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广场。茶余饭后,这里常常聚集着许多前来休闲的人,主要是老人和孩子。
老人坐在四周低矮的围挡上唠嗑,孩子在场地中间嬉戏,动与静就那么和谐。有时,我也会去,可以享受孩子们的欢愉。
一天,我刚坐下来,就跑过来一个小姑娘。她急忙拿起离我不远的一个芭比娃娃,紧紧地抱在怀里,有点不友好地看着我。
小姑娘的举动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便戏谑地说:"小姑娘,你漂亮,还是那娃娃漂亮?"
她看了我一眼,说:"我还会跳舞呢!"语气中明显有些愤愤不平,撅起的小嘴透着些许不甘,好像是和我争辩一样。说完,一溜烟跑开了。望着她小小的背影,我惊讶于她的聪慧,竟毫不掩饰地炫耀着自己的能耐。
不一会儿,我们又见面了,是和她爷爷一起的。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讨好地说:"这小姑娘,长得真漂亮!"话一出口,便惹来了小姑娘甜甜的笑。
小姑娘呢,还不忘认真地强调一下:"我还会跳舞呢!"然后,看着她爷爷,仿佛寻求证人一般。看来,她并没有忘记刚才的不愉快,只是不和我这个不会聊天的大人一般见识。
趁着这友好的交流气氛,我指着她手里的月饼,接着说:"天上的嫦娥有你漂亮么?"
"嫦娥?"她重复了一句,捂着嘴窃窃地笑。很明显,她不知道嫦娥是谁,但那笑里分明写着不以为然。
她爷爷说,嫦娥在天上。"可我还会跳舞呢",小姑娘有点不服气地盯着爷爷,严肃地说。
我赶紧附和,你是最棒的!生怕那嫦娥惹恼了孩子。
有了前面这复杂的序曲,我们之间的气氛才慢慢融洽。于是,我们坐到一起,开始了认真地、互相信任地交流。她刚上中班,舞蹈是在特长班学来的。为了交流的顺畅,我先告诉她:"嫦娥没有你漂亮。"
听到这句让人放心的话,孩子的表情平和了许多。她好奇地问我:"你认识嫦娥吗?"我微微一笑,说:"认识,但是不像咱们这么熟悉。"哦,小姑娘轻声地回应,脸上写满了自信。
接着,我给她讲了关于嫦娥、中秋以及月饼的故事。可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分明告诉我,她似懂非懂。不过,她知道月饼。
作为回报,她要为我跳一支舞。我高兴极了,用掌声鼓励着她稚拙而又可爱的表演。随后,在我承诺"明天再见"之后,她才有些不舍地和爷爷一起走了。
回味刚才的经历,我真的很享受。心里头暖暖的,甜甜的。
原来,肯定和赞美是彼此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大人小孩都一样,只是我们大人不愿意承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