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知远网

2023-06-11文/吴海鸥情感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它凝聚了孝心、善心、善行,也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石。

记得小时候,父母亲曾带着我们四个孩子在广东生活多年,虽然家里经济拮据,自家的肉票常常是送给别人,菜是自家种植,做饭菜的柴是上山拾掇的,但父亲每年都会给爷爷奶奶寄钱,母亲也非常惦记年迈的外婆,买些白糖、猪油寄回湖南老家。在耳濡目染中,孝道深深扎根进我们儿女的心中。

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母亲意外摔伤,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双脚毫无知觉,那一年母亲56岁。当时医生判断母亲即使做了手术,以后也很难站起来了。母亲从家庭的顶梁柱变成需要人照料,生活一下发生了改变。好在母亲自身的顽强和坚持,父亲和我们子女一起细心照料,每天为她按摩、协助她锻炼,虽说行走不能自如,但生活大部分也能自理了。我也从原来不擅长家务变得里外一把手。我和丈夫也升级为“大厨”,每到周末,我和丈夫为了让牙口不好的母亲能多吃点,每一次都特意把菜炖得软烂。25年来,每一天给母亲打电话已成了习惯,跟母亲唠唠家常,听到她如常的声音我才安心。每一次从母亲家返回,我也是第一时间告诉她我已安全到家,让她放心。 前些年我们说服母亲,把她接到我家居住。那一段时间,与母亲同吃同住,一家人特别开心。儿子也很懂事,放假在家时会陪外婆说话,逗外婆开心。我为母亲打水泡脚,他帮忙提水。在外上学打视频电话儿子也会特意问候外婆,叮嘱外婆保重身体。有一天,我上班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已经让我的姐姐和弟弟把她接回家了。母亲说:“在这里,你事无巨细都为我考虑。每天连牙膏都帮我挤好,太周到了。你也是50多岁的人了,要上班,身体也不太好,看到你腰椎间盘突出,疼得走路都难,做妈妈的又怎么忍心再给你添负担。如果你身体好一些,又退休了,那我愿意跟你们一起住。”

孔子在面对学生“何为孝”的提问时,这样回答:“色难。”真正的孝,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爸妈一个好脸色。是呀,父母说过,如果疾言厉色,就算给父母一座金山银山,他们都索然无味;给他们山珍海味,吃起来都不甜。如果给父母都没有好脸色,又何谈“孝顺”!深知这一点,原本脾气倔强、性情率直的我学会了忍让、懂得了体谅。不因父母年纪大了,说的话重重复复、唠唠叨叨表露不耐烦。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愿意倾听父母说话,小心维护长辈心中的那份尊严和骄傲!

《论语》里有一句很朴素的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你会非常喜悦,因为高堂犹在,这是做儿女的福气。但另一方面,你对他年纪的恐惧会远远大于欢喜,因为他年事这么高,你不知道还有多少膝前尽孝的机会。

2020年冬天,86岁的父亲因为脑出血昏迷住院治疗了34天。那段日子,每一天下班后我都赶往医院。最初的时候父亲无法言语,左半边身体无法动弹。虽说请了护工,但我自己都会为父亲轻轻洗脸擦身,为他活动腿脚。每天晚上都是护工催促我回家。有一天晚上父亲病情危重,医生两次告知要做好进ICU的准备。一整晚我担心得无法入眠。好在那一次父亲挺了过来。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精心的照料,父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我们姊妹分工给父亲送饭。我给父亲送晚餐,因为这样就可以多一点时间陪伴父亲。父亲连喝水都容易呛咳,我们就用小勺子一点一点喂他。为了让父亲多呼吸新鲜空气,我推着轮椅带父亲到医院一楼开阔的地方散心。医生嘱咐锻炼有助于康复,我一边搀扶着父亲,一边让他扶着路边的围栏走路。父亲左边手脚根本不听使唤,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他走了几小步。一天一天,每一天都有进步,年迈的父亲笑了。等出院时父亲又能行走了。隔壁病床的家属感叹:“你老爸86岁还能恢复得这么快,你们照顾得真好。”

等儿子放寒假时,我们又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儿子对外公很亲近,因为外婆长期行动不便,是外公亲手带他这个小外孙的。外公生病了儿子也很关心。每天我们分工协作。我们上班时,儿子负责给外公喂药,下午叫醒午睡的外公,帮外公穿衣服、喂药,隔段时间再提醒外公喝牛奶或是吃点水果。晚上,我给父亲洗脚,丈夫或者儿子负责打水。每一天晚上,我们提前开好电热毯为父亲暖被子,上床时就关好电。我们时常关注父亲是否有什么状况。每当他一咳嗽,或者起夜,我都会赶紧起来,等父亲安顿好才又睡下。我庆幸,自己真心真意地陪伴父亲度过了一段安静闲淡的时光。庆幸跟父亲的朝夕相处,让我能够亲耳听到他说“享到福了”的话语,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依然能够时常回想起他笑颜如花的画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留下的千古名句,说出多少儿女的心声!我知道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完全回报父母生我养我的恩情!如今,母亲也已81岁高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两年之后退休时好好地陪伴亲爱的妈妈!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莫过于孝敬父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