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衔接教育心得体会(精选4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

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

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学习的助推器,语文学习同样如此:1、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

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不要掉队。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习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习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同学

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的心理障碍。浮躁、粗心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但到了初中,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高手过招,有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到了中学,尤其是重点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

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习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很多问题家长也不懂,怎么办?所以必须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语文题目,很多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二、让自觉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方面的衔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其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获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1、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较松,作业留得不多,也不太检查,全凭自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首先要做到自觉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学习。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语文的学习习惯呢? a自觉预习与复习课文先预习,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

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习,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b、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习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 c、养成自评作业的习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

果。很多老师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d、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

习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e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

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

态度。语文学习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三、让方法成为学习的策略——方法方面的衔接1、要学会有计划学习。初中的学科较多,学习内容多而且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复习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习重要的“攻关对象”。

3、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习,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

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阅读、广积累。这两种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习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习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习习惯远比关注知识习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习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习写字、学习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习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习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习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习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近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习习惯远比关注知识习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近期自身出现的学习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习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习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对于幼小衔接,确实遇到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都挺焦虑的。因为通常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后存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现象。5月19日晚8点,我有幸聆听了幼教三六五平台吴老师、叶老师等一些幼教专家的讲座,她们谈了一些对于幼小衔接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让我受益颇深。针对专家分享的'育儿经验,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如果我们作家长的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会让孩子们更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第一,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些积极的心理建设,为孩子入学做准备。家长可以把小学生活描述得美好正面一些,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进入小学能够认识新朋友,学习很多新知识等等,而非吓孩子,比如“到时候上小学老师会要求很严格,如果你做不到,老师会批评你的。”等等这样类似的说法。等确认好就读的小学后,家长还可以带孩子提前去新学校认识一下,让孩子心里有个准备。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可以在暑假逐渐延长孩子干某一件事的时间,例如画画、阅读、打乒乓球等,逐步提高孩子专注力。第三,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提前列好一个计划,按照计划去一步一步地做。幼小衔接班并不是非上不可的,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上面的几点去做,就可以使孩子很轻松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6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

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

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

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

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8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9

小升初衔接研讨会感想作为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我有幸在4月14日参加了中学组织的小升初衔接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每个学校的六年级班主任都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做了简单的汇报,从他们的汇报中,我能深切感受到,每一位班主任都在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做着最大努力,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旭老师,她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自己给自己加班,给待优生补课,这就体现了以为老师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己对学生的深切的关爱,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她班的待优生现在都能达到及格或基本及格,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希望,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她比起来,我就逊色多了。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好,学习习惯也很好,自我学习能力也很强,相比之下,那些待优生,学生成绩很差,语数英考个位数很常见,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的学生,而是十几个学生,他们的基础很差,在我教的英语课上,我班得有20个学生(我班共33人)连最基本的be动词的用法都不会。听了张旭老师的汇报,想了想我班的情况,我觉得我应该着重向张旭老师学习,学习她倔强的精神,学习她对学生的一股热情。我可以利用课间操和午练的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们补课。还有就是,对这些待优生应该分层次留作业,因为让他们做六年级的题,他们真的做不出来,可以针对他们的弱点,单独留作业,然后单独批,单独讲。我还以发挥好学生的力量,让一个好学生带一个待优生,监督他们的日常学习,有不会的问题,多问问

他们,也让这些好学生多检查他们的课文背诵,汉字和单词听写情况。再一个让我惊讶的是,中学的巨大变化,短短的时间内,中学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平房变成了楼房,操场也变成了塑像操场,踩上去软软的,老师的配备也都年轻化了。中学的这些变化,我们看在了眼里,家长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主任,都在班中对学生讲了中学的情况,课下也有同学向我们咨询,在我们的讲解和建议下,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对某中学的认识也在转变中。某中学仍然在变化中,相信中学的明天会是美好的!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小升初衔接研讨会感想作为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我有幸在4月14日参加了中学组织的小升初衔接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每个学校的六年级班主任都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做了简单的汇报,从他们的汇报中,我能深切感受到,每一位班主任都在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做着最大努力,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旭老师,她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自己给自己加班,给待优生补课,这就体现了以为老师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己对学生的深切的关爱,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她班的待优生现在都能达到及格或基本及格,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希望,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她比起来,我就逊色多了。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好,学习习惯也很好,自我学习能力也很强,相比之下,那些待优生,学生成绩很差,语数英考个位数很常见,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的学生,而是十几个学生,他们的基础很差,在我教的英语课上,我班得有20个学生(我班共33人)连最基本的be动词的用法都不会。听了张旭老师的汇报,想了想我班的情况,我觉得我应该着重向张旭老师学习,学习她倔强的精神,学习她对学生的一股热情。我可以利用课间操和午练的`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们补课。还有就是,对这些待优生应该分层次留作业,因为让他们做六年级的题,他们真的做不出来,可以针对他们的弱点,单独留作业,然后单独批,单独讲。我还以发挥好学生的力量,让一个好学生带一个待优生,监督他们的日常学习,有不会的问题,多问问

他们,也让这些好学生多检查他们的课文背诵,汉字和单词听写情况。再一个让我惊讶的是,中学的巨大变化,短短的时间内,中学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平房变成了楼房,操场也变成了塑像操场,踩上去软软的,老师的配备也都年轻化了。中学的这些变化,我们看在了眼里,家长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主任,都在班中对学生讲了中学的情况,课下也有同学向我们咨询,在我们的讲解和建议下,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对某中学的认识也在转变中。某中学仍然在变化中,相信中学的明天会是美好的!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21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活动中,家长们认真参与,积极聆听,老师们认真学习,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通过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将与幼儿园携手共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1、学习方法也要改变。孩子小学阶段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对于课前预习、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的复习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刚升入初中不一定能适应。这个假期要让孩子锻炼下,让他们

有独立的意识、能自主学习。

2、基础知识需要牢固。有些孩子小学英语就过了很高级别,杯赛成绩也非常不错,可上了初中后发现,每次考

试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3、充电前要放松一下。孩子的学习历程就好比长跑,小升初不是长跑的起点或终点,如果不放松继续学下去,会搞得身心疲惫。让孩子彻底放松一下,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是非常重要的。

4、有选择的上衔接班。不是上了衔接班就能衔接好小升初的。初中光数学好还不行,瘸腿的.孩子一定要利用假期把瘸腿的科目“接上”。

5、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初中科目增加,学习压力不比小升初时弱。体育锻炼非常重要,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小学请几天假还能补上,但初中课程讲得非常快,

感觉落几天再想补上很费劲。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20xx年8月8日、9日、10日,这三天于我而言,特别有意义。上学期期末就在网上了解到统编版教材的目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居然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出现。五年级,重复的篇目,是否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呢?我该如何进行教学?正惆怅之际,罗宽畅、刘桂梅、汪强等六位专家针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思路,通过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给我指了一条明路,使我找到了教学的方向。其中陈亦桥教授讲解的“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变化及教学建议”让我收获颇丰。

王崧舟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这么说的:语文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

第一、对广大中小学学生来说,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第二、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文,我们可能寸步难行;

第三、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语文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语文本身又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结晶;

第四、对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怎么说,我们都没有理由不爱语文。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从小爱上语文呢?就从阅读教学开始吧。陈亦桥教授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内容、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让我了解到诗歌篇目增加了;单元结构变化了,每个单元皆为双线组织,既重人文主题,也重语文要素,一个教学目标贯穿一个单元,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要素;阅读上,强调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在考察上将向课外迁移,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看来,统编版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啊。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习,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缺点,努力改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习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习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习,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习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习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习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习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习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习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习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

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

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

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

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小升初衔接研讨会感想作为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我有幸在4月14日参加了中学组织的小升初衔接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每个学校的六年级班主任都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做了简单的汇报,从他们的汇报中,我能深切感受到,每一位班主任都在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做着最大努力,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旭老师,她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自己给自己加班,给待优生补课,这就体现了以为老师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己对学生的深切的关爱,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她班的待优生现在都能达到及格或基本及格,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希望,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她比起来,我就逊色多了。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好,学习习惯也很好,自我学习能力也很强,相比之下,那些待优生,学生成绩很差,语数英考个位数很常见,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的学生,而是十几个学生,他们的基础很差,在我教的英语课上,我班得有20个学生(我班共33人)连最基本的be动词的用法都不会。听了张旭老师的汇报,想了想我班的情况,我觉得我应该着重向张旭老师学习,学习她倔强的精神,学习她对学生的一股热情。我可以利用课间操和午练的.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们补课。还有就是,对这些待优生应该分层次留作业,因为让他们做六年级的题,他们真的做不出来,可以针对他们的弱点,单独留作业,然后单独批,单独讲。我还以发挥好学生的力量,让一个好学生带一个待优生,监督他们的日常学习,有不会的问题,多问问

他们,也让这些好学生多检查他们的课文背诵,汉字和单词听写情况。再一个让我惊讶的是,中学的巨大变化,短短的时间内,中学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平房变成了楼房,操场也变成了塑像操场,踩上去软软的,老师的配备也都年轻化了。中学的这些变化,我们看在了眼里,家长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主任,都在班中对学生讲了中学的情况,课下也有同学向我们咨询,在我们的讲解和建议下,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对某中学的认识也在转变中。某中学仍然在变化中,相信中学的明天会是美好的!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学习的助推器,语文学习同样如此:

1、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不要掉队。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习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习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同学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的心理障碍。浮躁、粗心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但到了初中,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高手过招,有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到了中学,尤其是重点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习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很多问题家长也不懂,怎么办?所以必须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语文题目,很多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

二、让自觉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方面的衔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其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获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

1、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较松,作业留得不多,也不太检查,全凭自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首先要做到自觉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学习。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语文的学习习惯呢?

a自觉预习与复习课文先预习,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习,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b、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习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

c、养成自评作业的习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很多老师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d、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e、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语文学习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

三、让方法成为学习的策略——方法方面的衔接

1、要学会有计划学习。初中的学科较多,学习内容多而且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复习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习重要的“攻关对象”。

3、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习,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阅读、广积累。这两种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习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习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

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

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

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

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

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

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出现了小学与中学教师相互抱怨的现象。我校教研中心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五、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我们年段就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狼牙上五壮士》和《地震中的父与子》两篇课文的教学,分别组织相应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展示,课后组织相关的讨论,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提出“渗透”与“深入”两个衔接策略。

一、问题提出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主要解决“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课堂教学容量较小,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要求。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陡然加深,知识点增多,除有大量识记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堂教学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随着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增加与教学难度的加大,刚从小学走进中学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从而造成一些学生的迅速“分化”与“滑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第三学段)和初中(第四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若老师把握不好,势必影响学生的顺利过渡。本文拟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结合以下两个案例就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

杨小华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狼牙上五壮士》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主要是:

①老师用课题直接导入,提醒学生对“壮”字的理解。重点字词方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大体把握课文内容。③围绕“这是____的五壮士”,要求学生品读课文寻找答案。

④教师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片段,激发学生情感,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部分,并对朗读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片段。

⑤教师用串起后三个部分的讲解,此过程中再次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带领学生分析五壮士的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把自己归纳出来的关于人物形象的看法书写在黑板上。

⑥在拓展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教材的空白处写下自己想对五壮士长说的话,并全班交流。

案例二:方巧莉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主要是:

①通过“温故而知新”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读此文的兴趣。

②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③画出自己认为的生字难字,随后,教师订正字音,出示本课词语及相关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括号里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加强字词的运用。

④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让学生以“我觉得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的形式品读课文。⑤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文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播放课件地震等灾难片断。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对话部分,并对朗读进行指导,老师提出“父亲为何不选择离开?引导学生探究。

三、案例评析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位教师的教学都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他们在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教师试图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以情唤情”,并通过一些辅助的电化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两位老师都十分重视重点字、词句的教学和朗读指导,结合文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朗读指导的深度不一样。 如何更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策略。

1、“渗透”策略。中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高年级与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多加强联系,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小学高年级的教师既要明确自己学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又要关注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把握所教年级的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以便把初一年级的知识点逐渐渗透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初一年级的教师又要关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明确已经学过的知识,常温故知新,避免“撞车”与“二次重复”,或者突然提高难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如果缺乏这种相邻学段教材内容的渗透意识,而只是孤立地从本年级的教学要求来处理课文内容,忽略“将要学”的或“已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造成重复学习。所以,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作适当的渗透,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更加合理。

2、“深入”策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小学的语文课情感味很浓,更注重和倾向于“人文性”。所以,课堂内呈现的教学形式,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丰富多彩,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师生关系也和谐、平等。而中学的语文课理性色彩很重,语文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工具性”,尤其注重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总是对课文要点进行重锤敲打,反复渲染,这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我们也要审视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处理的深浅度。因为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课文时遇到“钻进去,再钻进去”的要求时,遇到“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评价或质疑问难”时,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处理课文内容时,一要适当延伸。即不局限于课文本身的内容,而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特点,适度进行一些拓展训练。例如在《狼牙上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局限在课文本身,稍显单薄。二要适度加深。即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透彻,要更加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主要内容。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明确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地停留于课文内容做“表面游戏”。这样,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就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各段内容要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此外,要强化思维训练。因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怎样进行文段阅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教材是“例子”,教材是教学的凭借,以教材内容的处理为抓手来思考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还需多方面的探索。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这个温暖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养者,也是幼小衔接阶段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家长的一言一行、教育观念、对待幼小衔接的态度等,都关系到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那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呢?

首先,家长不要有过分焦虑情绪,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应该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把它视为一个孩子从幼儿园顺其自然过渡到小学的阶段,不必过分焦虑。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心情及育儿经,也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多向老师咨询一些幼小衔接方面的指导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其次,家长不要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要把习惯养成代替知识准备。儿童的发展具有整体性,每一方面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孩子认真准备、专心听讲、善于思考、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如果入小学前家长就一味强迫孩子学习,这只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会越来越轻松,自然而然就会爱上学习。

因此,在入小学前,家长与其让孩子提前学知识,不如帮孩子培养好习惯。

此外,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文化环境。除了做好家庭物质环境的准备:小书桌、小书架、一个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外,还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这里所说的文化环境,实际上就是帮助孩子提前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营造适应小学的学习氛围。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帮助孩子提早适应小学的作息生活。

与此同时,让孩子提前了解自己即将要上的小学,也是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可以向其介绍小学的生活,提前让孩子在心理上认可适应小学生活,不产生焦虑情绪。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1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学习的助推器,语文学习同样如此:

1、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不要掉队。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习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习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同学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的心理障碍。浮躁、粗心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但到了初中,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高手过招,有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到了中学,尤其是重点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习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很多问题家长也不懂,怎么办?所以必须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语文题目,很多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

二、让自觉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方面的衔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其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获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

1、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较松,作业留得不多,也不太检查,全凭自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首先要做到自觉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学习。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语文的学习习惯呢?

a自觉预习与复习课文先预习,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习,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b、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习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

c、养成自评作业的习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很多老师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d、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e、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语文学习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

三、让方法成为学习的策略——方法方面的衔接

1、要学会有计划学习。初中的学科较多,学习内容多而且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复习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习重要的“攻关对象”。

3、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习,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阅读、广积累。这两种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习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习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2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学生即将升入二年级之际,校领导和一年级教师坐在一齐,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具有了“任务意识”。

学生学会了记作业,也能够完成家长分配给的一两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能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例如擦黑板、收发作业等。

2、学生建立了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一年级学生的通病。教师花费了超多的精力,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先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家长也构成了监督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的意识。

3、学生学会了认识新朋友,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师教会了孩子“主动出击”,结识新伙伴,并且能够与同伴和睦共处。

4、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老师和家长携手,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技巧。例如;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家长不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

5、家长和学生都明白了如何认真对待英语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教育大纲中,英语学习反而大于数学。英语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母语环境的语言,老师、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英语环境,让孩子感觉英语是好学的。比如,每一天让家长监督孩子听录音、练口语15分钟,教师每一天透过家长签字检查练习状况。

6、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开学末召开一年级家长会,传达了两个精神。第一个精神,让家长明白本学期孩子取得的进步。学生口头作文的潜力提高了,竞争意识加强了,学业水平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学生构成了必须的自理潜力。第二个精神,假期就应继续努力,巩固教育成果,让孩子顺利过渡到二年级。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根据本学期孩子的特点,协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不足及努力方向

1、个别学生良好习惯未构成,教师要做好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2、个别家长的教子观念要进一步改变,要与家长加强沟通,说明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任务。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3

作为家长,经过多次的讲座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幼小衔接的主要挑战在于培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品质,使他们能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更加多元的人际关系,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社会属性。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应局限于大班,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我们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来让孩子更加从容得适应小学生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建立自驱动力,要积极鼓励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各项活动;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理能力,通过列一份“放手清单”的方式让孩子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行动边界;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孩子一起设立时间规则、空间规则、物权规则等,让孩子感觉到与大人的相处是平等而自由的,从而内化为规则感;

四是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主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交往,让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学会正确的相处方式。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以及他们遇到的人和事,要客观描述,呈现事实性评价,不夸大,不贬低。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良好的社会适应。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为我做好孩子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通过讲座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由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多度紧张。家长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

2、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能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4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xx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活动中,家长们认真参与,用心聆听,老师们认真学习,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通过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将与幼儿园携手共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5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习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习为习惯。我们在设立学习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平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6

孩子上了大班以后,作为家长很直接的面临一个孩子上小学这个问题。家长焦虑的是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能不能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专家很细致的讲解了作为家长,如何在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过渡。

讲座中老师们细致分析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告知我们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几大方面同时着手,真正培养幼儿成为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优秀的学习品质,快乐的学习心态的孩子。并且老还举例说到小班的拍球其实也是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为后期孩子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早期阅读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后期的语文学习作文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所以作为一名小班家长我认为我们真的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陪伴孩子快乐游戏,在过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品质,独立的学习能力,才是在这个年龄段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

幼小衔接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包括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习惯准备、学习准备多方面。我们要了解孩子对于上小学的担忧之处,帮助孩子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从熟悉环境、心理疏导等方面缓解孩子对于小学未知的陌生紧张感。从生活日常中培养孩子规划安排自己生活,按时做事、及时完成小任务。学会整理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与同伴友好相处,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和他人交往。同时,不要忽略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精力。以从容的姿态、期待的心态、健康的体态迎接小学生活。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7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

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

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

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

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

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

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8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相互交流的话题。“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话,大多数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再去上一年级的时候吃力,给孩子报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而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两位专家学者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讲座。王老师通过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首先我要做得是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自然过渡。从孩子升入小学的那一刻,将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结识更多的新同学、新老师,开始新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的提前适应小学,要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从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为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打下基础。

我作为家长,首先要培养好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互动中,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好学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当孩子放学后就要明确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在干其它的事,这个学习习惯从幼儿园就要培养好,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个道理,不能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在我作为家长看来,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这个时候,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自信、快乐、智慧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幼小衔接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开端,我要放宽心态,尊重与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才会发现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9

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好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习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一会儿妈妈还会说的。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0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xx幼儿园,随着时间飞逝,实习生活的结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师的不易。这次实习也让我收益颇丰、受益匪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进园实习初期,我感到了很大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面对新工作,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的确很难。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下手,看着师姐们轻轻松松的带着宝宝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又一个的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步退去,慢慢的融入这个小集体当中。

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懂得了要因人施教,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差异,有自己独立的内心小世界,而作为他们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小世界,不积极去了解去发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以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也非常的重要,在实习期间我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以及在家的各种表现,实习让我获得了很宝贵的东西。

在教工幼儿园的每个教室都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时间表及主班配班老师的工作分工,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老师认真做好一日生活常规工作。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1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学习的助推器,语文学习同样如此:

1、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不要掉队。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习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习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同学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的心理障碍。浮躁、粗心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但到了初中,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高手过招,有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到了中学,尤其是重点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习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很多问题家长也不懂,怎么办?所以必须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语文题目,很多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

二、让自觉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方面的衔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其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获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

1、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较松,作业留得不多,也不太检查,全凭自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首先要做到自觉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学习。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语文的学习习惯呢?

a自觉预习与复习课文先预习,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习,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b、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习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

c、养成自评作业的习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很多老师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d、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e、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语文学习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

三、让方法成为学习的策略——方法方面的衔接

1、要学会有计划学习。初中的学科较多,学习内容多而且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复习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习重要的“攻关对象”。

3、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习,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阅读、广积累。这两种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习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习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2

近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习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习。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3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习,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缺点,努力改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习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习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习,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习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习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习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习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习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习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习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

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

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

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

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4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5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6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习,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缺点,努力改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习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习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习,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习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习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习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习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习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习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习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

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

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

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

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7

我参加了鄞州区举行的“幼小衔接”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来自不同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我们教师选择自己想聆听的领域进行听课,然后进行各领域的研讨活动,在研讨中我们幼儿教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对幼小衔接中的困惑,小学教师也纷纷讲述了希望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中能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们从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通过今天的研讨让我了解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重点培养,这样能让幼儿能更好的去适应小学的生活。

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

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因而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五、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我们教孩子如何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六、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本次活动为我们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搭建了幼小衔接的对话平台,让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方式区别,也认识到孩子在入小学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真的是受益匪浅。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8

1、学习方法也要改变。孩子小学阶段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对于课前预习、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的复习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刚升入初中不一定能适应。这个假期要让孩子锻炼下,让他们

有独立的意识、能自主学习。

2、基础知识需要牢固。有些孩子小学英语就过了很高级别,杯赛成绩也非常不错,可上了初中后发现,每次考

试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3、充电前要放松一下。孩子的学习历程就好比长跑,小升初不是长跑的起点或终点,如果不放松继续学下去,会搞得身心疲惫。让孩子彻底放松一下,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是非常重要的。

4、有选择的上衔接班。不是上了衔接班就能衔接好小升初的'。初中光数学好还不行,瘸腿的孩子一定要利用假期把瘸腿的科目“接上”。

5、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初中科目增加,学习压力不比小升初时弱。体育锻炼非常重要,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小学请几天假还能补上,但初中课程讲得非常快,

感觉落几天再想补上很费劲。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9

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从小学升入中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中学和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再加上学生正好进入青春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就成为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亟须解决的问题。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解决不好,则有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

展。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一、孩子暑假里要做好预习许多刚上初一的学生都会感觉到“暑假没做准备,新学期开始后在学习上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现象,陈中数理化的老师认为,小学升初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阶段性跨度,中学学习的知识容量、难度、方法以及对自主学习的要求都是和小学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

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过渡时期的放松。 “假期里孩子需要放松,但不能完全与学习脱钩,因为学习是有延续性的,完全脱钩容易造成断档,应该适当接触为好。”这位教师建议,孩子可以在家读读英语、看些少儿英语节目、做做趣味数学题等,“孩子既不会觉得枯燥,也能学到知识,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二、家长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小学成绩很好的女生,到了初中,成绩可能会跌下去。”“初中都是经过筛选的好学生,本来挺优秀的自己一下子就不突出了”,刚升初一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问题。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完成的。”陈中教师支招,这时,家

长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给孩子造成压力。其次,可以请亲戚朋友中上中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介绍经验,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最后就是要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积极与孩子沟通学校的情况,使孩子感觉到背后有父母的支持,不是自己一个人在面对问题。

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暑期孩子该不该参加培训班的问题,一研究孩子心理的专业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家长在暑期有时间陪孩子参与社会活动、进行学习,不参加培训班也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家长们大多没时间陪孩子,所以到培训班进行适度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再说大多培训班也不会占用整个假期。“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下学期知识点,打好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40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习,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缺点,努力改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习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习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习,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习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习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习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习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习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习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习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

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多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