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置身在飞舞的春雨中,一阵凉风掠过,身上的雨衣也跟着飞舞起来,我禁不住打了个哆嗦,心想,要是穿着爷爷织的蓑衣该多暖和啊,风也刮不动。特别像这样的雨季。
此刻,思绪像喇叭花的藤叶蔓延开来,直达记忆的深处,爷爷那长长的蓑衣线牵引着我的整个童年。不管刮风下雨,爷爷总是在拨弄着他的棕叶,因为他的经济来源就是靠他那片心爱的棕树林。
爷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林子里打理他的棕树,春天来了要给棕树除草、松土、施肥。下雨天他就在家里织蓑衣和搓绳子。十里八乡都知道爷爷的手艺最好。那些织箩筐的师傅们,纷纷慕名而来请爷爷织蓑衣搓棕绳。
我一直觉得爷爷织蓑衣时的样子是最帅的。每当爷爷织蓑衣的时候,我都喜欢静静地看着他织。他先把晒干的棕叶分类,那些优质的和稍微劣质的分开,再把大片的和小片的棕叶分开,一般大的拿来织蓑衣,小的拿来打棕绳。
织蓑衣前,要做很多准备,先要准备棕绳。搓棕绳时,把一片片小的棕叶在“耙”(把棕叶弄成线状的工具)上刮松打散,直至成细细条条的棕线。棕线准备好了,爷爷开始搓绳子。他左手拿一小股棕线,右手拿一小股棕线,两股棕线交替搓,拧在一起成了棕绳,棕线在爷爷手里快乐的飞舞着,不一会儿就成了一条长长的棕绳龙。曾经听爷爷说过,这样做出来的棕绳抗拉力强,耐摩擦。
棕绳搓好了,爷爷麻利的把大片的棕叶铺开,一层层叠起压平,最后像裁缝师裁剪衣服一样,把每一片棕叶拼起来,用专用的铁针穿上棕绳,一针一针的缝制,那些棕叶经过爷爷的巧手拨弄后,很快成了一件件做工精良的蓑衣。
一次,爷爷在去棕树林的小路上,爬坡的时候摔了一跤,把脚摔断了,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落下了后遗症,爷爷的脚经常痛,特别是天气变化的时候。自那以后,爷爷在织蓑衣时,都会用手帮助脚慢慢挪动,蹲累了就会扶着墙壁,慢慢坐到小板凳上来缓解一下疼痛,有时用手拍打双脚,接着继续,就这样织织停停,停停织织,一件蓑衣才能织好。
尽管织好一件蓑衣要经过四五道程序,花上爷爷一整天时间,但他仍坚持耐心认真地织着每一件蓑衣。
织蓑衣,爷爷用一生做好这一件事,他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乐趣。爷爷的这种不言弃的精神成了我一生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