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闻广西人宁愿三日不吃米,不可一日不嗍粉。在南宁,不管是大街上还是小巷里,都会与粉相遇。一间间店铺前,布幡高挑,透着古朴,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流溢着现代感。
"老友粉"是南宁小吃的金字招牌,已跻身自治区级非遗之列。一碗老友粉,堪称南宁人的待客美食。老友粉端上来,考究的青花汤盆,泼满汤的一碗,白黄红绿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细碎肉末,腾腾地冒着热气,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
老友粉做工讲究,先将上好的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再做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或圆或扁的粉条。圆的称米粉,扁的称切粉。一碗老友粉由三部分组成,卤水、米粉和配菜。粉条爽滑,卤水味浓醇厚,配菜鲜香入味,三部分各有独到之处,相得益彰。莹白的粉条,红的辣椒,亮黑的豆瓣,黄爽爽的笋干,单是这丰富的色彩就让人食欲大振,而那鲜香、爽口的滋味更是令人期待。拿筷子撩起一绺米粉,但觉有细微的弹跳从筷尖传递而来。粉条顺滑,入口有嚼劲,而那麻辣酸香的口感浓郁多变,别有滋味。
冬笋、春笋不消说是好食材,外表素朴却能营造丰厚的味道。酸笋和肉是完美的搭档。笋的酸爽让鲜美的肉更加余味绵长,而肉味鲜香入笋,则削减了酸笋的凌厉之味,营造出一种特有的鲜。酸与辣更似一对欢喜冤家,酸借辣而柔软,辣因酸而飞扬。一点点由舌尖抵达味蕾,叫人浑身舒畅。
米粉的鲜味主要源自汤底,汤料香浓,喝一口汤便妥帖了胃肠,也抚慰了淡淡的乡愁。一碗南宁老友粉,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做的粉,那相似的味道,让我恍然间觉得,去过那么多的城市,仿佛都是同一个地方——一个有母亲味道的地方。这种味道的记忆是从幼时就建立并根深蒂固的。
很多美食总会附丽一个传说,老友粉也不例外。话说在上世纪30年代的南宁,一位老翁每天都会光顾一家周记茶馆,一来二往便和老板成了朋友。忽然几天老翁未来,周记老板心里不免记挂,后来得知老翁生病感冒了,便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煮了一碗热面条,殷殷地送过去。热辣酸香的面条使老翁食欲大开,发了一身汗后感冒就好了。老翁心下感念,手书"老友常临"的牌匾赠与周老板。"老友面"从此得名,后来又结合当地人喜食的米粉发展成了"老友粉",扬名八桂。
于我而言,一碗碗老友粉,仿佛组成了酸甜苦辣咸的生活。而简单的幸福,就在那一碗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