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知远网整理的学校课改工作总结(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1

我校的课改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全面铺开,历时三年,为什么要搞课改?怎么改?改什么?三年的摸索实验有所收获,也体会颇深,下面就我校的课改中的点滴体会和大家交流。一、领导态度坚决是实施课改的关键

“小改革,大困难;大改革,小困难;不改革,更困难”。这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课改之初孙校长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就学校的生存发展问题所面临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得到统一,还要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起来,教改所面临的难题

课改的从理论层面上讲很简单,但是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个人认为有四难

一是教师思想转变难(教师不想改,教师讲学生都不会让他们自己学,更不可能会。老师书写新课型的导学案,在备课上要花费很多精力,没有老式的上课方法省时省力),

二是转变教师旧的教学习惯难(想放手,但到课堂上总是认为不讲学生自己研讨不出结果,),三是导学案书设计难(导学案到底如何写,写什么才能起到导的作用),四是学生小组建设成型难(排排坐时个别学生都不听课,不遵守纪律,团团坐更为学生创造了说活,闲谈的机会,太难组织课堂纪律.)

这些实际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通过集中培训统一思想,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让大家清楚改革是唯一出路,坚决要改,不想改就换人。

(二)通过业务学习引领教师进入课改状态和角色的转变关。

业务学习有的教师会入心,但有的教师只是入耳了,他们认为不讲学生是学不会的,教学成绩一定会下降。在业务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还通过集体备课把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完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难变。

要想使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点是部分教师的教学习惯难改,我校主要是通过集体备课来手把手的教教师改习惯。我校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每周都固定时间,实行单周集体备课,双周集体备课展示。我校这样坚持了二年的时间,坚持集体备课而且还要延续这种教师研修的方式,学校业务领导参加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听组内每位成员发表见解后,实行业务领导问课,受旧教学模式影响组内教师把集体备课的侧重点放在知识点挖掘的同时还把目光放在教师身上,对学生的活动设计淡化。业务领导问课一问新知识你给学生设计了哪些自学问题?如何设计问题能达到不用你讲学生通过学案就能学会新知识?二问每一个环节你想让学生如何活动,预计学生几分钟能学完,这个问题,你想让小组内几号学生来展示等?三问每一个学生环节如何评价学生?如果教师答不出来,那就找时间再备,有的课都是经过三四次集体备课,才可以在课堂上使用。通过一学期的集体备课之后,不用业务领导问,教研组长就抢先问组员这些问题了,现在主备人基本能把这些问题设计细致到位了,才把导学案展示给组内成员。

二、骨干引领,全面推进。

课改之处,学校精心挑选一些教学骨干作为课改先锋,让这些课改意识强,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成为第一批课改执行教师,我们选择了初二学年组率先进行课改实验,业务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这个学年组的课改实践中,通过这个组的实验,总结和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其他组向前推进。

三、集思广益,分工合作。

业务领导的精力必定是有限的,所以确定同时成立四个课改研究小组,让有能力爱钻研的教师参与到教改中来

学生考评组组长:任智丹(负责学生考评方案的研究与制定并引领指志实施、并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

导学案研究小组组长:杨晓红(导学案的板式设计,教师导学案编写辅导,导学案的完善升级。并负责对教师导学案进行评价对于导学案由先先后负责我校导学案研究的潘红和杨晓红教师深入研究张海晨李炳亭编写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然后设计出我校导学案格试,并对教师讲解,定期检查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在早会及业务会上及时更正。经过反复研究确立了导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即“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的指导思想。)

学生培训组组长:徐靖(学生小组合作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等结合能力的培训指导)

本学期聘请了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高德富主任作为学生培训组的兼职辅导员,并为全校学生做了专题辅导。

(学生适应新教法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学?学什么?)教师考评研究组长:李艳敏组员耿丹丹‘

各小组各负其责,有自己的行动计划,哪个环节出现后,校业务领导就深入督导。

四、全员参与,培训创新。

我校的业务学习一改以往业务领导一言堂的培训方法,以教学交

流的名议,让教师谈课作法,主要针对近阶段教师们教学中存在的对课改不利的作法和现象。比如要求给学生分组编号,但有的教师不按学年组内研讨的学生考评方法考评,甚至不考评,学校就把业务会成变成交流会,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谈一下上一周或两周你对本组内制定的学生考评方法的运用的情况,以一节课为例给同事们说一下,对说得好但实际做得不好的教师,领导不批评还给肯定,然后进入他的课堂听课,看他对学生的考评,促使教师不得不按学校的要求做。也不好意思只说不做了。对于教师不能按课改要求做的项目,我校大多采取这种形式进行促进,教师小组评价方法交流,班级学生考评交流,导学案书写和使用指导等

业务会还是成果展示会,领导抓住课改优秀教师的每个杰出作法,只要发现,就让教师在业务会上讲,并且大家可以计论,大家集思广益。

五、组织研讨,确立模式。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课改,课到底咋样上才合适,要让教师有可操作的规程,所以首先确定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开始我校校仿运用的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一无学生的晚自习,二又要按省里的

课程配上课,三学生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预习全部放在课内进行,所以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课改不是照搬照抄,不是盲目的效仿。我校把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模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等有关资料印成小册子下发到各学年组,最后经一线教师在学年组内研究,各学年组拿出认为适合本学年组学生实情的教学模式,经校业务领导整合确定我校的“学、论、评、测“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我校课改模式。

教学模式的确定的同进出台我校课改的实施方案,并印成内部学习资料,教师人手1份,通过业务学习和教师自学让所有的教师对学校课改深入了解,

六、赛课检验,达标升级。

部分教师思想上认识上去了,但是行动起来由于懒惰还是想走到台前,因为要到幕后还得让学生学会,导学案的设计上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我们一是通过导学案评比等活动及教导主任细致的检查有相关的硬性要求来使用教师写导学案。通过达标课和展示课来促进教师发展。上学期和本学期我校进行了三轮课改达标课评比活动,第一轮侧后教师学生活动的设计,从时间上限定教师的讲授时间,第二轮为了让教师全方位的关注学生,每课节都从教师对课堂环节的设计把握情况,学生小组建设及合作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考评情况、导学案设计四个进行打分,此次比赛教师十分重视,虽刚开始有部分教师可能会出现多次过关的情况,对新课型的落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轮达标课后,针对同一班学生,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课堂表现在初一学年选用了生物和

历史课做示范,初三历史和政治课做示范,初二的语文和数学课给全校的师生做的展示。

七、小组建设,鼓励创新。

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使学生对课堂保持兴趣,对学生及小组进行考评

1对上课发言的学生,根据发言质量给该组、该生加分,加几分由任课教师决定,一般一次发言加13分。每组的科代表负责记录本节课的发言、得分情况,课后班主任汇总,每天及时到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公示,每周一汇总,一月学校对学生表彰一次,同时对学生一个月来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指导。

在学生考评方面,开始时各班主任和组内教师研究学生的记分方法,到月末一调查,三个学年三个样,老师操作的也各有不同,有点乱了,学校根据各学年的记分方案统一了评价标准,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纪律情况,课前准备等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加入考核内容,班主任还把值日任务完成情况等也加入到学生及小组的考核。

2班主任坚持每周对本班发言情况进行评比小结,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良好的氛围。对在自主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初二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实行QQ升上级式的记分方式,并给予不同的军衔,对自主学习中不积极参与或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谈话和帮助。3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培训

学生培训请进修学校高主任对学生进行指导讲座,校内学生培训小组也对学生进行书写、小组长职能等进行专题训练,班主任和课任教师配合

对学生说话进行训练,讲解训练等。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探究及展示环节都知道应如何去做,都能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攻坚克难收获成果

八、攻坚克难,收获成果。

20xx年一月份的统考我校初三数学全县第一,初二数学全县第二,初一生物,初一历史,初二语文,初二英语等进入全县前六名的学科教师都是课改的领头雁,初二一班全县总体成绩是第六名,初二一班是全校课改的示范班,全校教师看到了初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都打消了原来的顾虑,20xx年的中考又创佳绩,22名毕业生,有八名学生考入二中,录取分数线为558分,高于全县农村录取分数线28分。现在课改已经让我校教师感受到了变化,教师不再排斥课改,一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改实验中来。

鸡东镇学校的课改正在路上,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有信心在教育局及进修学校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为全县农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高主任在我校的课改中倾注了大量精力,从课改的理念,教师的定位,学生的培训,等多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学校的课改团队一致认为高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很到位,具有专家的指导水平。同时我校的课改得到了进修学校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姜永芬校长,陈淑贤副校长,张庆学副校长也多次来校听课指导,在此代表鸡东镇学校对你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你们继续支持我校!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2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早在几年前就广泛推开。

xx作为课改排头兵,几年努力,课改已经成为一大名片。在县教委的领导下,xx中学迎难而上,励精图治,强力推进课改。在几届校领导的努力下,课改工作扎实推进,在办学艰难、生源锐减、师资不衡的困难背景下,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课改推进几年来,学校的变化是巨大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明显的,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是显著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气氛是浓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现把这两年的课改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县教委组织的各种课改培训、现场学习、学习交流外,学校自己利用网络、利用图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有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XX-XX学年度,学校主要重新修改和制定了各种新课改的教学教研制度,确定实效性课堂为课堂模式改革的重点;09-10学年度,学校主要以导学案的规范撰写和实效使用为新课改的重点;10-11学年度,我们又确定“抓好2+x拓展性课程建设,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新课改的拓展和延伸目标的课改重点。为达到这些课改目标,我们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分期分批到课改实验基地如东溪中学、隆盛中学、赶水镇中等观摩学习,组织全部语文教师赴重庆听初中语文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组织全员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周的ntet学校自主培训,等等,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新课改,使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学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

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我们力求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体备课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我们还将行政领导分配到各个教研组共同参与活动,以便进行管理、指导和督促。

另外,教研组长按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参与教师要做好记录,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同时,我们强调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实施新课改,特别是推行导学案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教师的备课是分工负责,所备导学案是年级公用。其他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对个人设计的导学案提出后意见进行优化,这就加强了教师间的研究讨论,教研深度和广度得以推进深入。这就充分发挥了教师们的合力,促进了大家的团结协作。

三、新课改,使学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1、构建学生“实效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制定的xx中学课堂教学流程:导入示标,创设情境;出示材料,交代要求;自主学习,完成自测;组内互助,展示成果;教师引导,评价矫正。

在这一模式下,我们放手让学生学,让学生获得参与和成功的快乐。也给学生以压力,我们每节课都要明确规定学生任务,估算完成时间。这样,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有了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课堂明显充满活力,“满堂灌”、“填鸭式”基本消灭。

2、导学案的使用更加规范、实效显著

推行导学案是学校课改的一个重点。导学案的撰写是实效性课堂从教师方面做的备课方面的重大改革。我们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和力量,按照时效性课堂的要求规范导学案的编写步骤、字号、版面等。教师不需要凭借导学案上课、学生要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完成预习、当堂练习等作业,收到“堂堂清”的效果。

四、新课改,是我们师生进步、学校提升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能转变课堂的角色,能尽量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升。在上学年期末统考中,各个年级均超过县教委下达的基础目标。初三年级完成分在街镇类20所学校中由基础的第15名上升到完成时的第7名。进入4000名的学生由初一时的31人上升到51人。

3、特色学校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在去年被评为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学校教师王松涛辅导的学生在重庆市第20届科技模型大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为县科技教育争了光。在10级的升学考试中,学校6名学生因为科技特长被xx中学录取,占被录取总数的60%。

4、学校的教学管理形成网络,逐步完善,正在由行政管理过渡到思想管理。

五、存在问题:

1、师资配置不很均衡,老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困难,教学行为转化步履维艰。但这类教师在学校比例不小。

2、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水平普遍不优,专业素质有待大幅度提高。

3、均衡分班难见改革的“入学”效果,影响了学校的“升学美誉度”,导致暂时没有逆转的“升学率”评学校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学校的评价不客观、不公正,以致生源流失严重,办学越发艰难。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3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研讨。它由网络作业评价;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主题活动经验总结;完善多元评价等几步构成。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县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内容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4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芦小妞老师,杨翠萍老师到郑州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精英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艳利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许亮老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 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5

根据县教科局全县十二所小学课改试点校加强课改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基本功,打造具有人民小学特色的教学模式。现将我校课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课改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宋永生担任课改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小华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和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在实施上,既不搞一哄而上,也不搞一刀切,而是长期负责领导学校的课改工作,做到了组织上有保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技能,竭力推进大目标教学,就目前学校实行的“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形成共案”,进行小组课改探讨,要求教师对所教教材的各个目标要了如指掌,教材之间的联系要熟透于心,且能举一反三,做到心里有书,胸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有效点播,达到预期目的。

三、典型引路,确立课改年级。

我们利用学校骨干教师资源,开展课改创新,引领全体教师投入课改之中。学校首先请在教学中有引领示范作用的4名教师进行了课改示范,为全体教师作了很好地榜样作用。为了稳步推进,我们以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科为试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改革,以学校研究“六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始终将愉快教学法贯穿全过程,展示“六步四环”教学理论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改变教学结构,改变座次排位,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开放课堂教学,让所有教师观摩受益。

四、全面辐射,分步推进。

根据不同年级,构建不同年级的学习合作框架:五、六年级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上占到总时间的80%。同时,合作小组实行六人一组,由组长牵头、组员互助,确立合作讨论学习模式。老师的检查、提问、指导时间不超过总时间的20%;三、四年级在运行这一模式时,老师指导的时间不能超过总时间的35%。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要完全靠老师扎扎实实地教,但这种教,绝不是咀嚼喂养,要给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灌输合作意识,到第二学期,老师在指导时,一定要留出20%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二年级要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通过查字典,借助学过的旧知识,逐渐辅导他们自学,引导他们学会质疑、提问,讨论,逐渐过渡到合作学习。在时间分配上,学生自主占有时间逐渐加大,逐步过渡到60%。

五、根据年级不同,确立探究要求。

老师的提问精心设计,提的问题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在讲的训练上要严格遵守七不讲:知道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经过查资料可以学懂的不讲,通过同学帮助后能弄懂的不讲,借助于旧知识能解决新问题的不讲,通过相互讨论能弄懂的.不讲,通过合作学习能得出结论不讲。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方法上做到,即全面抓课堂教学改革,又要做到分层次逐渐推进。根据学生年龄小、知识量少的实际,在不同年段,实行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竭力倡导先学后教,不断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组内研讨,个人尝试。

学校在校本教研上推行的是“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形成共案”。这种研讨模式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变单一的教学个体为群策式的集体智慧,实行了资源共享。大家在先周备课的基础上,研训课例,使课型得到延深,集思广议,充分发表对教材施教施学的策略,形成了共识,明确了课改的方向和担负的责任。教师在课改尝试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疑惑,往往会阻碍课改的进程,但通过组内研讨使问题和疑惑得以解决,就会加速个人课改尝试。

七、提炼出“六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通过认真研究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发现这些先进的教学法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自己喜欢的有效知识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查资料,外出学习,上实验课,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学习与交流,得到一定的解决。立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立足学生成长的必要,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尝试,提出了人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1、整体结构:目标导航----课前预学----预学检测----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检测反馈---培优辅差(拓展培优、补救巩固)

2、基本特点:10+20+10自主学习,学案引领,小组合作,先学后教,学导互动。

3、模式板块:预学检测板块和展示反馈板块

第一板块:预学检测(课前30分钟)

总体目标:学生根据目标导航(自学指导)完成自己能解决的所有问题,并生成展示反馈课的学习目标。

要求:

教师:制定学生预学目标,预学指导,并作适当引导启发,并在课前对学生预学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通过阅读,操作,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完成预学任务,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板块:展示反馈。(课内40分钟)

主要课堂教学流程如下:(略)

质疑解惑(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中,首先学生根据教师的目标引领交流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其次让学生交流点评,再次让学生谈谈自已学习中的困惑,最后教师根据学习情况点拨引领,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学生提出课后探索的要求。

检测反馈:通过相关不同类型测试题,来分层检查一下学生当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并产生日日清的对象,利用课后补救巩固提高,达到真正巩固掌握。

培优辅差(拓展培优):鼓励中上学生做一些教师设计的拓展题,进行拓展培优,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查漏补缺。

4、方法步骤

(1)调整原有教学模式,如课堂结构必须保证10+20+10时间。

(2)调整原有常规管理模式,如时间要保证新课前的预习时间30分钟,课前要检查学生预学准备情况,课堂评价要根据课堂情况对学生标准量化,实行积分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3)保证当堂完成作业,并产生日日清对象。

(4)实行小组承包制,进行每一节课的小组成员都要有任务。

老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特点、爱好、特长、不足等,明确学生的动机,服务和满足学生的需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一方面要真正实施民主化教学,做引领者、合作者,在关键时给予点拨与指导;另一方面要敢于放手,敢于向自我和传统挑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喜爱的最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八、课改工作的疑惑

1、由于学生长期受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学习影响,实施“六步四环”教学模式时,学生动口的积极性不高,需教师不断地激励和发动,学生座位的突然变化,学生精力难以集中,讨论时有的学生开小差,不能抓紧时间学习。

2、受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和讲授式课堂的影响,班级间学生的表现程度不均衡,有的班级学生不够活跃,甚至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有的班级学生过于活跃,抢话说,争着展示,课堂显得有些乱,学习小组管理方法过于单一,需要教师加强组织教学,适度调控。

3、给学生以足够的自学、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时常不由自主地给学生讲课,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小组讨论后鼓励更多的学生展示,展示人数、次数、精彩度与展示时间存在着矛盾。

4、班额过大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现在班额都是70多人,这无疑使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及师生间的互动、合作等增加了难度。

以上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很多地方还需不断修正完善,我们将不断地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将课堂改革推向深入,创设有效课堂。我们坚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会在课改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6

根据县教科局全县十二所小学课改试点校加强课改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基本功,打造具有人民小学特色的教学模式。现将我校课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课改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宋永生担任课改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小华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和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在实施上,既不搞一哄而上,也不搞一刀切,而是长期负责领导学校的课改工作,做到了组织上有保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技能,竭力推进大目标教学,就目前学校实行的“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形成共案”,进行小组课改探讨,要求教师对所教教材的各个目标要了如指掌,教材之间的联系要熟透于心,且能举一反三,做到心里有书,胸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有效点播,达到预期目的。

三、典型引路,确立课改年级。

我们利用学校骨干教师资源,开展课改创新,引领全体教师投入课改之中。学校首先请在教学中有引领示范作用的4名教师进行了课改示范,为全体教师作了很好地榜样作用。为了稳步推进,我们以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科为试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改革,以学校研究“六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始终将愉快教学法贯穿全过程,展示“六步四环”教学理论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改变教学结构,改变座次排位,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开放课堂教学,让所有教师观摩受益。

四、全面辐射,分步推进。

根据不同年级,构建不同年级的学习合作框架:五、六年级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上占到总时间的80%。同时,合作小组实行六人一组,由组长牵头、组员互助,确立合作讨论学习模式。老师的检查、提问、指导时间不超过总时间的20%;三、四年级在运行这一模式时,老师指导的时间不能超过总时间的35%。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要完全靠老师扎扎实实地教,但这种教,绝不是咀嚼喂养,要给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灌输合作意识,到第二学期,老师在指导时,一定要留出20%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二年级要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通过查字典,借助学过的旧知识,逐渐辅导他们自学,引导他们学会质疑、提问,讨论,逐渐过渡到合作学习。在时间分配上,学生自主占有时间逐渐加大,逐步过渡到60%。

五、根据年级不同,确立探究要求。

老师的提问精心设计,提的问题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在讲的训练上要严格遵守七不讲:知道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经过查资料可以学懂的不讲,通过同学帮助后能弄懂的不讲,借助于旧知识能解决新问题的不讲,通过相互讨论能弄懂的不讲,通过合作学习能得出结论不讲。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方法上做到,即全面抓课堂教学改革,又要做到分层次逐渐推进。根据学生年龄小、知识量少的实际,在不同年段,实行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竭力倡导先学后教,不断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组内研讨,个人尝试。

学校在校本教研上推行的是“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形成共案”。这种研讨模式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变单一的教学个体为群策式的集体智慧,实行了资源共享。大家在先周备课的基础上,研训课例,使课型得到延深,集思广议,充分发表对教材施教施学的策略,形成了共识,明确了课改的方向和担负的责任。教师在课改尝试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疑惑,往往会阻碍课改的进程,但通过组内研讨使问题和疑惑得以解决,就会加速个人课改尝试。

七、提炼出“六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通过认真研究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发现这些先进的教学法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自己喜欢的有效知识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查资料,外出学习,上实验课,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学习与交流,得到一定的解决。立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立足学生成长的必要,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尝试,提出了人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1、整体结构:目标导航----课前预学----预学检测----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检测反馈---培优辅差(拓展培优、补救巩固)

2、基本特点:10+20+10自主学习,学案引领,小组合作,先学后教,学导互动。

3、模式板块:预学检测板块和展示反馈板块

第一板块:预学检测(课前30分钟)

总体目标:学生根据目标导航(自学指导)完成自己能解决的所有问题,并生成展示反馈课的学习目标。

要求:

教师:制定学生预学目标,预学指导,并作适当引导启发,并在课前对学生预学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通过阅读,操作,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完成预学任务,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板块:展示反馈。(课内40分钟)

主要课堂教学流程如下:(略)

质疑解惑(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中,首先学生根据教师的目标引领交流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其次让学生交流点评,再次让学生谈谈自已学习中的困惑,最后教师根据学习情况点拨引领,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学生提出课后探索的要求。

检测反馈:通过相关不同类型测试题,来分层检查一下学生当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并产生日日清的对象,利用课后补救巩固提高,达到真正巩固掌握。

培优辅差(拓展培优):鼓励中上学生做一些教师设计的拓展题,进行拓展培优,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查漏补缺。

4、方法步骤

(1)调整原有教学模式,如课堂结构必须保证10+20+10时间。

(2)调整原有常规管理模式,如时间要保证新课前的预习时间30分钟,课前要检查学生预学准备情况,课堂评价要根据课堂情况对学生标准量化,实行积分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3)保证当堂完成作业,并产生日日清对象。

(4)实行小组承包制,进行每一节课的小组成员都要有任务。

老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特点、爱好、特长、不足等,明确学生的动机,服务和满足学生的需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一方面要真正实施民主化教学,做引领者、合作者,在关键时给予点拨与指导;另一方面要敢于放手,敢于向自我和传统挑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喜爱的最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八、课改工作的疑惑

1、由于学生长期受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学习影响,实施“六步四环”教学模式时,学生动口的积极性不高,需教师不断地激励和发动,学生座位的突然变化,学生精力难以集中,讨论时有的学生开小差,不能抓紧时间学习。

2、受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和讲授式课堂的影响,班级间学生的表现程度不均衡,有的班级学生不够活跃,甚至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有的班级学生过于活跃,抢话说,争着展示,课堂显得有些乱,学习小组管理方法过于单一,需要教师加强组织教学,适度调控。

3、给学生以足够的自学、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时常不由自主地给学生讲课,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小组讨论后鼓励更多的学生展示,展示人数、次数、精彩度与展示时间存在着矛盾。

4、班额过大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现在班额都是70多人,这无疑使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及师生间的互动、合作等增加了难度。

以上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很多地方还需不断修正完善,我们将不断地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将课堂改革推向深入,创设有效课堂。我们坚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会在课改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7

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校于本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我校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许市中学的教学模式与我校的实际工作相结合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这学期我校把七年级143、144、145三个班定为课改班级,进行课改工作的实验与探究,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共识,课改工作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2、加强领导,优化课改管理。为使我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平时加强协商研究和对课改的领导和指导,及时跟踪、了解课改工作情况。为了加强管理,我校还制定了《花古中学课改实施方案》,并出台了相关制度及评价机制。

3、培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的理念始终是进行课改实验工作的源头活水。为此学校坚持以理念为先导,组织全体老师分层次多形式参与学习与培训。我校先后组织全校课改老师专程赴岳阳许市中学和邵阳十七中观摩学习,并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交流心得体会,从而促使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4、制定集体备课制度,使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我校的主要作法是:学校成立了各学科备课组,每个学科均由组长具体负责,采取先集体研究,再由教师本人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并且集体研究的过程必有相关领导参与其中,由蹲点领导签字认可学校才予以认定其集体备课。

5、优化课堂教学。课改的主战场在课堂,学校把“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重中之重。在课堂上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孤立、接受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合作互相帮助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完善,以尽快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6、各班成立学习小组,学生间实行一对一的互帮制度,组与组之间,组内组员之间相互评比,建立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开展各项课外活动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7、落实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小组随时走进,督促课改工作在课堂上落到实处,课改老师相互听课,听课者听完课后彼此进行交流对话、点拨指导、共同探究,使老师的教学行为在思维的碰撞、交流、启迪中得到进一步转变。

8、积累总结,取得成果经验。我校要求老师即时总结,有感必发。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周总结本组课改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其次每位老师平时加强每节课后的回顾与思考,对自己认为感受最深的、典型的例子,及时写出来,形成个案。

9、学校积极为课改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制作课改宣传标语,营造氛围;为课改班级配置小黑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学校报销所有费用。

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教学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一次新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与激情,学校的教研氛围当然更为浓厚了。

2、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许多学生都由被动、胆怯变得主动、大胆,由沉默寡言变得能说会道。

3、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模式,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很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当然,我校的课改工作还只是刚开始,还是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并一再强调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如何恰当地把握时间和把握开放度,我们感到比较难操作,总有顾此失彼的感觉。一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是教学中常有的现象。

2、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形成乐学的氛围;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的薄弱,参与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学困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达的机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秉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但一学期以来,学校在课改方面投入资金6万多元,使得学校办公经费尤为紧张。课改所花费资金明细数:

1、为教室添置黑板(三块大黑板,十八块小黑板)共计7500元。

2、组织课改教师赴岳阳许市中学及邵阳十七中考察学习六天花费8000多元。

3、课改宣传资料:3000元。

4、购置课改书籍及资料近1500元。

5、购买一台电脑打印机和一台速印机用于导学案印刷36000余元。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8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早在几年前就广泛推开。

xx作为课改排头兵,几年努力,课改已经成为一大名片。在县教委的领导下,xx中学迎难而上,励精图治,强力推进课改。在几届校领导的努力下,课改工作扎实推进,在办学艰难、生源锐减、师资不衡的困难背景下,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课改推进几年来,学校的变化是巨大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明显的,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是显著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气氛是浓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现把这两年的课改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县教委组织的各种课改培训、现场学习、学习交流外,学校自己利用网络、利用图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有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XX-XX学年度,学校主要重新修改和制定了各种新课改的教学教研制度,确定实效性课堂为课堂模式改革的重点;09-10学年度,学校主要以导学案的规范撰写和实效使用为新课改的重点;10-11学年度,我们又确定“抓好2+x拓展性课程建设,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新课改的拓展和延伸目标的课改重点。为达到这些课改目标,我们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分期分批到课改实验基地如东溪中学、隆盛中学、赶水镇中等观摩学习,组织全部语文教师赴重庆听初中语文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组织全员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周的ntet学校自主培训,等等,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新课改,使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学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

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我们力求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体备课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我们还将行政领导分配到各个教研组共同参与活动,以便进行管理、指导和督促。

另外,教研组长按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参与教师要做好记录,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同时,我们强调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实施新课改,特别是推行导学案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教师的备课是分工负责,所备导学案是年级公用。其他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对个人设计的导学案提出后意见进行优化,这就加强了教师间的研究讨论,教研深度和广度得以推进深入。这就充分发挥了教师们的合力,促进了大家的团结协作。

三、新课改,使学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1、构建学生“实效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制定的xx中学课堂教学流程:导入示标,创设情境;出示材料,交代要求;自主学习,完成自测;组内互助,展示成果;教师引导,评价矫正。

在这一模式下,我们放手让学生学,让学生获得参与和成功的快乐。也给学生以压力,我们每节课都要明确规定学生任务,估算完成时间。这样,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有了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课堂明显充满活力,“满堂灌”、“填鸭式”基本消灭。

2、导学案的使用更加规范、实效显著

推行导学案是学校课改的一个重点。导学案的撰写是实效性课堂从教师方面做的备课方面的重大改革。我们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和力量,按照时效性课堂的要求规范导学案的编写步骤、字号、版面等。教师不需要凭借导学案上课、学生要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完成预习、当堂练习等作业,收到“堂堂清”的效果。

四、新课改,是我们师生进步、学校提升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能转变课堂的角色,能尽量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升。在上学年期末统考中,各个年级均超过县教委下达的基础目标。初三年级完成分在街镇类20所学校中由基础的第15名上升到完成时的第7名。进入4000名的学生由初一时的31人上升到51人。

3、特色学校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在去年被评为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学校教师王松涛辅导的学生在重庆市第20届科技模型大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为县科技教育争了光。在10级的升学考试中,学校6名学生因为科技特长被xx中学录取,占被录取总数的60%。

4、学校的教学管理形成网络,逐步完善,正在由行政管理过渡到思想管理。

五、存在问题:

1、师资配置不很均衡,老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困难,教学行为转化步履维艰。但这类教师在学校比例不小。

2、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水平普遍不优,专业素质有待大幅度提高。

3、均衡分班难见改革的“入学”效果,影响了学校的“升学美誉度”,导致暂时没有逆转的“升学率”评学校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学校的评价不客观、不公正,以致生源流失严重,办学越发艰难。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9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研讨。它由网络作业评价;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主题活动经验总结;完善多元评价等几步构成。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县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内容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10

根据县教科局全县十二所小学课改试点校加强课改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基本功,打造具有人民小学特色的教学模式。现将我校课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课改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宋永生担任课改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小华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和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在实施上,既不搞一哄而上,也不搞一刀切,而是长期负责领导学校的课改工作,做到了组织上有保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技能,竭力推进大目标教学,就目前学校实行的“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形成共案”,进行小组课改探讨,要求教师对所教教材的各个目标要了如指掌,教材之间的联系要熟透于心,且能举一反三,做到心里有书,胸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有效点播,达到预期目的。

三、典型引路,确立课改年级。

我们利用学校骨干教师资源,开展课改创新,引领全体教师投入课改之中。学校首先请在教学中有引领示范作用的4名教师进行了课改示范,为全体教师作了很好地榜样作用。为了稳步推进,我们以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科为试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改革,以学校研究“六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始终将愉快教学法贯穿全过程,展示“六步四环”教学理论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改变教学结构,改变座次排位,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开放课堂教学,让所有教师观摩受益。

四、全面辐射,分步推进。

根据不同年级,构建不同年级的学习合作框架:五、六年级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上占到总时间的80%。同时,合作小组实行六人一组,由组长牵头、组员互助,确立合作讨论学习模式。老师的检查、提问、指导时间不超过总时间的20%;三、四年级在运行这一模式时,老师指导的时间不能超过总时间的35%。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要完全靠老师扎扎实实地教,但这种教,绝不是咀嚼喂养,要给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灌输合作意识,到第二学期,老师在指导时,一定要留出20%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二年级要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通过查字典,借助学过的旧知识,逐渐辅导他们自学,引导他们学会质疑、提问,讨论,逐渐过渡到合作学习。在时间分配上,学生自主占有时间逐渐加大,逐步过渡到60%。

五、根据年级不同,确立探究要求。

老师的提问精心设计,提的问题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在讲的训练上要严格遵守七不讲:知道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经过查资料可以学懂的不讲,通过同学帮助后能弄懂的不讲,借助于旧知识能解决新问题的不讲,通过相互讨论能弄懂的不讲,通过合作学习能得出结论不讲。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方法上做到,即全面抓课堂教学改革,又要做到分层次逐渐推进。根据学生年龄小、知识量少的实际,在不同年段,实行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竭力倡导先学后教,不断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组内研讨,个人尝试。

学校在校本教研上推行的是“先周备课,中心发言,形成共案”。这种研讨模式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变单一的教学个体为群策式的集体智慧,实行了资源共享。大家在先周备课的基础上,研训课例,使课型得到延深,集思广议,充分发表对教材施教施学的策略,形成了共识,明确了课改的`方向和担负的责任。教师在课改尝试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疑惑,往往会阻碍课改的进程,但通过组内研讨使问题和疑惑得以解决,就会加速个人课改尝试。

七、课改工作的疑惑

1、由于学生长期受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学习影响,实施“六步四环”教学模式时,学生动口的积极性不高,需教师不断地激励和发动,学生座位的突然变化,学生精力难以集中,讨论时有的学生开小差,不能抓紧时间学习。

2、受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和讲授式课堂的影响,班级间学生的表现程度不均衡,有的班级学生不够活跃,甚至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有的班级学生过于活跃,抢话说,争着展示,课堂显得有些乱,学习小组管理方法过于单一,需要教师加强组织教学,适度调控。

3、给学生以足够的自学、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时常不由自主地给学生讲课,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小组讨论后鼓励更多的学生展示,展示人数、次数、精彩度与展示时间存在着矛盾。

4、班额过大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现在班额都是70多人,这无疑使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及师生间的互动、合作等增加了难度。

以上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很多地方还需不断修正完善,我们将不断地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将课堂改革推向深入,创设有效课堂。我们坚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会在课改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11

20xx年,学校课程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校工作要点,主要在校本课程开发、高效课堂构建和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xx年主要工作及20xx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xx年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以艺术体育课程的实施为主要实践方式,抓校本课程开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管理的改变,给了学校一定的自主开发课程的空间。20xx年,我校在反思前段开展艺术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对艺术体育活动实施了课程化改造,即将学校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升级”为艺术体育课程,要求有课程目标、有课程内容、有课程实施、有课程评价,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学校还进一步规范了艺术体育课程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上,要求各艺术体育课程班级有正常班级的建制,有学生花名册、有联系电话、有班干部、有值日安排。在教学上,要求艺术体育课程教师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有学情分析、有学期教学目标、有周教学安排。

每周有教学目标、有资源准备、有积累的“课程活页”。在评价上,进一步丰富了评价的形式,除了对照教学计划看完成教学计划情况外,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的调查,评价的方式除了查看学生过程性作业、现场考核外,增加了现场问卷调查、积累“课程活页”的评价等。本学期,学校四十多个艺术体育教育活动队积累了200多份优秀的“课程活页”,涉及合唱、舞蹈、剪纸、鼓号等门类,每个“活页”包括实施的目标或意图,对学生潜能开发、优势形成的价值,程内容或活动的安排,课程实施建议和课程评价建议等。

此外,学校还对午间视听(学校小星星广播站和小星星电视台节目)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设计,制定了午间视听课程的标准,由师生一起设计并经常更新播出栏目,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到不同的栏目中来。本学期结束时,学校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午间视听课程满意度,很多栏目深受学生喜爱,如“童星闪闪”才艺展示、“挑战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已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艺术体育课程、图书阅览课程、午间视听课程三大校本课程系列。

(二)以高效课堂构建研究为主线,抓课堂教学创新

20xx年来,学校根据《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实验方案,以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为重点内容进行了研究。学校的高效课堂建构研究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手段展开。学校把教研活动分为学校和年级两个层次,年级教研活动由各年级教研组自主组织,围绕承担的子课题进行研究;校级教研活动由教科室统一安排,分年级承办,围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展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研究。不管是校级还是年级教研活动,都有课例展示、教后反思、集中研讨、中心发言、成果整理,甚至还有教学重建等。

今年,各教研组围绕研究主题共组织了30多次中心研讨活动,xx0多次分组研讨活动。在中心教研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有研究价值的好课,如傅丽老师执教的《自己动手写写诗》,王维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黄卫华老师执教的《广播体操》等,学校收集整理了中心活动中近30个经典的教学课例。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老师们的现场学习力也得到提升,评课及中心发言的质量明显提高。

为了引导教师个体或团队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鼓励教师自组团队开展专题攻关,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支持教师自主确定研究主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整理研究资料、自主提炼研究成果进行项目研究。学校为项目研究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如为项目组的教师优先配备电脑,优先安排项目组教师外出学习,给项目组教师添置图书,邀请省内专家诊断项目研究,单列教育科研项目经费,每个项目启动时发给启动资金20xx元,每年教育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不少于5万元等。

目前学校有6个团队申报了教育科研项目,有改革备课方式的,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有研究当堂训练设计的',有研究“目标导学高效阅读”的,还有研究学生行为习惯训导的。其中,六年级数学组申报的项目“改革备课方式建立电子教学资源库”已取得初步成果,建立了六年级下学期全册的教学资源库,并向全校教师进行了展示,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参加全市六年级毕业检测取得了优异成绩等。

学校在整理中心教研活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些课型的教学思路。如语文阅读教学的“出示目标、自读自悟、互动交流、训练深化”;习作教学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概念教学的“大量感受、形成感悟、当堂训练、拓展提升”;计算教学的“唤起经验、迁移探索”等。我校黄卫伟老师、李月老师、徐婵娟老师根据这些教学思路设计、执教的阅读课《花钟》、习作指导课《写写我自己》、计算课《口算除法》等均获得荆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三)以改革青年教师研修班学习模式为重点,抓青年教师培养

20xx年,学校在分析20xx年青年教师素质达标测评成绩的基础上,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对青年教师的学习模式进行了改造。在学习内容上,体现层次性,把研修班学员分为三个层次,即项目攻关、理论武装和教材研读,使学习内容更符合教师发展实际;在学习方式上,更突出自主性和研讨性,学校指定了郑焱、戴方丽等老师为不同学习小组的牵头人,定期组织学员学习研讨。为确保青年教师研修班办出质量,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研修班管理办法》,使研修班管理更加规范,有章可循。在抓好青研班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全面健康成长,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社会调查,开展读书演讲活动,选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与大师对话。

这些措施,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起到了较好作用。今年,不少青年教师成果喜人,徐婵娟老师在荆州市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郑慧、江黎两个青年教师在全市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表现不凡,在全省组织的“中国梦我的梦”教师征文大赛中,我校徐婵娟、郑慧两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占全市一等奖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郑焱、赵倩、李雯、匡倩、尹琼菲、刘绍群等老师在教学竞赛、论文竞赛中也取得优异的成绩。不少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

二、20xx年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项目攻关名不副实。不少教师有畏难情绪,以没时间、理论水平不够、不好组织等为借口,使部分项目攻关停滞不前,还仅仅停留在方案层面,没有付出真正的行动。

(二)校本课程开发不够系统。虽然积累了一些“课程活页”,但离成为课程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与学校核心价值的联系,课程内容的体系等。

三、20xx年课程改革的思路

20xx年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项目攻关带动课程改革,让项目研究成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学校将20xx年确定为学校项目研究攻关年,将于近期召开的教代会,将围绕项目攻关进行讨论交流,修订通过《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讨论通过推动项目研究的激励措施,确定项目攻关的主要方式,增加合适的项目如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项目组等,并将形成学校推动项目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并指导20xx年的项目攻关研究,在项目攻关中实践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12

田心小学自音乐教学新课标实施以来,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在区教研室和学校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区和学校的总体思路,以教学大纲为核心认真作好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在教学方面我校开展了分科教学的艺术教育模式,认真的合理的开展了钢琴、舞蹈、声乐等特色课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校的艺术教育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艺术教育特点。

小学音乐中的器乐演奏教学可以在增强学生的美感过程中,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多年来,我校努力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将器乐引进音乐课堂,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普及到提高”的认识规律,我的器乐演奏教学实验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第二阶段:下大力气普及乐器,使每个学生至少能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第三阶段:以演奏器乐为主要手段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

由于器乐教学的不断深化,不仅使学生大大提高了审美情操、审美意识,而且潜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断得到新的开掘。一批又一批特长生的涌现,又使我们的器乐教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同。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在盐田区器乐的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实践证明,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这种寓乐于教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因而将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校分科教学舞蹈方面,低年级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和创编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和肢体语言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在音乐分科教学声乐合唱教学中展开了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合作是一种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合作精神的缺乏成为许多独生子女存在的一种素质缺陷。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学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声乐合唱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首先,合作学习的内容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活动的意义。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的形式要合理化,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是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根据音乐学科的具体特点,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的方式多样化。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即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如游戏竞赛法、分析讨论法、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等等。

综上而述,学校音乐新课标实施教学过程中,各个专业教师注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新课改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也可以说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田心小学音乐教学逐渐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都是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的“共性”,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课组教师努力创造合作环境。学校具备了和谐的室内环境。音乐教室注意美化与布置,强调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如四周墙壁可挂些音乐家画像、名言,音乐挂图等,还可开辟音乐专栏,介绍音乐小知识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气氛,用各种形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更加生机勃勃。学校营造了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即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与表现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13

本年度,学校随着全县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也使新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更走进了我们师生的生活。在县、片区、校三级管理下,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了课程改革实验。在这一年中,学校共有一、二年级共15个班进入新课程改革,参与教师23人,学生654人。全体教师在课改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回顾一年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

课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对于这样一次涉及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大事,作为学校确实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于重视,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有效组织,科学管理,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组长,学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及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还成立了课程改革办公室、学科指导组及专家指导组。实行“三个一、三有、三保证”的新课程管理办法。“三个一”:教师每课做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研讨课;“三有”: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会议记录;“三保证”:即教研时间有保证、教研人员有保证、教研实效有保证。本年度,学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验经费,建立激励机制,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转变观念,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课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师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县课改办要求所有课改年级教师必须“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基于这一点,学校实行了集中的通识培训、有计划的校本培训、经常性的自学相结合的路子。

在暑假时,学校就早早地安排好骨干教师参加县级的通识培训和分科培训。在开学前,又进行了校本培训,先整体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更熟悉,从思想上、观念上、情绪上对新课程产生认同感,并有信心投身于课改之中。再分组、分块进行课程标准的解读,使一些根深蒂固、陈旧的观念有效得到洗涤。而观念的更新,更注重于平时的积累。教师们平时工作挺忙的,经常要集中在一起学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学校经常翻印一些从杂志上摘录下来的文章、教案、案例等给一线教师,使他们的学习有的放矢,让他们或两三个一堆共同学习或一个人带回家自学,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学习时间和知识层面。

3、制订课改计划。根据县课改办的方案和意见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改计划,并按照计划扎实开展课改工作。

4、关注课堂,注重实效,狠抓课改目标落实

课改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学校带领老师们边实践边研究,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一是注重师生关系的重建;二是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三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二、制订制度,教科研拉动。

教师总以为教科研是领导们和教科员们的活,和自己是无关的。其实不然,学校在教研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学校先后制订了《学习制度》、《研究制度》、《分析总结制度》、《考评奖励制度》等,制度中的条条款款使教师明白了努力的方向,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使教师“不得不”走上教科研之路;二是极力营造科研氛围,使课改实验教师全体融入科研之中;三是增加随堂听课的频率,学校的随堂听课是不打招呼的,教师一旦被随机抽查的次数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研究课堂、精心准备,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现在,课改年级教师都明确了这样一点:课改呼唤着科研,为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课题,同时课改也只有贴近科研、依靠科研才能有出路,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课改应该说不仅仅是实验年级应该做的,只不过是实验年级用了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给师生留下了丰富的互动和创造的空间而已,如果不研究,也只是走老路或是走形式。因此,学校以一年级为实验点。先由点上的教师上研讨课,组织其他一年级教师来听课、评课。过一段时间后,再由其他年级教师上研讨课,大家评课,最后深入村小,这样以点带面,层层推进。要求其他年级对教材重新进行组合,使他们的课堂做到:老教材、新理念。

四、课改取得的实效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课改特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办学亮点。课改赢得了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初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观念正在形成;课堂教学在变,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在变,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对学校素质教育进行过宣传报道。

课改使一大批教师成长、成熟和成功。学校现涌现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10人,镇级优秀教师15人,校学科带头人6人。教师获区级以上奖100余人次。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喜人的成绩。二年来,学校获多项集体奖,学生获区级以上各类奖项300余人次,学生作文在各级报刊发表10篇。

五、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课改中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目标,真抓实干,一定会迎来收获的时刻。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1)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2)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课改工作的一个瓶颈,操作难度较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家长素质不高,学生学习水平参次不齐,班级人数较多,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阶段要努力的方向:

(1)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教研组之间、校际之间的专题研讨活动。

(2)继续坚持随堂听课、评课制度,抓好点和面的课改工作。

(3)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校本课程的评价。

(4)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确保取得成效。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篇14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研讨。它由网络作业评价;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主题活动经验总结;完善多元评价等几步构成。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县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内容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