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5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一、对于学生良好的姿态,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我太有体会了。

刚到三年级上课,感觉这个班的学生坐姿还不错,基本上坐得比较端正。但有一个小男生很文静,很内向,他叫小昊,“佝偻”着背,“蜷缩”着脑袋,几乎看不到脖子了,他坐在第一排,特别扎眼。还有他平时站也站不正,背不直,还有点歪。于是我便教育他们一定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才行,这样对身体的茁壮成长有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长得更好看。每次上课都会教育他们坐好,并特别提醒小昊抬头,再抬头,一定要抬起自己的头,别怕,加油,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个昂首挺胸的帅小孩,时常从各方面往鼓励他,让他更自信,更活泼。起初,几天过往了,一点改变都没有,我很失看,觉得我的教育没有什么用啊,他完全当成了耳边风,开始变得没信心了,可能是我太着急想转变他吧。

过了一周了,忽然有一天,我神奇地发现,小昊坐地特别好,特别端正,脖子也长了!那种惊喜,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我想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成——功——了!”我的教育真的没有白费,好有成就感啊。我及时地鼓励小昊,表扬他是全班最棒的,不然他会害羞,不好意思往改变。小昊开心地笑了。小昊更有信心了,我也开心了。每次见他都坐得很端正,我还教育他们平时也要有好的习惯,不管坐,立,行,都得要有正确的姿态,俗语说:“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这个道理,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小昊的改变让我实在太欣慰了!每次他都坐得好端正,脖子好长,好看多了,人也精神了。这时,以前比他坐姿好多了的同学都一个个被比下往了,真是不比不知道啊。我不得不叫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了。以前看着坐姿还好的同学现在比起小昊来,总觉得差远了,是得改改了,由于小昊坐得太标准了,太好了!我以前觉得自己不论坐姿,还是站姿都还不错,可现在有时候看着小昊,我不由得要想想自己站得够好吗?可不能比学生差了,下意思地提醒自己站得直一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嘛!实在,小昊从应该向我们学习,转变成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与小昊一起成上进步,我与同学们也一起成长,并有幸监视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二、教师要经常与孩子们谈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有空的时候,我很乐意往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或者往教室里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和他们一起聊天,他们很乐意跟老师说些家常,跟学生在一起聊天很温馨,也更能了解他们内心的动态。他们也更亲近老师,更喜欢听老师的话了。

三、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

尽量把课堂变得活跃些,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味些,这样学生更轻易接受,并对学习产生爱好。

四、说好普通话。

为什么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呢?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超强,他们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再说了,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的,在一起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中,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很大耶。你的普通话不好,学生能说好吗?普通话说得好,学生更愿意听你的课,也会更加佩服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和学生一起努力说好普通话,起好示范作用真的很重要!加油,加油哟!

这是我的一些深有感慨的体会,如有不足,欢迎指正。好让大家更好地探讨最佳的教育之道!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寒假,捧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看题目让我觉得很理论化的书,细看之下,立马被其中找到了自己很想知道的问题和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薛瑞萍老师的文字理性而趣味,内心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那份真诚是非常值得我深深学习的。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阅读,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这样一种心境,实属不易。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虽然我现在教学中年级,但是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却要逐步提高,虽然说学生的理解力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多读,始终对孩子的心灵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求博取的目的。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们是很喜欢阅读的,午自习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安安静静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籍出来阅读,有时候如果阅读午自习被占用了用作其它的事情,孩子们课后会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书,这个时候,我的心是喜悦的,孩子们是那么热爱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一起静心阅读,同样,让我倍感幸福。

薛老师很多明智的教法启发了我。从前,我以为三、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阅读教学比较适宜,因为那时他们正式接触作文,多看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原来我的想法是如此传统而又肤浅,看书不仅为了作文写得好,成绩好,更多的是充实人生、活跃思维、累积智慧。美国教育家施道弗说过:“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也就是说开动脑筋是前提,而这个就要依靠阅读了。这是老师给予我的第一个启迪。

第二个启迪是,要想指导学生阅读,作为老师,自己必须博览群书。现在的很多老师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知识上的更新,越教越窄,越教越旧,学生越学越死。而为师范生,除了学习教学理论外,更应注意自己的阅读层次,阅读范围和数量,为将来的教学生涯扎好基础。特别如我,我觉得每天花时间看看书是一件相当有益的事,但因为很多因素自己没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候自己会找借口安慰自己,但其实,真的很不应该。

第三个启迪是,阅读教学不应只靠教师一人力量,更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薛老师在每次家长会上都给家长一封《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信》,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阅读;监督孩子阅读;倾听孩子的读书体会;家长本身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一点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尽管只是在家长会上提及,但尽管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这样做。薛老师不是为了形式来硬塞孩子读书,而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成就感,她的真心真意,她的身教言传,着实让我感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我也将像薛瑞萍老师一样向着推行真正的阅读教学而努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送走一个毕业班,迎来一个陌生的班级,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虽然在教育教学中已经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但是面对的是全新求知面孔,感觉茫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二班,之前就听曾经教过的老师说班级学生调皮,班风、学风不够浓厚。心里不免还是有些……不过既然领导让我担任该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是对我工作的信任。于是我于3月正式接过该班,一切班务工作在我的管理之下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认识学生开始,着手班级清洁、两操、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与清洁委员一起探讨做清洁方面的细节问题,如:每人每次负责的区域、大扫除时每组负责的区域,使本身不够团结的班级有一定的向心力。有一次,为了教训那些没有班级荣誉感的学生,我是单独将他们留下来做清洁,并且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组也是一个集体,每人只有完全融入于集体中才能同心协力,完成集体的任务,而不是个人的事情。经过我这么一说,在调皮的孩子全没了刚才偷懒的劲,拿起工具认认真真的做清洁。嘿!没想到孩子们还是完成得干干净净。最后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之下才离开了学校。事后,我听一些孩子说“今后我可不偷懒了,和同学齐心协力把任务完成。”

对于清洁的管理,我倒是下了一番心思,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我发现本班孩子一旦闹矛盾,个个都说别人的错,从不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因而矛盾更激烈,甚至升华为打架。曾经一段时间里,我为此事脑袋都大了。面对出现的事情,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切不可急躁。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利用早读时间,甚至我的语文课时间、大家做操的时间,让孩子们就事论事,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说:大家都是同学,有事不能打架;打架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事情发生一定要冷静;即使产生矛盾也应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不能推卸责任,等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相处和睦多了,我释然些。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教学工作差不多两个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我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班,是个确切的差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法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竞赛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数学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2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3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在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自己。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的延伸阅读——心得体会的写作注意事项说明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

四月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在这春风荡漾的季节,天津市园长培训工程启动了,我怀着兴奋、喜悦与忐忑不安的心情参加了首期骨干园长培训班。兴奋的是我能与全市最有名望的四十九名园长齐聚一堂;喜悦的是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享受高端的专家们的精神食粮;忐忑不安的是我不知道以我如今的知识结构能对这次培训有多少感悟,不知道我能否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期望。怀着这样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培训之旅……

每天我都尽情地倘详在知识殿堂中,聆听着专家们的教诲、感悟着专家们的思想。安排紧凑而内涵丰富的学习,使我终身受益。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我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分享同仁们的真知灼见。讨论积极而热烈,见解精辟而深刻,深受启发。深入幼儿园的调研考察,提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作为一名管理者,应首先领会幼儿园科学发展的内涵,切实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努力营造科学发展的氛围,为幼儿园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创造条件。在教育理念方面,要进一步系统学习《纲要》精神,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在管理方面,要摈弃传统的监督、检查者的观念,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为教师服务的观念,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近期的学习心得简单地做以梳理:

一、把握机遇、落实责任

江瑾处长的《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精彩报告,让我懂得当今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我喜悦于感受xx所提出的“要重视学前教育”,这5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在激动、感动、兴奋、振奋学前教育春天到来的同时,也深深体会的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使命之神圣。

赵斌教授的《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打造优秀幼教园长队伍》的讲座更是我惊醒。学习《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要用心体会、用心把握、用心落实,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现新的飞跃,争上新的水平。

二、遵循规律、科学发展

身兼要职的学者杨春华书记在百忙之中,在高升调任之际为我们做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报告《教育规律与教育管理》,真是茅塞顿开。教育优先发展的规律、教育改变社会分层的.规律、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阶段的规律、教育适应个性特点的规律、知识、技能发展的规律、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综合作用的规律、德智体相关发展的规律。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性和科学性,掌握规律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机智、幽默、博学的钱志亮教授的讲座《面向儿童全面发展的早期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幼儿教育》为我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把握和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立足长远,科学发展。

三、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

《教师薪酬与激励》--北师大最年轻的教授赵德成的精彩报告的主题,他通过对世界各大著名专家的经验,到著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的归纳和提炼,阐述了个人的独到见解和精辟的论断,幼儿园的管理如何采取恰当的激励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专注的倾听等优秀品质来对待工作对象,这是我们思考和探寻的问题答案:教师的个人利益第一、个人的发展第一、个人的成功感第一。

刘金明教授的主题《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教师个性特质与行为》的精彩讲座,也同样阐述了教师在儿童培养、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起到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吴春华教授《社会转型期的科学领导》的主旨讲座,诠释了新时期领导的素质、能力与艺术。

只有以人为本,实行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精细化管理,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愉悦、向上的工作环境。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提高质量、回归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质量—幼儿园生命之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让幼儿园课程回归经验》的报告,让我感受到“乐学、善学”以及“极富创造精神”的学者风范。

两者的讲座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发展,说到底就是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以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为抓手,强化细节管理,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加大教育、引导力度,让每一个幼儿实现科学发展。

五、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无论是孙绍强教授的《婴幼儿心理保健》还是林秉贤教授的《压力与心理健康》都阐述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极为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身心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发展。积极倡导“绿色和谐”教育:以品德教育为首、人格培育为中心,行为习惯是主体,游戏活动为主课,快乐成长为目的的理念。构建绿色通道,点燃孩子的激情,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找到孩子们的一个个闪光点,搭建一个个潜能发展的平台。

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优秀专家的精彩报告让我如饥似渴地享受了两周的时间。暮然回首,忽觉一瞬。无论是听取报告、感悟的书写、小组的交流、基地的调研都是我学习的好方法,促使我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不断地反思今后的步伐:

第一、学无止境。

学政治,从政治中看社会大背景,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并时刻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学管理,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知识,让自己能顺应并逐步驾驭自己的角色工作;学理论,让理论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化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专业,学习教研、科研专业知识、学习教研、科研管理方式,让自己站于教师队伍前沿,与班子成员一起引领整个队伍快速前行。

第二、勤学善思。

平时的日常事务琐碎繁忙,但是无论如何,每天要挤出一定时间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一切工作,从反思中自省,从反思中明理,从反思中螺旋式提升自己的职务水准。

第三、善于请教。

每位园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勤于交流,善于发现培训班内每一位园长的自身优势,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携手为天津营造春色满园的良好学期教育的新局面。

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的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培训的任务还在继续。非常感谢天津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及师大学前学院的院长和老师为我搭建的这次学习平台及精心的安排,我将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期望,用我的所学所悟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让自己的各种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为我们津南九幼的发展、为天津市幼教事业的发展献上我的绵薄之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0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1

一、备课要“新”

在这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做练习时不要一题接着一题地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会让学生缺乏对习题的认识,即使题目做对了也不能完全掌握,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练习课应推陈出新,提倡有新意、有创意的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做到以人为本。

二、训练要“活”

练习不能走简单化的路子。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训练内容活起来,让训练方法多起来。

1、活用教材资源

在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和创新,在多样化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练习效率。例如,教学园地5的“读读背背”时,在学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我巧妙利用成语和名言这两项看似没有关联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学生兴致很高,思维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我敬佩万分地对鲁迅先生说:‘您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真是一位难得的天才呀!’鲁迅先生文质彬彬地回答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样的整合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还感受到了文雅的人文气息。

2、巧用生活素材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练习课上,教师如能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完成练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观察中的发现”这一单元课文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开展“处处留心学语文,细心观察有发现”的活动,课上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汇报,与学生共享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得到的小发现。这样,不仅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的学习习惯。

3、创编趣味习题

练习课上,单一重复的习题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可尝试创编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趣味习题。如我在教学中常根据习题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编“智力大冲浪”、“芝麻开门”、“挑战极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自主创编习题,再集体挑选出富有创意和价值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事实证明,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评价要“实”

1、多元互动式评价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练习课的教学评价也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例如,学生完成一道练习题后,教师可暂不进行评价,而是先请这位学生说说本次练习题的类型和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想法,然后请其他同学交流意见,最后教师再作出评价。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而且也可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赏识”和“挑刺”相结合。

2、目标导向式评价

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相对应,练习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方面,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评价时机,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中挖掘出评价因素,予以具体的导向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3、纵向对比式评价

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实施纵向对比式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善于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对比,有交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2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3

以前我们会在期初举行一次上学期的质量分析会,会上大多是每个老师对试卷的看法,班主任的班级常规管理经验,久而久之,谈话的内容都很狭隘,教师们说的也都千篇一律,只是单纯的谈话,缺少经验交流。这学期,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摒弃以前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惯例,召开了期初的教育教学会,全体小学部成员以及中学部各个处室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我们还是以上学期的期末分析为开端,不一样的是少了一板一眼,每个老师可以自由发言。大家侃侃而谈,有前六年级语文老师对试卷的未来方向预测,这就像给新六年级语文老师一个很好的指明灯;有经验丰富的低年级班主任手把手传授对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常规管理,这给那些刚刚接触这个平台的新老师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不但老师们的发言很实用,领导们的谈话也是句句说到我们的心里去。教导主任肯定了我们的团结和成果,小学部负责人许校长不但肯定了我们,还体谅了我们的用心和辛苦,中学部的林校长更是教育年轻的老师们,做别人的事情,学自己的手艺。印象很深刻的是许校长用王书记的“同频共振、共创精彩”结束,以此鼓励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打响慎中品牌。

新的教育教学会,我喜欢。讲实在话,说实在事。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4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5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6

自今年6月学校组织要求学习魏书生教育教学活动以来,我先后听了魏书生的《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如何教出好孩子》等专题讲座,阅读了相关的书籍,通过网络查阅了关于魏书生的班规班纪及理念精髓,受益匪浅,感触也很多,今天主要从两个方面和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我认为要转变两个方面的观念:

一是对教师这个职业观念的转变。因为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面对个性差异很大的一个班集体,是一个需要极大的耐心、爱心和信心的工作。工作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效率。我们要学习魏书生乐观、积极向上、豁达宽容的工作态度,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我听了一个知识讲座,是关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专题的,当时是克拉玛依的一个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一句话“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比如我个人从工作至今先后换了6个单位,每到一个单位都面临全新的工作,我就时刻告诫自己,我必须适应、而且要尽快适应。还有一句话是对幸福的诠释,说:如果你每天都抱怨和痛苦,那么你就痛苦失败一辈子,如果你每天都幸福快乐,那么你就会幸福快乐一辈子”。上次学习的时候我把学校的基本情况都和大家做了介绍,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总工作量、我们所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我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我们要学习魏书生的这种精神,快乐地工作,这样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对学生态度的转变。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是老师的`通病,看到成绩差、坏毛病多的学生气就不打一处来,我也是这样。魏书生的话是很有哲理的:你把所有的学生都看做天使,你天天都生活在天堂里,你把所有的学生都看做魔鬼,你就天天生活在地狱里。但是说到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如果你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分析我们的学生现状,不要好高骛远,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年的班主任培训有一位专家说过:孩子就是在不断地犯错的过程中长大的,这是每一个人成长的规律。其次是要循序渐进,其实也就是因材施教,我们不能心烦气躁,更不能一刀切,对所有的学生都同样期待,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同一种教育方式,这样势必每天都生活在失败和痛苦之中。这也是我们要分快慢班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不能保证把每一个学生都送入大学,那么。我们要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有一个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就是学好我们的专业课。学生都是十五六岁的年龄,都处于一个叛逆期,比较浮躁,但是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沉着冷静,我不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发生言语或其他方面的冲突,也不希望听到老师在办公室、教室或走廊大声训斥学生,不要把自己降到和学生一个水平,我们为人师表,处理问题要科学,要讲究方法,其实自己生气发火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拿学生的错误在惩罚自己,既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我认为魏书生提出的处理突发问题不超过30秒很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制度有规定的就按照制度处理,制度没有规定的你提出来我们再完善制度。

二、拿来主义,学以致用。

我熟悉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大教育家有魏书生、洪镇涛、李镇西,他们的教育理念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达不同,但是精髓和本质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自主学习、比如民主和科学,比如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等等。我们能坚持把魏书生的理念和方法学懂学透,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讲一个昨天的实例。今天上午,应我们的要求,武警中队的队长来学校对学生的宿舍内务整理进行强化训练,不到半个小时,女生宿舍的内务就整理的井井有条,比前面的几天的训练都有成效。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训练内容,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就是方法的问题,主要是教官要求很明确,多长时间做好什么事情,其次就是严格要求,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我们在听魏书生讲座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就是简单、轻松、愉快,但是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时候,你会觉得不是那么简单。比如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有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累计起来有上百条,从这里就不难看出,绝不是魏书生的学生素质高、自觉性强,而是魏书生用了科学民主的管理方法。魏书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内容很多,需要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上学期6月份的时候,我结合实际给大家提了几条,要求大家这样去做,大家也做了一些尝试,后两周因为期末复习考试,也就没有再要求了。但是,通过尝试,还是看到了一些成效的,比如违纪的学生写说明书,互相监督,把班主任从每天的警察抓小偷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晚自习不允许学生说话走动等。今天,我把这几条补充完善一下,提出来,同时也要求大家都结合实际提一提,我们完善一下,然后按照这个去做。

1、课堂要求:一是老师课堂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要教会学生读书、自学和合作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备课方面要把重点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师生互动、教师引导方面。二是课堂上尝试采取学生竞赛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不要让学生闲着,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四是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至少分三种,一种是必做作业,一种是选做作业,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可以采取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的方式。

2、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上学期也做了一些尝试。一是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一个人都做班主任的助手,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凡事多和学生协商,协商不是妥协,只要是学校有规定的,正确的就要坚持去做,学生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来做。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3、凡是违纪的学生和每周操行分低于60分的学生要让学生每天写500字的说明书,直至操行分达到60分以上为止。并履行监督其他同学的责任,直至发现并向老师报告下一位违纪的学生,由下一位同学履行监督其他同学的责任并每天写说明书。

4、晚自习绝对不允许学生讲话、下座位、随便走动。

5、要转变观念,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每个学生找到3—5条优点和1条缺点,并进行张贴,时刻提醒学生守住优点,改正缺点,以激励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座右铭,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本名人传记。

7、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要整理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树。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我建议老师还可以看看魏书生的书,书中的内容操作性更强,比如家长会的发言稿,一些案例、还有一些表格的设计,都非常好,可以直接拿来用。总之,大家要不怕失败,要大胆尝试,要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我想这才是我们大家集中学习的主要目的。现在的学习实践仅仅是开始,大家要在思想上重视这件事,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实践的时候就大胆实践,否则浪费的都是大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大家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7

送走一个毕业班,迎来一个陌生的班级,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虽然在教育教学中已经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但是面对的是全新求知面孔,感觉茫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二班,之前就听曾经教过的老师说班级学生调皮,班风、学风不够浓厚。心里不免还是有些……不过既然领导让我担任该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是对我工作的信任。于是我于3月正式接过该班,一切班务工作在我的管理之下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认识学生开始,着手班级清洁、两操、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与清洁委员一起探讨做清洁方面的细节问题,如:每人每次负责的区域、大扫除时每组负责的区域,使本身不够团结的班级有一定的向心力。有一次,为了教训那些没有班级荣誉感的学生,我是单独将他们留下来做清洁,并且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组也是一个集体,每人只有完全融入于集体中才能同心协力,完成集体的任务,而不是个人的事情。经过我这么一说,在调皮的孩子全没了刚才偷懒的劲,拿起工具认认真真的做清洁。嘿!没想到孩子们还是完成得干干净净。最后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之下才离开了学校。事后,我听一些孩子说“今后我可不偷懒了,和同学齐心协力把任务完成。”

对于清洁的管理,我倒是下了一番心思,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我发现本班孩子一旦闹矛盾,个个都说别人的错,从不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因而矛盾更激烈,甚至升华为打架。曾经一段时间里,我为此事脑袋都大了。面对出现的事情,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切不可急躁。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利用早读时间,甚至我的语文课时间、大家做操的时间,让孩子们就事论事,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说:大家都是同学,有事不能打架;打架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事情发生一定要冷静;即使产生矛盾也应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不能推卸责任,等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相处和睦多了,我释然些。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教学工作差不多两个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我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班,是个确切的差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法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竞赛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数学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2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3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8

送走一个毕业班,迎来一个陌生的班级,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虽然在教育教学中已经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但是面对的是全新求知面孔,感觉茫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二班,之前就听曾经教过的老师说班级学生调皮,班风、学风不够浓厚。心里不免还是有些……不过既然领导让我担任该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是对我工作的信任。于是我于3月正式接过该班,一切班务工作在我的管理之下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认识学生开始,着手班级清洁、两操、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与清洁委员一起探讨做清洁方面的细节问题,如:每人每次负责的区域、大扫除时每组负责的区域,使本身不够团结的班级有一定的向心力。有一次,为了教训那些没有班级荣誉感的学生,我是单独将他们留下来做清洁,并且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组也是一个集体,每人只有完全融入于集体中才能同心协力,完成集体的任务,而不是个人的事情。经过我这么一说,在调皮的孩子全没了刚才偷懒的劲,拿起工具认认真真的做清洁。嘿!没想到孩子们还是完成得干干净净。最后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之下才离开了学校。事后,我听一些孩子说“今后我可不偷懒了,和同学齐心协力把任务完成。”

对于清洁的管理,我倒是下了一番心思,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我发现本班孩子一旦闹矛盾,个个都说别人的错,从不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因而矛盾更激烈,甚至升华为打架。曾经一段时间里,我为此事脑袋都大了。面对出现的事情,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切不可急躁。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利用早读时间,甚至我的语文课时间、大家做操的时间,让孩子们就事论事,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说:大家都是同学,有事不能打架;打架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事情发生一定要冷静;即使产生矛盾也应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不能推卸责任,等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相处和睦多了,我释然些。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教学工作差不多两个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我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班,是个确切的差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法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竞赛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数学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2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3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9

以前我们会在期初举行一次上学期的质量分析会,会上大多是每个老师对试卷的看法,班主任的班级常规管理经验,久而久之,谈话的内容都很狭隘,教师们说的也都千篇一律,只是单纯的谈话,缺少经验交流。这学期,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摒弃以前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惯例,召开了期初的教育教学会,全体小学部成员以及中学部各个处室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我们还是以上学期的期末分析为开端,不一样的`是少了一板一眼,每个老师可以自由发言。大家侃侃而谈,有前六年级语文老师对试卷的未来方向预测,这就像给新六年级语文老师一个很好的指明灯;有经验丰富的低年级班主任手把手传授对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常规管理,这给那些刚刚接触这个平台的新老师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不但老师们的发言很实用,领导们的谈话也是句句说到我们的心里去。教导主任肯定了我们的团结和成果,小学部负责人许校长不但肯定了我们,还体谅了我们的用心和辛苦,中学部的林校长更是教育年轻的老师们,做别人的事情,学自己的手艺。印象很深刻的是许校长用王书记的“同频共振、共创精彩”结束,以此鼓励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打响慎中品牌。

新的教育教学会,我喜欢。讲实在话,说实在事。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0

一、对于学生良好的姿态,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我太有体会了。

刚到三年级上课,感觉这个班的学生坐姿还不错,基本上坐得比较端正。但有一个小男生很文静,很内向,他叫小昊,“佝偻”着背,“蜷缩”着脑袋,几乎看不到脖子了,他坐在第一排,特别扎眼。还有他平时站也站不正,背不直,还有点歪。于是我便教育他们一定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才行,这样对身体的茁壮成长有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长得更好看。每次上课都会教育他们坐好,并特别提醒小昊抬头,再抬头,一定要抬起自己的头,别怕,加油,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个昂首挺胸的帅小孩,时常从各方面往鼓励他,让他更自信,更活泼。起初,几天过往了,一点改变都没有,我很失看,觉得我的教育没有什么用啊,他完全当成了耳边风,开始变得没信心了,可能是我太着急想转变他吧。

过了一周了,忽然有一天,我神奇地发现,小昊坐地特别好,特别端正,脖子也长了!那种惊喜,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我想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成——功——了!”我的教育真的没有白费,好有成就感啊。我及时地鼓励小昊,表扬他是全班最棒的,不然他会害羞,不好意思往改变。小昊开心地笑了。小昊更有信心了,我也开心了。每次见他都坐得很端正,我还教育他们平时也要有好的习惯,不管坐,立,行,都得要有正确的姿态,俗语说:“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这个道理,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小昊的改变让我实在太欣慰了!每次他都坐得好端正,脖子好长,好看多了,人也精神了。这时,以前比他坐姿好多了的同学都一个个被比下往了,真是不比不知道啊。我不得不叫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了。以前看着坐姿还好的同学现在比起小昊来,总觉得差远了,是得改改了,由于小昊坐得太标准了,太好了!我以前觉得自己不论坐姿,还是站姿都还不错,可现在有时候看着小昊,我不由得要想想自己站得够好吗?可不能比学生差了,下意思地提醒自己站得直一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嘛!实在,小昊从应该向我们学习,转变成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与小昊一起成上进步,我与同学们也一起成长,并有幸监视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二、教师要经常与孩子们谈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有空的时候,我很乐意往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或者往教室里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和他们一起聊天,他们很乐意跟老师说些家常,跟学生在一起聊天很温馨,也更能了解他们内心的动态。他们也更亲近老师,更喜欢听老师的话了。

三、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

尽量把课堂变得活跃些,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味些,这样学生更轻易接受,并对学习产生爱好。

四、说好普通话。

为什么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呢?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超强,他们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再说了,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的,在一起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中,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很大耶。你的普通话不好,学生能说好吗?普通话说得好,学生更愿意听你的课,也会更加佩服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和学生一起努力说好普通话,起好示范作用真的很重要!加油,加油哟!

这是我的一些深有感慨的体会,如有不足,欢迎指正。好让大家更好地探讨最佳的教育之道!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1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2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3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4

送走一个毕业班,迎来一个陌生的班级,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虽然在教育教学中已经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但是面对的是全新求知面孔,感觉茫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二班,之前就听曾经教过的老师说班级学生调皮,班风、学风不够浓厚。心里不免还是有些……不过既然领导让我担任该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是对我工作的信任。于是我于3月正式接过该班,一切班务工作在我的管理之下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认识学生开始,着手班级清洁、两操、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与清洁委员一起探讨做清洁方面的细节问题,如:每人每次负责的区域、大扫除时每组负责的区域,使本身不够团结的班级有一定的向心力。有一次,为了教训那些没有班级荣誉感的学生,我是单独将他们留下来做清洁,并且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组也是一个集体,每人只有完全融入于集体中才能同心协力,完成集体的任务,而不是个人的事情。经过我这么一说,在调皮的孩子全没了刚才偷懒的劲,拿起工具认认真真的做清洁。嘿!没想到孩子们还是完成得干干净净。最后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之下才离开了学校。事后,我听一些孩子说“今后我可不偷懒了,和同学齐心协力把任务完成。”

对于清洁的管理,我倒是下了一番心思,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我发现本班孩子一旦闹矛盾,个个都说别人的错,从不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因而矛盾更激烈,甚至升华为打架。曾经一段时间里,我为此事脑袋都大了。面对出现的事情,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切不可急躁。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利用早读时间,甚至我的语文课时间、大家做操的时间,让孩子们就事论事,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说:大家都是同学,有事不能打架;打架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事情发生一定要冷静;即使产生矛盾也应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不能推卸责任,等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相处和睦多了,我释然些。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教学工作差不多两个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我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班,是个确切的差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法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竞赛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数学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2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3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5

应省教育厅通知,参加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培训时间是5月6、7日。培训地点在云南省昆明市。通过本次培训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何教授的《基于网络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模式探索》主要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流行的课内外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其中尤其是对课内流行的两种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何教授所言,传递接受模式就是一种不好的教学模式,讲授教学模式用好了也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探究性教学模式并非就是一种万能模式,关键在于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些教学模式。

听了黄教授的精彩报告,仍记忆犹新,黄教授讲了《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转型》,学习方式的改变则需要教师的引领,因此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黄教授以身作则,课件做的生动形象,具有较好的启发效果。

期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谢教授的'报告,特别是报告结束之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做得很好!将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师生积极的互动交流!

通过本次学习,作为学员我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在听课中,深刻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方便了学生学习的同时,成倍地增加的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的素养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6

10月21—23日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全省基础教育教学课例展示活动,聆听了全省各市各县区教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参赛教师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乐趣无穷的数学课,活泼生动内容丰富的科学课,开拓视野妙趣横生的综合实践课,都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两天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总体的特点有: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

形式主要有:

①科学课————图片导入,谈话导入,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等,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自己完全融入课堂。还有马铃薯在水中有沉有浮的这种现象,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

②综合实践课——活动导入:如李昆老师,上课就要求学生玩气球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让气球飞起来呢?”从而引入新课教学。还有张燕老师的创意搭桥以赏桥引起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建桥以致它千年不倒的?

③数学课———魔术导入:讲述位置与方向。

④故事导入:景德镇方晓箐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猪猪侠的世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从而引出新课———优化。

⑤情境导入(讲故事—阿基米德的撬棍):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设问:“什么是杠杆?杠杆有什么秘密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的引入新课。

2、课堂活动实实在在

课堂活动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次优秀教学展示课例中的课堂活动是课中的一大亮点:活动贴合实际,由简到繁,由浅及深,解决问题;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课堂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课堂教学简明化、清晰化、思维化。优质课又一亮点是教师们设计的所有课都体现着简明、清晰的特点让学生真的有学的轻松之感。但每节课的主线又异常清晰地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在大脑深处留下一个清晰的真理。同时教师往往不失时机地激发一下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一个上升的空间。

4、激励性语言与其它方式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每个教师将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恰当的点评鼓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数学课《优化》和科学课《磁铁有磁性》这两节课,教师课堂激励性语言丰富: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生活小达人!小小数学家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5、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6、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本次优秀教学展示课例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总之,上课教师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

二、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从本次优质课评比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课堂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和观摩老师的共鸣。相反有自己鲜明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那么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鸣,课堂也较出彩,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科学课和综合实践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科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例如《科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手来,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3、数学课一定要“活”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①教学方法灵活。在课堂中老师应主要采取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已知的或原有的知识来探究未知的知识。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②把教材用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③把学生教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数学,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仁们讨论、交流。例如:

①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学生错误的发言呢?②很多活动的情节设计得不错,老师应该如何在活动的基础上展开、顺势扩大成果?

③多媒体课件可板书如何合理的配合使用?

④优质课的实验平时都能做到吗?都能这样去精心准备吗?⑤上课时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讨论吗?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如何上一堂课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教师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共同思考还存在的疑惑。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7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8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9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自己。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0

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艰辛探索,解放思想,既抓阅读教学,又抓写作教学,既抓写作知识,又抓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平时多积累词语,锦句。

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的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学生的词语资源丰富与否,所以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硬功夫”的培养:一是每人自备一个词语小册子,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着,要求每天一读;二是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辐射,如讲到“五颜六色”时,告诉学生还有“五光十色”与此同义;三是开展活动。如“背词比赛”,“词语接力”,“词语联珠”等等。四是过硬关,即课文中的字、词必须经过测验过关,课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过关,如用多种形式(即填空,听写,背诵,默写等形式)进行练习。

二、坚持课堂,课外相结合。

讲授课文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还是要注意它的范文功能。我上语文课几乎每堂都有作文教学贯穿其中。先讲清__的思路,有时学生作文有话也说不明白,一会东,一会西,颠三倒四,思路不清,即俗语说的:东扯葫芦西扯瓜,从茄子扯到辣椒,有的扯到豆子地里。所以借助课文培养学生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讲清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模拟。其次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指导的具体方法是:1.写出景物的独特之处。2.寻找不同时间、季节、天气条件下的景物变化。3、注意地域不同,景色各异。总之,只有写出特点,才能使你的__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撑握以上全面的写景的方法,我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了一次练笔:《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乡》,《美丽的果园》任选一题,要求写出春、夏、秋、冬不同的特点。过使学生懂得写__的顺序,做到作文有条理。散文单元的教学,那些优美的散文情文并茂,精致玲珑,也很佩服作者的语言才能。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练写作文是很好的手段。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散文的内驱力呢?我觉得不能随便出个如:游记一则,我的家乡……这样无特色的题目让学生写。要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让景物真正触发他们心中的'情弦,使他们情动于衷,想写乐写。为选到这样的题目,我想了好多天,一个个题目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又被否定了,我不想让学生对作文畏难或对作文题目倒胃口,要让他们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这时天公作美,虽然绿柳依依,红花犹在,却突然大雪纷飞,漫天皆白,鹅毛般的雪花绵绵不断地飘落着,喜得学生们上课时也伸着脖子往外望,见此情景,我就毅然中断了原定的授课内容,以“初雪”为题,让学生写作文,再提醒他们注意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写景方法的同时,还让他们注意细心观察,写出这场雪与“众雪”的不同之处来。学生们一下课便扑向雪地,尽情地感受这初雪的温柔浪漫,情也油然而生,都认真地写好了这篇作文,__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是从观察中得来的。像有的同学写“这场雪来得真早,花儿还未来得及凋谢,被初雪覆盖的小花园,让你分不出哪是月季哪是菊……。”有的同学写“这场雪来得为什么这样早,是雪花姑娘想亲手抚摸一下柳枝翠绿的柔条,想亲吻一下百花艳丽的脸庞……。”学生们兴致勃勃,得意洋洋,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次作文由于同学们有真情实感,加之语句生动,优美,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作文教学除单元作文教学之外,还可以多种形式写作训练相配合,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周记,配合课文片段练习,安排随堂作文,这样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多作勤练,熟能生巧,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写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1

以前我们会在期初举行一次上学期的质量分析会,会上大多是每个老师对试卷的看法,班主任的班级常规管理经验,久而久之,谈话的内容都很狭隘,教师们说的也都千篇一律,只是单纯的谈话,缺少经验交流。这学期,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摒弃以前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惯例,召开了期初的教育教学会,全体小学部成员以及中学部各个处室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我们还是以上学期的期末分析为开端,不一样的是少了一板一眼,每个老师可以自由发言。大家侃侃而谈,有前六年级语文老师对试卷的未来方向预测,这就像给新六年级语文老师一个很好的指明灯;有经验丰富的低年级班主任手把手传授对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常规管理,这给那些刚刚接触这个平台的新老师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不但老师们的发言很实用,领导们的谈话也是句句说到我们的心里去。教导主任肯定了我们的团结和成果,小学部负责人许校长不但肯定了我们,还体谅了我们的`用心和辛苦,中学部的林校长更是教育年轻的老师们,做别人的事情,学自己的手艺。印象很深刻的是许校长用王书记的“同频共振、共创精彩”结束,以此鼓励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打响慎中品牌。

新的教育教学会,我喜欢。讲实在话,说实在事。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2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3

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使我感受到教学工作任务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1、通过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4、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暑假期间,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培训老师认真负责的讲解,让我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有了提高,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去学习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去。

这次进修学校为教师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我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开眼界,不断交流信息技术的过程。在学习和使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个软件的功能都很多,我们学会的可能只是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尝试、研究和实践。当然也有好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我就虚心请教别的老师。因此,我掌握了许多有用的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对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熟练、恰当地运用,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反而使课堂变得高耗低效,得不偿失。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有时我会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所以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但随着有效课堂地不断实践研究,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我不得不承认信息化应用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因此,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去学习、积累与发展。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有效的培训。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让我的教育对象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服务社会。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4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5

一、对于学生良好的姿态,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我太有体会了。

刚到三年级上课,感觉这个班的学生坐姿还不错,基本上坐得比较端正。但有一个小男生很文静,很内向,他叫小昊,“佝偻”着背,“蜷缩”着脑袋,几乎看不到脖子了,他坐在第一排,特别扎眼。还有他平时站也站不正,背不直,还有点歪。于是我便教育他们一定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才行,这样对身体的茁壮成长有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长得更好看。每次上课都会教育他们坐好,并特别提醒小昊抬头,再抬头,一定要抬起自己的头,别怕,加油,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个昂首挺胸的帅小孩,时常从各方面往鼓励他,让他更自信,更活泼。起初,几天过往了,一点改变都没有,我很失看,觉得我的教育没有什么用啊,他完全当成了耳边风,开始变得没信心了,可能是我太着急想转变他吧。

过了一周了,忽然有一天,我神奇地发现,小昊坐地特别好,特别端正,脖子也长了!那种惊喜,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我想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成——功——了!”我的教育真的没有白费,好有成就感啊。我及时地鼓励小昊,表扬他是全班最棒的,不然他会害羞,不好意思往改变。小昊开心地笑了。小昊更有信心了,我也开心了。每次见他都坐得很端正,我还教育他们平时也要有好的习惯,不管坐,立,行,都得要有正确的姿态,俗语说:“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这个道理,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小昊的改变让我实在太欣慰了!每次他都坐得好端正,脖子好长,好看多了,人也精神了。这时,以前比他坐姿好多了的同学都一个个被比下往了,真是不比不知道啊。我不得不叫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了。以前看着坐姿还好的同学现在比起小昊来,总觉得差远了,是得改改了,由于小昊坐得太标准了,太好了!我以前觉得自己不论坐姿,还是站姿都还不错,可现在有时候看着小昊,我不由得要想想自己站得够好吗?可不能比学生差了,下意思地提醒自己站得直一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嘛!实在,小昊从应该向我们学习,转变成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与小昊一起成上进步,我与同学们也一起成长,并有幸监视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二、教师要经常与孩子们谈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有空的时候,我很乐意往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或者往教室里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和他们一起聊天,他们很乐意跟老师说些家常,跟学生在一起聊天很温馨,也更能了解他们内心的动态。他们也更亲近老师,更喜欢听老师的话了。

三、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

尽量把课堂变得活跃些,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味些,这样学生更轻易接受,并对学习产生爱好。

四、说好普通话。

为什么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呢?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超强,他们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再说了,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的,在一起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中,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很大耶。你的普通话不好,学生能说好吗?普通话说得好,学生更愿意听你的课,也会更加佩服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和学生一起努力说好普通话,起好示范作用真的很重要!加油,加油哟!

这是我的一些深有感慨的体会,如有不足,欢迎指正。好让大家更好地探讨最佳的教育之道!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6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7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8

金风送爽的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因为9月1日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一转眼我在教师这个岗位工作了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处处都充满着陌生,身心都要受到洗礼,但是看到我可爱的学生又使我充满着愉悦。我慢慢的喜欢上了这种感觉,这里有我可爱的学生,有关心我的同事,对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我是深深的受到了感动,我真心的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了”。下面就是我工作以来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备课,注重积累。

一是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因为第一年教学,没有任何经验,那这一学期该怎么安排授课内容?成了我思考的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自己定的单元进行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上课的兴趣。

二是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上课过程中,应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变更教学的方法,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其次,学习上——活到老,学到老。

我认为,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育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还有就是我们每周都要写读书笔记,这对我们提高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快速的成长。在09年的11月份和寒假,教育局组织我们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我十分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教师理论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思想方面——积极进步,有责任心。

作为教师,责任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没有高

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所以时刻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9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0

20xx年12月15日,我有幸到云顶学校倾听“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在有限的一天时间里,听杨校长幽默有趣的的报告会:句句深入人心.观摩了帅气的我的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和:新颖又有个人特色.还观摩了吕明老师的.陈燕虹老师的讲座.姜巍巍老师的和陈洪杰主编的《课堂转型与大问题教学》的讲座。全场我都没有迟到和早退行为,是的!真的太精彩了!怎舍得离开呢?这是一个让我成长的日子,我深刻地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是一个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大问题,各个讲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课,说实在,我是真奔着这天是因为有张王子的课才抢票的,而这票抢得可以说 是“物超所值”啊!太动人心弦了!大爱张齐华—我们的数学王子!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导入要预热并且是精彩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源于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

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风趣幽默的语调,生动精练、吊人胃口的讲解,非常值得我学习,十分期待还有下次可以学习。

三、巧妙地使用媒体和黑板,多增加生活实际事件。名师都广泛地使用多媒体和黑板教学,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几乎不受下面上千老师观摩的影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在是妙!

四.创设情景教学。张齐华老师创设了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融入了情景中,在情景中轻松地学习;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与要求。

通过一整天的学习,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1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自己。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2

我认真读了赵国忠的《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我们是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复一日,你感觉到单调了吗?物价上涨,你感觉到贫穷了吗?压力不断,你感觉到疲惫了吗?……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轻松快乐的去工作,如何去热爱,去更热爱我们的职业呢?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让教师爱上教学》本书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教学的45个技巧,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并针对各种教学问题和状况,提供给教师日常用的“锦囊妙计”。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一、教师要为了课堂更精彩而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毫无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体会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教师个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断持续发展的源泉。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是我们加倍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所以说,“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间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成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的喜悦呀!我们都为着培育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这神圣职业的芳馨。”

第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当我们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时,我们所面对的文字就充满了灵性和活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

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需要把学到的东西投放课堂,改造课堂,促进教学变化。感悟“教”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教师的幸福就蕴含在这良性互动过程和结果中。

第三教师要在创造中享受喜悦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教师的讲课分成两种讲法:一种是照着讲,一种是接着讲。所谓照着讲,就是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叫照本宣科照着讲;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这是依样画瓢照着讲;过去怎样讲,今天还是那样讲,这叫固步自封照着讲。照着讲离不开书本,离不开定论,舍不得过去。所谓接着讲,就是对书本要批判性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讲完现有结论,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质疑,这是超越定论接着讲;对自己受教育时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听到和学到的其他历史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中批判,在借鉴中创新,这是超越前人接着讲:对自己的教学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始终“不满意”并致力于改进使自己“满意”,这是超越昨天接着讲。

照着讲天天如此,始终如此,尽管可以轻松一点,但却难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将使我们对教学充满期望,并享受实现希望的幸福。

原来,“教师”也可以精彩。感谢工作,让我们生存,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充实而有意义。爱上工作,也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3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4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5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自己。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6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7

寒假,捧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看题目让我觉得很理论化的书,细看之下,立马被其中找到了自己很想知道的问题和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薛瑞萍老师的文字理性而趣味,内心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那份真诚是非常值得我深深学习的。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阅读,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这样一种心境,实属不易。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虽然我现在教学中年级,但是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却要逐步提高,虽然说学生的理解力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多读,始终对孩子的心灵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求博取的目的。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们是很喜欢阅读的,午自习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安安静静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籍出来阅读,有时候如果阅读午自习被占用了用作其它的事情,孩子们课后会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书,这个时候,我的心是喜悦的,孩子们是那么热爱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一起静心阅读,同样,让我倍感幸福。

薛老师很多明智的教法启发了我。从前,我以为三、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阅读教学比较适宜,因为那时他们正式接触作文,多看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原来我的想法是如此传统而又肤浅,看书不仅为了作文写得好,成绩好,更多的是充实人生、活跃思维、累积智慧。美国教育家施道弗说过:“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也就是说开动脑筋是前提,而这个就要依靠阅读了。这是老师给予我的第一个启迪。

第二个启迪是,要想指导学生阅读,作为老师,自己必须博览群书。现在的很多老师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知识上的更新,越教越窄,越教越旧,学生越学越死。而为师范生,除了学习教学理论外,更应注意自己的阅读层次,阅读范围和数量,为将来的教学生涯扎好基础。特别如我,我觉得每天花时间看看书是一件相当有益的事,但因为很多因素自己没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候自己会找借口安慰自己,但其实,真的很不应该。

第三个启迪是,阅读教学不应只靠教师一人力量,更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薛老师在每次家长会上都给家长一封《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信》,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阅读;监督孩子阅读;倾听孩子的读书体会;家长本身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一点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尽管只是在家长会上提及,但尽管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这样做。薛老师不是为了形式来硬塞孩子读书,而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成就感,她的真心真意,她的身教言传,着实让我感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我也将像薛瑞萍老师一样向着推行真正的阅读教学而努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8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9

今天,我有幸欣赏了塔河四小安波老师的《爱在地动山摇后》,和松岭一小张琳琳老师的《吃出健康来》两节生命教育观摩指导课,这二节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次观摩指导课为我们生命教育教师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两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两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而且,互动模式多样,采用看图、看动画的模式或创造一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对生命教育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其次,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二位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极致。

2、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0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1

一、对于学生良好的姿态,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我太有体会了。

刚到三年级上课,感觉这个班的学生坐姿还不错,基本上坐得比较端正。但有一个小男生很文静,很内向,他叫小昊,“佝偻”着背,“蜷缩”着脑袋,几乎看不到脖子了,他坐在第一排,特别扎眼。还有他平时站也站不正,背不直,还有点歪。于是我便教育他们一定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才行,这样对身体的茁壮成长有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长得更好看。每次上课都会教育他们坐好,并特别提醒小昊抬头,再抬头,一定要抬起自己的头,别怕,加油,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个昂首挺胸的帅小孩,时常从各方面往鼓励他,让他更自信,更活泼。起初,几天过往了,一点改变都没有,我很失看,觉得我的教育没有什么用啊,他完全当成了耳边风,开始变得没信心了,可能是我太着急想转变他吧。

过了一周了,忽然有一天,我神奇地发现,小昊坐地特别好,特别端正,脖子也长了!那种惊喜,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我想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成——功——了!”我的教育真的没有白费,好有成就感啊。我及时地鼓励小昊,表扬他是全班最棒的,不然他会害羞,不好意思往改变。小昊开心地笑了。小昊更有信心了,我也开心了。每次见他都坐得很端正,我还教育他们平时也要有好的习惯,不管坐,立,行,都得要有正确的姿态,俗语说:“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这个道理,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小昊的改变让我实在太欣慰了!每次他都坐得好端正,脖子好长,好看多了,人也精神了。这时,以前比他坐姿好多了的同学都一个个被比下往了,真是不比不知道啊。我不得不叫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了。以前看着坐姿还好的同学现在比起小昊来,总觉得差远了,是得改改了,由于小昊坐得太标准了,太好了!我以前觉得自己不论坐姿,还是站姿都还不错,可现在有时候看着小昊,我不由得要想想自己站得够好吗?可不能比学生差了,下意思地提醒自己站得直一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嘛!实在,小昊从应该向我们学习,转变成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与小昊一起成上进步,我与同学们也一起成长,并有幸监视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二、教师要经常与孩子们谈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有空的时候,我很乐意往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或者往教室里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和他们一起聊天,他们很乐意跟老师说些家常,跟学生在一起聊天很温馨,也更能了解他们内心的动态。他们也更亲近老师,更喜欢听老师的话了。

三、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

尽量把课堂变得活跃些,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味些,这样学生更轻易接受,并对学习产生爱好。

四、说好普通话。

为什么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呢?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超强,他们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再说了,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的,在一起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中,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很大耶。你的普通话不好,学生能说好吗?普通话说得好,学生更愿意听你的课,也会更加佩服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和学生一起努力说好普通话,起好示范作用真的很重要!加油,加油哟!

这是我的一些深有感慨的体会,如有不足,欢迎指正。好让大家更好地探讨最佳的教育之道!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2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生物的所有认识几乎都是来源于对实验的分析,人们对生命现象的分析、推理和解释也都需要实验来提供证据。在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有失败的苦恼、有成功的惊喜、有不被承认的无奈、也有坚持真理的而斗争。可以说随处都是艰辛的经历和富于挑战的历程。在这些经历中,科学家不畏艰辛、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求实、谦虚科学的态度,都应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在中学课堂上如何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个生物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在初一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和普遍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表现欲较强,而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意识较差,学习主动性和条理性不强,因此开学初,我就提出了尊重教师、互相尊重和自我管理的三大要求,课堂上以此为指导思想,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尊、自重、谦虚、诚实的品格,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我先借助显微图片使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从“不会用的仪器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来学习”入手,要求学生根据书上的显微镜使用说明完成取镜和安放,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并动手尝试体会各个构造的功能。进行简要分享后,围绕“如何能在目镜中看到光亮”这一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动手尝试和操作要领小结。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接下来在我稍微一指导完成观察就水到渠成了。在整个一节课的学习中,始终要求并安排学生两人组对,互相检测、分享。这样改变了传统的老师示范一步学生做一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己尝试的机会,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听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自己探索、自主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了探究与合作的精神。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的性格特征中有一些共同的弱点,比如不善于替他人着想,缺乏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生物课堂上通过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强化了组内合作和组间协助,在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团队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组间评比的规则等。这样教师有效的向学生渗透了合作意识和互相取长补短的德育教育。

例如,学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把学生每七八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学生自己选出组长,记录员。每人有分工,有任务,在活动时充分参与到探究过程中。课堂组织中通过组间评比,调动学生本组合作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2、开展社会调查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好的调查活动结束,学生的收获绝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的点点要求,更多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做事、做人的态度和方法。这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对学生最重要的教育。

例如开展调查活动:调查克隆技术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我告诉学生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开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更具说服力;如何才能进行更顺利?我只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给以帮助和指导。为了发挥各自的优点,或者弥补各自的缺点,学生自然会在活动中结成小组。一个好的小组,应该有善于动笔的人负责记录和撰写调查;有懂电脑的人做网络查资料;有口才好的人进行结论的陈述等活动。学生一开始不会想那么多,他们凭彼此的喜好结合成为小组,自然也有单打独斗的人,但随着活动的开展他们自然会发现问题,条件允许老师可以给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但至少,下次活动他们不会大意了,他们也自然会明白在活动中进行分工合作,交流配合的重要。开展调查活动,学生也自然会尝试走出班级、年级甚至学校,尝试和同班同学、校友、老师乃至社会上的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发现,同样是关于克隆的问题,是问:“什么是克隆技术?”还是“你知道克隆羊是怎么产生的吗?”是问:“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未来有何影响?”还是“你愿意克隆一个自己吗?”,不同的问法效果是不一样的。甚至,发放问卷、开展谈话采访时,是找行色匆匆的打工仔、上班族,还是公园里、大路边的老人妇女、或者社会闲散人物,有所选择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能不能不断改进调查方法,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及时改变相应的话语、态势;问卷内容以及答题方式,这对调查活动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当然,整个的调查活动,学生在过程中是否认真做事,实事求是,这也能通过学生的活动报告和老师的明察暗访知道,当然,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3、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课上,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讲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的过程中,当讲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普利斯特利等许多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实践探索创新以及在同伴的团结合作下才完成的时候,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靠自己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和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充满了热情,并在探索生命规律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兴奋感和充实感.生物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好奇,进而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来,并将其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学生尤其对科学发现过程兴趣盎然,利用这一点,老师常常将讲述实验过程转变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学习,跟同学们感兴趣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了解了培养科学素养和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将德育教育与生物的课堂教学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要想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生物教师多花时间和精力,找到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德育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我还需要继续努力研究探索和总结。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3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4

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因为教师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

记得读师范时,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但领导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一天天、一年年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同欢笑……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那是一段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也是一段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一直以来,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坚实地在这条路上已走过了三十个年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孩子们远远地叫我“老师好”;我喜欢坐在案前,拆启一个个装满祝愿的信封;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帮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当在一个课间,我从一个对我“防范甚严”的学生的脸上读到笑脸,当在一个清晨,我听到学生说“我错了”,当在一个黄昏,我听到学生说“我会努力”,那真的是一种幸福

在教师的节日里,我收到学生们给我的一支花,一张贺卡;当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当在静静的夜里,读着这样的话“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和朋友。 每当这个时候,我希望我是心灵的雕刻家,永远也展不出作品,却可以把爱存起来,收获数也数不完的利息。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改我们不认真的作文!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讲我们的祖国!

因此,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去展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5

我读了《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深有感触。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和创新,传递着课改的精神。为我们开启一扇明窗的同时,让我们从一个个生动的课例中去寻求启示,一览其间的风采。 精彩的课例,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教学智慧。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要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能力提高,高效学习的境界,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学得舒畅。那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真正做到智慧与创新呢?

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是一种教学理想,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课堂”只有更高,永远没有最高,课堂教学虽然有“法”,但永无定“法”,这正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即要求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把教育看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这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同样四十或四十五分钟,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的课堂则可能使学生如浴春风、心存期盼,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状态某种程度上折射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要形成教学反思的行动和习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以一种执著、坚韧,经历脱蛹化蝶的痛苦,生成个性化的教学智慧,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就是为了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掌握实现有效课堂的方法。从而恢复课堂的活力,让激情在课堂的上空飞扬。愿我们这伟大的园丁,伟大的心灵播种者能够从书中摄取到自己所需的养分,到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6

一、对于学生良好的姿态,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我太有体会了。

刚到三年级上课,感觉这个班的学生坐姿还不错,基本上坐得比较端正。但有一个小男生很文静,很内向,他叫小昊,“佝偻”着背,“蜷缩”着脑袋,几乎看不到脖子了,他坐在第一排,特别扎眼。还有他平时站也站不正,背不直,还有点歪。于是我便教育他们一定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才行,这样对身体的茁壮成长有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长得更好看。每次上课都会教育他们坐好,并特别提醒小昊抬头,再抬头,一定要抬起自己的头,别怕,加油,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个昂首挺胸的帅小孩,时常从各方面往鼓励他,让他更自信,更活泼。起初,几天过往了,一点改变都没有,我很失看,觉得我的教育没有什么用啊,他完全当成了耳边风,开始变得没信心了,可能是我太着急想转变他吧。

过了一周了,忽然有一天,我神奇地发现,小昊坐地特别好,特别端正,脖子也长了!那种惊喜,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我想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成——功——了!”我的教育真的没有白费,好有成就感啊。我及时地鼓励小昊,表扬他是全班最棒的,不然他会害羞,不好意思往改变。小昊开心地笑了。小昊更有信心了,我也开心了。每次见他都坐得很端正,我还教育他们平时也要有好的习惯,不管坐,立,行,都得要有正确的姿态,俗语说:“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这个道理,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小昊的改变让我实在太欣慰了!每次他都坐得好端正,脖子好长,好看多了,人也精神了。这时,以前比他坐姿好多了的同学都一个个被比下往了,真是不比不知道啊。我不得不叫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了。以前看着坐姿还好的同学现在比起小昊来,总觉得差远了,是得改改了,由于小昊坐得太标准了,太好了!我以前觉得自己不论坐姿,还是站姿都还不错,可现在有时候看着小昊,我不由得要想想自己站得够好吗?可不能比学生差了,下意思地提醒自己站得直一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嘛!实在,小昊从应该向我们学习,转变成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与小昊一起成上进步,我与同学们也一起成长,并有幸监视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二、教师要经常与孩子们谈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有空的时候,我很乐意往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或者往教室里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和他们一起聊天,他们很乐意跟老师说些家常,跟学生在一起聊天很温馨,也更能了解他们内心的动态。他们也更亲近老师,更喜欢听老师的话了。

三、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

尽量把课堂变得活跃些,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味些,这样学生更轻易接受,并对学习产生爱好。

四、说好普通话。

为什么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呢?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超强,他们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再说了,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的,在一起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中,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很大耶。你的普通话不好,学生能说好吗?普通话说得好,学生更愿意听你的课,也会更加佩服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和学生一起努力说好普通话,起好示范作用真的很重要!加油,加油哟!

这是我的一些深有感慨的体会,如有不足,欢迎指正。好让大家更好地探讨最佳的教育之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