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科学活动方案(精选3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科学活动方案 篇1
(一)艺术活动:
制作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不倒翁,巩固 和运用在科学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
(2)通过制作不倒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在艺术中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 蛋壳、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子等等。
2、 彩笔,剪刀,胶水,及时贴等等辅助材料。
3、 范例几个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范例,边玩边说科学课结束时的儿歌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观察范例,请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1)请幼儿摇一摇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肚子里首先要有东西,使其有重量。
(2)发现一下,在不倒翁肚子里的东西如果很少不倒翁能否不倒?
(3)不倒翁制作应该先进行那一步,然后呢?为什么?
(4)讲讲自己打算制作的不倒翁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3、 分组制作不倒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适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幼儿进行表扬。
4、 进行讲评活动。先让幼儿与小伙伴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师进行个别讲评,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儿,注意发现他的作品的优点,以激发其自信心。
5、 与不到翁一起跳舞结束课程。(健康歌的曲子进行伴奏,儿歌是:左摇摇,右摇摇,头儿小小,脚儿圆圆,头轻脚重一起来做运动,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摇晃真呀么真可爱!
教育随笔: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丰富知识,教育契机隐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每个细节。
元旦日日临近了,每个班都沉浸在元旦节目的排演中,大班双语剧的排演中 ,需要个西瓜的道具,用什么做呢?思来想去决定用气球吹上一定量的气,然后外加装饰,可是气球吹起来后,发现气球太轻了,自己就动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说:“里面加点东西,让它重点不就行了吗?是呀,于是我放掉了里面的气体,把在奇妙的植物主题中幼儿带来的种子和孩子们一颗一颗地放气球里去,然后把口扎紧放到了桌子上,这时,李鑫杰小朋友喊道:”老师,老师!气球不跑了,还左右摇晃起来!和我家的那个玩具不倒翁一样!可不是吗!气球象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晃起来,并且不倒下了。我心里暗喜,孩子们又发现科学的奥秘了。我马上问:“为什么气球不跑了?刘力源说:”它肚子里有种子,沉了!我又问:“为什么气球不倒了呢?孩子有点答不上来了,一个个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过了一小回,杜琳林嘟囔着有点不自信的说:“气球的的底是圆的,还有它下面有种子沉了压的气球不倒下。”我表扬了刚才发言的孩子,同时对孩子们说:“我也很想知道它为什不倒?刚才小朋友说和不倒翁一样,明天把自己有不倒翁玩具带来咱们一起发现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
就这样一堂科学课形成了,在孩子们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后,又产生了动手制作不倒翁的想法,于是一堂科学和艺术整合的课程形成了。
在艺术课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这时,邹宇轩小朋友大声喊:“老师老师!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连忙过去,原来鸡蛋装上种子等东西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摇晃起来,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放入的`种子由于没有固定,鸡蛋歪向哪,其内的种子一起就过去了,所以起不来,我故意装做没有办法的样子,着急的说:“那怎么办呀?”孩子们附和着:“对呀!怎么办呢?孩子们哑然了了一会,潘泰说:“让种子不跑不就行了吗?”这一提孩子开了锅一样的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用东西压住!”不行,不行!口小东西进不去!”老师!老师!有了,用双面胶带呀!”老师老师!用胶水粘!”我没有给予他们答案,我说:“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自己去试试吧!”在尝试操作中,孩子们即既要考虑别把蛋壳弄破了,考虑酸奶瓶口的大小,又要想办法把其内的种子固定,孩子热火朝天的做着,操作的结果最后出来,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种子装进蛋壳(或者)后,然后倒上适量的胶水,让胶水把种子固定在底部。制作现场一片狼籍,有破碎的蛋壳,有废弃的胶带,有各色的剪纸……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学到了和巩固了知识。
科学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在探索中发现和了解喷泉形成的简单原理。
2、 乐于探索,积极参与喷泉小实验。
3、感受喷泉给生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材料:饮料瓶、盖子、一次性杯子、管子。(在饮料瓶身和一次性杯子上钻好洞) 2、 喷泉的视频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第一次探索,交流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喷泉吗?在哪里见过?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喷泉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
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的,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利用这些材料玩出喷泉。
教师:师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上来操作。(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赏)
教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玩出喷泉的?(幼儿回答)
二、第二次探索,了解喷泉的形成。
发书,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仔细观察操作示意图。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玩出了喷泉,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示意图,看看刚刚小朋友的玩法是不是和示意图上的一样,然后仔细观察,研究一下:喷泉为什么会喷出水来?
教师:现在杨老师在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按示意图来操作一下。
三、喷泉的形成。
教师:喷泉为什么会喷出水来呢?
教师:原来水位的高低落差、还有水的压都会形成喷泉。
教师:怎么样才能让你的喷泉喷得更大呢?
教师小结:原来,水的压力、水位落差,喷泉就喷得高喷得大了。
四、欣赏各种各样的'喷泉,感受喷泉的千姿百态。
教师:老师这里有些地方的喷泉,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视频喷泉)
教师:喷泉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美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人们都喜欢到喷泉下嬉水游戏,非常开心。小朋友们知道吗?喷泉还可以净化空气呢,在喷泉周围的空气特别干净,喷泉能把空气中的灰尘赶走,对我们的健康有利。
科学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看看,比较黄豆、赤豆、绿豆,并说说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豆罐(黄豆、赤豆或绿豆)。
2、相对应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宝宝介绍自己的豆制品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幼儿摇摇、听听、猜猜豆宝宝。
师:“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豆宝宝,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玩吗?”
幼齐:愿意。
师: “那好,我们轻轻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来,请你轻轻地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宝宝?”(幼儿自由交流)
(2)幼儿打开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种豆宝宝?
幼A:黄豆。
幼B:红豆。
幼C:我的是绿豆。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摇摇、听听、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了活动中,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2、自由探索。
(1)听听、看看、说说三种豆宝宝的不同。
师:“老师这边也有三个豆罐子,我来摇一摇,你们听听会发现什么小秘密?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幼齐:不一样。
师:“为什么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
幼A:因为里面装得豆豆不一样。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为有的是绿豆,有的是赤豆。
幼儿自由取出一粒豆宝宝,看看长得怎么样的?和旁边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师:“看看你的豆豆是长得怎么样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A:我的豆豆是红色的。
幼B:我的是绿色的,是绿豆。
幼C:我的是黄豆,比多多的绿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样的,我的是红色的,她的是黄色的。
(评析: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自由探索、自由讨论,通过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孩子们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找到的、自己发现的,因此在此他们也玩得很开心,同时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识。)
(2)送豆宝宝回家。
师:“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那把你手里的豆宝宝送到它们的家里去吧!”(幼儿根据豆豆的标记送它们回家。)
(3)幼儿讨论:你喜欢哪种豆宝宝?为什么?
幼A:我喜欢黄豆宝宝,它可以变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欢绿豆宝宝,我吃过的。
师:“对,豆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现在,我们就去参加一个豆制品展览会,看看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3、幼儿交流讨论:
(1)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幼A:我的变成了豆腐。
幼B:黄豆宝宝变成了豆浆。
幼C:我的是绿豆汤,是绿豆宝宝变的。
幼D:豆沙是红豆宝宝变的。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在家常见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还是可以认出来的。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应的豆宝宝那里。
(3)看照片,请豆宝宝检查。(听录音)
(评析:孩子们自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送它们回家,再看照片、听录音让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错误,以他们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同时在集中注意力看听时,对豆制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4、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豆宝宝很开心,要谢谢你们。豆宝宝不仅可以做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我们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让我们身体长得棒棒的!
活动评析:本次活动采用农村特有的资源:黄豆、赤豆、绿豆,这三种豆也是孩子们常见的、比较熟悉的,较为他们接受。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摇摇豆罐、听听声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不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还知道了它们所做成的相应的豆制品,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孩子为中心,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科学活动方案 篇4
科学领域活动《数字找朋友》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感受10以内数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一个数大1,比它后面一个数小1。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与人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认识相邻数。
三、活动难点:理解一个数总比它前面的多1,比它后面的一个数少1。
四、活动准备:
1、红圆点1个,绿圆点2个,蓝圆点3个;1-9的竖长条点卡1套。数卡2套。
2、幼儿人手一份《找朋友》题卡,贴画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五、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序。
1、出示点卡幼儿读出数。
2、看数拍手。
3、问答歌:复习数的形成。
(二)、认识2的相邻数。
1、将圆点散放到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谁来把颜色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还要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2、用数字表示圆点数目,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它们的数目。
3、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关系。提问:圆点是怎样排队的.?2个绿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2个绿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为什么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后面?2的前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2比1怎样?2比3怎样?
4、小结:2比1多1,所以2应排在1的后面,2比3少1,2应排在3的前面,2的好朋友是1和3。
(三)、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9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2、教师出示4的点卡:卡片上有几个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3、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4、引导幼儿找数字8的朋友。提问:8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5、小结:一个数总比它前面的多1,比它后面的一个数少1。
(四)、游戏
1、找朋友
发给每位幼儿1张题卡(如图一),请幼儿按老师提供的图形的数目,用贴画贴出相邻数。对找的快又好的幼儿贴“红花”以资鼓励。
2、数字找朋友
老师将1-9的数卡发给幼儿,老师举起2-8任意数卡说: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相邻数的幼儿答:嗨,嗨,你的朋友在这里。游戏反复进行。
科学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一)生活背景
我们的学校地处偏僻矿区,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小学。校园里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着不少花花草草,同学们都喜欢到哪里去玩,我也喜欢去,在玩时,我发现这些植物好多我都不认识,不禁激起我的好奇,我不认识,不代表大家不认识,了解几个同学,大家一致反馈也是很多都不认识,这不由激发我们几个对探究小花园植物的兴趣,课余时间和大家一讨论,既然大家也有同样的困惑,于是决定一起探究小花园植物,了解它们的“秘密”。
(二)学习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一课提到了植物开花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习性,它们的开花时间各不相同,串联在一起,就形成了神奇的花钟。小花园里的植物也不少,它们都是什么呢?生活习性怎样?这些小花园里的住户就像我们的邻居,我们也要对他们进行一次“人口普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于是我们决定通过现场采访、拍摄取样、调查研究等活动去了解小花园里的植物,归纳总结出它们的生活习性,让大家了解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植物,从而自发地去保护它们。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小花园里的植物,大到名称,小到生活习性各方面,全面了解这些植物。
2、能力目标:
通过一系列调查采访、拍摄取样、调查研究、班级知识讲座、校内宣传、设计制作图标及收集成果资料等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科学实践活动能力,在活动中提高了动手动脑的学习及调查研究及交流能力,激发了大家对生物科学调查研究的兴趣。
3、情感目标:
通过一系列调查采访、拍摄取样、调查研究、班级知识讲座、校内宣传、设计制作图标及收集成果资料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活动指导思想:
通过一系列“探秘小花园”的科学实践活动,不但使同学们了解了小花园里的植物的生活习性,还提高了“爱护植物,让校园更美丽”的环境保护意识,使自己真真正正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在体验科学活动中得到了成长的感悟。
从发现问题到调查采访,从探讨方案到拍摄取样,从调查研究到设计植物身份名牌,从安装植物名牌到制作DV,从年组知识讲座到校内宣传,从收集资料到撰写活动报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我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力,还激发对生物科学调查研究的兴趣。
四、活动计划:
(一)、活动小组成员及分工:
xxx:活动组织人,具体负责采访活动及校内宣传活动。
xx:活动组织人,具体负责现场调查取样活动策划。
xxx、xx:活动参与人,具体负责主题班会和国旗下讲话活动
xxx:活动参与人,具体负责拍摄及电脑制作。
xxxx、xxx:活动参与人,具体负责展板和植物身份名牌设计活动。
xxx:活动参与人,具体负责收集资料工作
(二)指导教师及借助的机构:
指导教师:xx(xxx市第xxx小学科学教师)
xxx(xxx市第xx小学校长)
xxx(xxx市第xxx小学班主任)
借助机构:xxx市第xx小学教科室。
(三)活动时间及活动安排计划:
活动计划预定时间20xx年5月3— 6月25日。
第一周 确定研究方案,成立“绿色卫士”科学实践活动小组,启动活动仪式。
第二周 调查采访活动—《你了解我们的小花园吗?》。
第三周 采集小花园植物照片活动。
第四周 调查了解植物,撰写研究报告《探秘校园植物》。
第五周 爱护花草树木校内宣传。
第六周 给植物设计身份名片。
第七周 安装环保牌和植物名片。
第八周 收集资料,完成各种分析及报告,制作DV,收集资料,汇报成果。
(四)、预期活动效果成果:
围绕“探秘小花园”为活动主题的调查采访、拍摄取样、调查研究、班级知识讲座、校内宣传、设计制作图标及收集成果资料等活动,,从而达到了提高矿区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能力,激发对科学探讨研究的兴趣,在体验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得以全面发展与成长。
通过调查报告、资料说明、研究DV、活动报告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五、活动方法:1、上网查找 2、调查采访 3、活动策划与实施法
六、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20xx年5月3至15日,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共同设计了活动方案,成立以xxx为组长,xxx、xx、xxx、xxx、xx为组员的活动小组,并命名为xx小学“探秘小花园”科学实践活动小组。
20xx年5月9—13日,活动小组成员开展调查采访活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讨研究,完成了《“探秘”小花园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xx年5月16—20日,到小花园现场取样,现场采集拍摄植物照片。
20xx年5月23—27日,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小花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分发任务、网上调查、采访老师、采访园林处林阿姨。
20xx年5月30—6月10日,小组成员开展校内宣传活动,让全校师生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动手,制作展板。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呼吁大家爱护植物。发放宣传单、展板展示,让全校学生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
20xx年6月13—20日,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探讨,给小花园植物设计身份名牌并制作和安装植物身份名牌。和校长协商,把名牌加以运用。
20xx年6月21至25日,小组成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作科学DV(附件9)和收集资料,完成《“探秘小花园”-xxx市xx小学“探秘小花园”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七、研究活动的收获与体会:
(一)收获——达到了预期活动效果成果:
“探秘小花园”为主题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从而在一定程度激发了同学们学科学、了解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引起了学校对科学实践教育的重视。
通过科学DV、资料说明、调查分析报告、活动报告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在活动中不但提高自己动脑、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我们“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强化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大家对体验生活中科学探索的求知欲。
(二)体会——和同学们一起探索科学知识,做有意义的事很快乐!
1、科学知识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都来自课本知识和课外读物,我们得到的都是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大多数同学没有亲自去探索的经历。再加上生活常识的匮乏,难怪很多同学都成了”死读书“的考试机器。做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敢于实践,善于合作与沟通,才能活学活用科学知识,今后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2、希望学校乃至全社会重视针对小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重视环保教育,让我们全面发展,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我们科学实践小组将把“探秘小花园”实践探究活动做为环保特色活动继续下去。
科学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叶子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
2.在实验中发现树叶里的秘密(叶绿素),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活动准备
1.课件:树叶图片
2.ppt课件:落叶树 常绿树
3.木棍、一次性纸杯。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图片:各种叶子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叶子呢?
2.小结:原来我们发现叶子的有黄色、绿色、红色很多的颜色,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认识树叶的结构
1.教师:那么树叶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之外,还有哪些秘密呢?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树叶,请你们每人选一片树叶,看一看,摸一摸,找找树叶上面有些什么?
(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提问:你发现树叶上有什么?
(请幼儿拿着树叶讲讲。)
教师: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
3.请小朋友找一找你的树叶上的叶柄、叶脉、叶肉在哪里?
三、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1.教师:我们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那你们来猜猜看,树叶里面会有些什么呢?
小实验:准备两种颜色的树叶(黄、绿)请幼儿将两种颜色的树叶分别放在一次性杯子里捣碎,
看看会有什么不用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绿色的叶子有绿色的水分,黄色的叶子没有水分也没有颜色。
绿色的叶子里面绿色的汁叫叶绿素。这个叶绿素能够制造氧气,有了它我们小朋友就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四、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
1.提出疑问
黄色的叶子为什么没有水也没有颜色了呢?
2.教师:因为这种黄色的树叶叶子很薄,里面不能吸收很多的水分,
到了秋天被风一吹就从树上掉下来了,所以我们叫它落叶树;
而绿色的叶子比较厚,还有一层油膜,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
所以它能牢牢的长在树上,这种树我们就叫它常绿树了。
3.课件:落叶树 常绿树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
科学活动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办法让冰融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块,杯子,夹心冰块,积木、筷子、热水、盘子,毛巾,盆,PPT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看看是什么?老师把冰放在后面的杯子里,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一下回来告诉老师冰是怎么样的?
2.幼儿探索并交流。
提问:冰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玩一玩,还会变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让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老师想送你们一些小礼物,可是这些礼物都藏在冰块里,你们要想个办法才能拿到礼物,想个什么办法呢,谁来说一说?你们觉得这么多的办法都能拿到礼物是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热水、木块、小棒,请你去试一试,看谁能够拿到礼物。
2.尝试取物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办法拿到了礼物?你发现最后冰变得怎么样了?
3.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办法,有的用热水泡冰块,有的用小棒搅拌,还有的用木块敲,冰块慢慢化掉了,越来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礼物,真开心!
三、播放PPT,了解夹心冰块制作过程。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礼物放在冰块里面的?谁先来猜猜看。(幼儿猜想)还是请夹心冰块宝宝自己来告诉你们吧。(播放PPT)
四、延伸:.制作夹心冰块送给爸爸妈。
科学活动方案 篇8
【教学背景】
托班时期是孩子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如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等。皮球具有会滚动、有弹性等“动态”特征,在幼儿园内利用皮球开展一系列活动,可以促进托班孩子的感知觉发展,积累一些物体大小、形状、体积变化等方面的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中感知皮球变大的过程。
2.乐意和同伴一起玩球,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号吹塑皮球2个,打气筒,中号彩色图案吹塑皮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皮球,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瘪的皮球,吸引孩子的注意。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猜猜这个扁扁的东西是什么?
2.重点提问:扁扁的皮球不能玩,大大的皮球才好玩,怎样让它变大?
3.观察要点:
●瘪的皮球和教师的提问能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否激起孩子看看、摸摸、说说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孩子主动感知:“摸摸看,这个到底是什么?”“哦,原来这是只皮球呀。”)
●孩子是否有关于瘪皮球能够变大的认知经验。(教师可追问:“这个皮球怎么扁扁的.呢?”“扁扁的皮球能玩吗?”“怎样让皮球变大呢?”)
(二)做游戏“皮球变大了”,感知皮球变大的过程
1.教师演示为皮球打气的过程,提醒孩子观察比较打气前后的皮球有什么不同。
2.重点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给皮球打气?打完气的皮球变成了什么样?
3.使用不同的方法再次给皮球打气,进一步感知皮球变大的特性。(鼓励孩子一起做吹气或打气的动作,或模仿打气的声音。)
4.孩子扮演小皮球,和教师一起做游戏“皮球变大了”。引导语:宝宝来做大皮球,老师来做大皮球的好朋友打气筒,我们玩皮球打气的游戏。
5.观察要点:孩子能否用语言和动作模仿皮球从小变大的过程。(教师可反复念儿歌“皮球打打气,皮球皮球变大了”,鼓励孩子跟念儿歌。此外,教师还可启发孩子蹲下团身模仿瘪皮球的样子,然后慢慢站立起身,双手抱圆做变大的动作。)
(三)玩皮球,感受和教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1.孩子人手一个中号吹塑皮球,尝试玩球。
2.教师鼓励孩子互相模仿,用多种方法玩皮球(滚、踢、扔等)。
3.观察要点:
●孩子能否拿着皮球自己玩起来,在玩球过程中情绪是否愉悦。
●孩子玩球时的动作是否协调。
活动建议:
第一,本次活动可分多次进行,初次活动可在室内进行,减少周边环境对孩子的干扰,最后玩皮球的环节时间不宜太长。随后该活动可安排在室外开展,增加玩皮球的时间。
第二,在引导孩子观察皮球变大的过程中,要吸引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利用一些动作、象声词帮助孩子加深体验,如鼓励孩子模仿打气的动作,模拟吹气的声音等,并从动作表达逐步转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第三,该活动可反复开展,可根据孩子的活动兴趣和需要逐步推进。如适应阶段侧重孩子感知皮球充气前后的显著变化,并满足孩子自由玩球的需要,以稳定情绪为主;在发展期侧重于对球的一些特性(如大小、颜色)等进一步感知,动作上鼓励孩子对踢、推、滚、抛接等动作的练习;在衔接期可进一步鼓励孩子感受不同材质的球之间的特征(如软硬、透明、光滑、毛糙等),积累相关经验,动作上可进一步锻炼孩子手部肌肉的力量,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当孩子玩球技能熟练后,可鼓励孩子尝试拍球的动作。
科学活动方案 篇9
【活动目标】
1、练习借助圆柱体向指定方向滚动物体,感知物体滚动的特性。
2、大胆地并有创造性的玩易拉罐。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纸棒、易拉罐、食物球、障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播放《健康歌》,教师与幼儿一起做运动。教师鼓励幼儿听音乐节奏,大胆地、自由地做动作。
二、与小猪共同游戏。
1、介绍小猪及赶小猪的'工具,使幼儿了解游戏的对象。
2、请幼儿利用所提供的工具自由地游戏。
3、讨论:
A:你是怎样与小猪玩游戏的?
B:你是怎样让你的小猪滚动起来的?
三、游戏《赶小猪喂食》
1、引出游戏,简单说说游戏的玩法小猪呀玩得可开心啦,可它现在肚子有点饿了,想吃些东西,但是要吃到食物必需穿过树林(绕梅花桩),走过独木桥。现在它很累,需要有人来赶着它走,谁来帮助我们小猪?
2、请个别幼儿尝试幼儿尝试时,教师鼓励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的同时适时地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在练习中提高操作的技能。
4、比赛请幼儿自由组合成两组进行比赛,并提醒幼儿在过独木桥时注意安全。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利用工具把小猪送回家——滚进拱门内。
科学活动方案 篇10
一、活动主题:
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设计意图:
在三到六年级的科学教材里,都涉及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如:三年级的《观测风》、四年级的《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五年级《垃圾处理考察》、六年级的《绿色社区调查》等,为了上好这些内容,必须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大自然里,社区里实地考察、观察,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三、背景分析: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调查研究的方法,自己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查,会对调查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展示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这也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次全面考核。
四、活动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制定调查计划,能用适当的方法开展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调查报告。
2、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活动前,确定好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准备好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2、学生准备:以组为单位,制定好研究计划。准备好记录本、瓶子、镊子、照相机等。
六、活动时间:
各年级根据教材内容和进度,自主安排活动时间。
七、活动过程:
1、将每个班的`学生按照居住地集中情况,分成若干研究小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利用节假日,在家长的带领下,按照小组制定的计划,开展实地考察研究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
八、活动成果的交流和总结: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践活动获取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以多种方式(图表、照片、统计图、调查报告等)进行表达与交流,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科学活动方案 篇11
一、活动的名称
《插花开放期科学延长法的实践探究》。
二、活动的背景(需求分析)
目前,初中包括劳技在内的课程中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多都只是“纸上谈兵”,即使是在实验室做的实验,其研究性仍较弱,仅停留在“能按照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完成实验”的层次。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虽然有些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理化生实验室和音体美专用教室,也只能满足部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探究活动的需要。近年来,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在教学中的利用,确实能使学生形象地看到难以观察到的动态现象,但这不能代替学生在亲手实践过程中去领悟、理解知识。如此下去,导致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文现象等不会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观察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
当代青少年已不再满足于书本中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时间上也有能力接受课堂以外的科技教育,同时,他们对课外科技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促进兴趣特长的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养成,个性的进一步张扬,他们需要接受到个性化的,同时又是专业化的、系统的、高效的教育,尤其需要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种学习认知过程,教学活动应符合人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科技教育活动方案提出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以“调查、实践、创新”为主题的插花开放期科学延长法的实践探究活动,首先通过专家访谈、网络查找等途径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然后分组开展酌烧热泡花枝、水中加入洗洁精、水中加入维生素C、将鲜花放在冷藏库中等科学实验,最后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插花开放期科学延长法。本科技教育活动实现由单纯性技能操练向以培养探究能力为重点的转变。注重知识学习与活动实践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科学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学生是教育和学习的中心,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造,在扩大知识面、开发创造力的同时,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辅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别化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个人潜能得到开发。
三、活动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插花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客厅、卧室等人们休闲的地方插花已是屡见不鲜,医院里的病床前更是少不了摆一束插花,为的都是美化环境,增添生机。但是,几乎所有的鲜花插入花瓶后都不如长在枝头艳丽或保持较长的开放期,让鲜花保持较长的开放期和开放得鲜艳、美丽,就成了插花者的一大追求。本活动的目标是:
1.了解插花保鲜的原理;
2.调查保持插花较长开放期的可能因素;
3.研究延长插花较长开放期科学有效的方法。
四、活动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人数:八个班332人。
五、活动的主体部分
(一)活动主要内容:
1.花枝酌烧热烫使插花开放期延长实践。
准备12枝开放得差不多的月季花和四个简易花瓶,将第4、5、6、7、8、9枝月季花的.末端用塑料纸包好,第4、5、6枝在80摄氏度热水中浸烫2—3分钟,第7、8、9枝在沸水中浸十分钟,将第10、11、12枝月季花的末端在烛火焰上烧焦,然后将作过同样处理的3枝花插入同一只盛有蒸馏水的简易花瓶中浸养,观察各枝月季花的保鲜时间,要求小组成员每天仔细观察,并作记录。
2.洗洁精浸养插花使开放期延长实践。
准备21枝开放得差不多的月季花和七个简易花瓶。先在7个简易花瓶中分别放入清水和1%、2%、3%、4%、5%、6%的洗洁精溶液,把开放得差不多的21枝月季花枝下端2厘米处用利刀45度斜切后,每瓶插入3枝,深度3至5厘米为宜,要求小组成员每天观察月季花开放情况,若有新的发现,叫全组成员一起观察,并作记录。观察记录直至所有花瓣出现卷曲。
3.维生素C补充营养使插花开放期延长实践。
先买一瓶维生素C,为了使教室里美丽一些,可到花店里购买一些含
苞欲放的康乃馨。
材料准备齐全后,在5个简易花瓶里倒入100克水,然后在第2、3、4、5瓶水中分别放入1、2、3、4颗维生素C,接着分别在5个简易花瓶里每瓶插入3枝含苞欲放的康乃馨。要求每位成员每天注意观察康乃馨的开放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4.冷库冷藏使插花开放期延长实践。
为了让小组成员在中午休息时间能观察鲜花开放情况,可与离学校较近的同学家长联系,说明希望能在他(她)家里做一个实践的想法,经得同学家长同意后,准备一些康乃馨和泡沫板。实践如下:
(1)在房屋一角用泡沫板,做个密闭的小冷库,以能把冰箱(或冰柜)放进去,同时能把需存放的康乃馨放进去,并留了一定操作空间。
(2)在小冷库里挂一个温度计和一个湿度计,把冰箱门全打开,把冰箱后面压缩机部份放到冷库外面,调温度为1--4度,同时在不同位置放一些存有高锰酸钾的容器。
(3)在冷藏库里边和外边各放一盆开放得差不多的康乃馨。
要求该同学每天多留意康乃馨开放情况,如果有明显变化,小组成员一起去观察,这次实践记录工作也由该同学完成。
(二)难点、重点、创新点:
1.难点:
(1)硬件条件的准备:
学校主管领导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使一般用于教学的设备如理化生实验室()可以用于课外科技活动;学校对科技活动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2)软件条件的准备:
教师的组织、辅导能力对该方案的实施效果起决定性作用。教师必须树立起“尊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其创造性、开发其潜能、利于其生存与发展”的新的教育观念,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
胜任此工作的辅导教师要有一定的宣传鼓动能力,或本身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此活动通告全校后,才会吸引大量的学生积极报名参加。
该活动没有现成的材料可参考,需要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勤于动笔,记录活动中的点滴收获,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辅导水平,继而发展为校本课程。
2.重点:
学生个人或自愿结合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影响插花开放期的因素多次进行科学实验。
3.创新点:
(1)这是一个适用范围广(七、八年级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科技含量高但成本不高的普及型项目。
(2)用实物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性强,七、八年级学生都能理解插花开放期科学延长的原理,感性认识很容易就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培养学生理解力的良好途径。
(3)参加活动的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科学活动方案 篇12
活动目标
1、知道西瓜里面有很多的汁水,学习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取西瓜汁。
2、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西瓜若干,小刀,盘子,勺子,榨汁机,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子,抹布,记录表(分为猜想和实验两部分)。
活动过程
1、出示西瓜,猜想引入活动。
师:昨天,我们从西瓜地里买回了许多西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尝它们的味道吧!西瓜怎么吃,你们谁知道?
师:其实呀,西瓜除了可以切成一块一块地吃,或者切成两半用调羹舀着吃,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做成西瓜汁来喝。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从西瓜里面取西瓜汁。一起来取西瓜汁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发放记录表,请幼儿在记录表上把自己设想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的办法很多,有用调羹舀出西瓜肉后用筷子捣的,有用调羹压的,有用榨汁机的,还有直接用手挤的……)
2、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到实验中去,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验证设想。
师:每个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试过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询问幼儿的操作方式,帮助幼儿用比较准确的动词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3、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方法。
请幼儿表述自己的操作,重点引导他们用合适的动词来表述。
(最后幼儿发现,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为西瓜的瓤比较松,西瓜的汁水比较多,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数幼儿使用了三种以上的工具进行操作。)
4、一起品尝西瓜汁,并把西瓜汁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说明
幼儿科学活动是一个启发、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活动中,我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是因为,假设往往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前提,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才是真正让幼儿“用做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幼儿在活动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一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科学态度,以及初步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取西瓜汁相对于取其他水果汁要方便得多,而且西瓜的汁水多,容易看到成效,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收获成功。西瓜汁是红色的,是幼儿喜欢的颜色,所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伴随着喜悦和快乐。
活动反思
西瓜是幼儿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水果,同时,也因其个大、绿皮红瓤、清凉多汁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欢与关注。这种贴近幼儿生活和心理的活动非常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加上丰富的环境资源和便捷的操作材料支持,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科学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整个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和周围生活的.教育资源,扩展了幼儿的科学学习空间,始终让幼儿带着各种疑惑和问题,运用观察、询问、记录、操作等积极的方式去主动发现、探索,在交互中充分自主地体验、感受、学习。
从活动现场来看,每个幼儿都是百分百地投入,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观察、交流,获取自己想要的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实践自己的行动方案,自己动手,自主体验,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孩子的内心感受得以体现,主体性获得发展。
幼儿园的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建构的,教师要不断追随每个孩子的兴趣、生活、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根据现场的变化,不断用智慧、灵感与孩子展开分享和对话。因此,设计活动时我十分注重关键性问题的提出和把握,活动过程中我也十分注重幼儿的反应,鼓励幼儿积极互动,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经验。活动中我发现,大多数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享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参观活动还提供了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幼儿体会到交往的效果与快乐,交往技巧也得以提高。
科学活动方案 篇13
一、律动蹦嚓嚓1、小花狗2、走线(音乐自己找)
二、亲子小魔方: 孩子马上进入幼儿园了,要过集体生活,作为家长应作好以下工作:
1、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帮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老师和环境;
2、多带宝宝外出和同伴交往,增强宝宝对集体生活的渴望;
3、入园前家长应多和宝宝谈谈上幼儿园的乐趣,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欲望,让宝宝 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三、情感对对碰 《点名游戏》 出示玩具BO BO,请宝宝和BOBO顶顶牛后,妈妈抱起宝宝有节奏的摆动: 大家/好—/我叫/BO BO / 大家一起说:欢迎/你—/欢迎/你—/ 依次请宝宝介绍自己的名字/
四、探险动动动 运苹果(海洋球若干,盆子若干) 目的:增强四肢的协调性和平衡里 玩法:幼儿自然将“苹果”送到篮子里,规划方案《小班亲子活动方案》。
五、聪明转转转名称:舀豆子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性、专注力、手指的灵活性。
玩法:1、介绍教具 2、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六、奥尔夫音乐游戏名称:《世上只有妈妈好》目标:宝宝做在妈妈的腿上一起随音乐摆动,然后请宝宝站起来,走到妈妈的身后,给妈妈捶背。
七、剧场哈哈笑名称:彩虹伞—铺伞,抖伞目标:培养宝宝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加平衡感和视觉变化。
活动目标:
1、通过亲子游戏训练宝宝的节奏感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用肢体动作和道具来感受变现乐曲风格。
3、通过亲子之间的身体接触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体验亲子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纱巾、彩虹伞
活动过程:
1、 律动进场。
2、 欣赏、感受音乐。
3、 老师带领幼儿和家长利用肢体各部位表现音乐。
4、 运用道具(纱巾)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风格及亲子合作带来的愉悦。
(1)、教师启发幼儿使用纱巾表现彩云。
(2)、引导幼儿、家长用纱巾感受彩云的轻盈和飘逸。
5、亲子游戏:荡秋千
在老师的引导下亲子之间相互配合做荡秋千的游戏
6、亲子音乐游戏:彩虹伞
跟着音乐的节拍和节奏,用彩虹伞带领家长和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音乐。
科学活动方案 篇14
活动目标:(目标的制定 最好以幼儿的角度提出 第一个目标 是情感态度 第二个目标是 知识经验 第三个目标是 能力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这一环节大约2分钟。》(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乒乓球吗?快来拿一个乒乓球去玩吧!) ( 幼儿滚球 夹球 抛球 转球 自由玩耍,老师观察)(老师的鼓励语言是: 他的玩法真有趣 ,他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种方法真好玩,你们一起玩着试试!)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这一环节大约1分钟》(老师说:孩子们,小球玩累拉 把它放到柜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过程中,乒乓球会从柜子上不停的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 小球站不稳,你们还是拿在手里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老师说: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恩你动脑筋拉, 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注意:老师切不可以肯定的口气说:“你的方法真好 你的想法真对 等等 因为这时老师的鼓励用语是为了 激发孩子们想不同的办法 ,在孩子们的想法并未得到实践证实时,老师不应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否
则孩子都会模仿别人的想法不在另想别的方法了。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老师说: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PS这里不要说: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好 因为他们想的方法好不好没有经过实践证明SO 应该说: 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 可是 今天老师只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纸,你们能不能就用这一张纸让乒乓球站稳呢?)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快动动脑筋吧,你讲的真清楚,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办法吗?快告诉大家吧)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这一环节大约10或14分钟》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孩子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 我们赶快来动手试一试吧)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老师在巡回辅导时,应用语言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做法,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组织好将来在交流中要表述过程的语言,老师在观察时 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在展示时 有意识的选取闪光点给大家看)比如很多孩子都是用纸做成了盒子,把球装在了盒子里,让小球站稳 。 可是有的孩子 是作了一个桥,把球压在了下面 这种做法就是一个闪光点。
四、交流。《这一环节5或7分钟》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已经做好的孩子可以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还未完成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谁的小球已经站稳了? 快来告诉大家 说说你的好办法)幼儿说完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柜子上 ,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老师提问:他的方法成功了吗? 如果小球站稳了 老师说:大家给他鼓鼓掌 祝贺你 你成功拉 你的方法可真好! 如果失败了,老师说: 没关系 请你再想想办法 或者 请你再试一次 调整一下 再上来。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个别展示过后老师说(现在请大家都到柜子前面来试一试,看看你的办法成功了吗?)
延伸活动:老师的结束语言:( 今天,大家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在区角里还有很多不同的材料 大家可以去寻找更多的让球站稳的方法!)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科学活动方案 篇15
中班科学:想站稳的乒乓球
中班科学:想站稳的乒乓球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
1、人手一个乒乓球和几张纸。2、各种瓶盖、纸杯纸盒、橡皮泥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导入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2.幼儿将球放在桌子上玩,师巡视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 (过渡:乒乓球说它有个愿望,就是想在桌子上站稳了,不想再滚来滚去的,可是材料只有一张纸,小朋友们能帮助它实现这个愿望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五、再次分组活动:探索其他材料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球实现了它的愿望,它真高兴,想再请你们帮助它一次,你们愿意吗?
2、师提出问题: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再让小球站稳来,行吗?你们试一试吧。
3、幼儿分组尝试。
六、结束:我们到班上再去玩一玩吧,帮助老师把东西收一收吧。
科学活动方案 篇16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看看,比较黄豆、赤豆、绿豆,并说说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豆罐(黄豆、赤豆或绿豆)。
2、相对应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宝宝介绍自己的豆制品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幼儿摇摇、听听、猜猜豆宝宝。
师:“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豆宝宝,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玩吗?”
幼齐:愿意。
师:“那好,我们轻轻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来,请你轻轻地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宝宝?”(幼儿自由交流)
(2)幼儿打开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种豆宝宝?
幼A:黄豆。
幼B:红豆。
幼C:我的是绿豆。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摇摇、听听、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了活动中,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2、自由探索。
(1)听听、看看、说说三种豆宝宝的不同。
师:“老师这边也有三个豆罐子,我来摇一摇,你们听听会发现什么小秘密?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幼齐:不一样。
师:“为什么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
幼A:因为里面装得豆豆不一样。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为有的是绿豆,有的是赤豆。
幼儿自由取出一粒豆宝宝,看看长得怎么样的?和旁边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师:“看看你的豆豆是长得怎么样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A:我的豆豆是红色的。
幼B:我的是绿色的,是绿豆。
幼C:我的是黄豆,比多多的绿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样的,我的是红色的,她的是黄色的。
(评析: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自由探索、自由讨论,通过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孩子们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找到的、自己发现的,因此在此他们也玩得很开心,同时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识。)
(2)送豆宝宝回家。
师:“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那把你手里的豆宝宝送到它们的家里去吧!”(幼儿根据豆豆的标记送它们回家。)
(3)幼儿讨论:你喜欢哪种豆宝宝?为什么?
幼A:我喜欢黄豆宝宝,它可以变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欢绿豆宝宝,我吃过的。
师:“对,豆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现在,我们就去参加一个豆制品展览会,看看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3、幼儿交流讨论:
(1)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幼A:我的变成了豆腐。
幼B:黄豆宝宝变成了豆浆。
幼C:我的是绿豆汤,是绿豆宝宝变的。
幼D:豆沙是红豆宝宝变的。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在家常见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还是可以认出来的。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应的豆宝宝那里。
(3)看照片,请豆宝宝检查。(听录音)
(评析:孩子们自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送它们回家,再看照片、听录音让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错误,以他们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同时在集中注意力看听时,对豆制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4、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豆宝宝很开心,要谢谢你们。豆宝宝不仅可以做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我们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让我们身体长得棒棒的!
活动评析:本次活动采用农村特有的资源:黄豆、赤豆、绿豆,这三种豆也是孩子们常见的、比较熟悉的,较为他们接受。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摇摇豆罐、听听声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不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还知道了它们所做成的相应的豆制品,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孩子为中心,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科学活动方案 篇17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科学活动方案 篇1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我有一双小小手》歌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我有一双小小手》。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个在左,五个在右。
只会干活,不会开口。
二、认识自己的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教师提问: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哪儿是手心?哪儿是手背?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2、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1)师:"(伸出双手)小朋友你们也和老师一样都有一双手。它们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帮助,还帮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做神秘状)小朋友,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做倾听状)。噢!它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2)师:"(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的,就叫它中指吧!""(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可名字都让它们几个占去了,没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3)教幼儿学读儿歌《手指歌》,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3、做"玩手指"游戏。
(1)教师伸出手指或出示图片,请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说出它的名字。
(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启发幼儿联想手还有什么用?用"我们的手做什么?"说一句话。
三、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活动,鼓励幼儿学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科学活动方案 篇19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玩具与自身肢体的转动,体验“转”给我们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2、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知道物体的转动需要一种力,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
3、通过交流与分享,了解物体的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和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单簧管波尔卡》磁带;
2、各种会转的玩具若干;
3、操作材料:呼啦圈、伞、圆纸片、硬币、橡皮盖、篓子、筷子、牙签等
4、生活中转动物体的录像短片。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各种会转的玩具,体验玩具会转的特点。
⑴幼儿动手操作各种会转的玩具。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小朋友想玩吗?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⑵交流分享玩具会转的特点。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刚才玩的什么玩具?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启发幼儿边说边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⑶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这么多玩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会转)
2、幼儿深入探索,了解物体的转动需要一种力,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师:老师这里有好多材料也想转起来,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教师介绍材料)
⑴幼儿探索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⑵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成功办法。
师:请小朋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教师引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交流,并引导他们发现力的作用)
⑶教师总结:物体的转动需要一种力。
3、幼儿尝试让身体各部分转动,在音乐声中体验自身转动的快乐。
师: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上有哪里会转吗?
⑴幼儿自由尝试寻找并身体的各部分转动,并交流分享。
⑵在《单簧管波尔卡》的音乐声中跳旋转操,体验自身转动的快乐。
⑶交流小结:刚才我们身体转动起来了,我们好舒服好快乐,原来转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灵活、更健康呢!
4、幼儿寻找生活中会转的物体,观看转动物体的录像,讨论“转”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⑴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我们的是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会转,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和快乐,还能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呢?平时你还发现哪些东西会转?有什么用?
⑵幼儿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东西会转?有何用处?
⑶教师放录像:让幼儿更多的了解物体的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一些利用转制造的科技产品。
⑷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会转的东西,它们都在为我们人类服务。小朋友用自己的亮眼睛去找到它们,明天再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科学活动方案 篇20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1-4。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拓展匹配实物的能力。
3.在玩玩、唱唱、说说中,感受计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打电话》,自制幼儿人手一个电话号码插卡器,彩铃四段,4以内的数字及电子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呀,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过生日,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呢?有几个小动物?我们打电话祝福他们吧!
(二)通过"打电话",引导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的数。
1.出示课件一(小猫图片),师:你们想先给谁打电话?小猫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将电话号码读出来直接拨打。你想给小猫送上什么祝福的话?
2.出示课件二(小兔图片),师:小狗家的电话号码可奇怪了,谁看得懂呢?(骨头卡片3124)数一数每个小格子里有几个块骨头?每个格子里骨头的数量连起来就是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拨通了就会有好听的铃声哦。送出最好听的话。
3.出示课件三(小老虎图片),师:打电话最主要的是要记住电话号码,等会小老虎家的电话号码出现以后,谁都不说,记住了藏在心里直接拨打。小老虎家的电话是多少呢?(4312)小老虎家的电话铃声说什么呢?它能接电话吗?我们怎么办呢?(你们要记住电话号码,等会再打)
4.出示课件四(小鸡图片),师:下一个小动物是谁?小鸡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幼儿说出数字后拨打。你们有什么好听的话送给老虎吗?
5.出示课件五(小老虎图片),师:刚才谁家的电话没有人接?还记得小狗家的电话是多少吗?
(三)操作验证,引导幼儿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1.师:刚才咱们给这些小动物送上了生日祝福,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过生日,我们来看看有谁呢?它们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现在就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和刚才的小鸡一样,每个格子里桃子或者萝卜的数量连起来就是它们的电话号码,你要将相应的数字找出来,然后插在插卡器上,从左往右就是它们的电话号码,插对了电话才能接通。你想给谁打电话就到后面的桌子上把他家的.电话号码摆出来,摆对了才能打通。
师:摆好了就送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几个点子用几来表示,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都摆对了吗?一一给小动物打电话,祝他们生日快乐。
(四)取"礼物",进一步巩固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师:小动物家的电话都打通了,瞧,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分享生日蛋糕呢!小动物们还给我们带来了小礼物,不过,他们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等会请你们自己选一张卡片,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或点子的数量去拿礼物,拿好了给客人老师看一下你拿的礼物是几个。
科学活动方案 篇2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运用各种工具玩沙,感知探索沙的特性。
2.通过了解沙的基本用途,引发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
3.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沙漠、沙滩、各种颜色的沙、沙漏、沙画等的图片。有关沙尘暴和制作沙画的视频。
2.装沙的盆子(沙里藏有筛子、管子、模具等玩具)
3.一次性透明杯子每组三个、糖、盐、小棍、水若干。
幼儿准备:有过玩沙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出“沙”的`主题。
1.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沙滩上有沙,沙漠里有沙,沙有红色,白色、黄色、黑色等颜色)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沙吗?是什么样的?(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探索感知沙的特性。
1.游戏:沙中寻宝后,分组玩沙,探索感知沙的特性。
将小玩具等物藏在沙盆中,请幼儿找出来,并用这些玩具玩沙,从中发现沙的“秘密”。
2.集中讨论:刚才大家玩过沙,我们一起说说沙是什么样的呀?
(1)筛沙:(引导幼儿观察沙的颗粒状,有的大有的小)
(2)捏一捏、摸一摸(感知沙德柔软与疏松)
(3)用吸管吹一吹(体验干沙很轻的特点)
(4)装沙在管子里(观察说出沙有流动性的特点)
三、比较感知沙不容于水的特性:小实验“沙会不见吗?”
操作:将糖、盐、沙少许分别放在一次性杯中,对比观察得出结论:沙子不能溶于水的特性。
四、播放图片和视频了解沙的用途。
谈话讨论:
1.交流关于沙的用途:做房子、沙漏、净化水、炒花生、做沙画。(欣赏沙画表演)
2.讨论沙的害处:沙尘暴、沙漠。(观看沙尘暴、沙漠片段)
科学活动方案 篇2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活动,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他们喜欢玩科学小游戏的兴趣。
3、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玩“悄悄话”游戏的经验。
2、空心传声筒、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记录单一张。
活动过程:
(―)幼儿玩纸筒。
1、引导幼儿观察纸筒的外形特征。
(出示纸筒)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自由玩纸筒。
3、幼儿交流游戏玩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大胆表述)
(二)引导幼儿用纸筒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
启发幼儿玩“悄悄话”游戏并交代要求:我们用纸筒的一头对准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筒轻轻地说一句话。
(1)师生互动玩“悄悄话”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玩“悄悄话”游戏。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告诉大家。
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个纸筒可以传声音,我们就给这个纸筒取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幼儿与客人老师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1、幼儿与客人老师游戏。
老师出示实心的传声筒:这个传声筒也想玩游戏,这次跟谁玩呢?后面有许多的'客人老师也想玩悄悄话的游戏,我们每人拿一个黄色的传声筒,用刚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师玩一玩。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并总结。
师:客人老师听清楚悄悄话了吗?小朋友听清楚了吗?为什么这次听不清楚呢?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发现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
3、尝试记录
师:我们把发现记录下来。
空心的传声筒声音清楚,我们怎样记录?实心的传声筒声音不清楚,我们怎样记录?
(四)与客人老师再次游戏,结束活动。
师:客人老师想很清楚的听到悄悄话,小朋友该选怎样的传声筒去跟她们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科学活动方案 篇23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我们托班一个“玩沙玩水真快乐”主题下的一节活动。在依据托班宝宝对水的喜爱,喜欢玩水的特性,设计本次活动。考虑到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水的颜色认识,安排了颜色分类环节。为培养孩子主动探究和对科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孩子的自主的发现和加入多环节的尝试操作。而托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增加他们的经验感知。所以本次活动是紧紧围绕孩子特点和已有经验来展开的`,特别考虑到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能对水变色现象感兴趣,能知道水变色是由颜料加入产生的。
2.能大胆的尝试操作摇瓶娃娃,并对瓶娃娃按颜色进行分类。
3.能大胆尝试探究水变色的颜色,能大胆的将颜料加入到水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透明矿泉水瓶(瓶盖上放好颜料红、黄、蓝)、三个大筐子(红色、黄色、蓝色标记)2.四组透明塑料盒子,装上清水,每组三个滴管、三色颜料(红、黄、蓝)3.三色卡每种颜色四张。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对水变色科学现象感兴趣,并能准确的对颜色进行分类与辨别。
难道:幼儿能自主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能大胆的进行活动操作,活动过程秩序井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老师变成魔术师咯!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吧!仔细看清楚咯,老师的瓶娃娃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又是怎么变的!
2.老师双手用力摇瓶娃娃,边念“咒语”:“变、变、变!”
3.引导幼儿说说瓶娃娃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摇瓶娃娃1.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双手握瓶子,用力摇,边念咒语“变变变!变变变!”)2.请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师来变一下魔法,尝试将瓶娃娃变身!
3.幼儿操作摇瓶娃娃4.检验魔法师是否都合格,给魔法师贴上相应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将瓶娃娃进行分类1.请小朋友将瓶娃娃分别送人相应颜色的家。
2.检验是否有瓶娃娃送错家。
(四)引导幼儿探究水变色的原因。
1.教师拿出同样有颜料盖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颜色会是哪里变出来的?
2.引导幼儿找找变色的原因在哪里。(尝试在瓶盖上找一找)3.小结:原来是瓶盖上装上了颜料,颜料加入水中,水就会变颜色了。
(五)变色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术的答案接开了。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变变变!”
2.老师拿一个大滴管,将颜料(红色)吸到水箱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在那搅拌棒将颜色搅拌均匀。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脑袋挤一挤,松一松;小水箱上再来挤一挤,松一松。
4.引导小朋友上来尝试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滴进去,观察变化引起兴趣。
(六)活动延伸我们去班级里,每个宝宝都去尝试玩一下颜色“变变变”游戏。
科学活动方案 篇24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科学活动方案 篇2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小学生的暑假生活,重在过程,贵在参与。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展示小学生的创造才能,张扬个性,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主题
探索与创新
三、活动内容
1、小学生创造活动
2、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3、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4、开展读书(名著、科普书籍等)活动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各校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科技节活动,通过各种形成进行宣传发动。努力营造小学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掀起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高潮,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围绕“探索、创新”的主题,发动广大师生主动参与,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
在前期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时间,做好活动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小学生扎实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
1、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要通过办黑板报、科技画廊、科普知识讲座和向学生推荐科普书籍等形式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有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在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包括:科学发展史(古代、近代、现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知识和各年级教科书中的知识。中心校届时将组织“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
2、小学生创造活动。
主要包括四类:
1)发明创造类:指小学生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
(2)创意设计类:指小学生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实物,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
(3)科学幻想画类:指小学生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通过科学幻想,绘出未来科技、生活的美丽画卷。作品要求:作品可用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不包括非画类的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作品规格一律为400mm×600mm,横竖均可;要求装镜框或装裱,便于现场展示。
(4)科学论文类:指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3、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主要包括五类:
(1)电脑绘画:运用各种绘画软件或图形、图象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主题性单幅画或表达统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或者是针对一定目的和用途制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美术作品。单纯的摄影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2)电脑动画:运用各类动画软件,通过角色(鼓励原创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的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作品可以是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小品,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动画节目。作品容量应不大于20MB(非压缩文件)。基于数码录像方式制作的写实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3)电子报刊:运用各类文字、动画、图形、图象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电子报应该有(真实或虚拟的)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最少在4个版面以上)、导读栏等报纸类刊物所包含的要素。在导读栏中应设置超级连接。电子刊物应有刊物封面、封底、目录页、(真实或虚拟的)刊名、刊号、主办单位、主编和编委、出版日期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除封面和封底外应有4页以上正文页,在目录页应设置超级链接。
(4)网页:使用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述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作品。作品容量应不大于50MB(非压缩文件)。
以上各类作品制作,要求小学生独立进行创意、设计并自己动手实现创作,指导老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能直接参加制作。
4、开展读书活动
要充分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读名著、颂名诗、看名片、学名人”为主要内容的校园读书活动,以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掌握科学知识。各校自行组织,并将组织情况书面报告中心校。
五、几点要求
1、坚持普及,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好学校各项科技活动。各中小学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与实施课程改革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面向所有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节活动方案的设计也要突出创新。学校对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创造、优秀的创意设计和科技论文,要及时发现、重点引导,提高科技活动的质量。要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科技节,促进科普知识的长期推广,形成浓厚的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科技节期间可以组织发动学生自选科技内容、制作科技展板,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举办一次由学生设计、制作的科技展览。
一、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
(一)科技活动方案的重要性
1.科技活动方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活动方案是科技活动的蓝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科技活动方案要体现科技活动的培养目标,科技活动的原则、科技活动的内容安排。
科技活动方案一般有以下两种:
①整体科技活动方案:一所小学要有一个整体科技活动计划,一般是一个学年有个大体的计划,一个学期有一个详细的科技活动计划;一个科技社团要有一个整体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思路,每个学期要有具体的科技活动的方案;一个年级活动课程要有整体计划,每个学期要有整体科技活动方案。
②一次科技活动的方案:每次科技活动都要有科技活动方案,这个方案要十分
具体。
2.科技活动方案是人类科技活动和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
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证了小学科技活动是人类科技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科技活动要培养小学生的参与意识、要传播当代科技信息。怎样把当代先进的科学思想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技活动,是编制科技活动方案中的一大难题。
当代高科技有哪些?一般认为,当代科学前沿有:揭示物质之谜、宇宙探索、地球科学、生命和智力起源、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当代技术发展的主要前沿有:电脑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航天和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人体工程技术和新医药技术等等。
科学就是探索未知,科学前沿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前沿,要不要让学生知道?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没有定论的假说是不能上教材的。对此,不少教育家提出过质疑。科学是全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学是人类探索未知的过程,在科学的.道路上,人们要前赴后继,为什么不把科学前沿的信息及时地告诉学生;为什么不把科学的猜想、科学的幻想、科学的疑问告诉学生;在制定科技活动方案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把科学前沿信息编进去,而且要通过有趣的活动进行。
例如,要学生看一个打了小眼的纸箱子,学生都说什么也没看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打开箱子怎样探索“黑箱”的真相。让学生查找“ 黑箱系统 ”这个科学词汇,“黑箱”这个词汇,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前沿的兴趣。
对于类似这种科学上无定论的现象,要不要告诉下一代呢?当然要告诉学生,问题是怎样设计科技活动方案、怎样激发小学生去探索。如怎样探索飞碟之谜,切实的一种方法就是先研究一下碟状飞行物能不能飞。在科学探索中,就是先做一个模型。科技辅导员通过半年的研究,利用简单的方法在卡片纸上画出图,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剪剪贴贴,做个模型,看看飞碟能不能飞。
接着就让学生讨论,如果遇到飞碟应该怎么办?宇宙人来了怎么办?这个科技活动的设计难点就在于怎样设计出小学一年级学生可以制作的飞碟模型,而且要90%的学生可以制作成功。这就要求科技活动的设计者既要深刻理解碟状飞行物飞行物,又要十分了解小学生。
3.科技活动方案是教育者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首先,要参与人类的科技活动,在科技活动中有所体会,要搜集大量的科技资料获取知识背景材料。这是设计科技活动方案的第一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科技活动的指导者要亲自参与科技活动,成为科技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无疑,参与人类的科技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其次,要深入研究小学生,深入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情况,研究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现状,研究他们的个性特长??无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科技活动方案的体现,也就是劳动成果的表现,包括科技活动方案、科技活动教材、科技活动器材、科技活动电脑软件、科技活动场所设计等等。
(二)整体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思路
1.整体活动目标的确立
设计科技活动方案的第一步是确立科技活动的目标,科技活动的目标要符合总的科技活动的培养目标,又要具体可行。
整体科技活动的目标,一般以这项活动的教育结果——小学生在这项活动里的收获来表示。
例一 某小学天文小组的整体科技活动目标: 激发组员对天文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参与天文探索,培养探索精神、观察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例二 某农村小学饲养小组的整体科技活动目标: 结合本村养猪的实际情况,激发组员对参与本村养猪科技开发活动的兴趣,要组员在本村养猪科技开发活动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2.整体知识背景的研究
要确定科技活动的整体方案, 就要对相关的知识背景材料进行研究,例如,要编写计算机科技活动的设计方案, 就要搜集计算机科技资料、研究本校的计算机设备情况, 选择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网络情况??
3.整体小学生情况的调查
要确定科技活动的整体方案,就要对整体小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例一,某小学对学生科学素质进行调查的结果是操作能力比较差,该校就把本学年的科技活动重点确定为培养操作能力, 并且拟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措施。
例二,某科技活动站计算机活动小组对组员情况的调查结果是,大部分组员已经掌握了WPS的基本操作,但是对Word不大熟悉、对计算机的结构不大熟悉,他们就把活动方案的重点放在Word上。
科学活动方案 篇26
游戏目标:
1、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娃娃喂食。
2、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重点: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娃娃喂食。
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娃娃家:各种娃娃,让幼儿进行扮演娃娃家里的成员进行喂宝宝。手工区:可乐瓶、用皱纸、毛线加以装饰,做成娃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是谁喂你们吃饭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是怎样喂你们吃饭的呢?(引导幼儿说)
教师小结:我们还小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喂我们吃饭的)你们感觉幸福吗?
那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来喂宝宝,今天老师在每个区域里都投放了很多的材料让你们去操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介绍各个区域。
1、娃娃家。
娃娃家里的小朋友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去喂宝宝。
2、图书区。
图书角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表演《办家家》
3、动手区。
老师在手工区投放了可乐瓶、用皱纸、毛线等材料加以装饰,做成娃娃。
四、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但是我们进区域时我们先要拿好进区卡,只有拿到了进区卡的小朋友才能到区角里面去活动,如果你去的哪个区角里的卡插满了,你就不能再进这个区了,只有把卡插在哪个区里,你就在哪个区里活动。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科学活动方案 篇2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式制造“彩虹”。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制造“彩虹”的材料:镜子、浅盘、透明的圆珠笔笔杆、水、七彩颜料等。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有个小朋友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看到过一条美丽的彩虹,可是它一会儿就消失了。这个小朋友感到很遗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
――启发幼儿为这位爱彩虹的小朋友想办法。
2、人造彩虹的诞生。
――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尝试制造“彩虹”。如:房间里的彩虹。在浅盘里装上水,把镜子斜放进盘子,然后对准太阳转动盘子,使太阳射到镜子上,调整镜子的角度,“彩虹”就会出现在墙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盘水上放一滴油,也会有产生“彩虹”效应,但这需要耐心调整观看的角度。
笔杆彩虹。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虹”了。
3、交流实验结果。
――制造出“彩虹”后,请幼儿互相欣赏。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
――我们不仅帮助了那个小朋友,而且连我们自己也能轻松地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了。
活动建议
1、人造彩虹的制造方式多种多样,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他们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若幼儿对制造彩虹的过程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延长活动时间,允许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制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雾器_,能形成“彩虹”:将七种颜色的油画颜料滴进水里,用小棍轻轻搅动,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花纹,将白纸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颜料印到白纸上,晾干后成为彩虹画。
科学活动方案 篇28
一、引入
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科学活动方案 篇29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光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铁环、放大镜、硬币、手电筒、三棱镜、吹泡泡液等。
2、课件(一):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课件(二):医用的胃透镜、x光、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四、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
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
(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
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
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1、了解光的种类:
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2、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一)、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一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来的?
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二)、(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
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
幼儿:"我发现小镜子反光,""我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我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折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个特性.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等。师接合课件依一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儿:"作手影、帮助找东西"。
4、游戏: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镜反射太阳光,让幼儿观看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5、小制作:变色陀螺或潜望镜。
6、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兴趣很足,很愿意做实验。也懂得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明白了光的这些特性。但内容有点多,时间稍长,所以建议将光的颜色部分探索和制作变色陀螺另设一课时。
科学活动方案 篇30
一、活动背景
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循环经济促进法》向我们提出了节约资源的要求。许多城市、学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废物回收利用的体制,20xx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和中央团委,进行主题为“变废为宝,从我做起”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学生,理所当然要投入这一活动,以此为契机,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和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认识,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意识,进一步增强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决定以“变废为宝,从我做起”为题进行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科学调查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废弃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废弃物产生的基本过程,理解废弃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懂得循环利用废弃物,懂得保护环境。
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对体验废弃物的调查体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促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科学的'兴趣,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作用。
活动经验目标:通过调查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效果,据展学生思维养成良好的生活效果。同时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区,以社区带动影响,产生明显的连锁社会效果。
三、活动计划与过程
(一)活动时间:20xx年6月—10月,利用综合实践课、班会课、学校社团活动时间、节假日时间等。
(二)活动对象: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三)活动方法:问卷调查、采访交流、知识讲座、亲身体验
(四)活动阶段:
1.准备阶段:以班为单位建立6-8人活动小组;要求记好整个活动过程和有关资料。
2.实践探究阶段:分年级、分小组、分主题进行调查实践活动。
3.认识宣传阶段:分年级、分班对调查资料汇总,分析资料,提出建议。
4.总结阶段:学生整理活动收获;分析整理各种数据得出的结论,撰写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报告。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
1、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变废为宝,从我做起”活动方案。
2、分发180份“变废为宝,从我做起”到二年级到五年级共31班参与活动记录手册。分配为:二年级10个班,每班5本,共50本;三年级8个班,每班6本,共48本;四年级8个班,每班6本,共48本;五年级5个班,每班6本,共30本。
3、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变废为宝,从我做起”活动动员。
4、在活动过程中,在了解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处理等相关知识和实例的基础上,学习废弃物再利用的方法,开展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以学校(班级或小组)、家庭为单位对家庭生活一周内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科学统计,调查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简单的记录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5、发挥家校合作,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做好调查册子做好的记录内容。注意:不要剪掉册子中的页子,特别是15页。
五.活动要求
1、本活动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请各位老师积极开展活动要求的相关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活动。
2、认真按照活动要求开展相应年级的活动项目。做到落实到人,责任到人。
3、做好资料的收集,上交时间为:
xx小学少先队
20xx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