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中药材调研报告(精选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中药材调研报告 篇1
甘肃中药材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南部的高寒阴湿贫困区,是甘肃变自然条件劣势为特色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中药材也是贫困地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具潜力的发展之路。全省有70个县区种植中药材,其中10个县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3个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尤其以中国当归之乡岷县, 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中国党参之乡渭源县最为著名。在我省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相当大的比例。如20xx年当归、党参、黄芪的产值占岷县农业产 值的60.7%,占渭源县农业产值的39.25%,占陇西县农业产值的20.87%,占漳县农业产值的21.86%,占临潭县农业产值的22.47%,占 康乐县农业产值的19.62%。
张掖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除民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其他各县的面积都较小,张掖甘州区、山丹县每年的面积在1000---5000亩间浮动,其他县也有零星种植,年份间差异很大,种植区域大都分布在安阳、花寨、陈户乡等干旱缺水山区。20xx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63万亩,比上年增长0.77万亩。其中,民乐县种植面积5.81万亩,占全市的87.6%,20xx年中药材种植情况与上年基本相同。因此,这次中药材种植调查,我们以民乐县为主,对民乐种植中药材比较集中的乡镇,民联、三堡、六坝、顺化、新天、丰乐、南古进行了种植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柴胡、板蓝根、孜然、黄芪、甘草、王不留行等。
一、种植现状
1、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中药材作为民乐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民乐县成功引进试种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效益好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到20xx年高峰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2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近 20%,总产量达到4.5万吨。此后,受市场供求影响及新型高效作物替代,面积逐步回落并稳定在5万亩左右。目前,全县形成了以新天镇、六坝镇、南古镇、民联乡为主的万亩种植乡镇4个,以林山村、马均村、太和村等为主的千亩种植村10个。
2、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中药材较其他农作物而言,水肥土壤条件等要求不甚苛刻,近年来,由于受非典、禽流感和入世后市场开放的影响,作为医药和保健原料的中药材价格不断上升,市场行情看好,各种药材每斤均价均在4元左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条,种植大户、贩销大户先后成立了茂红中药材产销协会、三堡镇中药材协会、新天镇中药材协会、六坝中药材合作社等,也有一些企业加入了中药材产业的行列:青海永正公司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成药材加工厂房8000平方米、仓库8000平方米;锦世农业科技公司,中药材通过了药监局GMP认证,中药材加工厂年生产能力20xx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初步建起了种子种苗供应、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3、种植投入少、能节水、易调茬、效益高
民乐种植中药材一般都是浇1水,相对农作物而言,比较节水;特别是,很多地方都是用的`秋水,避开了农作物种植用水高峰期,很好的解决了灌水的矛盾。
肥料使用量各种中药材要求不同,但投入都比种植农作物少,一般1亩地投入磷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中药材由于是特殊的用途,有很多药材,如黄芪等,按照GAP标准要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因此,很多中药材的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很少(但也相应影响产量)。
中药材的收益一般都比较高,在正常年份,防风、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的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在中药材紧俏的年份,一般在1500元以上,有时甚至可达到3000---4000 元,是平常年份的3---4倍。 以667平方米(1亩)种植板蓝根为例,投入:种子用量2公斤,种款为200元,肥料200元,农药、除草剂等30元,合计430元。收入:板蓝根常年产块根250~300公斤,目前市场收购价为6元/公斤,按最低产量和价格计算,产值为250公斤*6元/公斤=1500元。大青叶片亩产100公斤左右,收购价0.6---0.8元,100*0.6=60元。纯收益1560-430=1130元。板蓝根的价格波动很大,20xx年价格在12元/公斤左右,因此收益比今年要高1倍,今年板蓝根价格低,而且有价无市。
其他作物如甘草、黄芪、孜然等种植收益与板蓝根相似,都存在类似现象,收益的波动很大。
二、存在问题
1、种植方面的问题
栽培技术不配套:中草药的人工种植历史很短,很多中草药目前仍然采用野生药材,已经驯化的中草药也因为种植时间短,驯化程度不够高,科技人员对中草药的药物机理与种植间的相互作用,尚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因此,目前的中草药种植尚停留在试验与摸索阶段,存在产量在年份间不稳定、药效与产量间的矛盾等等很多问题。因此,中药材的栽培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假劣种子问题严重: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植物,大多数中药材的地域性很强,种植方法、地域、气候、年份都会影响种子质量,种子培育需要专门的种植技术,在种植方法上、化肥、农药使用方面有很多特殊性,以保障中药材的药效、产量。中药材种子、种苗从外地引进,往往出现水土不符的现象;农户自己留种,在种植、收获方面欠缺必要的技术条件,对产量、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假种子、劣质种子目前常在市面上出现,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正常发展。
价格波动大,种植面积不稳定:我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种植历史较短。1995年左右,中药材种植才在民乐李寨林山村试种,并获得成功,在良种良法上还需要不断的摸索。
中药材自身的原因,价格波动大,导致种植面积波动巨大。中药材由于药用的特殊性,和当年的疾病发生情况、气候情况、销售与存储情况等紧密相关,价格波动本身就比较大,而中药材与种植的农作物有本质区别,除了加工中药材,难以有其他用途。以中药材王不留行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药材种植的波动情况,年份间全国种植面积波动达20---40%,最高可达70%。其他中药材也有类似情况。
张掖市中药材产业也刚刚起步,而中药材行情不稳定,从而导致种植面积上的大幅度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张掖市中药材产业能否健康的发展。
中药材调研报告 篇2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发展前景,正确分析国际、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全面掌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县中药材产业在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找准解决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突出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确定今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重点任务,并制定出县中药材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调研内容
一)解国际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站在全球中草药发展的高度。中草药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有那些,研究分析国际中药材发展现状。包括世界中草药生产布局。世界对中草药的需求量是多少,人类对中草药认识的变化。
二)分析了解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
1、全国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域。
2、当前全国中药材的面积和年产量。
3、国家和省上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
4、全国中药材的需求量。
5、中药材产品消费结构。
6、全国对我县种植的大宗中药材的需求量。
7、近三年来全国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变化和效益。
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生产种植环节方面重点调研:
⑴全县中药材资源情况。包括野生资源和家种药材品种、规模和品种名称及储量。
⑵中药材种植生产布局。包括区域分布。全县中药材种植的面积、产量、产值,品种布局等。
⑶近三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变化情况。药农人均收入以及价格的变化等情况。
⑷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数量、品种、面积、投入资金及来源、产值、基地GA P认证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
⑸全面分析药材种植的效益,包括种植各类药材的经济效益,要对照粮食作物算经济帐。
⑹全县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现状。包括中药材种子的选育情况,种苗繁育情况,种子种苗引进和生产情况。
⑺当前主要中药材生产技术情况。包括大黄、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等中药材的生产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创新情况。
⑻农户销售前粗加工情况。
⑼农户销售前药材的储藏情况。
⑽农户药材销售情况。
⑾国家和省上对我县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支持情况,包括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资金支持等情况。
⑿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即县、乡、村三级组织对中药材产业在领导上采取什么方式,如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工作机制,即县乡村三级队伍运行情况,素质如何,作用发挥的怎么样,否建立了中药产产业开发奖励扶持机制。
二是加工环节方面重点调研:中药材企业的数量,中药材企业的基本情况,效益,企业基地建设情况,以及中药材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加工产品的方向及GMP认证、产地产品认证情况。
三是销售环节方面重点调研:县内销售网络的基本情况,销售企业数量,规模,年销售药材量,销售队伍人数及总体素质的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中药材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及税收。
四)找准存在问题。通过对世界和中国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分析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切实找准制约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存在问题和困难。
五)提出加快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式、时间和分组
1、调研时间。从年6月17日开始。分组向农牧局提交调研报告。农牧局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归纳汇总,6月25日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全面掌握情况,于6月26日前撰写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交县委县政府审定。
2、调研方式。调研采取入户实地重点调查、统计分析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入户调研。农牧局选择全县药材主产区的10个乡镇10个村200户农户进行重点实地调查。如实填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表》县中药材加工销售大户登记表》由调研组统计汇总分析。三是召开座谈会。召开由中药材种植大户、加工大户、销售大户、中药材加工企业主、科技人员等参加的座谈会,其中调查制种农户数要达到50户以上;县乡企局深入选择40户加工销售大户进行重点入户调查;经委负责对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逐个进行调查。二是统计分析。由全县25个乡镇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村社。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4、调研分组。调研分为三个组:
组员在县农牧局、药材中心抽调。主要调研中药材生产种植、粗加工、储藏销售环节的工作。
组员在经委抽调。负责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环节工作的调研。
组员在乡镇企业局和各乡镇抽调。主要负责销售环节工作的调研。
四、几点要求
1、是精心组织。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同志任组长,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中药材产业专题调研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农牧局、经委、乡企局、药监局、统计局、扶贫办、财政局、科技局、工商局、发改委、药材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调研组的工作,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准确填写各类调查表,组织好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调研组的工作,财政局、发改委要向调研组提供近三年来中央和省市对我县中药材产业支持的资金情况,扶贫办要提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意向等情况。
2、明确目标。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通过调研,务求实效。各调研组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填表定性分析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加强对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进一步明确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推动我县中药材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高效快捷。各调研组、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积极行动,科学调研。这次专题调研时间紧、任务重。克服困难,站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角度,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做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上手。调研中,各乡镇要组织业务骨干,深入村社,按照调研要求,以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科学合理的方法,准确、如实的填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表》县中药材加工销售大户登记表》确保调研的真实性,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此项工作务必于6月21日前填写完成,并报县农牧局。县农牧局根据三个分报告,撰写出具有深度指导性和真实性、科学性的县中药材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县委政府进一步抓好中药材产业提供第一手真实翔实的材料。
中药材调研报告 篇3
一、新绛县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总面积597。18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54万亩,总人口34万人,辖9镇,153个行政村,是道地远志野生变家种的起源地,是全国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道地远志生产基地,全国半数以上的远志、半夏、连翘等中药材的初加工和集散都在新绛。全县主要药材种植品种有远志、黄芩、柴胡、半夏、地黄、金银花、菊花等,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2200万公斤。20xx年,“新绛远志”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远销日、韩等国家,并直供北京同仁堂,目前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新绛县的阳王镇、北张镇、泽掌镇、横桥镇区域,亩纯收入为3000元,全部为田间栽培类。
二、新绛县药材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田间栽培类
(一)远志、黄芩、半夏类
(1)育苗环节:普遍采用的是购买种子,直接播种,无育苗阶段,采用的是薄膜覆盖法。
(2)种植环节:采用由农户自研的二轮、三轮简易播种机械,纯手工操作,无动力。
(3)收割环节:有远志收获机、半夏收获机等,多为拖拉机牵引附带收割机械,部分为联合收割机改装的收割机械。
(4)田间转运:农用三轮车、四轮车负责药材收获后的田间转运。
2、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1)经对新绛县中药材生产企业调研,目前仅有一家名为新绛银剑农机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中药材机械,其生产的机具为黄芩播种机、远志播种机、半夏播种机,市场保有量为91台左右,企业年生产能力220台左右,单机作业效率为6亩/h,且目前现有播种机都未进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名录。
(2)新研发的机具层面,机具名称为防缠绕玉米施肥精量免耕播种机,年生产量为150台左右,单机作业为亩10/h,已通过国家鉴定,尚未进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名录。
三、下一步机械化发展方向和工作措施
本次调研中发现,本区域的药材机械多为农户自发研制的简易机械,部分生产药材机械的厂家产品并不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名录,存在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机具购置价格高等情况,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如下发展建议:一是大力扶持本地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尽快生产标准化的农机具,通过国家农机具的鉴定标准,进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名录,减少农户购买药材从种植到收获层面的机械成本。二是大力进行新型药材农机具的推广,多层面宣传、推广,减少人力成本投入,促使农户认识到机械化的作用,提升机械化水平。三是大力开展药材产业的深加工。市面全面推广药材烘干机、药材切片机,增加中药材的附加值,向药茶产业方向发展。四是大力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在每个药材种植专业区,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来增大药材播种、种植、收割、收获的机械化水平。五、大力实施宜机化改造项目,由于我县阳王、横桥等镇土地多为旱地、山区地带,地块小、不连篇,无法实行大规模机械化操作,所以农田宜机化改造有助于实行机械化操作,提升机械化的水平。
四、此次调研的收获和体会
本次调研,新绛县农机发展中心成立了三人的.专业调研队伍,连续走访了新绛县阳王、北张、横桥、泽掌等药材种植产业区的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普遍感受到新绛县药材产业种植规模大、药材种植品类多,但是中药材机械化水平低,附加值低,中药材机械化程度不高,农资成本高等问题,但是问题中往往蕴藏着大量的发展机会,如果对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进行大力的扶持,使之产品加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名录,则大大降低了农户购买机械的成本,此层面提高了农户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力提高药材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带动药材产业的发展。总之,新绛县药材种植面积大,发展前景好,有着天然的优势,如果政策得当,有相应的补贴,新绛县的药材产业大有可为。
中药材调研报告 篇4
甘肃中药材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南部的高寒阴湿贫困区,是甘肃变自然条件劣势为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中药材也是贫困地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具潜力的发展之路。全省有70个县区种植中药材,其中10个县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3个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尤其以当归之乡岷县,黄芪之乡陇西县,党参之乡渭源县最为著名。在我省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相当大的比例。如XX年当归、党参、黄芪的产值占岷县农业产值的%,占渭源县农业产值的%,占陇西县农业产值的%,占漳县农业产值的%,占临潭县农业产值的%,占康乐县农业产值的%。
张掖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除民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其他各县的'面积都较小,张掖甘州区、山丹县每年的面积在10005000亩间浮动,其他县也有零星种植,年份间差异很大,种植区域大都分布在安阳、花寨、陈户乡等干旱缺水山区。20xx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万亩。其中,民乐县种植面积万亩,占全市
的%,XX年中药材种植情况与上年基本相同。因此,这次中药材种植调查,我们以民乐县为主,对民乐种植中药材比较集中的乡镇,民联、三堡、六坝、顺化、新天、丰乐、南古进行了种植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柴胡、板蓝根、孜然、黄芪、甘草、王不留行等。
一、种植现状
1、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
中药材作为民乐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民乐县成功引进试种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效益好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到XX年高峰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近20%,总产量达到万吨。此后,受市场供求影响及新型高效作物替代,面积逐步回落并稳定在5万亩左右。目前,全县形成了以新天镇、六坝镇、南古镇、民联乡为主的万亩种植乡镇4个,以林山村、马均村、太和村等为主的千亩种植村10个。
2、初步形成产业链条
中药材较其他农作物而言,水肥土壤条件等要求不甚苛刻,近年来,由于受非典、禽流感和入世后市场开放的影响,作为医药和保健原料的中药材价格不断上升,市场行情看好,各种药材每斤均价均在4元左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条,种植大户、
贩销大户先后成立了茂红中药材产销协会、三堡镇中药材协会、新天镇中药材协会、六坝中药材合作社等,也有一些企业加入了中药材产业的行列:青海永正公司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成药材加工厂房8000平方米、仓库8000平方米;锦世农业科技公司,中药材通过了药监局GMP认证,中药材加工厂年生产能力XX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初步建起了种子种苗供应、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3、种植投入少、能节水、易调茬、效益高
民乐种植中药材一般都是浇1水,相对农作物而言,比较节水;特别是,很多地方都是用的秋水,避开了农作物种植用水高峰期,很好的解决了灌水的矛盾。
肥料使用量各种中药材要求不同,但投入都比种植农作物少,一般1亩地投入磷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中药材由于是特殊的用途,有很多药材,如黄芪等,按照GAP标准要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因此,很多中药材的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很少(但也相应影响产量)。
中药材的收益一般都比较高,在正常年份,防风、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的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在中药材紧俏的年份,一般在1500元以上,有时甚至可达到
30004000元,是平常年份的34倍。以667平方米(1亩)种植板蓝根为例,投入:种子用量2公斤,种款为200元,肥料200元,农药、除草剂等30元,合计430元。收入:板蓝根常年产块根250~300公斤,目前市场收购价为6元/公斤,按最低产量和价格计算,产值为250公斤*6元/公斤=1500元。大青叶片亩产100公斤左右,收购价元,100*=60元。纯收益1560430=1130元。板蓝根的价格波动很大,XX年价格在12元/公斤左右,因此收益比今年要高1倍,今年板蓝根价格低,而且有价无市。
其他作物如甘草、黄芪、孜然等种植收益与板蓝根相似,都存在类似现象,收益的波动很大。
二、存在问题
栽培技术不配套:中草药的人工种植历史很短,很多中草药目前仍然采用野生药材,已经驯化的中草药也因为种植时间短,驯化程度不够高,科技人员对中草药的药物机理与种植间的相互作用,尚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因此,目前的中草药种植尚停留在试验与摸索阶段,存在产量在年份间不稳定、药效与产量间的矛盾等等很多问题。因此,中药材的栽培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假劣种子问题严重: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植物,大多数中药材的地域性很强,种植方法、地域、气候、年份都会影响种子质量,种子培育需要专门的种植技术,在种植方法上、化肥、农药使用方面有很多特殊性,以保障中药材的药效、产量。中药材种子、种苗从外地引进,往往出现水土不符的现象;农户自己留种,在种植、收获方面欠缺必要的技术条件,对产量、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假种子、劣质种子目前常在市面上出现,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正常发展。
价格波动大,种植面积不稳定:我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种植历史较短。1995年左右,中药材种植才在民乐李寨林山村试种,并获得成功,在良种良法上还需要不断的摸索。
中药材自身的原因,价格波动大,导致种植面积波动巨大。中药材由于药用的特殊性,和当年的疾病发生情况、气候情况、销售与存储情况等紧密相关,价格波动本身就比较大,而中药材与种植的农作物有本质区别,除了加工中药材,难以有其他用途。以中药材王不留行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药材种植的波动情况,年份间全国种植面积波动达20xx%,最高可达70%。其他中药材也有类似情况。
张掖市中药材产业也刚刚起步,而中药材行情不稳定,从而导致种植面积上的大幅度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张掖市中药材产业能否健康的发展。
中药材调研报告 篇5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发展前景,正确分析国际、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全面掌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县中药材产业在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找准解决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突出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确定今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重点任务,并制定出县中药材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调研内容
一)解国际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站在全球中草药发展的高度。中草药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有那些,研究分析国际中药材发展现状。包括世界中草药生产布局。世界对中草药的需求量是多少,人类对中草药认识的变化。
二)分析了解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
1、全国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域。
2、当前全国中药材的面积和年产量。
3、国家和省上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
4、全国中药材的需求量。
5、中药材产品消费结构。
6、全国对我县种植的大宗中药材的需求量。
7、近三年来全国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变化和效益。
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生产种植环节方面重点调研:
⑴全县中药材资源情况。包括野生资源和家种药材品种、规模和品种名称及储量。
⑵中药材种植生产布局。包括区域分布。全县中药材种植的面积、产量、产值,品种布局等。
⑶近三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变化情况。药农人均收入以及价格的变化等情况。
⑷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数量、品种、面积、投入资金及来源、产值、基地GA P认证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
⑸全面分析药材种植的效益,包括种植各类药材的经济效益,要对照粮食作物算经济帐。
⑹全县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现状。包括中药材种子的选育情况,种苗繁育情况,种子种苗引进和生产情况。
⑺当前主要中药材生产技术情况。包括大黄、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等中药材的生产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创新情况。
⑻农户销售前粗加工情况。
⑼农户销售前药材的储藏情况。
⑽农户药材销售情况。
⑾国家和省上对我县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支持情况,包括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资金支持等情况。
⑿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即县、乡、村三级组织对中药材产业在领导上采取什么方式,如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工作机制,即县乡村三级队伍运行情况,素质如何,作用发挥的怎么样,否建立了中药产产业开发奖励扶持机制。
二是加工环节方面重点调研:中药材企业的数量,中药材企业的基本情况,效益,企业基地建设情况,以及中药材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加工产品的方向及GMP认证、产地产品认证情况。
三是销售环节方面重点调研:县内销售网络的基本情况,销售企业数量,规模,年销售药材量,销售队伍人数及总体素质的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中药材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及税收。
四)找准存在问题。通过对世界和中国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分析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切实找准制约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存在问题和困难。
五)提出加快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式、时间和分组
1、调研时间。从年6月17日开始。分组向农牧局提交调研报告。农牧局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归纳汇总,6月25日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全面掌握情况,于6月26日前撰写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交县委县政府审定。
2、调研方式。调研采取入户实地重点调查、统计分析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入户调研。农牧局选择全县药材主产区的10个乡镇10个村200户农户进行重点实地调查。如实填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表》县中药材加工销售大户登记表》由调研组统计汇总分析。三是召开座谈会。召开由中药材种植大户、加工大户、销售大户、中药材加工企业主、科技人员等参加的座谈会,其中调查制种农户数要达到50户以上;县乡企局深入选择40户加工销售大户进行重点入户调查;经委负责对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逐个进行调查。二是统计分析。由全县25个乡镇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村社。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4、调研分组。调研分为三个组:
组员在县农牧局、药材中心抽调。主要调研中药材生产种植、粗加工、储藏销售环节的工作。
组员在经委抽调。负责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环节工作的调研。
组员在乡镇企业局和各乡镇抽调。主要负责销售环节工作的调研。
四、几点要求
1、是精心组织。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同志任组长,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中药材产业专题调研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农牧局、经委、乡企局、药监局、统计局、扶贫办、财政局、科技局、工商局、发改委、药材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调研组的工作,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准确填写各类调查表,组织好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调研组的工作,财政局、发改委要向调研组提供近三年来中央和省市对我县中药材产业支持的资金情况,扶贫办要提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意向等情况。
2、明确目标。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通过调研,务求实效。各调研组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填表定性分析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加强对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进一步明确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推动我县中药材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高效快捷。各调研组、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积极行动,科学调研。这次专题调研时间紧、任务重。克服困难,站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角度,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做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上手。调研中,各乡镇要组织业务骨干,深入村社,按照调研要求,以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科学合理的方法,准确、如实的填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表》县中药材加工销售大户登记表》确保调研的真实性,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此项工作务必于6月21日前填写完成,并报县农牧局。县农牧局根据三个分报告,撰写出具有深度指导性和真实性、科学性的县中药材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县委政府进一步抓好中药材产业提供第一手真实翔实的材料。
中药材调研报告 篇6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医药市场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赵康镇赵豹村璐琳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调产示范户同时带动周边村民获得了比较大的利润,带领周边村民共同奔向小康。
赵豹村位于赵康镇正南,村庄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部分农田位于沟壑之中,造就了中药材独特的生长,因地势较低,气候湿润,种植的中药材大多品质好,质量高,药用价值极好。种植品种主要包括黄芩、桔梗、柴胡、毛母单等,尤以黄芩居多。
一、 种植现状
1、种植规模。赵豹村种植面积1500亩左右,辐射周边几个村子,总面积在1万亩以上,其中黄芩种植面积最高,达到一半以上。大多数中药材为两年生植被,加上气候适应,在春秋各成熟一次,产量较高,一亩平均产出1200斤至1800斤,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
2、产值状况。该合作社现有人员80人左右,均为周边村子居民,现有4个晾晒场地,总面积在30亩以上,年收购药材达1000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达600万以上,年平均利润在100万以上。合作社现有各种大型设备,可以做中药材的中加工,提高药材的品质,同时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药材销售。由于品质优良,尽管收购的商贩很多,但合作社的主销方式是直销,直接进厂,以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为主要厂区。
二、存在问题
1、资金周转不足。秋冬季为药材主要产出时期,此时村民源源不断将新药材送入合作社,还要经过筛选、加工、晾晒等环节,时间较长。此时对资金的要求极为严厉,赊销成为主流,但是这样下去会导致周边种植户的怨言和担忧,所以合作社采用现金结算,这样的话需要的资金较大,一时间合作社无法承担,会导致各种矛盾的产生。
2、村民种植水平不高。尽管该地区发展中药材已有数年,但是缺乏先进的科学知识,只能依靠传统种植,这样对土地不能更好的利用,产出相对不高,同时缺乏先进设备,对中药材的收割还需人工,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利润不高。
3、缺乏具有规模的厂区和设备。该合作社虽现有4块晾晒场地,但是这些厂区是远远不够的。合作社的大型设备,年代已久,加工速度较慢,导致其效率不高,同时,经过加工的药材,需要长时间的晾晒,大量堆积会导致药材的品质降低。
三、农民心声。
1、国家对中药材的投入。中药材产业前景光明,农民迫切希望国家重视,政府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加大对种植户和收购户的培训,扶持农村合作社,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种植户对药材种植的信心,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证药材产业的发展,确保农户权益。
2、投资建厂和设备。一方面,药材市场需要面积较大的厂区,方便晾晒,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同时,大型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对药材进行深加工,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规模的厂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采购商,村民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品质好的中药材,保证中药材的供应,提高村民收入。
中药材调研报告 篇7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医药市场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赵康镇赵豹村璐琳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调产示范户”同时带动周边村民获得了比较大的利润,带领周边村民共同奔向小康。
赵豹村位于赵康镇正南,村庄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部分农田位于沟壑之中,造就了中药材独特的生长,因地势较低,气候湿润,种植的中药材大多品质好,质量高,药用价值极好。种植品种主要包括黄芩、桔梗、柴胡、毛母单等,尤以黄芩居多。
一、种植现状
1、种植规模。赵豹村种植面积1500亩左右,辐射周边几个村子,总面积在1万亩以上,其中黄芩种植面积最高,达到一半以上。大多数中药材为两年生植被,加上气候适应,在春秋各成熟一次,产量较高,一亩平均产出1200斤至1800斤,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
2、产值状况。该合作社现有人员80人左右,均为周边村子居民,现有4个晾晒场地,总面积在30亩以上,年收
购药材达1000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达600万以上,年平均利润在100万以上。合作社现有各种大型设备,可以做中药材的中加工,提高药材的品质,同时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药材销售。由于品质优良,尽管收购的商贩很多,但合作社的主销方式是直销,直接进厂,以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为主要厂区。
二、存在问题
1、资金周转不足。秋冬季为药材主要产出时期,此时村民源源不断将新药材送入合作社,还要经过筛选、加工、晾晒等环节,时间较长。此时对资金的要求极为严厉,赊销成为主流,但是这样下去会导致周边种植户的怨言和担忧,所以合作社采用现金结算,这样的话需要的资金较大,一时间合作社无法承担,会导致各种矛盾的产生。
2、村民种植水平不高。尽管该地区发展中药材已有数年,但是缺乏先进的科学知识,只能依靠传统种植,这样对土地不能更好的利用,产出相对不高,同时缺乏先进设备,对中药材的收割还需人工,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利润不高。
3、缺乏具有规模的厂区和设备。该合作社虽现有4块晾晒场地,但是这些厂区是远远不够的。合作社的大型设备,年代已久,加工速度较慢,导致其效率不高,同时,经过加工的药材,需要长时间的晾晒,大量堆积会导致药材的品质
降低。
三、农民心声。
1、国家对中药材的投入。中药材产业前景光明,农民迫切希望国家重视,政府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加大对种植户和收购户的'培训,扶持农村合作社,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种植户对药材种植的信心,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证药材产业的发展,确保农户权益。
2、投资建厂和设备。一方面,药材市场需要面积较大的厂区,方便晾晒,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同时,大型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对药材进行深加工,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规模的厂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采购商,村民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品质好的中药材,保证中药材的供应,提高村民收入。
中药材调研报告 篇8
根据辽果蚕[20xx]4号文件《关于开展果蚕花卉和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市认真开展了果蚕花药等产业发展情况调查。现将中药材产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中药材生产情况
20xx年末,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77万亩,比上年增加1.63万亩;产量1.36万吨,比上年增加0.34万吨;产值3.91亿元,比上年增加0.23亿元。其中,人参12.77万亩,辽五味2.64万亩,辽细辛2.04万亩,玉竹1.5万亩。
二、20xx年-20xx年中药材生产计划指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发展林下参、辽细辛、玉竹、辽五味等品种,搭配种植羊乳(沙参)、天麻、当归、山药等品种。“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材面积将发展到12万亩,产量达到13.5万吨,产值达到3.3亿元。
三、野生中药材资源状况、保护及利用情况
我市东部山区,属长白山余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野生及人工种植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有122科、601种,居全省县级首位。
中药材生产历来是我市重要的农业生产项目。近年来,野生资源近于枯竭,收购量逐年减少,人工种植势头强劲。目前,我市主要栽培品种有五味子、细辛、刺五加、羊乳、人参、天麻、龙胆等。近几年,由于市场的原因,传统的优势品种如人参、天麻等生产萎缩,而辽五味、刺五加等却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又引进了韩国食用枸杞、地黄、白术、丹参、辽槁本等新品种种植,为我市中药材提供了充足的品种储备,使中药材生产后劲十足,前景广阔。
大梨树五味子基地建设:20xx年,大梨树村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开展辽五味人工育苗并获得成功。20xx年,建设20xx亩辽五味生产基地,开创了我国辽五味人工大面积种植的先河。目前达到666.7公顷,占全市总量的63.5%,成为全国最大、标准最高的辽五味生产基地。20xx年,该村注册了“大梨树牌”辽五味商标;同年,辽宁省五味子协会在大梨树村成立,是我省首个省级协会落户村级单位;20xx年,该基地通过了国家中药材生产GAP(无公害)标准认证工作;20xx年开发出了五味子酒、五味子饮料等系列产品。大梨树村已经成为全国辽五味优质原料和种苗的集散地,五味子远销到韩国、日本等国以及国内各大药市、药厂。
林下参发展情况:
四、中药材主要品种销售渠道、产品去向及价格走势
辽五味主要以原料形式销往韩国、日本及国内各大药厂和安国、毫州等药市。其价格由最高峰20xx年的干品每公斤160-180元下滑到20xx年的每公斤20元。20xx年下半年触底反弹,到目前达到每公斤40元以上。
细辛也是我市传统的大宗药材品种,销售渠道同辽五味。20xx年水洗根干品为每公斤60元,20xx年为80元,目前价格为每公斤100元左右,为较高的价格水平。
五、名牌产品注册及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名牌产品主要有玉龙湖牌天麻、大梨树牌五味子、森参牌短梗五加系列产品等。无地理标志产品。
六、中药材深加工
主要有丹东神农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丹东五加高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等。主要加工制品中药酒、饮料、茶及中药切片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工品种都是初加工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小。再一个就是规模小,每药材吞吐量千吨左右。
七、中药材市场建设情况
全市没有专业药材批发市场。20xx年,大梨树建成了辽五味大市场,到目前,没有正式运转。
八、出口情况
辽五味原料年出口300吨左右,创汇200万美元左右,主要出口国家为韩国、日本。
九、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做大做强以辽五味、短梗五加为主的.药材产业。要创建大品牌,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开拓大市场,把中药材生产当做今后五年稳定发展的产业,在稳步提高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要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更多的农户靠发展中药材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中药材生产要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生产基地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不高;优势品种如辽五味、短梗五加、辽细辛、天麻等价格波动大,处于不稳定状态;生产无计划,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容易造成劳民伤财,形成新的恶性循环;更主要的是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加工企业,仅能加工酒、饮料、茶、切片等初加工产品,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少,加工能力小,市场开拓力度不大。
(三)促进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做好组织保证。各级领导要把中药材生产当做我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农户在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物资、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
二是要加大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要抓好典型,利用典型示范,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
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中药保健品及中成药等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力度,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争取并促成北五味子及短梗五加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域内外有实力的个人和企业到我市开展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业务,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方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