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精选4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此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习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此次心得作一个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深刻掌握认知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已经接近成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校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多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新的教学思路及新的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而结合课本内容,而不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教学上,应该懂得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本想为考试而学,没想到学后深有体会。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全册共十二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的.必备。当今,教育心理学教学非常倡导,课本中阐述当今学生的健康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德育与心育的培养非常重要。

素质教育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据自己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4

《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教与学。学习心理又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内容又可以组合成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第二部分学科的教与学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地理、艺术、体育与健康。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教学哪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学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平常的单元检测中发现每次检测丢分最多的.题型总是阅读。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学习了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内容,尤其是"阅读的教与学"这一章节,了解到阅读是人类从字面符号获取信息的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才有效。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简单的尝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的强弱与获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2、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我们学校参加了《整体阅读--课内拓展》的课题研究,每次课文讲解,我都结合《百草园》一书中的相应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并且找出一个主要问题,训练学生从短文中寻找答案。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5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成人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6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

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第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之前提到的数学老师,虽然他讲的课枯燥至极,但我仍会尽力听。慢慢的听下来我发现,他在上课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很有哲学意味很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但由于他缺乏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我也只能感叹他是一个有才华但没法施展的人。如果他能够认真的把《教育心理学》看了且看透了,我想他应该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也能成为一位有利于学生的老师吧。

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回首我曾经的学习历程,遇到过无数的老师,我想老师教的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只有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用对了,让学生们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得到学生的认同了,那么他才可以把所学的精华教给他们。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7

有幸借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进一步对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的收获很多,主要有如下方面:

1、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让我受益匪浅。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的观点是,人的某种行为倾向是由先前刺激与反应练习决定的,利用强化刺激可以改变行为倾向。如果学生因学习得到强化,得到好成绩、参加比赛获奖或被家长、教师赞扬,学习动机就会趋强。重新分班之后班级成员整体学习气氛不强,常有学生作业不交,书写不认真,听写常常没有几个100分,布置的写话练习也没有几个人交,学生呈现出一片低靡状态。虽然对新班级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还是感受到了压力。之前对学生批评、找学生谈话等各种方法都不能见效,曾一度让我万分焦虑。后来改变策略,改批评为表扬,利用各种方式对班级中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大力表扬:写字漂亮的学生利用平台进行展览,而且孩子的作业拍成照片放在班级空间里让家长看到,调动家长的力量;每次听写得100分的同学拍照片,发到班级群里;写话优秀的学生打印出来,一个是在板报展览,再一个是在班级读书课上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还有就是发到班级群里让大家欣赏,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各方面有了很在进步。现在我明白我是充分利用了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学生好的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趋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任务。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完成这些发展任务,然后又去接受新的挑战;但也有些人并没有完成,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就会面临危机,在以后的生活中就需要不断解决这些危机。这个理论让我开始关心:我的学生在什么发展阶段?

6-12岁的儿童的发展阶段是勤奋对自卑。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体验成功带给他们的`勤奋感,即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感觉。失败则会带来消极的自我感觉,让儿童自卑。曾听有专家讲过,自卑感是在小学形成的,所以有的国家在小学阶段没有考试。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没有什么地方让孩子们感到了失败呢?每次听写后我都会给100分的孩子拍照片上光荣榜,现在我开始想到那些没有考试100分,没有得到喜报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会不会因此觉得自己失败了呢?看来这一点要改正,满分的孩子固然需要奖励,而那些没有满分,但却从考试中知道了自己学习上的漏洞从而认真改错的孩子,同样也需要奖励,看来我需要再设计另一张进步榜了了!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 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8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9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优良的医学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现的科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科学。随着该学科的迅速发展,其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医学伦理学已经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什么,最根本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医德。社会主义医德是传统医德的继承和发展。自古以来,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医德,将它视为行医治病的一个必然条件,学习和研究传统医德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医德规范、指导医疗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我们要增加资源投资,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深化医院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要规范医德双方的行为。

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好医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已,为以为作为一个好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0

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xx年6月底二版)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中国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中国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新华文摘》20xx年第23期)。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105-106)。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106、109)。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111)。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130)。“由于数学学习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习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131)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习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132-136)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141-142)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1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习心得。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近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习。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2

一、什么是阅读?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

从以上我们知道,中文的“阅读”是“看”和“领会”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读”两个意思;从外语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

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习语音,或者是练习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眼睛看,心里想。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我们再来看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中国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中国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习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语言输入。(程晓堂,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培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从听说读写四项行为来看,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为是阅读。

3、巩固学过的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

4、有趣的阅读材料还能给人带来乐趣,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习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阅读的教学”,也就是故事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习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你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他建议可以听也可以读,但是不把它两个都搁在一起。什么时候搁在一起呢,比如这个故事处理完了,放松一下,一边听一听,同时看看,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总体来讲,在前面的时候听和读要分开。

2、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阅读我们叫silent reading,朗读是reading aloud,这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着我们必须承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这样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习,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3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本想为考试而学,没想到学后深有体会。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全册共十二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的必备。当今,教育心理学教学非常倡导,课本中阐述当今学生的健康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德育与心育的培养非常重要。

素质教育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据自己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4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5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6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这里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习和探索;(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

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习,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习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近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习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习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8

寒假期间翻阅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于心理学,特别是教师和儿童的心理特征得到一定的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在大致浏览这些内容后,我觉得受益颇多,暂且写下其中几点感受。

首先一点,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

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着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

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如果,将来我能够有幸从事教育事业,一定好好应用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9

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xx年6月底二版)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中国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中国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新华文摘》20xx年第23期)。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105-106)。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106、109)。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111)。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130)。“由于数学学习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习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131)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习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132-136)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141-142)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0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习心得,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近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习。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1

伴随我们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的层面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长久的恐怕要数信任二字了。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信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就会更加安宁和谐!信任,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应当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润滑剂![1]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而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可见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信任的危机,很大原因是人们群体心理的影响,[2]心理学家黎朋认为,群体是一种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群组合;而麦独孤则强调群体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绪和粗糙的情感”1,因而易受他人操纵,缺乏自我意识。难怪现在报纸连篇累牍地呼吁要建立诚信社会。是高楼的林立还是钢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蜕变还是金钱至上?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力与水平、诚信与忠诚的认知;信任,也是一种自信,是对人鉴别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种责任的委托或托付。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学习工作的原动力所在!

古往今来,一个人得到信任,就会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就会充满阳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应有的信任就会让人陷入迷茫无助、就会在十字路中徘徊、就会走向平淡,甚至会走向对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无论在父母和子女,还是朋友或是恋人之间,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与毁坏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总是被“怀疑”所困扰,那么你应该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几点:

说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础的一步就是:你说过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没有去做还是没有坚持下来,都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日积月累,那么信任的基础就崩溃了。

不要说谎:听起来容易?不一定。想想你为了朋友,爱人,甚至是父母而说的一些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如果你讲真话,虽然真相可能并不令人愉快,你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们也会欣赏你的坦诚。

主动提供信息:当一些问题很模糊时,主动把信息讲给对方,证明自己没有

什么隐瞒。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每天有很大的压力,处理着所有的文件,但是我们双方签署了协议,他说明天就会寄出。” 你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和律师的进展不错—但是通过主动提供一些信息,你可以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隐瞒。

不要遗漏重要的细节:不要遗漏细节的原因是,你很难与遗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们会开始注意到你所说的话中的矛盾,并且会认为你是个说谎者—即使你只是遗漏了一点点。

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你没必要强迫自己放弃最切身的感受和隐私,只为赢得别人的信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但是赢得信任的关键是把握好隐私和秘密的界限。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缺少沟通,“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动与人沟通。[3]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T. N. 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驱力、不平衡或趋向平衡的压力之外,信息对个体态度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他强调了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题是:当两个个体彼此主动感知并对第三者建立某种关系时,就会产生对第三者指向的趋同意向,并且假设,这种趋同意向会随着人际沟通的发展而加强。因此,如果两个人或群体成员对某一客体的指向产生差别,就会引起个体的不协调感,进而导致沟通频率的变化。所以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不要掩饰真相:“不要说谎”也可以引申为“不掩饰真相”。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尊,将事实换一种说法,变成更加好听的说辞,这好像看起来没有什么害处。 例如,一个人不承认他自己破产了,而是对别人说他的信用卡丢失了。信用卡的丢失可能没什么害处,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对方觉察到你说的是谎言,就会破坏信任。说出真相,不要介意代价。

保守别人的秘密:不要说别人的闲话,拨弄是非。不要泄露别人的秘密。如果你确实撒谎了,就要承认,有时候说谎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尽早的承认你的谎言,解释你的动机。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认,否则就成了另一个谎言了。 当然信任是有底线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信任是基于对对方了解的现实,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间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感应!长久的相互诚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些真诚,少些欺诈;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2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

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第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之前提到的数学老师,虽然他讲的课枯燥至极,但我仍会尽力听。慢慢的听下来我发现,他在上课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很有哲学意味很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但由于他缺乏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我也只能感叹他是一个有才华但没法施展的人。如果他能够认真的把《教育心理学》看了且看透了,我想他应该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也能成为一位有利于学生的老师吧。

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回首我曾经的学习历程,遇到过无数的老师,我想老师教的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只有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用对了,让学生们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得到学生的认同了,那么他才可以把所学的精华教给他们。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3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我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

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我个人的收获和体会:《教育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

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以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经常埋怨学生:“教过那么多遍的题目,你怎么又不会做了?”该书作者对我们这个疑惑作了三个层次的回答。第一层原因:“对某项知识的记忆弱。作者指出了记忆弱的三种表现:一种是“忘了”,“在学习了某一单元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与他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同时看一道需要综合应用该单元知识才能解答的数学题,然后再回忆。可以发现,他们回忆的能力相差很大”,即一些学生回忆不起来;一种是“似曾相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某个问题时,他就是想不起应该用哪个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给他看解答,他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应该会的呀!’”即知识还在脑海里但就是找不到;一种是“欲言难吐”,“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学生确实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识,而且对它并不陌生,但一时就是讲不出来。过后,只要有某种提示,有时甚至是自发的,突然就想到了该用的知识。”三种“记忆弱”都导致“信息提取失败”,“记不起、用不上”。怎样让记忆由弱变强呢?作者说:首先,“出于良好组织结构中的、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的提取,比那些只有松散结构的、随机联系的知识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要对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说,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的意义。这种深加工是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意义以及它与相关知识之间联系性的一种深入、细致的思索,是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性的多方向、多途径的推敲。”所以“抓知识结构”比“抓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其次,“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即通过深加工,使得抽象的东西获得具体内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丰富的背景之上。

使那些‘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而有意义的东西”。为何啰嗦的讲授和枯燥的题海效果不好?为何课改要提倡营造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再次,“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既要记忆知识的结果,也要记忆知识的过程。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过程是情境性的,会产生前一条所说的好处;另一方面过程就是知识的推导过程即新旧知识的联系,即使某个公式忘了,学生也可以依据这一加过工的结构,把已经忘记了的公式推导出来。这就是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道理之一。第二层原因:不教不学数学思想方法则是记忆弱的深层原因。“学生不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原因,还是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充分,没有达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指引着数学学习活动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线索’,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

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从何做起、怎么做”,所以具有“线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而该书作者高度强调“线索”与“通道”对记忆的作用;人的长时记忆空间是无限的,每个学生实际上都“记忆”了非常多的知识,只是它们常常象藏在深山里的宝藏,没有“线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们的。如果在教学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并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线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们从记忆的角度又一次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第三层原因: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不良是最深层原因代表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一种期待心理,它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的动力。事实上,学生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会对学生的整个信息加工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学生在整个信息加工过程所从事的一切内部加工活动,都是对他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做出的反应。”我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为什么要学这堂课的数学内容?我的数学学得怎么样?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数学学习?我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我离自己学好数学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我的数学学习目标?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4

假期我再一次的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阅读,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通过学习,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5

上周五的时候,同事说,下周有我来代表语文组来汇报学习心得,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答应好答应,真地做起来还真不好弄。

我的想法是把自己当年划的句子整理出来。可是整理一会儿就不行了。当时划了八百条,那整理起来不就麻烦大了。而时间又极其有限。决定整理到第六章。结果真的整理到第六章,已经是周二了。湛老师说,周四必须东西要出来。因为周日出去的缘故,周二上了六节课。所以回到家,整理了四十几条就睡了。周四要去听课,也就是青浦讲座,所以周四的课掉到了周三,又是六节课。但是资料还是没出来,可是自己身体吃不消,于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睡,睡到十二点,起床,工作到四点。把摘录做完了。其间老婆打电话来,对私自买躺椅表示了愤怒。

周四上午两节课。第三节上完之后,扒了几口菜,就和同事们往人民广场赶,可是还是迟到了十分钟。回到上海五点半,回到家将近七点。放松了一会儿,决定先睡觉。写完随笔,睡到一点,然后起来写发言稿。一直写到六点。赶到学校给孩子们放三国,自己接着写。第一节课没有写,没电脑。下面三节课就好多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稿子写好。说是三四五三章,可是自己发现第五章是整理不出来了。吃完午饭,抓紧搞ppt,结果搞到第一节结束才勉强赶出来。人已经疲惫不堪,自己稿子上写得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又抓紧再看两遍。两点三刻下去,结果教室里一片狼藉。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哪里。

我讲了半个小时不到一点。只讲了预设的一半左右。只讲了一个词,学习。实话实说,下面听懂的绝对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包括华师大的俩个专家。同志们没有兴趣,我说的又是一大堆术语。同志们给面子,不出声。可是我实在是看不到互动的`感觉。后来教授又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

自己感觉还可以吧,至少自己又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其他人不作评论,根本就没听,也没兴趣评。就当自己痛快嘴吧。

讲完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轻松了很多。今天晚上看电视,看小说,睡觉。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6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7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以来认为数学学科也需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辅助教学,因此关注数学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培训。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所教学科的知识,

(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

(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

(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

(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

(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习环境的知识,

(7)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习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我有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针对于该生的情况,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数学课的特征,我在上课时注重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例,模型,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多设置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适当增加数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参加,比如数学游戏,口算竞赛等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8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9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0

1、据一项调查研究统计,在心理学中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对比是21:1,鼓励个人的成长,增进个人的健康比治愈自己的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容易,也远比治愈真正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消极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疗,是为了解除痛苦,把人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来,恢复健康,但是难度比较大,占用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积极研究多用于预防和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康复后的积极恢复,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变化,增强了应对挫折和不良情绪的能力,但是对已经陷入心理障碍的人作用有限。只关注消极研究会让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极的、黑暗的一面,而积极研究关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时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才会对人性有一个合理的认识。积极心理学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种平衡。

2、目前现实中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障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一方面人们的意识程度提高了,对于不良情绪障碍的认识水平、诊断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说以前不良情绪障碍同样存在,只不过

由于以上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是不良情绪障碍,没有诊断出来而已,并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绪障碍在客观上确实增加了,1、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标准提高了,而满足需求资源的有限和匮乏特别是优质资源的稀缺始终存在,因此满足需求的难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2、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对物质、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对舒适安逸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和对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养方式降低了我们的适应能力。3、信息的泛滥和传媒的发达等原因让未成年人在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有效应对方法的时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辨别能力不够容易被误导,应对方式不合理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为什么应该研究和推广积极心理学?

因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东西至关重要,会变成现实,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领域的研究学科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快乐并非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我正在经历的抑郁或者焦虑并不意味着我同时就变得快乐了,情况并非是这样,问题不会这样被解决。最后预防在今天来说非常重要,预防困苦,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来解决。

4、专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至关重要,不管是对我们自身,还是对我们的关系,对于其他人和社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本身,好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未知,让我们去关注我们忽略了的重要的东西。

5、帮助高危人群的研究,开始时是消极研究,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失败?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个人,病态的文化造就病态的人。这些人的失败中的确有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要改变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和文化因素难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况还会继续恶化。后来出现了范式转移,也就是问了一个相反的问题,同样是面对不理想的现实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关注的焦点从环境转向个人,对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了问题的实质研究出了有效的东西才能模仿和推广,对大家起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1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成人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2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习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3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4

1、据一项调查研究统计,在心理学中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对比是21:1,鼓励个人的成长,增进个人的健康比治愈自己的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容易,也远比治愈真正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消极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疗,是为了解除痛苦,把人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来,恢复健康,但是难度比较大,占用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积极研究多用于预防和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康复后的积极恢复,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变化,增强了应对挫折和不良情绪的能力,但是对已经陷入心理障碍的人作用有限。只关注消极研究会让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极的、黑暗的一面,而积极研究关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时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才会对人性有一个合理的认识。积极心理学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种平衡。

2、目前现实中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障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一方面人们的意识程度提高了,对于不良情绪障碍的认识水平、诊断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说以前不良情绪障碍同样存在,只不过

由于以上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是不良情绪障碍,没有诊断出来而已,并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绪障碍在客观上确实增加了,1、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标准提高了,而满足需求资源的有限和匮乏特别是优质资源的稀缺始终存在,因此满足需求的难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2、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对物质、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对舒适安逸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和对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养方式降低了我们的适应能力。3、信息的泛滥和传媒的发达等原因让未成年人在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有效应对方法的时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辨别能力不够容易被误导,应对方式不合理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为什么应该研究和推广积极心理学?

因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东西至关重要,会变成现实,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领域的研究学科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快乐并非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我正在经历的抑郁或者焦虑并不意味着我同时就变得快乐了,情况并非是这样,问题不会这样被解决。最后预防在今天来说非常重要,预防困苦,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来解决。

4、专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至关重要,不管是对我们自身,还是对我们的关系,对于其他人和社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专注于研究有效的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本身,好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可以引领我们去探索未知,让我们去关注我们忽略了的重要的东西。

5、帮助高危人群的研究,开始时是消极研究,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失败?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个人,病态的文化造就病态的人。这些人的失败中的确有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要改变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和文化因素难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况还会继续恶化。后来出现了范式转移,也就是问了一个相反的问题,同样是面对不理想的现实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关注的焦点从环境转向个人,对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了问题的实质研究出了有效的东西才能模仿和推广,对大家起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5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习、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正常的人是凭借语言来思维,用语言来记录和交流思维活动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教学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师自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因此,当一名科学教师应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上,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炼,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对自己这样要求:可以预设的语言要在教学设计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在平时多练,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上一节课,课后,我都反复分析本节课的科学语言,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如果有,及时记下,加以改进。此外,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示范、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准确、规范的科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科学语言密不可分,因为思维与语言是切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科学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6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拓展。又称职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理沦问题、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职业培训心理、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师给我们上的三堂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先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学习,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举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后面晚上的一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等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几堂课下来,我们都受益匪浅,真是应了一句名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首先在关于学习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举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书,做家务等等,也有同学从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说眺望,观察,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学习的成分。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上面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通俗的讲学习就是从有到无,获得一些新的东西。

后面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关于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调查等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关于理想老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个幽默,公正,上课不仅能讲述书本知识也可以传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老师,并且希望师生能打成一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这三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学习的探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收获更多。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7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这里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习和探索;(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

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习,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8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拓展。又称职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理沦问题、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职业培训心理、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师给我们上的三堂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先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学习,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举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后面晚上的一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等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几堂课下来,我们都受益匪浅,真是应了一句名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首先在关于学习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举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书,做家务等等,也有同学从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说眺望,观察,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学习的成分。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上面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通俗的讲学习就是从有到无,获得一些新的东西。

后面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关于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调查等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关于理想老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个幽默,公正,上课不仅能讲述书本知识也可以传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老师,并且希望师生能打成一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这三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学习的探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收获更多。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9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

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

《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成人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40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41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习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近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习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习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42

伴随我们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的层面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长久的恐怕要数信任二字了。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信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就会更加安宁和谐!信任,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应当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润滑剂![1]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而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可见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信任的危机,很大原因是人们群体心理的影响,[2]心理学家黎朋认为,群体是一种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群组合;而麦独孤则强调群体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绪和粗糙的情感”1,因而易受他人操纵,缺乏自我意识。难怪现在报纸连篇累牍地呼吁要建立诚信社会。是高楼的林立还是钢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蜕变还是金钱至上?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力与水平、诚信与忠诚的认知;信任,也是一种自信,是对人鉴别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种责任的委托或托付。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学习工作的原动力所在!

古往今来,一个人得到信任,就会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就会充满阳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应有的信任就会让人陷入迷茫无助、就会在十字路中徘徊、就会走向平淡,甚至会走向对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无论在父母和子女,还是朋友或是恋人之间,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与毁坏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总是被“怀疑”所困扰,那么你应该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几点:

说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础的一步就是:你说过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没有去做还是没有坚持下来,都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日积月累,那么信任的基础就崩溃了。

不要说谎:听起来容易?不一定。想想你为了朋友,爱人,甚至是父母而说的一些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如果你讲真话,虽然真相可能并不令人愉快,你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们也会欣赏你的坦诚。

主动提供信息:当一些问题很模糊时,主动把信息讲给对方,证明自己没有

什么隐瞒。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师的会面进展如何?” “进展不错。每天有很大的压力,处理着所有的文件,但是我们双方签署了协议,他说明天就会寄出。” 你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和律师的进展不错—但是通过主动提供一些信息,你可以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隐瞒。

不要遗漏重要的细节:不要遗漏细节的原因是,你很难与遗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们会开始注意到你所说的话中的矛盾,并且会认为你是个说谎者—即使你只是遗漏了一点点。

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你没必要强迫自己放弃最切身的感受和隐私,只为赢得别人的`信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但是赢得信任的关键是把握好隐私和秘密的界限。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缺少沟通,“如果你有秘密,就让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动与人沟通。[3]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T. N. 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驱力、不平衡或趋向平衡的压力之外,信息对个体态度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他强调了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题是:当两个个体彼此主动感知并对第三者建立某种关系时,就会产生对第三者指向的趋同意向,并且假设,这种趋同意向会随着人际沟通的发展而加强。因此,如果两个人或群体成员对某一客体的指向产生差别,就会引起个体的不协调感,进而导致沟通频率的变化。所以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不要掩饰真相:“不要说谎”也可以引申为“不掩饰真相”。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尊,将事实换一种说法,变成更加好听的说辞,这好像看起来没有什么害处。 例如,一个人不承认他自己破产了,而是对别人说他的信用卡丢失了。信用卡的丢失可能没什么害处,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对方觉察到你说的是谎言,就会破坏信任。说出真相,不要介意代价。

保守别人的秘密:不要说别人的闲话,拨弄是非。不要泄露别人的秘密。如果你确实撒谎了,就要承认,有时候说谎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尽早的承认你的谎言,解释你的动机。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认,否则就成了另一个谎言了。 当然信任是有底线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信任是基于对对方了解的现实,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间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感应!长久的相互诚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些真诚,少些欺诈;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43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本想为考试而学,没想到学后深有体会。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全册共十二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的必备。当今,教育心理学教学非常倡导,课本中阐述当今学生的健康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德育与心育的培养非常重要。

素质教育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据自己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44

我们学校杨婷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显然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仅仅指将来长大成人后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快乐的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纵然挥洒的快乐……

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

快乐不是那么简单啊!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它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希望我带的班级的'孩子是快乐的。

快乐虽然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理由,是我们发怒的导火线。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的粗暴辩解。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而设想,还不如天天带孩子去游乐场。

在教育孩子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幼儿渗透、灌输“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绍一些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为的意义。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及时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

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如:让值日生整理图书、排放桌椅等等,让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当然,在教育孩子时,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孩子可以从错误中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可以看出,这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我们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错,还要认识到出现错误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必由之路。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收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灿烂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快乐每一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