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知远网整理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1

大批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致使许多未成年人不能跟随父母读书,成为“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学生”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学生”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我校共有学生1256名,其中留守学生559名,占45。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

我校以师德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代办费、食宿费等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队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一系列活动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们决心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严慈相济,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他们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出经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

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六年起,我校就在全校范围内启动“留守学生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学生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王乌玉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开展献爱心活动。为了确保留守学生生活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能有很好的生活,能健康地成长,我校团委组建多个社团,多次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赠送学习用品等,这样一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校玩得开心,学得有劲,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8、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了丰富留守学生课余生活,培养留守学生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等能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卡拉OK比赛、叠被子比赛、经典朗诵比赛,书画手抄报比赛,亲情写信比赛等,这些活动,促进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着手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住宿学生的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留守学生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要不断地查漏补缺,更进一步推进我校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使我校留守学生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3

每年有一些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学生”。调查显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组织班委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学生”普查。

首先对校内的“留守学生”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作为班主任,我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

我校召开各班班主任会议,发动他们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班同学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我班在

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

我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

我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老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4

每年有一些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学生”。调查显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组织班委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学生”普查。

首先对校内的“留守学生”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作为班主任,我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

我校召开各班班主任会议,发动他们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班同学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我班在

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

我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

我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老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5

大批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致使许多未成年人不能跟随父母读书,成为“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学生”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学生”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我校共有学生1256名,其中留守学生559名,占45。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

我校以师德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代办费、食宿费等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队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一系列活动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们决心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严慈相济,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他们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6

玉贤镇是一个农村集镇,由于当地土地少,人口多,小企业也比较少,年轻人为了生计只好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于是,便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看着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的孩子,老师们心里痛着、爱着

一、基本情况

学校学生数(246)人,留守儿童数(136)人,其中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数(112)人,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24)人。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比例为(55.3%)。

二、工作情况

玉贤中心小学始终坚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要求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伸出友爱之手,争当“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为留守儿童奉献一片爱心。

(一)建立班主任关爱制度,要求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做到“一口清”。掌握留守儿童家庭背景,思想状况,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坚持“双访”制度。“爱心爸爸妈妈”经常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监护人、家长及时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及身心健康情况。

(三)坚持联络制度。“爱心爸爸妈妈”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联系,并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电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留守儿童家庭看望留守儿童。

(四)创建留守儿童活动室。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为留守儿童创建活动室。经常带领留守儿童到活动室看看电影,看书,打乒乓球等,为他们创造活动环境。

(五)关爱留守儿童,进行爱心资金投入。我们为关爱留守儿童做宣传,为他们购买书包,为他们过生日,为其中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减免生活费等,本学期共投入资金三千余元。

三、亟需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一)“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障碍的产生,让我们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难度增加了不少。

(二)留守儿童在家没有辅导者。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基本上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其中的“文盲”占大多数,基本上不能在家对学生进行辅导。作业都不能帮助检查对错,更别说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了。在家的所有学习活动基本上都靠学生自己,学习习惯好的留守学生还好说,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留守儿童问题就严重了。

(三)监护人的溺爱阻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

虽然经过我们与监护人不断的`交流,也要求他们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但是效果甚微。作为爷爷奶奶,他们根本就不管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劝解,仍然一如既往地溺爱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每天怕他们钱少了,宁可委屈自己,也总是给不少零钱留守学生,回家之后也是任由学生玩耍,从来不加限制。监护人的溺爱给学

校的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总会出现“在学校是乖孩子,在家里是野孩子”的现象。

四、深化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建议。

(一)心理辅导室要配备完善

心理辅导室应该是为留守儿童疏导心理问题最好的场所,我们学校为留守儿童配备心理辅导老师,随时接受留守儿童的咨询,根据需求对需要关注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见面会

“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儿童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如果能经常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见面会,这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组织这样的见面会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经费的投入以及学生家长回乡的组织工作,这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这种活动虽然组织困难,但是意义同样巨大。

(三)给监护人提出明确的建议

作为监护人,他们年迈,他们溺爱。作为学校,我们要做的不能只是抽象的告诉他们不要溺爱,而是应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且,要越具体越好,每天零花钱多少钱合适,每天晚上应该几点睡觉,在家应该看多长时间电视等问题,应该在做充分的调研分析后给监护人提出明确的建议,相信,对他们教育孩子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这也是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完善。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7

8月27日,学院“爱心起航,激情飞扬”团队开展为期1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得到了较好成效。

据了解,该团队由人文社科部和校记者团联合举办,其中一部分记者来自新浪吉林的在我院成立的记者站,40多名志愿者都是来自学院各单位的大学生,活动以“大学生关爱单亲、留守儿童”为主题开展。

由于活动受到了新浪吉林的大力支持,并给与的大学生三百元钱的`资金赞助,大学生志愿者早早地就从家返校,联系了实践基地,购买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做好准备后,走进丰满区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了解了该校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后,我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为孩子们做了简单的心理测量,依据测试结果,团队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采取“一对一”交流的方式,通过自我介绍、心理小游戏等,拉近了与孩子们间的距离,很快,大家就成了好朋友。

这些儿童都在10岁左右,大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父母长年在外,和爷爷奶奶等老人一起生活。

活动中,志愿者还为孩子们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讲解生活小常识,带着大家做了心理团体训练,并向小朋友们发放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等,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利用中午、晚上等休息时间,大学生还走家串户,做了自我介绍后,开展了家访工作。当来到一名叫刘彤的孩子家中,志愿者了解到小刘彤因父母离异一直跟随奶奶生活,由于近期她母亲一直向她灌输父母离异是父亲的错误所致,并经常说些孩子不能承受的话语,小刘彤的心理便开始有了阴影,加上受到不少同龄孩子的嘲笑,放学回家就躲在屋里哭,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无能为力。志愿者得知此事,马上分成几路,采取同刘彤对话、给她母亲打电话和写信、找同龄孩子聊天等办法,疏导小刘彤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前来欢送,小朋友更是拉着志愿者们的手,依依不舍地喊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啥时候还能再来啊,我们会想你们的。”

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于海军书记一直帮助大学生们开展活动,临别时激动地说:“我们的孩子很需要得到关怀和爱,吉林医药学院的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感到了快乐,真的很感谢大学生们所做的一切。”

据悉,此次活动被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浪吉林网、经济广播电台等媒体相继报道。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该团队还将不定期地走进小白山乡中心小学,陆续开展“爱心倾诉一帮一”成长活动。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8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所以我们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xx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9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县教育局及关爱工程办领导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学校领导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近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委设立关爱委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委员和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排忧解难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如留守学生张某同学,母亲60多岁,神志不太清楚,且丧失劳力,生活很困难,学校千方百计给他经济上救助。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数十次赖心地与他们谈心,使少数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

(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想;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结合“三联三帮”实行了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五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网络谈话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校积极开展活动,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 “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出经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

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六年起,我校就在全校范围内启动“留守学生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学生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王乌玉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开展献爱心活动。为了确保留守学生生活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能有很好的生活,能健康地成长,我校团委组建多个社团,多次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赠送学习用品等,这样一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校玩得开心,学得有劲,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8、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了丰富留守学生课余生活,培养留守学生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等能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卡拉OK比赛、叠被子比赛、经典朗诵比赛,书画手抄报比赛,亲情写信比赛等,这些活动,促进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着手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住宿学生的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留守学生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要不断地查漏补缺,更进一步推进我校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使我校留守学生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11

我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了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全校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现就加强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加强留守学生管理

认真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地此、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护安小学“留守学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级设立关爱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丰富活动载体,亲情关爱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多次耐心地与他们谈心,使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近百人次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

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每周民主评选一次五星学生,有意思地让他们上光荣榜,同时让每人做一个“座右铭”,上面的内容之一是自己的两个榜样,一是自己最崇敬的人,作为终身榜样,二是班上的同学,作为身边的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思考;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实行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两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护安小学“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多方密切配合,共建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坚持教育引导,促进留守的管理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12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县教育局及关爱工程办领导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学校领导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近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委设立关爱委员,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委员和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排忧解难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如留守学生张某同学,母亲60多岁,神志不太清楚,且丧失劳力,生活很困难,学校千方百计给他经济上救助。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数十次赖心地与他们谈心,使少数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

(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想;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

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结合“三联三帮”实行了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五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三、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网络谈话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四、校积极开展活动,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13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所以我们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xx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