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精选4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学校的“品格教育”相融合,紧密结合东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东营当地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使我校学生能够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开展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使我校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通过开展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使我校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三、工作措施
(一)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三级课程之中,形成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征,融合校内、外劳动实践,兼顾学生整体与个体,符合东营当地实际又具有育才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各年级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每天校内外劳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生产劳动实践。
学校根据需要在《美好的足迹——生活技能篇》的基础上编写《育才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二)确定劳动教育组织形式。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实践内容。
一至三年级要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
四至六年级要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七至九年级要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三)确定劳动教育具体内容。学校将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场所,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一是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在清明、谷雨、芒种、白露、秋分、寒露等重要农时,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引导学生向农民学习各类粮食作物或蔬菜的播种、收获知识,学习各类农具的使用方法,了解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体验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历程。同时,充分发挥我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部分来自周边农村这一有利条件,在附近乡村开辟“校外劳动教育种植基地”,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播种、浇水、除草到采摘各环节,参与劳动全过程,体会收获的快乐和劳动的辛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
二是日常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和专题班会,教育家长明白孩子在家承担家务劳动的重要性,结合学校《美好的足迹》——小学生生活技能养成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参与洗衣、做饭、卫生清扫、垃圾分类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升孩子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务本就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每位家庭成员都有义务参与。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劳,知道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校会指导家长从理财、购物、做简单饭菜、刷碗、扫地、收拾屋子、垃圾分类等方面在家中锻炼孩子,让学生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学着为家人尽一份心力,培养其责任感,让孩子在参与中提升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
三是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结合东营本地资源,如半球面粉厂、垦利养鸡场、六户葡萄种植园、广饶大王蘑菇种植场、周边湿地公园的等,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体验,实地了解各种劳动生产的过程,从中感悟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四是促进劳动服务意识养成。志愿者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锻炼自己,还能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如开展校园周边小区卫生、非法张贴物的清理活动,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到福利院、敬老院等场所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帮扶,如打扫卫生,拆洗床单、被套和衣物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五是校内全员劳动教育。1。校园卫生清洁劳动:“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通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清洁劳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为大家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垃圾分类,并将树叶等清扫物经过一定处理转化为肥料,重新养护植物,可谓变废为宝,一举多得,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能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2。班级种植养殖劳动:每个班级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年级特色,将班级某个区域划为种植养殖区,在教室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培育劳动品格。例如,班级开辟“劳动角”,学生自愿管理班级的绿植花卉,自己浇水,自己管理等。
六是校本社团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每周四下午会集中开设校本课程:一是如厨艺、插花、种植养殖等劳动技能课程;二是如生物、化学、物理实验探索者等科学实践课程;三是微机编程和机器人等科技创新类课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力,开设适合每位学生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社团是学校重要的活动组织,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如成立“金硕社团”,以校园中的桃园、李子园、樱桃园为实践基地,开展认领养护果园活动,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成立“躬耕社团”,在校园空地开辟校内农场,既让学生体会体力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同时也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深邃;成立“莲藕社团”,充分利用校园藕池,种植莲藕、池中养鱼等,渗透湿地相关知识;成立“温棚社团”,在校园适合处建造暖棚,种植作物,体会温室作用,一年四季体验劳动教育;成立“创意贴画”社团,学生以各种植物器官为素材,制作创意贴画。社团所有产品,进行义卖,义卖所得捐助学校贫困学生,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价值。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美劳社团”,借助本班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如:农田、工厂、超市、蔬菜大棚等),开展亲子劳动课和小组美劳体验等实践活动。既能体验劳动的魅力,还能加强家校、生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
(四)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各个年级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小学中低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三)充分发挥周边劳动教育场所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周边企事业单位、工厂、村庄农场等组织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带领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五、工作保障
(一)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年级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东营城里城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校外劳动实践场所。争取周边村庄安排相应土地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东营市水务局灌溉处、明月社区等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在现有果园、藕池、暖棚的基础上建设一定数量的校内劳动实践场所。
(二)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一是调动生物、科学、地理、物理、微机等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劳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二是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三是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各年级聘用必要的专(兼)职教师。四是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五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三)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学校要树立“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的发展思路,在将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各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学校会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将科学合理筹划,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尝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四)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学校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各部室、年级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中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10月——20××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12月——20××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日记,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5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6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六年级共xx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本册劳动课共15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
②手工制作;
③生活小常识。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四、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共有19周,安排了16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五、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
1.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
3.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
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
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4.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我校四从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要求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从孩子入学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还要具备整理家务的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才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入学背书包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3、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4、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5、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6、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7、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8、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9、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和家庭、社会结合。
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四、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xx月
五、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四从劳动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动员与部署。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宣传窗,对外显示屏、小广播、信息化载体等,向家长、学生宣传四从劳动活动意义,形成人人参与,扩大“四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3、把“四从劳动”教育贯穿于整理书包、家务劳动、卫生扫除、快乐小农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0
按照州委州政府“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体教育活动安排部署,1月13日,州蔗糖办党委书记、主任刀忠明参加了州委动员大会,并于1月26日召开了州蔗糖办动员会。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州委州政府《关于印发〔德宏州“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办制定了主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好蔗糖系统“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
为切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州蔗糖干部职工的素质,增强全州蔗糖干部职工知恩情、明是非、识大体、讲团结、守法纪、求进取的.意识,形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德宏蔗糖事业,建设美好家园,促进我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州蔗糖办制定了“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是明确了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五个环节,即“一比、二思、三看、四悟、五干”;二是明确了活动的实施步骤,州蔗糖办“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自20xx年1月开始实施,20xx年6月完成,共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多个系列活动组成,每个系列活动都联系蔗糖工作实际开展。三是明确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四是提出了工作要求,要求各县市糖办、各糖业公司、各科所高度重视“感恩思进”教育活动,从“五个结合”入手,开展好“感恩思进”教育活动。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及时成立了州蔗糖办开展“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州蔗糖办党委书记主任刀忠明任组长,州蔗糖办党委委员副主任余忠、余加崇及德宏英茂糖业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尹茂庄任副组长,州蔗糖办各科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州蔗糖办党委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职责: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会议、活动的组织,每一次活动、每一阶段的小结、简报等;负责拟定《州蔗糖办“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负责联系新闻媒体的宣传、德宏糖业网宣传、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负责州蔗糖办“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专栏的制作、组稿、宣传等工作。
三、制定活动安排表
州蔗糖办开展“感恩思进”主题教育各项活动都联系蔗糖工作实际开展,通过制定活动安排表,一是分解和细化了各个阶段、各个系列的各项活动,做到有据可依、有循可查;二是规定了各项活动的实施方法、步骤和时限,确保各项活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是指定了各项活动的对象和负责人,明确了宣传方式,保证各项活动取得实效。
四、召开“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会
20xx年1月26日下午,州蔗糖办召开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会,会议由州蔗糖办党委书记、主任刀忠明主持,州蔗糖办、州制糖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共30人参加会议。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1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
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
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2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2、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劳动实践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不仅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品德,更加激发了他们热爱学习、掌握本领和报效祖国的极大热情。
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
4、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要求
1、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应用。
2、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知识去思考理论问题;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加深和巩固基本知识的理解。
3、要掌握好重点并注意通用性,才有一定的针对性。
4、上课必须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做课堂笔记,应认真仔细,动手动脑,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独立完成实验科目,注意培养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纪律:
1、必须听从认课指导老师讲解,有疑问应先举手再提问,不能交头接耳。
2、未经允许,不可以互串座位,不准用硬物在桌子上刻画,未经允许不准翻动抽屉中物品。
3、必须按要求领取工具及实践器材。认真领悟线路图及内涵。
4、每张课桌的同学在未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邻桌或其他同学借用工具或器材。
5、每张课桌的同学应妥善保管好各自的工具及实践器材,防止损坏或丢失,如有以上现象应按价赔偿。
四、教学课时
共2小时,时间分配:安全教育10分钟,实际操作过程理论讲解约25分钟,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约60分钟,交流总结约15分钟,课间休息约10分钟。
五、教学用具和材料
1、制作衣架的材料、用具:十号铁丝、老虎钳、老虎凳、锤子。
2、安装自行车的零部件和用具:
⑴零部件:钢圈(含轮胎)、大杆、车把、镙丝、镙帽。
⑵用具:各种型号扳手、老虎钳、镙丝刀、打气筒。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认识制作衣架的材料、工具和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让学生了解、认识自行车的零部件、工具和自行车安装程序。
2、难点:
①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自行车安装程序。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物质享受,同学们目前虽然还是学生,但有些简单的劳动还是能够胜任的,比如衣架的制作和自行车的安装,今天就让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回答略)。
2、安全教育:同学们,在你们还没有动手操作之前,我先讲一下安全,这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你自己负责。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制作衣架的同学每两人为一组,自行车安装的每五人为一组,同学们先坐下来听我讲解制作过程,然后再动手操作,在未制作之前请同学们不要动任何东西,在操作时也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不允许学生在课间随意离开座位走动或外出,更不能互相追逐打闹,还要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3、讲述新课:简易衣架的制作:首先准备10号铁丝长98厘米,用小铁锤将铁丝锤直,右手握老虎钳,左手持铁丝,用老虎钳钳住铁丝的一端约9厘米处弯成大弯钩状,另一端约1.5厘米侧面弯曲成小钩,大钩以下约4厘米呈柱状,再将小钩钩住柱子的下端,然后衣架上面总长比下面约长4厘米。
自行车安装:先将自行车大杆、前叉翻过来朝上→安装前轮→安装后轮→安装链条→安装支架→安装坐垫→安装前后闸→安装响铃、车锁→校正、镙丝紧固→打气→试骑。
4、课后小结评比:⑴首先将所有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表扬或肯定制作较好的同学,找出制作不太理想的作品,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这些同学进行鼓励。⑵对课堂中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⑶将各种表现特别好的同学上报给教育处。
八、工具验收、小结
清点所有教学用具,并将其重新放回指定的位置,将损坏的用具单独列出,及时补充用具,确保下次上课正常运行,留下部分学生打扫卫生,清洁课堂。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3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益劳动,怎样正确对待公益劳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热爱公益事业、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切的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二、会前准备:
歌曲《劳动最光荣》。
三、活动过程:
引言:
达.芬奇曾经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幸福的长眠。的确,只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就更应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五一”是国际劳动节,那让我们为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唱出劳动的赞歌吧。
全班齐声合
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学生讲话助人为乐的故事。
1、请同学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2、表扬部分同学。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4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践行本校校本教材《行为习惯指南》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同时也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学校特举行“我劳动我快乐”首届学生劳动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动养成教育的深化。
二、参赛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竞赛,低年级和高年级原则上要求全员参与,有病不能参加者班主任要说明情况。中年级各班10名学生(班级推荐5名,学校抽点5名)
三、活动时间及内容
低年级:穿衣服、系鞋带(3月22日下午第一节) 中年级:扫地(4月12日下午第二节)
高年级:叠衣服(4月19日下午第三节)
备注:雨天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四、活动地点
中年级:操场
低高年级:东院
五、比赛方法及评价标准:
低年级:穿衣服、系鞋带
比赛方法:口令响后,各班学生比赛开始:将衣服(校服)穿整齐(拉链拉好,领口平整),鞋带系好。
评价标准:一年级在规定的三分钟,二年级在规定的两分钟内活动,时间到活动停,评委团开始逐班检查酌情打分,取最后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
中年级:扫地
口令响后,各班10名学生开始打扫指定区域的垃圾,要求打扫彻底,垃圾倒掉。
评价标准:在规定的5分钟内清扫指定区域,时间到活动停,评委团开始逐班检查打分,按清扫处理垃圾的.干净彻底程度酌情给分,取最后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
高年级:叠衣服
比赛方法:口令响后,各班学生将自己的校服放在凳子上叠整齐。
评价标准:在规定的半分钟内把校服叠整齐,时间到活动停,评委团开始逐班检查打分,按衣服平整程度酌情给分,取最后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
六、奖项设定
各年级按所获名次分别在当月班级量化考核中按5、4、3、2、1的分值予以加分,团体前三名另颁发奖状
七、活动组织:
组织领导:
组织者:政教处大队部各班主任、辅导员
协助者:电教处总务处
主持人:xxx
计时:xxx
备注:请各班布置学生回家自行练习。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同学的劳动观念,全面推动素养教育,使同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劳动实践中,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制造力量,教育同学学会关爱他人,力所能及地关心他人,激发同学喜爱家乡,喜爱自己生活的家园的情感,培育同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目标及任务:
1、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
2、提高基地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水平。
3、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使基地美观、有用。
4、加强专业老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专业老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力量。
5、“以育人为主、创收为辅”,从小培育同学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劳动技能。
三、领导机构:
为保证基地建设有序高效的运行。学校建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人员和专业老师为成员的领导机构,详细如下:
西新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领导机构
组长:丁丽娟
副组长:苏景娜
成员:苏杏先苏会然胡文娟
四、建设方案:
1、我校将建设两块劳动实践基地:操场东侧和西侧。共计3亩。
2、今年我校将教学楼东侧的空地改造成劳动实践基地。接下来将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南园内预备种植北方常见的蔬菜和粮食作物。北侧墙边建藤架一排,采纳竹竿穿插。种植爬山虎、丝瓜、南瓜、葫芦等攀爬植物,西边地带种植一些草花。
3、北楼后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土壤改良,施以农家肥。各种作物分畦种植,以苗木花卉为主,以北方常见农作物为辅。本年度将聘请有种植阅历的老师对同学进行种植、除草、除虫等方面的辅导。促使各种作物能够丰收,并让同学体会父母日常劳动的艰辛,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建成后这将成为我校的一处亮点,集欣赏、休憩、教学、劳动实践、科研为一体教育休闲场所。
4、加强专业老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老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力量。学校将加大专业老师的培训工作力度,为专业老师制造学习进修和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其理论水平与实践力量更加适应学校专业课教学的进展需要。同时,不断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用已获得的理论学问和实践阅历,充实基地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5、将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纳入老师评优评先考核方案,班级评比优秀班集体的重要依据。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各种考核方案,老师分管的.劳动实践基地管理的好坏将作为评优评先的一个方面纳入考核细则;班级承包的地块,平常记录、管理、使用的结果将作为优秀班集体的评比拒绝条件;“三好同学”、“优秀班干部”必需是能带领同学共同实践、动手操作、擅长钻研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全校师生的乐观性。
学校将在新的一年里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力争在基地建设上,取得制造性的进展。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6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特制定此方案。
二、家务劳动目标
通过家务劳动,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三、家务劳动基本内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
[1-3年级]
居家防疫:熟悉家务防疫内容,增强防疫意识。掌握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劳动技能。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有效完成卫生清理劳动。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马桶冲刷等。
内务整理:掌握个人内务的整理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
物品归整:学会物品分类摆放、学习归纳物品,增强自理能力。能够熟练整理收拾书桌,做到书本、文具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择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尝试使用手工工具,熟悉一项手工技能。可学习缝制沙包、香包、编织、自制手工书皮等。
衣物洗涤:学会洗涤自己的简单衣物、掌握简单洗涤技巧,会清洗袜子、内衣等小物品。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类别,知道分类处理,自制分类垃圾桶,主动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种植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知识,能够有规律的浇水,施肥。给动物准备食物、帮助清理动物卫生等。
照顾家人:懂得照顾家人、照看老人及幼儿,掌握简单照顾技巧。
[4-5年级]
居家防疫:掌握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学会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防疫技能,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掌握不同区域清理的方法和清理顺序,做到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收拾地面。
内务整理:提高个人内务整理能力,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保持自己的衣橱衣物整齐。
物品归整:掌握物品分类摆放、物品归纳技能,能够自己独立整理书橱、衣橱,并学会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安全使用烹饪工具、学会简单烹饪、掌握2-3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能够使用手工工具,掌握-项手工技能。尝试制作鸡毛毽、编织、贴绣、剪刻手工装饰等。
衣物洗涤:掌握衣物洗涤分类,能够洗涤自己和家人的简单衣物、学会使用洗衣机。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带动身边的人能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种植养护:根据花草的具体需求,对花草进行的修剪、浇水、换土和施肥,学会给动物消毒等。
照顾家人:学会照顾家人,掌握一定照顾技巧。帮助穿衣换衣、简单喂食、哄睡等。
四、家务劳动实施途径
1.设立家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学习相关的家务劳动技能,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家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家务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2.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务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每月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3.定期开展家务劳动展评活动,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学习新的家务劳动技能。
4.结合特定的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家务劳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
五、家务劳动评价
1.定期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班级先根据学生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评选,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学校评选,颁发奖状,树立榜样。
2.每学期末,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家务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
3.将学生家务劳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7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六年级共xx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本册劳动课共15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
②手工制作;
③生活小常识。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四、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共有19周,安排了16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五、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
1.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
3.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
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
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4.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8
劳动教育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同学们参与校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并以此可以培养全校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了让全校学生积极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学校、班级决定开设劳动教育课,现提出具体方案如下:
一、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
每周安排两个班,每班三天,每天从早上7:40开始至中午放学,下午从14:00开始至晚自习前(晚餐之后重点做好保洁),实行全校全天公共区域、楼道等清洁大包干,其余时间各班只负责本班教室清洁扫除(因需要特别安排除外),这项内容视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级评分记入学生操行成绩。
二、班级及个人职责
(一)班级职责
1、负责教学楼、实验楼的楼道、楼梯、及楼梯扶手、通风窗、镜子等的打扫及保洁;
2、负责学校临时教学平房区、操场、游泳池、篮球场、绿化带的打扫及保洁;
3、负责学校干道扫除及保洁;
4、清除责任区内果皮屑箱内的废弃物,清洗果皮箱,做到随时清除;
5、劳动课三天期间的常规值勤,秩序维持及违章纠正记录。
(二)个人职责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自觉争做五中小主人,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校园的良好风尚;
2、学生实行责任区域包干负责制,负责搞好班级分配给每个同学的责任区域的全天卫生和常规管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
3、学生具体责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打扫责任区卫生
(2)责任区保洁
(3)责任区常规值勤,违章纠正(包括乱吐乱扔,言行不文明等及有违反校规校纪的其他行为),记录并上报。
三、组织职责
(一)教导处
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章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
(二)教导处
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
(三)班主任
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安排科任教师的指导区域。
(四)科任教师在所任班级劳动期间按课表规定的该班课程表时间到班上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劳动。
四、劳动标准
(一)楼道
1、地面无尘、无迹、光亮;
2、墙裙无污迹、洁净;
3、墙面、墙角、屋顶无尘,光亮;
4、及时清除责任区内果屑箱,有效维持区内秩序,有力纠正违章行为并填写“违章记录单”。
(二)公共区
1、无石块、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无积水、痰迹;
3、草坪、绿化地带无纸团,塑料袋等废弃物;
4、每日清除两次以上果皮箱;
5、有效维持责任区内秩序,及时纠正违章填写“违章记录单”。
五、检查及评定
检查实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时间是上午9:30、下午14:00及17:00,检查有普遍和重点抽查两种形式;班级不合格者除不能参加先进班级评比外,凡涉及到的有关个人该期社会实践不合格,操行评定不及格。
六、注意事项
(一)在劳动期间,值周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着装上岗,不擅离岗位。
2、见到师长,按礼仪标准统一称“老师好!”
3、上课、下课及课余时间遇到老师要主动为其让道。
4、不追逐、打闹,禁止不文明使用劳动工具。
5、在教学楼区、实验楼和教学楼劳动的同学还应做到:
(1)上课期间不在教室窗户外张望;
(2)不在楼梯及楼道喧哗;
(3)走路时脚步放轻。
(二)可通过“联系本”、座谈会及家长会等形式检查了解在家的劳动情况。
家庭劳动具体要求:
1、寝室
(1)干净整洁,物品用具摆放有序;
(2)墙壁布置高雅,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激励性;
(3)叠被,枕套枕巾整理平整;
(4)衣物自己收拾,并有序叠放;
(5)书架无灰尘,书籍(破损书籍自己修补)摆放有序。
2、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常理发;
(2)勤洗衣服勤洗澡,身上无异味;
(3)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
(4)不穿戴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3、为父母分担部分家务,一周之内至少做到:
(1)洗一次衣服;
(2)煮一次饭(包括炒菜);
(3)拖两次地板;
(4)擦两次灰尘(家具用品等)。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9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0
一、指导思想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他们花钱如流水,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差,往往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我校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标
1、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明确劳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劳动是无上光荣的.。
2、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明白劳动不只是动动手脚,而是手、脑、心、神并用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开发智能,促进大脑发育,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有用的人才。
3、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定期参加劳动基地的活动,通过实践得到知识和技能。
三、活动时间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月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能积极行动起来,做学校里的热爱劳动小标兵,做家里的热爱劳动小成员。
(二)实施阶段。
1、在5月13日母亲节这天进行“今天我当家”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2、组织一次主题班队会:“劳动最光荣”。
3、各班出好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黑板报。
4、组织一次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围绕本月的主题教育,各班组织学生交流心得感受。
2、各中队推荐评选2名“劳动之星”。
3、各中队上交一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总结。
4、资料图片整理装订。
五、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按学校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2、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避免走过场。
3、活动形式要多样,并及时总结。
4、所有活动都请形成文字材料,并请积累相关的活动照片素材。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1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2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3
一、《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立法的必要性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历经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法律制度,其既具备了实体法特征,也具备了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犯罪人员决定劳动教养的程序设置。从其性质来看,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中将其规定为行政处罚,但是其处罚的严厉程度有时候又超越了刑事处罚中的拘役、管制以及部分短期的有期徒刑,它既可以适用于违法行为,也可以适用于轻微的犯罪行为,实际上同时具备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完善,劳动教养制度也逐渐暴露出其方式简单、自由裁量空间极大、手段严厉等固有缺陷,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已经成为必然。
但是,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今天,已经出现了其原有的处罚对象无法可依,无法可罚,尤其是各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惯犯等,只能够与其他普通违法行为人一样,实施最高15日的行政拘留处罚。但是对于多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其实施的违法行为已经接近刑罚的行为人而言,这样的处罚已经不能够实现对其过罚相当的原则。大多数多次实施违法行为的行为人在接受了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后,依旧会继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废除了劳动教养之后的行政处罚,已经远远不能够实现对这类人的惩罚和教育作用,《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作为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的较优选择,将必然进入立法进程,弥补这一法律空白。
二、《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立法原则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作为一项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其必然要矫正劳动教养制度的种种缺陷,遵循下列法律原则。
(一)遵循宪法原则
劳动教养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实施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但却仅仅只是一个由国务院颁布的文件,而非经全国人大讨论通过的法律。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在立法时应当明确其法律属性,更正劳动教养制度长久以来性质不明的漏洞。《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性质,根据该法面对的对象和处罚的期限、手段等,应当明确为行政处罚。因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一方面的对象是给予一般行政处罚偏轻,但又不够刑事处罚的这类群体,一旦行为人触犯了刑律,将按照刑法给予刑事处罚,不属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处罚范畴;另一方面该法应当发挥教育、矫治、惩罚三重功效,并侧重教育、矫治功能,不像刑罚是侧重惩治犯罪的手段,更不是一种具有临时性的行政措施或行政强制措施,因此将该法定位于行政处罚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二)遵循适度性原则
从实践操作中看来,现有的劳动教养制度在过与罚之间的裁量过于简单划一。劳动教养制度几乎包括了所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种类,凡是故意实施了一定违法行为,但是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均可以纳入劳动教养的范围内。但是如此多种类的违法行为却只有一个量罚标准――“劳动教养期限,根据需要劳动教养的人的违法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动机和危害程度,确定为一至三年。”这样笼统的量罚标准很难体现出过与罚之间应有的适度性原则,也使得量罚既不均衡,又不合理。同时这样笼统的裁量标准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以定夺的问题,甚至出现乱决定劳动教养期限的现象。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在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适度性原则。其对象应当限制于两年内实施三次以上(含三次)同一种类违法行为的行为人,并针对违法行为性质、违法次数的多少、违法程度的轻重以及造成社会危害的大小等等,在均衡合理的范围内,综合考虑其教育矫治的年限,建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一年,如有经教育矫治后仍不能够实现远离违法犯罪的目标的,最多可以再延长半年。这里并不是说在立法中要彻底消灭自由裁量权,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细化裁量标准,限制自由裁量权,杜绝原有劳动教养制度“一锅端”的现象出现。因此,《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立法,既应当尽可能地细化裁量标准,但同时也应当赋予决定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予以区别对待各种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以便更好地实现该法的适度性原则。
(三)遵循程序正当原则
劳动教养制度在实践操作中一直以来都缺乏外部监督。劳动教养名义上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组成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管理劳动教养工作”,实际上现如今的劳动教养案件,从调查取证到审批决定全部由公安机关独立负责完成,检察机关虽然也负有监督公安机关工作、检查劳动教养案卷的职责,但是从实践中看来,检察机关也怠于行使其对劳动教养案件的监督职能,一般公安机关向其送交劳动教养决定书后,就没有后续的监督检查工作。由此导致了劳动教养案件办理不透明、不公开,任何公安机关无法移送起诉,而采取治安管理处罚又嫌过轻的案件,均采取劳动教养的形式。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应当纳入决定教育矫治的办理机关、决定机关、监督机关,改变原有劳动教养由公安机关一家独揽的情况。建议由公安机关作为办理机关,由法院作为决定机关,由检察院作为监督机关。公安机关承办各类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案件,负责证据的收集、违法事实认定、前科材料收集等,在符合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情况下,应将案卷直接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简易程序开庭审理,人民检察院应对案件全程履行监督职责,公安机关在必要时也应当出庭作证,最后由人民法院决定教育矫治的期限和方式。这样加入外部监督,可以保证案件办理、决定的公平、公正,摒弃了一个机关从办案到决定全权独揽的弊端。
三、《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立法中应加以考虑的新手段、新方式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在考虑教育矫治手段时,也应根据违法行为适用不同的手段。
根据劳动教养制度的实践情况以及我国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的幅度,当违法行为较重时,教育矫治的年限最多不能超过一年,且应当采取集中矫治的方式;当违法行为较轻时,应当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育矫治方式。这两种教育矫治方式可以分开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一)可以选择采取集中矫治的方式
采取集中矫治应当改变劳动教养以限制人身自由作为唯一惩罚的方式,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侧重点应当在教育和矫治方面,限制人身自由是对违法行为人采取教育、矫治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使违法行为人能够在一个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氛围内,受到教育,受到对其违法行为的矫治,而不是在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基础上,对其采取种种惩罚措施。
集中矫治的场所应当采取军事化管理方式,能够保证被教育矫治人的正常作息,不应当像劳动教养场所和看守所、监狱等场所那样建设管理,由于被教育矫治人员需要得到的是思想认识上的教育矫治,应当像建设寄宿学校那样来规划集中矫治的场所。集中矫治场所应当配备有能够教授专业劳动技能的教师,具备有能够进行劳动技能实践的场所和相关器械。要有能够让被教育矫治人享受充分休息权利的干净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应当有专门的娱乐活动场所和图书馆,不应建有高墙、高压电网等设施。被教育矫治人应当在一个活泼、积极、正面、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矫治,应当与被剥夺人身自由被羁押的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矫治期间,如果被教育矫治人需要回家探亲或者有重大事项需要离校,在其申请后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准许离校,不应采取过多的限制。可以对被教育矫治人采取安排适当劳动的方式来矫治其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气,被教育矫治人的各项合法权利应当受到保障,并享有正常的劳动和休息的权利。
采取集中矫治的被教育矫治人,一旦能够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并且在思想矫治方面表现较好,达到教育矫治的目的后,应当及时对其解除集中教育矫治,改为开放式教育矫治或者彻底解除教育矫治。
(二)可以采取不集中矫治的方式
开放式的教育矫治方式,针对的对象是违法行为较轻的行为人,或是集中教育矫治后,表现良好、思想认识达到一定标准的被教育矫治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4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5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6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我校四从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要求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从孩子入学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还要具备整理家务的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才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入学背书包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3.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4.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5.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6.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7.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8.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9.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和家庭、社会结合。
2.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四、活动时间:
20××年2月—20××年×月
五、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四从劳动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动员与部署。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宣传窗,对外显示屏、小广播、信息化载体等,向家长、学生宣传四从劳动活动意义,形成人人参与,扩大“四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3、把“四从劳动”教育贯穿于整理书包、家务劳动、卫生扫除、快乐小农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7
一、活动目的:
劳动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有帮助。人的责任意识、他人意识、感恩意识、参与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来激发。劳动实践对拓展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部开展“校园20分钟劳动”的校园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劳动”教育作为本学期重点内容之一。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劳动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校园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劳动”的校园氛围;达到“学生个人保洁——班级卫生保洁——年级包干区保洁”的良好卫生整洁状况,在改善学校卫生保洁状况的同时,提高全体师生的公民素养。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劳动时间:
每周四17:00分——17:20分(下二课后),除了学校统一每周四下午20分劳动时间以外,各班根据自己班级保洁情况自定当天劳动次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状况。
四、具体措施:
(一)各年级责任区由年级组长统一分配到班,本年级组教师全部分到班级跟班进行。
(二)班级教室卫生、门前走道、楼梯间、办公室及包干区打扫措施和要求:
1、打扫工具要求:参与班级卫生的同学使用学校提供的劳动工具,包干区的工具由各班班主任利用班费统一购买几件,工具每次使用后要妥善保管。
2、参与的人数:全班参与,班主任将全体学生分为几部分,劳动时间分别进行教室内、门前走廊及校园包干区的打扫。
3、打扫具体要求:
(1)门前走廊、楼梯:地面洁净,无污迹。
(2)教室内:
黑板——黑板、黑板槽擦拭干净,不留粉尘和水渍。
讲台——讲台上无污渍,电脑、键盘、鼠标保持洁净;内外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电脑柜里无杂物和残留早餐等。
多媒体台——须用干抹布擦拭,做到上面没有浮尘,台内干净整齐,无杂物。
教室地面——用干净的拖布擦拭地板,保持洁净;无杂物、纸屑,无污渍。
教室桌椅——摆放有序,成行成列,课桌内书本、用具摆放,无纸屑、食品等杂物。教室的瓷砖墙壁——每周定人擦拭,无污渍。
卫生角——工具摆放整齐有序,垃圾桶里的'垃圾不能有垃圾,一日三倒。
(3)教师办公室——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办公桌面干净整洁无杂物。地面干净教师私人用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杂物清理干净。
(三)学部各部门扎实有效推进“校园20分钟劳动”实践活动:
1、学生处、大队部——针对“乱扔乱抛垃圾、不主动捡起垃圾”这些现状,设计更为细化有效的教育内容及措施,让全体学生增强保洁意识和劳动意识。增加卫生检查的时段,不仅每周四下午20分钟劳动时间关注它的卫生状态,更要加强在校各个时段的巡查,各年级师生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包干区全天候的保洁工作。
2、年级组长:发挥年级组长的组织、引领作用,各年级制定年级计划,细化落实措施,有效开展年级宣传及教育活动,发挥年级组长的监管作用,做到布置、检查、反馈、调整。
3、班主任——加强重视,提高认识,认真利用班会、晨会等阵地进行宣传。
4、全体学生——杜绝乱丢垃圾的现象,养成主动捡起垃圾的习惯。
5、大队部——在教学楼一楼大厅设计、张贴醒目的包干区分布图,便于每位师生明确责任区的划分,从而起到提示作用,强化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
6、全员参与——提高师生全员参与的意识,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以及学科教师在室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应该提前给学生提出卫生保洁要求,重视学生的文明习惯培养。
五、卫生检查分工:
1、教室、办公室及楼层检查:学部各处室领导、值周老师、大队部自主管理岗成员。
2、包干区检查:学生处大队部、值周老师
六、卫生责任区分工原则:
1、各年级教室、办公室、门前走廊及各年级上楼楼梯都由各年级负责。
2、学校公共区域包括饮水区、三楼小平台、大操场、中心广场、小操场、运动场、体育馆等多处公共区域,由1—6年级各班分别承担,由年级组长分配到各班,成为各班的爱心包干区,真正做到班班有分工,人人爱校园。
七、各年级责任区划分:
一年级:一年级教室前面广场及各班教室、走廊;
二年级:中心广场到食堂前,二年级二楼到一楼楼梯间;
三年级:学校前广场、大厅、南门停车位;三年级二楼到一楼楼梯间;
四年级:足球场及球场两侧的绿化带;四年级三楼到二楼楼梯间;
五年级:排球场至乒乓球场五年级四楼到三楼楼梯间;
六年级:图书馆顶楼、篮球场、体育馆二楼、仓库前路面,六年级三楼到二楼楼梯间;
注:数字代表年级本方案从本周开始实施。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8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全面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推动教育改革向深广方向发展,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放飞思维、开放想象、激发浅能、体验成功”为指导思想,利用现有资源,依据法定的课程要求和课时计划安排,本学期3-5年级的劳动课主要对小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术及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基地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处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的生产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热爱生活、团结协作、表现自我等教育。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去体会、去沟通、去联想、去发掘、去创造,积极开展硏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夯实基础工作,科学管理劳动实践场所。用好现有的学校生物园、绿化场地等,积极探索学科与劳动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内容,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的功能带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深入拓展,促
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有劳动实践计划、劳动实践活动纪录、劳动教育评估和总结,努力创建出一个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素质教育平台。
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利用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余时间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并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方面,我镇突出农业发展的特点,开设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的专业实践课。
做好劳动实践场所安全工作。每次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场所参加劳动、学习时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学生到劳动实践场所之前,一定派专人把现场危及学生和教师人身安全的隐患排除,要给学生讲清楚注意安全的方法和重大意义,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力度,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劳动实践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向社会、学生、家长宣传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教育是“功在千秋的基础教育工程”,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校办好“劳动实践场所”,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教学内容说明及安排:
(一)教学内容说明
上学期:种植、手工、安全与自救
下学期:种植、手工、安全与自救
1、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产值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产业。是我镇农民的支柱产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农作物种植知识,让学生了解农业,热爱农业,学习基本种植知识,掌握一定种植技能,进行热爱生活教育,使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
2、手工工艺
学习纸艺剪纸等制做,通过此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造型基本方法和技能。
3、安全与自救
成长中的青少年,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少问题;他们阅历浅、容易冲动,情绪起伏不定,问题不论大小,对他们来说,可能解答、应对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处,一旦解决不好,就很可能对他们形成伤害。事实告诉我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对学生进行安全与自救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时间安排
9月:制定工作计划
9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了解玉米史、认识玉米种子、玉米的发芽条件与播种。
9月下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玉米播前准备。10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玉米苗期管理。10月中旬:手工工艺。玉米病害、虫害防治。
11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心叶期和穗期管理。11月中旬:手工工艺。灌浆成熟期管理。
11月下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了解小麦、认识小麦种子、小麦的发芽条件。
12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小麦播前准备。12月中旬:手工工艺。小麦苗期管理。
12月下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小麦施肥、灌溉技术。20xx年1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小麦分蘖期田间管理。
1月中旬:手工工艺。小麦苗期管理。
1月下旬: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10月——20××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12月——20××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日记,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0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具体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重点打造1所本科高校教学实验农场、10个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遴选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遴选立项100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0所省级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实现“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带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实施途径
(三)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幼儿园阶段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院校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工业劳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中加强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能力的培养。普通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培养定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服务社会,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培养目标,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色,融专业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公益劳动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探索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可邀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能手等到学校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四)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明确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事务,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餐具清洗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或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高校应当设置劳动实践月或实践周,在实训实践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明确学分计算方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五)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小学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中小学1至2年级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学生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中小学生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六)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
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小学高年级以上校外劳动每学年不少于1次;高校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开展校外劳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以劳动互助和服务社会的方式,设立促进学生劳动情感养成、劳动能力提升的系列劳动教育品牌引领项目。
三、基本要求
(七)统筹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1至4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5至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普通高校应围绕或依托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劳动教育。
(八)统筹课时安排。
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职业院校专题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立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以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1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1次。
(九)统筹专业融合。
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小学要加大对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就业创业,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田野调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十)统筹成果呈现。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每学年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作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或项目设计方案;高中三年期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次社会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统筹领导。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加强县级统筹,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型服务性劳动,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二)加强经费投入。
各市(州)、县(市、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以及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各地要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并由主管部门在部门的购买服务目录中进行细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提供更优质的劳动教育服务。
(十三)加强师资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多渠道多举措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和特点,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院校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十四)加强资源开发。
各地要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校农结合”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实践教室,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城镇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涉农涉工高校、职业院校要优化教学实验农场和教学实训中心教育教学功能,向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劳动体验营。启动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和高校实验区创建工作。
(十五)加强安全保障。
以县为单位建立完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安全劳动意识。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实践活动。贯彻落实《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支持各地各学校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完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探索开发与学生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六)加强督导检查。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对市(州)、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并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10月——20××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12月——20××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日记,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3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2、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劳动实践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不仅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品德,更加激发了他们热爱学习、掌握本领和报效祖国的极大热情。
3、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
4、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要求
1、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应用。
2、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知识去思考理论问题;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加深和巩固基本知识的理解。
3、要掌握好重点并注意通用性,才有一定的针对性。
4、上课必须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做课堂笔记,应认真仔细,动手动脑,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独立完成实验科目,注意培养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纪律:
1、必须听从认课指导老师讲解,有疑问应先举手再提问,不能交头接耳。
2、未经允许,不可以互串座位,不准用硬物在桌子上刻画,未经允许不准翻动抽屉中物品。
3、必须按要求领取工具及实践器材。认真领悟线路图及内涵。
4、每张课桌的同学在未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邻桌或其他同学借用工具或器材。
5、每张课桌的同学应妥善保管好各自的工具及实践器材,防止损坏或丢失,如有以上现象应按价赔偿。
四、教学课时
共2小时,时间分配:安全教育10分钟,实际操作过程理论讲解约25分钟,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约60分钟,交流总结约15分钟,课间休息约10分钟。
五、教学用具和材料
1、制作衣架的材料、用具:十号铁丝、老虎钳、老虎凳、锤子。
2、安装自行车的零部件和用具:
⑴零部件:钢圈(含轮胎)、大杆、车把、镙丝、镙帽。
⑵用具:各种型号扳手、老虎钳、镙丝刀、打气筒。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认识制作衣架的材料、工具和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让学生了解、认识自行车的零部件、工具和自行车安装程序。
2、难点:
①衣架的制作程序。
②自行车安装程序。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物质享受,同学们目前虽然还是学生,但有些简单的劳动还是能够胜任的,比如衣架的`制作和自行车的安装,今天就让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回答略)。
2、安全教育:同学们,在你们还没有动手操作之前,我先讲一下安全,这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你自己负责。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制作衣架的同学每两人为一组,自行车安装的每五人为一组,同学们先坐下来听我讲解制作过程,然后再动手操作,在未制作之前请同学们不要动任何东西,在操作时也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不允许学生在课间随意离开座位走动或外出,更不能互相追逐打闹,还要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3、讲述新课:简易衣架的制作:首先准备10号铁丝长98厘米,用小铁锤将铁丝锤直,右手握老虎钳,左手持铁丝,用老虎钳钳住铁丝的一端约9厘米处弯成大弯钩状,另一端约1.5厘米侧面弯曲成小钩,大钩以下约4厘米呈柱状,再将小钩钩住柱子的下端,然后衣架上面总长比下面约长4厘米,具体操作流程图(略)。
自行车安装:先将自行车大杆、前叉翻过来朝上→安装前轮→安装后轮→安装链条→安装支架→安装坐垫→安装前后闸→安装响铃、车锁→校正、镙丝紧固→打气→试骑。
4、课后小结评比:⑴首先将所有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表扬或肯定制作较好的同学,找出制作不太理想的作品,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这些同学进行鼓励。⑵对课堂中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⑶将各种表现特别好的同学上报给教育处。
八、工具验收、小结
清点所有教学用具,并将其重新放回指定的位置,将损坏的用具单独列出,及时补充用具,确保下次上课正常运行,留下部分学生打扫卫生,清洁课堂。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4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5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把培育人力资源新优势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业教育攻坚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为重点,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为抓手,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复兴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97万人。其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6.57万人;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0.85万人;失业人员转岗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创业技能培训0.5万人;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55万人。
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5.8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6.8万人,技工院校年招收新生0.8万人。
新培养高技能人才0.3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3.2万。
二、工作重点
坚持服务中心、就业为本、技能优先、注重实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紧密结合促进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三类项目建设,发挥培训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力推进校企合作,继续开展技工院校服务产业集聚区“百校千企”合作活动,组织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产业集聚区企业合作,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发挥技工教育集团的龙头作用,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培养与就业有机结合。实施农村劳动力“一人一技”培训计划,确保每个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转移就业。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4万人。发挥民政部门和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做好退役士兵、残疾人以及其他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培训2万人。
(二)紧紧围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快职业教育综合性项目建设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双师型”(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继续开展职业教育强县创建活动,职业教育强县要实现“90%以上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参加连续3个月以上的职业培训”的目标。鼓励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成人继续教育,大力开展社区职业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三)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以提高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坚持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重点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环节岗位操作规范和技术技能要求开展培训工作。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配合国家、省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适应农民创业的需求,重点开展种植业服务人员、畜牧渔业从业人员、兽医服务人员、农机服务人员、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等人员的培训。全年共培训1万人。
(四)紧紧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就业工程。突出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突出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突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变,推进贫困地区科学发展。以贫困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增加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切实实施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助学工程、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贫困村劳动力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培训项目管理,重点实施“雨露计划·金蓝领”项目,全面提升贫困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培训0.95万人。
(五)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提升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加快提升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水平,全年培训1.55万人。以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失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培训1.5万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后备技能人才的需要,重点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定向劳动预备制培训,鼓励当年退役士兵以及有培训需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全年培训0.85万人。
(六)紧紧围绕创业带动就业,广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创业培训基地,通过提供创业培训补贴等办法,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各类群体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参加创业培训,全年培训0.5万人,带动3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推进措施
(一)实施项目带动,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选择具有较强培训能力、达到一定培训规模的培训机构,实施重点项目支持,建设一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项目。以现有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为基础,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现有职业技能教育集团为基础,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技能教育集团;以现有职业教育园区为基础,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园区;以现有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基础,建设一批民办短期培训示范基地;以现有公共就业训练中心为基础,建设一批示范性公共就业训练中心。对年培训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的示范基地,各级政府要重点扶持,给予适当的奖励引导资金和配套资金,用于购置实习教学设备。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多渠道增加投入,吸纳社会资金,支持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带动作用,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二)创新培训机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要改革单一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把培训和就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承接产业转移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的用人需求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紧紧围绕转移产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培训课程。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需要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实行企业(行业)“冠名”培养,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培育具有当地产业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集团,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持。
(三)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市级财政要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奖励资金和引导资金的形式,支持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各县、区财政要积极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企业和学校要相应增加资金投入,引导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多渠道的融资机制。统筹使用各类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依法扩大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不低于20%。确保职业院校收入的学费全额用于学校发展,逐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
(四)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经批准举办的各类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在建设用地、项目安排、评先奖优以及学生资助、税收、银行贷款、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选择一批办学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民办职业院校给予重点扶持,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6
劳动教育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同学们参与校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并以此可以培养全校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了让全校学生积极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学校、班级决定开设劳动教育课,现提出具体方案如下:
一、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
每周安排两个班,每班三天,每天从早上7:40开始至中午放学,下午从14:00开始至晚自习前(晚餐之后重点做好保洁),实行全校全天公共区域、楼道等清洁大包干,其余时间各班只负责本班教室清洁扫除(因需要特别安排除外),这项内容视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级评分记入学生操行成绩。
二、班级及个人职责
(一)班级职责
1、负责教学楼、实验楼的楼道、楼梯、及楼梯扶手、通风窗、镜子等的打扫及保洁;
2、负责学校临时教学平房区、操场、游泳池、篮球场、绿化带的打扫及保洁;
3、负责学校干道扫除及保洁;
4、清除责任区内果皮屑箱内的废弃物,清洗果皮箱,做到随时清除;
5、劳动课三天期间的常规值勤,秩序维持及违章纠正记录。
(二)个人职责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自觉争做五中小主人,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校园的良好风尚;
2、学生实行责任区域包干负责制,负责搞好班级分配给每个同学的责任区域的'全天卫生和常规管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
3、学生具体责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打扫责任区卫生
(2)责任区保洁
(3)责任区常规值勤,违章纠正(包括乱吐乱扔,言行不文明等及有违反校规校纪的其他行为),记录并上报。
三、组织职责
(一)教导处
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章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
(二)教导处
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
(三)班主任
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安排科任教师的指导区域。
(四)科任教师在所任班级劳动期间按课表规定的该班课程表时间到班上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劳动。
四、劳动标准
(一)楼道
1、地面无尘、无迹、光亮;
2、墙裙无污迹、洁净;
3、墙面、墙角、屋顶无尘,光亮;
4、及时清除责任区内果屑箱,有效维持区内秩序,有力纠正违章行为并填写“违章记录单”。
(二)公共区
1、无石块、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无积水、痰迹;
3、草坪、绿化地带无纸团,塑料袋等废弃物;
4、每日清除两次以上果皮箱;
5、有效维持责任区内秩序,及时纠正违章填写“违章记录单”。
五、检查及评定
检查实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时间是上午9:30、下午14:00及17:00,检查有普遍和重点抽查两种形式;班级不合格者除不能参加先进班级评比外,凡涉及到的有关个人该期社会实践不合格,操行评定不及格。
六、注意事项
(一)在劳动期间,值周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着装上岗,不擅离岗位。
2、见到师长,按礼仪标准统一称“老师好!”
3、上课、下课及课余时间遇到老师要主动为其让道。
4、不追逐、打闹,禁止不文明使用劳动工具。
5、在教学楼区、实验楼和教学楼劳动的同学还应做到:
(1)上课期间不在教室窗户外张望;
(2)不在楼梯及楼道喧哗;
(3)走路时脚步放轻。
(二)可通过“联系本”、座谈会及家长会等形式检查了解在家的劳动情况。
家庭劳动具体要求:
1、寝室
(1)干净整洁,物品用具摆放有序;
(2)墙壁布置高雅,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激励性;
(3)叠被,枕套枕巾整理平整;
(4)衣物自己收拾,并有序叠放;
(5)书架无灰尘,书籍(破损书籍自己修补)摆放有序。
2、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常理发;
(2)勤洗衣服勤洗澡,身上无异味;
(3)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
(4)不穿戴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3、为父母分担部分家务,一周之内至少做到:
(1)洗一次衣服;
(2)煮一次饭(包括炒菜);
(3)拖两次地板;
(4)擦两次灰尘(家具用品等)。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7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我校四从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要求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从孩子入学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还要具备整理家务的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才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入学背书包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3、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4、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5、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6、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7、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8、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9、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和家庭、社会结合。
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四、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xx月
五、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四从劳动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动员与部署。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宣传窗,对外显示屏、小广播、信息化载体等,向家长、学生宣传四从劳动活动意义,形成人人参与,扩大“四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3、把“四从劳动”教育贯穿于整理书包、家务劳动、卫生扫除、快乐小农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8
设计背景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后,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生活即德育,处处是课堂。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幸福,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走向幸福的彼岸。20xx年网课期间,疫情危机当前,同时也是队员们成长的契机。虽然足不出户,队员们却展现出不少积极品质。他们有行动力,抗“疫”健康餐定制活动一发起,全校队员们纷纷晒出了自己的作品;他们充满了创造力,看看不少队员的自创菜谱吧,让人不禁想跟着试试呢;他们也有着爱劳动、懂感恩的品质,全程自己动手,给家人带来一顿爱心美食,让家人幸福而感动的同时,也让队员们体验到父母平日做饭的不易,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小小的一道菜,却倾注了莘莘学子的心思和力量,汇聚起来,那就是文德以“食”抗疫的大力量。健康抗“疫”,文德学子在行动!
作业目标
1.学会烹饪一种美食的方法。
2.在烹饪过程中认识各种食材以及其营养价值。
3.学会均衡营养、科学饮食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4.在享受烹饪乐趣的同时,学会关爱家人。
劳动过程
环节一:任务驱动,为家人定制一份抗疫美食。
内容:有哪些食物营养又健康?针对家庭成员的口味偏好,定制怎样的美食可以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如何处理食材,让食物变得色香味俱全?请你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食谱、食材处理方法、课外书、上网……)、咨询老师、家长、同伴等等,用心为家人定制一份抗疫美食。
时间安排:3月1日
学科融合与达成目标:结合信息技术所学到的信息搜索与整理技能,收集营养学知识和做饭技巧。
难度系数☆☆☆
预计时长:周末一小时
环节二:邀请家人点评,总结定制美食心得。
内容:
定制的美食是否受欢迎?制作食物前,你有计算一下所需成本和用时吗?为了吸引食客,你会提前设计好摆盘吗?这一切都是你发挥创意、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劳动技能的机会,请用心定制并记录下你的抗疫健康美食吧!
时间安排:3月5日至3月10日。
学科融合与达成目标:结合美术所学习到的美学知识,进行摆盘、制作电子海报或视频。
难度系数:☆☆☆☆
预计时长:一小时左右
完成情况
本次劳动作业收到三到六年级共24个班级二百余份作业反馈。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制营养套餐计划,并将一定类型的套餐进行归类,例如学霸套餐、女神套餐、护眼套餐等,推荐有代表性的作业。
本次案例选取了七份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表现形式上有电子海报、手抄报、视频等不一而足。在作业中,学生针对套餐制定中的营养价值、色香味、制作方法等情况进行详细叙述,图文并茂。
总结反思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xx年由于疫情,学生都只能在家进行学习和锻炼。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校紧紧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进行创新的劳动教育。在本次《文德小厨神——抗疫健康套餐定制》线上线下结合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其中有600多个菜式在中队中互动分享,200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参与评选,优秀的作品以汤品、菜品、主食、甜点四个菜式进行线上展示分享。学生在学会烹饪一种美食的同时,认识各种食材以及其营养价值,学会均衡营养、科学饮食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他们在享受烹饪乐趣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家人。本次活动实操性强、参与面广、反响热烈、实用性强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9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加强劳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教育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4.在校外完成志愿服务。
三、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柩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三)课程资源
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校规定种植课由劳动技术课老师组织学生栽种,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
学生的劳动技术基础差,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加强示范指导。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的基础。
(五)劳动场所
劳动场所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技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场所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室外卫生,部分教学楼、学校的部分绿化区和功能室都需要打扫,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打扫。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校园周边和港东公园,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主要捡拾白色垃圾)。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举行竞赛等方式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
四、主要工作安排:
1月份:寒假“学做小家长”活动。
2月份:校内劳动基地分工。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次饭;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3月份:开展春季卫生、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公益性劳动。
4月份: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公益性劳动。
5月份:组织学生校内劳动基地劳动。与社区联系开展公益性劳动。
6月份: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评选“劳动小能手”。
7、8月份:进行“七彩的夏日一一我来当当家”活动。
9月:开展“美丽教室”评比。
10月份: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性劳动。
11月份:开展秋季卫生活动。
12月份:评选“劳动之星”活动。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0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
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劳动能手”等活动。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1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我校四从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要求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从孩子入学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还要具备整理家务的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才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入学背书包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3.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4.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5.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6.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7.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8.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9.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和家庭、社会结合。
2.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四、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XX月
五、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四从劳动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动员与部署。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宣传窗,对外显示屏、小广播、信息化载体等,向家长、学生宣传四从劳动活动意义,形成人人参与,扩大“四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3、把“四从劳动”教育贯穿于整理书包、家务劳动、卫生扫除、快乐小农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2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3
为了迎接国际五一劳动节,每个单位都会策划一些节目,我们幼儿园今年也别出心裁的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
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一、活动的生成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我们大二班在节日前夕开展了劳动人民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二、活动内容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初步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2、绘画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美术作品。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初步了解不同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奉献。
3、谈话:说说我的爸爸妈妈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工作,知道他们工作的辛苦。
4、组织幼儿义务劳动,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5、手工:制作美丽的花。组织幼儿将自制花朵送给幼儿园各行业的劳动者,并说一声祝福的话。
6、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
活动时间:5月1日--5月31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
(一)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二)小帮手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
3、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
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三)劳动最光荣
让幼儿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激情。
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
活动展示篇“我能行”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四、我真棒
活动总结篇各班在每周评选出的劳动之星中推选2-3名幼儿参选幼儿园的“劳动小能手”评选,“劳动小能手”获得者发予劳动奖章进行鼓励。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4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5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6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