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有人递过来一个小报纸包,说是朋友给了几个,顺手做个人情。打开一看,是一颗大蒜样水仙花球,干了的泥巴落在报纸的四周。道了谢,带回家来。
我不是不喜欢养花,是实在养不好花。苗圃花店的,见了喜欢,就买了端回来,但,不是浇水过繁给泡烂,就是忘了浇水给晾干,到头来只剩一堆花盆,灰灰的一排。
接近年底,家人整理厨房,从一个放蔬菜的纸箱子里翻出了那个丑丑的东西,说你从哪里弄这么个大蒜头。这才想起水仙花球的事,怎么就顺手一放给忘了?忙照朋友的嘱咐放在水中泡了,洗干净,没有找到适合它的物件,就随手拿了一个汤盆盛在里面,高搁在了厨房的一个柜子顶上。中间出了一次差,又借着节气回了一趟老家,走之前倒是没忘多加水。
十余天过去,刚一打开房门,一股细微的馨香扑面而来,立时有了归家的亲切,不曾细想这馨香来自何处。里外忙了一阵子,进厨房时,目光撞到柜子上,不由得一声惊叫出来,如何就从那汤盆里蹿出来一蓬金灿的小花!凑跟前去,那股郁郁的馨香越发甜心润肺。忙喊:“我说怎么进屋一股香气,你猜是什么?”
于是轻手轻脚地从柜子上敬佛似地把汤盆端下,轻轻捧了那披头散发的仙物,换水、刷根,重新去买了器皿,重新找个好位置,以改变对它的不公待遇。真的是太遗憾了,后悔没有看重它,不曾找一个合适的器皿,不曾用石子培固它的根基,致使它发出芽来,没有办法直立,只好歪倒在汤盆一侧,长成了畸形:茎叶浓密而过于细长,开出的花儿悬铃一样长长地垂下盆沿,实际上是覆盖了整个盆沿,全不是它本应有的葱茏上扬的窈窕身姿。
也就只好把它置于高处,吊兰样当作一株“吊水仙”。这以后每日必换一盆清水,必珍爱地到跟前与它对望一番,深吸两口清香。每日下班归来,看见那花儿,就有一种欣然,那金黄的香气,真要把小屋灌满,空气里仿若全是这花的气味。
说来好笑,因这气味过于浓艳,竟然突发奇想:听说有的花味有毒,会使人头晕恶心、皮肤过敏,这浓烈的气味,会不会也有什么“毒素”?晚上睡觉,就不敢关严房门。家人说,你呀,花不香盼花香,花香浓了又生疑。
我还是找出书来,想进行一番研究。结果是没找出什么问题,倒越发了解了这可人的花儿。
水仙花仙就仙在开在三九严寒。这时节百花凋零,室内桌台之上,除却假花伪草,也就是些小棵腊梅冬青之类,因而吹香弄影的水仙就格外让人爱怜。黄庭坚就有“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之句,李东阳和黄庭坚的诗就更赞极水仙的特色,一说“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一说“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可见自古这小花就被人喜欢上了。他们以之为伴,装点雅趣,培养品性。我曾在一位文学前辈的书房里见过一株漂亮的水仙,它亭立于一皿红色的砂盘中,几粒彩石在清水里簇拥,葱绿的茎秆根根直立,各自托着白色的娇妍,在书架旁同三彩马、孔雀翎相映成趣,古色古香又透着生活的韵味。
这种水仙花球,还真不是普通的物件。在我住处不远,就有一个花市,那里天天都摆着这种花球,有人上过当,说不好开花,开了也不好看,也就把这真正的好给慢待了。其实这花儿并无苛求,只一盆清水几块小石,不需培土不需施肥,甚至不需阳光。极少的要求,却是极高的给予。
今年不行了,明年一定找好器皿和彩石,郑重地养上一棵,让它在我的书案上娉娉婷婷含笑吐芳,以清雅对比于窗外那霜逼寒侵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