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及夏天摸螺蛳

知远网

2023-11-18文/姚毅散文

小时候,立秋一过,父母长辈便告诫说,小孩子不可下河游泳了,秋到水凉,再下河就会拉肚子。小孩子也不可以赤脚,也不可再兜兜包了 (兜兜包,即小孩子不穿衣裤,光着身子,大人仅以一块配以吊带的锈花布套在小孩脖子上,系在身上给之遮羞),再这样会着凉,肚子会痛。

时光飞逝,不经意间,今年都已立秋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却未见一丝秋的凉意,夏没有一丝退却的意思。

高温依旧,夏意仍在,这倒使我怀念起小时候,在夏天下河摸螺蛳的光景。

家在江南水乡,长江小岛的农村,少不了河沟。那埭与埭之间,圩与圩之间,家前屋后,都会遍布着大小河沟,那里藏着河鲜宝贝——螺蛳、歪歪(河蚌)等。小时侯,那时物质生活不富裕,很少吃到鱼和肉,在夏天,要打牙祭,首先想到的是下河摸螺蛳。螺蛳味道鲜美,能吃到螺蛳,便解决了难得吃到荤菜的问题。在我的家乡摸螺蛳也叫"摸螺子"或"摸螺螺".

记得那时家前屋后的河港,都与长江通连,涨潮落潮现象很明显,一旦落潮,港边的河床的淤泥上、沉入河底腐烂的树叶中是爬满螺蛳的,水桥的木桩上的螺蛳大而肥壮,甚至带有青苔,像长了毛似的……这时,我们只要赤脚来到河边,手里拎一个小菜篮,便可拈到很多螺蛳回家,当然在落潮的河床上也有像海鲜的蛏子那样的河鲜,在我的家乡叫"老官几几".

最有趣的是下河摸螺蛳。

我们少男少女几个小孩,手里各自拿着一个小洗脚盆,集体组团去摸螺蛳。这样,一来热闹,二来大家有个照应,安全。小脚盆是木制的,圆圆的,是箍桶匠用杉木制成的,有浮力,既可盛装螺蛳,又可当救生用品。因此,小木盆是我们小孩摸螺蛳的不二选择。小女孩子一般不会游泳,不敢往河深处去,只能在岸边摸螺蛳。那时我已学会游泳,敢到水稍深点的地方去摸,有时脚下的淤泥中能踩到歪歪,我便沉到水中把脚下的歪歪取出水面。虽说是摸螺蛳,但河鲜的品种还是有几种的,比如还有像家乡叫"蚬"的河鲜;再比如,还有淡菜、螃蟹。

家乡叫"淡菜"(与海里的淡菜一样)的河鲜,生长在水闸的闸门上或闸两边的石缝间。现在已不敢想象,小时候我真胆大,竟敢潜入闸门深处摸淡菜,那闸深处的水特别凉……

我记得,我们摸螺蛳时,有时也会戏水、打水仗,还会两手抱着脚盆,脖子与河面水平,两脚"扑嗵扑嗵"地打水学游泳。最吓人的是,有时看到水蛇昂着头在水中遨游,吓得要死,我们就赶紧逃上岸……摸螺蛳,有时还比赛,看谁到最后摸得多,这与个人的努力关系很大。也有人不小心把脚盆在水中弄翻的,结果前功尽弃……

螺蛳摸回家,往往要在脚盆中放入适量的水,再在家养几天,这样螺蛳等河鲜,就会吐出脏水,待到享用时,便少了些土腥味,味道会更鲜美。

吃螺蛳这些河鲜,往往是要先焯水,然后我们小孩在家,就会用缝衣针把螺螺肉一个个地从螺壳中挑出来……比如,歪歪,我们还要剥去肉中的"肠衣".用这些河鲜,父母常常会辅以丝瓜、豆腐、百叶,烧制成一锅鲜汤,一家人坐在一起美美地享受一场美食,这场景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再为吃好发愁,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不要说螺蛳这样的河鲜,就是各种海鲜也随时都可买到,人们已很少自己下河动手摸螺蛳了。我很怀念儿时摸螺蛳的光景,每到夏天,时时想起,难以忘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