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青思画竹

知远网

2023-10-24文/郭同文随笔

在我居住的楼前,有一片充满勃勃生机的翠竹,一年四季,身披绿装,风来婆娑,雨来轻唱,大雪纷飞中苍翠欲滴、风姿绰约。竹叶青青,吐氧纳碳,打开窗户,窗外翠竹便给我输爽送绿,令人欢然陶醉。

隆冬时节,我望着萧萧翠竹,倏然想起了著名文学史家、国画家、我的老师黄公渚教授和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于希宁画竹的故事。

黄先生是山东大学老一辈教授,1957年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做了他的助手,与他合开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课。1962年8月,我去他的住所青岛观海二路3号看望他。这时,他刚画完了一幅山水画,还未来得及题词。在他笔下:崂山巨峰脚下一个山环水绕的村庄,水流傍毗连成行的翠竹栩栩如生,青青竹叶临风起舞……我看着看着心里一热,说道:"黄先生,您画的是崂山南九水。 "他点点头道:"正是‘九水山家竹万竿’嘛! "我说:"1954年,咱们一起去过这里,您还作词一首《清平乐·秋日游南九水》 . "他说:"回来后,我虽画了与此词相配的一幅画,但其特色不鲜明,特别是竹子画得不传神。今年夏初,我又去了一次南九水,对竹窝河畔的翠竹静观默察之后,回来准备另画一幅南九水画,因构思不成熟又放下了。 "我问:"今日,您构思成熟了才挥动画笔? "他笑道:"近日,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青岛市文联联合邀请了京、沪、宁、鲁四地数十位画家在青岛举办了国画创作研讨会。其间,有7位画家到我家共同创作了一幅画,名叫《秋光图》 .他们分别在同一张宣纸上画了礓石、桂花、鸡冠花、花枝红果、凤仙花、菊花、竹子,由我题诗作跋。七种花木都画得形象生动,其中于希宁先生画的竹子,摇曳生姿,别开生面。顿时,激发了我画竹的灵感,在他们离开我家之后,我便进一步构思,今日便拿起了画笔……"

说话间,于希宁先生来了。黄先生介绍道:"我和于先生是老朋友、老同事了。新中国成立前,我们二人同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教,他在农学院园艺系,我在文学院中文系,我们常一起泼墨谈心,现在他从济南赶来,我们又聚在一起作画,老友重逢,真令人高兴啊。 "于先生说:"黄先生是我的兄长,不但画好,书法好,旧体诗词写得也非常好,真是‘三绝’啊! "说着他把目光投向了黄先生新作,看了好久说:"这幅画逼真传神,翠竹、村前流水与崂山构成了美丽夺目的画面。特别是那片翠竹真是画活了,‘望去有动影’‘静听似有声’ . "黄先生道:"过奖了!刚才我还跟我的学生说,这次画竹从您在《秋光图》上画的竹子得到了启示。 "我连忙问:" 《秋光图》在哪儿? "黄先生说:"已被送到有关部门长期保存了。此画是四尺整张竖幅作品。这幅画上的七种花木,之所以都画得独到逼真、激动人心,就在于画家们对所画之物已成竹在胸,并做到了新颖独创,特别是于先生笔下的翠竹。 "于先生说:"我做得很不够,不过我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创作必须深入生活,努力创造自己的风格。 "黄先生说:"于先生已是画梅的大家了,但仍然不停顿地深入生活,还准备再去江南观察梅花。 "

两年之后,黄先生去世,我感到十分悲痛。

1978年8月, 《大众日报》副刊准备开辟一个栏目,叫"创作漫谈" ,资深编辑宫琦约我写一篇文章在栏目开篇时发表。这时,我想起了黄先生和于先生作画强调胸有成竹和精巧构思的话,于是便写了一篇《从胸有成竹谈起》的"创作漫谈" ,然后,宫琦和我商量之后,约了于希宁画了一幅《扶桑绿竹图》 ,于先生并题诗道:"竹林溪溢浴红日,映得笔端泛朱霞。 "

于是,我写的《从胸有成竹谈起》和于希宁创作的《扶桑绿竹图》 ,在1978年8月27日《大众日报》第4版一篇在左、一幅在右,头条发表。

窗外北风呼啸。翠竹挺拔、竹叶青青,含情脉脉,充满诗情画意,"修竹千竿,牵动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 ,历代诗人、画家,借竹言志、以竹抒情,创作了艺术独到、风格多样的咏竹好作品,也使人们更加喜爱"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寒霜"的翠竹,更加让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