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精选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 篇1
劳动实践是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劳动技术教育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逸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与社会实践要求距离甚远,对劳动光荣缺少切身体会。教育与生产结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内容,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可靠途径。与此,我校就一贯重视构建社会实践劳动场所办学模式,强化共识,全面推进新课程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我校将过去一学年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夯实责任
学年初我校成立了劳技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在上年的经验基础上编排、完善了实践课程,并落实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相关理论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筹划实践基地建设及长远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等。
二、科学制定了劳技教学计划,并有效实施
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的要求,由总务主任、教导主任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多种种植技术,把培训任务分到各组,从土地整理到栽植、施肥、浇水、锄草、打药、采摘等知识,再到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劳技培训,都有计划、有措施、有经验总结的整套方案。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组织,不但学学生了解了栽种流程,而且帮助其学会观察、学会撰写体会和日记,既受到劳动教育,又学得了一门实用技术,还培养了其动手动脑探索精神。
三、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培训劳动习惯,形成技能,同时按劳分配进行勤工俭学。
四、收获和成果。
1、劳动技术教育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我们利用所得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师生订购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奖励品学兼优学生,为部分特贫困学生解决生活费。
2、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办学内涵
(1)锻炼了师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2)消除了劳动可耻观念,怕劳动、羞于农作、怕脏怕臭的不良观念。
(3)扩大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大自然的课堂,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各种实践得心应手。
(5)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实践,使师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
总的来说一学年来我校依托劳技基地建设,实现了教书育人与勤工俭学效益的双丰收。今后我们将巩固已有特色,在已有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创发展勤工俭学的新路子,与时俱进,开创出山区农村劳技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 篇2
南京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但也有网友评价“南京小吃没有特色,除了盐水鸭没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乡的”。于是,我问学生:“作为南京人,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呢?当有亲朋好友来到南京,想要参观游览夫子庙,并尝尝南京的特色小吃,你又怎样才尽到地主之谊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高一(2)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展了“赏美文、游秦淮、品小吃、著文章”的语文活动。活动分三步走:
第一步:推荐学生阅读选修课程《金陵文脉》中的相关美文,如丁家桐《秦淮百姓家》、梁晴《魁光阁小憩》、叶灵凤《南京二题》以及《秦淮风味小吃》《南京板鸭》《水八仙和旱八仙》等,品读文章,游历“天下”。
第二步:游览秦淮河、夫子庙,了解秦淮小吃中“中华老字号”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特色;寻访几家老店,品尝秦淮小吃。
第三步:调研小吃现状,领略秦淮风情,感悟小吃之美,写出精美文章。
活动过程是:
第一小组:上午两个半小时,由组长周梦婷总负责,她将组员分成三组进行“导游”解说,分别是:
(1)名人故居游:李香君故居、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瞻园(卞婕主讲)
(2)科举文化游:大成殿、江南贡院、文德桥(陈伊桐主讲)
(3)秦淮风光游:仿古河房建筑、白鹭洲公园(曹思远主讲)
导游旗和扩音器是少不了的,潘涵同学的摄像机全程跟踪,丁小林的照相机咔嚓咔嚓更没有闲着。
第二小组:中午时分出场,在事先踩过点的组长徐振强带领下,走街串巷,到老字号的店家去品尝美食,用照片记录名店招牌和美食小吃;交流并略记品尝印象。为了省钱,大家分批购买,分而食之,一路热热闹闹,不亦乐乎。他们有所发现:流传已久的`秦淮八绝风味小吃,一干一稀搭配恰当,很能引起食欲。但是有的老字号已经拆除,不见踪影;有的国营老字号经营不善,加工粗糙,失去了小吃精致的风范;有的老字号老师傅隐退已久,手艺近乎失传。蒋有记这家老店,牛肉汤和牛肉锅贴实在好,不负声望。奇芳阁和状元楼酒店的小吃套餐价格过高,只能整套出售,不能零点,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新开的秦淮小吃城将不少小吃品种集中在一家店内,方便了顾客,免去寻找的烦恼,但价高量少,仍不完美。
第三小组:品尝美食的同时,还在店里现场发放事先准备的调查表,请顾客配合填写。活动后将表格分析整理,为成果展示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做准备。他们一路观赏,一路走访,一路询问:秦淮风味小吃的口味是否沿袭传统,真正正宗的还有多少?结论:普遍存在传统手艺失传,老师傅流失,青黄不接,正宗的成分在减少。秦淮小吃分散各处,外地游人很不好找,是否也制约了它的推广?结论:秦淮小吃城是一种较好的尝试,但仍有不足之处。
有所行必有所得,活动后进行了成果展示。校内图片展示:将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整理,按照“游玩”“品尝”两大专题进行展示,图片有标题,配简短文字。文章交流:将活动前准备的导游词、中华老字号的介绍文字、活动后的随感、调查报告等用文字形式呈现。网上共享:将所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网页上共享,写成《夫子庙旅游美食攻略》之类的小文章供网友参考、借鉴。
一点感想:紧扣“金陵文脉”教材进行的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了本土文化资源,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近距离感受,全身心投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感性体验与理性调研相结合,可以说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在活动过程中,严密的组织、精心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引领而不是全盘布置。
当然,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比如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冲突、家长和其他老师学生的不理解、短期内无法看到实际效果等,需要在以后类似活动中正确对待、巧妙化解。
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 篇3
前言: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二、落实学校劳动教育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 篇4
每天奔波于商务区写字楼的你,能够吃到一份实惠可口的午饭吗?CPI指数的上涨,影响你的FB计划了吗?互联网是否在改变你的就餐习惯?大众点评网日前发布了白领美食生活调查报告,关注白领的餐饮习惯和消费需求,可谓走出了改善上班族餐饮状况的第一步。
据介绍,由大众点评网联合中华网、MOP、嫁我网、广州视窗、杭州网等媒体,于10月8日发起国内首次最大规模的“白领美食生活有奖调查”活动,历时一个月,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五大城市,并采取了网上调查结合线下调查的方式。记者看到,这份调查问卷设置了20道题目,涉及个人收入、工作状况、工作午餐评价、晚餐状况、餐饮消费习惯、了解新餐馆的渠道等多个方面。截止11月8日调查结束,共有46518人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七成白领对午餐现状不满意
调查显示,白领解决午餐的主要方式是到员工食堂就餐(39%),选择“与同事到附近餐馆拼餐”占20.4%,也有17.4%的白领选择自己带饭。外卖最不受欢迎,只占到16.1%的白领会选择午餐叫外卖。
34.6%的白领对于午餐的评价为“比较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价格较贵”(20%)、“饭菜油腻、口味过重”(17.8%)。同时,商务区写字楼周边吃饭选择较少也让不少白领困扰,8%的白领抱怨“吃饭场所距离公司比较远”、选择“就餐场所的卫生条件较差”的人群也占到了7%。价格实惠成为当前白领午餐的最大需求。
在各职业白领中,对于午餐要求最高的是事业机关单位人员,他们当中有29.1%选择了“非常重视,既要吃饱又要营养搭配”。而外企白领中对营养搭配有要求的比例最小,仅占20.6%,还有27.9%的外企白领选择了“只要吃饱就可以”。
四成白领晚餐“蹭”父母
午餐难,晚餐也难。对于工作日期间解决晚餐的主要方式,39.6%的白领选择了“蹭父母的”,30.8%选择“回家做饭”,16.7%选择“随便在外面吃点”,外卖依然是不得以的选择,仅有5.25%的白领选择晚餐叫外卖。其中,上海白领最爱蹭父母,比例高达51.6%,北京白领更倾向于自己做晚饭,41.8%的人选择“回家做饭”。
八成白领下馆子最关注口味
白领选择餐馆用餐时,最关注餐馆的哪个方面?81.6%的白领选择“最重视口味”,其次是“最重视环境”(11.6%),“最重视价格”(5%),仅有2.7%的白领选择“最重视服务”。同时,白领就餐时的关注点也表现出性别差异。选择“最重视口味”的女白领比男白领高出7个百分点;而选择“最重视服务”的男性白领比女性白领高出2.5个百分点。
44.6%的`白领平常光顾的餐馆人均消费集中在50~80元。在同档次的餐馆中,44.5%的白领选择优先考虑到“有优惠活动”的餐馆用餐。人气、环境、交通也是考虑因素,其中,上海白领最爱赶时髦,21.%的人选择优先考虑“人气较旺”餐馆的,充分显示出上海人喜欢“轧闹猛”、体验新鲜消费的需求。杭州白领最小资,20.6%的人会优先考虑“环境优美”的餐厅。
六成白领是美食网站用户
数据显示,网络正在改变白领的就餐习惯,外出FB前白领开始习惯于查询美食网站来“做功课”。哪里开张了新餐馆?哪家餐厅在做优惠活动?谁家的剁椒鱼头味道最好?对于这些美食信息的获取渠道,56.5%的白领选择“主要通过美食网站”,19.4%的白领选择“主要通过朋友推荐”,选择“报纸杂志”和“电视电台”的比例分别为13.6%和7.5%,选择“传单”的比例最小,不足3%,口碑传播成为白领获取餐馆信息的重要渠道。白领认为美食网站对自己最主要的帮助,分别是“参考点评”、“查找信息”和“下载优惠券”。
金融危机未影响绝大部份白领下馆子次数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各行业增长减缓,经济大势是否也在影响着白领餐饮预算?
调查数据显示,有38.3%的白领选择“没什么影响”,47.4%的白领选择“有一点影响”,选择“有很大影响,在餐饮用餐明显减少”的比例最小,仅占14.3%。其中,月入12000以上的白领受影响最小,该群体中有60.4%的人选择“没什么影响”。月入20xx~3000元的白领群体受影响较大,该群体中选择“有很大影响“的人占到了17.8%。整体上,85.7%的白领认为金融危机对于自己用餐的选择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相比其他行业,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 篇5
本学期我校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书记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因此,我们必需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综合实践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教育学生初步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及劳动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日后建设祖国作准备。
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 篇6
摘 要: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讨厌、畏惧写作。调查其中的原因,学生认为生活体验少是主因。中学作文教学训练模式过于单一,过多追求纯章法技巧训练而忽视表情达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语文作文教学完全可以跟综合实践课程整合,通过一系列的作文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带学生进入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
关键词:体验式 写作实践活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22-02
作者简介:谢莉琳(1979―),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初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偏重于技巧性、章法性的传授,学生写作缺乏真实体验,文字缺乏真情实感,大话套话屡见不鲜,造景造人干瘪乏味。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体验式写作教学这一新的作文教学指导思路可以打破学生“无话可写”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验式写作教学活动,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关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学生进入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关于“体验式教学”
“体验”一词来自于拉丁语,意为去证明或去验证,通常是指从感觉而非推理得来的信息。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体验”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概念,是形成认识、产生情感的基础,而写作是将自己的认识与感受传达出来的重要形式,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二)关于“体验式写作教学”
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它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案例和实践进程设计
2012学年,23世纪文学社以“味在西关”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写作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西关,可以说是广州市最为纯正、古老的地方。作为一所地地道道的荔湾区重点中学,笔者所在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区资源。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西关人,学生很自然想到挖掘西关本土文化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西关美食品种繁多,谈到美食,学生兴致很高,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探究话题――西关美食!
2.课题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西关美食这一主题,充分利用西关文化资源,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知识与能力: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搜集、筛选资料。
2.实践与方法:用比较法品尝美食并写成调查报告,自己动手制作美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其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三)活动阶段设计和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味在西关”这个主题活动,活动周期为1个学期,整个活动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动员和培训
1.把文学社的学生按年级和人数分成3个活动小组;2.选举社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各小组任务落实到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生活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3.组织学生学习一些进行课题
研究的基本知识,如如何品评美食并以文字形式描述;4.举办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资料搜集阶段: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西关美食的'资料;2.反思提炼阶段:整理搜集的西关美食资
料,并制作成PPT展示;3.学生到西关人家实地调查西关美食,并写成调查报告;4.亲手制作西关名小吃“姜撞奶”,并写成制作感悟,编辑成快报;5.举行中期成果汇报,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1.举行结题报告,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2.资料汇总,编辑“味在西关”专题的学生刊物。
四、总结与反思
(一)对活动选题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是能否开展好是活动的关键。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做得好的选题都是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因此让学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是课题成功的关键。而讲到美食,学生的兴致很高,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美食最能勾起一个人的乡情,也容易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人情感的作品。
(二)对活动开展过程的反思
1.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常常只关注美食而对食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很少留意,所以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很重要。学生通过资料介绍,通过对美食文化内涵的了解,再把个人情感融入对美食的品尝中,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
因为有对西关文化的了解,学生在作文中懂得关注品尝美食的环境氛围,对有西关特色的景物进行描述,而不是仅仅关注所吃的食物。
2.设计美食品尝调查表,逐步引导学生记录感受。实践证明,有记录的小组写出来的活动体会比无记录的小组所写的体会要生动细腻得多。
“西关虾饺其形状像‘马蹄’,外面看是白里透红,透明似的面皮包着新鲜的虾肉。其虾肉也非常鲜美,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虾肉会爆出阵阵虾汁,原汁原味让人流连忘返。”――初二6班范诗琳
“最引人瞩目的,是先上的荣德麻蓉汤丸,麻香扑鼻,我选了这个来尝了尝,刚一咬,就特别爽口,有甜甜的味道,像是在咬棉花糖似的。本以为只是一个丸子,没想到里面还有芝麻馅,一阵清爽的感觉再次入口,这次不是先前的微甜了,而是又香又甜,甜而不腻。”――初一3班曾郡钦
3.美食制作过程讲求小组合作,学生有机会动手体验,兴致会很高。一个活动如果能设计动手环节,学生的情感体悟会深刻很多,活动后写成的心得体会内容也会丰富许多。
(三)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文学社在自评、互评等方面做得还不够,这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老师为主,听取个别学生的意见,实施等级打分,整个社团都还没有一种较为完善的自评、互评的制度。但新课程改革才刚刚实施,我们对体验式写作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探索。
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 篇7
20xx年11月23日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走进蔬菜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在野外平整土地,挖沟浇菜,还是除草等技术,同学们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味了劳动有快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一、走进生活,确定主题
实践活动的主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生们通过上网、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总结汇报,了解了生活中的常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二、自主结合,科学合理
活动的组织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活动的问题确定之后,我们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与分工。我们的经验:在分组中我们先请同学们围绕筛选的几个小组活动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的选择,再找合适的同学进行组合。在此基础上,教师为了力求科学性,还要尽量让学生按兴趣、愿望自由分组,同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
三、关注活动,适时引导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打击他们对活动的信心和兴趣,老师这时就是他们的钥匙,引路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遇到困难是难免的,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会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更加充满信心!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美食工坊课程实施报告 篇8
南京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但也有网友评价“南京小吃没有特色,除了盐水鸭没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乡的”。于是,我问学生:“作为南京人,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呢?当有亲朋好友来到南京,想要参观游览夫子庙,并尝尝南京的特色小吃,你又怎样才尽到地主之谊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高一(2)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展了“赏美文、游秦淮、品小吃、著文章”的语文活动。活动分三步走:
第一步:推荐学生阅读选修课程《金陵文脉》中的相关美文,如丁家桐《秦淮百姓家》、梁晴《魁光阁小憩》、叶灵凤《南京二题》以及《秦淮风味小吃》《南京板鸭》《水八仙和旱八仙》等,品读文章,游历“天下”。
第二步:游览秦淮河、夫子庙,了解秦淮小吃中“中华老字号”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特色;寻访几家老店,品尝秦淮小吃。
第三步:调研小吃现状,领略秦淮风情,感悟小吃之美,写出精美文章。
活动过程是:
第一小组:上午两个半小时,由组长周梦婷总负责,她将组员分成三组进行“导游”解说,分别是:
(1)名人故居游:李香君故居、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瞻园(卞婕主讲)
(2)科举文化游:大成殿、江南贡院、文德桥(陈伊桐主讲)
(3)秦淮风光游:仿古河房建筑、白鹭洲公园(曹思远主讲)
导游旗和扩音器是少不了的,潘涵同学的摄像机全程跟踪,丁小林的照相机咔嚓咔嚓更没有闲着。
第二小组:中午时分出场,在事先踩过点的组长徐振强带领下,走街串巷,到老字号的店家去品尝美食,用照片记录名店招牌和美食小吃;交流并略记品尝印象。为了省钱,大家分批购买,分而食之,一路热热闹闹,不亦乐乎。他们有所发现:流传已久的秦淮八绝风味小吃,一干一稀搭配恰当,很能引起食欲。但是有的老字号已经拆除,不见踪影;有的国营老字号经营不善,加工粗糙,失去了小吃精致的风范;有的老字号老师傅隐退已久,手艺近乎失传。蒋有记这家老店,牛肉汤和牛肉锅贴实在好,不负声望。奇芳阁和状元楼酒店的小吃套餐价格过高,只能整套出售,不能零点,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新开的秦淮小吃城将不少小吃品种集中在一家店内,方便了顾客,免去寻找的烦恼,但价高量少,仍不完美。
第三小组:品尝美食的同时,还在店里现场发放事先准备的调查表,请顾客配合填写。活动后将表格分析整理,为成果展示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做准备。他们一路观赏,一路走访,一路询问:秦淮风味小吃的口味是否沿袭传统,真正正宗的还有多少?结论:普遍存在传统手艺失传,老师傅流失,青黄不接,正宗的成分在减少。秦淮小吃分散各处,外地游人很不好找,是否也制约了它的推广?结论:秦淮小吃城是一种较好的尝试,但仍有不足之处。
有所行必有所得,活动后进行了成果展示。校内图片展示:将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整理,按照“游玩”“品尝”两大专题进行展示,图片有标题,配简短文字。文章交流:将活动前准备的导游词、中华老字号的介绍文字、活动后的随感、调查报告等用文字形式呈现。网上共享:将所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网页上共享,写成《夫子庙旅游美食攻略》之类的'小文章供网友参考、借鉴。
一点感想:紧扣“金陵文脉”教材进行的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了本土文化资源,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近距离感受,全身心投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感性体验与理性调研相结合,可以说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在活动过程中,严密的组织、精心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引领而不是全盘布置。
当然,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比如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冲突、家长和其他老师学生的不理解、短期内无法看到实际效果等,需要在以后类似活动中正确对待、巧妙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