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4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
“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
一、课程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学阶段实施的英语口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按“听、说”的顺序要求,创设真实情景,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听的敏感性、说的流畅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用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并且语音标准。
具体目标如下:
1、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口语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小学三年级刚进入学习的起始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校本英语会话课集中于口语的教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三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四年级校本英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简单教学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朋友、学校。三四年级基础不同,因此在课程进展上有些差异。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中高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英语教师分工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以自编校本口语教材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实用性和交际性,切实服务于低年级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吸收各类优秀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础,逐步丰富和完善我校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3、认真学习新课标,进行理论学习,撰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观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讲究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不上没有准备的课,没有教具,教师自制教具,在课堂中创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低年级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说唱,说演,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
7、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情景会话、英语板报展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8、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完一节课后,教师们在教案上写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及时总结。
9、通过家长会、周末英语反馈表等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英语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好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五 校本课程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我们的英语口语课程采用以下方式:
学:每周学两句日常英语口语,英语教师活动课集中辅导。
说:利用晨检的三分钟时间,大声和同桌说英语。
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活动方案听:每天学生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仿: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语广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学,学生可跟着学,跟着说,模仿交流。
做:与美术课融合,进行英语手抄报的制作,学生在设想、勾画、摘抄、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英语能力。
玩: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词汇。
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童话剧(课本剧),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巩固运用英语口语。
赛:开展英语口语抢答赛、口语朗读比赛,以赛促学。
展:举办英语艺术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和将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来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利用。
七 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本课程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考核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按学年举行小学英语水平能力测试。
2、认真做好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价。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应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经验总结等各方面。
3、加强对英语教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检查英语备课、教学、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强对小学校本英语教师参与英语环境营造表现和贡献定期评价。各项考核结果及检查记录均须存档备查,并与相关负责人奖惩紧密挂钩。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文化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冯青梅(总体计划与管理,课程审议)
执行组长:王娟(具体组织实施)
副组长:课程管理
李俊卿负责地方课程管理
王娟负责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管理
秘书长:资料收集汇总出版
李俊卿负责地方课程类
王娟负责音体美学科拓展与兴趣小组类
贾国珍负责写字、阅读、综合实践类
侯建龙负责争章夺星类
督导考评组长:课程检查、展示与评价。
许红梅负责“六一”组织综合性展示与评价活动
侯仁芝负责检查教师上课情况与集学生与家长的反馈意见
2、责任分解,进行具体分功
3、确定课程实施责任人与相关课程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必修课程:争章夺星、写字、诵读与阅读
选修课程:各兴趣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3—5年级不同学科与教师自主研发课题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家长、学生信息反馈
3、综合展示评价:“六一”文化艺术节展示活动
3、课程评价评价:施实教师的计划、方案、教案、教材修订情况等
(六)几点注意事项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五、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六、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5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
成员: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1.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2.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3.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6
一、 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 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向各学科延伸,完善校本课程,即《三字歌》、《剪纸》、《弟子规》。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李进彪
副组长:尚敬华
成 员: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五、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六、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研究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7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
《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7、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8、定期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默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功底。
五、评价:
采取“每天评价”、“每周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日评价:评价的时间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直至通过为止。
2、每周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注意问题:
1、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2、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多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获得良好的情感启迪。
3、鼓励家长同读一本书
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班级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完成其他国学的诵读,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中国人。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9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0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1
一、校本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意图: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教师具体情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教师
五、选课学生具体情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学生练习写作,
六、具体实施方法:
(1)能熟练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知识、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学生练习写作,开发学生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能力 。
(5)要求学生呢个学会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安排:俩周一课时。
3、内容安排: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 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2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三、学生学习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开展时间:
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3
一、校本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意图: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教师具体情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教师
五、选课学生具体情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学生练习写作,
六、具体实施方法:
(1)能熟练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知识、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学生练习写作,开发学生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能力 。
(5)要求学生呢个学会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安排:俩周一课时。
3、内容安排: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 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4
一、课程目标
1、知道云南的世居民族有哪些。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云南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云南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4、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点、
六、难点: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难点: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七、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二、课程内容
(一)拓展型课程
1.兴趣活动
内容:、舞蹈、合唱、画画、地理风貌,民俗等。
2.专题教育每周2节。
第一周: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1);
第二周:云南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2);
第三周:精美的手工艺品及视频资料;
第四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1);
第五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2);
第六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1);
第七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2);
第八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1);
第九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2);
第十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1);
第十一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2);
3、学习形式
观看ppt、视频,资料。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一周。
4、拓展型学习:
了解云南的发展史,及一些常识。提高写字质量。
(二)探究型课程
旨在从小培养学生对云南文化、艺术等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由好奇到求索的探索精神。这类课程尚处于摸索阶段,不是很成熟。
三、课程实施
1、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
(2)校本课程的学习,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学习思考和积累的过程,获得成就感。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
(4)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现有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途径
(1)拓展型课程每周安排1节,用于拓展阅读和对学习内容的拓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期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整体安排学生搜集资料,时间不少于2周。
(3)开放图书馆、供师生阅览,查阅资料,搜集信息。
3、实施时间:20xx年9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一边学,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习方法。
二、实施建议:
(一)学习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平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叉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习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X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跳双长绳。当跳入者近端的绳将要着地(或当跳入者远端的绳刚离地)的时候,学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近,用单脚交换跳或双脚跳和方式进行跳跃。
三、学习重点及要求:
跳双长绳难度较大,重要是摇绳和跳入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再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开始练习时慢一些,待较熟练后再逐渐加快。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注意强调跳入时机,以及三人配合协调一致。评价:单人要看:上体正直,不过分前倾,两手体测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
双人要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要均匀,被带者上绳时机掌握得好,两人协同配合。
跳长绳要看:摇绳人摇绳速度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默契协作好;人进绳、出绳的电动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间的配合。
可以定时(如一分钟,计算次数);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败)跳多少次。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6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7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总课题负责人:党xx(校长)
子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0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邹xx(数学骨干教师)申报时间:xx.10
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
校级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
课题总负责人:杨xx(副校长)
《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张xx
《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王 x
《社会课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赵xx
《美术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王xx
《音乐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张x 姚 x
《体育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杨xx 李 x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习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8
一、开设此特色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汪生虎
副组长:李建玲
组员:曹永川、赵春兰、宋占菊、汪玉福、张永兰
各年级实施教师:
三、课时计划
各班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英语校本课,每周1节,每学期20节。
四、教学结构和方法
指导教师按年级分布,制定计划
六、特色校本课程研修的方法和对象
此特色校本课程在全校1——5年级学生中开展研修,以学期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修。
七、课堂教学结构:
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
2、操练句型。
3、学生分角色表演。
4、评价。
八、评价办法
1、班级评价
由小组长组织评比、评价和交流并评出每星期优秀学生,并在登记表中做记录。
对班级的'评优代课教师自行奖励。
2、指导优秀教师评选标准
(1)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热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研态度及作风。2分
(2)指导教师能够结合教研小组的研究进度,适时为小组成员进行开题,中期及结题报告会,帮助学生对研究活动有更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 2分
(3)指导教师能够经常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了解与监督小组的教研进展,对同学们
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3分
(4)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学习达到规定的要求,完成质量好,优秀率高。3分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9
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0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
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3、科学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广泛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发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五、课程定位: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为课外阅读。
六、实施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实施计划:
1、目标与要求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独立性差,让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内容浅显的注音读物、连环画、卡通片等,也可采用听读形式(听录音或老师、家长讲),允许“一知半解”。
中高年级: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平。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
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中高年级学生也可编一些读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八、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顾问:曲中甫组长:惠新建
副组长:徐秋娟张晓文
组员:张水红冯会琴赵春霞谷战敏
高建峰王玲枝孟丽霞冯春草郭雍亚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1
一、课程目标
1、知道云南的世居民族有哪些。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云南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云南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4、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点、
六、难点: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难点: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七、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二、课程内容
(一)拓展型课程
1.兴趣活动
内容:、舞蹈、合唱、画画、地理风貌,民俗等。
2.专题教育每周2节。
第一周: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1);
第二周:云南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2);
第三周:精美的手工艺品及视频资料;
第四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1);
第五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2);
第六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1);
第七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2);
第八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1);
第九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2);
第十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1);
第十一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2);
3、学习形式
观看ppt、视频,资料。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一周。
4、拓展型学习:
了解云南的发展史,及一些常识。提高写字质量。
(二)探究型课程
旨在从小培养学生对云南文化、艺术等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由好奇到求索的`探索精神。这类课程尚处于摸索阶段,不是很成熟。
三、课程实施
1、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
(2)校本课程的学习,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学习思考和积累的过程,获得成就感。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
(4)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现有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途径
(1)拓展型课程每周安排1节,用于拓展阅读和对学习内容的拓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期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整体安排学生搜集资料,时间不少于2周。
(3)开放图书馆、供师生阅览,查阅资料,搜集信息。
3、实施时间:20xx年9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2
一、 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 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向各学科延伸,完善校本课程,即《三字歌》、《剪纸》、《弟子规》。
三、组织与实施:
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五、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六、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培训。
3、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4、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研究的成果。
5、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6、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7、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3
一、课程目标
1、知道云南的世居民族有哪些。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云南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云南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4、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点、
六、难点: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难点: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七、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二、课程内容
(一)拓展型课程
1.兴趣活动
内容:、舞蹈、合唱、画画、地理风貌,民俗等。
2.专题教育每周2节。
第一周: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1);
第二周:云南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2);
第三周:精美的手工艺品及视频资料;
第四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1);
第五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2);
第六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1);
第七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2);
第八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1);
第九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2);
第十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1);
第十一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2);
3、学习形式
观看ppt、视频,资料。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一周。
4、拓展型学习:
了解云南的.发展史,及一些常识。提高写字质量。
(二)探究型课程
旨在从小培养学生对云南文化、艺术等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由好奇到求索的探索精神。这类课程尚处于摸索阶段,不是很成熟。
三、课程实施
1、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
(2)校本课程的学习,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学习思考和积累的过程,获得成就感。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
(4)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现有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途径
(1)拓展型课程每周安排1节,用于拓展阅读和对学习内容的拓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期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整体安排学生搜集资料,时间不少于2周。
(3)开放图书馆、供师生阅览,查阅资料,搜集信息。
3、实施时间:20xx年9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4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5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习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圆、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习,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弟子规》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自我评价。通过反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小组间评价。同学之间互夸,互助,共同进步。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6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习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圆、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习,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弟子规》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自我评价。通过反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小组间评价。同学之间互夸,互助,共同进步。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7
一、课题来源及价值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
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华国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
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财力保障: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有关教育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8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
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3、科学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广泛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发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五、课程定位: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为课外阅读。
六、实施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实施计划:
1、目标与要求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独立性差,让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内容浅显的注音读物、连环画、卡通片等,也可采用听读形式(听录音或老师、家长讲),允许“一知半解”。
中高年级: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平。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
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中高年级学生也可编一些读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八、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顾问:曲中甫组长:惠新建
副组长:徐秋娟张晓文
组员:张水红冯会琴赵春霞谷战敏
高建峰王玲枝孟丽霞冯春草郭雍亚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9
一、课程目标
1、知道云南的世居民族有哪些。
2、知道班里的同学是哪些民族和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知道云南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云南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区。
4、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点、
六、难点:重点: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难点:各民族的衣着特征和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七、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影、像资料。
二、课程内容
(一)拓展型课程
1.兴趣活动
内容:、舞蹈、合唱、画画、地理风貌,民俗等。
2.专题教育每周2节。
第一周: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1);
第二周:云南的'节日和民族风情的视频资料(2);
第三周:精美的手工艺品及视频资料;
第四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1);
第五周:云南的风味小吃及视频资料(2);
第六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1);
第七周:云南的服饰与民居及视频资料(2);
第八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1);
第九周:云南的地理风貌及视频资料(2);
第十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1);
第十一周:云南的歌舞及视频资料(2);
3、学习形式
观看ppt、视频,资料。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一周。
4、拓展型学习:
了解云南的发展史,及一些常识。提高写字质量。
(二)探究型课程
旨在从小培养学生对云南文化、艺术等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由好奇到求索的探索精神。这类课程尚处于摸索阶段,不是很成熟。
三、课程实施
1、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
(2)校本课程的学习,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学习思考和积累的过程,获得成就感。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
(4)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现有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宽广的时空,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途径
(1)拓展型课程每周安排1节,用于拓展阅读和对学习内容的拓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期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整体安排学生搜集资料,时间不少于2周。
(3)开放图书馆、供师生阅览,查阅资料,搜集信息。
3、实施时间:20xx年9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0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
“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1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总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
课题总负责人: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习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
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2
一、 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 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向各学科延伸,完善校本课程,即《三字歌》、《剪纸》、《弟子规》。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五、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六、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培训。
3、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4、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研究的成果。
5、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6、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7、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3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4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
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3、科学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广泛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发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五、课程定位: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为课外阅读。
六、实施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实施计划:
1、目标与要求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独立性差,让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内容浅显的注音读物、连环画、卡通片等,也可采用听读形式(听录音或老师、家长讲),允许“一知半解”。
中高年级: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平。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
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中高年级学生也可编一些读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八、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顾问:曲中甫组长:惠新建
副组长:徐秋娟张晓文
组员:张水红冯会琴赵春霞谷战敏
高建峰王玲枝孟丽霞冯春草郭雍亚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5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6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臀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但跟写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4、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严格的要求:“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5、学习简单的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七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四、书法校本课程中书写训练的要求
任课教师以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除了落实备课、讲课的环节外,还要重视书写中的.训练事项,教学每周一课时,每周完成作业两页纸,平时作业可以参照语文同步训练酌情布置,要落实好每天一练。
五、教学措施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事情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栏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一些书法素质好、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六、书法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安排
20xx年9月:
1、安排课程表,确定分担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教学总体计划(学年)和各班的具体计划(学期)
3、公开讲授研究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天河中学第五届硬笔书法比赛
5、制定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的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察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天河中学第二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书法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书法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军
书法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组织书法作品参观活动
2、组织古代书法作品印刷品欣赏教学活动
3、公开讲授研究课(段诗文、王景、余国鸿)
20xx年1月:
1、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成果表达”专题研讨活动
2、七、八年级书法教学总结研讨
3、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7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五、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六、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8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乡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培养实践能力。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量力而行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4)个性化原则课题组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并以此打造学校特色。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批有志于从事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和潜在素质。据此,可开设声乐、器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艺术类课程;朗诵、演讲、写作等文学类课程;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类课程。
2)西安丰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西安丰镇是个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古文化调查发掘了一大批文物古迹和历史史料,有500年以上古建筑22座,古桥梁3座等,有诸葛亮后裔、刘备后裔、李频后裔等家普和珍贵史料计10姓、12套,2000余万字,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西安丰“江南悬空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新叶古民居、里叶十里荷花等景点。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了解古文化,让学生通过参观欣赏、考察等方式,更深地了解家长的历史,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进行美的熏陶,以及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西安丰镇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莲子产业已成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先后建成了杭州市莲子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浙江省莲子出口创汇示范基地,里叶白莲获浙江省名牌、省农博会金奖。还有西瓜、红花菜、柑桔等农特产品也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种植莲子的方法、莲子生长的过程、莲子的功用等常识类课程,了解家长的特产。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活动)。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而大型的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如春游、秋游等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
(1)评价内容多元化;
(2)评价过程动态化;
(3)评价个体主动化;
(4)评价方式的质性化;
(5)评价行为日常化;
(6)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工作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9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通过书法史的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通过学习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课程内容
1.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b.颜行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3.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墨法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组长:叶新安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开课年级
一至六年级
3、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一节课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课余练习、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成果展示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教师评价
5.比赛成绩评定。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0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1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资源包的开发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2
一、课程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学阶段实施的英语口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按“听、说”的顺序要求,创设真实情景,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听的敏感性、说的流畅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用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并且语音标准。
具体目标如下:
1、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口语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小学三年级刚进入学习的起始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校本英语会话课集中于口语的教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三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四年级校本英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简单教学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朋友、学校。三四年级基础不同,因此在课程进展上有些差异。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中高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英语教师分工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以自编校本口语教材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实用性和交际性,切实服务于低年级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吸收各类优秀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础,逐步丰富和完善我校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3、认真学习新课标,进行理论学习,撰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观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讲究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不上没有准备的课,没有教具,教师自制教具,在课堂中创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低年级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说唱,说演,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
7、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情景会话、英语板报展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8、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完一节课后,教师们在教案上写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及时总结。
9、通过家长会、周末英语反馈表等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英语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好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五 校本课程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我们的英语口语课程采用以下方式:
学:每周学两句日常英语口语,英语教师活动课集中辅导。
说:利用晨检的三分钟时间,大声和同桌说英语。
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活动方案听:每天学生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仿: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语广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学,学生可跟着学,跟着说,模仿交流。
做:与美术课融合,进行英语手抄报的制作,学生在设想、勾画、摘抄、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英语能力。
玩: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词汇。
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童话剧(课本剧),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巩固运用英语口语。
赛:开展英语口语抢答赛、口语朗读比赛,以赛促学。
展:举办英语艺术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和将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来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利用。
七、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本课程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考核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按学年举行小学英语水平能力测试。
2、认真做好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价。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应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经验总结等各方面。
3、加强对英语教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检查英语备课、教学、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强对小学校本英语教师参与英语环境营造表现和贡献定期评价。各项考核结果及检查记录均须存档备查,并与相关负责人奖惩紧密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