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5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

初识小课题是在闫德明博士的《问题、课题、案例——基于行动的小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上。闫德明博士幽默风趣的讲座,让我了解到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困惑来自于对教育科研的敬畏,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真正让教育研究回归到了教育一线,回归到了我们这些老师身上。这让我有了当家作主的豪气,真正研究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的想法。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小学教师岗位上混了 20 年的老师来说,真的好想有个老师带着我进步。然而,一路走来,我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人可以教你,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和钻研。直到2015年2月1日,当我参加了台山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举行的关于《小课题的研究》的培训学习,使我真正走进"小课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做个真实的老师,做个真实的自己。小课题为我的教育人生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通过学习,我对小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小课题研究也是科学研究,也符合教育科研步骤:发现问题———选题———做题———结题———成果交流推广。同时,通过对小课题研究的学习,我掌握了小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调查研究、读书和文献查阅、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堂观察。我发现,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或多或少的运用过这些方法来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是因为自己对教育科研知识的运用不太清楚,所以才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小课题培训活动,为我也为我们一线老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小课题培训帮我获益良多,让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让我享受到了教育科研的乐趣。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5月10日至20xx年5月13日四天时间,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参加了“浙江省教师小课题研究培训”,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宁波市教科所副所长张立新博士、宁波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纪勇老师、职业中学副校长薛矿军以及鄞州区教科室舒家华主任等几位教育科研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在这里,结合我所学到的、想到的,收获的,对我们做课题有帮助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一、做好课题总结提升理论水平

由宁波市教科所副所长张立新博士给我们讲的《选择最佳起点——教育科研的选题与立项》专题,讲座的开篇从宏观、纵观、微观上分析了我们教师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以及如何搞好课题研究。做课题的目的是教育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张所长无论在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研究方法上、技术路线上如何论证,都给我们明确指明了研究课题的方向。

二、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市职业中学副校长薛矿军老师给我们讲的《教育课题聚焦与形成》专题。我对薛矿军老师深奥的理论,生动的课题案例及实践研究成果所深深地震撼。明确了课题的分类,并且建议从小课题入手寻找课题研究,点明了教师教科研是教师们一生的光荣与梦想。教师做课题研究,从教育目标、教育现象和教育方法入手,把对学生进行的真实教育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紧密起来,选择课题的视角:

1.从自身困境中寻找问题;

2.从教学情境中捕捉问题;

3.从人际交流中发现问题;

4.从学生生活中寻找问题。

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观察、内省、反思、探究、创新。教育科研要边做边实践,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在课题的实施中服务于的本职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养成研究的习惯,关注自身问题的解决和经验的提升,做课题的目的是教育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中可以看出,课题研究是一个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与规范

舒家华主任给我们做了《优秀科研案例的分析》的专题,他在上课前给我们介绍了他个人的工作经历和专业成长过程,从每一个阶段的研究经验到现在研究所的工作研究成果。接下来,舒主任从为什么研究课题开始逐个我们进行讲解,选题是关键,要选自己关注的问题,而且真正地渴望能够找到解决办法的问题,不要跟风;教师要去真研究,研究要出真成果。张主任在讲授过程中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亲身经历的`感悟都让大家佩服不已。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没有做课题研究的经验,总觉得研究课题离我们太远,殊不知课题研究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活动做起,多观察、多积累,这样可以为我们个人的专业成长铺平道路。要知道,艰辛的工作正等待着我们去实践,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施,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就会成为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努力朝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前行!

我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及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在做一名幸福的好老师的追求下,只要每位教师积极努力,认真研究,我们的课题就一定能够按时完成!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写”做了进一步的训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把读应用到写作中打好了基础。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积极探索、学习研究,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思维变得敏锐,生活变得充实。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

20xx-2008年我校开展了国家级子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活动,经过两年的不断思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既加深了对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认识,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 “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家长,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我们选择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作业内容、形式、功能、评价进行革新为主要研究问题。依托历史与社会教材这个载体,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作业策略,赋予历史与社会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拓延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课题成果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先进性、深远的实践意义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们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对我校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课题,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讨论确定了课题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2、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并集中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创新教育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内容,使课题组人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操作过程。

3确定实验研究对象,每个年级分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并责任到人

4每学期初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课题组确定一个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再进行了进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点。

5、课题组每学期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

6、课题组成员每周研讨一次,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集体设计历史与社会作业,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作业革新的新思维新空间。设置作业时特别注意了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延伸性、挑战性、层次性特点,而且形式多样。如:听新闻、听报告、听歌曲;说故事、说感想、说一句话;读书;编剧本、编谜语;画画、画板报;猜结果、猜谜语;写启示、写前言、写倡议书;演讲、演历史人物等等。

例如初三的叶维老师在讲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内容较多、较难、枯燥且理论性强,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专业学术性较强,相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经过课题组集体探讨,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准备了一个历史短剧,学生扮演希特勒、罗斯福、银行家、工人和农民,

这一历史短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剧情的理解和演练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把握。在该剧的'排练演出过程中,同学们都体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表现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所缺乏的。短剧的演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使同学们增强了自信。这次作业的设置也使我们相信:作业的设计的确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1、积累资料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原始资料既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也是将来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课题研究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此课题过程资料的文件夹,所有与此课题有关的电子资料都署上名称、日期归并到这个文件夹中,另外,我还准备一个档案盒,存放与课题有关的纸质资料、音像资料等。我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学习资料、听课记录、研究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业设计、活动资料、学生日志等。

我经常从网上搜索下载最新资料,学习整理,记录在资料学习卡,将最有价值的资料保留进档案盒。

每次听完课后,及时写下听课记录,并特别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保留所听课的作业习题纸,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进档案盒。

每一次参加集体或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时,都认真做好研究记录。

每次对学生进行访谈后,认真分析,将访谈记录和分析结果保留进资料盒。 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撰写相关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等,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2、不断反思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

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进行反思。

我们注重细节反思,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我们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阶段性论证中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设想-反馈-再设置-再反馈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逐渐把握了历史与社会创新作业“放”与“收”的关系。

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会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作业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课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得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课文有关内容。

放与收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

3、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了突破

首先,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去选择。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不同设计能让学生一展所长的作业,并以“超市”的形式展现,学生可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一般分为必做区、选做区(选择区是多种形式的可以讲历史故事、可以写历史小论文、可以画服饰、可以唱经典老歌等)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

学校要教出好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从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的提高,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开展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的小课题工作中,我体会颇深:更新教育研究理念是基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通过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究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关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要加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运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二要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精讲精练、章节过关、主动乐学、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采取“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研讨阶段、合作完善阶段。具体为:自主学习阶段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探究愉悦,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集体研讨阶段主要是引导探究问题,要做到引导和牵扶,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释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合作完善阶段是实现尝试性探究学习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感受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新知识、新环节、新方法、新收获。让所有学生在升华中感到自身学习的提高。“五环节”,即第一环节——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利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时间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自主探究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自主尝试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并学会发现新问题。第三环节——汇报学习情况。回顾总结尝试性探究学习情况,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疑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问题研讨。分组讨论时,本组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再探究可采取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五环节——合作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题目,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三要加强作业辅导。课后要严把作业的落实关,实行分层布置、分类指导、多种方法批改。教师要对学科正式作业定期检查、假期作业及时检查、家庭作业随时抽查,并对检查的错误及时纠错,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丰富小课题研究的内涵是保障教师师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师德与德育能力提高方面,应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情感关爱、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奉献,对学生有爱心。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自觉爱岗敬业,乐于做教师。教师通过心理研究与调试,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工作和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后教知识。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遵纪守规、社会交往都做不到,那么学生肯定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更谈不上课堂守纪、学好知识。因此,教师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喜欢做事、乐于求知的兴趣,再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法、提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知识的轻松传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传授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学科学习,掌握学科特点,创建学科学法,形成学科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好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坚持“按时、站立、微笑、协作、文明、优质”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知识传承、方法传授、思想品德升华的乐园。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参加这次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了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等,结合自身实际,体会颇多。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叙事中反思的内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

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7

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最给力的活动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总是会让我有很多发现和收获。今年寒假,我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之旅。

开展研究之前,选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奇”的感觉。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呢?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大蒜,特别是吃面条或饺子的时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尽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鲁”,而它的好处却被科学家们屡屡发现。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爱。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亲手种的蒜苗,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正当我准备在花园里培土种大蒜的时候,妈妈说,听说大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长出又绿又嫩的蒜苗。我说,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养料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资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合适的温度(10-15摄氏度)、光照、水分还有土壤的养分。

为了求证“蒜苗无土生长”这个有趣的问题,我选择“蒜苗的生长过程”作为我小课题研究题目,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发现蒜苗的生长规律;亲自验证大蒜是否在无土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出嫩绿的蒜苗。

水栽大蒜时,我通过用牙签穿连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来,这样它们就不会东倒西歪了。种植过程中,我每天都换水,但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即可,否则大蒜就会腐烂。每隔三天,我就仔细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它的苗高和根长,并画出图表发现规律。我的实验进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长出40厘米的绿苗,根长约3.5厘米,实验成功!爸爸开心地吃上了我的“爱心蒜苗”。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可以给蒜苗营养,光照和温度对蒜苗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蒜体本身就存有养料,所以只要温度适当,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蒜苗照样能生长。通过亲自实验与观察,这次小课题研究又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与收获。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不仅让我验证了资料上获得的知识,也发现了新知识。我收获了蒜苗、收获了数据,收获了方法、收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 ……

与此同时,这次研究还我发现,只要有水,生命照样可以生长!那么,让我们珍爱生命,节约用水,关爱我们最美丽的地球吧!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8

20xx-2008年我校开展了国家级子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活动,经过两年的不断思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既加深了对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认识,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 “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家长,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我们选择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作业内容、形式、功能、评价进行革新为主要研究问题。依托历史与社会教材这个载体,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作业策略,赋予历史与社会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拓延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课题成果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先进性、深远的实践意义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们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对我校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课题,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讨论确定了课题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2、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并集中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创新教育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内容,使课题组人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操作过程。

3确定实验研究对象,每个年级分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并责任到人

4每学期初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课题组确定一个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再进行了进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点。

5、课题组每学期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

6、课题组成员每周研讨一次,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集体设计历史与社会作业,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作业革新的新思维新空间。设置作业时特别注意了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延伸性、挑战性、层次性特点,而且形式多样。如:听新闻、听报告、听歌曲;说故事、说感想、说一句话;读书;编剧本、编谜语;画画、画板报;猜结果、猜谜语;写启示、写前言、写倡议书;演讲、演历史人物等等。

例如初三的叶维老师在讲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内容较多、较难、枯燥且理论性强,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专业学术性较强,相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经过课题组集体探讨,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准备了一个历史短剧,学生扮演希特勒、罗斯福、银行家、工人和农民,

这一历史短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剧情的理解和演练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把握。在该剧的排练演出过程中,同学们都体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表现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所缺乏的。短剧的演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使同学们增强了自信。这次作业的设置也使我们相信:作业的设计的确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1、积累资料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原始资料既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也是将来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课题研究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此课题过程资料的文件夹,所有与此课题有关的电子资料都署上名称、日期归并到这个文件夹中,另外,我还准备一个档案盒,存放与课题有关的.纸质资料、音像资料等。我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学习资料、听课记录、研究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业设计、活动资料、学生日志等。

我经常从网上搜索下载最新资料,学习整理,记录在资料学习卡,将最有价值的资料保留进档案盒。

每次听完课后,及时写下听课记录,并特别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保留所听课的作业习题纸,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进档案盒。

每一次参加集体或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时,都认真做好研究记录。

每次对学生进行访谈后,认真分析,将访谈记录和分析结果保留进资料盒。 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撰写相关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等,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2、不断反思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

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进行反思。

我们注重细节反思,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我们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阶段性论证中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设想-反馈-再设置-再反馈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逐渐把握了历史与社会创新作业“放”与“收”的关系。

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会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作业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课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得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课文有关内容。

放与收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

3、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了突破

首先,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去选择。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不同设计能让学生一展所长的作业,并以“超市”的形式展现,学生可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一般分为必做区、选做区(选择区是多种形式的可以讲历史故事、可以写历史小论文、可以画服饰、可以唱经典老歌等)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9

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最给力的活动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总是会让我有很多发现和收获。今年寒假,我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之旅。

开展研究之前,选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奇”的感觉。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呢?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大蒜,特别是吃面条或饺子的时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尽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鲁”,而它的好处却被科学家们屡屡发现。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爱。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亲手种的蒜苗,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正当我准备在花园里培土种大蒜的时候,妈妈说,听说大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长出又绿又嫩的蒜苗。我说,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养料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资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合适的温度(10—15摄氏度)、光照、水分还有土壤的养分。

为了求证“蒜苗无土生长”这个有趣的问题,我选择“蒜苗的生长过程”作为我小课题研究题目,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发现蒜苗的生长规律;亲自验证大蒜是否在无土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出嫩绿的蒜苗。

水栽大蒜时,我通过用牙签穿连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来,这样它们就不会东倒西歪了。种植过程中,我每天都换水,但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即可,否则大蒜就会腐烂。每隔三天,我就仔细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它的苗高和根长,并画出图表发现规律。我的`实验进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长出40厘米的绿苗,根长约3。5厘米,实验成功!爸爸开心地吃上了我的“爱心蒜苗”。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可以给蒜苗营养,光照和温度对蒜苗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蒜体本身就存有养料,所以只要温度适当,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蒜苗照样能生长。通过亲自实验与观察,这次小课题研究又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与收获。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不仅让我验证了资料上获得的知识,也发现了新知识。我收获了蒜苗、收获了数据,收获了方法、收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

与此同时,这次研究还我发现,只要有水,生命照样可以生长!那么,让我们珍爱生命,节约用水,关爱我们最美丽的地球吧!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0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1

一、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有些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二、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三、教师角色:

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 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

老师教导了我们,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四、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

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从单一的学习形式转变为多样的学习形式,总的来说,还是收获的挺多的。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2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画艺术更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属中国的国粹艺术。虽然中国画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并不像油画棒、水彩笔那样鲜艳、丰富,主要靠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低年级学生喜欢漂亮的色彩这一特点,使中国画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对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低年级的学生又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这值得我们教师好好思考。

一、以游戏为主调动兴趣

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喜欢想象。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学《水墨游戏》时,我用玩游戏的方式导入,用毛笔、墨汁、加水、在宣纸上做各种活动。接着又形象具体的进行了演示,让毛笔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个滚……然后想一想,添画完成一幅作品。同学们在了解这个奥秘后,都急于尝试。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无论学生的水墨涂抹是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表现出了墨迹的"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等变化,教师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他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游戏的快乐和墨迹变化呈现的美感,让他们在自由的水墨空间中愉快地散步。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线的曲直粗细,并抒发了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与欣赏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经过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不断演变、提高,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代代中国画家经过各自终身不懈的追求,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的旷世杰作,不胜枚举,各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欣赏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我经常网上查找有关画家的成长故事,比如:《徐悲鸿三请齐白石》、《齐白石和他曾孙的故事》《唐伯虎学画》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赏讲解,生动有趣的穿插到教学上。学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在语言表达上,概括上,了解画家的成长上,进一步认识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和优秀的作品。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更多的有关知识。通过欣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和近现代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少儿的思想情操,提高儿童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从临摹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画起

中国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如临一些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如一些蔬果、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儿童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儿童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猴子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儿童能够画出除书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动态。

四、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创作时,要用新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等培养。如儿童刚开始接触水墨画时,教师可运用演示法,拿一支饱蘸浓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看似漫不经心(实是极精心)的勾、点上一些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点、线、面。然后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呀?我们在这基础上勾画,它又可以变化成什么?接着老师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点的狼毫笔稍加勾点,一幅姿势不同、神态各异的、栩栩如生的群雀图跃然纸上。真棒、真有趣!学生们群情激荡跃跃欲试,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随意点画,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这些点面改画成什么?学生边讨论边思考,教师稍加勾点,各种充满童趣的作品便展现在眼前,学生学习兴趣浓烈,思维活跃,不知不觉中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书法艺术,打国画基础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写意画的用笔与毛笔字的书法用笔同源,也就是说练习毛笔书法有助于画写意画。所以,小学国画教师在思想上要明确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密切关系,在进行国画教学的过程中与小学书法教学联系起来,把儿童在书法课堂上掌握到的运笔、控笔能力援引到国画课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少儿在中国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小学国画课的教学达到质的飞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与学习写意画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见影之事,它需要过程,需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之路。少年儿童一旦掌握了中国画法的基本绘画技能,其绘画兴趣将会与日俱增,艺术百花园中写意儿童画表达这朵小花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这样,我们的民族瑰宝、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4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写”做了进一步的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为学生把读应用到写作中打好了基础。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积极探索、学习研究,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思维变得敏锐,生活变得充实。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5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6

学校要教出好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从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的提高,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开展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的小课题工作中,我体会颇深:更新教育研究理念是基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通过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究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关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要加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运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二要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精讲精练、章节过关、主动乐学、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采取“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研讨阶段、合作完善阶段。具体为:自主学习阶段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探究愉悦,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集体研讨阶段主要是引导探究问题,要做到引导和牵扶,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释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合作完善阶段是实现尝试性探究学习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感受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新知识、新环节、新方法、新收获。让所有学生在升华中感到自身学习的提高。“五环节”,即第一环节——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利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时间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自主探究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自主尝试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并学会发现新问题。第三环节——汇报学习情况。回顾总结尝试性探究学习情况,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疑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问题研讨。分组讨论时,本组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再探究可采取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五环节——合作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题目,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三要加强作业辅导。课后要严把作业的落实关,实行分层布置、分类指导、多种方法批改。教师要对学科正式作业定期检查、假期作业及时检查、家庭作业随时抽查,并对检查的错误及时纠错,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丰富小课题研究的内涵是保障教师师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师德与德育能力提高方面,应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情感关爱、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奉献,对学生有爱心。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自觉爱岗敬业,乐于做教师。教师通过心理研究与调试,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工作和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后教知识。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遵纪守规、社会交往都做不到,那么学生肯定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更谈不上课堂守纪、学好知识。因此,教师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喜欢做事、乐于求知的兴趣,再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法、提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知识的轻松传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传授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学科学习,掌握学科特点,创建学科学法,形成学科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好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坚持“按时、站立、微笑、协作、文明、优质”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知识传承、方法传授、思想品德升华的乐园。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参加这次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了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等,结合自身实际,体会颇多。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

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

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叙事中反思的内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8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19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写”做了进一步的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为学生把读应用到写作中打好了基础。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积极探索、学习研究,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思维变得敏锐,生活变得充实。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0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1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2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写”做了进一步的`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把读应用到写作中打好了基础。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积极探索、学习研究,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思维变得敏锐,生活变得充实。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3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4

学校要教出好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从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的提高,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开展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的小课题工作中,我体会颇深:更新教育研究理念是基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通过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究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关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要加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运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二要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精讲精练、章节过关、主动乐学、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采取“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研讨阶段、合作完善阶段。具体为:自主学习阶段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探究愉悦,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集体研讨阶段主要是引导探究问题,要做到引导和牵扶,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释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合作完善阶段是实现尝试性探究学习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感受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新知识、新环节、新方法、新收获。让所有学生在升华中感到自身学习的提高。“五环节”,即第一环节——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利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时间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自主探究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自主尝试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并学会发现新问题。第三环节——汇报学习情况。回顾总结尝试性探究学习情况,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疑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问题研讨。分组讨论时,本组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再探究可采取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五环节——合作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题目,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三要加强作业辅导。课后要严把作业的落实关,实行分层布置、分类指导、多种方法批改。教师要对学科正式作业定期检查、假期作业及时检查、家庭作业随时抽查,并对检查的错误及时纠错,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丰富小课题研究的内涵是保障教师师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师德与德育能力提高方面,应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情感关爱、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奉献,对学生有爱心。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自觉爱岗敬业,乐于做教师。教师通过心理研究与调试,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工作和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后教知识。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遵纪守规、社会交往都做不到,那么学生肯定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更谈不上课堂守纪、学好知识。因此,教师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喜欢做事、乐于求知的兴趣,再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法、提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知识的轻松传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传授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学科学习,掌握学科特点,创建学科学法,形成学科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好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坚持“按时、站立、微笑、协作、文明、优质”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知识传承、方法传授、思想品德升华的乐园。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5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写”做了进一步的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把读应用到写作中打好了基础。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积极探索、学习研究,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思维变得敏锐,生活变得充实。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6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

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7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

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8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听了李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有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2)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重点

1、一二年级教师负责低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级教师负责中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级教师负责高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跟踪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员结合本班实际特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材料。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五、预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盘记录等。

3、提交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4.发表成果,推广实验研究经验。

六、实施措施及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1)筹备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2)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课题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会。

(5)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摸底,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每学期制定课题工作计划。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展情况。

(5)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7)每学期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

(8)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9)及时把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上传到宁夏教研网上。

第三阶段: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总之,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们相信,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29

学校要教出好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从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的提高,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开展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的小课题工作中,我体会颇深:更新教育研究理念是基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通过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究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关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要加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运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二要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精讲精练、章节过关、主动乐学、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采取“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研讨阶段、合作完善阶段。具体为:自主学习阶段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探究愉悦,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集体研讨阶段主要是引导探究问题,要做到引导和牵扶,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释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合作完善阶段是实现尝试性探究学习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感受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新知识、新环节、新方法、新收获。让所有学生在升华中感到自身学习的提高。“五环节”,即第一环节——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利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时间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自主探究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自主尝试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并学会发现新问题。第三环节——汇报学习情况。回顾总结尝试性探究学习情况,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疑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问题研讨。分组讨论时,本组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再探究可采取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五环节——合作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题目,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三要加强作业辅导。课后要严把作业的落实关,实行分层布置、分类指导、多种方法批改。教师要对学科正式作业定期检查、假期作业及时检查、家庭作业随时抽查,并对检查的错误及时纠错,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丰富小课题研究的内涵是保障教师师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师德与德育能力提高方面,应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情感关爱、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奉献,对学生有爱心。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自觉爱岗敬业,乐于做教师。教师通过心理研究与调试,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工作和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后教知识。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遵纪守规、社会交往都做不到,那么学生肯定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更谈不上课堂守纪、学好知识。因此,教师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喜欢做事、乐于求知的兴趣,再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法、提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知识的轻松传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传授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学科学习,掌握学科特点,创建学科学法,形成学科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好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坚持“按时、站立、微笑、协作、文明、优质”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知识传承、方法传授、思想品德升华的乐园。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0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听了李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有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2)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重点

1、一二年级教师负责低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级教师负责中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级教师负责高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跟踪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员结合本班实际特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材料。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五、预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盘记录等。

3、提交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4.发表成果,推广实验研究经验。

六、实施措施及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1)筹备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2)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课题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会。

(5)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摸底,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每学期制定课题工作计划。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展情况。

(5)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7)每学期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

(8)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9)及时把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上传到宁夏教研网上。

第三阶段: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总之,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们相信,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1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写”做了进一步的训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把读应用到写作中打好了基础。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积极探索、学习研究,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思维变得敏锐,生活变得充实。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2

4月28日-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z三小举行的“z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作为小学数学骨干班的一员,这次的学习其实从4月8日就已经开始了。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在接到作业任务之初,我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到我在区里讲完《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我还在思考我的课,思考的同时我对这一课有了较深的理解,但同时又有很多困惑,得不到解答。来到这里后,观摩了三位老师同上这节课,又仔细聆听了专家对这节课的解读,我恍然大悟,原来答案是这样的,原来这节课还可以这样上!真是不虚此行,收获多多!

一、课例研究过程的收获

曾经听过一个挖井的故事:一天师傅让徒弟去挖口井,因为天天挑水太远了。于是徒弟找了块地,就挖了起来。他挖了几个月也没挖出水来。徒弟问师傅:“这里没水,我到其他地方挖。”师傅说“让我看看。”师傅到他挖的地方看了一下,只见满地都是坑,师傅指着一个坑说:“就在这挖,我说停再停。”于是徒弟就一直挖,挖了很长时间,终于有水了。徒弟很奇怪,问师傅:“为什么你知道那有水呢?”师傅说:“不是我知道,而是你没有在一处挖,力气在一处使,所以不能出水呀。我们学习、修行也要如此,要一直深入才能有成就,如果东跑西跑,东看看西学学,是不会有成就的。”

看完上面的故事,再回想于老师让我们做的课例,这才感受到于老师的良苦用心。从上次的`《因数与倍数》开始,于老师就有意识地培养我们对一节课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这次的统计同样也是这种模式。这样的课例研究模式让我不再浮躁,不再东看西学,而是能沉下心来慢慢体会一节课的真谛。从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到教学用书的详细解读;从观摩名师怎样执教再到自己备课上课;最后再和研讨会中三位老师的课堂作比较,我对这节课不仅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更从其他老师上的这节课中感受到了差异和距离:这个环节我怎么就没想到?我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思想?

虽然这次我上交的作业没有被老师采纳,但我已经从研究一节课例当中学会了思考,有了更深的积淀,这是我在日常备课中绝对达不到的效果。我要像那位小和尚一样学会打深井,不能朝三暮四、蜻蜓点水,要持之以恒,进行更细致地研究,争取下次的作业质量更高一些,早行动,深研究!

二、研讨会的内容形式带给我的思考

一天半的研讨会,我一点也没有感到累,相反非常愿意参与,当会议结束时还很留恋研讨的氛围。因为这次的研讨会于老师又进行了创新。除内容上都是研究统计领域深入挖井外,形式上采用的是骨干班成员人人参与,给了这些学员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Y图评课”更是一种创举,让观者从听、看、想三方面进行有效梳理,成果显著。

作为一名乡镇教研员,我也曾改革我校的数学教研模式,但收效甚微。现在想来,我没有领会到教研的实质,没有把一线的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都是站在管理层面想当然地进行校本教研;没有考虑到老师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研究的实效性怎样,没有调动起老师们参与教学研讨的积极性。往后的校本教研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我已经找到了答案:一是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问题从教师中来,研究再服务于教师;二是确立研究目标的实效性,集中兵力攻下一个“碉堡”,总结经验为攻下其他“碉堡”打好坚实的基础。三是改变教研方式的刻板性,灵活、巧妙、人人参与、乐于享受,在教研中提高老师们教学的幸福指数。这样的教研才是我们每一位教研员所应努力追求的。

三、令人倍感幸福的“小数团队”

自从加入了“小数团队”,我就倍感幸福,有了前进的动力,我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从最初于老师给我们的激励,改变我们的思想;到后来带领我们学习,丰厚我们的内涵;到现在督促我们行动,提高我们的技能。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引领我们慢慢成长。跟着于老师,我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有了团队家庭的相伴,我的成长之路并不孤独;有了“小数”前辈们的提纲挈领,我不会迷失方向。我就像那只蜗牛,虽然脚步很慢,但从没想过要放弃,一步步坚持攀登,终有一天我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巅峰。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3

通过参加这次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了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等,结合自身实际,体会颇多。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 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

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 ? 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

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 ? 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

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叙事中反思的内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

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4

通过参加这次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了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等,结合自身实际,体会颇多。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

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叙事中反思的内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5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写”做了进一步的训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把读应用到写作中打好了基础。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积极探索、学习研究,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思维变得敏锐,生活变得充实。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6

20xx-20xx年我校开展了国家级子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活动,经过两年的不断思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既加深了对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认识,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 “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家长,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我们选择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作业内容、形式、功能、评价进行革新为主要研究问题。依托历史与社会教材这个载体,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作业策略,赋予历史与社会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拓延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课题成果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先进性、深远的实践意义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们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对我校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课题,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讨论确定了课题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2、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并集中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创新教育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内容,使课题组人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操作过程。

3确定实验研究对象,每个年级分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并责任到人

4每学期初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课题组确定一个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再进行了进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点。

5、课题组每学期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

6、课题组成员每周研讨一次,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集体设计历史与社会作业,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作业革新的新思维新空间。设置作业时特别注意了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延伸性、挑战性、层次性特点,而且形式多样。如:听新闻、听报告、听歌曲;说故事、说感想、说一句话;读书;编剧本、编谜语;画画、画板报;猜结果、猜谜语;写启示、写前言、写倡议书;演讲、演历史人物等等。

例如初三的叶维老师在讲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内容较多、较难、枯燥且理论性强,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专业学术性较强,相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经过课题组集体探讨,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准备了一个历史短剧,学生扮演希特勒、罗斯福、银行家、工人和农民,这一历史短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剧情的理解和演练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把握。在该剧的排练演出过程中,同学们都体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表现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所缺乏的。短剧的演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使同学们增强了自信。这次作业的设置也使我们相信:作业的设计的确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1、积累资料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原始资料既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也是将来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课题研究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此课题过程资料的文件夹,所有与此课题有关的电子资料都署上名称、日期归并到这个文件夹中,另外,我还准备一个档案盒,存放与课题有关的纸质资料、音像资料等。我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学习资料、听课记录、研究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业设计、活动资料、学生日志等。

我经常从网上搜索下载最新资料,学习整理,记录在资料学习卡,将最有价值的资料保留进档案盒。

每次听完课后,及时写下听课记录,并特别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保留所听课的作业习题纸,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进档案盒。

每一次参加集体或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时,都认真做好研究记录。

每次对学生进行访谈后,认真分析,将访谈记录和分析结果保留进资料盒。 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撰写相关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等,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2、不断反思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

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进行反思。

我们注重细节反思,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我们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阶段性论证中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设想-反馈-再设置-再反馈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逐渐把握了历史与社会创新作业“放”与“收”的关系。

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会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作业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课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得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课文有关内容。

放与收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

3、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了突破

首先,建立“作业超市”DD让学生去选择。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不同设计能让学生一展所长的作业,并以“超市”的形式展现,学生可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一般分为必做区、选做区(选择区是多种形式的可以讲历史故事、可以写历史小论文、可以画服饰、可以唱经典老歌等)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7

这学期以来我积极投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__之后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发现班上同学基础差异特别大,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a、b、c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暂困生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学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不同的数学。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你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业也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我们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随堂课。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8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39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听了李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有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2)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重点

1、一二年级教师负责低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级教师负责中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级教师负责高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跟踪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员结合本班实际特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材料。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五、预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盘记录等。

3、提交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4.发表成果,推广实验研究经验。

六、实施措施及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1)筹备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2)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课题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会。

(5)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摸底,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每学期制定课题工作计划。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展情况。

(5)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7)每学期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

(8)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9)及时把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上传到宁夏教研网上。

第三阶段: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总之,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们相信,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0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1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2

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最给力的活动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总是会让我有很多发现和收获。今年寒假,我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之旅。

开展研究之前,选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奇”的感觉。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呢?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大蒜,特别是吃面条或饺子的时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尽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鲁”,而它的好处却被科学家们屡屡发现。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爱。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亲手种的蒜苗,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正当我准备在花园里培土种大蒜的时候,妈妈说,听说大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长出又绿又嫩的蒜苗。我说,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养料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资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合适的.温度(10-15摄氏度)、光照、水分还有土壤的养分。

为了求证“蒜苗无土生长”这个有趣的问题,我选择“蒜苗的生长过程”作为我小课题研究题目,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发现蒜苗的生长规律;亲自验证大蒜是否在无土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出嫩绿的蒜苗。

水栽大蒜时,我通过用牙签穿连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来,这样它们就不会东倒西歪了。种植过程中,我每天都换水,但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即可,否则大蒜就会腐烂。每隔三天,我就仔细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它的苗高和根长,并画出图表发现规律。我的实验进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长出40厘米的绿苗,根长约3.5厘米,实验成功!爸爸开心地吃上了我的“爱心蒜苗”。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可以给蒜苗营养,光照和温度对蒜苗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蒜体本身就存有养料,所以只要温度适当,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蒜苗照样能生长。通过亲自实验与观察,这次小课题研究又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与收获。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不仅让我验证了资料上获得的知识,也发现了新知识。我收获了蒜苗、收获了数据,收获了方法、收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

与此同时,这次研究还我发现,只要有水,生命照样可以生长!那么,让我们珍爱生命,节约用水,关爱我们最美丽的地球吧!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3

忙忙碌碌半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段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半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知识纵向联系,达到了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研究室,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4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

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5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 在农村小学,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听了李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有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2)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重点

1、一二年级教师负责低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级教师负责中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级教师负责高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跟踪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员结合本班实际特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材料。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五、预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盘记录等。

3、提交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4.发表成果,推广实验研究经验。

六、实施措施及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1)筹备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2)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课题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会。

(5)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摸底,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每学期制定课题工作计划。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展情况。

(5)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7)每学期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

(8)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9)及时把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上传到宁夏教研网上。

第三阶段: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

总之,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们相信,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6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 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与思考进行的定期记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 ? 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 ? 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7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

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8

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最给力的活动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总是会让我有很多发现和收获。今年寒假,我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之旅。

开展研究之前,选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奇”的感觉。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呢?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大蒜,特别是吃面条或饺子的时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尽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鲁”,而它的好处却被科学家们屡屡发现。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爱。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亲手种的蒜苗,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正当我准备在花园里培土种大蒜的时候,妈妈说,听说大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长出又绿又嫩的蒜苗。我说,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养料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资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合适的温度(10—15摄氏度)、光照、水分还有土壤的养分。

为了求证“蒜苗无土生长”这个有趣的问题,我选择“蒜苗的生长过程”作为我小课题研究题目,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发现蒜苗的生长规律;亲自验证大蒜是否在无土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出嫩绿的蒜苗。

水栽大蒜时,我通过用牙签穿连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来,这样它们就不会东倒西歪了。种植过程中,我每天都换水,但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即可,否则大蒜就会腐烂。每隔三天,我就仔细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它的苗高和根长,并画出图表发现规律。我的实验进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长出40厘米的绿苗,根长约3、5厘米,实验成功!爸爸开心地吃上了我的“爱心蒜苗”。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可以给蒜苗营养,光照和温度对蒜苗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蒜体本身就存有养料,所以只要温度适当,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蒜苗照样能生长。通过亲自实验与观察,这次小课题研究又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与收获。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不仅让我验证了资料上获得的知识,也发现了新知识。我收获了蒜苗、收获了数据,收获了方法、收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

与此同时,这次研究还我发现,只要有水,生命照样可以生长!那么,让我们珍爱生命,节约用水,关爱我们最美丽的地球吧!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49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听了李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有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2)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重点

1、一二年级教师负责低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级教师负责中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级教师负责高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跟踪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员结合本班实际特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材料。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五、预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盘记录等。

3、提交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4、发表成果,推广实验研究经验。

六、实施措施及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1)筹备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2)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课题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会。

(5)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摸底,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每学期制定课题工作计划。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展情况。

(5)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7)每学期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

(8)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9)及时把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上传到宁夏教研网上。第三阶段: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总之,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们相信,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0

学校要教出好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从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的提高,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开展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的小课题工作中,我体会颇深:更新教育研究理念是基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通过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

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究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关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要加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运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二要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精讲精练、章节过关、主动乐学、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采取“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研讨阶段、合作完善阶段。具体为:自主学习阶段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探究愉悦,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集体研讨阶段主要是引导探究问题,要做到引导和牵扶,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释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合作完善阶段是实现尝试性探究学习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感受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新知识、新环节、新方法、新收获。让所有学生在升华中感到自身学习的提高。“五环节”,即第一环节——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利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时间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自主探究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自主尝试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并学会发现新问题。第三环节——汇报学习情况。回顾总结尝试性探究学习情况,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疑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问题研讨。分组讨论时,本组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再探究可采取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五环节——合作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题目,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三要加强作业辅导。课后要严把作业的落实关,实行分层布置、分类指导、多种方法批改。

教师要对学科正式作业定期检查、假期作业及时检查、家庭作业随时抽查,并对检查的错误及时纠错,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丰富小课题研究的内涵是保障教师师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师德与德育能力提高方面,应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情感关爱、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奉献,对学生有爱心。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自觉爱岗敬业,乐于做教师。教师通过心理研究与调试,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工作和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后教知识。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遵纪守规、社会交往都做不到,那么学生肯定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更谈不上课堂守纪、学好知识。因此,教师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喜欢做事、乐于求知的兴趣,再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法、提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知识的轻松传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传授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学科学习,掌握学科特点,创建学科学法,形成学科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好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坚持“按时、站立、微笑、协作、文明、优质”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知识传承、方法传授、思想品德升华的乐园。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1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写”做了进一步的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自主的去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把读应用到写作中打好了基础。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积极探索、学习研究,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思维变得敏锐,生活变得充实。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2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

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画艺术更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属中国的国粹艺术。虽然中国画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并不像油画棒、水彩笔那样鲜艳、丰富,主要靠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低年级学生喜欢漂亮的色彩这一特点,使中国画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对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低年级的学生又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这值得我们教师好好思考。

一、以游戏为主调动兴趣

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喜欢想象。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学《水墨游戏》时,我用玩游戏的方式导入,用毛笔、墨汁、加水、在宣纸上做各种活动。接着又形象具体的进行了演示,让毛笔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个滚……然后想一想,添画完成一幅作品。同学们在了解这个奥秘后,都急于尝试。在这个玩的过程中,

无论学生的水墨涂抹是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表现出了墨迹的"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等变化,教师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他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游戏的快乐和墨迹变化呈现的美感,让他们在自由的水墨空间中愉快地散步。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线的曲直粗细,并抒发了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与欣赏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经过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不断演变、提高,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代代中国画家经过各自终身不懈的追求,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的旷世杰作,不胜枚举,各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欣赏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我经常网上查找有关画家的成长故事,比如:《徐悲鸿三请齐白石》、《齐白石和他曾孙的故事》《唐伯虎学画》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赏讲解,生动有趣的穿插到教学上。学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在语言表达上,概括上,了解画家的成长上,进一步认识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和优秀的作品。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更多的有关知识。通过欣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和近现代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少儿的思想情操,提高儿童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从临摹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画起

中国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如临一些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如一些蔬果、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儿童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儿童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猴子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儿童能够画出除书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动态。

四、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创作时,要用新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等培养。如儿童刚开始接触水墨画时,教师可运用演示法,拿一支饱蘸浓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看似漫不经心(实是极精心)的勾、点上一些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点、线、面。然后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呀?我们在这基础上勾画,它又可以变化成什么?接着老师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点的狼毫笔稍加勾点,一幅姿势不同、神态各异的、栩栩如生的群雀图跃然纸上。真棒、真有趣!学生们群情激荡跃跃欲试,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随意点画,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这些点面改画成什么?学生边讨论边思考,教师稍加勾点,各种充满童趣的作品便展现在眼前,学生学习兴趣浓烈,思维活跃,不知不觉中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书法艺术,打国画基础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写意画的用笔与毛笔字的书法用笔同源,也就是说练习毛笔书法有助于画写意画。所以,小学国画教师在思想上要明确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密切关系,在进行国画教学的过程中与小学书法教学联系起来,把儿童在书法课堂上掌握到的运笔、控笔能力援引到国画课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少儿在中国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小学国画课的教学达到质的飞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与学习写意画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见影之事,它需要过程,需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之路。少年儿童一旦掌握了中国画法的基本绘画技能,其绘画兴趣将会与日俱增,艺术百花园中写意儿童画表达这朵小花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这样,我们的民族瑰宝、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3

20xx-20xx年我校开展了国家级子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活动,经过两年的不断思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既加深了对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认识,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 “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家长,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我们选择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作业内容、形式、功能、评价进行革新为主要研究问题。依托历史与社会教材这个载体,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作业策略,赋予历史与社会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拓延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课题成果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先进性、深远的实践意义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们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对我校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课题,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讨论确定了课题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2、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并集中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创新教育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内容,使课题组人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操作过程。

3确定实验研究对象,每个年级分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并责任到人

4每学期初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课题组确定一个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再进行了进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点。

5、课题组每学期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

6、课题组成员每周研讨一次,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集体设计历史与社会作业,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作业革新的新思维新空间。设置作业时特别注意了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延伸性、挑战性、层次性特点,而且形式多样。如:听新闻、听报告、听歌曲;说故事、说感想、说一句话;读书;编剧本、编谜语;画画、画板报;猜结果、猜谜语;写启示、写前言、写倡议书;演讲、演历史人物等等。

例如初三的叶维老师在讲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内容较多、较难、枯燥且理论性强,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专业学术性较强,相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经过课题组集体探讨,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准备了一个历史短剧,学生扮演希特勒、罗斯福、银行家、工人和农民,这一历史短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剧情的理解和演练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把握。在该剧的排练演出过程中,同学们都体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表现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所缺乏的。短剧的演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使同学们增强了自信。这次作业的设置也使我们相信:作业的设计的确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1、积累资料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原始资料既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也是将来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课题研究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此课题过程资料的文件夹,所有与此课题有关的电子资料都署上名称、日期归并到这个文件夹中,另外,我还准备一个档案盒,存放与课题有关的纸质资料、音像资料等。我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学习资料、听课记录、研究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业设计、活动资料、学生日志等。

我经常从网上搜索下载最新资料,学习整理,记录在资料学习卡,将最有价值的资料保留进档案盒。

每次听完课后,及时写下听课记录,并特别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保留所听课的作业习题纸,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进档案盒。

每一次参加集体或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时,都认真做好研究记录。

每次对学生进行访谈后,认真分析,将访谈记录和分析结果保留进资料盒。 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撰写相关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等,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2、不断反思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

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进行反思。

我们注重细节反思,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我们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阶段性论证中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设想-反馈-再设置-再反馈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逐渐把握了历史与社会创新作业“放”与“收”的关系。

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会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作业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课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得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课文有关内容。

放与收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

3、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了突破

首先,建立“作业超市”DD让学生去选择。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不同设计能让学生一展所长的作业,并以“超市”的形式展现,学生可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一般分为必做区、选做区(选择区是多种形式的可以讲历史故事、可以写历史小论文、可以画服饰、可以唱经典老歌等)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4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5

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最给力的活动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总是会让我有很多发现和收获。今年寒假,我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之旅。

开展研究之前,选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奇”的感觉。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呢?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大蒜,特别是吃面条或饺子的时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尽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鲁”,而它的好处却被科学家们屡屡发现。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爱。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亲手种的蒜苗,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正当我准备在花园里培土种大蒜的时候,妈妈说,听说大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长出又绿又嫩的蒜苗。我说,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养料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资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合适的温度(10-15摄氏度)、光照、水分还有土壤的养分。

为了求证“蒜苗无土生长”这个有趣的问题,我选择“蒜苗的生长过程”作为我小课题研究题目,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发现蒜苗的生长规律;亲自验证大蒜是否在无土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出嫩绿的.蒜苗。

水栽大蒜时,我通过用牙签穿连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来,这样它们就不会东倒西歪了。种植过程中,我每天都换水,但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即可,否则大蒜就会腐烂。每隔三天,我就仔细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它的苗高和根长,并画出图表发现规律。我的实验进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长出40厘米的绿苗,根长约3.5厘米,实验成功!爸爸开心地吃上了我的“爱心蒜苗”。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可以给蒜苗营养,光照和温度对蒜苗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蒜体本身就存有养料,所以只要温度适当,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蒜苗照样能生长。通过亲自实验与观察,这次小课题研究又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与收获。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不仅让我验证了资料上获得的知识,也发现了新知识。我收获了蒜苗、收获了数据,收获了方法、收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

与此同时,这次研究还我发现,只要有水,生命照样可以生长!那么,让我们珍爱生命,节约用水,关爱我们最美丽的地球吧!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6

在我们科学组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有幸请到了瑞安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长的曾定焕老师为我们进行讲座。曾老师特别擅长于撰写课题和论文,多次获得省市比赛的奖项,他认真细致的治学态度让我很是钦佩。这次听了他精心准备的讲座《浅谈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我的感受颇多。

在刚听到课题时,我的潜意识是里面的认识是肯定很难,一定是专家级的人物才能去研究。而且肯定过程非常复杂,自己肯定没时间。但是讲座后,我就明白了,教科研没那么复杂,相反它还是和呼吸一样的自然。我们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其次,做课题还要做小,做的真实。做的小,是因为初学者掌握的研究方法和经验还是不足的,没有很大的课题把握能力。那做的真,就更是教学的需要了,做课题要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自己的进步也是大有裨益的。

那要做真实的课题,课题从哪里来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课题就是从自己平时教学中来的,产生问题了,那么就可以看看能不能做个课题去研究它。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多去纪录很反思,多去摘记,写写读后感。

写课题还有很多步骤,但肯定要有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科学性。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课题所需要的。对照曾老师给出的具体步骤,我觉得课题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自己也要试着去尝试下。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篇57

通过参加这次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了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等,结合自身实际,体会颇多。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 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

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 ? 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

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 ? 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叙事中反思的内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

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