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知远网

2025-01-12方案

知远网整理的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精选3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的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机构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领导成员全员参与,成立工作组,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推动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排查馆藏图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2、强化管理,严谨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3、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4、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年度计划,定好工作方案、阅读内容、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导处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5、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如: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等。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课外读物进校园以及图书质量管理,杜绝强制或变相强制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把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好书推荐上来,防止问题读物流入校园,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实施

1、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等平台,将相关要求告知所有师生和家长,确保文件精神传达到位。

2、严格排查,确保读物质量。

(1)馆藏图书。学校读物管理小组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査了馆藏书籍,对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进行了封存管理,不准借阅。

(2)排查学生自带读物。学校要求班主任随时严把“十二种情形”关,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了家长。各班还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禁止学生阅读。

(3)合理推荐读物。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推荐学生课外读物,并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4)加强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各班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5)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3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

1、小组组织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中小学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

2、小组职责: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安排,负责学校课外读物的推荐、审核和管理工作。

二、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做好推荐、购买、管理工作。

(一)严格推荐程序:

1、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2、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3、具体流程:

(1)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2)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3)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购买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由学校图书馆进行购买,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统一由图书馆进行管理。

三、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接收捐赠。捐赠读物交由图书馆统一管理。

3、加强各班级自建的图书角的监督管理,班主任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凡进入图书角的课外读物,首先要经过审核。审核由班主任牵头,联系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本班图书角的课外读物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4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五项管理”工作部署,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的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机构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领导成员全员参与,成立工作组,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推动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排查馆藏图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2、强化管理,严谨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3、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4、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年度计划,定好工作方案、阅读内容、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导处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5、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如: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等。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6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为学生营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就加强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课外读物管理是“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校园意识形态安全:课外读物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事关学校育人方式的革新。学校要深刻认识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校园管理、纳入监测通报之中,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规范程序,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建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严防问题读物渗透校园。

二、成立领导机构

为做好此次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特设立xx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其他行政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加强引导管理

学校要切实履行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的正面引导,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和广大家长。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读书会、书香校园建设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和学生宣讲文件精神和要求,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书籍、多读红色书籍、多读正能量书籍,有效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学校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开展针对行政干部、教师、图书馆管理员等各相关群体的培训交流,积极探索课外读物管理的有效经验和创新举措;要注重引导学校精选课外阅读内容、改进阅读方法,建立促进主动阅读的有效机制,激发学生阅读激情,培养学生阅读好习惯,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创新。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XX]2号)精神,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总体要求

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三、具体措施

1、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2、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3、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5、加强监督检查。如发现校园课外读物出现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及其他有问题的读物,须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暂时收取到学校教导处,及时上报,消除不良影响。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9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我校特制定了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一、明确课外读物的范围。

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学校做好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

二、课外读物推荐原则。

1.方向性。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学校推荐书目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学校推荐书目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课外读物的推荐标准。

1.主题鲜明。学校推荐书目需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2.内容积极。学校推荐书目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可读性强。学校推荐书目要求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4.启智增慧。学校推荐书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四、课外读物的推荐流程。

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体局备案。

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五、加强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3.学校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学校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区教体局文件精神,我校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努力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推荐读物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梳理源头,分类管理。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

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加强对阅读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发挥阅读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的渠道,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2、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课外阅读活动。重视学生阅读需求,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图书馆课程,定期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

3、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在充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根据学段特点,有序引进馆藏图书中的.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探索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数字出版产品进校园管理办法。

4、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学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以评促建,提升图书馆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力争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5、收集阅读信息,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策研制。及时收集学生借阅信息,并从不同维度做好分类统计和差异比较。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向学生推送个人借阅信息和个性化的推荐书目,同时为馆藏图书管理和新进图书遴选、图书馆课程开发建设等积累数据,提供精准服务。

6、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建立与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

(二)丰富课外读物资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审核,报学校备案。

4、不鼓励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指导、监管机制。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规范采购流程

完善学校图书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用足用好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确保进校园图书资源的质量。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区教体局文件精神,我校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努力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推荐读物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梳理源头,分类管理。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

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加强对阅读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发挥阅读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的渠道,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2、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课外阅读活动。重视学生阅读需求,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图书馆课程,定期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

3、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在充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根据学段特点,有序引进馆藏图书中的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探索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数字出版产品进校园管理办法。

4、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学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以评促建,提升图书馆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力争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5、收集阅读信息,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策研制。及时收集学生借阅信息,并从不同维度做好分类统计和差异比较。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向学生推送个人借阅信息和个性化的推荐书目,同时为馆藏图书管理和新进图书遴选、图书馆课程开发建设等积累数据,提供精准服务。

6、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建立与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

(二)丰富课外读物资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审核,报学校备案。

4、不鼓励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指导、监管机制。

组长:x

副组长:x

组员:各班主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规范采购流程

完善学校图书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用足用好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确保进校园图书资源的质量。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2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效拓展学生阅读活动,规定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治问题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根据《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推荐程序进行推荐和选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家庭,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二、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及各班家委会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做好排查工作,保证课外读物质量。

学校负责人及图书管理员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及时清理,不准借阅。各班主任要按照要求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宜读物,要教育学生不得带入学校,不得阅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对读物进行处理。学校及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中书籍进行排查,及时清理,禁止学生阅读。

2、健全管理机制,严把购书质量关。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向学生推荐、征订课外读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外读物领导小组,成立由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主的读书目录审核推荐小组,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遴选、推荐、审核、购买工作。学校每学年购买图书一次,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下发的《20xx年天津市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为主,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办法》规定进行选书,再由推荐小组进行审核,最后将推荐目录通过家长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开,公示期为3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现象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对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也要严格履行以上程序,严把进校关,保证课外读物的质量。

3、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

学校做好读书活动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将通过校课实施读书工程,认真制定读书计划,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营造“读书校园”。各班主任要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构建“书香家庭”。语文学科教师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小组、推荐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切实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加强宣传工作。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宣传工作,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领导小组、推荐小组及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认真造成课外读物工作出现问题者,严肃问责。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3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x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级部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级部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教务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定年度计划、定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级部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

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4

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本校就“五项管理”工作认真进行自查,特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20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着力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遵循基本原则

1。强调系统性、统整性。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入手,系统推进教育教学管理。

2。体现科学性、专业性。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

3。凸显协同性、操作性。学校齐抓共管,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手机管理

1。做到统一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家长与学生双方签字确认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携带,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教导处统一保管在指定地点,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

2。正面宣传引导。利用校会、家长会、班会,黑板报、网络、宣传栏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学生手机管理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配合学校落实有关管理要求。加强教职工培训,结合全员导师制,明确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做好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积极探索和分享手机管理的好做法。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制止和矫正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不当消费等行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3。落实管理措施。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学生意见,学校拟定《重固小学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对学生违反手机使用管理规则的行为,要注意批评教育艺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快乐。

(二)加强作业常规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本校教学常规《重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重固小学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条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科研、师训及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围绕作业管理,组织专题校本研修,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

2。提高设计质量。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建立和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情的校本作业具体要求。关注学情差异,加强单元作业设计,加强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设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3。统筹作业总量。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时间完成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4。认真批阅。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赏识”功能,探索增值性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校每学期对作业批改情况开展两次的常规检查。

(三)落实睡眠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本市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计划,明确作息时间。8:20后开展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重新制订《重固小学作息时间》,将每天30分钟的午休时间排进课表,通过科学利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校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等,为学生创设午休条件,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2。加强作业管理。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按照要求严格执行,21:20前应准时就寝。严格落实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对超过就寝时间仍未能完成的作业,允许学生隔天补交,对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必要时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每月开展专项工作调研,及时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3。优化课程管理。重新修订学校课程方案,努力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等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学生睡眠管理实效。结合道法、语文、自然、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结合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结合党团队活动、睡眠日活动、场馆学习、专题教育、主题讲座等活动,将学生的睡眠教育与学习体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健康睡眠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把控。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

(四)加强读物管理

1。丰富馆藏图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充实优秀读物,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辨别、利用等课程;结合学校读书节、学科节等,开展有主题的图书馆课程开发活动和读书沙龙分享活动;利用学校文化长廊、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每月开展好(新)书推荐、名师导读等。

2。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渠道“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把关,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3。完善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强化图书采购人员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

(五)加强体质管理

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做好体育意识与体育知识相关测评工作,定期上报学生日常体育学习成绩,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应急处理机制。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5

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本校就“五项管理”工作认真进行自查,特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20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着力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遵循基本原则

1。强调系统性、统整性。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入手,系统推进教育教学管理。

2。体现科学性、专业性。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

3。凸显协同性、操作性。学校齐抓共管,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手机管理

1。做到统一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家长与学生双方签字确认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携带,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教导处统一保管在指定地点,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

2。正面宣传引导。利用校会、家长会、班会,黑板报、网络、宣传栏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学生手机管理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配合学校落实有关管理要求。加强教职工培训,结合全员导师制,明确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做好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积极探索和分享手机管理的好做法。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制止和矫正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不当消费等行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3。落实管理措施。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学生意见,学校拟定《重固小学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对学生违反手机使用管理规则的行为,要注意批评教育艺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快乐。

(二)加强作业常规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本校教学常规《重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重固小学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条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科研、师训及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围绕作业管理,组织专题校本研修,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

2。提高设计质量。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建立和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情的校本作业具体要求。关注学情差异,加强单元作业设计,加强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设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3。统筹作业总量。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时间完成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4。认真批阅。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赏识”功能,探索增值性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校每学期对作业批改情况开展两次的常规检查。

(三)落实睡眠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本市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计划,明确作息时间。8:20后开展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重新制订《重固小学作息时间》,将每天30分钟的午休时间排进课表,通过科学利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校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等,为学生创设午休条件,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2。加强作业管理。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按照要求严格执行,21:20前应准时就寝。严格落实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对超过就寝时间仍未能完成的作业,允许学生隔天补交,对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必要时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每月开展专项工作调研,及时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3。优化课程管理。重新修订学校课程方案,努力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等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学生睡眠管理实效。结合道法、语文、自然、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结合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结合党团队活动、睡眠日活动、场馆学习、专题教育、主题讲座等活动,将学生的睡眠教育与学习体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健康睡眠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把控。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

(四)加强读物管理

1。丰富馆藏图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充实优秀读物,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辨别、利用等课程;结合学校读书节、学科节等,开展有主题的图书馆课程开发活动和读书沙龙分享活动;利用学校文化长廊、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每月开展好(新)书推荐、名师导读等。

2。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渠道“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把关,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3。完善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强化图书采购人员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

(五)加强体质管理

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做好体育意识与体育知识相关测评工作,定期上报学生日常体育学习成绩,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应急处理机制。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6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效拓展学生阅读活动,规定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治问题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根据《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推荐程序进行推荐和选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家庭,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二、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及各班家委会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做好排查工作,保证课外读物质量。

学校负责人及图书管理员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及时清理,不准借阅。各班主任要按照要求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宜读物,要教育学生不得带入学校,不得阅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对读物进行处理。学校及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中书籍进行排查,及时清理,禁止学生阅读。

2、健全管理机制,严把购书质量关。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向学生推荐、征订课外读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外读物领导小组,成立由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主的读书目录审核推荐小组,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遴选、推荐、审核、购买工作。学校每学年购买图书一次,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下发的《20xx年天津市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为主,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办法》规定进行选书,再由推荐小组进行审核,最后将推荐目录通过家长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开,公示期为3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现象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对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也要严格履行以上程序,严把进校关,保证课外读物的质量。

3、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

学校做好读书活动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将通过校课实施读书工程,认真制定读书计划,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营造“读书校园”。各班主任要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构建“书香家庭”。语文学科教师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小组、推荐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切实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加强宣传工作。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宣传工作,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领导小组、推荐小组及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认真造成课外读物工作出现问题者,严肃问责。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区教体局文件精神,我校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努力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推荐读物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梳理源头,分类管理。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

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加强对阅读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发挥阅读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的渠道,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2、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课外阅读活动。重视学生阅读需求,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图书馆课程,定期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

3、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在充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根据学段特点,有序引进馆藏图书中的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探索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数字出版产品进校园管理办法。

4、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学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以评促建,提升图书馆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力争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5、收集阅读信息,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策研制。及时收集学生借阅信息,并从不同维度做好分类统计和差异比较。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向学生推送个人借阅信息和个性化的推荐书目,同时为馆藏图书管理和新进图书遴选、图书馆课程开发建设等积累数据,提供精准服务。

6、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建立与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

(二)丰富课外读物资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审核,报学校备案。

4、不鼓励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指导、监管机制。

组长:x

副组长:x

组员:各班主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规范采购流程

完善学校图书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用足用好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确保进校园图书资源的质量。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1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区教体局文件精神,我校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努力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推荐读物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梳理源头,分类管理。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

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加强对阅读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发挥阅读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的渠道,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2、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课外阅读活动。重视学生阅读需求,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图书馆课程,定期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

3、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在充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根据学段特点,有序引进馆藏图书中的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探索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数字出版产品进校园管理办法。

4、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学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以评促建,提升图书馆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力争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5、收集阅读信息,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策研制。及时收集学生借阅信息,并从不同维度做好分类统计和差异比较。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向学生推送个人借阅信息和个性化的推荐书目,同时为馆藏图书管理和新进图书遴选、图书馆课程开发建设等积累数据,提供精准服务。

6、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建立与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

(二)丰富课外读物资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审核,报学校备案。

4、不鼓励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指导、监管机制。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规范采购流程

完善学校图书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用足用好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确保进校园图书资源的质量。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的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机构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领导成员全员参与,成立工作组,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推动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排查馆藏图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2、强化管理,严谨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3、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4、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年度计划,定好工作方案、阅读内容、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导处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5、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如: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等。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2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效拓展学生阅读活动,规定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治问题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根据《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推荐程序进行推荐和选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家庭,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二、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及各班家委会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做好排查工作,保证课外读物质量。

学校负责人及图书管理员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及时清理,不准借阅。各班主任要按照要求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宜读物,要教育学生不得带入学校,不得阅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对读物进行处理。学校及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中书籍进行排查,及时清理,禁止学生阅读。

2、健全管理机制,严把购书质量关。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向学生推荐、征订课外读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外读物领导小组,成立由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主的读书目录审核推荐小组,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遴选、推荐、审核、购买工作。学校每学年购买图书一次,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下发的《20XX年天津市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为主,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办法》规定进行选书,再由推荐小组进行审核,最后将推荐目录通过家长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开,公示期为3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现象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对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也要严格履行以上程序,严把进校关,保证课外读物的质量。

3、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

学校做好读书活动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将通过校课实施读书工程,认真制定读书计划,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营造“读书校园”。各班主任要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构建“书香家庭”。语文学科教师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小组、推荐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切实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加强宣传工作。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宣传工作,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领导小组、推荐小组及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认真造成课外读物工作出现问题者,严肃问责。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3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五项管理”工作部署,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区教体局文件精神,我校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努力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推荐读物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梳理源头,分类管理。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

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加强对阅读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发挥阅读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的渠道,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2、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课外阅读活动。重视学生阅读需求,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图书馆课程,定期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

3、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在充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根据学段特点,有序引进馆藏图书中的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探索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数字出版产品进校园管理办法。

4、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学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以评促建,提升图书馆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力争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5、收集阅读信息,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策研制。及时收集学生借阅信息,并从不同维度做好分类统计和差异比较。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向学生推送个人借阅信息和个性化的推荐书目,同时为馆藏图书管理和新进图书遴选、图书馆课程开发建设等积累数据,提供精准服务。

6、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建立与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

(二)丰富课外读物资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组室负责人认可并审核,报学校备案。

4、不鼓励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指导、监管机制。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规范采购流程

完善学校图书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用足用好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确保进校园图书资源的质量。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5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课外读物进校园以及图书质量管理,杜绝强制或变相强制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把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好书推荐上来,防止问题读物流入校园,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实施

1、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等平台,将相关要求告知所有师生和家长,确保文件精神传达到位。

2、严格排查,确保读物质量。

(1)馆藏图书。学校读物管理小组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査了馆藏书籍,对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进行了封存管理,不准借阅。

(2)排查学生自带读物。学校要求班主任随时严把“十二种情形”关,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了家长。各班还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禁止学生阅读。

(3)合理推荐读物。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推荐学生课外读物,并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4)加强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各班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5)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6

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本校就“五项管理”工作认真进行自查,特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20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着力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遵循基本原则

1。强调系统性、统整性。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入手,系统推进教育教学管理。

2。体现科学性、专业性。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

3。凸显协同性、操作性。学校齐抓共管,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手机管理

1。做到统一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家长与学生双方签字确认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携带,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教导处统一保管在指定地点,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

2。正面宣传引导。利用校会、家长会、班会,黑板报、网络、宣传栏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学生手机管理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配合学校落实有关管理要求。加强教职工培训,结合全员导师制,明确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做好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积极探索和分享手机管理的好做法。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制止和矫正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不当消费等行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3。落实管理措施。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学生意见,学校拟定《重固小学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管理能力,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对学生违反手机使用管理规则的行为,要注意批评教育艺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快乐。

(二)加强作业常规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本校教学常规《重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重固小学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条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科研、师训及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围绕作业管理,组织专题校本研修,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

2。提高设计质量。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建立和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情的校本作业具体要求。关注学情差异,加强单元作业设计,加强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设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3。统筹作业总量。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时间完成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4。认真批阅。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赏识”功能,探索增值性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校每学期对作业批改情况开展两次的'常规检查。

(三)落实睡眠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本市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计划,明确作息时间。8:20后开展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重新制订《重固小学作息时间》,将每天30分钟的午休时间排进课表,通过科学利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校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等,为学生创设午休条件,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2。加强作业管理。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按照要求严格执行,21:20前应准时就寝。严格落实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对超过就寝时间仍未能完成的作业,允许学生隔天补交,对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必要时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每月开展专项工作调研,及时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3。优化课程管理。重新修订学校课程方案,努力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等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学生睡眠管理实效。结合道法、语文、自然、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结合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结合党团队活动、睡眠日活动、场馆学习、专题教育、主题讲座等活动,将学生的睡眠教育与学习体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健康睡眠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把控。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

(四)加强读物管理

1。丰富馆藏图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充实优秀读物,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辨别、利用等课程;结合学校读书节、学科节等,开展有主题的图书馆课程开发活动和读书沙龙分享活动;利用学校文化长廊、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每月开展好(新)书推荐、名师导读等。

2。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渠道“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把关,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3。完善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强化图书采购人员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

(五)加强体质管理

配齐配足体育专职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做好体育意识与体育知识相关测评工作,定期上报学生日常体育学习成绩,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应急处理机制。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7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效拓展学生阅读活动,规定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治问题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根据《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推荐程序进行推荐和选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家庭,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二、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及各班家委会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做好排查工作,保证课外读物质量。

学校负责人及图书管理员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及时清理,不准借阅。各班主任要按照要求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宜读物,要教育学生不得带入学校,不得阅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对读物进行处理。学校及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中书籍进行排查,及时清理,禁止学生阅读。

2、健全管理机制,严把购书质量关。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向学生推荐、征订课外读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外读物领导小组,成立由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主的读书目录审核推荐小组,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遴选、推荐、审核、购买工作。学校每学年购买图书一次,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下发的《20xx年天津市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为主,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办法》规定进行选书,再由推荐小组进行审核,最后将推荐目录通过家长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开,公示期为3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现象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对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也要严格履行以上程序,严把进校关,保证课外读物的质量。

3、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

学校做好读书活动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将通过校课实施读书工程,认真制定读书计划,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营造“读书校园”。各班主任要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构建“书香家庭”。语文学科教师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小组、推荐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切实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加强宣传工作。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宣传工作,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领导小组、推荐小组及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认真造成课外读物工作出现问题者,严肃问责。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8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x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级部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级部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教务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定年度计划、定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级部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

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2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读书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读书是发展学生智慧的最基本的途径;为了激发全校师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读书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学校内形成读书热潮。通过读书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二)明确要求,认真落实,扎实开展读书活动。

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分为低、中、高三个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读书以及交流活动,体现班级特色。

1、学校统一安排,设置固定的读书时间。大阅读为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早读为每日读书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组织老师定期交流,探索阅读课。

2、做好阅读书目推荐工作,同时及时做好图书更换工作。低年级以绘本、看图故事为主,中高年级以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为主。与英语学科结合,尝试在4—6年级学生中间开展名句诵读活动。

3、各班设立图书角,把每次流动的图书做好登记,班级设立学生阅读明细,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

4、学校通过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读书的方法、读书的重要性,营造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班级设置教育园地,尝试栽种一些花草,既学知识又增添了乐趣。

5、召开一次读书动员主题班队会,让学生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

6、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做好读书笔记。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制作“词语卡”,注重词语积累;中、高年级则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阅读中的感受写成读书笔记或者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方面记录下来。

7、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体现班级特色。如:“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读”“我最喜欢的xx”、“读书感悟”、“读书心语”、“我的日记”等,或者由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也可另选择其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8、将本班读书活动情况以文字材料形式上报学校少先大队部。召开家长会,展示阅读成果,对于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学校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走向光辉灿烂未来的基石;读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应该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学习型的民族,才是一个不老的民族;一个爱读书的传人,方能将龙的血脉相承!”

为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特制定我校本学期第三届阅读节活动方案。通过各项读书活动,大力加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及“书香家庭”建设,努力营造全校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让师生与好书做伴,与大师对话,读写结合,为师生个性和谐发展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活动主题

让书香伴我们共同成长。

低年级:我读书,我快乐;

中年级:和经典相伴,与书香同行;

高年级: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三、活动宣传口号

1、与书籍为伍,与名家对话,与智慧同行。

2、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读书放飞我们的梦想;读书启迪我们的心灵。

3、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4、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四、组织领导

成员:各班语文教师

五、工作策略

1、氛围营造:重新布置学校长廊、教室读书文化,精选宣传标语,体现读书特色,激发师生读书的愿望。

2、做到三个引领:学校引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学生引领家庭。

3.书源保障:班级图书柜+学生交换图书

4.全天开放图书室,加强日常管理。

5.读写结合的原则。

六、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七、活动时间:

4月1日――4月30日

八、读书活动安排:

(一)日常读书活动安排:

常年开展“一日三读”,即“晨诵古诗”(结合各班晨诵读本) “午读经典”(午间半小时,默读经典名篇);亲子共读(晚上在家与父母一起阅读,)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30

为切实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效拓展学生阅读活动,规定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治问题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根据《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推荐程序进行推荐和选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家庭,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二、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及各班家委会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做好排查工作,保证课外读物质量。

学校负责人及图书管理员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对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及时清理,不准借阅。各班主任要按照要求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宜读物,要教育学生不得带入学校,不得阅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对读物进行处理。学校及各班级要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办法》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中书籍进行排查,及时清理,禁止学生阅读。

2、健全管理机制,严把购书质量关。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向学生推荐、征订课外读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外读物领导小组,成立由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主的读书目录审核推荐小组,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遴选、推荐、审核、购买工作。学校每学年购买图书一次,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下发的《20xx年天津市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为主,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办法》规定进行选书,再由推荐小组进行审核,最后将推荐目录通过家长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公开,公示期为3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现象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对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也要严格履行以上程序,严把进校关,保证课外读物的质量。

3、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

学校做好读书活动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将通过校课实施读书工程,认真制定读书计划,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营造“读书校园”。各班主任要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构建“书香家庭”。语文学科教师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小组、推荐小组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切实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加强宣传工作。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宣传工作,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领导小组、推荐小组及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认真造成课外读物工作出现问题者,严肃问责。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