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知远网

2025-04-14报告

知远网整理的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精选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篇1

为全面改善市区出入口周边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形象,我单位按照出入口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进行环境整治。

现将我站目前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一、及时清理路界内垃圾。对边沟、排水沟内积存的垃圾进行拉网式排查和地毯式清理,目前邢和线出入市口清理路面垃圾150.3立方米,邢昔线出入市口清理边沟、排水沟垃圾197.3立方米,邢峰线出入口清理边沟、排水沟垃圾共143.9立方米,邢左线出入口清理边沟、排水沟垃圾137.4立方米,对绿化带内白色垃圾等进行全面清除,确保绿地面积干净整洁。

二、加强路面清扫。坚持以机械化为主,人工为辅,提升保洁标准。目前邢昔线出入市口累计清扫路面479.8公里,邢和线出入市口累计清扫路面236公里,邢峰线出入口累计清扫路面397公里,邢左线出入口累计清扫路面254公里。

三、路树粉刷工作。对我站管养的出入市口路段内的`乔木全部进行粉刷,高度自路肩平面80-120厘米位置,路树刷白上缘线涂标5厘米宽红圈。目前已完成对邢峰线路树粉刷8公里、邢和线路树粉刷2公里、邢左线路树粉刷4.7公里、邢昔线路树粉刷

12公里,共计26.7公里的路树粉刷工作。

四、针对路面出现的病害及时修补。邢峰线修补路面坑槽18平方米,邢左线修补路面坑槽80平方米,累计使用常温料28余吨。

下一步我处按照《市区主要出入口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环境卫生治理上面,加强对路面清扫及时清理边沟、排水沟垃圾杂物。确保这次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篇2

一、工作进展情况

20xx年,我市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整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xx年度我市在全省综合考核排名位列第一,20xx年7月3日xx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一)全面打响污水防治攻坚战。各县区按照中省环保督查整改要求,以延河、洛河、xx河、仕望河、云岩河、葫芦河、沮河等主要河流为重点,全面清理河道垃圾和直排厕所,集中整治沿河排污口,关闭畜禽养殖场,新建扩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26个,在建24个,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34个,在建17个,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效果。

(二)农村垃圾治理趋于常态化。各县区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镇或县处理”模式,积极推广“垃圾兑换银行”治理模式,不断加大收运设施配置和保洁人员配备,把集中清理和常态化保洁相结合,新增在建垃圾填埋场7个、垃圾中转站11处,新增垃圾转运车30辆、垃圾收集容器4818个,设立垃圾兑换点373个。开展了垃圾治理百日行动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活动,农村垃圾治理和卫生保洁趋于常态化。主要公路、铁路沿线村容村貌进一步整治,破损废弃农房、大棚得到清理,整体环境明显提升。

(三)农村卫生改厕全面展开。针对寒冷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尚无成熟模式的实际,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局组织业务技术人员对近年来我市农村卫生厕所进行了调研,充分考虑农村居住分散、缺水、寒冷等因素,积极开展卫生改厕试点工作,编制印发了《延安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技术指南》,主要推广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粪尿分集式、三联通沼气池式等5种无害化卫生厕所,并进行技术宣讲。各县区农村厕所改造力度逐步加大,明确户厕建设支持政策,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改厕水平,主要以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与脚踏式高压冲水器、泵提式冲水器相互结合,采取保温棉缠绕脚踏高压冲水器罐体、加长泵提式出水管埋深储水罐、加长进出粪管埋深瓮体等措施,确保粪尿收集设施埋于冻土层之下,防止储水桶、过粪管结冰堵塞,有效保障农村户厕冬季正常使用。目前完成卫生改厕9117户,通过卫生改厕,农村粪污得到有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整体改厕水平较高的有安塞区和洛川县。

二、存在问题

一是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欠账大。农村垃圾治理要从根本上解决,无害化处理设施必须先行。目前垃圾治理机制逐步形成,但是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不足而且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全市共有垃圾填埋场47个,主要分布在县城和重点镇周边,仅能满足距离较近乡镇和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距离较远的地方由于转运成本高而大多就地填埋。

二是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多年来我市在农村卫生改厕中出现户厕无法越冬的问题,目前各县区处于探索阶段,加之今年省上下达任务达8.24万户厕,年底完成任务十分困难。而且建设基本靠政府包揽建设,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三是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从实际来看,污水治理应先乡镇、后农村。目前,仅有26个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4个镇在建,其余乡镇所在地均未规划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按照《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总体工作目标,制定推进机制、考核办法和奖补办法。指导督促县区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及单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和协作机制。目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由住建部门牵头,环保、卫计、财政、规划、水务、林业、交通、电力等部门分工协作。但实际运行中,分散用力,资金“撒胡椒面”仍然存在。要强化县级政府统筹作用,集中人、财、物要素,每年重点抓几个区域和一批示范村庄,先易后难,积小胜为大胜。

(三)突出典型引领,点面结合。以建制镇、集镇、公路、铁路、河流沿线为重点区域,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中连片示范区。以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为重点,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着力解决影响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短板。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继续执行“双月报送、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计划6月份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持续开展不定期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取得实效,全面推动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篇3

近日,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对市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废旧回收点、二手货市场交易点及临街建材加工点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迁移市城区3处建材堆放点和8处石材打碑点,规范废旧回收、二手货交易、木材瓦业销售、水泥制品加工等各类经营点56处,并对永昌路、迎宾路、站前路的部分店面设置了600余米美化围墙予以遮挡,基本消除视觉污染障碍物,街道两旁变得整齐有序。

分门别类,规范迁移。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通过对市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废旧回收点、二手货交易点和建材加工点进行彻底普查摸底,根据现场占道状况和对街道视觉观瞻影响程度的大小,分门别类,限定经营区域范围,严禁超范围占道经营,实行围墙遮挡美化,空地补植花木绿化。同时,列出问题清单,制定规范或迁移方案,对有条件的店面加以规范,在永昌路、迎宾路北、观音桥下、站前路、澧兰路等地设置美化围墙15处800多米,补植花木绿化3处50多平方米,较好地遮挡了视觉乱源,美化了街道两旁容貌。

登记造册,台账管理。对市城区整治和迁移的废旧回收点、二手货交易点和建材加工点的经营地点、经营者基本信息、经营区域范围、经营类别、有无店面等详细状况均一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交经营者签字确认,便于后期监管。如整治后经营者再改变现状,出现新的占道或影响市容的违章行为,则从严处罚。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共登记造册管理废旧回收点、二手货交易点和建材加工点67处,其中废旧回收点10处、二手货市场交易点5处、石材加工点9处、打碑点8处、木材销售点3处、瓦业批发销售点6处、水泥制品加工点20处、燃煤销售点2处、砂石销售点4处。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篇4

几江街道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和“三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走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特制定目标,落实职责,强化措施,严防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反弹,以“三大举措”努力开创长效治理新局面。

一、强化目标抓整治

实行环境整治目标考核制,把整治成效纳入年度考核资料,作为评先、评优和奖励的依据,每月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社区)进行督查、评比,对到达环境整治示范标准的村(社区)和长期能够持续房前屋后环境整洁、美观的居民户,给予表彰及奖励;对整治不力的村(社区)负责人及城管协管人员,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效能告诫。同时,要求本辖区内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对村(社区)禽畜放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进行综合整治,加快村道公路和社区背街小巷路面的硬化整治工程步伐。

二、落实职责抓整治

实行环境卫生治理定路段、定人员、定职责的“三定”职责制,将职责明确到人头,让村(社区)干部、驻村(社区)干部、包片领导“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每月末由市政办和督查领导小组负责跟踪和考核,定期进行综合评比,同时把环卫保洁写进村(居)规民约,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群众的用心性,大力倡导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三、“看比学干”抓整治

为彻底根治公路沿线和背街小巷卫生死角以及“六乱”等“顽症”,深入开展“看比学干”活动,即:看周边镇街,比自身差距、学先进经验、实干扮靓秀丽家园,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上以“六无”标准为基础,建立了一套适合几江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日常保洁与管理机制,严防反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篇5

一、全面动员,广泛宣传。

全乡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动员会议后,该村迅速行动,于10月17日晚上,组织支村两委成员及组长、党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小组也分别召开了环境卫生专题会议。10月18日,发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宣传资料近600多份到每家每户,在主要干道悬挂横幅标语10条,在村内张贴宣传标语100多张,组织村民观看乡里制作的环境卫生整治专题片。最具特色的是利用防洪广播系统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4点向村民宣传环境卫生内容,动员全体村民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大扫除活动。使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家喻户晓,营造了十分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

为使全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各村民小组选举成立了3-5名成员组成的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和2-3名成员的义务保洁队,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与各村民小组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与每户村民签订了村规民约。通过强化组织管理,调动了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村、组干部带头在村内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组织村民每天清扫村级的主干道、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卫生死角。严格实行门前“三包”,确保屋前屋后的干净整洁,全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的改观。

三、群众满意、成效显著。

该村自筹经费6.8万元用于聘请保洁员、垃圾清运、河道疏通等。共清理垃圾点30处,清运垃圾45车,清除小广告50多处,清理疏通河道3公里,打捞漂浮物4吨,清理公路障碍物10处。通过此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现村内的垃圾得到集中处理、定点堆放、日产日清;公共场所、村民的房前屋后无垃圾、无乱堆乱放杂物;河流、渠道也由原来的浑浊不堪变得清澈见底。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篇6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按照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研究,我的研究调研课题是“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面貌”,为深入了解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xxxx年5月下旬始,我对全镇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便无害化处理、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全镇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 各村环境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进行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饮水安全、路面硬化,绿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部分村庄加强了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段时期以来,全镇不少村庄出现农村卫生环境下滑趋势,农户居住区环境卫生条件差,村道两侧重现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综合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随着我镇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调研情况来看,各村大部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非常欢迎和期待。

二、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处理效率低,居住生活区环境卫生差。全镇除去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六市庄、豆家庄、北解疃、赵庄七个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外,其余18个村都没有建垃圾池,依然存在生活垃圾随手倒在自家门口、村沿街沟渠的现象。一到起风的日子垃圾到处乱飞,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恶性反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健康。

2、基层组织力不强,人员、制度、设备缺失。在走访的25个行政村中仍有18个村还没有组织建立固定的、长期的保洁队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一旦卫生检查只是临时组织人员打扫卫生,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此外几个村的垃圾池、环卫车辆、卫生工具的配备也不齐全。

3、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农民环保意识薄弱。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的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对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能够足够重视,个别村户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个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

4、清理“三堆”仍是个村整治的重点问题。虽然有的村已经使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但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多数村存有多年未烧掉的废木材。特别是三秋生产收获以后,村里有沿街、小巷、自家门口、墙角等处堆放玉米皮现象。此外部分村路边存有粪堆、砖垛,同时随着农民建房数量的增加沙堆、石堆、以及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地堆放在路上,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5、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调研中发现,除了有豆家庄、六市庄、赵刀寺、马刀寺、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辛店、北解疃、赵庄、肖庄11个村的路面硬化较好,建立了较好的路面交通设施外,大部分村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村内主干道、临街巷道路面没有硬化,排水、排污下水道建设不到位,有的`村虽然拥有下水道但存在排水排污不彻底,堵塞情况严重。部分已经实现亮化、绿化的村不能够对相关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护。多数村没有建立垃圾池,不能实现镇垃圾清运处理。村队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等资金问题成为困扰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问题。

三、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各村要提高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保护村规民约,推行基层干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强化落实村民责任,建立各村维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农户房前屋后由各家各户自己负责打扫清理,保洁队伍对村主要干道进行打扫和绿化带的维护,加强对村主要区域巡查,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大众化、长期化、制度化、常态化,

2、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保洁队伍的资金帮扶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队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全体村民广泛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使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左邻右舍的相互影响激励不断提高村民的维护清洁的意识。来解决“三堆”问题,其最根本还是大力增加农田玉米机收作业面积,大力发展沼气、煤气等清洁能源,改变农村燃烧秸秆的原始生活方式,彻底消除三堆在村内的存放。

4、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监督检查体系。各村可以根据实际出发开展模范一条街奖励活动,以模范的力量感召人,每年在村内评选出若干模范家庭、文明街道予以物资奖励,提高临街农户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等成立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小组,对农户及清洁队伍进行监督,负责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队主干道、亮化绿化设施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篇7

xx月xx日上午,xx乡党委、政府召开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会。

会议要求,按照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目标,结合辖区工作实际,用心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水面杂物、清违章建筑)、“四改”(改生活污水、改公厕、改居住环境、改基础设施)、“五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路灯亮化、居室美化、服务优化)的综合整治行动。以“共建共享、包干到户、职责到人”为原则,通过“清扫整治、集中堆放、分类处置”等方式,切实解决农村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污水乱排等问题。同时,集中整治场镇道路两侧私摆乱设、乱停乱放等现象。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报告 篇8

自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来,在xx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书记薛强的带领下中山社区居委会,倡导、配合,认真开展职责区垃圾清理和环境卫生保洁等工作。现已取得初步成效,使天官岭沟口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为了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使这项工作逐步向日常规范转变,我社区工作者、统一思想打好环境卫生治理攻坚战,务必全力以赴完成好环境卫生整治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健全组织,落实职责。

成立了环境卫生工作小组:由主任方碧琴任组长;书记周金兰任副组长;陈美、陈锐、郑梦婕为成员,具体负责职责区环境卫生的监管工作,保证该区域内卫生清洁。

二、注重引导宣传教育。

充分向周边居民及商户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促使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好处渗透到各个角落,深入人心,让居民群众普遍意识到整治城区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进而改变生活、生产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自愿地配合、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行动上来。构成全民动手的强大声势,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出全民动手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三、工作成效。

经过十来天的集中治理,天官岭沟口的环境卫生取得了必须成效。清理陈年垃圾7处、成堆垃圾12处、零星垃圾17处、破家具6处、乱堆放10处、乱贴小广告3处等。并定时组织工作人员沿路巡查,有垃圾随时清理,发现随意扔垃圾者及时上前劝阻。通过我们这几天的努力,使该路段脏、乱、差等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路面变得更加整洁,交通更加顺畅,店面整齐有序。虽然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取得了必须成效,但仍然存在必须的问题:一是居民思想认识不高,二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三是工作时危险性较大(沿路车辆较多),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