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5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们班召开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健康的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由心理咨询情景剧、“专家”讲心理咨询、DV播放等很多有趣而有意义的环节组成,其中给我映像最深的是DV播放环节。
DV播放环节主要是通过DV播放的方式来对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咨询的展现于揭露,再结合同学们的积极发言从而达到及时纠正、预知与了解相关知识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将心理咨询健康这一严肃的主题活跃化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正视自己心态的机会,更加重要的是在3段DV的创作与录制的过程中、通过这些有趣而有意义的合作拉近了同学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这一环节中主要体现了沉迷网游、自恋等心理咨询问题,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以及动画制作的诙谐幽默都将将此次班会推向了高潮。博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通过全班上下的一致努力我们的精品班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相信通过本次班会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坐标而且也会促进我们整个班集体更加和谐有序的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
一、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
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
二、通过学习,自身心理素质有了提高。
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心理素质良好的学生,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另一个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学习,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四、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为了能促进同学们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也为了同学们能有一个跟加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班开展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耐心疏导,使我懂得了解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我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单看你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你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搞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为此,我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我要辩证地看待我的优趣点,正确认识自己,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的闪光点,只需要我们要善于去挖掘,对于我的缺点我要不断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我系举行了心理健康活动周,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才深刻的感觉到,人的心理,其实是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而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观察,去了解并且及时的调节。它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它解释了很多东西,也在不经意间,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用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来表示自己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品质着,并为之不断为的发扬和为之奋斗。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测试,就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意识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让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体现,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课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心理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像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课,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课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一些感触,给我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比如时间管理的那一节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的启发,而恋爱的话题也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学习了心理课,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从而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心理课已经快要结束了,虽然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又再次上了一个档次,这门课给我展示了一个越来越充满活力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去了解,去学习,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生活。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科目,我相信它会带给人们一生的财富。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学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深深体会到了“健康”的真正含义。现在说说我的两点体会:
一、家长对孩子健康的关注。
直到现在,家长更多的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而言,只要孩子吃、穿、住、行都好就行了。所以只要是孩子的要求,家长都一律满足。而孩子有什么想法,什么行为,他们都不了解,也不关注。
二、教师对学生健康的关注。
到现在为止,教师关心的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只要学生成绩好,教师就很满意。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只要不打架,不闹事,教师也很满足。至于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关注的仍然很少。特别是那些表现差的学生,他们为什么表现差,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就不清楚了,也不关心了。很多时候还对这些事情很厌烦更别说关注了。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多关心关心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学生表现差的时候,我应该更多的分析内在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他们。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6
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却很少有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
此专题中,王淑兰老师用雄厚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采用案例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四个问题:解读心理健康、教研人员心理健康标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及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的基本对策。
第一个问题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即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持续而积极的心理适应状态,意味着个人不仅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和环境有一个基本的协调;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一个人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状况。
第二个问题诠释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即智力健全、情感健全、意志健全、人格健全、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健全、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具有双重心理承受力。第三个问题探讨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即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是组织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关注教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与呼唤;同时分析了现代中国教研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心理承受力现状。
第四个问题阐述了如何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即发挥团体作用,帮助团体成员应对压力;构建和谐家庭,帮助家庭成员应对压力;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及时找回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态,意味着当事人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与环境的基本协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状况。教师心理健康的特质有:智力健全,能胜任教师工作;有健全的自我观念;适当的自我控制;有效地面对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较高,绝大多数人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然而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过分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其中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中表现。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和职业方面的原因。维护和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较为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层面的维护;学校层面的维护;家庭层面的维护和教师自身的调适。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自我调试策略把自己从各类压力下及时解脱出来;采用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争取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等。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7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
学校请来了闵行区有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黄志法、金燕、袁胜芳三位老师做专题讲座。根据我们学校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给我们清晰、详尽地阐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之处,独特之处。她在讲授中有事实有理论地说明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观念的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这个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上的需求,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投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进一步的准备。
同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次培训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了不足,提升了自我,指明了方向。
虽然有的知识还很艰深,有的内容还不够熟悉,但我回到岗位上会继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搞好教师继续培训工作,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8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
一、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
1、校园主环境建设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最后,引用美国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9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0
1、 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xx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2、 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己。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发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 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3)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1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个人如果有再健壮的体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尸走肉。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个性、工作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主要内容。在学校里天天和同学在一起学习,与舍友之间一起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一起探讨和研究,同时这也促进了学习的进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开心的时候有人分享,难过的同时也有同学一起分担。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们学校很少跟同学说话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这也会使我们产生厌学,导致学习退步。但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只能憋在心里,这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际交往不良可能会引起我们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业。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才能让我们自我完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不一样的事物
和环境会使我们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就像刚入大学的时候,生活环境的变化,使我产生了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第一,在高中,每个班都是固定,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学是不一样的的课大都要换教室,有专业课、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令我摸不着头脑,很是焦虑、烦躁。第二,大学里再也没有人跟在后面督促你干这干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自习室去哪,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感到很迷茫、恐惧、失落。第三,觉得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已感到筋疲力尽,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于是失去了奋斗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总总的不良情绪不仅仅影响学习和新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及时的调整。当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我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排解内心的焦虑、烦躁、郁闷或其他不好的情绪。一旦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不安等症状,要学会向朋友、同学倾诉,或者转移关注点。我们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觉比较舒适的方式,或坐或卧,慢慢地通过调节呼吸或放松使心情平静。积极乐观的情绪使我们充满信心,精神充沛,能够良好地适应周围新的环境。反之不良的情绪使我们焦虑、烦躁、郁闷、易怒、从而导致不良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善于到生活中去发现新意,和同学去操场散步,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为生活增添活力。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段温馨的音乐,也足以让你新的'生活充满惬意和浪漫。
人与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类本来就是群居性的。亲密的朋友会使我们生活充实,让我们在孤独和脆弱的时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不会被困难击垮,勇敢面对挑战和考验。另外要确定适当的目标。过高的要求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动力,屡次失败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适当的目标,让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情绪。
总的来说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故让我们为了明天的美好,让我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吧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才深刻的感觉到,人的心理,其实是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而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观察,去了解并且及时的调节。它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它解释了很多东西,也在不经意间,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用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来表示自己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品质着,并为之不断为的发扬和为之奋斗。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测试,就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意识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让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体现,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课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心理课上 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像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课,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课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一些感触,给我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比如时间管理的那一节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的启发,而恋爱的话题也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学习了心理课,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从而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心理课已经快要结束了,虽然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又再次上了一个档次,这门课给我展示了一个越来越充满活力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去了解,去学习,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生活。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科目,我相信它会带给人们一生的财富。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
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4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我觉得最基础的应着眼于两个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精神基础。“人”的一撇就是身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只有前者没有后者,趴下;只有后者没有前者,卧着;身心健康兼备,才能相互支撑,站立起来。而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也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还危害到了家庭、危害到了社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1、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打扫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3、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学校和班上的卫生协管员后,上进心越来越强,他们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已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有的学校尝试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有的学校校园里设置有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现在多数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可以开展“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这有利于学生不忍心破坏,改变过去的坏毛病。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曾担任过五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学生全部来自城乡结合带和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谈体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纪的重要。从那以后许多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并能大胆地制止违纪的行为。
2、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3、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本全体教师通用的教育专著。读了几章,就有些爱不释手,感觉它太有吸引力了,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这本书从“学生的需求———教育者的责任”,“学生的成长———需要每位教师的呵护”,“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八章组成。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促动着我的心弦,这些案例似乎都发生在我身边。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人生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个十来岁的小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业负荷而自杀。普宁市某中学18岁女生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因学习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而走上不归之路。重庆某高中16岁女生,因为父母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并自责父亲“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摊子时勃然大怒,挥动着菜刀追打父亲,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异常心理倾向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关注学生心理的原因,因为我不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呵护。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辅导教师,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通过阅读此书,我找到了一下法宝。
1、相信自己的学生,善于挖掘其内在的宝藏。
一个人总是有他的魅力所在,关键看我们是否是好的伯乐。一个人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否定的环境中,会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积极肯定的环境中,一个人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他就会往更好的方面努力,他的行动也就更积极,成绩也就会越看来越好。我也深有同感。七(1)班有一女生叫王义娥,入学时成绩平平,而且听力有障碍。但是我在开学初就对学生说,你们以前是什么样我不管,我只在乎现在和将来,只要你们表现积极大胆,你们就是最棒的。因为这个学生个子高,学习热情高,我就初步定她为英语科代表。还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别害怕,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的确很用功,也很刻苦。当她的英语学习出现滑坡时我不断的激励她,逐步帮她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她的成绩慢慢提高了,她甚至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A等的好成绩。***妈高兴得不得了,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是你让我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使她获得了信心,你不知道她现在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多浓。”“期待你的进步”“我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苦心人,天不负”等激励之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这么普通的话语,只要是来自老师的笔端,它一定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只要我们作教师的不抛弃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因此,各位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笔墨,也不要珍惜你的鼓励。
2、尊重自己的学生。
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期待,为学生营造积极,安全,民主的和谐班极。美国纽约市教育局曾经要求其教师用下列方法去辅导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教室气氛,让学生保持充分的自由和民主。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给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等。因此我们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尽可能把课堂活动看成一种共同的活动。课堂上多采用“雪中送炭式”的激励语。如“你说的比以前好多了”,“说大声一点就更好了”“真会动脑筋,再加油”等。那么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充满信心,富有勇气。一定是聪颖睿智善于创造,也一定是阳光幸福的。同时,尊重学生更需要我们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它还需要我们信守承诺。承诺是否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诚信与否,更是学生的人格是否得到教师尊重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本人读了本书之后的收获和感受,大家不妨都来读一读。获许还有更大的收获。它肯定会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必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和谐型人才。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以及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以下从三个方面介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智能训练: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6)性心理教育: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适应问题: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7
7月16日至7月18日,我有幸聆听了张正中、丁光木、曹伟勇教授讲的关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纠正对策的讲座。张、丁、曹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在场的教师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于家庭,表现在学校。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厌学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很复杂,后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下综合作用的产物。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的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二)说谎孩子说谎是由于社会风气、家庭压力、虚荣心、心理因素、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说谎不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的实现。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教师要给孩子以心灵的安慰,给孩子提供改错的机会,给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间,让孩子能够真诚地面对生活,面对他熟悉的每一个人。这样每个孩子才能诚实、自信、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早恋小学生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外,就是与异性的交往。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提前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早恋现象已经在小学的高年级出现萌芽。13、14岁的青少年正值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异性充满着好奇、爱慕,又有着虚荣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为教师要细心观察,实施温情教育。在班级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队会活动,对友谊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要给予积极的配合,未雨绸缪。早恋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充满阳光的童年,不要让早恋的小雨洒到他们的青春花园。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艰巨、复杂的培养新人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脑力劳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会不断地寻求现代教育的新路,切实以新理论、新方法、新理想来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8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9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以及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以下从三个方面介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智能训练: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6)性心理教育: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适应问题: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0
这段时间,我观看了于丹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这讲座带给我很多启发。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3]。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集中精神进行学习,适应困难。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
2、自我评价失调。许多大学生都是中学时的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不再,这使得他们的优越感受到重创。这时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会降低自信心,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就业心理困惑。这在大四学生当中尤为普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而,我们不能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认为:
1、大学生应当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想成为再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然后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有了这样的思考与选择,相信他们聚会为了自己而好好努力。
2、大学生应当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坦然的接受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与他人有差距而已。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与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等到收获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学生不应当自埋首于书本,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应当拥有开阔的心胸与视野,多结交朋友,这对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帮助。
4、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学四年应当积累一定的就业知识,着有助于看清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应当,对自我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其实,刚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经验,你要想想,用人单位凭什么给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刚开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实力去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应得的待遇。
中学生如何缓解学习生活中的焦虑情绪?
有的中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或者学习成绩不尽如意,而产生压抑,出现焦虑情绪。若不能作适当调整,对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呢?
第一、中学生一旦感到因学习方面的原因而压力重重,提不起精神,焦急忧愁时,要学会转移情绪,尝试作自我调试,在课余去参加些体育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外界的欢快气息,或者揉揉双耳泡个热水澡。
第二、要学会人际沟通。焦虑的心理现象并不是瞬时即至,而是有个发展过程。一旦感到因学习原因而产生焦虑时,要主动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或许不能“一吐为快”,但倾诉出来了,心胸就不会那些淤积,会感到轻松许多。
第三、要学会自我鼓励。一旦感到焦虑袭上心头,切记不要唉声叹气,可以找一张纸片书写一句箴言或一个短语。自我暗示自己是一个有希望的好学生,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肯努力,没有跨不过的坎。
第四、要学会融入集体之中。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居住环境又都是单元房,活动空间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住少了。假如能参加些集体活动,主动为他人为集体多做点事情,在家中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心情就会得到调适,情绪就能得到释放,快乐也会油然而生。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1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心理教育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教育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心理教育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
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2
此次培训,培训方为我们团队量身订做了一套训练课程,并有专业教练进行项目指导,把训练项目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进行团队成员的人格、能力、职业规划等素质训练,使队员在体验中丰富自我,以最直接的方式体会到个人、团队共同成长的关系。
培训开始时,全体人员随机报数分成三个团队。进行初步热身后,教练要求每队内选出队长,取出本队有意义的队名,鼓舞人心的队训,个性化的队型,通俗贴切的队歌,设计出简单但鲜明的队徽。
在各队学员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由最初的各抒己见到最终的意见统一,确定了本队的队名"陆舰队",队训:陆舰!陆舰!勇往直前!队型是由全队成员排列而成的一艘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的战舰,队歌则是由某革命影视作品的乐曲改编而成的。
拓展训练包括人猿泰山、穿越电网、盲人方阵、高空抓杠、海乱求生等训练项目,无不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此次培训,打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壁垒,加强了团队合作,树立队员合力致胜的信念;开发了个人和团队潜能;培养了队员们勇于面对竞争、面对压力、面对风险的良好心理素质。
"人猿泰山"教会我们要充分充发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自我团队的资源。"穿越电网"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一定要合理的加以分配和使用。"盲人方阵"让我们知道面对陌生的外部环境、面对从未经历过的挑战不能盲目进行,而是应该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顺利实施。"高空抓杠"则是让我们克服了自身的心理恐怖以及人们处在不同位置时的心理区别。而"海难求生"让我明白了个体力量的弱小和团队力量的巨大,在完成求生任务时,没有团队的合作,仅凭个人的力量,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然而大家团结在一起,别说是四米墙,五米墙我们也可以征服。可以说此行收获最大的就是让所有队员体会到"没有一个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一个完美的团队;".
两天的拓展非常短暂,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从来没有过的震撼。有人为自己的团队加油,也有人在给别的团队泼冷水,有人感动得抱头痛哭,也有人在默默的奉献、顽强的拼博。在一系列拓展项目中,我们不仅暴露了自身的许多弱点,也认识到自己对于团队精神理解的不足和处理方式的不恰当,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视角高度,也让我们总裁五班全体同学的友情更加浓厚,就像经历了生死的难兄难弟,我们变得空前的团结,无比的坚韧。
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和地,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甘心背负着同伴的踩踏而没有一句怨言,我站在高高的四米墙上,看着前方满脸泪水的伙伴,回望墙下坚持不懈的队友,此时的心情无比的沉重,大爱,真的无边!虽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拓展训练了,但唯有此次,深受感动……写到这里,我脑中不由再次响起那个熟悉的旋律,"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才深刻的感觉到,人的心理,其实是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而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观察,去了解并且及时的调节。它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它解释了很多东西,也在不经意间,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用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来表示自己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品质着,并为之不断为的发扬和为之奋斗。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测试,就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意识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让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体现,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课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心理课上 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像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课,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课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一些感触,给我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比如时间管理的那一节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的启发,而恋爱的话题也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学习了心理课,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从而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心理课已经快要结束了,虽然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又再次上了一个档次,这门课给我展示了一个越来越充满活力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去了解,去学习,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生活。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科目,我相信它会带给人们一生的财富。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4
7月16日至7月18日,我有幸聆听了张正中、丁光木、曹伟勇教授讲的关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纠正对策的讲座。张、丁、曹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在场的教师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于家庭,表现在学校。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厌学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很复杂,后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下综合作用的产物。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的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二)说谎孩子说谎是由于社会风气、家庭压力、虚荣心、心理因素、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说谎不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的实现。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教师要给孩子以心灵的安慰,给孩子提供改错的机会,给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间,让孩子能够真诚地面对生活,面对他熟悉的每一个人。这样每个孩子才能诚实、自信、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早恋小学生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外,就是与异性的交往。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提前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早恋现象已经在小学的高年级出现萌芽。13、14岁的青少年正值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异性充满着好奇、爱慕,又有着虚荣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为教师要细心观察,实施温情教育。在班级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队会活动,对友谊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要给予积极的配合,未雨绸缪。早恋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充满阳光的童年,不要让早恋的小雨洒到他们的青春花园。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艰巨、复杂的培养新人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脑力劳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会不断地寻求现代教育的新路,切实以新理论、新方法、新理想来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5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以及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以下从三个方面介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智能训练: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6)性心理教育: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适应问题: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6
这段时间,我观看了于丹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这讲座带给我很多启发。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3]。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集中精神进行学习,适应困难。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
2、自我评价失调。许多大学生都是中学时的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不再,这使得他们的优越感受到重创。这时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会降低自信心,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就业心理困惑。这在大四学生当中尤为普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而,我们不能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认为:
1、大学生应当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想成为再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然后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有了这样的思考与选择,相信他们聚会为了自己而好好努力。
2、大学生应当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坦然的接受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与他人有差距而已。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与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等到收获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学生不应当自埋首于书本,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应当拥有开阔的心胸与视野,多结交朋友,这对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帮助。
4、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学四年应当积累一定的就业知识,着有助于看清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应当,对自我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其实,刚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经验,你要想想,用人单位凭什么给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刚开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实力去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应得的待遇。
中学生如何缓解学习生活中的焦虑情绪?
有的中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或者学习成绩不尽如意,而产生压抑,出现焦虑情绪。若不能作适当调整,对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呢?
第一、中学生一旦感到因学习方面的原因而压力重重,提不起精神,焦急忧愁时,要学会转移情绪,尝试作自我调试,在课余去参加些体育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外界的欢快气息,或者揉揉双耳泡个热水澡。
第二、要学会人际沟通。焦虑的心理现象并不是瞬时即至,而是有个发展过程。一旦感到因学习原因而产生焦虑时,要主动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或许不能“一吐为快”,但倾诉出来了,心胸就不会那些淤积,会感到轻松许多。
第三、要学会自我鼓励。一旦感到焦虑袭上心头,切记不要唉声叹气,可以找一张纸片书写一句箴言或一个短语。自我暗示自己是一个有希望的好学生,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肯努力,没有跨不过的坎。
第四、要学会融入集体之中。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居住环境又都是单元房,活动空间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住少了。假如能参加些集体活动,主动为他人为集体多做点事情,在家中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心情就会得到调适,情绪就能得到释放,快乐也会油然而生。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7
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为:(1)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他在人格形成、发展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都受其影响和支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反应,也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因此,老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实际,培养我们健全的自我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意识不健全既是构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解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确的“自我观”,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
(1)正确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计,做到自知之明。
(2)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积极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
(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约束自己
的言行、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只要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战胜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发展的弱点,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现,成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8
7月16日至7月18日,我有幸聆听了张正中、丁光木、曹伟勇教授讲的关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纠正对策的讲座。张、丁、曹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在场的教师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于家庭,表现在学校。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厌学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很复杂,后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下综合作用的产物。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的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二)说谎孩子说谎是由于社会风气、家庭压力、虚荣心、心理因素、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说谎不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的实现。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教师要给孩子以心灵的安慰,给孩子提供改错的机会,给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间,让孩子能够真诚地面对生活,面对他熟悉的每一个人。这样每个孩子才能诚实、自信、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早恋小学生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外,就是与异性的交往。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提前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早恋现象已经在小学的高年级出现萌芽。13、14岁的青少年正值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异性充满着好奇、爱慕,又有着虚荣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为教师要细心观察,实施温情教育。在班级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队会活动,对友谊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要给予积极的配合,未雨绸缪。早恋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充满阳光的童年,不要让早恋的小雨洒到他们的青春花园。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艰巨、复杂的培养新人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脑力劳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会不断地寻求现代教育的新路,切实以新理论、新方法、新理想来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9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心理教育又有了新的的了解,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赵教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这次培训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所思所想。
通过学习,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经验可以参照、但决不能照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借鉴经验、勇于创新是我们需要的工作态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届学生也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必须能沉进去,也能跳出来,不能为过去的经验所累,不能为过去的思想所束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我们将每一批学生都当作第一批学生,用最初最真最深的爱与热情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并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让我们的学生能在大学校园这一沃土上健康愉快地成长成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需要有足够的爱心与智慧;既需要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成熟的思想、淡泊的心境;更需要忠于本职、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把握时代的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0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1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态,犹如一条线,而人身上的优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良好的心态会将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而一条脆弱的线,会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价值,”的确,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大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应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更好地适应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形势,成长为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论教育和高校德育实践教育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了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是特殊的一个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问题:
(1)大学生生活适应性差。我们强调大学生生活要“自觉、自律和自省”,“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往往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在学习方面,存在被动学习现象,无法较快的拜托中学“逼学”、“填鸭式”学习思维,形成主动学习习惯;在生活方面,衣服裤子、床单被罩请人洗。且现在多学学生都是独身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事事包办,学校老师“宠着”,一旦在学习、生活和感情上遇到一点波澜,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
(2)追求怪异,讲求独特。“90后”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并没有能够供其进行参考和一起成长的伙伴,所以通常喜欢跟着时代潮流,现在的“哈韩”,“哈日”现象使“90后”盲目跟风及模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因为这一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是父母来包办他们的一切事情,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务的次数很少,经济以及日常事务方面都过分的依赖父母。
(3)社会交际能力薄弱。当前进入大学的都是90后学生,面对的是新的室友、同学和老师等,由此形成的同学、师生和异性关系让很多学生极不适应,有的学生一直在父母呵护下长大,从未离开过,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帮助人,生活在自我闭锁的世界中,没有倾心交流的知心朋友,遇到问题时无人可诉。
(4)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他们成长的道路变得更加顺利,他们的成长被赞扬和呵护不断的围绕着,优越感太强,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着阳光和笑脸。但是这样的成长经历使这些“90后”大学生们的心理太过脆弱,不够坚强,一不小心就会丧失信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他们形成厌世的情绪。笔者在本院校系对于“对待挫折态度”的调查,经过调查的100名“90后”新生,在遇到挫折后希望“总结经验,重新来过”的人占73%,大部分“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过差,没有足够强的抗挫折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具备自己独有的特点,社会、家庭、个人以及学校的共同作用促使着这些特点的形成。在对待“90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时,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利用,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首先应该对他们身上存在的共同特点予以承认,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对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加以理解,因为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按照贴近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的原则,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和多元化的相关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分年级和专业有所侧重。例如,一年级主要是适应、自我和学习心理辅导,二年级是交往、情感和恋爱心理辅导,四年级侧重于就业和成才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再是一般的心理学理论传授,要有活动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还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3)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高校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按照相关编制规定合理确定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人数,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教师和学生心理辅导员多方面联合组成的工作队伍。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与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争取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支持与指导,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发展背景互补、多学科人才融合、专业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把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培训计划,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取自学、函授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资质,同时尽快解决从事此项工作教师的工作量与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到轻松、民主、和谐,保持良好的心态,还可以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心理上有所依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还要动静结合,并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便形成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大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影响之中,促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危机感。
(6)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将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不良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辨别是非的综合判断能力、承受挫折的适应环境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2
回顾一学年来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重中之重。对于学校的健康教学,我们表现在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贯彻等几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观念
1、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
学校成立了以孙石锁校长为组长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了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和各班班主任,小组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有序。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学校定期召开健康教育会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形成了定期汇报,定期总结,及时改正,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建健康校园的喜人局势。
2、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以明确的工作目标为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校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工作的长期性、持久性,并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3、立足根本,营造氛围,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二、健康教育常规工作长抓不懈
1、以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以卫生节日为切入点,配合政教处团委的中心工作,适当选择学校卫生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根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本学年活动主要内容有:防治宣传,饮食卫生,对初一年级进行了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识讲座。学校还利用网络、电视、黑板报、宣传窗、校园广播、班会、讲座等阵地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为了调动学生参加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组织了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比赛活动,学校还开展了“技能展示活动周”,把健康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卫生习惯,提高了学生卫生意识。
每年新生入校,学校都要组织对新生进行身体检查,建立新生身体健康档案,做到预防疾病有据可寻。平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是关键,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时刻在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衣物等,从点滴入手,逐步形成习惯。此外,学校还非常重视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由学生会成立卫生检查小组,采取班主任重点抓,学生每天相互督促检查,校领导、教务处、政教处组织抽查等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经过一年的规范和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在校园里越来越少,主动捡起废纸的学生越来越多。
3、多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确立了多维的发展目标,通过心理辅导、咨询和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逐步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另外,针对我校单亲家庭的学生比率较高,问题生较多的现状,学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如由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由政教处组织的家长见面会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必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3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
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4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外表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安康地开展。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安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展德育、智育等教育的根底,而心理安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安康教育的作用。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安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安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安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展心理安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安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安康教育的实质,而无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安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效劳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构造,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开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安康的学生。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5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态,犹如一条线,而人身上的优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良好的心态会将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而一条脆弱的线,会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价值,”的确,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大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应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更好地适应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形势,成长为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论教育和高校德育实践教育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了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是特殊的一个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问题:
(1)大学生生活适应性差。我们强调大学生生活要“自觉、自律和自省”,“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往往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在学习方面,存在被动学习现象,无法较快的拜托中学“逼学”、“填鸭式”学习思维,形成主动学习习惯;在生活方面,衣服裤子、床单被罩请人洗。且现在多学学生都是独身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事事包办,学校老师“宠着”,一旦在学习、生活和感情上遇到一点波澜,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
(2)追求怪异,讲求独特。“90后”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并没有能够供其进行参考和一起成长的伙伴,所以通常喜欢跟着时代潮流,现在的“哈韩”,“哈日”现象使“90后”盲目跟风及模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因为这一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是父母来包办他们的一切事情,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务的次数很少,经济以及日常事务方面都过分的依赖父母。
(3)社会交际能力薄弱。当前进入大学的都是90后学生,面对的是新的室友、同学和老师等,由此形成的同学、师生和异性关系让很多学生极不适应,有的学生一直在父母呵护下长大,从未离开过,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帮助人,生活在自我闭锁的世界中,没有倾心交流的知心朋友,遇到问题时无人可诉。
(4)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他们成长的道路变得更加顺利,他们的成长被赞扬和呵护不断的围绕着,优越感太强,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着阳光和笑脸。但是这样的成长经历使这些“90后”大学生们的心理太过脆弱,不够坚强,一不小心就会丧失信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他们形成厌世的情绪。笔者在本院校系对于“对待挫折态度”的调查,经过调查的100名“90后”新生,在遇到挫折后希望“总结经验,重新来过”的人占73%,大部分“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过差,没有足够强的抗挫折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具备自己独有的特点,社会、家庭、个人以及学校的共同作用促使着这些特点的形成。在对待“90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时,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利用,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首先应该对他们身上存在的共同特点予以承认,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对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加以理解,因为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按照贴近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的原则,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和多元化的相关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分年级和专业有所侧重。例如,一年级主要是适应、自我和学习心理辅导,二年级是交往、情感和恋爱心理辅导,四年级侧重于就业和成才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再是一般的心理学理论传授,要有活动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还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3)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高校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按照相关编制规定合理确定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人数,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教师和学生心理辅导员多方面联合组成的工作队伍。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与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争取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支持与指导,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发展背景互补、多学科人才融合、专业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把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培训计划,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取自学、函授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资质,同时尽快解决从事此项工作教师的工作量与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到轻松、民主、和谐,保持良好的心态,还可以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心理上有所依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还要动静结合,并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便形成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大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影响之中,促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危机感。
(6)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将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不良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辨别是非的综合判断能力、承受挫折的适应环境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6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才深刻的感觉到,人的心理,其实是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而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观察,去了解并且及时的调节。它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它解释了很多东西,也在不经意间,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用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来表示自己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品质着,并为之不断为的发扬和为之奋斗。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测试,就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意识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让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体现,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课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心理课上 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像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课,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课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一些感触,给我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对自己的思考。比如时间管理的那一节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的启发,而恋爱的话题也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学习了心理课,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从而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心理课已经快要结束了,虽然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又再次上了一个档次,这门课给我展示了一个越来越充满活力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去了解,去学习,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生活。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科目,我相信它会带给人们一生的财富。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8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本全体教师通用的教育专著。读了几章,就有些爱不释手,感觉它太有吸引力了,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这本书从“学生的需求———教育者的责任”,“学生的成长———需要每位教师的呵护”,“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八章组成。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促动着我的心弦,这些案例似乎都发生在我身边。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人生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个十来岁的小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业负荷而自杀。普宁市某中学18岁女生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因学习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而走上不归之路。重庆某高中16岁女生,因为父母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并自责父亲“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摊子时勃然大怒,挥动着菜刀追打父亲,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异常心理倾向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关注学生心理的原因,因为我不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呵护。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辅导教师,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通过阅读此书,我找到了一下法宝。
1、相信自己的学生,善于挖掘其内在的宝藏。一个人总是有他的魅力所在,关键看我们是否是好的伯乐。一个人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否定的环境中,会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积极肯定的环境中,一个人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他就会往更好的方面努力,他的行动也就更积极,成绩也就会越看来越好。我也深有同感。七(1)班有一女生叫王义娥,入学时成绩平平,而且听力有障碍。但是我在开学初就对学生说,你们以前是什么样我不管,我只在乎现在和将来,只要你们表现积极大胆,你们就是最棒的。因为这个学生个子高,学习热情高,我就初步定她为英语科代表。还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别害怕,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的确很用功,也很刻苦。当她的英语学习出现滑坡时我不断的激励她,逐步帮她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她的成绩慢慢提高了,她甚至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A等的好成绩。***妈高兴得不得了,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是你让我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使她获得了信心,你不知道她现在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多浓。”“期待你的进步”“我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苦心人,天不负”等激励之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这么普通的话语,只要是来自老师的笔端,它一定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只要我们作教师的不抛弃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因此,各位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笔墨,也不要珍惜你的鼓励。
2、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期待,为学生营造积极,安全,民主的和谐班极。美国纽约市教育局曾经要求其教师用下列方法去辅导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教室气氛,让学生保持充分的自由和民主。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给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等。因此我们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尽可能把课堂活动看成一种共同的活动。课堂上多采用“雪中送炭式”的激励语。如“你说的比以前好多了”,“说大声一点就更好了”“真会动脑筋,再加油”等。那么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充满信心,富有勇气。一定是聪颖睿智善于创造,也一定是阳光幸福的。同时,尊重学生更需要我们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它还需要我们信守承诺。承诺是否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诚信与否,更是学生的人格是否得到教师尊重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本人读了本书之后的收获和感受,大家不妨都来读一读。获许还有更大的收获。它肯定会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必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和谐型人才。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9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本全体教师通用的教育专著。读了几章,就有些爱不释手,感觉它太有吸引力了,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这本书从“学生的需求———教育者的责任”,“学生的成长———需要每位教师的呵护”,“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八章组成。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促动着我的心弦,这些案例似乎都发生在我身边。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人生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个十来岁的小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业负荷而自杀。普宁市某中学18岁女生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因学习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而走上不归之路。重庆某高中16岁女生,因为父母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并自责父亲“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摊子时勃然大怒,挥动着菜刀追打父亲,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异常心理倾向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关注学生心理的.原因,因为我不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呵护。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辅导教师,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通过阅读此书,我找到了一下法宝。
1、相信自己的学生,善于挖掘其内在的宝藏。一个人总是有他的魅力所在,关键看我们是否是好的伯乐。一个人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否定的环境中,会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积极肯定的环境中,一个人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他就会往更好的方面努力,他的行动也就更积极,成绩也就会越看来越好。我也深有同感。七(1)班有一女生叫王义娥,入学时成绩平平,而且听力有障碍。但是我在开学初就对学生说,你们以前是什么样我不管,我只在乎现在和将来,只要你们表现积极大胆,你们就是最棒的。因为这个学生个子高,学习热情高,我就初步定她为英语科代表。还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别害怕,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的确很用功,也很刻苦。当她的英语学习出现滑坡时我不断的激励她,逐步帮她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她的成绩慢慢提高了,她甚至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A等的好成绩。***妈高兴得不得了,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是你让我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使她获得了信心,你不知道她现在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多浓。”“期待你的进步”“我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苦心人,天不负”等激励之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这么普通的话语,只要是来自老师的笔端,它一定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只要我们作教师的不抛弃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因此,各位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笔墨,也不要珍惜你的鼓励。
2、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期待,为学生营造积极,安全,民主的和谐班极。美国纽约市教育局曾经要求其教师用下列方法去辅导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教室气氛,让学生保持充分的自由和民主。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给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等。因此我们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尽可能把课堂活动看成一种共同的活动。课堂上多采用“雪中送炭式”的激励语。如“你说的比以前好多了”,“说大声一点就更好了”“真会动脑筋,再加油”等。那么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充满信心,富有勇气。一定是聪颖睿智善于创造,也一定是阳光幸福的。同时,尊重学生更需要我们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它还需要我们信守承诺。承诺是否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诚信与否,更是学生的人格是否得到教师尊重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本人读了本书之后的收获和感受,大家不妨都来读一读。获许还有更大的收获。它肯定会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必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和谐型人才。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0
我们的宗旨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与发展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家庭生活环境复杂。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机和困惑。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助。
本学期x月xx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面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特别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
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1、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通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通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己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
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己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那么具体自己的工作中又该怎么做呢?自己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希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1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2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态,犹如一条线,而人身上的优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良好的心态会将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而一条脆弱的线,会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价值,”的确,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大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应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更好地适应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形势,成长为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论教育和高校德育实践教育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了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是特殊的一个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问题:
(1)大学生生活适应性差。我们强调大学生生活要“自觉、自律和自省”,“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往往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在学习方面,存在被动学习现象,无法较快的拜托中学“逼学”、“填鸭式”学习思维,形成主动学习习惯;在生活方面,衣服裤子、床单被罩请人洗。且现在多学学生都是独身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事事包办,学校老师“宠着”,一旦在学习、生活和感情上遇到一点波澜,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
(2)追求怪异,讲求独特。“90后”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并没有能够供其进行参考和一起成长的伙伴,所以通常喜欢跟着时代潮流,现在的“哈韩”,“哈日”现象使“90后”盲目跟风及模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因为这一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是父母来包办他们的一切事情,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务的次数很少,经济以及日常事务方面都过分的依赖父母。
(3)社会交际能力薄弱。当前进入大学的都是90后学生,面对的是新的室友、同学和老师等,由此形成的同学、师生和异性关系让很多学生极不适应,有的学生一直在父母呵护下长大,从未离开过,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帮助人,生活在自我闭锁的世界中,没有倾心交流的知心朋友,遇到问题时无人可诉。
(4)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他们成长的道路变得更加顺利,他们的成长被赞扬和呵护不断的围绕着,优越感太强,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着阳光和笑脸。但是这样的成长经历使这些“90后”大学生们的心理太过脆弱,不够坚强,一不小心就会丧失信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他们形成厌世的情绪。笔者在本院校系对于“对待挫折态度”的调查,经过调查的100名“90后”新生,在遇到挫折后希望“总结经验,重新来过”的人占73%,大部分“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过差,没有足够强的抗挫折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具备自己独有的特点,社会、家庭、个人以及学校的共同作用促使着这些特点的形成。在对待“90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时,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利用,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首先应该对他们身上存在的共同特点予以承认,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对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加以理解,因为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按照贴近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的原则,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和多元化的相关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分年级和专业有所侧重。例如,一年级主要是适应、自我和学习心理辅导,二年级是交往、情感和恋爱心理辅导,四年级侧重于就业和成才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再是一般的心理学理论传授,要有活动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还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3)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高校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按照相关编制规定合理确定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人数,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教师和学生心理辅导员多方面联合组成的工作队伍。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与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争取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支持与指导,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发展背景互补、多学科人才融合、专业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把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培训计划,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取自学、函授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资质,同时尽快解决从事此项工作教师的工作量与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到轻松、民主、和谐,保持良好的心态,还可以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心理上有所依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还要动静结合,并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便形成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大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影响之中,促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危机感。
(6)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将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不良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辨别是非的综合判断能力、承受挫折的适应环境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3
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一年级学生在高校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居多;二年级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较多产生期;三年级较多表现在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四年级则以择业求职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为主。文章主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特点,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人生课题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智力和人格发展上尚未成熟和完善,遇到问题和困惑常产生苦闷、烦恼、情绪不稳定等,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是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峰时期,因此,认真分析和把握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按学生年级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差异
1、高校生活不适应是新生主要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中学迈进高校,由于角色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在入学后普遍存在适应方面问题:一是生活环境与角色变化的不适应。新生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生活到相对对立的集体生活,一部分学生入学后表现出对生活环境及角色变化的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大学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律失去,自律尚未建立,喜悦感和失落感、新鲜感和无意义感和盲目感的交织,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忧郁和焦虑。二是高校要求与学习规律不适应。一些新生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采取应付的态度;在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上仍沿袭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有些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学习不努力;还有些学生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热衷于社会工作,学习受到较大的影响,并因此引发自卑等心理困惑。三是人际关系与交往沟通的不适应。很多新生对高校全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入学后,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怕闲言碎语与异性而不敢与异性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等等,因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各类心理问题较多集中在大学二年级产生
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年级,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阶段。
一是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大学课程设置满,各教学环节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不佳,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产生疲劳,考试造成焦虑,使他们产生情绪浮躁、忧郁、厌烦、易怒等心理问题。二是个性差异造成人际关系冲突。由于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和个体性格,导致了人际关系不和谐。三是异性交往产生心理困惑。大二学生的心身发展逐渐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往往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困惑
3、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较多表现在三年级
随着年级的增长,大三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而不断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其心理问题表现较突出的有:一是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强烈,作为承载社会、家庭、学校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过高的期望与高校现实条件使他们感到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和他们期望与理想相差甚远,他们感到困惑、迷惘,产生失望感,导致情绪消极低落。二是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时一般比较单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到了大三,就会出现要分手的、失恋的、是否要重新选择等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不能自拔,陷入无法解脱的境地,情感冲突在大三表现得比较突出
4、择业求职的心理困惑是毕业生的突出问题
四年级学生以择业求职而产生的心理困惑是突出问题,兼有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以及因恋爱而产生的问题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莘莘学子早早就开始了择业求职,他们奔波在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供需见面会上,期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少毕业生择业时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择业观念、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和求职,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并因此引发心理问题。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着重智力培养,大学生群体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实质上是长期的教育中积累和潜伏下来的.,因此,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身心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协调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高校应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谈心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设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各种讲座,创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刊物,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心理调适方法,普及提高心理素质能力知识。
3、健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在加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建设,及时反映学生中的心理异常情况,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案,并将其列入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公共应急管理工作预案之中,一旦大学生遇到重大心理创伤事件时,能提供高效的危机干预服务。认真开展大学生健康状况摸排工作,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
5、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力投入。坚持按需、精干的原则,根据学校的规模,按1∶3000—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职教师,着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其次,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人的心理素质,不仅具有生物传递作用,而且具有文化传递传递意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中,关注沐浴儿童心灵的教育,颇有体会。
一、关注孩子心灵,培养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1、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因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学校和班上的卫生协管员后,他们的上进心越来越强,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已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3、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搞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追求教育目标,在快乐中成长
⑴让学生快乐,就要给学生玩的时间。学生除了是学生,还是孩子;是孩子,就有爱玩的天性。适当方式的玩,可以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或获得有限的知识与认识;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地投入课堂学习。如我们要求教师不拖延一分钟下课,作业各课要协调,绝不超量布置等。
⑵让学生快乐,就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真正持久的快乐是来自于自我成长的快乐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自我获得他人认可与赞赏的快乐。因此,要让学生做真正快乐的人就要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长,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培养成人成才快乐的学生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辛勤工作的目标,还是学生个人学习成长的目标。因此,成人成才快乐的学生文化的创建决定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
2、营造优美环境,让孩子成人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我校今年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3、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孩子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心灵快乐的教育。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去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1、注意挖掘学科教材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学生全部来自城乡结合带和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谈体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纪的重要。从那以后许多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并能大胆地制止违纪的行为。积极向上,茁壮成长。
2、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会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减少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生疏感。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5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
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
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6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学习。
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7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
学校请来了闵行区有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黄志法、金燕、袁胜芳三位老师做专题讲座。根据我们学校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给我们清晰、详尽地阐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之处,独特之处。她在讲授中有事实有理论地说明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观念的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这个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上的需求,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投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进一步的`准备。
同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次培训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了不足,提升了自我,指明了方向。
虽然有的知识还很艰深,有的内容还不够熟悉,但我回到岗位上会继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搞好教师继续培训工作,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8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20xx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在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后,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刚开始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大学生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不仅关系着我们个人的德性,也与我们的前途惜惜相关。从现在开始,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9
这段时间,我观看了于丹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这讲座带给我很多启发。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3]。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集中精神进行学习,适应困难。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
2、自我评价失调。许多大学生都是中学时的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不再,这使得他们的优越感受到重创。这时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会降低自信心,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就业心理困惑。这在大四学生当中尤为普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而,我们不能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认为:
1、大学生应当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想成为再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然后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有了这样的思考与选择,相信他们聚会为了自己而好好努力。
2、大学生应当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坦然的接受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与他人有差距而已。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与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等到收获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学生不应当自埋首于书本,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应当拥有开阔的心胸与视野,多结交朋友,这对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帮助。
4、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学四年应当积累一定的就业知识,着有助于看清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应当,对自我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其实,刚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经验,你要想想,用人单位凭什么给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刚开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实力去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应得的待遇。
中学生如何缓解学习生活中的焦虑情绪?
有的中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或者学习成绩不尽如意,而产生压抑,出现焦虑情绪。若不能作适当调整,对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呢?
第一、中学生一旦感到因学习方面的原因而压力重重,提不起精神,焦急忧愁时,要学会转移情绪,尝试作自我调试,在课余去参加些体育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外界的欢快气息,或者揉揉双耳泡个热水澡。
第二、要学会人际沟通。焦虑的心理现象并不是瞬时即至,而是有个发展过程。一旦感到因学习原因而产生焦虑时,要主动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或许不能“一吐为快”,但倾诉出来了,心胸就不会那些淤积,会感到轻松许多。
第三、要学会自我鼓励。一旦感到焦虑袭上心头,切记不要唉声叹气,可以找一张纸片书写一句箴言或一个短语。自我暗示自己是一个有希望的好学生,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肯努力,没有跨不过的坎。
第四、要学会融入集体之中。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居住环境又都是单元房,活动空间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住少了。假如能参加些集体活动,主动为他人为集体多做点事情,在家中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心情就会得到调适,情绪就能得到释放,快乐也会油然而生。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0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1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2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态,犹如一条线,而人身上的优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良好的心态会将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而一条脆弱的线,会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价值,”的确,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大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应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更好地适应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形势,成长为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论教育和高校德育实践教育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了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是特殊的一个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问题:
(1)大学生生活适应性差。我们强调大学生生活要“自觉、自律和自省”,“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往往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在学习方面,存在被动学习现象,无法较快的拜托中学“逼学”、“填鸭式”学习思维,形成主动学习习惯;在生活方面,衣服裤子、床单被罩请人洗。且现在多学学生都是独身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事事包办,学校老师“宠着”,一旦在学习、生活和感情上遇到一点波澜,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
(2)追求怪异,讲求独特。“90后”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并没有能够供其进行参考和一起成长的伙伴,所以通常喜欢跟着时代潮流,现在的“哈韩”,“哈日”现象使“90后”盲目跟风及模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因为这一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是父母来包办他们的一切事情,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务的次数很少,经济以及日常事务方面都过分的依赖父母。
(3)社会交际能力薄弱。当前进入大学的都是90后学生,面对的是新的室友、同学和老师等,由此形成的同学、师生和异性关系让很多学生极不适应,有的学生一直在父母呵护下长大,从未离开过,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帮助人,生活在自我闭锁的世界中,没有倾心交流的知心朋友,遇到问题时无人可诉。
(4)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他们成长的道路变得更加顺利,他们的成长被赞扬和呵护不断的围绕着,优越感太强,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着阳光和笑脸。但是这样的成长经历使这些“90后”大学生们的心理太过脆弱,不够坚强,一不小心就会丧失信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他们形成厌世的情绪。笔者在本院校系对于“对待挫折态度”的调查,经过调查的100名“90后”新生,在遇到挫折后希望“总结经验,重新来过”的人占73%,大部分“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过差,没有足够强的抗挫折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具备自己独有的特点,社会、家庭、个人以及学校的共同作用促使着这些特点的形成。在对待“90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时,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利用,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首先应该对他们身上存在的共同特点予以承认,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对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加以理解,因为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按照贴近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的原则,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和多元化的相关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分年级和专业有所侧重。例如,一年级主要是适应、自我和学习心理辅导,二年级是交往、情感和恋爱心理辅导,四年级侧重于就业和成才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再是一般的心理学理论传授,要有活动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还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3)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高校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按照相关编制规定合理确定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人数,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教师和学生心理辅导员多方面联合组成的工作队伍。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与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争取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支持与指导,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发展背景互补、多学科人才融合、专业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把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培训计划,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取自学、函授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资质,同时尽快解决从事此项工作教师的工作量与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到轻松、民主、和谐,保持良好的心态,还可以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心理上有所依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还要动静结合,并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便形成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大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影响之中,促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危机感。
(6)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将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不良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辨别是非的综合判断能力、承受挫折的适应环境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3
今天早晨7:40,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三是如何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及防止被骗的能力;四是家长面对孩子叛逆、发脾气、不爱学习等问题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4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5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这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我将谈一谈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阶段,我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思考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避免盲目追求完美,要学会接受自己并且积极发展自己。同时,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目标,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同学、室友、辅导员等。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正直、真诚和理解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差异,尽量避免冲突和争吵。此外,积极参与大学的团队活动、社团以及各类社交活动,也是扩大人际关系圈、培养社交能力的良好途径。
第三,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遇到考试压力、学业困扰以及情感困惑等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和解决。首先,要认识到生活中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要换位思考,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其次,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与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寻求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此外,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可以通过参加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度过困难,重拾信心和动力。
第四,保持身心健康是关键。大学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长时间面对电脑,缺乏运动和休息,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基础。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注重饮食和营养均衡,经常进行适度的运动,这些都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同时,要学会放松自己,让自己有空间和时间进行休息,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摆脱压力。
最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参与这些活动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感,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勇气。此外,通过帮助他人,我们也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总结起来,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并且需要我们在大学期间积极去关注和维护。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身心健康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方面都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只有我们学会了正确对待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6
上周,我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教育培训课。这堂课由我们的王副校长亲自授课,让我们获益匪浅。
生命之泉,涓涌不息,青春常绿。在这堂特殊的心理教育课上,亲爱的校长让我们明白了:在这般美丽的年华中,我们也要提防跌入青春误区编织的美丽的网。
老师发给我们每个组一张纸,上面赫然印着一串葡萄的简笔画,让我们小组讨论将能想到的青春期变化一一对应给葡萄涂上颜色。大家唧唧喳喳的忙开了。不一会儿,大家纷纷亮出讨论成果,几名同学被邀请上讲台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长高了,成熟了,关注异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了男女生交往的问题上,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交往呢?首先我认为,男女生交往应该是积极正面的。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也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正确的男女生交往给我们带来的是积极的情感,让我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互激励着成为一个优秀乐观的人。
近年来青少年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在美丽的青春年华,我们理应懂得学会保护自己。我们热烈的讨论,积极分享,有的说结伴而行,有的说学防身术,有的说学机灵点及时求救……这些都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这堂课,让我们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于自身安全我们要防患于未然。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7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本全体教师通用的教育专著。读了几章,就有些爱不释手,感觉它太有吸引力了,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这本书从“学生的需求———教育者的责任”,“学生的成长———需要每位教师的呵护”,“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八章组成。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促动着我的心弦,这些案例似乎都发生在我身边。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人生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个十来岁的小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业负荷而自杀。普宁市某中学18岁女生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因学习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而走上不归之路。重庆某高中16岁女生,因为父母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并自责父亲“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摊子时勃然大怒,挥动着菜刀追打父亲,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异常心理倾向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关注学生心理的原因,因为我不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呵护。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辅导教师,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通过阅读此书,我找到了一下法宝。
1、相信自己的学生,善于挖掘其内在的宝藏。一个人总是有他的魅力所在,关键看我们是否是好的伯乐。一个人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否定的环境中,会做出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积极肯定的环境中,一个人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他就会往更好的方面努力,他的行动也就更积极,成绩也就会越看来越好。我也深有同感。七(1)班有一女生叫王义娥,入学时成绩平平,而且听力有障碍。但是我在开学初就对学生说,你们以前是什么样我不管,我只在乎现在和将来,只要你们表现积极大胆,你们就是最棒的。因为这个学生个子高,学习热情高,我就初步定她为英语科代表。还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别害怕,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的确很用功,也很刻苦。当她的英语学习出现滑坡时我不断的激励她,逐步帮她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她的成绩慢慢提高了,她甚至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A等的好成绩。***妈高兴得不得了,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是你让我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使她获得了信心,你不知道她现在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多浓。”“期待你的进步”“我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苦心人,天不负”等激励之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这么普通的话语,只要是来自老师的笔端,它一定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只要我们作教师的不抛弃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因此,各位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笔墨,也不要珍惜你的鼓励。
2、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期待,为学生营造积极,安全,民主的和谐班极。美国纽约市教育局曾经要求其教师用下列方法去辅导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教室气氛,让学生保持充分的自由和民主。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给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等。因此我们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尽可能把课堂活动看成一种共同的活动。课堂上多采用“雪中送炭式”的激励语。如“你说的比以前好多了”,“说大声一点就更好了”“真会动脑筋,再加油”等。那么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充满信心,富有勇气。一定是聪颖睿智善于创造,也一定是阳光幸福的。同时,尊重学生更需要我们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它还需要我们信守承诺。承诺是否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诚信与否,更是学生的人格是否得到教师尊重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本人读了本书之后的收获和感受,大家不妨都来读一读。获许还有更大的收获。它肯定会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必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和谐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