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一时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个五十岁开外的老头,同学们背地里却喊他“老太婆”。不是同学们太调皮,主要是王老师实在太婆婆妈妈了,一点儿小事他都会啰嗦个没完。
一提起王老师的婆婆妈妈,连班里的闷葫芦都会滔滔不绝:“那天下午放学后,我踢完球去教室取书包,天都快黑了,老太婆还没回家,看见我歪戴着帽子,就赶过来给我扶了扶,说什么‘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真啰嗦!”另一个同学马上接话:“就是,就是,那天他见我外衣拉链没拉,对我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非给我拉上。哪个老师像他呀,大热天的,衬衫的风紧扣还扣得严严实实的,真是个老古董。”
大家正眉飞色舞聊得开心,冷不丁瞅见王老师笑眯眯地站在门口,原本笑得东倒西歪的同学们,刷的一下挺得笔直。王老师和蔼地看看我们,语气坚定地说:“这就对了,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人从小就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王老师虽然婆婆妈妈,上课却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有一次课堂上,他叫我回答问题:“人为什么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我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但以当时的叛逆心理,就是不愿一板一眼地照着教科书发言,为了掩饰自己的困窘,我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竟也不恼,反而安抚我“看来你需要平静一下”,然后示意我坐下。
有同学悄悄地对我说:“等下课了,看老太婆不啰嗦死你!”我也忐忑地等着暴风骤雨的来临,然而王老师始终没有教训我。
转眼春天来了,校园里的柳树绿了,同学们一致嚷嚷着要去秦岭山踏青。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但他也啰嗦得更来劲儿了:“一定注意安全,要集体行动,不要一个人到处乱跑,带上水壶,及时补充水分……”反反复复地强调,啰嗦个没完没了。
返程时,我和两个女同学跟大家走散了,三个人都不知道去火车站的路该怎么走。在空旷的大山里,我们正无助时,碰巧有一辆去城里拉煤的大卡车路过,好心的司机把我们捎回了城里。
谢过司机,我们直奔火车站,在出站口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等着同学们和老师早点儿回来。终于,当最后一趟火车进站,同学们看到我们三个的那一瞬间,一窝蜂地拥上来,七嘴八舌地数落我们:“知道吗?你们都快把老师吓死了。”“老师为了找你们,从山脚到山上,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嗓子都喊哑了”……
我怯生生地走到老师跟前,噙着泪小声说:“王老师,对不起,我们迷路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王老师一边说,一边慈爱地看着我们,那目光还真像一个老太婆。
往后的日子,王老师依然婆婆妈妈,但同学们似乎对老太婆的啰嗦没那么排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