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南飞,是季候变化的一种风物表现,也是人世间的一道美丽风景。于是,赏雁,便成了一件风雅的事情。
雁在空中飞,赏雁实则就是“望雁”,望其形,听其声。
形,是指雁群飞翔的形状。通常,人们习惯性地绘之为“人”字形,或者“一”字形。不过,在我看来,一旦冠以“形”字,就未免把雁飞之情状固态化了,雁飞之生动之美,便也大大打了折扣。所以,我宁愿不要其“形”,而只是用“翩翩”二字,来描绘雁群飞翔的情状。
翩翩,是一种悠然颤动之美,是舞蹈的一种最佳姿态。眼前是扑扇扑扇的翅膀,翅膀扇动流荡的空气,仿佛气波一圈一圈地漾开,翅膀闪过,留下的是灵动、秀美的图画。翩翩二字,读来声感也好,有一种秋风凉凉的情味。
望雁,也要有好的时间,好的地点。最好在霜晨,在旷野;或者,在黄昏,在村头。
深秋霜晨,一弯下弦月还挂在西天上,孤俏出一份清寒的滋味。秋风瑟瑟,晨霜清白,地面枯草离离,天空深远无际。一个人站在旷野上,放眼望去,山峦起伏,田畴绵延,满目是不尽的空旷和荒凉。随着一阵阵的寒意扑面而来,内心的孤寂情绪便油然而生,并且在不断地扩张、弥漫。可正当你感觉百无聊赖之时,一群大雁就自北飞来了。最初,也许只是听到了一两声雁鸣,于是,你寻声北望,在满怀期待中,一群大雁终于翩然进入你的视野。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天空,成为群雁飞翔的阔达背景,弯月,像一位淑女,冷静地俯视着飞过的大雁。你站立地面,举首望雁,也望月。飞翔的雁群就是空中的舞者,宁静的弯月含情脉脉。在凝望中,那一弯下弦月似翩跹而起,与群雁共舞,驱散这个清晨的寂寞和遍地晨霜的寒冷。
群雁飞过头顶,“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你或许能听到大雁翅膀扇动的“簌簌”声,一种古老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回音。你被吸引着,一直望着,望着……一些历史的画面,在脑际迭现。
秋日黄昏,大雁从村头飞过。晚霞虽然不再那么绚烂,抹上了一层橘黄,却仍然很美。雁翅沾染了霞光,在飞翔中,便有了一份淡淡的煦暖的人情味。于是,晚霞、大雁、村庄、炊烟、萧疏的树木,还有站立村口的望雁人……共同构成了一幅最生动的画面。
中国古人“望雁”,望出了种种情愫:怀旧之情,思乡之情,念夫思妇之情……多少年前,一位女子,独立楼头,在霜晨,或者黄昏,就这样一直望着,“塞雁高飞人未还”……最终,却也只能是“一帘风月闲”,演绎一腔苍凉的“秋怨”。
雁鸣声声,也让人觉得很美。嘹亮,极有节奏感,那是一种与大雁翩翩振翅的节奏相映的和谐之美。不过,我更愿意用一个“唳”字,来表现大雁的鸣叫声。那个“唳”字,有一种穿透人心的锋利感,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深秋季节的那份萧瑟,也更容易引发人的种种情思。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对于如南宋王沂孙一样在回归故乡途中的人们来说,雁唳声声,声声都是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