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

知远网

2023-09-26文/林颖美文

村里的孩子喜欢赶集,是我记忆里最深刻最微妙的事儿。弯弯的乡路,欢快的脚步,不管有钱没钱,有了伴就往镇里跑。八里的路程,对于那帮淘气的孩子来说,是小事一桩,几个竞跑就到了。

小时候家里很穷,总不见得有几个闲钱。我的父亲不抽烟,不喝酒,口袋里一般没钱,要是家里有头肥猪出售,母亲的口袋里才压点血汗钱,但不到关键时刻,总不会去动用,为几个哥哥攒着娶媳妇,还准备着搞新瓦房用。

我们做小孩的,总不敢随便乱花一分钱。吃到的糖果都是父亲赶集的时候从镇里买回来的,鱼珠糖一毛钱一包,当时的糖果真的比蜜还甜。每一次父亲赶集,我都会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到村口的梧桐树下去等。在那里,我们可以做游戏,可以捉迷藏,或打打牌很是尽兴,等父亲回来一同回家。我还会把父亲买给我的鱼珠糖分给伙伴们吃,大家有说有笑,很是友好。

村里算有钱的就是兰兰家了,她的爸爸是生产队会计,好像米都没缺过,几姐妹相对来说穿得很体面。她们家里的床底下都堆放着好大好甜的地瓜,地瓜搁久了就会发芽落蜜,软绵绵的,很甜很甜。这常常让肚子咕咕叫的我们羡慕死了,吃一点带蜜的地瓜皮都会舔手指。兰兰家买的鱼是用油煎的,我们家买的小鱼是用水煮或稻草烤,这种小鱼送稀饭总是清凉清凉的,消化特好。

乡村的孩子,一年之中有四次喜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的时候,在野外放牛的娃都有饭吃,听哪里有炮竹响就往哪里跑,一天几顿不回家;端午节那天,最开心的就是陪同母亲到村边的小河边洗粽叶。用益母草擦身,是农村的一种风俗,说是洗苦水不得病,小孩个个必须洗。端午时节,小河边木棉花盛开,小伙伴们沉浸在水里,打水仗,泼水花,弄得在河边洗衣服的阿妈们追着我们屁股打;中秋节就更开心了,还没等天黑,小伙伴们就相约集中在一块互相比月饼的大小,然后就盼着月儿升起。此时不管多困,都得等月亮升上头顶放针头,"放针"是孩提时在中秋节那天最喜欢做的一件事,说月亮升至头顶,牛郎和织女才能相会,那时候月儿最明亮。"放针"时,一群小孩子会围着盛满清水的碗,轻轻的在水面上放着一支或两支小针头,看针头变人,变笔,变勺子,变筷子,变苦果,变锤子等等……

记得有一年,月饼特缺。我三哥和几个同伴跑去金江买,有四头、五头、六头的,也有十头的,有的比巴掌还大,可哥哥不舍得买,就买了两三包。买回来的月饼放在米缸里,说是留到十五的夜晚才拿来照月亮。记得那时每天下课回来,我都会开缸盖看看,嗅嗅。刚开始还是不吃,后来忍不住了就跟妈妈说想试试好不好吃,谁知妈妈同意了。这一试,哇,那甜味儿呀!于是一吃就是一个。再后来我每天都像老鼠一样咬一口,月饼都快被我吃光了。

妈妈知道后,就对我说:想吃就吃吧,反正到中秋节你不要哭就行了,到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去哪里弄个给你。我一听高兴极了,这下可以光明正大的吃了,哥哥姐姐们一起跟着我提前尝到了月饼味。

那年的中秋夜,我不敢出门,因为我怕看到别人的月饼,更怕看到月亮。正当我坐在桌子旁假装写作业时,忽然听到妈妈说:哇,今晚的月亮好大好美啊!月亮肯定是想吃鸡腿了。秀秀,你出来照照看,月亮会高兴的。我听妈妈怎么一说,也很兴奋,月亮也想吃鸡腿吗?我跑到门边,看到的月儿真的好美好美,清澈的脸上挂满了微笑,那是以前我没有看到过的。以前多看月饼,少看月亮,那明静的夜空,像无限的海洋广阔而深远,轻轻移动的白云就像暮归的羊群,也像我放养的白鸭子,它们在我的视线里慢慢游动……

一家人还在吃饭,父亲还在说他的稻田,他的牛和车。母亲在往父亲的碗里夹菜,往哥哥姐姐的碗里夹鸡肉,我已开心的拿起鸡腿跑到院子里照着月亮喊:逗逗月儿,吃一点,鸡腿比月饼还甜呢!我越叫越来劲,越叫越响亮,最后我还爬到石榴树上照月亮。月亮一直对我笑着,我一直对着夜色笑着,一幅温馨的画面定格在我的童年……事过几十年,我还记忆犹新,仿佛昨天啊!

而一年之中的春节,让孩子们最关注的还是一套新衣服。每每临近春节,便日盼夜盼,盼母亲动工裁缝。这个时候的母亲,在白天忙完地里的活后,一到夜晚,就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为我们裁剪衣服。那时候面料还要染色,因为家里缺布,母亲总是去买一些便宜的粗布做一家人的衣服,父亲和母亲的就染成黑色,哥哥的染蓝色,我和姐姐就染成粉红色或绿色。

到后来,母亲用外婆留给她的几个银元去换了现钞买了一辆缝纫机,慢慢的我们也有正规布衣穿了。到我上初中的时候还穿起了的确良,轻飘飘的很透明,是我少女时期最喜欢穿的衣裳,穿起来漂亮极了。

我的童年就像一部有趣的长篇小说,回忆起来是一种享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依着窗口,凝视月下的静谧,眺望旷空的安详。闪烁的星星,好比我们淘气的眼神,微风拂面,心语绵绵,想说的话语如潮水漫涌。而对着电脑的我却感觉无从下手,键盘敲打出来的心情总是抒不透情,表不尽意,波飞浪涌的心海,总是起伏童年最悠远的记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