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好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读书者博,好追求者成。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鼓励和引导教师读书学习,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增强理论知识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我们物理学科的老师8月23日参加了“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罗莹老师《从新旧课标比较,看初中物理教学变革》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范佳午老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及案例分析》的讲座,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对新课程、新教材增加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具体案例的分析设计,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将学习记录和个人感想总结如下:
一、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炼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强化了物理课程的育人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对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物理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继承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中列举了大量的样例对三级主题进行了举例说明。物理学科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科技成果和科研成就,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之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注重课程基础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继承了主题式课程结构,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凝练了五大主题,主体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每个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四、注重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的“实验探究”主题,增强了物理实验的整体设计,要求更加具体科学,体现了实验育人功能。新增的“跨学科实践”主题,关注各学科间的渗透与关联,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将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等主题融入课程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五、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指出教学中要突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要求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作用。
六、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坚持素养导向,强化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目标明确、主题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同时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总之,要践行新课标,我们就必须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坚持素养导向,明确课标要求,加强学科类知识的整合,推进跨学科实践,因材施教,让教学成为适合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教学。以上只是学习课标后一点所思所想。今后我会更深入的学习课程标准,以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目标。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从新的课程标准可以看出,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更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贴近生活。
“跨学科实践”侧重体现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联系,在前面一版的课标中有要求,在新课标中,地位更加突出。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操作等,新课标要求把这些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物理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要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作为一位物理教师,我们既要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又要提高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等,以适应未来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日渐成为我们的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且要让学生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而且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物理备课组采取了以,且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
一、教师一定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物理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为了学生的未来,也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从前的思想和方法屏弃糟粕,尽快适应新的形势,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甚至助手。
二、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接受知识的程度最好,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在我们备课组中,我们常常互相要求,互相提醒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真正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从小学开始,学生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根深蒂固。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经历了想办法——实践——改进——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门主要根据课堂内容事先设计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但很快我们发现这样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做过的题目就会做,换个面孔出现就迷糊了。而且于我们大片的中下学生,这种方法几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们想办法改进,加大集体备课的强度,互相提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讨论,争辩,由于备课充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加灵活的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减小问题的指向性,注意控制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效果逐渐出来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仍然不够吸引。
而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学校的物理成绩差,并不是因为尖子生的缺乏,而是因为后进生的数目比起其他学校来说太大了。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还需要继续想办法。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争论,逐渐成型了一个教学模式,那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学习小组,老师退到指导者和助手的位置,让让学生看书的基础上,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让学困生向优势生学习,优势生帮助学困生,小组中多人动起来,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人也动起来,各个小组动起来,全班就随着也动起来。因为充分相信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不但让优生有机会表现,也让差生有机会表现,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通常都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中自己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再提到班集体中进行解决,同时我们注意,即便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我们也要求要用鼓励的眼光和肯定的语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然后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一旦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较满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从被动压迫的变为主动自愿了,从而时收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了。在上学年的期末考试中,我校的物理成绩比往年已有所提高。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成熟,就现在而言,运用得最成功的是在复习中,以学期的公开课“光的反射”为例,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决定采取的就是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教学,在上课提出本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马上形成学习小组,然后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大家一起合上书本,对本节知识进行探究,因为有时间有机会,无论成绩好差的同学都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接着小组中的同学一起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看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因为知识结构图出来之后还可以上黑板板出来与其他小组比赛,同学们都还处在一个好胜的年龄,所以会努力和小组同学合作,争取自己的结果是最好的,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几个小组在黑板展示后,师生共同评价哪个好,为什么好,期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总结将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在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允许同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教学,这样就调动了成绩差的学生,因为通常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敢请教老师的,但请教同学他们还是乐意的。同样,对问题的解决总是采取比赛的方式,所以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自己可以赢,成绩差的会希望自己有在解答的过程中有机会表现,成绩好的同学希望自己这个小组优秀,所以就课堂纪律上作到了学生管学生,就课堂教学上做到了学生教学生,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好,课堂效果也比较不错。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我们还要继续放开手脚,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相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方法,是解决我校物理成绩多年以来一直难于突破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以上是我在物理新课标教学中的措施和心得,愿同行们指正和共勉!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行新课改之前,我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按照领导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紧跟中考的形势,认真分析中考试题的变化趋势,对区教研员的出题思路更是了如指掌,基本上能做到未雨绸缪,进行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学生的成绩也基本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提高成绩,我还加班加点,中午时间给部分学生义务辅导;同时,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的申请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已如此,领导对我的评价也是很高,委以重任,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新课改开始了,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新课改。在新课改之始,我们备课组就进行了许多尝试:
1、我们上课的形式在变,由灌输式的课堂授课转变成探讨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我们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在变,把原来的单纯的习题式练习变为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小制作、家庭小实验、小探究、物理小报、所及相关资料、社会调查等等。
3、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变,由单纯的学习分数变为评语、课堂纪录、作业、考试成绩等以指导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4、我们的考试题目在变,改变以往单纯的考察知识与技能的题目,增加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题目。
5、我们的师生关系在变,以往老师是权威,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接受知识,改正缺点,课改后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开放的,讨论了很多没有明确结论的问题,课堂延伸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很多领域超过了老师,老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
6、我们还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把授课的难度降低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难度。因为新课程标准要求杜绝繁难偏旧的题目。在当时,我们所作的努力得到了很多领导的肯定评价;学生们也相当配合,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总是盼着上物理课,在上课前,翘首以待,课堂上,积极地参与,课后,对形式多样的作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课改前相比,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主学习的感觉。很多学生的作业超出我们想象的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合作的机会较多;完成作业时,也可以协作完成。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展现:能写的写;能画的画;会上网的搜集资料;动手能力强的做小制作、做小试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曾经记得:有一个小女孩,数学成绩不理想,一开始学物理时,听了别人的话“数学不好的物理很难学好”,一度没有学习信心,作为老师,刚接触时我竟没有察觉,后来,我布置了一个关于“八孔竖笛的发音原理”的作业,她竟然做得最好,它把作业设计成物理小报的形式,有实验、有分析,而且,组织语言,版面设计都非常棒,她的这次作业不仅得到了我的大力表扬,也是她获得了学习物理的信心,课堂上,她敢于发言了,做作业也不觉得很难了。后来她和我聊天,我才知道她是怎样开始学好物理的。
在做作业时,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改变着:为了弄清楚汽车的速度仪去请教当司机的亲戚朋友;为了掌握认识交通规则上网搜集资料;为了了解听诊器的原理甚至跑到医院挂了号去请教大夫;为了了解衣服鞋子的号码进入商店去请教售货员。正当形势一片大好,我们准备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课改后的第一次全市统考到来了,我的学生并没有取得令领导满意的成绩。
后来我分析了这次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如下:毋庸讳言,在新课改中,虽然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提高,但是,我一共教150多个学生,总有关注不到的角落,有个别学生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他们惯于接受,惯于在老师、家长的逼迫下学习,一旦放手,他们无所适从,在班主任和我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学习成绩已经有所下滑了。再就是,我在教学中,追求和《课程标准》要求一致的同时,忽略了教研员的思想转化情况,我的授课难度降低了,但是,教研员出的统考题的难度比课改前反而提高了。还有就是,我所关注的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能力方面的提高并不能在单纯考察知识与技能的试卷上体现出来。
第一次统考后,很多老师都清醒了,及时调整了方向,继续搞应试教育,继续搞题海战术,继续逼迫学生拔高练习,因为统考题目中还是有很多繁难偏旧的题目。而我,却一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我中新课改的“毒”太深了:我投入了那么多精力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头脑风暴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改变,研究作业的改变,研究测试题目的改变,竟然不如原来的研究教研员、研究中考题,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在我的徘徊思考中,领导对我失望了;家长也开始挑剔,认为我对学生要求不严格,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的作业完不成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班主任也认为我不够狠,对学生放纵;要好的同事开始劝我:你不能给学生好脸,他们就是欺负你好脾气,你狠一点,看他们还敢不完成作业吗?作业做得少,当然成绩就提不上去了。
同事的话,在现实生活中是正确的,可是,根据我学习的教育理论,却是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靠老师的威逼利诱来学习,那怎么算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我也从各方面了解了学生的作业情况,每个任课老师都急于出成绩,作业很多,而且大多数老师手段毒辣,学生不敢不做,经常有学生作业做到十一二点,面对缺乏休息、面容憔悴的学生,我实在是不忍心再逼他们。由于顽固不化,不思悔改,我被靠边站了,教差班,但是,我依然故我,继续研究,当时正好是30岁,三十而立,我虽然不能有自己成功的事业,但是我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教师之路,搞教育教学研究,哪怕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
后来,学校要参加新课改学校的评选,领导想起我来了,把我们组的新课改材料整理收藏展览,把我们的新课改经验大书特书。这时,领导对我说了几句恭维的话:“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才会教出科学家。”但是,我的用处,也就是在论文评选、先进学校评选这些活动中。
近几年,应试教育之风越刮越烈,领导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手段逐步升级,老师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差,待岗、交流、支教,校长的权力越来越大,看谁不顺眼,那您就走人了。在无奈之中,我的理想化的新课改实践越来越难,毕竟,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教育还具有曲折性、反复性、合作性,单凭个人之力,怎么能实现新课改?我开始向应试教育低头,学期初,按新课改的要求去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的要求、科学素养等等,临近考试,加强练习,不再回避繁难偏旧,只要是教研员有可能考的,我就要紧跟形势。面临当前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我想:是否有一天,我会彻底的变回到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
总结我的新课改历程,我觉得,新课改的阻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教育局按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学校按考试成绩评价老师、学生,家长按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老师。而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不宜评定“综合”的分数或等级,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予以同等重视。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应该采用笔试、实验操作与学习档案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不同的评价方式反映不同的侧面,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不可比的,所以不宜按某种权重对各种评价的结果进行合并,不宜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或等级。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不能削长补短,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新科改在推广,但是,管理者的评价方式不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又怎么能改变呢?而且,现行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性越来越差,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在关注自己学科的教学成绩,没有人再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新课改理论的推广,虽然,新课改搞了6年,针对教师的培训、考试接二连三,但是,老师们真正明白新课改理论的很少,甚至很多管理者、校长对新课改理论一窍不通。
第三,老师的教学能力及学习能力,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不思创新,不会创新。
第四,还有社会的整体意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可是我们的社会能提供的机会却很少,很多企事业单位、相关机构还没有做好准备。
第五,现行的教师编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思想情感,要对学生有全面地评价,按现在的教师编制,一个老师至少教100个孩子,向我们这个学科,每年一个人教200来人,根本达不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第六,现行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现在的学校管理者,提出的口号是:面向每一个孩子,其实,根本做不到,看似每个人都在管理每一个孩子,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孩子,谁对他真正负责呢?班主任?一个班主任要管50个左右的学生,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到;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团委书记、任课老师,好像都能管到这个孩子,实际情况是,谁都不会走到这个学生的心里。学生的思想状况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怎么能自主发展呢?
第七,教研员,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教研员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市教研员负责出中考题、区教研员负责出区统考题,而中考题、各区统考题是现在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每一学期,各区都在用统一的题目考学生,给学生、老师排名次;每年中考结束,市教育局都会按照学生成绩给每个学校排名次。所以,教研员这个职位是相当重要的,他在制定一个标准,一个衡量学生、老师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不是一定合理呢?
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怎么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过程,这不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怎么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老师的教学,每个老师遇到的学生、学生家庭千差万别,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何况,教研员由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味的拔高考试难度。不能落实“杜绝繁难偏旧”的新课改要求。更有一些教研员唯利是图,利用手中的权利办培训班、编辅导材料捞取利益。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日渐成为我们的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且要让学生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而且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物理备课组采取了以,且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
一、教师一定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物理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为了学生的未来,也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从前的思想和方法屏弃糟粕,尽快适应新的形势,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甚至助手。
二、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接受知识的程度最好,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在我们备课组中,我们常常互相要求,互相提醒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真正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从小学开始,学生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根深蒂固。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经历了想办法——实践——改进——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门主要根据课堂内容事先设计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但很快我们发现这样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做过的题目就会做,换个面孔出现就迷糊了。而且于我们大片的中下学生,这种方法几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们想办法改进,加大集体备课的强度,互相提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讨论,争辩,由于备课充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加灵活的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减小问题的指向性,注意控制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效果逐渐出来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仍然不够吸引。
而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学校的物理成绩差,并不是因为尖子生的缺乏,而是因为后进生的数目比起其他学校来说太大了。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还需要继续想办法。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争论,逐渐成型了一个教学模式,那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学习小组,老师退到指导者和助手的位置,让让学生看书的基础上,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让学困生向优势生学习,优势生帮助学困生,小组中多人动起来,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人也动起来,各个小组动起来,全班就随着也动起来。因为充分相信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不但让优生有机会表现,也让差生有机会表现,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通常都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中自己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再提到班集体中进行解决,同时我们注意,即便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我们也要求要用鼓励的眼光和肯定的语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然后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一旦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较满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从被动压迫的变为主动自愿了,从而时收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了。在上学年的期末考试中,我校的物理成绩比往年已有所提高。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成熟,就现在而言,运用得最成功的是在复习中,以学期的公开课“光的反射”为例,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决定采取的就是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教学,在上课提出本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马上形成学习小组,然后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大家一起合上书本,对本节知识进行探究,因为有时间有机会,无论成绩好差的同学都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接着小组中的同学一起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看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因为知识结构图出来之后还可以上黑板板出来与其他小组比赛,同学们都还处在一个好胜的年龄,所以会努力和小组同学合作,争取自己的结果是最好的,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几个小组在黑板展示后,师生共同评价哪个好,为什么好,期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总结将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在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允许同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教学,这样就调动了成绩差的学生,因为通常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敢请教老师的,但请教同学他们还是乐意的。同样,对问题的解决总是采取比赛的方式,所以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自己可以赢,成绩差的会希望自己有在解答的过程中有机会表现,成绩好的同学希望自己这个小组优秀,所以就课堂纪律上作到了学生管学生,就课堂教学上做到了学生教学生,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好,课堂效果也比较不错。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我们还要继续放开手脚,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相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方法,是解决我校物理成绩多年以来一直难于突破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以上是我在物理新课标教学中的措施和心得,愿同行们指正和共勉!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现代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向老师学”转变“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现代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 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向老师学”转变“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核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1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3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4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化的教学工具,其对于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教学的有效推进,实现当前新课标做出的教学优化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就要能将多媒体的作用有效地认识起来,并对其有效应用的方法进行研究。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能针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方向进行研究,明确多媒体在教学的哪些方向可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展现。这样一来,在教师明确了应用方向之后,自然就可以找到教学优化的方向。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特性”这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展现来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在其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声波的波形,这样一来,原本肉眼不可见的声波就可以形象地被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实现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初中物理教学我认为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以后生活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新的课程标准恰恰看到了这一点,基本能做到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所以,较之之前的课标要求,具有更明确的主旨、更具体的可操作性、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优点。
1、学习物理对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基本的规律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最起码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这一点,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了很明确的体现,如要求学生对一些事物的了解——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技术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些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尝试对环境问题发表见解,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能量转化问题,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常识等,这些内容的充实让学生既不和社会发展脱节,又能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处理办法,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新的课程标准变得更实在了些。
2、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关键还是要到实践中去。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去除抽象的遥远的知识说教,转向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新的课程标准在这一点上,首先规范了行为动词,增加了可评价性,使认知水平相对更明确,如在对欧姆定律一节教学要求由理解并计算改为理解,对探究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改为探究并了解,不仅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结果。其次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如将原条目中“会测量温度”修订为会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对应要求更明确,并降低了难度。再则,新的课程标准适当的删减了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在保证享有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3、新的课程标准更贴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新课标首先删除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内容,如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二是删除了学生感到困难而高中将会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三是小学已学过而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知识,如光的'直传特点。四是通过降低教学要求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如关于机械效率由理解改为知道。
4、新的课标更便于教师很好的理解科学内容条目,有利于实施和评价,使教学目标更完善更具体。同时加强了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让老师明晰了哪些实验是属于基本操作类的,哪些是测定性的,哪些是探究性的,能让老师正确的把握和操控考查实验教学,这样处理除了有利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更多的发挥学生实验的自主性,还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使之更适应社会科学的发展。
5、新的课标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落实了情感目标。过去,我们对三维目标的把握并不实诚,很多的时候流于形式,这次课标的修订,更加注重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要用心些,要想方设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以便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要布置有趣的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品尝练习的乐趣,要控制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所解决的物理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以便让学生获得战胜困难解决困难的成功体验。
总之,新的课标体系更加注重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加实用,更加具体,更加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切合时代发展,我们会努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教学,也迫切希望中考的指挥棒能点出正确美妙的音符,让教、学、评完美结合,让我们的学生的各种能力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认真研读20xx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目标,从中深刻的意识到,20xx年版物理课标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并且分别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课程目标,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阐述我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一、物理观念
在新课标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理论学习,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观念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讲授新课和布置作业时多设置以现实背景为依托的问题,让学生多去思考。
二、科学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平时就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模式,对此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要求:一是在习题课中,多把同类型的习题拿出来让学生练习,从中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这些类型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等同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模型建构,这样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题海战术,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刃上;二是在做课本上的实验时,多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考实验的方案是什么,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去设计实验,从而能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三是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尝试去处理自己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具备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四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在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我觉得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问题不懂得自己思考,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于别人,坐等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多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场景作为背景。
三、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四个基本步骤,即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主要包括四条要求:一是能够从事实和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基于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利用物理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会通过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发展获取证据的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四是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其中包含三个要素,即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三条要求:一是通过让学生多动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善于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三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培养学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课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理念,三维目标就必须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依然是一个对学生仍能起到帮助,指导作用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陈旧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育方法,学习应用新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改善,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不断地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地把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合理地贯通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即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
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日渐成为我们的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且要让学生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而且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物理备课组采取了以,且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
一、教师一定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物理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为了学生的未来,也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从前的思想和方法屏弃糟粕,尽快适应新的形势,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甚至助手。
二、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接受知识的'程度最好,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在我们备课组中,我们常常互相要求,互相提醒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真正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从小学开始,学生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根深蒂固。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经历了想办法——实践——改进——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门主要根据课堂内容事先设计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但很快我们发现这样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做过的题目就会做,换个面孔出现就迷糊了。而且于我们大片的中下学生,这种方法几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们想办法改进,加大集体备课的强度,互相提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讨论,争辩,由于备课充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加灵活的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减小问题的指向性,注意控制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效果逐渐出来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仍然不够吸引。
而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学校的物理成绩差,并不是因为尖子生的缺乏,而是因为后进生的数目比起其他学校来说太大了。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还需要继续想办法。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争论,逐渐成型了一个教学模式,那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学习小组,老师退到指导者和助手的位置,让让学生看书的基础上,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让学困生向优势生学习,优势生帮助学困生,小组中多人动起来,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人也动起来,各个小组动起来,全班就随着也动起来。因为充分相信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不但让优生有机会表现,也让差生有机会表现,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通常都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中自己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再提到班集体中进行解决,同时我们注意,即便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我们也要求要用鼓励的眼光和肯定的语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然后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一旦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较满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从被动压迫的变为主动自愿了,从而时收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了。在上学年的期末考试中,我校的物理成绩比往年已有所提高。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成熟,就现在而言,运用得最成功的是在复习中,以学期的公开课“光的反射”为例,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决定采取的就是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教学,在上课提出本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马上形成学习小组,然后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大家一起合上书本,对本节知识进行探究,因为有时间有机会,无论成绩好差的同学都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接着小组中的同学一起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看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因为知识结构图出来之后还可以上黑板板出来与其他小组比赛,同学们都还处在一个好胜的年龄,所以会努力和小组同学合作,争取自己的结果是最好的,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几个小组在黑板展示后,师生共同评价哪个好,为什么好,期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总结将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在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允许同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教学,这样就调动了成绩差的学生,因为通常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敢请教老师的,但请教同学他们还是乐意的。同样,对问题的解决总是采取比赛的方式,所以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自己可以赢,成绩差的会希望自己有在解答的过程中有机会表现,成绩好的同学希望自己这个小组优秀,所以就课堂纪律上作到了学生管学生,就课堂教学上做到了学生教学生,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好,课堂效果也比较不错。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我们还要继续放开手脚,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相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方法,是解决我校物理成绩多年以来一直难于突破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以上是我在物理新课标教学中的措施和心得,愿同行们指正和共勉!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
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核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
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认真研读20xx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目标,从中深刻的意识到,20xx年版物理课标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并且分别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课程目标,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阐述我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一、物理观念
在新课标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理论学习,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观念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讲授新课和布置作业时多设置以现实背景为依托的问题,让学生多去思考。
二、科学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平时就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模式,对此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要求:一是在习题课中,多把同类型的习题拿出来让学生练习,从中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这些类型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等同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模型建构,这样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题海战术,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刃上;二是在做课本上的实验时,多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考实验的方案是什么,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去设计实验,从而能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三是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尝试去处理自己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具备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四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在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我觉得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问题不懂得自己思考,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于别人,坐等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多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场景作为背景。
三、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四个基本步骤,即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主要包括四条要求:一是能够从事实和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基于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利用物理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会通过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发展获取证据的'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四是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能反思自己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其中包含三个要素,即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三条要求:一是通过让学生多动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善于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三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培养学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暑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改变。
新课标指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环境下,必须具备更高层次水平和素养,一线教师面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评价应如何实施等问题。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例如:密度知识的应用,测定机械效率,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利用神奇的图片,大自然的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明确地表述科学探究,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创新导向”的原则,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听老师讲,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教学将积极促使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们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多层次的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成学生的一员。等学生走歪了,在旁边点一下,学生精彩了,欣赏一下。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在一边。这只会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加糟糕,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因此,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阶梯,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学习了解到新课标关注学生的需要并关注他们的发展,满足了现代初中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生重组,这样才能保证站在高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不断适应新的改革,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读新课标,教师们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可教学目标却不能有效达成,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笔者反复回顾和思考及验证,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商榷。
误区之一: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个课时逐渐展示,其内容与人类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并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但有的教师只简单地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看似节省了所谓“理论”教学的时间用于“习题”教学,却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体会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误区之二:以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有的教师上课的设计以“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的互动形式使课堂教学程序化。上述教师的方式和做法对活跃课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故而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在关键之处,问在学生思维的薄弱点,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
误区之三:以简明轻快的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
大多教师把实验当作魔术表演,然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得出结论,就“简明、轻快”地完成实验,挤出时间让给习题讲解。例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分别做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下的实验演示,较详细地介绍完作图法之后,就板书出法则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补充大量的数学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在对分力、合力、等效思想和作图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还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习题训练只会让师生跌入教师累、学生苦的低效的“题海”教学漩涡。
教学中,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实验,自我总结或发现其规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和空间,就水到渠成了。
误区之四: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提高
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认为“一标多本”增加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负担,对教材所编习题教师担心太少,于是在必修本的教学中参人不少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在选修本的教学中参人大量高考要求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参人大学普通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这种教学内容恶性膨胀的反复循环,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物理教学,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完整和基本功不牢,不利于其学习。这样漫无边际地对习题拓展和延伸,反而会造成习题教学的低效,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重的压抑感在学生中弥漫着,会使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
新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培养。新课后需要一定量的例题,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绝不是拓展了知识面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只会使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影响正常的习题教学。少量的一题多变、多解还是有益于习题教学的。因此,教学中不要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而要看作是活生生的有一定经验的人。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习题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必修、选修、高考复习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任何拔苗助长都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课改的根本。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为课改提供自己合理化的经验和建议。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认真研读20xx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目标,从中深刻的意识到,20xx年版物理课标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并且分别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课程目标,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阐述我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一、物理观念
在新课标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理论学习,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观念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讲授新课和布置作业时多设置以现实背景为依托的问题,让学生多去思考。
二、科学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平时就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模式,对此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要求:一是在习题课中,多把同类型的习题拿出来让学生练习,从中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这些类型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等同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模型建构,这样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题海战术,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刃上;二是在做课本上的实验时,多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考实验的方案是什么,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去设计实验,从而能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三是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尝试去处理自己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具备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四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在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我觉得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问题不懂得自己思考,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于别人,坐等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多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场景作为背景。
三、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四个基本步骤,即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主要包括四条要求:一是能够从事实和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基于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利用物理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会通过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发展获取证据的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四是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其中包含三个要素,即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三条要求:一是通过让学生多动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善于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三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培养学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从新课标中学习到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同时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物理,感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辩。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自己,在教学中,不可唯我独尊,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要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教师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生活中有趣的事例、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及学生有意义热烈的讨论等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标准,在教学中要以三维目标来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现代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向老师学”转变“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好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读书者博,好追求者成。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鼓励和引导教师读书学习,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增强理论知识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我们物理学科的老师8月23日参加了“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罗莹老师《从新旧课标比较,看初中物理教学变革》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范佳午老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及案例分析》的讲座,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对新课程、新教材增加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具体案例的分析设计,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将学习记录和个人感想总结如下:
一、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炼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强化了物理课程的育人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对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物理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继承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中列举了大量的样例对三级主题进行了举例说明。物理学科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科技成果和科研成就,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之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注重课程基础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继承了主题式课程结构,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凝练了五大主题,主体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每个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四、注重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的'“实验探究”主题,增强了物理实验的整体设计,要求更加具体科学,体现了实验育人功能。新增的“跨学科实践”主题,关注各学科间的渗透与关联,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将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等主题融入课程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五、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指出教学中要突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要求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作用。
六、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坚持素养导向,强化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目标明确、主题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同时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总之,要践行新课标,我们就必须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坚持素养导向,明确课标要求,加强学科类知识的整合,推进跨学科实践,因材施教,让教学成为适合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教学。以上只是学习课标后一点所思所想。今后我会更深入的学习课程标准,以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目标。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好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读书者博,好追求者成。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鼓励和引导教师读书学习,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增强理论知识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我们物理学科的老师8月23日参加了“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罗莹老师《从新旧课标比较,看初中物理教学变革》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范佳午老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及案例分析》的讲座,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对新课程、新教材增加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具体案例的分析设计,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将学习记录和个人感想总结如下:
一、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炼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强化了物理课程的育人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对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物理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继承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中列举了大量的样例对三级主题进行了举例说明。物理学科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科技成果和科研成就,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之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注重课程基础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继承了主题式课程结构,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凝练了五大主题,主体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每个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四、注重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的“实验探究”主题,增强了物理实验的整体设计,要求更加具体科学,体现了实验育人功能。新增的“跨学科实践”主题,关注各学科间的渗透与关联,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将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等主题融入课程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五、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指出教学中要突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要求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作用。
六、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坚持素养导向,强化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目标明确、主题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同时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总之,要践行新课标,我们就必须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坚持素养导向,明确课标要求,加强学科类知识的整合,推进跨学科实践,因材施教,让教学成为适合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教学。以上只是学习课标后一点所思所想。今后我会更深入的学习课程标准,以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目标。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研读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后,本人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研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仔细对比新版与旧版课标之间的变化,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
(二)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育人
新课标指出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业成就的考核,更要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注重实践教学,解决真实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四)多种方法并举,促进全面育人
物理教学应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育人功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20xx年x月x日,新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正式出炉,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课程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及良好的习惯。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识到过去的培养目的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老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开展和人的终身开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才能、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
物理课程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1)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2)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有利用证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能独立思考,对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
(3)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会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4)初步认识科学本质,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亲近自然,崇尚科学,乐于思考与实践,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善于跟他人分享与合作,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并坚持基于证据的个人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能关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遵守科学伦理,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6
近期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版)》进行了学习,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课例式解读》,我对课程性质与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1、课程性质
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内容及研究范式,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相比于20xx版课程标准,20xx版的课程标准在与学生认知能力、学科课程要求相匹配的学习内容与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完善。此外,20xx年版课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学段间的衔接和学科间的综合,凸显了课程的连续性和综合性。
20xx年版课标课程性质有助于教师探讨物理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性质、特点及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2、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7
通过暑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改变。
新课标指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环境下,必须具备更高层次水平和素养,一线教师面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评价应如何实施等问题。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例如:密度知识的应用,测定机械效率,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利用神奇的图片,大自然的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明确地表述科学探究,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创新导向”的原则,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听老师讲,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教学将积极促使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们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多层次的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成学生的一员。等学生走歪了,在旁边点一下,学生精彩了,欣赏一下。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在一边。这只会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加糟糕,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因此,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阶梯,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学习了解到新课标关注学生的需要并关注他们的发展,满足了现代初中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生重组,这样才能保证站在高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不断适应新的改革,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8
物理的课程改革改革方向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面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首先是教师要控制得住大局
虽然是探究性的开放型物理课,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但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堂乱糟糟的课,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各搞各的,像一个自由市场。中专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是很弱的,现在还把很多时间给他看,给他讲,给他做。如果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压不住课堂的话,不但上这个课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就是上物理课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说闲话、就是可以开小差、就是可以闹翻天的时间。这就与我们的目标越走越远了。我们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了解社会。
二、 其次,教师要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最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足一节课,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之后改变了很多,变成了老师以“提问启发式”授课,学生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现在的课程改革则更进了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再想办法解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别人提出来的问题,你不一定有兴趣“帮”他解决,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你肯定会有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来解决,人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学习知识上也是这样。我觉得物理课上应鼓励他们提问题,各种稀奇古怪的大自然问题、生活生产中的问题都行。平时上课也是这样,有相关的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来,而不是我提。当然,相应地,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使他们被你的知识魅力所折服。
三、 再次,老师要敢于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现代的人不是看谁记住了多少知识,毕竟能记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用的知识搜集出来。有些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一定要帮他们解决,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动手能力,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过程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说远点甚至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校里培养他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们走的路颠簸,这是他们成长中需要的锻炼。
现在信息流通很快,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也可以请教别人,更可以上网去找,或者自己通过实验来解决相关问题,都可以,关键是他在其中学到了东西。 做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的物理课本没有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分开来,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而不是让他们看着老师在台上做。自己经历过的与看别人的毕竟不一样。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一下,鼓励他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得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他们答案。指导他们进行实验来检验,而他们也非常高兴,自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来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 最后老师要敢于把下结论的权利还给学生。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到首都去开会时介绍他的经验说:“我教得很好,我的成功来自我的不善言辞和我的粉笔字写得很差”。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由于他的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无论什么他都自己少说,想办法借学生的口说出来,结论、总结也是如此,大家来下,而他只是引导一下,纠正一下错了的;由于他的粉笔字写得不好,他总是让学生自己出去写,所以没有一定模式的板书。如此一来他教的班级成绩却大大出人意料。
当然了,学生自己下的结论,又是自己记下来的,又经过自己的一次次修改,怎会不特别深刻呢?这样也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 所以不要认为你是老师,下的结论比他们要清楚、精炼,就要帮他们写实验结论,让他们记下你的结论,去背会你的结论。应该抛开这个想法,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下结论,你只需要引导和纠正。一句话,我们物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一定要“握得紧,放得开”。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9
近期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进行了学习,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课例式解读》,我对课程目标有了更深的理解。
1、核心素养内涵
物理观念是在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每一个物理观念对应于相应的物理知识体系,是物理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概念的教育价值。因此,物理观念的提出超越了碎片化的知识与孤立的解题技能,是对学生知识理解和能力发展的更高要求。
通过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在“物理观念”素养中,特别强调应用这些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一是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和思维加工的过程,保证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化,形成学科思想;二是要重视将这些观念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和应用上述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要能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包括简单、有效、新颖、独特的实验方案;善于在物理观念、物理规律与科学事实之间产生丰富的联想。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具有基于证据大胆质疑的意识和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科学思维是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必备的思维能力,是从物理学科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角度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炼和发展。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迁移应用、反思评价等,可以归纳为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四个要素。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
科学态度是对科学感兴趣、热爱科学、愿意学习科学等,在学习、研究和应用科学的过程中,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善于反思、勇于创新等。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2、目标要求
在物理观念方面,一是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二是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应用物理观念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根据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三个要素,即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三条要素:一是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二是在科学活动和生活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三是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关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0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
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1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核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1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3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4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2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3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
二、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标下的角色转换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三、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果不把物理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物理就永远只是空洞的理论,无法叩开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学中应尽量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四、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是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检验假说正确与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实验演示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世界和物理知识的兴趣,一定要重视起来。课件上展示的实验往往让学生感觉很假,所以应尽力创造条件,用实际器材做实验,并尽量多安排分组实验,保证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会物理的神奇与乐趣,进而爱上物理,爱上自然科学,成长为乐学好学会学的具备科研素质的新一代中学生!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4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对今后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我们除了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还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努力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更要不断学习,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注重科学探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再次,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最后
三、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物理课程教学中。
总之,新的课标体系更加注重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加实用,更具体,更加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切合时代发展,我们会努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教学,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5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课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理念,三维目标就必须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
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依然是一个对学生仍能起到帮助,指导作用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陈旧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育方法,学习应用新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改善,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不断地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地把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合理地贯通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即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
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6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对今后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我们除了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还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努力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更要不断学习,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注重科学探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再次,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最后
三、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物理课程教学中。
总之,新的课标体系更加注重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加实用,更具体,更加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切合时代发展,我们会努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教学,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7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日渐成为我们的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且要让学生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而且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物理备课组采取了以,且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
一、教师一定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物理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为了学生的未来,也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从前的思想和方法屏弃糟粕,尽快适应新的形势,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甚至助手。
二、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接受知识的程度最好,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在我们备课组中,我们常常互相要求,互相提醒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真正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从小学开始,学生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根深蒂固。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经历了想办法——实践——改进——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门主要根据课堂内容事先设计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但很快我们发现这样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做过的题目就会做,换个面孔出现就迷糊了。而且于我们大片的中下学生,这种方法几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们想办法改进,加大集体备课的强度,互相提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讨论,争辩,由于备课充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加灵活的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减小问题的指向性,注意控制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效果逐渐出来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仍然不够吸引。
而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学校的物理成绩差,并不是因为尖子生的缺乏,而是因为后进生的数目比起其他学校来说太大了。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还需要继续想办法。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争论,逐渐成型了一个教学模式,那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学习小组,老师退到指导者和助手的位置,让让学生看书的基础上,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让学困生向优势生学习,优势生帮助学困生,小组中多人动起来,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人也动起来,各个小组动起来,全班就随着也动起来。因为充分相信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不但让优生有机会表现,也让差生有机会表现,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通常都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中自己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再提到班集体中进行解决,同时我们注意,即便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我们也要求要用鼓励的眼光和肯定的语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然后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一旦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较满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从被动压迫的变为主动自愿了,从而时收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了。在上学年的期末考试中,我校的物理成绩比往年已有所提高。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成熟,就现在而言,运用得最成功的是在复习中,以学期的公开课“光的反射”为例,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决定采取的就是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教学,在上课提出本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马上形成学习小组,然后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大家一起合上书本,对本节知识进行探究,因为有时间有机会,无论成绩好差的同学都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接着小组中的同学一起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看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因为知识结构图出来之后还可以上黑板板出来与其他小组比赛,同学们都还处在一个好胜的年龄,所以会努力和小组同学合作,争取自己的结果是最好的,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几个小组在黑板展示后,师生共同评价哪个好,为什么好,期望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总结将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在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允许同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教学,这样就调动了成绩差的学生,因为通常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敢请教老师的,但请教同学他们还是乐意的。同样,对问题的解决总是采取比赛的方式,所以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自己可以赢,成绩差的会希望自己有在解答的过程中有机会表现,成绩好的同学希望自己这个小组优秀,所以就课堂纪律上作到了学生管学生,就课堂教学上做到了学生教学生,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好,课堂效果也比较不错。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我们还要继续放开手脚,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相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采取小组互帮互学讨论式学习方法,是解决我校物理成绩多年以来一直难于突破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以上是我在物理新课标教学中的措施和心得,愿同行们指正和共勉!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8
初中物理成绩差怎么办?先别急,有问题,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找出自己成绩差的原因,是不用功学习,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其次,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是哪部分的知识点薄弱,是力学太难掌握?还是质量守恒不容易理解?还是实验题不会做?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首先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像我们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推荐给我们物理化学都是用VCM仿真实验,是做实验的软件,里面每个实验都有针对的中考考点训练,做完实验再做题,我觉得效果很好。而且我觉得最主要这套资料综合性很强,适合大多数同学。
再就是,做题要注意“思”,“思”是“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若能把握住这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4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课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理念,三维目标就必须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
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依然是一个对学生仍能起到帮助,指导作用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陈旧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育方法,学习应用新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改善,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不断地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地把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合理地贯通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即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
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9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现代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 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向老师学”转变“共同探讨”。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0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现代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向老师学”转变“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1
20xx版新课标与原课标相比,多了“学业质量”一块内容。依据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业水平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的学业质量标准。
它是学业水平测试的依据,它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方向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能够更好在指导后期的教学工作。对于具体的学业质量描述,有一些词句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认识、解释、运用、分析、解决、发表见解、撰写科学探究报告等等。
都是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其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科学探究这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学习方式的要求:针对现象→物理问题→猜想与假设→控制变量法→方案(实验器材、实验操作、获取数据、排除故障)→形成结论解释→科学探究报告。比以往的要求有明显地提高。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2
通过这次学习,深有体会。初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没有这种思想。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测定机械效律,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课程标准提出“初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现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
通过以上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在课堂探究性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的推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3
新课标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这样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4
近期通过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版)》课程目标部分,使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以下是我对课程目标的研修心得:20xx版的课标要求是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核心素养内涵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课程目标,体现物理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对物理观念的思考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其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物理观念并不是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是学生在思考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个具体思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现象并认识物理世界。
对科学思维的思考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特点,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在基于事实证据和推理的基础上,敢于质疑与批判,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见解和创新给予鼓励和肯定。
对科学探究的思考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猪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与处理信总、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思考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培养学生的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其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的品质,并在最后升华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守科学伦理的自觉行为。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5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初中物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向标,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一脉相承,不断提炼和升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度切合。
随着xx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跨学科”成为初中物理教育的热词。如何立足物理学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有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每位初中物理教师深入思考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从理念到行动,积极落实素养导向下的课标要求,从明确目标,设置驱动任务,实验探究,有效评价四个维度,突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跨学科育人功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6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认真研读20xx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目标,从中深刻的意识到,20xx年版物理课标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并且分别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课程目标,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阐述我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一、物理观念
在新课标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理论学习,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观念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讲授新课和布置作业时多设置以现实背景为依托的问题,让学生多去思考。
二、科学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平时就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模式,对此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要求:一是在习题课中,多把同类型的习题拿出来让学生练习,从中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这些类型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等同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模型建构,这样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题海战术,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刃上;二是在做课本上的实验时,多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考实验的方案是什么,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去设计实验,从而能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三是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尝试去处理自己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具备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四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在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我觉得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问题不懂得自己思考,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于别人,坐等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多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场景作为背景。
三、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四个基本步骤,即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主要包括四条要求:一是能够从事实和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基于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利用物理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会通过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发展获取证据的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四是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其中包含三个要素,即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三条要求:一是通过让学生多动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善于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三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培养学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7
研读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后,本人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研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仔细对比新版与旧版课标之间的变化,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
(二)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育人
新课标指出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业成就的考核,更要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注重实践教学,解决真实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四)多种方法并举,促进全面育人
物理教学应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育人功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8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对今后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我们除了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还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努力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更要不断学习,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注重科学探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再次,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最后
三、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物理课程教学中。
总之,新的课标体系更加注重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加实用,更具体,更加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切合时代发展,我们会努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教学,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9
从八月一号到十一号整整十天的时间,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参加的省物理教师远程培训。通过认真培训,无论是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的理念还是学科培训,都使我获益良多。下面我就这次培训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培训学习期间,课程学习时间累计十天,完成作业11篇,完成评论近百篇,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交流,讨论,收获很大。
一、通过培训认识到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现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各种知识也不断地更新。作为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更要认真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式的要求。同时,众所周知,我们要通过读书学习从而认识更多的事物,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并取得进步。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高尚职业,所以坚持读书就显得异常的重要了。读书可让自己变得聪明,能让自己更为多才多艺,让自己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也就是讲读书是提高思想境界的一种最重要的途径。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此除了教材及专业书外,教师也要善于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这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教育新理念和新思想。
二、通过培训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并懂得怎样备好一节课。
身为教师,我们都清楚: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始自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备课,教师还可能发现和弥补自己业务上的缺陷,从而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怎样备好一节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备教材
教师对所教的课本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在教学内容方面才能运用自如。备课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其次要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最后要掌握教材,作到灵活运用。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同时,教师自己必须先掌握好。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事先考虑好;处处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备方法
备方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包括考虑教学目的,贯彻教学原则,选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等。要经常听课,利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要体会教材的精神实质,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多加思考,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学习生物教学法,从中吸取滋养,为我所用;开阔思路,广集韬略;在问题面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运用教学理论的技巧和艺术,是在教学实践里磨练出来的,也是在教学实践进而逐步提高的。
4、备学法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备感情
除了备方法外,备好教师的感情也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做为教师,为了使自己上课能精神充沛、心情愉快,上课前,应该回想一下自己上课要向学生讲授的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娓娓动听。
6、备语言
讲课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无论怎样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注意语言技巧,即使教师知识极为渊博,如果不能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也是一种遗憾,有人说:“老师的语言是蜜,它可以粘住学生的思维”。据调查统计:学生最喜欢语言风趣,有幽默的老师上课,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我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激情饱满的语言是课堂上使人愉情的最佳道具。还有,大家是否留心过:我们听过的名师大家的课堂,很少有课件,道具,大多就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把课上得非常精彩。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可见,我们也不可小看课堂上的语言。
7、备教态
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刻领悟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呆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的讲课姿态。
8、备教具
上课前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或课件,使讲授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便于接受又能为课堂节省时间,这样还可以免得上课手忙脚乱,影响课堂效果。
9、课后备
有人说:“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是一个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的教师”。可见,要成为一个好教师,我们也必须善于课后总结,也可以说课后的二次备课。课前备课它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效果,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往往在讲完课后才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因为我们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课堂上讲懂,才能真懂。因而,我们的“教后记”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可以帮助我们修改教案,积累经验。
三、通过培训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
在认真地学习了有关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内容之后,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
长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感受到对于一个学校的整个教师群体来说,教师队伍的
专业化极为重要,这关系到学校的兴衰。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是使他们完成其职业化的根本,这也是他们所谓的生活目标。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课堂细节的打磨,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能力等各方面需要磨练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这不是完全依靠兴趣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但是,教师在不断地钻研的过程中也许会找到不断探索的乐趣。
2、是教师要有自主发展的愿望。
当我们比较起外因和内因时,总会认为内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自主发展也是这个规律,即使学校有很为完善的要求,若教师没有主动发展的意愿,他们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对付这种所谓的制度。同时,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是可以激发的。教师可以从很多教育家的随笔中能够不断体会作者的思想,对教育的执著,对学生的观念,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的态度和其教师的理念等等。但是,现在很多教师缺乏这样的学习以及思考。教师应当通过学习并不是为了能够学习某一节课的设计方法,而是要努力且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并使自己的专业化不断地成长。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受益匪浅,我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更好地适应社会,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0
物理的课程改革改革方向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面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是教师要控制得住大局
虽然是探究性的开放型物理课,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但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堂乱糟糟的课,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各搞各的,像一个自由市场。中专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是很弱的,现在还把很多时间给他看,给他讲,给他做。如果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压不住课堂的话,不但上这个课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就是上物理课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说闲话、就是可以开小差、就是可以闹翻天的时间。这就与我们的目标越走越远了。我们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了解社会。
二、其次,教师要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最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足一节课,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之后改变了很多,变成了老师以“提问启发式”授课,学生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现在的课程改革则更进了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再想办法解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别人提出来的问题,你不一定有兴趣“帮”他解决,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你肯定会有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来解决,人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学习知识上也是这样。我觉得物理课上应鼓励他们提问题,各种稀奇古怪的大自然问题、生活生产中的问题都行。平时上课也是这样,有相关的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来,而不是我提。当然,相应地,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使他们被你的知识魅力所折服。
三、再次,老师要敢于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现代的人不是看谁记住了多少知识,毕竟能记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用的知识搜集出来。有些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一定要帮他们解决,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动手能力,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过程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说远点甚至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校里培养他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们走的路颠簸,这是他们成长中需要的锻炼。
现在信息流通很快,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也可以请教别人,更可以上网去找,或者自己通过实验来解决相关问题,都可以,关键是他在其中学到了东西。做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的物理课本没有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分开来,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而不是让他们看着老师在台上做。自己经历过的与看别人的毕竟不一样。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一下,鼓励他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得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他们答案。指导他们进行实验来检验,而他们也非常高兴,自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来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最后老师要敢于把下结论的权利还给学生。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到首都去开会时介绍他的经验说:“我教得很好,我的成功来自我的不善言辞和我的粉笔字写得很差”。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由于他的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无论什么他都自己少说,想办法借学生的口说出来,结论、总结也是如此,大家来下,而他只是引导一下,纠正一下错了的;由于他的粉笔字写得不好,他总是让学生自己出去写,所以没有一定模式的板书。如此一来他教的班级成绩却大大出人意料。
当然了,学生自己下的结论,又是自己记下来的,又经过自己的一次次修改,怎会不特别深刻呢?这样也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不要认为你是老师,下的结论比他们要清楚、精炼,就要帮他们写实验结论,让他们记下你的结论,去背会你的结论。应该抛开这个想法,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下结论,你只需要引导和纠正。一句话,我们物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一定要“握得紧,放得开”。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1
近期在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了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两部分的学习,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将学习心得做如下总结: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学科内容及研究范式,在人才培养中一直承担着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物理学的这一学科特质在历次课标修订中均作为主要支撑承载其育人功能。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首先论述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这是物理学在义务教育阶段与学生认知能力、学科课程要求相匹配的学习内容与研究方法,是对2011年版《课标》前言中课程性质的进一步完善。
二、课程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为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课程的建构应面向全体学生,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2022年版《课标》规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要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这就要进一步深挖物理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突出学科在人才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多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贯穿始终的理念。这一理念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活、物理、社会三者之间进阶性的实质跨越,帮助学生建构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识,为其探究兴趣和科学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明确物理学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这一课程理念引领下开展的物理教学,可让学生深刻领会学科知识与现实价值的双重统一,了解基础科学作为科技创新基石的重要作用,也是领悟“知行合一”内涵与现实意义的有效举措。
(三)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2022年版《课标》第一次从课程结构角度明确提出以主题为线索,促进课程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2022年版《课标》将课程内容确定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内容的高度组织概况;“实验探究”一级主题是从物理学科特征出发,强化物理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则借助物理学的大观念,构建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素养间的逐步转化。课程内容结构化,将进一步凸显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单个知识的识记、理解跨越到知识网络的整体建构,侧重于加强对学科知识整体性、综合性与迁移性的认识,这将有利于学生学科观念、学科思维的形成,对其科学本质的理解、核心素养的生成大有裨益。
(四)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新课改要求下,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认识物理教学。2022年版《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放在了“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之前,明确了科学探究不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借助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也呼唤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搭建起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可能。
(五)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之下,课程评价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评价质量。通过构建主体多元、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教学功能,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为落实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要求和考评方案,全面、客观、及时地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价与诊断,就要加大开展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力度,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所参与的学习活动入手,全方位地分类评价,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综合评价结果;同时,也要重视以素养立意为中心的终结性评价,切实完成从知识评价向素养评价的转变,真正发挥测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2
20XX年12月6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我县初中物理实验教师培训,通过听夏学茂、邢清、陈军民、刘奇国等几位专家的讲课让我对传统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认真观看了专家讲座及实验演示,感受很深。专家们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课堂总是那么丰富多采?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的深邃?他们的角度总是那么恰到好处?通过学习专家的教学方式,使我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深受启发,现小结如下:
一.精心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知道了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注意点:1、增加可视性,2动作要规范,3、实验器材的选择要简洁、简单,4、实验过程要合理,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实验数据,解决发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时,要引导全体学生都要参与、不能一个做、几个看,一个讲,几个听。让学生多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让学生多废物利用,创新设计实验。
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实验教学资源与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
1、物理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实验,具体形象,亲生体验,让学生感受的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2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环境。
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会发现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并会正确的操作,严密的记录,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4、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5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有些实验一次两次很难成功,要通过多次实验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分析原因,逐个改进,最终才能成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契而不懈的品质。
三.创新是改进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培训中我学到了新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新的实验方法,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不再因循守旧,教师也要创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自制教具,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获。产生最好的效果。在自己的设计中能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驾驭课堂、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的教学程序,使学生乐学。
在此次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是,学校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物理学的教学,重视基础,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应用得得心应手,为学生有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诱发兴趣,健康成长。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时,一致感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兴趣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结合观看物理实验教学录像资料,深刻领会专家们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灵活教法,深厚的知识功底,能将学生引入到胜景,把物理实验教学引入到新境的高超水平。我由初始的迷茫渐渐开朗,不仅要学习课程内容还要不断进取,改进当前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教与学中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四.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人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
五.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家庭小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教材上的实验或活动与探究,这些实验中有很多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可根据教学情况“顺势”延伸,需要的时间少。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就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师德师风也得了升华。为此,我代表所有的教师衷心地感这次培训我们的“专家、教授、名师”,也希望以后类似的培训机会延续下去。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3
初中物理成绩差怎么办?先别急,有问题,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找出自己成绩差的原因,是不用功学习,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其次,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是哪部分的知识点薄弱,是力学太难掌握?还是质量守恒不容易理解?还是实验题不会做?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首先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像我们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推荐给我们物理化学都是用VCM仿真实验,是做实验的软件,里面每个实验都有针对的中考考点训练,做完实验再做题,我觉得效果很好。而且我觉得最主要这套资料综合性很强,适合大多数同学。
再就是,做题要注意“思”,“思”是“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若能把握住这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4
通过暑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改变。
新课标指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环境下,必须具备更高层次水平和素养,一线教师面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评价应如何实施等问题。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例如:密度知识的应用,测定机械效率,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利用神奇的图片,大自然的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明确地表述科学探究,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创新导向”的原则,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听老师讲,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教学将积极促使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们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多层次的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成学生的一员。等学生走歪了,在旁边点一下,学生精彩了,欣赏一下。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在一边。这只会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加糟糕,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因此,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阶梯,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学习了解到新课标关注学生的需要并关注他们的发展,满足了现代初中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生重组,这样才能保证站在高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不断适应新的改革,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5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6
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因此《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版)》应运而生,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版)》并参加包头市教研室组织的课标解读研讨会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研修心得。
一、课程性质
1、物理学的概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3、物理课程定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4、物理课程任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
5、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五个维度阐述课程理念,具体内容描述更精炼、准确。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20xx版课标的基础上,增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依据物理学科内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物理学习主题。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并强调知识的情景化、结构化以及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物理观念。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情景化教学,加强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思维教学和实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也要有所体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评价直接指向课程目标、核心素养,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