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生长

知远网

2023-08-27文/刘江滨随笔

大地之上,凡草木植物皆有根,有根方活,根壮方茂,根深方硕。

植物莫不向上生长,朝着天空和太阳的方向伸展,并且各呈其姿,以绿色为主色调,开出的花朵绚丽多彩,构成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景致。而植物的根恰恰相反,它隐藏在地表下,努力向下生长,将肢体向黑暗处延伸。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倘若不小心弄反了,根部朝上,放心好了,它会拐个弯儿依旧向下扎去。向下生长,就是根的方向。

根隐于地下,平时看不到,招致忽略遗忘也是常情。然而根是草木的一部分,有时会以“出土”的方式袒露真容,显示它的存在,并和日常生活发生种种紧密关联。看不见的根和看见的根,其实它都在那里。我最初对根的认识源自去地里拔草,拔草的难易取决于草根。有些草如狗尾巴草、马齿苋等,根短且浅,一薅即出,丝丝缕缕一丢丢。有些草如牛筋草、蒺藜等,茎叶紧紧贴伏地面,根长且深,抓地极牢,费大劲儿拔,忽地一下带出一块泥土,地上凹一个小坑。故而,用镰刀割草比手拔省劲儿,但欲“斩草除根”就难了,留着根儿就是留着草的命,故,大地之上总是芳草萋萋。毫不起眼儿的草根,其坚韧顽强真叫人不敢小觑。

不只是草,田里的庄稼如高粱、玉米、棉花、小麦、大豆,以及菜畦里的茄子、西红柿等,根都很坚挺。尤其是棉花柴最难拔,秋后的土地少雨干燥,棉花柴的根深扎于地下,与板结的土地紧密地抱成一团,要将其连根拔出,一条壮汉都极难做到,因此拔棉花柴有一个专门的工具叫夹子,夹住根部利用杠杆原理将其撬出。麦子、高粱、玉米等收割之后,地里留下的根叫茬子,这些茬子看似是田野里的废弃物,其实是比秸秆更禁烧的柴火。小时候经常干的活儿就是拿着铃头吭哧吭哧刨茬子。在缺煤少炭的年代,这些庄稼的根充当了燃料。煮豆哪里只是燃豆萁,连根一块烧啊。

对于树木而言,见到树根的机会甚少,除了植树时可看到树苗的毛毛根,再就是刨树的时候了。早年间奶奶去世的时候,家里没钱买棺材,就把场院里的一棵榆树锯掉了,榆木木质坚硬,也算是上好的板材。这棵榆树也有些年头了,高大粗壮,锯掉后留下了一个硕大的树根,由于碍事,过了一段时间就刨了。刨树根比锯树干费事得多,沿着根部往下挖,竟然挖了偌大的一个坑,树根在地下盘根错节,有粗有细,纠缠纷杂,织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网络,而且你都无法知道根的终端在哪里,到底有多长。伐掉一棵树容易,倘若想彻底“根除”它的根,不啻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刨出来的榆树根人称“榆木疙瘩”,坚实顽韧无比,被人扣了一顶“顽固愚笨”的帽子。

通常,我们欣赏一棵树,吟咏一朵花,是其所呈现出的绰约风姿和馥郁芬芳,令人赏心悦目。而它的根由于隐身地下而常被无视,而且即使现出真身也是土头土脑、色彩暗淡、形貌丑陋,端的是见不得天日。然而,根就像一个母亲,无意荣宠,不惧黑暗,一门心思向下生长,朝深处远处拓展,默默地输送、供养,换取植物向上部分的更高、更壮、更牢。向下与向上看似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却是那样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根有多重要看看这些词汇就知道:“根本”“命根”“根源”“根据”“根基”“根脉”……假如一棵树一味向上发展,不屑向下扎根,也可能风光一时,最终的结局一定是被风吹倒或枯萎死掉。

向下生长,终是为了向上的枝繁叶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