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4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
为期一周的语文录像课以及学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经过这一周的学习,老师们收获颇多,最多的感触就是要让孩子学好语文,一定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
都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如果此时父母过于强调成绩,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但不少家长也犯难,自己当然知道阅读的好处,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获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容一些,不要过于追求分数的高低。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同学们学好语文的道路上,我们希望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们良好的阅读品性,相信他们在我们共同的引导下会走的更稳。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快乐,增长知识,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启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前往北京,此时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我加以描述:“飞机起飞了,飞到了殷墟,飞到了北戴河……”由远而近,学生如身临其境,像真坐在飞机上一样。随着一声“到了!”同学们睁开惊奇的眼睛,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图片。这时,我打开录音机,学生边聆听课文录音,边欣赏美景,顿时感到心旷神怡,阅读学习渐入佳境,课结束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2、多渠道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科牵涉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因文制宜”,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知识容量,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报刊、杂志等,还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影视音像等,组织学生收听或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广播、电视。另外,我还积极利用阅读活动课,带领学生去领略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春种秋收,了解国内外和身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大纲》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六个成员组成。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六个问题:
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收花生)
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
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
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
⑥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合作解决问题。在讨论汇报中,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会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以上几点只是我从教十余年来的几点体会,其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天地无限广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教会学生阅读,让阅读伴随孩子们的一生。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5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6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吸收消化,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禜?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有优秀新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特别是如何备课的指导,教研员还指定有关内容要求我们进行现场备课、交流,并对我们的备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二、吃透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笔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三、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听专家的讲座,我收获颇丰。明白了小学语文知识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接下来是专家详细地讲解了具体的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
讲座主要讲了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的策略,专家分析的有理有据。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最感兴趣的是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我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汉字是“因义赋形”创制的表意性语素文字,量多形繁,音义繁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笔画、结构分析法。
一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所学的大部分是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教学时一般按笔顺规律说出笔画名称来进行记忆。采用结构分析法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
第二,组字归类识字法。
学习的本质是在头脑中形成学习的认知结构,生字的学习也要力求寻找各自独立的生字的内在联系,架起一定的结构框架,一串一串地学。可以是基本字组字归类,可以是同音字归类,可以是形近字归类,也可以按相同偏旁归类。
第三,比较辨析识字法。
对字形学习,小学生一般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能力。在学习中,常常对一个字其中的笔画安排和组合存在模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时,可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第四,联义联想识字法。
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象形联想。低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有好多象形字,如禾、日、月、田、鱼、山等。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指事联想。指事联想主要用于指事字的教学。如教学“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画作指示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本”的本义是树根,引申指事物的根本。
会意联想。如把“火”用“一”盖住就成了“灭”,很小的土就是“尘”,“不”和“正”组合在一就是“歪”教学时,应先讲偏旁义,再讲各偏旁义之间的事理关系,其联系归结出的新义就是字义。
第五,形象识字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
如教学“困”字,可编成儿歌:一个公园四方方,一棵小树在中央。教学法“阔”字,可编成形象的字谜:“活动门”。教学“春”,可编成顺口溜:“三人看日出。”一位老师在教“苦”时,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这样,学生听得有味,“苦”字的形义都记得非常深刻。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教学“辨、辫、辩、瓣”。
第六,结合生活识字法。
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可以从各种学生喜爱的商标中识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椰子汁等;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识字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识字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七,游戏识记法。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
学习了“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报告后,使我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座让我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通过学习,我知道,新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内心生成了一种紧迫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专家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讲解,使我对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论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8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做到以问促读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9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热情,喜欢看漫画,喜欢那些漫画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识摄入量却很少,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为此,在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会提前让学生预习字词,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授那些难懂,难记的字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扫清阅读最基本的障碍,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天门山》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课间营造氛围,学生根据图片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当时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当少先队员发现胶卷忘在家里,他会想些什么?在取胶卷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阅读面太窄,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越走越远。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0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吸收消化,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禜?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有优秀新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特别是如何备课的指导,教研员还指定有关内容要求我们进行现场备课、交流,并对我们的备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二、吃透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笔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三、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
三十六、溧阳之行:
一天半的溧阳学习,见到了许多网友,也学习了不少新的东西。又意外遇到了几年前一起学习的同学,真是高兴,从她那里,我又学到了很多。
本次习作论坛,让我对习作教学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刚好也应合了我下来教一年级的目的,想从一年级开始就以阅读与习作并进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乐于习作,蓝山咖啡的做法给我很大的启发。于是边听边学边构思着自己的教学计划,决定分步进行。一年级以激发兴趣为主。
一、乐于表达
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天真可爱的,让他们说出自己所做所想,应该不成问题,所以决定从先从引导孩子们乐于表达着手,分两步进行:一、以活动为基础,活动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当场记录,再让学生读读。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说出来是快乐的,写下来,留下记忆更好,让他们初步明白习作其实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基础的,它是为了留住快乐,留下回忆,以此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二、班级循环日记也同时并行,以家长记录为主,让循环日记在每个家庭里传递,传递孩子们的心声,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引导,以此形成一个和协的教育氛围,良性的循环,激发孩子们说、写的兴趣。
二、阅读储备
引导孩子从童话读起。这也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先以师读为主,以激发兴趣为主。二、家庭阅读,也是先让家长读带动学生读,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家长带动学生读起来,需要一些引导。主要告家长书的形式让每个家长明白阅读的好处,也以自己带读开始,激发起兴趣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阅读的内容目前以带拼音的童话故事为主,让童话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离电视、动画片略远一些。
如此再配合班级的活动,如小小故事会,看我读故事,等等来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这样读写结合,步步推进,我想孩子们的阅读习作的兴趣,应该会被调动起来。先说到这里,以后的计划看实施的情况再定。
但愿不要被那些无谓的东西挡住了我的脚步。
三十四、我们该怎样教拼音?
很久没教一年级了,现在教了几个月的一年级,考了几次试,有一些困惑,写出来想和大家探讨!
先说我们学拼音的目的:让孩子们学习拼音是为了能更快更多的识字,能读拼音读物,较快地让他们有阅读的机会。如果是这个目标,那我觉得孩子们只要认识声、韵母,会拼读就好了。
可是看看我们的试卷,找出下面音节中的声母,写出下面音节中的韵母,或者是把音节补充完整,找出音节中的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等等,搞得好象是在研究声韵母,像搞语言研究的。当然如果仅仅是我们教师想弄清楚,那对教学一定会有帮助的。但是总是认为用来考学生,那就过分了。一直不赞同让学生把音节拆了分,分了合,有那必要吗?这一段时间和孩子们相处以来,发现孩子们能基本读出来,却不会把给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鼻韵母带上正确的帽子。要他们分清这些实在是要占掉孩子们很多时间,总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目前为了应付试卷上的那些题目,实在让我和孩子们吃尽了苦头,用来读的`时间少了很多,对音节的熟练程也就降了不少,而且有些孩子已经有了厌学的倾向。是啊,一个才从快乐的幼儿园上来的孩子一下子就这么辛苦,怎能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呢?又怎会不怕学、厌学呢?
其实我觉得小朋友们只要会读会拼就好了。看到一个音节会拼读出来,目的不就达到了。你说分清了声韵,也会拆会合,那当然能更牢固地掌握好拼音,可是那样,孩子们付出的太多了。再说对以后的拼读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啊。
胡言乱语!不过也是我的困惑,我被这些已经搞得精疲力尽了。我喜欢酸奶做的一些拼读练习,觉得那些音节孩子们拼读会了,也就行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学拼音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多余的,还不如直接学习汉字的读音了,反正常用字就那么多,用三四年的时间,也能学会的。
二十二、品德课:心中有“规则”
好久没有听品德课了,今天听了一节市级的品德课试教。发现教者没有把握好品德课的特点,有上成语文课的倾向。
听课时匆匆忙忙看了看孩子们的课本,课本中的文字内容非常多,编排也非常典型,那里的故事很多,也很符合文章主题。但是如果教者把这些内容都在课上完成的话,那么势必会成为一堂阅读课。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也是因为这一点而无法把握好,使得自己的课变成了感受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SARS”的课。
其实本课中的线索非常明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在心中——我心中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明了的引导学生明白有了规则,生活会更方便的教学思路。为什么教者没有看到呢?因为课本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小设计,一个个为方便教者更好地教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的故事、问题设计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有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细细想想,想把这一课上好,先让孩子们自己去阅读这些小故事,先自己通过故事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不过这个过程得放在课外,让孩子们把它们当作课外阅读来读。五年级的孩子一看就懂。那我们课堂上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后,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说起,看看身边有哪些规则,以“我们要不要遵守它们?”展开讨论。孩子们可以引用书本上提供的事例来印证,也可以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看到的课外的事实来引证规则的重要性。接着再做做老师设计的,或孩子们在引证时设计的小游戏,以此来导行,让规则深入学生心中,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
只是这中间的小辨论,我们还得好好想想,如何导入,如何引发学生展开辨论,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和设计的。而且这里教师的把握度不大,稍一不慎,会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在辨论时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想到哪些内容,如果他们无法进行,怎么办,偏离了我怎么拉回来。等等都要我们好好思考,想好应对策略才行。
二:浅谈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培养
这几年的教学常有一种感觉: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一件事,要反复说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不见。我们大家清楚孩子的学习不比学前学习,增添了很多的内容,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拿语文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求:听说读写和习惯。我们一直都觉得读书、写字很重要,至于听说,孩子们不教也会,其实不然。对孩子来说,怎样把话听明白,说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聪字,怎样才能“聪明”?“耳”听才是聪明的根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在受不会倾听的苦。看因为不会倾听,作业不知道做哪里,回家忙活了半天,到校后还要重写。因为不会倾听,老师上课讲的不会,于地回家加倍补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等。这些家长和老师是深有体会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呢?
一、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心里明白了学会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后,从心底里就想要做到,那么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了。
今年重新从一年级带起,就下决心,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一天起,我就以趣解“聪”字引出“学会倾听”是变得聪明的首要条件,企图以此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平时的课堂上我时常以孩子们都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为诱饵,来引导孩子们听讲。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要好心,让良好的习惯能常驻他们心中。
二、教给孩子倾听的方法。
孩子们明白了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听,还要教给他们倾听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是不会倾听的,他们往往只听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想像的翅膀神游太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在布置作业,作业时首先让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然后再说清今天的作业,最后还请个别小朋友提问,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外我们有些家长也做得非常好,他们自己站在外面听,放学后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如果孩子说得对,就表扬他是个会听讲的好孩子;如果说得不对,自己并不忙着告诉他,而是带着孩子让他再回班问老师,问明白后,告诉孩子要认真听讲。如此几次后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教会孩子学会倾听,不仅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话,长期以往,孩子一定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仅仅教给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和孩子交谈时,我们要平视孩子即所谓的蹲下倾听,其实也不必蹲下,只需要自己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认真听孩子讲话即可。要注意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的方式,让孩子感觉你在认真地听,给孩子树个好榜样。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从引导疏通的角度去帮助孩子,给他提供解决的方法或建议。这样的话,孩子就愿意和我们交谈了,他自己的习惯也就容易养成了。如课堂上我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发言,同时也要孩子们模仿老师,做到认真听讲。以此让孩子们学有榜样,在如此的熏陶下,孩子们会有进步的。
四、以亲身经历让孩子们体会认真听讲的好处。
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倾听的好处,有助于孩子们更努力地调整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我经常对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对那些做得不对的孩子,让他们重做,做完后,告诉他们造成今天个结果的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倾听。想以此引发孩子们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五、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听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时常教育引导,在课间的与小朋友的谈话中,我也会
引导他们意识到倾听的好处,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我在改作业,时常有小朋友围到我身边问这问那。
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
从生活中写起,从细微处入手: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作文教学,不过我的作文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一般以学生自己写为主,然后从生活中,从细微中着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作文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是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我们稍大一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一目的就好了。当然如果有写得好的,与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这一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自由写、多写为主。
让他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每天选出几篇较好的,读给孩子们听听,有时会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各种机会渗透写作方法
刚开始要求写日记时,每天放学,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对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
经常给孩子们读到一些好文章,我们会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这些都是我给孩子们创造的一些机会。
对于一些偶然的机会,我也会紧抓不放,如今天数学课上一个看图作业(一年级):龟兔赛跑。
我们小朋友以后说话时要注意说清别人的神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一定会很吸引人的。看来我们平时生活中不仅要会用(我手指耳朵)耳朵听,还要会用(手指眼睛)眼睛看,再动(指大脑)脑筋想想才能收获更多!”
其实这样渗透着,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暂时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用处的,可是我想,如果长期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技巧,对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三、关于评价
一般来说我对孩子们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会加以表扬,所以我读的作文有时只读一句,有时会读一段,当然全篇好的,我绝不会吝啬时间,通篇全读,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我觉得作文我们在定位时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多写,老师多鼓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作文的。
有时候觉得让学生理解那么深有些拔高了,不过如果按高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1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汇报给大家,望大家能予以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一、真诚欣赏是阳光,方法得当巧表扬。
初四的孩子,所有的硬暴力在他们面前,全都有了免疫力。想到:寒风让人裹紧衣服,暖阳让人自己脱下衣服。当外力无法改变他的时候,就先让他的内心变得柔软,温暖是会让人主动发生改变的。于是,我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安排学生:“大家开始巩固,将知识点背下来。”最多一秒,我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表扬:“周芳冰动作真麻利,姜喜燕声音真洪亮,杨路平一边背一边动笔写的这个习惯可真好……”就这样,被表扬的孩子背得更认真了,没被表扬的孩子借鉴我表扬过的优点,也行动起来;本来无精打采的孩子也积极地巩固掌握中。我在孩子们背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学习差的孩子有一点点优点就马上大力表扬,他听了之后必然做得更好。慢慢地,我看到学生的优点越来越多,学生学得越来越愉快,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二、自我监督促成长,图表也来帮帮忙。
中考语文中加大了古诗文背诵积累的分值,这要求不仅要记得牢固而且要写得准。每节课结束时我都布置下节课要听写的内容。上课后先进行考试,每节课10道题,每道题10分,错1个字本题0分。试卷让学生互相批阅,学生每次批阅不同人的试卷,感悟不一样的书写,对照屏幕上的答案批阅后写上分数,还给本人,取消屏幕上的答案,学生独立改正。
我强调:
(1)自己发现没有批出的错误,用不同颜色的笔改错后不再扣分,需要有老师的签名;
(2)老师下课后进行二次批阅时,一旦发现没批改出的错误将给批阅人双倍扣分,
(3)没有修改对的错误,给该生双倍扣分。
一率判0分。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批改的和被批改的,都慢慢关注了细节。
同时为了动态管理精心批阅的小测成绩,我让学生画了一个坐标轴,粘在桌子上,X轴是一个月的在校日期,Y轴上是10到100的数值,每天的测试成绩用红点做好标记,并写上分数,将每天的红点连成折线,每周每月的检测成绩就会一目了然,课间大家也经常会晒一下自己的统计表,想知道竞争对手的成绩,只要到对方的桌子上看一下,便清清楚楚。学生相互比较,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便悄悄地用功了,等到自己再晒表的时候,就有了底气。
我经常会在讲课结束,学生巩固的时候,随时了解每个学生近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并定期将学生的成绩飞信给家长,也引导家长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学好语文,这样家长也变成了我的助手,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凡事只要用心,便会渐入佳境,发展的前景就是无限光明。
三、自我肯定源动力,档案存留掌中宝。
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让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存储档案,并且将档案不断展示给学生成为我的掌中宝。
我每天每节课都有一张档案纸,上面有三类签名,一是当堂知识点背记优秀和没有背上来的学生签名;二是作业优秀的学生和进步大的学生签名;三是课堂抢答好的学生签名。
我是这样操作的。对学生的作业我坚决做到逢做必批,逢批必留档案。课堂合理安排时间,我批作业全是课堂上的面批,讲完知识点后,让全班同学巩固,我批完一排就开始提问,没背上来的同学自己将名字签到档案上:日期,上课提问没背上来的同学,然后是他的个人签名。然后背下一个知识点,我开始面批下一排的同学,在批阅的过程中,一批书写认真程度,二批答案的个性化,三批问题的圈画。因为抄袭的答案都有相似性,所以,我一看就明白,只要是抄袭,就是没完成作业。
优秀的学生在档案中写:日期,作业优秀的同学,然后是他的个人签名。写得稍好点的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我也给他个优秀,因为是学生的个人签名,他心里的美,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出来。讲题时,我对个性化,但准确的答案大加赞赏,这样,学生抄袭的现象越来越少。初四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少了,我提出问题后只要是能抢答到的,我都会让学生自己签名存到档案中。所以,只要是我提问,每个问题都会有至少2个的抢答同学。档案每天连同成绩一块用飞信汇报给家长,所以,孩子们都十分看重自己的档案。一月一统计,一总结,一通报。
四、阅读理解炼能力,巧妙约定偏科生。
初四中考阅读理解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讲清答题思路和知识点,练习提升是关键。我安排学生每周做三个阅读理解题,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可是现在想找答案,百度一敲全搞定,这样的作业毫无价值,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我告诉学生:成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不要害怕做题中出现的错误,我们要做的是开始出现了很多错误,通过做题目,慢慢减少错误。
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班里有两名总成绩优秀,语文偏科的学生,一个是因为作业完成不好,一个是因为测试成绩不突出,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约定,以一个月为期限,只要测试成绩不是满分,档案中就是0分,如果是满分就是真正的满分。
这俩孩子对每次考试真是用上了全力,争取次次满分,只要有一次是90分,我便给他改成0分,他们告诉我:“老师,下一次,一定一定是满分。”回去不用督促,自己用功去了。接下来马上要进行阶段测试了,我们又商定,如果成绩在105分以上,这项规定便从此取消,不用问,他俩又自己努力去了。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走近学生,肯定优点,巧用方法,方能换来学习热情;走近学生,反思自我,调整教法,也能换来教学成就!
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难点中的难点。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本学期我做了以下的尝试:踏踏实实地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深刻领悟其内涵,突破形式的约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材稳打稳扎地开展习作教学。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方法。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实验教材注意内容的整合,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比如这一学期第二组课文讲的都是名人故事,习作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重点了解了文中事件的过程,知道作者为什么写那件事,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时他们才知道要写值得写的事,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动笔写。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忌讳讲解语言、文学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避“超标”的嫌疑,觉得只要课程标准中没有的,我们都不应该讲。但实践证明,在合适的时机,很多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不术语化,学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必须逐渐掌握的。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并用来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习作方法就是作文的“规”和“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习作内容从“不自由”到“自由”。
实验教材在习作编排上,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内容上的限制很少,习作内容宽泛。但同时带来一个弊端:三年级学生刚刚学写作文,习作方法掌握得少,取舍能力有限,他们很难在自由确定习作内容的情况下通过一次练习就达到单元习作训练的目标。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突破教材,对一些单元的习作内容进行拆分,由规定统一内容“不自由”地写,到习得方法之后“自由”地写。
第一组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课余生活太丰富了,到底写什么?该怎么写呢?刚开始我认为学生肯定很多东西可写,于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己喜欢什么课余生活就写什么,学生开始写作时,我作了一翻指导后就让学生自由写,有一位学生写了十分钟,才写了几个字:我的课余生活是钓鱼,一有空我就会和爸爸一起去钓鱼。我巡视了一周回来再看他的时候,他也还是那几个字。
我觉得好奇,如果是自己经历过的肯定有话可写,没可能十分钟过去了,也还是那几个字。于是,我低声问他:“你钓过鱼吗?”他说:“没有。”我说:“没有钓过鱼,你写钓鱼干什么?”除了他,还有几个同学都是凭空想像来写的,都是写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我想到这个“自由”有点不可取,于是我重新做了调整,缩小习作范围,要求学生统一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写一写自己课间活动时最喜欢的游戏,帮助学生找到了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这一下学生有话可说,知道该怎么写了。作文评改后我又布置大家周末做一次家务劳动,以“劳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方法之后,再来进行第三次作文:课余时间我们除了做游戏、参加劳动,还有哪些喜欢的活动或印象深刻的事?请你写一写。
习作内容从“不自由”走向“自由”,不仅让学生更快地学会了表达,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多次练笔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了习作训练,能够更好地达到习作教学上的学段目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又如在教学第五组习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我发现这一专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决定习作内容,学生虽然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但受年龄及阅历的限制,根本无从下笔,结果作文变成了摘抄资料,失去了习作的价值。
因此我把习作内容缩小到极小的范围,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这两个节日,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熟悉的,而且中秋过刚过了不久。在这种情况下,习作内容虽然变得不自由了,但由于降低了习作难度,学生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他们也由此发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浸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值得继承和传扬的!
三、走进生活,亲身实践,让习作素材变得更加鲜活。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素材从生活中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亲身实践,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积累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培养一颗细腻、善感的心。在教学第六组习作“风景优美的地方”时,我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走进我们美丽的家乡,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很多学生都亲自去看了增城广场、增城公园、派潭的白水仙瀑、正果的湖心岛……把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实地写出来,虽然谈不上什么文采,但让读者看了,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收获。又如在教学第四组的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先走进生活,观察自己想观察的、感兴趣的东西。
有的学生利用回老家探望爷爷、奶奶的机会,去亲近大自然,观察了蜗牛;有的学生观察了小蚂蚁;有的观察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有个学生这样描写自己观察到的小蚂蚁:小蚂蚁真有趣,小小的身体也分成了三部分,头上还有两根有趣的“胡子”。大部分学生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写具体。
四、想象作文,自由习作的“天堂”。
在教想象作文时,不少教师爱向学生强调“合理地想象”。什么叫合理的想象?三年级小学生的想象是很丰富甚至是离奇的。当然这“离奇”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的,对于孩子而言,只要是他们想得到,一切想象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以“合理地想象”为枷锁,禁锢学生的思维,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
三年级教材中有不少想象性作文,如第七组的“编写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地大胆想象,比一比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想象作文写得最有趣、最吸引人。老师的激励打开了学生思想的大门,想象王国变得更加绚丽,异彩纷呈。不像以前那样,总是写什么龟兔赛跑呀、比本领一些旧的童话,这次有的学生写小猪生病了,小兔子过生日等新的内容的童话。
训练学生获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凑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的的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今天语文课上的教学内容是练习2的口语交际——采访。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过采访,但自己应该没有经历和实践过。我先让学生读题目,提取有效信息。学生知道了采访的四个注意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确定好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要得体
4、要把采访的内容记下来
在安排学生现场练习采访之前,我临时想到自己昨天出去听课后接受的采访,于是把过程描述出来跟学生分享。学生很是欢迎,目光灼灼地盯着我,摆出听故事(看好戏)的样子。我先说,有一位领导通知我,要我接受一个采访。学生立刻“哦”了一声,插嘴说“这是确定采访对象”。
我接着说自己不知道说什么,而领导叫我随便说。学生困惑了,这是没有采访提纲啊!然后采访就开始了,一个工作人员举着话筒对着我,另一个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对着我。学生明白,这是要把采访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差点就没有然后了,我说我们三人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谁也不开口。学生笑了,知道还是没有列好采访提纲的问题。
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们,你们是要问我什么呀?摄像工作人员这才抛出一个问题:“就说说你听课的感想吧!”我于是从上午听的课开始说起,才说了一句“我今天上午听了三节课……”摄像工作人员打断我:“直接说听了下午的课的感想吧!”对此,学生直接叫起来:“没礼貌!”上午上课的是我们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师,而下午上课的是专家,原来他们采访的目的是想了解专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传达情况。学生对照采访的四个注意点,对我接受采访的过程品头论足,很是感兴趣。虽然因为插了这么一曲,使课堂现场采访的时间缩短了,但我觉得学生的收获并没有缩短。学生对采访的认识更直接,更生动。
教学练习1的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我也是这样做的。我先示范介绍,不读参考书和《课课通》上的资料,而是把自己暑假去湖南张家界玩所了解到的有关苗族的知识分享给学生:讲了苗族人是蚩尤的`后代,所以他们不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讲了他们怎样欢迎宾客,除了敬献美酒和歌舞,还需要客人的对歌;讲了他们怎样过自己的节日,讲了苗族女子漂亮丰富的银饰和神秘可怕的养蛊放蛊的传说。再配上当时所拍的图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赞叹不已,对苗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轮到学生自己介绍某个民族时,也不由自主地用到了自己旅游中的见闻,介绍得多姿多彩,个性鲜明。
教师将自己的阅历当做独特的教学资源来使用,我觉得更有情趣,更能吸引学生,也能生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2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3
今年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贾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思路很清晰,每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付老师的课稳重踏实,语言功底很扎实。
教学观摩后,郑州师专的刘老师还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让我再一次的回味两节课堂,她们的亮点重新浮现眼前,刘老师还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解,她说,我们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正确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有写字示范的过程,包括要认识的字,也应该板书出来,这样学生认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个字的行。
区教研室郭主任会后也对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知识补充课,汉字自身的特点很重要,有分寸的把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删选出重点字,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时,文与字要有联系,目标性要强,设计环节要有目标性。一番话语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往日写的东西,不舍得丢!拿出来晒晒!)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4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5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12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6
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下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间长了就产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结合自身观察和经历写好作文,语文老师就要让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习作”。民风民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亲身感受了解到一些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有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就绝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双慧眼,而且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学生扩宽信息来源渠道,多方面、多视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强日常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说,在多说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而且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同桌对说、个人自说、班内交流等,说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作文的实质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的原因,大致的提纲等。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口头作文的训练,任何一篇习作都是要求在与大家交流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习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其效果是明显的,通过说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提高。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以‘学会生存’四个字进行联想,说说从报纸、杂志、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如何应对,并行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通过阅读搜集必要的信息,那么进行口头交流以及写这篇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通过导读、课例点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环节教会学生读书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课外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指定相关书目,例如国内外的名著,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四、改进作文评改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是非常重视和敏感的,老师应重视作文的批改工作,并通过批改工作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现阶段比较理想的评改模式是:首先,学生自评,学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通过自己检查推敲,一般是可以发现的;然后,同学间交互评改,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拘无束,可以充分阐述彼此的见解,通过彼此的互相评价,无疑能给自身以启发,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最后,教师在前两次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认真的评价,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其文中的闪光处,用商量讨论式的语言指出文中的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评语也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之后会更加仔细地进行推敲,对文章进行完善。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成效,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8
通过听专家的讲座,我收获颇丰。明白了小学语文知识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接下来是专家详细地讲解了具体的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
讲座主要讲了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的策略,专家分析的有理有据。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最感兴趣的是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我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汉字是“因义赋形”创制的表意性语素文字,量多形繁,音义繁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笔画、结构分析法。
一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所学的大部分是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教学时一般按笔顺规律说出笔画名称来进行记忆。采用结构分析法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
第二,组字归类识字法。
学习的本质是在头脑中形成学习的认知结构,生字的学习也要力求寻找各自独立的生字的内在联系,架起一定的结构框架,一串一串地学。可以是基本字组字归类,可以是同音字归类,可以是形近字归类,也可以按相同偏旁归类。
第三,比较辨析识字法。
对字形学习,小学生一般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能力。在学习中,常常对一个字其中的笔画安排和组合存在模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时,可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第四,联义联想识字法。
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象形联想。低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有好多象形字,如禾、日、月、田、鱼、山等。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指事联想。指事联想主要用于指事字的教学。如教学“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画作指示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本”的本义是树根,引申指事物的根本。
会意联想。如把“火”用“一”盖住就成了“灭”,很小的土就是“尘”,“不”和“正”组合在一就是“歪”教学时,应先讲偏旁义,再讲各偏旁义之间的事理关系,其联系归结出的新义就是字义。
第五,形象识字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
如教学“困”字,可编成儿歌:一个公园四方方,一棵小树在中央。教学法“阔”字,可编成形象的字谜:“活动门”。教学“春”,可编成顺口溜:“三人看日出。”一位老师在教“苦”时,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这样,学生听得有味,“苦”字的形义都记得非常深刻。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教学“辨、辫、辩、瓣”。
第六,结合生活识字法。
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可以从各种学生喜爱的商标中识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椰子汁等;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识字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识字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七,游戏识记法。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
学习了“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报告后,使我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座让我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通过学习,我知道,新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内心生成了一种紧迫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专家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讲解,使我对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论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9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0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1
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下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间长了就产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结合自身观察和经历写好作文,语文老师就要让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习作”。民风民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亲身感受了解到一些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有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就绝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双慧眼,而且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学生扩宽信息来源渠道,多方面、多视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强日常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说,在多说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而且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同桌对说、个人自说、班内交流等,说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作文的实质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的原因,大致的提纲等。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口头作文的训练,任何一篇习作都是要求在与大家交流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习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其效果是明显的,通过说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提高。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以‘学会生存’四个字进行联想,说说从报纸、杂志、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如何应对,并行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通过阅读搜集必要的信息,那么进行口头交流以及写这篇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通过导读、课例点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环节教会学生读书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课外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指定相关书目,例如国内外的名著,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四、改进作文评改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是非常重视和敏感的,老师应重视作文的批改工作,并通过批改工作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现阶段比较理想的评改模式是:首先,学生自评,学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通过自己检查推敲,一般是可以发现的;然后,同学间交互评改,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拘无束,可以充分阐述彼此的见解,通过彼此的互相评价,无疑能给自身以启发,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最后,教师在前两次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认真的评价,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其文中的闪光处,用商量讨论式的语言指出文中的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评语也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之后会更加仔细地进行推敲,对文章进行完善。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成效,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2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3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4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5
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下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间长了就产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能结合自身观察和经历写好作文,语文老师就要让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习作”。民风民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亲身感受了解到一些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有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就绝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双慧眼,而且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学生扩宽信息来源渠道,多方面、多视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强日常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说,在多说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而且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同桌对说、个人自说、班内交流等,说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作文的实质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的原因,大致的提纲等。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口头作文的训练,任何一篇习作都是要求在与大家交流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习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其效果是明显的,通过说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提高。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以‘学会生存’四个字进行联想,说说从报纸、杂志、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如何应对,并行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通过阅读搜集必要的信息,那么进行口头交流以及写这篇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通过导读、课例点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环节教会学生读书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课外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指定相关书目,例如国内外的名著,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四、改进作文评改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是非常重视和敏感的,老师应重视作文的批改工作,并通过批改工作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现阶段比较理想的评改模式是:首先,学生自评,学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通过自己检查推敲,一般是可以发现的;然后,同学间交互评改,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拘无束,可以充分阐述彼此的见解,通过彼此的互相评价,无疑能给自身以启发,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最后,教师在前两次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认真的评价,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其文中的闪光处,用商量讨论式的语言指出文中的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评语也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之后会更加仔细地进行推敲,对文章进行完善。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成效,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6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7
不知不觉中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已经好几天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我有如下感悟: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精心设计好导语,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经常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
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
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
总之,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总是不放心,撒不开手,生怕学生会弄得杂乱无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从这节课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感受自主学习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8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9
自从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这本书以后,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评价是一种中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语文教学评价,即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考试评价、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多种形式。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讲究方式的多种多样。除了一般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文献研究、范例考查、个人经历记录时。然而有的教师误以为任何一种语文学习都需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评价。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不顾学生实际,不顾学生的起点、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无限扩大评价界面。如一篇作文写好后,先自改自评,再小组评,班级评,然后家长评,写评后反思评后报告,再呈交老师评。殊不知学生作文在众多的评价中已面目全非,已找不到初写的影子,学生自己已耗掉了多少快乐自由的时间,有种疲于应付之感。长时间的折腾,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加大了心理压力,也致使学生丧失了写作激情,反而失去了评价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增加学生的知识占有量,每天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讲解诗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组织进行演讲比赛和诗词背诵比赛,培养学生的兴趣。
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新课程评价计划。细致周详、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好每一节课,广泛搜集材料并与老教师交流。抓住教学的重点,采用最佳的教学策略。认真备课对课堂教学十分重要。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扩大积累、培养能力。教师应如何去评价他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有一位教师这样说:“我佩服你!你有已见、有思想,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成功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0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1
我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点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经常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举办辩论会、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从事十多年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2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3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4
这几年的教学常有一种感觉: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一件事,
要反复说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不见。我们大家清楚孩子的学习不比学前学习,增添了很多的内容,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拿语文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求:听说读写和习惯。我们一直都觉得读书、写字很重要,至于听说,孩子们不教也会,其实不然。对孩子来说,怎样把话听明白,说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聪字,怎样才能“聪明”?“耳”听才是聪明的根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在受不会倾听的苦。看因为不会倾听,作业不知道做哪里,回家忙活了半天,到校后还要重写。因为不会倾听,老师上课讲的不会,于地回家加倍补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等。这些家长和老师是深有体会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呢?
一、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心里明白了学会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后,从心底里就想要做到,那么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了。
今年重新从一年级带起,就下决心,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一天起,我就以趣解“聪”字引出“学会倾听”是变得聪明的首要条件,企图以此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平时的课堂上我时常以孩子们都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为诱饵,来引导孩子们听讲。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要好心,让良好的习惯能常驻他们心中。
二、 教给孩子倾听的方法。
孩子们明白了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听,还要教给他们倾听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是不会倾听的,他们往往只听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想像的.翅膀神游太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在布置作业,作业时首先让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然后再说清今天的作业,最后还请个别小朋友提问,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外我们有些家长也做得非常好,他们自己站在外面听,放学后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如果孩子说得对,就表扬他是个会听讲的好孩子;如果说得不对,自己并不忙着告诉他,而是带着孩子让他再回班问老师,问明白后,告诉孩子要认真听讲。如此几次后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教会孩子学会倾听,不仅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话,长期以往,孩子一定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 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仅仅教给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和孩子交谈时,我们要平视孩子即所谓的蹲下倾听,其实也不必蹲下,只需要自己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认真听孩子讲话即可。要注意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的方式,让孩子感觉你在认真地听,给孩子树个好榜样。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从引导疏通的角度去帮助孩子,给他提供解决的方法或建议。这样的话,孩子就愿意和我们交谈了,他自己的习惯也就容易养成了。如课堂上我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发言,同时也要孩子们模仿老师,做到认真听讲。以此让孩子们学有榜样,在如此的熏陶下,孩子们会有进步的。
四、以亲身经历让孩子们体会认真听讲的好处。
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倾听的好处,有助于孩子们更努力地调整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我经常对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对那些做得不对的孩子,让他们重做,做完后,告诉他们造成今天个结果的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倾听。想以此引发孩子们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五、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听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时常教育引导,在课间的与小朋友的谈话中,我也会
引导他们意识到倾听的好处,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我在改作业,时常有小朋友围到我身边问这问那。
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
从生活中写起,从细微处入手: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作文教学,不过我的作文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一般以学生自己写为主,然后从生活中,从细微中着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作文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是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我们稍大一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一目的就好了。当然如果有写得好的,与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这一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自由写、多写为主。
让他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每天选出几篇较好的,读给孩子们听听,有时会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各种机会渗透写作方法
刚开始要求写日记时,每天放学,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对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
经常给孩子们读到一些好文章,我们会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这些都是我给孩子们创造的一些机会。
对于一些偶然的机会,我也会紧抓不放,如今天数学课上一个看图作业(一年级):龟兔赛跑。
我们小朋友以后说话时要注意说清别人的神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一定会很吸引人的。看来我们平时生活中不仅要会用(我手指耳朵)耳朵听,还要会用(手指眼睛)眼睛看,再动(指大脑)脑筋想想才能收获更多!”
其实这样渗透着,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暂时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用处的,可是我想,如果长期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技巧,对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三、关于评价
一般来说我对孩子们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会加以表扬,所以我读的作文有时只读一句,有时会读一段,当然全篇好的,我绝不会吝啬时间,通篇全读,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我觉得作文我们在定位时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多写,老师多鼓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作文的。
有时候觉得让学生理解那么深有些拔高了,不过如果按高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5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老汉的品格?(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4)“桥”的内涵是什么?(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6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7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如下:
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8
一、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趣味识字。
如在学习“攀”字时,有一位学生根据字形说:“大手紧紧抓住树林中的两根树杈。”其他学生都觉得这样好记。在学习“囚”字时,学生很快就说出识记的方法“人被关在封闭的房子里没有自由,就成了囚犯。”在比较“吠”、“哭”、“器”这几个字时,有一位学生观察字形后,编了一个顺口溜“犬有一张嘴,就大声地叫;犬有两张嘴,就伤心地哭;犬有四张嘴,就变成了机器。”同学们都点头称妙。在学习带有相同部首的字时,我会引导学生找出其规律,以便掌握更多的字。如带有衣字旁的字,很多是与布、服装有关,如裤、衬衫、裙、袜、被、袖、褂、袍等;而带有反犬旁的字很多与动物有关,如狗、猫、狼、狮、猩、狐、狸等。在比较形近字时,通过变换偏旁来识记这些字。如“情、请、清、晴、睛、蜻”这几个字,通过形旁来帮助理解字义,再通过用组词、说话来进一步识别这些字。如此教学,让学生兴趣极浓,很快就记住了。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我们在注重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依然可以继承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依照汉字的规律组织学生学习汉字。让汉字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感受、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字词教学要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字词教学相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更显枯燥无味,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多变换花样,让学生记得牢,又记得开心。在教学识记生字词的时候,低年级的学生应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每周组织他们汇报自己的成果,学生的识字劲头越来越大,这样的随意识字,学生记得也很牢。这样的识字方法,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场景,给学生教学的一种集中识字,同时不要给学生分析其具体结构,只是给一个总体认识,是一种速成的识字方法。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识记方法来识记新字词,并在课堂上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促进主动完善,自我成长。使我们的字词教学更有深度,学生就记得更加牢靠,理解得也更深刻。
三、设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在教学中,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来认识。当学生在平时阅读遇到一些生字新词无法理解其意思时,便可以通过查字词典、上网查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其意思,从而顺利地进行阅读。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只要教师肯钻研,在字词教学上下工夫,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字词的学习中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学习字词带来的乐趣,还能享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美妙。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9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那种较为下死功夫的学生,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绩,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同学,他整天都喜欢出去玩,在校园里、操场上经常都能看到他玩乐的身影,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有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呢?
一次在无意中看到一篇名为“玩出来的好成绩”的文章时,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触动,是呀,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绩,那该有多好呀。
细心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编成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课间,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玩各种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反过来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心,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词语、段落,让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孩子们没有兴趣,背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经常在班里不定时地举行“小组火车赛”的游戏,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每次竞赛每一小组都要有三个同学接受考验,第一个同学是小组推荐的,第二个同学是老师随机指定的,第三个同学是别的小组指定的,每次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星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这样,孩子们每次在游戏举行之前都会特别认真地背诵,不但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引起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0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1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2
为期一周的语文录像课以及学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经过这一周的学习,老师们收获颇多,最多的感触就是要让孩子学好语文,一定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
都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如果此时父母过于强调成绩,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但不少家长也犯难,自己当然知道阅读的好处,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获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容一些,不要过于追求分数的高低。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同学们学好语文的道路上,我们希望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们良好的阅读品性,相信他们在我们共同的引导下会走的更稳。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4
在怀集丘红慧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听了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肇庆市端州区教研室教研员杨晓红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精彩讲座。我受益匪浅!杨老师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名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
杨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杨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比赛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在听了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第三、学法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二、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三、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杨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最令我难忘的是她自己不仅仅深入课堂听了两千多节课例,还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令我深感钦佩。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家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会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业精于勤。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内省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内省言行,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听了这个讲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们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机会聆听专家的指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会更有信心;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5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6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7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8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五年级一班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
二、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我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我把握其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位或小组合作自己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使朗读和理解紧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生已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的开始沉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
四、立足身边、有效整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还记得三年级第一次将孩子的作文本收上来时的惊讶:这些孩子好像都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对,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于是尽量创造轻松的习作氛围,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语等。这学期,我发现身边的优秀更有激励性,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内的优秀习作,并将一些好的习作进行整理修改,然后让孩子们轮流阅读。有时我把孩子们的习作发到网上。有时我会将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精心挑选,有的学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学生只有只言片语,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习作方面很有成就感,从而更加的喜欢习作,习作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很快。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