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一本书

知远网

2023-06-07文/苏志德情感

每人都是一本书。我品读过不少的人,朋友,同事,亲戚,甚至陌生人,却忘了自己的至亲至爱的“一本书”——妻子。

九十年代初,我与妻子恋爱,阴差阳错,家里连续发生几件大事,因而,没举行过婚礼。草草地去领结婚证,就算完婚了。婚后,她想去县里读高师班,因为信息不畅,被延误了,读不成。后来,女儿出生,她就成了全职太太。每天除了照顾小孩,还负责我们家的后勤保障。我每天早起晚归,不是应付扫盲工作,便是搞“普六”材料。家里的事情几乎全甩手给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没吵过大架。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许多分歧。她不准孩子嬉闹,哪怕在家打闹也不行。我曾经对她说:“孩子打闹,是健康的表现,闹够了,自然会停下来。”她却反驳我:“如果经常这样,一旦养成习惯,到学校老师会很难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自然这事都没有对错,我呢,尽量让孩子玩耍,妻子尽量管束孩子,这倒也形成一种互补,既让孩子性情得到释放,又受到一定的管束。

孩子稍稍长大,妻子想开个门面。于是,我们拿了所有积蓄,在镇上开一个门面。我依然没空,妻子一边带孩子,一边经营门面。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我唯一能帮的,就是卸一些重货,卸完便甩手不顾了。生意还算可观,让我们信心满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店开不到两个月,镇上一把火,整个镇化成一片灰烬,我们从老板变成了“白板”。

我们没钱去翻本,也没打算再做生意。就这样,妻子又恢复了她的全职太太。我也有了新的打算,去参加成人高考,到城里脱产学习,完成了我的大学梦。

两年后,我完成学业回家,和妻子想尝试去做别的生意。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每天生活难以自理。于是,妻子又带着孩子回老家去,精心照顾父亲。几个月后,父亲病情好转,孩子也到了读书年纪,才又带孩子回到镇上。妻子虽到了镇上,每天都牵挂着父亲,她老是催我回老家把父亲带到身边来赡养。我不是想不到此事,而是考虑到照顾老小全部由妻子一个人来担当,负担过重。可是,没其他办法,姊妹们都早已嫁人,只有父亲在老房子过着孤独的生活,我只好到老家去接父亲来镇上。就这样,我们又打消了做生意的念头。

父亲刚来一段时间,生活很不习惯,几次要求回家。我跟父亲没说多少话,但妻子却对父亲说一大堆掏心话,才安稳了父亲摇动的心。父亲虽然勉强跟我们住下来,但还是不安心,老是睡不着觉,每天睡得很迟,半夜三更又起来抽他的叶烟,直到天麻麻亮,才稍微有点睡意。

父亲到镇上来,差不多半年时间,才习惯了异地生活。我们一家人住在公房里,虽然很窄,但老小都在身边,也就安心了。

不过,我们住的镇上,一到冬季,严重缺水,洗衣机几乎用不上。我们的衣服都是妻子一大堆一大堆的挑往井边洗,弄得两手红肿。我作为丈夫,没有帮上忙,感到愧疚。

我时常在思忖:妻子为了我,为了我们的家,每天含辛茹苦,如今已是银发斑斑,但她从来不埋怨谁,每天过得比谁都快乐。我曾试探着询问妻子:“你嫁给我过这样苦的日子,后悔不?”妻子没有作答,只是露出真诚、灿烂的笑容。

在我眼里、心里,妻子就是这样一本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