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试新茶

知远网

2023-12-03文/李笙清随笔

经过清明雨水的洗礼,季节转眼就走进了牡丹盛开的暮春,恰似春夏交替的一个驿站,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姗姗而至,而浸润了谷雨鲜活生动的谷雨茶,算是春天给人间的最后一次献礼,亦给春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间四月天,谷雨纷纭时。走进淅沥的谷雨之中,牡丹破萼,杜鹃怒发,柳絮飞,樱桃熟,绿肥红瘦,美景如画,戴胜鸟啁啾于青青桑林,子规长啼于平畴阡陌,漫山茶园青青,云气氤氲,浅塘浮萍,春笋拔节,好一派生机无限。"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一副茶联吟古今,而一杯芳香四溢的谷雨香茗,俨然已熏醉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

品读谷雨茶诗,不能不点赞一下古人的闲适与睿智,那种"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的高雅气度,已然将谷雨与一缕茶香融为一体,赋予谷雨茶丰富的人文内涵。净手洗杯盏,烹铭煮新茶,附庸风雅,与三二茶中挚友相约,于谷雨节气里以茶会友,"且将新火试新茶",虽然远没有嗜茶如命的苏东坡吟咏茶诗近百首的文采与豪情,也没有1600多年前大书法家王羲之邀约一时名士会稽山兰亭雅集的旷世文盛,但也不妨学一回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情茶相助",举杯传盏,闲话茶事,赋诗作对聊以自乐,于浅尝慢饮中清心静气,暂时忘却人生琐事,亦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谷雨时节采新茶,温凉适宜,烹茗浅饮,或苦后回甘,或醇厚绵长,安心益气,轻身不老,兼有清火、明目、护齿、祛毒、杀菌之茶疗功效,从古至今,已形成一种传承习俗。古人对谷雨茶可谓情有独钟,活跃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茶人、学者许次纾,一生嗜茶品鉴,游历四方,以茶会友,于细啜新茗间研究茶事,采炒焙烹,茶道茶理,无不涉猎。他综合一年茶事,认为"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实适中",并将这个心得写进《茶疏》一书,给谷雨茶平添了几分高雅与脱俗的魅力。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悉心茶道,对谷雨茶的推崇更为直接,在《茶谱》中发出如此直接的感叹:"品茶应品谷雨茶。""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连身居庙堂之上的乾隆皇帝亦十分喜爱谷雨茶,特意选择谷雨时节下江南,并亲临杭州茶园实地观赏采茶景况,留下两首《观采茶歌》,更是拔高了谷雨茶的档次。

记得那年暮春四月游宏村,只见远山如黛,皖南小村宁静安然,小巷石阶,粉墙黛瓦马头墙,老宅幽深徽韵浓。正值谷雨,拱桥流水,老树新叶,空气清新,细雨斜飘之间,烟雨江南如一幅水墨画轴,让如织的游人毫不因谷雨不息而减半分游览雅兴。撑着现买的一柄油纸伞,脚踏青石板一路慢步行来,总觉得还是缺少点什么。转过一个巷口,水波潋滟的南湖边上,红灯笼,黄小旗,古朴的茶招牌悬着,一间小小茶馆映入眼帘,茶香气息蔓延屋外,心中忽然顿悟:原来是这随着节气不期而至的谷雨作祟,唤起我的一缕绵绵茶思,赶紧收伞进屋,落座端正,过一把郑板桥"一杯香茗坐其间"的瘾。一壶新茶端上来,连忙执壶倾水,茶水流线一般细长入杯,色泽清雅如户外雨中天青之色,茶香馥郁,沁舌润喉,看嫩叶舒展,仿若花蕊初吐,一番嗅香品茗,旅途的疲乏不再,心胸一时间变得清旷豁达,宁静幽远。

知我嗜茶,友人常以茶相赠,羊楼洞松峰,西湖龙井,武夷岩茶,信阳毛尖……而我尤对谷雨时节的新茶情有所属,珍爱有加。其实于我而言,谷雨品茶,品的是一种心情,是这个节气中的一份清凉的意境,是暮春茶事中所蕴含的一缕绵绵的情愫。

茶园春色关不住,一壶新茗醉谷雨。一旦踏入谷雨节令,烹煎谷雨茶,旗枪鲜,雀舌浓,氤氲满室,闻香观色,闻香识味,心中便犹如打开了一扇临水的轩窗,那扑面而来的风中,充盈着挥之不去的悠悠茶情,令人怡然陶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