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知远网

2025-04-10方案

知远网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舞龙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2.探索协同蹲起、拐弯等基本动作,锻炼臂部、腿部力量,提高协作运用身体力量的能力。

3.乐意参与协同舞龙游戏,体验坚持到底完成任务的成功感。

4.在赛“龙舟”过程中两人甚至多人协调一致地活动,发展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事先观看过舞龙的精彩场面,了解舞龙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初步探索龙头、龙尾配合的动作。

2.节奏欢快的音乐、红绸制作的绣球一个。

活动建议

1.谈话交流,引起幼儿参加舞龙游戏的.兴趣。

创设游戏情境:“端午节就要到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舞龙比赛,让我们先来练练本领吧!”听音乐,师幼一起做热身运动,重点锻炼幼儿的上肢、下肢、腰腹。

2.探索多人舞龙动作,初步体验合作舞龙要领。

(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位置站好,随音乐自由舞龙。

讨论交流:你在舞龙游戏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让龙腾飞起来?引导幼儿说出让力气大,长得高的小朋友当龙头,矮小灵活的小朋友做龙尾。

(2)幼儿自由调整位置,探索舞龙游戏人员的合理站位。

(3)探索整齐、协调合作舞龙的方法。

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舞龙人步伐整齐不掉队?怎样让龙像飞起来一样?幼儿说出办法后,试一试,探索最适宜的舞龙方法。

小结:舞龙时后面的舞龙人要跟紧前面的人,手里举起的拖龙棒跟随前面的龙身,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蹲起,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上下翻飞,做到左右协调,蹲起统一。

(3)随音乐游戏,重点练习左右摇摆、蹲起动作。

创设游戏情境:现在要拐弯了,大家要一个接一个,又快又稳地拐弯。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拐弯、左右摇摆、蹲起、原地颤动等动作。活动后及时放松身体四肢及腹部。

3.更换龙头,随绣球走,体验合作的快乐。

(1)请一名幼儿举绣球做指挥,自由探索舞龙动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创设情境:抢绣球活动开始了,大家可要随绣球舞动龙身。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大胆尝试新动作,然后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动作练习丰富活动内容。

(2)两队进行舞龙比赛,合作设计路线图,避免互相碰撞。

小结:小组成员要保持动作一致,步调一致,尽量不要让龙尾掉队,齐心协力,才能快和稳。

4.创设“舞龙队回家”游戏情境放,随音乐做松整理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观察雨的变化,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的点和线,表现雨中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雨中的情景,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学习观察方法,发现不同的雨,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

教学难点:表现人物动态、雨具在雨中的不同情景。

解决措施:通过观看图片,观察雨的多种形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体验用点、线不同的美感画雨景。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不同雨声的录音

学生:彩笔或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雨声的音效录音)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生答(下雨的声音)

板书下雨啦

(二)探索新知

看视频,欣赏图片,观察下雨的情景,边看边想用怎样的线画看到的雨,老师示范引导,说说看到怎样的雨景。

展示课件: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

那雨是什么样子的?是大雨、小雨还是……(出示有关雨的图片)。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是小雨?(生答听着雨声沙沙,看着画面上细细的雨丝)(出示城市里雨中情景)快看雨下大了地上有很多积水,汽车驶过溅起很大的水花,水花真漂里亮啊!谁能给大家说说水花什么样子,怎样能画出来?(生讨论说说)我们创作的时候可以试试画画。

(出示范画课件)

欣赏图片《听雨图》,教师讲解。

简单的几笔勾画出一幅悠闲的雨景,几笔瓜叶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幅绿油油的瓜田画面。小朋友在听雨,给人以美的享受。

(出示雨中情景图片)学生欣赏;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表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重点讲解。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片?画面上表现了什么,给大家说说。

(三)谈创作,学生作画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知道大家也想创作一副雨景图。我们先来谈谈创作雨景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结合图片和学生讨论,重点讲解)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1、弯道跑

2、游戏:十字接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弯道跑“一大一小,内外结合”的技术要领,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和游戏,发展学生学生快速跑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的身体倾斜,正确的摆臂姿势以及两脚着地的方法。

【难点】控制重心,保持平衡。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要求:动作规范,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口号洪亮。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围绕操场内的标志桶做绕圈无规则慢跑

2、徒手操

(1)伸展运动

(2)振臂运动

(3)体转运动

(4)弓步压腿

(5)活动膝关节

(6)活动腕踝关节

要求:动作舒展,充分活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三)基本部分

1、提问直线跑和弯道跑的区别,学生思考并积极的回答问题。

2、教师示范直线跑与弯道跑,学生观察教师示范身体的变化并回答刚才的问题。

教师总结:弯道跑的动作要领为“一大一小,内外结合”,大为右臂摆动幅度大于左臂,左臂的摆动幅度小于右臂,右脚的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脚的`前脚掌外侧着地,身体适当向内倾斜。

要求:动作到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3、学生练习

(1)原地摆臂练习(10Sx2组)

(2)学生左腿弯曲,右腿伸直,练习摆臂,体会重心的倾斜(10Sx2组)

(3)原地高抬腿加摆臂组合练习,体会脚着地动作与摆臂的协调。

(4)学生分成4组,在4个圈上进行慢跑(慢速1组,中速3组,快速2组)

要求:体会重心的倾斜,手脚协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4、游戏:十字接力跑

学生成四队分别站在练习点(圆圈中两条相交的直径上),围绕圆形路线跑进,学生分别从各点出发后回到起点,与第二位同学击掌后依次进行。

要求:按照规则完成比赛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在轻音乐的氛围中拉伸放松

2、集合整队,小结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散点队形

五、场地器材及负荷预计

1、场地器材:田径场一块、标志物若干、录音机1台。

2、预计强度:

练习密度:36%—40%;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练习强度:中等强度。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

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

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

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哪四个地方?

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出示画面)。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

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

6、学生交流收集的写月亮的古诗句。准备背诗比赛。

7、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五)学习课文十四到二十自然段

1、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呢?探讨文中第三处省略号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静想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课文结尾的“……”可不可以换成“。”

3、让学生随着作者一道展开幻想的翅膀!(出示月亮幻想图)

4、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xx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又具有文学色彩。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了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接着又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描写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它的性格特征——驯良。而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是在渡水时表现出的智慧,二是警觉性,三是通过储存粮食过冬展现的聪明,四是动作轻快,五是丰富的感情。列举搭窝经过就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以及什么时候换毛,而且它也很喜欢洁净。

二、学情分析:

因为xx的语言通俗易懂,而且作者将小松鼠写得也很传神,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学生年龄毕竟小,在阅读理解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特征的特点。

2、通过阅读体会xx生动形象的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xx生动形象的语言。

五、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二)指导、合作探究

1、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

3、对比阅读,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填空小练习)

松鼠小小的面孔上有一对眼睛。身体较长,四肢强健,趾有锐爪。它的尾长而粗大,尾毛密而蓬松。

4、漂亮的松鼠非常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特征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文中又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6、自读第5自然段,进一步了解松鼠。

(三)畅谈收获

(四)小结

作者笔下的松鼠漂亮又有价值,很讨我们的喜欢。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动物,我们也应该充满爱心——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五)作业

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班级内互相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一个数和它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根据已有条件寻找不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活动准备:

图画纸若干、礼花视频和范画、排笔刷、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享受创作的趣味性,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活动难点:

能用鲜艳的蜡笔描画、组合、重叠长短不同的线条,并运用蜡笔和排水画进行创作。

活动过程:

一、复习倒数

数学说顺倒数,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个小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顺倒数的游戏。

要求:我说倒数,小朋友们就说顺数。

二、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1)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有趣的谜语,看看谁猜的最快?

(2)师:说它像花不是花,用火点燃它才开,五光十色真美丽,大人小孩都爱它。猜猜是什么?

2.通过身体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欣赏视频礼花,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1)师:你们猜的真准确。你们想扮演礼花吗?(请小朋友想象并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

(2)师:你们表演的礼花真棒,那谁知道什么时候燃放礼花呢?你见过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视频礼花,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4)师:我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礼花,那你看到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礼花,它们再夜空中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有的闪闪发光像夜空中得星星,有的无光十色像天边的彩虹,有的像城市中的霓虹灯,真的`非常美丽。

3.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礼花的图片和范画。

(1)师:这么漂亮的礼花,你们想画吗?

(2)师:礼花是怎么画的呢?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礼花画展,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礼花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是怎么画的?(教师观察指导点、线、颜色等)

(3)谁来说说你发现的礼花它是什么样的?运用了哪些线条?是怎么画出来的?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呢?

4.引导幼儿在观察礼花图片中理解创作礼花的方法。

(1)师:先用蜡笔画好礼花,为了使礼花在夜空中闪闪发亮,老师教小朋友用黄色的蜡笔再礼花的花心和礼花的四周画出点点。(请小朋友轻轻点,不要损坏画纸)

(2)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空呢?

(3)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用你们说的颜色试一试。

(4)怎样来做呢?(用排笔刷蘸颜料覆盖整个画面,水性颜料会被油性画面排开,这样的方法叫做排水画法。知道了吗?)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师:先想一想你要画什么样的礼花,有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好自己的蜡笔,老师为你们颜料,赶快去试一试吧!(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重叠、组合的技能表现礼花)

(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好朋友的模样或者好朋友喜爱的物品。)

活动延伸:

抽空将孩子的作品分享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礼花是怎样画的?运用了哪些线条?分享完贴在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欣喜若狂、轻盈、敏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的。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4、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恐龙的资料 、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图展示,激趣导入

二、板书课题、解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三、听课文录音带,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学生字词:

⑴ 认读字:

钝 凌。

⑵ 书写字:

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

⑶ 新词: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飞。

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解释、讨论。

四、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五、小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采用逐步分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好像、仿佛的意思)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⑶ 老师问:

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⑷ 老师问:

科学家为什么欣喜若狂?

(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⑸ 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教学这一部分必须注意:恐龙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并不是所有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有较多内容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推断。 )

3、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三、反馈全文,学生质疑

1、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质疑并解答,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释疑。

四、总结全文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