“做的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如果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们就会向“的教师”靠拢。这样我们就可以越来越好,成为自己心中的教师。许多年以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读了《做的教师》这本书,我的耳边时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寻找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会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说:教师,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8

好书能营造一种宁静的心境,能让人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中总能找到灵魂的归宿,为我们指路的明灯。如果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会读书则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从读书好的思想中转化为好读书。

书是精神的粮食,是人类进步的台阶。每当我翻开那精神的粮食,哺育我的是一个个妙词佳句,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而书则不然。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许许多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这个时间上没有书,那会怎样呢?这个世界将不会发展那么快,还可能是原始。读书是很美好的事,它使人快乐。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打开一本书看看,把不开心的事放下,书跟你交朋友。读书使人从无知变成有知,从少知变成多知。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智慧的海洋。”是的,正是有了书,社会才会进步,科学才会发展。朋友,让我们一起发愤读书吧!读书使人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书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也给过我不少的启迪,鞭策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读书的时候应专心致志,除了了解书中的内容,好要对其进行分析,留下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读书时时而在书上划划圈圈,留下些精华。每当我翻开书本,就会身临其境,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这才依依不舍地象被人从那儿拽了回来。许多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读书,或是在溢满书香的小屋,或是在万籁俱寂的午夜,远离喧嚣、嘈杂,一个人独享那份清净与快乐。虽然书中未必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我却还是常常捧书漫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流连于皎洁月光下,徜徉于整洁的书柜前。每至此,心灵得以平静舒展,思绪得以驰骋纵横。身处不同的环境对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艰苦的环境里读书,没有恒心和坚韧的毅力是徒劳的,至少是读不好书的。“头悬梁、锥刺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流传千年的读书“古训”,反映出古人读书的环境是多么地艰难。而追求名利的读书,则变得过于的形式,效果也不是那么的明显。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物质条件还是在读书氛围上,读书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书的种类也多了,而人们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了,书的专业性也显现出来,我们要有选择地来读适合我们的书籍。无论读书环境好坏,并不影响读书人的执着和对读书的热爱。古人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尚能专心读书,在崇尚知识、崇尚读书的今天,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时光,淡泊名利,远离世俗,潜心读书。书是人生的一个最最知心地伴侣。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9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精髓。不同的诗歌有着不同的时代和个人的风格,有的行云流水,浅白通俗;有的跌宕起伏,雄浑深厚;有的则是悲凉慷慨,豪迈奔放。

诗仙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的怡然自得,转眼观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但是谁人又知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他定是在等待,等待“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一天。因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仙”字来称谓他真是在合适不过了。

岳阳楼上范仲淹,岳阳楼不愧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置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景果真如梦如幻。可纵然有此美景,也掩盖不住他内心的忧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当我们身处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就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以及对古人的敬佩。让我们一起置身于历史之中,共享这难得的千种风情吧!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0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1

今年寒假,应学校组织要求,为了积极响应读书活动号召,我从中选择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静心的阅读了该书,并对李镇西老师的观点稍有感悟。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新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的编辑这样推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就是李镇西老师“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实记录。

这是一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书。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书中提到的“四心”让我感受颇深。一是: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啊,教师是一碗良心饭,对学生的态度,为学生服务的心,完全来自自己的奉献,只有当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不求回报,不求利益的时候,那学生就是幸福的,同样的老师也是幸福的,可以在学生真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幸福。二是: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又何尝不在期盼有位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老师,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替学生想,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走进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好伙伴。三是:平等之心:“拜小孩为师”。不要总是站在一个高度看小孩,不要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李老师告诉我们,学一学孩子的方式未尝不可,你会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的秘诀。四是: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他能走进儿童的心灵,爱心使他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先生正是这样的教育家。”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2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事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教学也从不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学生就会给我回报,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带差,以小组牵动班级整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习惯培养为重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拓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也许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细点点滴滴,所以期末考试,学生的书面书写干净整洁,能够仔细的答题,班级的各项成绩好。

低年级的小科课较少,大量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支配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搞好辅导也成了我们平日的重头戏,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查漏补缺,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收获,在辅导中也能拓展思维。

大量的辅导,必然规律带来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级,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级必须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漂亮的字上画个圆圈,在干净的本子上画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级38名同学,每位同学的本上都留下我认真批改、圈圈点点的痕迹。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本整理干干净净让我欣赏,让我评价。在批改辅导中,我特别注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本着上课多叫几次,批改多圈几次的原则,把更多的机会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我愿意这样去做,不厌其烦。

还记得和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达,还记得学生清脆悦耳、富有情感韵味的朗读,读课文各种不同的表演,识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动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习惯正在学生身上扎根,这又一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什么,学生就会展现什么,同时也就收获什么。

我读了《施舍的树》这篇文章后,我被文中的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棵大树为小男孩做了许多事:让小男孩在树荫里休息,让小男孩在它的树干上荡秋千,让小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小男孩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让小男孩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关心我,爱护我,天天烧饭给我吃,忙里忙外,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头晕乎乎的,妈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医院里去。在路上,妈妈一会儿问我:“卉卉,你要不要紧?”一会儿又对我说:“坚持一会儿,我们要到医院了。”忽然,一辆卡车从我身旁经过,我乍一听这声音后一惊,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妈妈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车,把我抱在车上,一个劲地自责自己。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说:“没什么大碍,只需要挂两瓶水。”我听后有些害怕挂水,妈妈对我说:“宝贝,放心吧,没事,针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样。”我听后点了点头,心宽了许多。挂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妈妈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渐渐放下。啊,妈妈,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树!为我无私的奉献!

其实,天下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像大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用一颗孝心回报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乐。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4

寒假里,我拜读了李先生的《做的老师》这本书。它是由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在这里,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读了这本书,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

在《做的老师》这本书中,李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挚爱让人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也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让学生觉得你亲近。童心决定着童心,我们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只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像李老师那样真心爱学生,把爱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只要我们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对那些让自己头疼的学生像李老师那样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称谓)都当作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还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根本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师教育学生非常有耐心,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有耐心,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像李老师那样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做的老师》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达了李老师的育人思想,他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使我们的心态变得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在读《做的教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么优秀的习惯真的让我们欣赏和佩服。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可是他却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我们精心备课,就可以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水平,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是要有顽强毅力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如果我们每天挤时间争取多读些书,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李老师那样努力“做的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如果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们就会向“的教师”靠拢。这样我们就可以越来越好,成为自己心中的教师。许多年以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读了《做的教师》这本书,我的耳边时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寻找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会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说:教师,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5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6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7

好书能营造一种宁静的心境,能让人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中总能找到灵魂的归宿,为我们指路的明灯。如果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会读书则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从读书好的思想中转化为好读书。

书是精神的粮食,是人类进步的台阶。每当我翻开那精神的粮食,哺育我的是一个个妙词佳句,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而书则不然。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许许多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这个时间上没有书,那会怎样呢?这个世界将不会发展那么快,还可能是原始。读书是很美好的事,它使人快乐。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打开一本书看看,把不开心的事放下,书跟你交朋友。读书使人从无知变成有知,从少知变成多知。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智慧的海洋。”是的,正是有了书,社会才会进步,科学才会发展。朋友,让我们一起发愤读书吧!读书使人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书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也给过我不少的启迪,鞭策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读书的时候应专心致志,除了了解书中的内容,好要对其进行分析,留下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读书时时而在书上划划圈圈,留下些精华。每当我翻开书本,就会身临其境,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这才依依不舍地象被人从那儿拽了回来。许多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读书,或是在溢满书香的小屋,或是在万籁俱寂的午夜,远离喧嚣、嘈杂,一个人独享那份清净与快乐。虽然书中未必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我却还是常常捧书漫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流连于皎洁月光下,徜徉于整洁的书柜前。每至此,心灵得以平静舒展,思绪得以驰骋纵横。身处不同的环境对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艰苦的环境里读书,没有恒心和坚韧的毅力是徒劳的,至少是读不好书的。“头悬梁、锥刺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流传千年的读书“古训”,反映出古人读书的环境是多么地艰难。而追求名利的读书,则变得过于的形式,效果也不是那么的明显。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物质条件还是在读书氛围上,读书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书的种类也多了,而人们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了,书的专业性也显现出来,我们要有选择地来读适合我们的书籍。无论读书环境好坏,并不影响读书人的执着和对读书的热爱。古人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尚能专心读书,在崇尚知识、崇尚读书的今天,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时光,淡泊名利,远离世俗,潜心读书。书是人生的一个最最知心地伴侣。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9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0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热门思想汇报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害怕。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让所有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

记得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由此看来,启动学生自信心理系统是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愿意去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每个人都是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长、教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同学的肯定。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己的挑战权,知情权……而教师总是把已经嚼得又嚼,没有任何味道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装进脑子中去。在这种教学水平指导下,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确实强人所难。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工作总结让教师把话语的权力换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导演、演员,参与集体的表演;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课堂……让我们打破那个成人化的课堂,还一个童趣的课堂给学生。

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

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学生爱戴的教师,她的言传身教胜于千言万语、苦口婆心。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乐于走进她的课堂,乐于与她相处的四十分种,乐于与她进行学习上的沟通,生活中的交流。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1

最近买了一本李镇西教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教师心声的《做的教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教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本事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够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镇西与昨日的李镇西相比——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今日我组织班团体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今日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今日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提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今日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每一天都不是,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第一应当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李_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2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成功的班主任,任何一个著名的班主任,都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的过程。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就刷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惯性思维。这一章作者列举出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28招,每一招都紧贴我们的实际,每一招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去回味,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正确面前不断反思自己。

书中第16页谈到《学生上课不带书,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书本或带作业的现象。比如,我要讲试卷了,总是有个别孩子说试卷丢在家里或忘在寝室等,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他们粗心大意。虽然也常常告诫他们——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枪,枪在人在,现在人在,枪却不在了,这像话吗?但是,我发现不管怎么强调,还是会有孩子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

在这个话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没有一味地责备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充分分析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忘记带的各种原因,并建议我们自己准备几本备用教材,以备急需。这个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们每次发的试卷都有剩余,我为什么不多带几张到教室,如果有学生丢失或遗忘,我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用,为什么非要责备他们呢?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这十分简单,可是就我们只重视了责备和提醒,却往往忘记了帮助。给孩子多想个补救措施吧,不比责备他们更有效吗?

我们的班上总是会有学生不写作业,但作业学校是要不定期检查的,怎么办?唯有罚了!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罚写多遍的方式来强制学生完成,这在一定时候是有效的,可是罚抄多遍的方式却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来处罚次数过多学生无法保证质量,二来对学生的思维也毫无益处。

我也深有同感,其实处罚是最无奈也最无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说罚作业的最高限额是两遍,我们的目的不是罚学生,而是让学生纠正不做作业的坏习惯,而纠正这个坏习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协调各科老师的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请“罢工“。这些听起来会让我们决定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从中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智慧。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着想,然后才会有学生替老师着想。

对于学生自习课说话的问题我也一直苦恼,通常我们采用班长坐在讲桌上管理着全班学生,看谁表现不好,批评他或者记名字等老师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效果却没有。从书中58页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师让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很自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用笔谈的方式。他们把这个方案叫做纸上谈兵,对于纸条的处理也是一个智慧的点子,把纸条保留下来作为老师的写作素材或同学间的聊天记录。多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会严厉禁止他们,用智慧来解决,我们的班上也同样能做到讨论静而无声。

这本书虽然我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本班级管理的智慧书,更是一本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指南大全。在班级管理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带着美好上路,用反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心灵;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责任和担当。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3

今年寒假,应学校组织要求,为了积极响应读书活动号召,我从中选择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静心的阅读了该书,并对李镇西老师的观点稍有感悟。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新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的编辑这样推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就是李镇西老师“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实记录。

这是一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书。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书中提到的“四心”让我感受颇深。一是: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啊,教师是一碗良心饭,对学生的态度,为学生服务的心,完全来自自己的奉献,只有当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不求回报,不求利益的时候,那学生就是幸福的,同样的老师也是幸福的,可以在学生真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幸福。二是: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又何尝不在期盼有位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老师,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替学生想,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走进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好伙伴。三是:平等之心:“拜小孩为师”。不要总是站在一个高度看小孩,不要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李老师告诉我们,学一学孩子的方式未尝不可,你会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的秘诀。四是: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他能走进儿童的心灵,爱心使他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先生正是这样的教育家。”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

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

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

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

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

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7

学习了《点击陶行知》一书,使我感受很深,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先进的,是无人能比的。通过学习是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震撼,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

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

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一理论将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整合起来,教师要把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向我们科学学科更要结合生活,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时,我利用平时生活中不同的纸扇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实例进入教学,再把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事实,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作用于生活的理论思想。

二、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科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让宽容心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我们教师要相信教育是尊重差异的,是不怕失败的。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人的素质各有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总有快慢之分,如果出现不适宜的问题时,应耐心帮助,多多引导,切不可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害怕学习,把一肚子疑问困在心里,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使教学的过程变得呆板,没有生机。宽容心便是母爱心。陶行知曾以爱迪生的母亲来作为教师们的模范,以此说明对学生差异的宽容,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他说“像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学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学生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爱,即使再好的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就没有和谐的课堂。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规律,用宽容、爱心和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才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发现周围将是一道道永不退色的靓丽的风景。

总之,通过对《点击陶行知》一书的学习,是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尤其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您教育我们: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去做,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把学习看成快乐的事。用母爱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

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8

读了《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深深感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全天侯的,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并且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能够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没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挣,然后往这儿花;这种职业,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我的子女,就要从培养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开始,有人说,培养好习惯就像往银行里存钱,随时都能够取出来用。有了一个好习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有了两个好习惯,就存了两笔钱好的习惯很多,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一辈子都能够取之不尽。《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习惯”,每一种好习惯都从故事引入,让我们思考学到了什么让人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例如:书中在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习惯”里,引用了《宋庆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庆玲为了她之前答应教小珍叠花的事,而放弃了全家到一个很趣味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样,她等了一个午时,小珍也没有来,爸爸遗憾地说“早明白就一齐出去,庆龄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庆龄却说,我们约好的,我本来就应当遵守自我的诺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们出去玩了,也不会高兴啊!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小庆龄是自我决定留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必须也是想去那个伯伯家做客的,可是最终放弃了,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们从故事里不难猜到,信诺言,不仅仅让守诺的庆龄欢乐、有尊严、也让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赖。

如今,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怎样做呢?

1)凡向孩子许诺言,就要尽量兑现;

2)事前提醒孩子诺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兑现诺言;

3)发现孩子守信用,要及时表扬;

4)不“逼”孩子许不可能兑现的诺言。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习惯实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许多良好的习惯的话,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很划算呀!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中,斯霞教师强调:“为人师者,异常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礼。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会用微笑来欣赏每个学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力,更有利于让学生构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正所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赞扬一则让他们渴望赏识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二则在满足的情景下能够作到洗耳恭听,甘愿理解自我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不挫伤其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对犯错误的学生,不用尖刻的语言去批评他,而是换个方式,换种说法,让学生从我的语言中明白自我所犯错误,并能自觉地改正错误,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个性特点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内向、好动、烦躁等,应循循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暴力的扼制。

每个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人生世界,我们要经过多方面多渠道的疏通,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或朋友的身份展开谈话,以进取乐观的态度引导学生,为人师表。那么,我们必须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9

只有经常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把教学的工作做好,同时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在这个暑假,我除了参加培训,做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我还读了几本书,也是感触很深。其中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

在读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作者对学生的那份爱,而这本书也是给我很深的感受就是要爱学生,对于学生的爱,才能更好的把教学做好。首先作为老师要有一份童心,让自己成为孩子,能了解孩子们想什么,是怎么想的,那么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更好的把你的教学做好,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知道他们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而不是老师教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这样就有了隔阂,也是容易让学生们觉得这个老师他们不喜欢,也不想上这个老师的课。

孩子们不像我们大人,可以更加理智的去学习,即使我们知道这本书很枯燥,但是为了学习,我们还是会认真的去看,尽量的去理解,但是小学的学生们却是不同,他们还处于童年期,兴趣才是他们更好的老师,如果老师教的不好,那他们学习的欲望就是很低的了。

也不会认真的听老师讲,如果他们喜欢老师,爱老师,那么自然也是会认真的听课,做好作业,甚至给你超乎预期的惊喜。

爱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口头说说的,而是要实际中去做的,在我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尽责,对待学生方面,有时候学生成绩不好,我会觉得是他们没学好,而没有从自身出发,是不是我教学方面没有做好,所以才最终导致了他们没学好呢?我也很喜欢我们班的学生,但是是否做到了对他们足够的了解呢?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我没有,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并没有那么的爱,也没有彻底的了解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在哪里。

作为老师,同样也是要有思想的,有知识的,不能一成不变的,虽然说教学的课本是一样的,而且每个学年似乎都是在重复,但是其实在教学外,在假期里还是有很多的时间,我们要学更多的东西,来完善,补充我们的思想,更好的理解课本,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本书也是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停的填充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有思想有素质的老师。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0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写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超越职业恐惧和重拾教师心灵勇气的精神,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

一、教学勇气的推崇

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勇气就是指教师有勇气以符合他们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教学,也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教学。教学勇气源自教学的内部景观,就是用真心去教学,就是使教学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学。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大树摇动另一大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帕尔默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和心灵的自由,但繁杂的教“规则”“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倾出一腔热血,热爱自己的教学,尽心尽职地工作,但学生和家长未必都能够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这也会加倍伤害教师脆弱的心灵,给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心灰意冷。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乐于帮助孩子学习等愿望而成为教师的。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恐惧”,使很多教师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学热情严重地受挫。我认为,唯有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真诚沟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释放心灵,战胜“恐惧”。我想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教师要始终保持心灵的开放,遇到问题冷静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观点是有效的、是对的,即使力不从心,也要能够坚持。这样,我们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才能够鼓起教学的勇气,才能够获得教学的幸福感。

二、教学相长的重建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前一段时间教育界流行的观点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看起来很热闹、很主动,但没有章法,没有深入,讨论探究重在形式,浅尝辄止,甚至偏离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被放弃。再来看一看帕尔默这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他说:“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云开雾散的感觉,可谓一语道破禅机。那么什么是教学的主体呢?帕尔默认为,这个主体是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充当媒介工具的伟大的“第三事物”组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融洽,共同成长。这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古人云“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牧场的形成

帕尔默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十分准确,他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帕尔默在教师工作坊中,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的时候,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许多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时,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帘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帕尔默解释道:“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吃草”,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师永远不可能替代他们“吃草”,而当他们已经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后,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帕克·帕尔默的这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真实地揭示和再现了当下我们教师所遭遇的现实窘境、痛苦和困惑。阅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帕尔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见,犹如深埋在沙坑里闪烁着光芒的美丽贝壳,等待着我们一点点地去捡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灵,找回曾经失落的真我,提醒内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学的激情!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1

有幸拜读了李炳亭先生写的《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22条》是李炳亭先生潜心研究教育10余年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效课堂22条》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教育理念新颖,贴近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指路灯。回顾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主角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无不是为了掀起教育的另一番新天地。

高效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体,学生却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与对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群学,讨论,每个人都对知识有了相当的掌握,于是学生接过了教师的担子,走上了讲台,大胆的表述着自我的观点,从容的讲述着解题的思路。一堂40分钟的课,以前教师可能讲30分钟或40分钟,在高效课堂,这一情景完全相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向自我的同学授课,教师坐在了学生的位置,要么给予引导、要么向学生学习。能够说,在这个课堂上,“教”与“学”真真切切到达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而高效课堂上,学生跟教师则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有跟教师一样的权利,他能够讲课,能够对教师的做法提出自我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教师说的学生并不是完全认同。出现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大方的跟教师说:教师,我认为这道题应当这么做。即使讲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我的课堂”,所以“我做主”。

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自我力求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可当遇到困难时,自我却退缩了,前功尽弃了;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尽管自我力求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但当遭遇学生的沉默时,遭遇时间的紧迫时,遭遇教学成绩的影响时,自我却又没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坚持下去。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坚信,课改任重道远,但让我们一齐勇挑重担,向目标出发,努力使自我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尽情的发挥所长吧!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2

利用假期休假时间,我读了教育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该书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探讨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灵历程,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为更好地投入教学,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并由个人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转向更大的共同体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从教师心灵出发,激励教师把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学勇气:问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缘自于对“我是谁”的认识。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再谈教学。当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摆脱许多当前的困扰坚定执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终获得成功,必须有孤独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独中诞生。当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要能做到在孤独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气的,丧失了自我的老师,如何教育出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勇气是,首先应当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不跟着社会所谓的大环境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是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像吴非老师那样,直立行走,不跪着教书。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以上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具体来说,心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认同是指构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汇聚,这些不同的力量来自你的天赋、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等,而自我完整则是指将这些力量协调,编织进一个完整的人格中,即一个人是在生活各种力量的集结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倾向于去外部客观世界寻找力量使我们确信技术、方法、模式,使得教师的“心灵”是我们鲜去讨论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当教师“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把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削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

我们的教学经常徘徊于两种中心之间而无所适从,教学究竟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呢?当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唯一的活跃体时,不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占据整个课堂。缺乏标尺的天平总是东斜西歪,平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这个第三事物就是要学习的事物,即称之为“主体”。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是纯客观的,那么知识就像被处理过的动物标本一样,干瘪而缺乏生气。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只能被称作“客体”,作为客体的知识,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然而,认知者与被知者始终处于一张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网之中。如果我们将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从自我中进入它自身之内,去深入发掘它的秘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和机会与主体直接对话,产生联系,就构成了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交错、动态的学习共同体。事实上,当前课程改革坚持的精神实质就是主体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建构一种高效的开放的课堂,将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将学生引入和主体之间富有激情的对话。融入集体

“由于学生一起学习,所以真正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虽然我们依然坚信竞争是提升学习动机的最好办法,但因这些学生的个人学习使他们能够为群体的探讨作出贡献??。一起学习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的眼睛看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强迫他们透过他们自己有限的视野去审视每一件事物。他们能检查而且纠正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所看见的一切,因而有机会得出更趋于正确的结论。”

帕尔默一语道破作为教师建设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是多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学是一种个人化的专业,在这样的“教师文化”中,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他人的长处上。帕尔默告诉我们,“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当我们聆听彼此的故事时,我们时常会默默地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共同体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镜子,是很好的参照物。同行间的切磋,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同行的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眼睛里看事实的机会。通过同行这面“镜子”照出我自己,认识我自己。这样,才是学习于“共同体”中,让“自我”相融于“共同体”。

在阅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3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4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

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

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

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6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7

学习了《点击陶行知》一书,使我感受很深,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先进的,是无人能比的。通过学习是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震撼,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

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

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一理论将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整合起来,教师要把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向我们科学学科更要结合生活,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时,我利用平时生活中不同的纸扇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实例进入教学,再把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事实,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作用于生活的理论思想。

二、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科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让宽容心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我们教师要相信教育是尊重差异的,是不怕失败的。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人的素质各有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总有快慢之分,如果出现不适宜的问题时,应耐心帮助,多多引导,切不可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害怕学习,把一肚子疑问困在心里,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使教学的过程变得呆板,没有生机。宽容心便是母爱心。陶行知曾以爱迪生的母亲来作为教师们的模范,以此说明对学生差异的宽容,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他说“像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学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学生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爱,即使再好的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就没有和谐的课堂。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规律,用宽容、爱心和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才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发现周围将是一道道永不退色的靓丽的风景。

总之,通过对《点击陶行知》一书的学习,是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尤其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您教育我们: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去做,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把学习看成快乐的事。用母爱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

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8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三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崇高与快乐!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仍有拼命的工作热情,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朗诵一首诗。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学习的气氛也极为浓厚。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几年来,我因此收到学生许多贺年卡,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一定会实现理想的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9

魏书生认为,尊重别人是一种本事,“不会尊重人,从高层次上讲,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感;从低层次上讲,自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魏书生很尊重自我的学生,学生只要有一点提高,他就表扬;学生犯了错误,他也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唱歌、写说明书等形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更让我感动的可是,魏书生还十分注重点燃后进学生的期望之火,善于帮忙学生寻找长处,发展长处。魏书生以往讲过这样一件事:新学期,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他的班,他要求这两个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优点”。学生说没有优点魏书生则说:“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两条了”还有一个学生向魏书生坦言“我学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书生则一脸惊喜:“你一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啊!”我想,类似的故事,魏书生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他善于研究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扬其长而避其短,不断增强后进学生的内部驱动力,真正体现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说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忙、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权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此刻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忙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2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平淡、平凡姿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教师首先是个人,放下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学会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

善待学生,善待身边的人。

要懂得享受课堂。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学会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所谓慢慢的幸福吧!

“幸福首先在于“胸中有梦”。因为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充实的人生,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快乐的人生。对于胸中有梦的幸福的教师来说,教师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他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态度,幸福感不是来自生活经历本身,而是来自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做个幸福的人。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3

在经历了十七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感触很多,作者从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让我豁然开朗,有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这一段话:“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的确如此,在我从教十几年中,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我体验过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就是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教师。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眼前的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无法扭转,我痛苦;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死板的课堂完全背道而驰,是身心分离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们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数量也并不少,快乐与痛苦并存,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经历着的,我释然了。而且因为帕尔默,我发现了原来我的痛苦也是来自我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看来这也是种与幸福并存的痛苦了。我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可以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恐惧本身为出发点,关注恐惧而不惧怕恐惧,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平日,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夸赞哪位老师课讲得好,总会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了出来。”“异口同声”不值得我们称赞,相反,应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就是要教出个性卓然的不同的人,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生机勃勃、纷繁多彩。如果学生们一个个行事、考虑问题、表达看法甚至生活习惯都一模一样,如砖模子里倒出来的,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兴盛、未来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个五彩的肥皂泡。教师,不应只讲技术,而应讲艺术。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应把他当人,应让他自由地、充满阳光地向前向上发展。我们仅仅是引导,以我们心中的完美和优秀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加上种种束缚来约束他们。

其次,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尤其时下,社会道德水平每况愈下,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并不是仅仅需要情感与智慧就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便有什么样的教学观,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

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感染带动着学生。再次,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我们教学中的唯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鼓励学生能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备课前先备他们,能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改变学生比较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感谢帕克·帕尔默,感谢《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更需要时常倾听自己内灵深处的真实声音,积极感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提升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学勇气》这本书犹如一瓶陈酿,越读越香醇。任何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4

这个月读了《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上面举了很多教育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作为老师应有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控制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向慈母一样将爱播进学生的心田。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除了做好“严师”,“慈母”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接触,推心置腹的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的“挚友”。

总之,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以多种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于创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宁静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认真、多读书、会反思、有韧劲。我们应该不断实现专业自主,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老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作为一名老师,想要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就需要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才能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发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炼出精华和真理,才能不断地修炼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是老师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实有效的反思活动。翻开杂志,打开网页,可以说每一个优秀的教师,成名的教师都有一个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一方面让我们在教学中的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不断的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自己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学反思使我们拒绝平庸,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升华,使我们吐故纳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写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学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而在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一节课的亮点上花的功夫相对少了一点。同时,我们在反思时,往往写的都是教学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所以,对于平日里与学生接触时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要认真地、耐心地反思,从中找到某种教育规律。再者,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往往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学经验,而没有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虽然做了好多年教师,偶尔也进行过教学反思,但创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老师终身受益。”教育随笔,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的论文,也不是为了课题交差而拼凑的`“成果”。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全纪录,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需我们抓住一天中的一个火花,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听课,也可以是网上,杂志上看到后的灵感。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