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一直以来,政治课都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惯性的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课是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而开设,是对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主要以活动代替以往的运用,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进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自由散漫、任意为之,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内化为实际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二、利用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

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比较乏味,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特点创设情境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三、调整角色,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应该避免使用“满堂灌”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动手的机会,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学生也会踊跃地参与讨论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培养。

四、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完成给政府提建议的问题,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相反,如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是乐于参加,并且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六、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8月,我参加了由澄迈县教科局举行的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暑期全员培训学习。虽只经历短短学习时间,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考了很多。但是,要对经历了十年才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下面我想谈一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新版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特点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与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它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它以实现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为首要任务,超越了学科壁垒,并首次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构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了课程理念和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宣告了“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二、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新旧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对比,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适性问题,使理念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三、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应更加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尽量真实的语境;同时必须关注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与实施在行为养成上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四、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认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为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尽一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尽一份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实施课程标准,才能让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最权威的解读者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自身。我会在看似平凡、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职业的生命动力。相信在经过无数细节的精打细磨之后,自己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一直以来,政治课都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惯性的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课是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而开设,是对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主要以活动代替以往的运用,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进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自由散漫、任意为之,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内化为实际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二、利用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

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比较乏味,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特点创设情境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三、调整角色,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应该避免使用“满堂灌”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动手的机会,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学生也会踊跃地参与讨论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培养。

四、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完成给政府提建议的问题,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相反,如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是乐于参加,并且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六、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寻求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从“李白故里江油”来到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劳、兴奋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胧的”,当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指导老师班主任为我们先容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进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刘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师读书时的老师,时隔6年,再一次听刘老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来自成都盐道街中学的卿平海老师,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出色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韩军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展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人大附中),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熟悉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往教学,毫无新意。实在,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

中学特级教师,优雅的**静老师用涓涓细流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初中语文课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雾般的新语文课程模式豁然开朗,同时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实好了新语文课程模式,学生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成绩,都会不断进步。

成绩和创新性语文教学并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聪明,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杨勇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师等等。你们真的辛劳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出色!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为更好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8月28日,我校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参加培训会。通过本次培训自己有了新的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课程的感悟:

新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课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品德。

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锻炼,依据比赛的形式激发出学生勇争第一、团结合作的精神,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又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既关注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同时关注学生的各个体差异性,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提升每一个;成就每一个。这也对体育教师有了新的挑战,从设计课程到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整体把握,同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通篇一个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式。

正所谓“好学存志远,向阳易逢春”,本次针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讨,从思想上推动了全体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做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继续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8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今后的教学活动实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导作用。

总体来说,两版的.课标内容,基本没有变,即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学习新课标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到变化比较大的就是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样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我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的评价方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我将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领悟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这次,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班学习,通过观摩示范课,课例实践等活动,的确受益匪浅,并对新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标准,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2、教学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的'教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

二、学习方式

1、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教一教,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我所要说的很少,但是今天我确实学到了一点东西,所以说我今天就是进步的。

抛开张主任的开篇语和贺老师的新课标解读不谈,我只想说一说我看到的那一节课。

先来说说这位老师,王延安,一位42岁的小学教师,依然能够站在这样一方讲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我觉得很难能可贵。他的幽默,他的言谈,他对孩子的用心足可以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再来说说他的课,当然,作为晚辈,我很荣幸能听到他的`这节课,自知也没有什么资质给他谈课,只是出于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有句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相信这句话王老师做到了。

在他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虚设的学生操作,不是形式的小组交流,更不是假意的师生评价,从王老师的课堂上我更深体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

或许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就是缺乏王老师身上的一点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具体我也说不上来,是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是对孩子那颗慈父般的心?是自身缺乏的那种幽默?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攀登?是当年考大学的那股冲劲?是……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课文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课文;通过学习一篇课文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xx,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为适应班主任教师对新时代教育理论的要求,我校政教处和团委组织了校本全员班主任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次班主任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语言的规范与标准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为人为表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你希望你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你首先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二、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三、注重原则,教育学生

纪律上要注重"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但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的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们先讲法律再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的侵蚀,班主任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

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总是认为新课标实施起来有四、些困难,班主任工作也相应的有所难度,毕竟各地条件不一样,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观念太强,他们倾向于应试教育,认为儿女只要考取大学就万事大吉。但我听了各位教授的课后才知道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阵痛,只要是对人民、对祖国有利的事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并将它做好。我们人民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有生我养我的祖国。如果不搞好课改又怎么会培育得出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呢?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培育学生创造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青田的实际教育。这样就要更加注重班主任工作,做好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全面发展。

五、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策略"等。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六、推动课改,做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觉努力参加每周政治学习,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落实《教师法》要求。自觉执行我校教学常规要求,履行各项工作职责,按时到校,准时上下课,不歧视、挖苦、讽刺后进生或残疾生,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要努力成为学生最亲近的人,最知心的朋友,也就是要做到把全部热情温暖同学的心,尽最大努力蹲下来与学生相处,在师生间形成潜移默化的共鸣。要有为办好学校,教好学生而团结协助、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探索的胸襟,要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切忌在学生面前数落其他教师的是非,也不能在背后对其他教师论长评短,也就是不利团结的话不说,不利团结的事不做。

七、注意语言艺术,和学生多交流沟通

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把握设置原则。鲜明的针对性。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因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当时的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配合有声语言相机而用。故弄玄虚,有百害而无一益。讲究适度。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设置空白,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要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则显得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获。空白只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反馈信息后,纠正学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设置必须遵从探索性的原则。因此设置空白应选择学生感兴趣,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警语,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优秀的班主任。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在本次与林3小的连片教研活动的数学新课标培训中,使我受益匪浅,我从王校长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数学20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这次,我参加了 小学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班学习,通过 观摩示范课,课例实践等活动,的确受益匪浅,并对新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标准, 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2、教学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的教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 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

二、学习方式

1、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教一教,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核心素养、新高考、教材修订、研学旅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扑面而来,这对中学地理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课改的地理教师素养提升的途径主题讲座”在xx中学开展,有幸聆听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主编xx教授的《地理教研论文选题视角与写作方法》和省地理教研员xx老师的《新时代地理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两场高屋建瓴的讲座,获益颇丰。

一、阅读,让地理教学充满诗意。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热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再也不局限于书本,还有许多新媒体、新技术让阅读的方式和途径得以扩展。无论阅读的载体如何,对于任何人而言,阅读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地理教师的阅读学习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综合类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窗边的小豆豆》、《民主主义与教育》、《父母的觉醒》、《给教育燃灯》、《罗恩教师的奇迹》、《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这些是陈老师推荐的综合类书籍,教师在阅读这些书籍,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激变。第二种是学科专业类阅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地理与生活》、《人文地理随笔》、《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等,这些书籍,为我们地理教师在学科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提供帮助,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我爱阅读,读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及《海底两万里》等书籍,跟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领略地理世界的奇妙;读《窗边的小豆豆》,恍若身临其境在巴学园内,跟着小豆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校长先生的教育魅力,领会教育对人品格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浸透,甚至在《日本》这节课教学时,将其中“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运用到教学中,和学生一起破解日本饮食的奥妙;读唐诗宋词,不仅能丰富自身文学修养,很多诗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马前桃花马后雪”,也让地理课堂充满诗意。

二、教学,让地理教师脚踏大地。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该如何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呢?

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是一种坚定的教学信念,更是为谁而教、为什么而教的具体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教师的课堂上,要想学生之所学,教学生之所缺,以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等作为教学出发点。与其告诉学生答案,不如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

脑中有课标。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地理学科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课程标准却是唯一的。深入研读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将新课标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熟记于心,在教学中才能外化于行。

眼中有教材。课堂教学要有载体,教材作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效利用。从教材中挖掘素材,服务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名教师的主要工作。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用自身的实际教学行动在新一轮课改中奋勇前行。

三、写作,让地理教学走向远方。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诚然,我也知道写反思的重要性,可是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两位专家的讲座,给我指明了方向。

写什么?经验总结、软件运用、课堂实录、教学随笔、原创试题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笔下写作的内容。朱永新曾用幽默的方式鼓励教师写作,成立“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济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的确,积少成多,量变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有质的飞跃。

怎么写?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如何将日常的教学记录质变成教研论文,雷主编从选题、视角、提纲、内容、统稿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分析世界,最后用地理的语言来表达世界,做一个有情怀、有思想的地理教师,让思想走向更远的远方。

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工作不止眼前的教学,还有诗与远方。新时代,新征程,新课改。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脚踩大地,仰望星空,与孩子们去追寻地理的诗与远方。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今年暑期参加新课标美术教材培训(观看视频),通过对美术教育变革的培训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美术欣赏课,感受很多,受益匪浅。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四、从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年轮)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

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试图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强调评述。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探索性:引发性(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

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

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这次,我参加了 小学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班学习,通过 观摩示范课,课例实践等活动,的确受益匪浅,并对新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标准, 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2、教学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的教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 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

二、学习方式

1、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教一教,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炎炎夏日,暑期活动丰富多彩,而“新课程网络培训”则给了我们一次“充电”的机会。一杯清茶,一台电脑,让我的心在这高温天里沉静下来。学习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课程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这一环节,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谈到“根据阅读是对话的认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如何定位”这一话题,我不由得与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相联系。

自我校开展生本学习以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期间,我充分意识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不能“大甩手”,想要提高学习能力则离不开有效的引导,特别是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常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这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能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没有一味地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以充分前置性学习为前提,通过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通过感悟地读,读后再感悟,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关注,以及学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和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导”带学,有效合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那么“会问”则是“学”的大前提,因此,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当他们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留给学生发问解疑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问”,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如:“黄山松‘奇’在哪里”,显然学生已经把握住学的重点,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此时就不能忘“导”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透彻地理解文本。

◇合作中引导感悟

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松之奇。抓住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黄山松奇在哪儿。首先做到有序,谈一谈(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发言。一人谈时,三人倾听,并给予别人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评一评(结合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其次做到引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并给予指导;在大组交流时,仔细倾听,并给予引导。在汇报时,学生能够将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把握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学会合作,懂得怎么交流,合作才能逐渐有效,走向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应是有任务的,指向性也应明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及调整,旨在让学生合作的过程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包括学生合作的任务,合作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全面关注。

◇合作的效能高

初读课文的过程,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的形式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而,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本课堂”中,我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读,和学生自读相比,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效果却不一样。学生自读,遇到不会的字,他得借助工具书,花时间解决,而有时,即便读错了一些字也不知道。小组合作读,不会读的字大家会提醒,读错的字,大家会纠正,同样的时间,效果上看,合作读明显优于自读。

◇合作中不失语文味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让学生以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美妙的语言文字为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前,看过很多教学设计中将三松图片或视频在课堂初始就出示给学生,这样却忽视了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把握松的特点这一关键,先出现过于直观的图片势必限制住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理解,课堂便失了语文味。因此我将出示图片的时间放在检测环节,让学生合作分辨三松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是否把握好三松各自特点的有效考察,同时进一步感受松之奇,深化了课堂。而这个过程是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智慧地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情感支配下完成课文段落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导“内”延“外”

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对课堂所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本节课重点的学习已经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中完成,这时,我把三棵松的学习拓展到黄山无处不在的松海,配合课文中出现的“屹立”“斜出”“弯曲”“仰”“卧”“俯”“状如黑虎”“形似孔雀”等词语对照相应的图片情景朗读,深化主题,加深对黄山松的理解。在学生从理解黄山三大名松神奇到感受黄山松海神奇魅力同时,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借助给喜欢的松写档案卡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着去写其它松。这一环节既沟通了课堂内外,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合作无疑是营造这一环境的有效“秘籍”,而有效的合作也的确离不开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合作是有任务的,指向性很明确,在让学生合作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我参加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学方式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比如我们可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将其编成儿歌、童谣或者小话剧等等。课堂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加上教师灵活亲切的肢体语言,使得课堂丰富多彩、轻松活跃。培养学生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1.Just Listen,即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运用听觉记忆,使他们用第一语言做出反应,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操作呢?(例如,教文具单词时,以前教师大部分采用这样的方法: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ad after me.出示图片,学生跟读。现在新教材要求在Just listen这一步时教师出示图片,反复示范发音,让学生静听,使他们处在听觉记忆的过程中,然后可以把图片朝下,打乱顺序,由教师本人抽出一张,做猜谜游戏,教师问:Pencil? Is it a pencil?学生只要回答Yes或No即可,这一步学生仍然是听,并用第一语言作出反应。)

2.Listen and move,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指一指,找一找,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一阶段他们运用的是形体或运动记忆。如Listen and point/color/number /circle/check.也就是教师发指令,学生动一动。(例如在教数字时,教师快速报数字,学生做出手势,再把数字卡片发给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排顺序,我们还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在教室前放几把椅子,让手持数字卡片的学生坐在椅子上,教师报出两个数字,手持这两个数字的学生尽快更换位置,教师也可参与进去抢座位,这样,形体记忆在这一阶段得到发挥。)

3.Listen and pass it on, 即学生先听再重复,这时他们运用的是短期记忆,也就是跟读学说的过程,如在教对话时,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边看,继续放录音,学生听替换进对话里的新单词,边听,边说,就属于这一过程,在教句型时,如果不讲语法,我们可以教学生唱语法歌等等。

4.Choose what to say, 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够开始用英语说话,这时他们运用的是长时记忆,他们可以用英语选择他们会说的,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愉悦。例如,教食物bread, ice-cream…和句型I like …, I don’t like …可采用开放式教学,让他们自由选择所知道的食物来说出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有的学生就会说出,sandwich ,salad…这样能使学生感到成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5.Just say it,在这一阶段学生能说出他们所学的内容,甚至能脱口而出,这是长期记忆起着作用。在这一步中,可让学生表演,自由对话,复述故事,同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语言表现中的错误,要让学生有安全感,并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运用新课标中的教学方法,渗透新课标的理念,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更好的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交际能力,还请大家多加指导。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7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手机版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

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

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9

我参加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0

20xx年暑期培训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学习,聆听了几位老师对新课标学习材料的精彩解读,受益很大。下面就谈谈我培训学习体会:

一、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二、注重学习、转变观念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以后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1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从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讲授新课程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学科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提高。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2

暑假我读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标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有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课程方案,二是关于课程标准。

一、关于课程方案

1.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细化了实施要求。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监督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2.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实践要求。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了指导性。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5.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五大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

三、对新课标的个人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现在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厚了,课堂氛围更好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2.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意识精神等的培养尤为重要,体育课堂不仅仅是动作技术的教学,也有健康知识、行为习惯、体育精神品质等的一个培养,这也是对新课标体育核心素养的.一个体现。体育动作的学习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体育技能基础不同,也会出现教学效果的差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行为习惯、品质精神的培养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这点,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3.课程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以及运动负荷量和强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语言和方法,课堂中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花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喜好,合理针对性的设计体育游戏。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航标,设计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前要有准备,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多和同仁前辈交流沟通,不断自我提高,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课堂带来的开心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

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

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4

我所要说的很少,但是今天我确实学到了一点东西,所以说我今天就是进步的。

抛开张主任的开篇语和贺老师的新课标解读不谈,我只想说一说我看到的那一节课。

先来说说这位老师,王延安,一位42岁的小学教师,依然能够站在这样一方讲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我觉得很难能可贵。他的幽默,他的言谈,他对孩子的用心足可以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再来说说他的课,当然,作为晚辈,我很荣幸能听到他的这节课,自知也没有什么资质给他谈课,只是出于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有句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相信这句话王老师做到了。

在他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虚设的学生操作,不是形式的小组交流,更不是假意的师生评价,从王老师的课堂上我更深体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

或许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就是缺乏王老师身上的一点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具体我也说不上来,是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是对孩子那颗慈父般的心?是自身缺乏的那种幽默?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攀登?是当年考大学的那股冲劲?是……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6

自从教师进修学校下发“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懂得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一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活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7

一直以来,政治课都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惯性的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课是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而开设,是对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主要以活动代替以往的运用,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进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自由散漫、任意为之,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内化为实际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二、利用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

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比较乏味,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特点创设情境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三、调整角色,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应该避免使用“满堂灌”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动手的机会,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学生也会踊跃地参与讨论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培养。

四、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完成给政府提建议的问题,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相反,如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是乐于参加,并且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8

核心素养、新高考、教材修订、研学旅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扑面而来,这对中学地理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课改的地理教师素养提升的途径主题讲座”在xx中学开展,有幸聆听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主编xx教授的《地理教研论文选题视角与写作方法》和省地理教研员xx老师的《新时代地理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两场高屋建瓴的讲座,获益颇丰。

一、阅读,让地理教学充满诗意。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热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再也不局限于书本,还有许多新媒体、新技术让阅读的方式和途径得以扩展。无论阅读的载体如何,对于任何人而言,阅读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地理教师的阅读学习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综合类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窗边的小豆豆》、《民主主义与教育》、《父母的觉醒》、《给教育燃灯》、《罗恩教师的奇迹》、《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这些是陈老师推荐的综合类书籍,教师在阅读这些书籍,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激变。第二种是学科专业类阅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地理与生活》、《人文地理随笔》、《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等,这些书籍,为我们地理教师在学科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提供帮助,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我爱阅读,读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及《海底两万里》等书籍,跟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领略地理世界的奇妙;读《窗边的小豆豆》,恍若身临其境在巴学园内,跟着小豆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校长先生的教育魅力,领会教育对人品格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浸透,甚至在《日本》这节课教学时,将其中“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运用到教学中,和学生一起破解日本饮食的奥妙;读唐诗宋词,不仅能丰富自身文学修养,很多诗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马前桃花马后雪”,也让地理课堂充满诗意。

二、教学,让地理教师脚踏大地。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该如何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呢?

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是一种坚定的教学信念,更是为谁而教、为什么而教的具体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教师的课堂上,要想学生之所学,教学生之所缺,以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等作为教学出发点。与其告诉学生答案,不如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

脑中有课标。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地理学科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课程标准却是唯一的。深入研读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将新课标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熟记于心,在教学中才能外化于行。

眼中有教材。课堂教学要有载体,教材作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效利用。从教材中挖掘素材,服务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名教师的主要工作。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用自身的实际教学行动在新一轮课改中奋勇前行。

三、写作,让地理教学走向远方。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诚然,我也知道写反思的重要性,可是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两位专家的讲座,给我指明了方向。

写什么?经验总结、软件运用、课堂实录、教学随笔、原创试题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笔下写作的内容。朱永新曾用幽默的方式鼓励教师写作,成立“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济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的确,积少成多,量变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有质的飞跃。

怎么写?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如何将日常的教学记录质变成教研论文,雷主编从选题、视角、提纲、内容、统稿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分析世界,最后用地理的语言来表达世界,做一个有情怀、有思想的地理教师,让思想走向更远的远方。

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工作不止眼前的教学,还有诗与远方。新时代,新征程,新课改。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脚踩大地,仰望星空,与孩子们去追寻地理的诗与远方。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9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标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通过新课标培训,总结如下心得体会: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现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二、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识字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各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配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育氛围下,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0

为适应班主任教师对新时代教育理论的要求,我校政教处和团委组织了校本全员班主任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次班主任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语言的规范与标准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为人为表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你希望你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你首先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二、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三、注重原则,教育学生

纪律上要注重“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但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的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们先讲法律再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的侵蚀,班主任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

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总是认为新课标实施起来有四、些困难,班主任工作也相应的有所难度,毕竟各地条件不一样,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观念太强,他们倾向于应试教育,认为儿女只要考取大学就万事大吉。但我听了各位教授的课后才知道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阵痛,只要是对人民、对祖国有利的事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并将它做好。我们人民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有生我养我的祖国。如果不搞好课改又怎么会培育得出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呢?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培育学生创造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青田的实际教育。这样就要更加注重班主任工作,做好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全面发展。

五、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策略"等。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六、推动课改,做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觉努力参加每周政治学习,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落实《教师法》要求。自觉执行我校教学常规要求,履行各项工作职责,按时到校,准时上下课,不歧视、挖苦、讽刺后进生或残疾生,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要努力成为学生最亲近的人,最知心的朋友,也就是要做到把全部热情温暖同学的心,尽最大努力蹲下来与学生相处,在师生间形成潜移默化的共鸣。要有为办好学校,教好学生而团结协助、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探索的胸襟,要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切忌在学生面前数落其他教师的是非,也不能在背后对其他教师论长评短,也就是不利团结的话不说,不利团结的事不做。

七、注意语言艺术,和学生多交流沟通

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把握设置原则。鲜明的针对性。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因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当时的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配合有声语言相机而用。故弄玄虚,有百害而无一益。讲究适度。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设置空白,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要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则显得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获。空白只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反馈信息后,纠正学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设置必须遵从探索性的原则。因此设置空白应选择学生感兴趣,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警语,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优秀的班主任。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1

这次,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班学习,通过观摩示范课,课例实践等活动,的确受益匪浅,并对新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标准,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2、教学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的教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

二、学习方式

1、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教一教,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2

20xx年8月,我参加了由澄迈县教科局举行的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暑期全员培训学习。虽只经历短短学习时间,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考了很多。但是,要对经历了十年才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下面我想谈一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新版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特点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与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它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它以实现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为首要任务,超越了学科壁垒,并首次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构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了课程理念和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宣告了“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二、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新旧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对比,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适性问题,使理念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三、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应更加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尽量真实的语境;同时必须关注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与实施在行为养成上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四、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认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为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尽一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尽一份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实施课程标准,才能让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最权威的解读者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自身。我会在看似平凡、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职业的生命动力。相信在经过无数细节的精打细磨之后,自己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3

在本次与林3小的连片教研活动的数学新课标培训中,使我受益匪浅,我从王校长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数学20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4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6

我参加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7

一直以来,政治课都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惯性的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课是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而开设,是对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主要以活动代替以往的运用,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进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自由散漫、任意为之,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内化为实际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二、利用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

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比较乏味,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特点创设情境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三、调整角色,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应该避免使用“满堂灌”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动手的机会,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学生也会踊跃地参与讨论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培养。

四、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完成给政府提建议的问题,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相反,如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是乐于参加,并且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六、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寻求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8

自从教师进修学校下发"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懂得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一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活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9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0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学习"英语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话,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或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达到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的目的.

我对新课标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五、应及时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恰当地运用好:Good! Good job! You did well. Great! Well done! You’re a good boy. You’re a good girl. 其实,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地尊重学生,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生动的、表扬式的、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这些赞扬的话就像“兴奋剂”使小学生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其次,教师还可以用体态语言对小学生进行表扬和评价。如小学生英语说得好,教师就鼓掌祝贺;小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就竖起大拇指赞赏;对认真听课的学生,教师微笑赞许。对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进行加星等,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1

我参加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