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知远网整理的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我认为不可忽视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管理带头人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一、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1)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我们培养学生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2)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我们提倡品学兼优,就是让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3)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求职的前提。中师生毕业以后要考公务员,考教师,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功了一半儿,如果成绩理想就等于跨进了工作的行列。

二、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道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管理专家,一个班级形象也就是一个班主任的形象。班主任的行为将给每位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起表率作用。其次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做受学生欢迎的科任教师。上课深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能让学生感受到跟着这位老师有奔头,并且能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也便于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学生,以身作则,勤字当头。首先早读和晚读检查要勤,督促学生背诵课文,复习预习要上的课。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学习的方法,是做人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而且和谐的发展。

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感受:

(一)亲身做表率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建立新型班级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座谈会、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孩子的进步。可告诉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做家长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学生养成教育习惯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从点滴培养学生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要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平时多留心,多观察,随时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即时修正。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着装整洁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帮他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针对学生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单独行为工作表现,它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政治课、班会课、各项活动的开展,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工作中要力争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见实效。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习惯,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习惯,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习惯养成的越多,能力就越强。”幼儿阶段恰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因此,我们根据保教精神,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切入点,为使其有章可循,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课程,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这一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幼儿良好卫生习惯方面

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当我们天天对着孩子们说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这些要求时,孩子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就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形式来引导孩子。孩子边说儿歌边做动作,通过儿歌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逐步树立了良好的理念。

二、幼儿良好生活自理方面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自幼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于成人的性格。比如,开展“谁的小手最灵巧”、“行动大比拼”等竞赛,训练幼儿叠衣物、穿脱衣裤、鞋子、整理床铺的技能,让幼儿的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增强了幼儿的竞争意识,使能力强的孩子增强了自信心,也激励了能力弱的孩子继续努力。

三、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方面

礼貌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通过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见到老师、同伴应该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说:“你好!”,离园时向老师和同伴说“再见”,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在班里,我经常组织幼儿观看《来客人了》等录像,让幼儿观察人们是怎样接待客人的,应该说哪些话、做哪些事,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通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孩子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骄人的进步。

四、幼儿的劳动习惯方面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孩子们各个活动区都隐含着行为习惯的教育契机。我们知道,无论是对桌面的还是区域里的操作材料,活动结束时都要将不同的材料“回归原处”,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方便。为此,在班里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幼儿很快便将物品整理好放回原处,解决了幼儿活动后玩具乱扔的问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

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相互促进过程。若一开始就以错误的教养方式,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无疑会终身受益。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新小班入园,孩子们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注重幼儿各种常规和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例如在喝水的环节,由于这个地方小,孩子们刚开始还不懂得按秩序,一个要喝都要喝了。那难免互相碰撞,把水洒了一地,并产生了不少矛盾。于是我们一起想办法讨论,最后让孩子分组排队,并制定每次喝水接半杯水的`规则和记住自己口杯架上的照片,刚开始老师在旁边指导。

一个星期下来,还有几个小朋友总是忘记,但经过提醒他也按秩序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能自觉地遵守这一常规。就是这样,每制定一项常规都让幼儿从理解到接受,渐渐地每个孩子都成了常规的捍卫者。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随着天气渐渐转冷,孩子们的衣服也穿的多了,这就给我们老师又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大家都是家里的宠儿,这些穿衣等自理能力都是大人包办的。

于是我们就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脱衣裤,鞋子,小便时试着自己拉好松紧带拉裤子,拉好后再让老师检查一下,慢慢的,孩子们都学会了自己拉裤子,午睡的时候也知道自己脱裤子。在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我们还会将孩子们的裤子翻正放在他们的床脚,起床时一个个地指导孩子们将有漂亮图案的穿在前面,鼓励他们自己穿裤子,对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先让他慢点起床等老师一个一个过来,手把手的帮着一起穿并配以儿歌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尝试自己动手。现在到孩子们起床的时候,只要一听到起床的信号,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孩子就会很快的穿好衣裤和鞋子,然后自己会去上厕。除了几个速度慢的老师帮忙外,其余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现在一些事只要老师提醒一下,小朋友们都能按要求做好。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的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样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条小小的链子将他们绑在水泥地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事实上大象是被行为习惯绑住的。同学们,你们瞧,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国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奋,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可谓“百科弊病,人人皆懒,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手不释笔,一生中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持之以恒,博守求约,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所以他被封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的,开始时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磨炼我们意志品质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养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没赶上吃饭,他对自己说:吃饭和没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他没有搭上火车就说:搭火车和走路还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气的那一刻还说:“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说明坏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种坏习惯如鬼魂一样缠绕着你,影响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

俗语说:树大自然直。其实,很多“树”长大后并不直。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身为家长,面对着我天真活泼的小孩,更是体会到良好习惯的从小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深远影响。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感觉受益匪浅,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对具有教师和家长两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导意义。

很多教师和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压得笔管条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有“老猫不在,耗子造反”的劲头,让人伤透脑筋。关鸿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训练法为主,其它多种方法为辅”的策略。他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

读到这,我不禁脸发烧了。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恒了呢?有没有时时抓、日日抓、周周抓、月月抓”呢?的确,当我在埋怨学生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作为引导者的自己也应负有缺乏耐性的责任呢!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抓好这项工作,做什么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指日可待了

在这里,关教授还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训练要严之又严,训练要激发兴趣,结合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还要分清层次循序渐进。让孩子明确每一项具体要求,并进行具体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强调已形成的良好行为,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习惯差的孩子的确非常令人讨厌,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客观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不良等。作为家长和教师,更不应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习惯差的孩子自觉性较差,自控力弱,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有的家长遇到一点挫折时,觉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责任丢给老师,扔下“老师,我管不了,这娃儿太调皮了。

交给你我放心。”这两句话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挥舞拳头,给孩子一顿饱打;有的教师在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却毫无用处,于是失去耐性,对孩子冷嘲热讽。这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产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针对这种现状,关教授一再强调培养孩子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用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尊重去对待他们,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自愿接受。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总之,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受益一辈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一辈子受其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应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实行养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时候让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我从不看电视,家里其他人也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2、在做家务中学会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进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设计了一个行为习惯奖励卡,学生每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红花,集够10个可以换我的奖品。

3、在阅读中学会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用读唐诗哄她睡觉,到子女能独立阅读,他们

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 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

4、在讲礼貌中学会做人。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在人际交往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跟父母、邻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车给别人让座等等。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要及时肯定,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会。

5、注重亲子沟通。每次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父母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和父母说一说。不过当孩子和你交流时,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这样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适当的时机。

6、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孩子受了伤,家长对待伤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伤害的态度,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孩子也会很紧张。家长心态平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深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越觉得做家长真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所有的家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把教育孩子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就不见有人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做饭?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应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实行养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时候让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我从不看电视,家里其他人也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这样效果很好,女儿基本每天很自觉的看半小时就关电视,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务中学会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进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认识到这点有点晚,不过现在正努力弥补。我设计了一个行为习惯奖励卡,女儿每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红花,集够10个可以换我的奖品。首先从衣食住行开始,女儿坚持的还不错。

3、在阅读中学会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用读唐诗哄她睡觉,到现在女儿能独立阅读,她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 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

4、在讲礼貌中学会做人。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在人际交往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跟父母、邻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车给别人让座等等。当孩子有好的行

为时,要及时肯定,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会。

5、注重亲子沟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和我说一说。不过当孩子和你交流时,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这样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适当的时机。

6、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孩子受了伤,家长对待伤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伤害的态度,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孩子也会很紧张。家长心态平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深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越觉得做家长真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所有的家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把教育孩子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的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样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条小小的链子将他们绑在水泥地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事实上大象是被行为习惯绑住的。同学们,你们瞧,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国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奋,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可谓“百科弊病,人人皆懒,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手不释笔,一生中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持之以恒,博守求约,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所以他被封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的,开始时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磨炼我们意志品质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养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没赶上吃饭,他对自己说:吃饭和没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他没有搭上火车就说:搭火车和走路还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气的那一刻还说:“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说明坏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种坏习惯如鬼魂一样缠绕着你,影响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在秋意浓浓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了新道街小学听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我们这些忙碌的一线教师们,能在辛苦劳作之时,获准品味这么高水准的讲座,真乃三生有幸。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的终极是使受教育者自觉。林教授运用鲜活的事例,和蔼可亲的语调,讲述着教育新理念。数小时的授课我们一点都没有感到疲劳。并却感触颇深。

讲座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林格教授养成教育的精辟观点,我学习后心理有所触动。是啊、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确实要用心思考一下,我们教育孩子有好习惯,自己是否有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回过头来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更令人汗颜。众所周知的一些日常琐事垃圾不乱丢,谈不随地吐,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方面,不正是一些有判断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为吗?所以说养成教育的关键在教育者,在教育者观念认识上急需加强。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始终认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从学做人开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让学生好好学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他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他们的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养成教育看似习惯点滴就在我们身边,但你能够真正向林教授这样全面理解它,是非常不易的事情,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这个德育在教育中始终占重要地位的国度,在一些地方如今却连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丧失?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多年来养成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教授的精彩的论述,着实让人折服。让我们为回归教育的纯真,共同努力吧!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9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又是业务学习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习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习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习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习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习惯?又有哪些习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习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习惯。

习惯并不分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习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习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开学第一周周一班会,老班又领着全班同学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深有体会.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时刻以规范来约束自己.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课本学习用品准备好.因故迟到应向老师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教室.上课时集中思想,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讲废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话响亮回答.下课铃响后,应在教师宣布下课后,才能整理书籍及学习用品、离开座位.课间应休息,不追逐,不吼叫.严禁在教室内、走廊上踢球.认真上好自习课.

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做操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有力.就餐时遵守用膳制度,排队买菜.注意卫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内休息或做作业,无事不进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过道内聚众游玩.

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笔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爱护校舍公物,不在课桌凳上乱刻乱划,门窗轻开轻关,插销、拉手、扶手等设施要爱护.节约水电,人人有责,随手关好水笼头,不开"长明灯"、"无人灯"、"太阳灯",不随便触摸电源电线.上学放学骑车安全牢记在心.不在校内骑车,自行车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上锁.尊敬老师,尊重职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无事不随意进出办公室.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自觉参加团队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及学校或专业部组织的`竞赛、评比活动.遵守作息时间,放学后自己是值日生时要认真值日,按时离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时做好家庭作业.

所以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觉得只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开学第一周周一班会,老班又领着全班同学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深有体会。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时刻以规范来约束自己。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课本学习用品准备好。因故迟到应向老师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教室。上课时集中思想,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讲废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话响亮回答。下课铃响后,应在教师宣布下课后,才能整理书籍及学习用品、离开座位。课间应休息,不追逐,不吼叫。严禁在教室内、走廊上踢球。认真上好自习课。

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做操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有力。就餐时遵守用膳制度,排队买菜。注意卫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内休息或做作业,无事不进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过道内聚众游玩。

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笔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爱护校舍公物,不在课桌凳上乱刻乱划,门窗轻开轻关,插销、拉手、扶手等设施要爱护。节约水电,人人有责,随手关好水笼头,不开"长明灯"、"无人灯"、"太阳灯",不随便触摸电源电线。上学放学骑车安全牢记在心。不在校内骑车,自行车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上锁。尊敬老师,尊重职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无事不随意进出办公室。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自觉参加团队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及学校或专业部组织的竞赛、评比活动。遵守作息时间,放学后自己是值日生时要认真值日,按时离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时做好家庭作业。

所以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觉得只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年代,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大家一定对文明守则不陌生,不打人,不骂人,不和同学起争执,不和同学闹别扭,在家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对长辈尊敬等。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这些文明守则倒是信口拈来,都能说上个一二,在实际行动中,却付之东流。我们这一代,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小皇帝”“小太阳”,即便不是这样,在长时间家长的宠溺下,我们的意志也会被消磨掉,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把每一点每一滴的小事做好。从上学时不忘记带红领巾,到上课时的坐姿,都应该去重视,去真正做到。不要只在老师的监督下,爸妈的催促下完成,要自觉、自立。在学校里,随处可见果皮纸屑,路过的学生们,或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或是五、六年级的大孩子们,都没有去捡起,有的甚至一脚踩过去,不然就是踢到一边。没有一个人去弯腰,伸手捡起,再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里,只有三步而已。有时候,在上学的路上,可能会偶然遇到老师,我们这时候应该大大方方的向老师问好。

可更多时候见到的,是我们低下头,假装没有看到,与老师擦肩而过。或许这没有什么,但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素质,如果你行个队礼,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想必你会在清晨为老师送去第一抹明媚的阳光。我们在下课时,会在走廊上谈论某个话题而兴高采烈,一不小心就导致了分贝过高,而影响了那些还没有下课的班级,所以我们在公共场所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声说话,不要大声喧哗……

像这样琐碎的小事还有许多,有的可能就藏在生活中,或许你多多留心,就能发现它的足迹,并加以改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养成良好的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干净的来,干净的走,想想,人之一生,能陪你到死的也就那么几样东西:一副臭皮囊,一个脑子,知识会像熊瞎子掰的棒子,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内在的,也就还有个性格与思维方式——两个决定你一生命运路程的A,B,C。

思维方式与后天的一些教育以及所接触的人和事有很大关系,像现在我的思维已经定式,想改很难,但倘若在三年前,想改,确是很简单的,不过,改变着一点与性格的养成以及决定很迥异。

性格的决定与养成极大方面在于所处环境以及启蒙教育,简单讲,一个野孩子和老虎生活很久,他将丧失站着走路的功能。

很多人都略带羡慕的望着别人讲,他性格真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绝对的错误观念,在性格中,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你更欣赏他性格中的某一点而去称赞,这多是你性格中的缺陷。

人为的教育对性格养成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说是是非,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奇妙的传递,像你身体内流淌着你父亲的基因一样,同样的还有变异,父辈的观念到了你的脑袋里,但你却从未经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你会向前走,同时,你又经历了他们不曾经历的事情。

环境并不是指所处环境的好坏,污水排放的多少,而是所处环境在某一大区域的所处地位,以及该环境内所生活的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说受教育程度高,修养,内涵,就深,就好,只是说暂时用这个来估测对性格养成的决定性。

古语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这不是虚言,假如一个小孩生活在盗贼家里,他是盗贼的可能性会高,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所接触到的环境,都是养成性格,等一系列人生观念的重要因素,最后,决定性格,那盗贼是有很大几率的`!

养成性格并不在于某一个时间点或是某一个时间段,而是一生的事情,某些时候,一个很奇特的想法,甚至是某一个很小的动作,都会使你的性格产生极大的改变,就像隆美尔的一个想法,使他败了诺曼底一样。

有时,与其把自己都知道的都教给后代,倒不如,仅仅教他两个词:善良,真诚,剩下的则由他们自己去经历,去面对,去思考。

早在上学期期末开会时,就通知正月十四全体教师要培训一天,学习《养成教育》,如果是暑假,可能要培训三天。前天,学校统一发短信,再次通知今天培训学习。早上,不到8点,老师们陆陆续续来到六楼多媒体教室集中学习。讲座的老师是学校的副校长和几位段长,共上了7节课。

准八点,就开始上课。主要内容是养成教育、经典诵读和教学常规方面。学校重视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直接教育者的影响,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校抓学生养成教育,先老师培训,课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好习惯是养成的,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楷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对待学生要友善关心,宽严相济。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干净的来,干净的走,想想,人之一生,能陪你到死的也就那么几样东西:一副臭皮囊,一个脑子,知识会像熊瞎子掰的棒子,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内在的,也就还有个性格与思维方式——两个决定你一生命运路程的A,B,C。

思维方式与后天的一些教育以及所接触的人和事有很大关系,像现在我的思维已经定式,想改很难,但倘若在三年前,想改,确是很简单的,不过,改变着一点与性格的养成以及决定很迥异。

性格的决定与养成极大方面在于所处环境以及启蒙教育,简单讲,一个野孩子和老虎生活很久,他将丧失站着走路的功能。

很多人都略带羡慕的望着别人讲,他性格真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绝对的错误观念,在性格中,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你更欣赏他性格中的某一点而去称赞,这多是你性格中的缺陷。

人为的教育对性格养成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说是是非,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奇妙的传递,像你身体内流淌着你父亲的基因一样,同样的还有变异,父辈的观念到了你的脑袋里,但你却从未经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你会向前走,同时,你又经历了他们不曾经历的事情。

环境并不是指所处环境的好坏,污水排放的多少,而是所处环境在某一大区域的所处地位,以及该环境内所生活的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说受教育程度高,修养,内涵,就深,就好,只是说暂时用这个来估测对性格养成的决定性。

古语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这不是虚言,假如一个小孩生活在盗贼家里,他是盗贼的可能性会高,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所接触到的环境,都是养成性格,等一系列人生观念的重要因素,最后,决定性格,那盗贼是有很大几率的!

养成性格并不在于某一个时间点或是某一个时间段,而是一生的事情,某些时候,一个很奇特的想法,甚至是某一个很小的动作,都会使你的性格产生极大的改变,就像隆美尔的一个想法,使他败了诺曼底一样。

有时,与其把自己都知道的都教给后代,倒不如,仅仅教他两个词:善良,真诚,剩下的则由他们自己去经历,去面对,去思考。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干净的来,干净的走,想想,人之一生,能陪你到死的也就那么几样东西:一副臭皮囊,一个脑子,知识会像熊瞎子掰的棒子,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内在的,也就还有个性格与思维方式——两个决定你一生命运路程的A,B,C。

思维方式与后天的一些教育以及所接触的人和事有很大关系,像现在我的思维已经定式,想改很难,但倘若在三年前,想改,确是很简单的,不过,改变着一点与性格的养成以及决定很迥异。

性格的决定与养成极大方面在于所处环境以及启蒙教育,简单讲,一个野孩子和老虎生活很久,他将丧失站着走路的功能。

很多人都略带羡慕的望着别人讲,他性格真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绝对的`错误观念,在性格中,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你更欣赏他性格中的某一点而去称赞,这多是你性格中的缺陷。

人为的教育对性格养成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说是是非,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奇妙的传递,像你身体内流淌着你父亲的基因一样,同样的还有变异,父辈的观念到了你的脑袋里,但你却从未经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你会向前走,同时,你又经历了他们不曾经历的事情。

环境并不是指所处环境的好坏,污水排放的多少,而是所处环境在某一大区域的所处地位,以及该环境内所生活的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说受教育程度高,修养,内涵,就深,就好,只是说暂时用这个来估测对性格养成的决定性。

古语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这不是虚言,假如一个小孩生活在盗贼家里,他是盗贼的可能性会高,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所接触到的环境,都是养成性格,等一系列人生观念的重要因素,最后,决定性格,那盗贼是有很大几率的!

养成性格并不在于某一个时间点或是某一个时间段,而是一生的事情,某些时候,一个很奇特的想法,甚至是某一个很小的动作,都会使你的性格产生极大的改变,就像隆美尔的一个想法,使他败了诺曼底一样。

有时,与其把自己都知道的都教给后代,倒不如,仅仅教他两个词:善良,真诚,剩下的则由他们自己去经历,去面对,去思考。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开学第一周周一班会,老班又领着全班同学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深有体会.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时刻以规范来约束自己.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课本学习用品准备好.因故迟到应向老师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教室.上课时集中思想,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讲废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话响亮回答.下课铃响后,应在教师宣布下课后,才能整理书籍及学习用品、离开座位.课间应休息,不追逐,不吼叫.严禁在教室内、走廊上踢球.认真上好自习课.

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做操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有力.就餐时遵守用膳制度,排队买菜.注意卫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内休息或做作业,无事不进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过道内聚众游玩.

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笔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爱护校舍公物,不在课桌凳上乱刻乱划,门窗轻开轻关,插销、拉手、扶手等设施要爱护.节约水电,人人有责,随手关好水笼头,不开"长明灯"、"无人灯"、"太阳灯",不随便触摸电源电线.上学放学骑车安全牢记在心.不在校内骑车,自行车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上锁.尊敬老师,尊重职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无事不随意进出办公室.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自觉参加团队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及学校或专业部组织的竞赛、评比活动.遵守作息时间,放学后自己是值日生时要认真值日,按时离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时做好家庭作业.

所以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觉得只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1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寒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使我国教育专家,曾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养成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观众欢迎。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2

又是业务学习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习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习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习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习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习惯?又有哪些习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习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习惯。

习惯并不分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习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习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3

在秋意浓浓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了新道街小学听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我们这些忙碌的一线教师们,能在辛苦劳作之时,获准品味这么高水准的讲座,真乃三生有幸。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的终极是使受教育者自觉。林教授运用鲜活的事例,和蔼可亲的语调,讲述着教育新理念。数小时的授课我们一点都没有感到疲劳。并却感触颇深。

讲座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林格教授养成教育的精辟观点,我学习后心理有所触动。是啊、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确实要用心思考一下,我们教育孩子有好习惯,自己是否有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回过头来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更令人汗颜。众所周知的一些日常琐事垃圾不乱丢,谈不随地吐,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方面,不正是一些有判断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为吗?所以说养成教育的关键在教育者,在教育者观念认识上急需加强。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始终认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从学做人开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让学生好好学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他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他们的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养成教育看似习惯点滴就在我们身边,但你能够真正向林教授这样全面理解它,是非常不易的事情,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这个德育在教育中始终占重要地位的国度,在一些地方如今却连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丧失?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多年来养成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教授的精彩的论述,着实让人折服。让我们为回归教育的纯真,共同努力吧!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4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一、注重良好习惯培养的时机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虽然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每天都布置读的作3/5

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于是我在开学初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生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二、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正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5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下面笔者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一言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平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发情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说来,低年级思品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 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童话小电影《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弄 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习的好伙伴,要爱护 课桌椅。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翘椅腿,不摇晃。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习。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册都是彩色胶印。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 》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 的,怎样做的?教育学生学习小华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 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 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 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 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第一册《我们爱国旗》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国旗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国旗。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国歌,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练习1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 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 ,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抗议:“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 ,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 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 路:静悄悄,不打扰。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 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伸延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

1. 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师》,结合教师节举行《教师颂》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又如教了《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作业》等课文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 ,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 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 ;“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6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7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学政治有了新的认识,一周后,他们强烈要求我再给他们带几节课,如果说我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我从不训斥学生,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

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8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校管理制。

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在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在班干的培养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告诉他们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熟记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期末通过半学期的综合情况再评出班十佳学生。当然如果誰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也会在周评价表上显示出来。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相继提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班集体。

(二)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预习时有不懂的可以标注,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

(五)多元化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学生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9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大家一定对文明守则不陌生,不打人,不骂人,不和同学起争执,不和同学闹别扭,在家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对长辈尊敬等。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这些文明守则倒是信口拈来,都能说上个一二,在实际行动中,却付之东流。我们这一代,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小皇帝”“小太阳”,即便不是这样,在长时间家长的宠溺下,我们的意志也会被消磨掉,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把每一点每一滴的小事做好。从上学时不忘记带红领巾,到上课时的坐姿,都应该去重视,去真正做到。不要只在老师的监督下,爸妈的催促下完成,要自觉、自立。在学校里,随处可见果皮纸屑,路过的学生们,或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或是五、六年级的大孩子们,都没有去捡起,有的甚至一脚踩过去,不然就是踢到一边。没有一个人去弯腰,伸手捡起,再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里,只有三步而已。有时候,在上学的路上,可能会偶然遇到老师,我们这时候应该大大方方的向老师问好。可更多时候见到的,是我们低下头,假装没有看到,与老师擦肩而过。或许这没有什么,但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素质,如果你行个队礼,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想必你会在清晨为老师送去第一抹明媚的阳光。我们在下课时,会在走廊上谈论某个话题而兴高采烈,一不小心就导致了分贝过高,而影响了那些还没有下课的班级,所以我们在公共场所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声说话,不要大声喧哗……

像这样琐碎的小事还有许多,有的可能就藏在生活中,或许你多多留心,就能发现它的足迹,并加以改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养成良好的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0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学初我校就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习惯,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所以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3、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4、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同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防水、防火、防电,并教给他们一些安全常识。

三、养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长配合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这样,你在家长中有威信,自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形象,孩子也会相信你,喜欢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1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2、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4、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2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轻松、快乐、有序、有效地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收益终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求知求识的同时,更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为了提高课堂35分钟的效率,一直以来,我对我班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一篇课文最低阅读五遍,多则不限,读第一遍时,熟悉一下课文;第二遍读时,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三遍读时,把读不通的句子反复地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第四遍读文时,想想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划上“波浪线”或“直线”,(同时要求所画的线条规范,让人看了舒服)再反复地读,如果能读懂的话,就在句子旁写上简单的体会,不懂的话就在句子旁边打上“问号”或是“△”,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第五遍读文时,要求学生深入地读,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家庭作业本上。几年来,我对这一届学生是这样要求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记得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字是门楼,书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见写字的认真和美观是多么重要,再说学生的各种作业都离不开写字哟。

语文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写字习惯的好去处。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每篇文章学完后最后要写三种作业,另外学生每天的日记、单元中的作文训练都要写不少的字。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作业习惯,他们的这些作业就无法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作业习惯。在低段教学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词或是一篇课文后,我就留出不少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在学生写字前,特别强调写字姿势,握笔方法,人的坐姿,眼睛与作业本所保持的距离。在学生进入写字状态时,我在教室来回巡视,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姿势不对时,就写上提醒其注意。以上这些,是我对学生写字、作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写字、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现在已取得的成绩是:班里大多数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再不用老师时刻提醒了;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了;大多数学生的字迹一丝不苟了。

成绩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少数学生的不足还是存在的。如班里还有极少数顽固性不做作业的学生,还有少数字迹潦草的学生,还有预习作业投机取巧的学生。存在着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还有个别学生中途生病,假期长达几个月。他们一时半会儿难以适应本班学习习惯的要求。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不足,但我还是有信心让这些学生慢慢适应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全体同学共同走向明天。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理能力为理念,对学生进行学习及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以身示范,表率在先。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经常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开始我班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前几次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后来我在每次一进教室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桶里,刘航刚是我班的问题学生,他经常满地是纸花,地面总是脏兮兮的,我看到这种情景,就主动帮他收拾,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帮助他,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一年来,为建设良好的班风,我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几方面基本行为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刚接手新班级,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学期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现在许多学生读书写字的习惯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贴在书上,说过很多次,他们也知道,可落实到行为上总是不理想,于是我上课时也搬来了凳子以正确的姿势坐在讲台上,学生一看到我就会自觉纠正自己的姿势抬头挺胸,双脚并齐的坐在那里;发现这种方法很好以后,所以说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学生无穷的教育。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学会思考,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互相监督管理制度,培养自理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开学时,班长由于家庭原因调了别的学校,群龙无首,我在参考老教师的意见后,在班中实行了竞争上岗。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因此班中同学也理解班长的严厉,卫生委员的苛刻。对班级干部定期考评,吐故纳新。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过去在我眼中看来十分不起眼的学生,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

第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经常强调班风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一员,自己的言行关系到集体荣誉。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才能增长学生对班级的情感,鼓舞士气,为班级争光也就成了师生共同的心声。一面纪律红旗,鼓舞人心,这是学生守纪律、表现好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都增强为集体争光的决心。运动会报名工作开始了,部分学生争先恐后的报名,这是教育的契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值得推广。但偶尔一次在全校性检查或评比中落后,例如合唱比赛我和学生共同努力了付出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如人意。学生们抱怨,叹息,悔恨,学生也会感到自责。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这情景说明学生有了思考,有了集体观念。

第四、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教师只有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班主任要努力与班级同学做深入的心灵沟通,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当然有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不愿意主动说心里话,班主任可以让她把心里话写在日记中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与学生平等相处,有利于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也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电话联系,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不仅孩子进步了,家长也来向我致谢。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几年的默默耕耘,使我深感: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尤为重要性。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4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车,顺着已有的轨道行驶;它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和行动。冲出自我禁锢,尝试改变“从来就有”的常规和说辞,哪怕是一点点……魏书生的《反思教育习惯》一书,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一个个教育的细微的操作中所应该蕴含的理念,启示我们教师一同进行反思。最使人有兴趣的是,说的这些事让人感觉那么熟悉,似乎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过、发生着。

常常,有一些习惯,我们不以为然。然而作为教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然而对于教育者,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与拷问。

转变教育观念只需要一颗真诚的、敏感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情用心去发现,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对于任何教师来说,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培养高才生,而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反思教育习惯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好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成功,坏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反思教育习惯,只有反思才能觉醒,只有觉醒才有行动。

尊重教育要教会学生“尊重”的价值,当然也要教会他们思考、表达这一基础价值的行为习惯。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太需要“尊重”了。比如老师对学生经常表现出“居高临下”。有的老师的“口头禅”就是“你给我如何如何……”,像“你给我坐好了”、“你给我每个字抄三遍”、“你给我回家把作业写好了”等等。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毫无平等可言。没有平等,当然会造成尊重的缺失。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校园里、家庭中,挫伤孩子自尊心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教育应该是互动而非“一边倒”的,是“教学相长”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教师过去的习惯做法。一旦理念发生变化,过去所习惯的许多做法就会动摇。我们应该老师从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到管理学生的细枝末节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请迟到的学生轻轻走进教室;改喊报告为敲门;比如老师找学生谈话,请学生坐下来说,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坐着学生站着;比如过去一些老师不喜欢学生“插嘴”,现在则给学生“插嘴”的机会,从中看到了学生“插嘴”中有智慧的火花等等

改变一些教育中的习惯,便为架构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了条件。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上,这都会涵养出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将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是我们教师的感情是无私的、高尚的。只有付出不图回报。 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和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一个人在一生中最重要且为以后的人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时期是学生时代,而在这一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的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不断加强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教育,不断提高其师德水平呢?下面谈几点学习体会。

1、首先,要注重培养师德意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看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对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种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只有尽职尽现,鞠躬尽瘁方不辱使命。像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认真备课、专心上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这些都应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大力培养广大从教人员的师德意识和人格品味,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良好教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要加强和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高校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而博,学高方能为师。当今社会发展之快,科技发展之快,新的东西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做到业务精湛,教学科研水平争创一流。同时,应注意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了解各专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相互促进、充实和丰富教书育人的内容,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3、教师教学生学何等人,首先得自身得会做人。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导因素。人民教师之区别于教书匠的根本就在于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有育人的思想。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优秀教师在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这就要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责任感。做一个有德之人、有为之人。因此,师德建设首先要明确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5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校管理制。

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在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在班干的培养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告诉他们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熟记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期末通过半学期的综合情况再评出班十佳学生。当然如果誰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也会在周评价表上显示出来。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相继提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班集体。

(二)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预习时有不懂的可以标注,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

(五)多元化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学生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6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下面笔者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一言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平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发情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说来,低年级思品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 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童话小电影《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弄 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习的好伙伴,要爱护 课桌椅。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翘椅腿,不摇晃。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习。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册都是彩色胶印。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 》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 的,怎样做的?教育学生学习小华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 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 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 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 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第一册《我们爱国旗》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国旗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国旗。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国歌,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练习1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 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 ,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抗议:“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 ,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 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 路:静悄悄,不打扰。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 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伸延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

1. 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师》,结合教师节举行《教师颂》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又如教了《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作业》等课文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 ,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 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 ;“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7

本学期通过对MATLAB的系统环境,数据的各种运算,矩阵的分析和处理,程序设计,绘图,数值计算及符号运算的学习,初步掌握了MATLAB的实用方法。通过理论课的讲解与实验课的操作,使我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MATLAB,同时,通过上机实验,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实践,可以自己根据例题编写设计简单的程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绘制出比较满意的二维三维图形,在实践中找到乐趣。

MATLAB是一个实用性很强,操作相对容易,比较完善的工具软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通过操作可以很快看到结果,能够清晰的感觉到成功与失败,虽然课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是很喜欢这门课程。在为学习这门课前就听说了他的强大,因为现在的很多模型都是需要这些分析软件的。曾经旁听过学校数学建模的课程,当时老师用的是lingo。对那个只需要U盘携带就可以安装的小东西记忆深刻。等到学习matlab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王道啊。

它不仅有强大的运算功能,还有强大的绘图功能,虽然学习了有一个学习,但是我对他的了解额仅仅是一点点,或许连入门都谈不上。因为我学习时了解到一个现实。就是matlab的学习依赖有比较好的数学功底,其中我看最经常运用到的就是矩阵。我从网上了解到matlab是一门高等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东西,学习它必须具有相应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然而很可惜,我的书写不是很好。每次讲到这个部分的时候就觉得听说理解无能了。特别是我今年还是大三。虽然这学期的学习的时间短暂,就算时间足够,老师也不能把所有的都讲解给我们,因为一个软件的功能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去摸索,老师也不可能知道所有。老师只是个指路人,最终的学习还是要靠自己。而且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和体会学习的快乐。痛并快乐着是种常态了吧。

自我感觉学习matlab与其说是学习一门软件,更不如说是学习一门语言。用一种数理的语言描述现象,揭示表象下的规律。此外,我认为matlab中的作图功能很强大,不仅简单的函数现象可以明确画出,而且一些点状物,甚至立体图也可以画出。大一上微积分的时候,老师曾经多次在课件中加入用matlab画出的图来。不论是一维二维三维等等,都能很好的'画出来。只要能编写出函数式,在短短的几秒之内,他就会呈现在你眼前。另外就是图形的直观性,这是由阴影的制作的。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坐标图上加标题,坐标轴标记,文本注释级栅格等,也可以指定图线形式,比如是虚线。颜色也可以自己来定。可以在同一张图上画,也可以单个显示。

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以前学过access中的select语言,觉得就编写这方面是有共性的,但是matlab的编程语言似乎更多更复杂一点,这是由于涉及的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更多的原因。可是今年的这门课真的是让我感到没学到什么,估计也是因为我抱着看一看的随意态度来的吧,也没有那种遇到不懂的就一定要弄懂它的决心和毅力。说什么都是借口了,无法掩饰我没有学好它的事实。事实上,我觉得今年这门课的重点并不是让我们掌握这种软件的具体用法,而是主要向我们展示如何用它去解决一些金融问题,数学问题。这点让我很郁闷,因为我不懂得原理,听起来这门课倍感吃力啊。可是嘛,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又有谁可以断言我接下来的生活中不能好好学习这个东西为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研究兴趣带来方便呢。

从大学开学的见闻到现在学习MATLAB,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软件,语言简便,实用性强。作为一个做新手,想要学习好这门语言,可以说还是比较难的。在我接触这门语言的这些天,除了会画几个简单的图形,其他的还是有待提高。从另一个方面也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充实的课外基础和良好的英语基础。在现代,几乎所有好的软件都是来自国外,假如不会外语,想学好是非常难的。

其实想要学习好一们语言,不能只靠老师,关键是自己。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有抵触意识的,不可能把老师的所有都学到。学习这门语言,不光是学习一种语言,更重要的事学习一种方法,一种学习软件的方法,还有学习的态度。

总结一下,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态度决定一切。不论是英语还是计算机语言。其实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接触过这种编程语言,当时记得最头疼的就是循环语句,但是在matlab中这种东西用的就比较少了。语言语句都是很简洁利落的,都是一枪瞄死靶心的那种,很直接,这也让我减轻不少心理负担。

其实学习这种事,与其说学习什么具体的东西,更不如说是学习一种态度,从种种波折中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足。心情会沮丧,也会豁然开朗。光想不练假把式,不论想的再多,不实际运用还是没有用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几点对于学好matlab很重要:兴趣、悟性、勤奋、坚持。

兴趣,不知道哪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样才能主动学习,并且学好到精通。

悟性,通常人认为指顿悟,慧根,我觉得就是对一个问题不断的思索,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合,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有很多事情、问题,都是可以想明白的。只有不停的想,才能想明白,想透彻。

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古到今,有多少名人不是有勤奋而得来成功的。现在的年轻人,一代比一代聪明。要不被别人淘汰,要超越别人,只有靠时间堆出来。每天多学一些,多积累一些。学习matlab也一样,想要学会,使用熟练,不花时间练习,写代码,亲自运行调试,是很难掌握好的。

坚持,认准了的事情,就坚持做到底,直到有所收获。事实上,很多人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少了一种坚持、非要把事情干到底的精神,他们往往浅尝辄止,因此眼睁睁失去了可能到手的成功。光有兴趣,只有三分钟的热情是很难成事的。很多事情的成功取决于踏平坎坷地坚持的毅力。看准了的事情,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坚持,绝难取得成功。看准的事情就不屈不挠地坚持干下去直至成功,才是智者的唯一选择。每一个人都明白所有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努力,然而,很多人只所以没有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在于多了空想、犹豫,少了努力坚持。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8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下面笔者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一言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平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发情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说来,低年级思品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 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童话小电影《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弄 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习的好伙伴,要爱护 课桌椅。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翘椅腿,不摇晃。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习。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册都是彩色胶印。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 》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 的,怎样做的?教育学生学习小华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 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 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 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 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第一册《我们爱国旗》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国旗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国旗。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国歌,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练习1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 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 ,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抗议:“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 ,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 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 路:静悄悄,不打扰。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 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伸延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

1. 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师》,结合教师节举行《教师颂》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又如教了《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作业》等课文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 ,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 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 ;“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9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0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就不见有人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做饭?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应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实行养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时候让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我从不看电视,家里其他人也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这样效果很好,女儿基本每天很自觉的看半小时就关电视,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务中学会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进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认识到这点有点晚,不过现在正努力弥补。我设计了一个行为习惯奖励卡,女儿每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红花,集够10个可以换我的奖品。首先从衣食住行开始,女儿坚持的还不错。

3、在阅读中学会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用读唐诗哄她睡觉,到现在女儿能独立阅读,她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 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

4、在讲礼貌中学会做人。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在人际交往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跟父母、邻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车给别人让座等等。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要及时肯定,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会。

5、注重亲子沟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和我说一说。不过当孩子和你交流时,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这样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适当的时机。

6、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孩子受了伤,家长对待伤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伤害的态度,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孩子也会很紧张。家长心态平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深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越觉得做家长真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所有的家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把教育孩子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1

xxxx年6月X日上午,有幸能参加澄迈县师训中心的蔡兴飞主任在白莲中心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作关于教师礼仪的专题讲座。蔡主任从服饰礼仪、语言礼仪和行为礼仪三个方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礼仪课,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讲座使我们懂得了作为人民教师,要注重形象,要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放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更使我们深知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2

小学生当中出现了一系列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事:作业不按时交,值日不认真做,路队与放学松松垮垮,班级卫生纪律极差等,所以要给他们制定合理的班规。通过对学生纪律、卫生、广播操等常规方面的要求,学生整体开始好转,但要经常提醒与督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纪律是成功的关键。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养成好习惯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基石。要教育学生明白,一个懂得规矩,并且自觉遵守规矩的人,才能时刻按照规矩办事,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风筝要想飞得高,必须由底下的线牵引着,假如没有了这根束缚它的线,风筝只能掉在地上。我发现我之前制定的班规有一些漏洞,马上加以改进,培养他们守纪律的常规习惯。

一、进校

1.按时上学,不早到,不迟到,不在校门口聚集,不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

2.进入校门后直接走到教室里,途中不追逐。

3.进校后不在室外逗留,卫生值日学生先完成卫生打扫任务,其他同学进教室后应先交好作业,然后就位早读,做到自主学习,书声朗朗。

在此期间每天都有一名检查员来检查学生的迟到早退及衣着佩戴情况,而卫生方面分为卫生委员与小组长分别管理。

二、集会(课间活动、升旗仪式)

1.音乐铃声一响,各班应在走廊排好队,做到快、静、齐,行走时不推搡,脚步要轻,按指定路线整齐列队进入操场,集会时站好姿势、认真听会、安静有神、不做小动作。

2.做操时,做到:听准音乐、节奏合拍、姿势正确、动作到位。

3.尊敬国旗,升旗时做到: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要听节奏,声音宏亮、有感情。

4.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奖旗时,用双手捧接,行队礼,然后高举接受师生祝贺。

5.集会完毕,按指定路线有序列队回教室。

这由我们班体育委员与一名监管人员负责学生的集会情况。

三、上课

1.上课前应准备好学习用品,统一摆放要求,笔盒、文具、书簿整齐放在课桌的左(右)上角。

2.爱惜学习用品,不浪费,书籍本子整洁,不随便撕毁、涂画、折卷。笔盒里文具摆放整齐。

3.上课、下课听从信号指挥,上课预备铃响后,及时按顺序进教室,不拥挤,静坐在教室等待上课。

4.上课专心听讲,做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积极思考,大胆答问,声音清楚,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随意离开座位。

5.课堂上站立回答问题时,做到:头正身直,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坐下或离座时声轻体稳。发言时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小组讨论时轻声细语,不妨碍邻座学习。

6.课堂练习时听清要求,独立思考,动作迅速,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克服应付、拖拉等不良习惯,保证练习质量。

7.学生迟到进教室,应在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8.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同意后再出教室。

9.到室外、专用室上课时,预备铃响后,由班长整队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行走时不推搡,脚步要轻,进入上课地点后静等老师来上课。 上课时由任课教师主管、班干部监督、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来保证上课质量。

四、课间活动

1.课间是同学休息、调整的时间,下课后应走出教室,看看绿色植物,呼吸新鲜空气,让眼睛、大脑得到调节;也可以自主选择安全、有意的活动。

2.课间应有秩序,不在教室、走廊、楼梯冲跑,上下楼要靠右行走,不要并排上下楼;不拳打脚踢;不做危险游戏;不爬栏杆、攀树;活动要遵守规则。

3.课间上厕所时,不冲跑,遇拥挤时,应自觉排队讲秩序。

五、午餐

1.在校午餐的同学,要有序、文明的用餐。

2.服从小老师的管理。

3.爱惜粮食,文明用餐,尽量吃尽饭菜。

4.如果有剩饭剩菜残渣倒入指定桶内。

5.爱护公物,餐具清洁后,要轻轻放入指定筐内,不准抛掷。

6.用餐时不讲话,相邻同学团结友爱,相互关心。

六、午休

1.午餐后,不要到处跑,未经允许不能出校门。用一定时间写作业,或温习、预习功课,之后应采用适当的方式休息。

2.中午回家的,下午按规定时间到校,进校后马上进教室安静就位,或写作业、或休息、或阅读书报,不喧哗、不打闹、不随意走动。

七、放学

不早退,不逃学,离校时,学生应收拾整理书包,有序离开校园,径直回家。有事不能及时回家要及时告知家长。

八、家庭作业

1.独立、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不作弊。

2.认真复习巩固当日知识,主动加强缺漏知识,自觉预习新知识。

3.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

另外,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好习惯同样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教师要善用表扬的武器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发现不好习惯及时指出来。好习惯养成了,是一辈子受用的。素质教育实际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3

三、四岁是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时期,孩子们刚刚对这个世界有了懵懂的认识,这个时期同样也是幼儿养成教育的最好契机。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我们新的体会。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首先教孩子学会爱、学会做人。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健康的人格,不仅关系到孩子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通过让孩子看动画片、看书,给孩子讲故事,教导孩子做人要大气,不要太计较利益,对人要有爱心,善于宽待别人,做个情商丰富的人;取得成绩不要骄傲,碰到困难不要气馁,树立与人为善,以诚取胜,乐观向上的人格。

二、 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学习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并知道餐前、便后要洗手,不吮手指,不咬手指甲,不随地抛垃圾。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穿衣服,自己折叠衣裤,把衣服鞋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玩好玩具后能归还原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家里做简单的家务,例如拿碗筷等。

3. 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早、再见、谢谢)等,见到客人会主动打招呼。

三、做到不随便翻弄别人东西。

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也可以鼓励他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有时候要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有很大的帮助。

四、 言传身教,把握时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很多的言行是仿效家长的,因此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当着孩子的面,用孩子的.口吻待人接物,尽量靠近孩子耳边,让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他。不要当着孩子表现出任性和发脾气,特别不要说脏字。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不吝啬地给予表扬,遇到挫折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以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看时间和场合,把握好时机,尽量不要在人前批评孩子,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别轻易许诺,一旦承诺,就要兑现。

五、 放飞心情,留点玩的空间。

孩子是在玩中学习思考、完善自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探索他周围的世界的。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可以学到各种知识,通过游戏还可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所以,得留给孩子有一定的玩的时间。作为家长要在孩子的游戏中做好配角,对各种玩具的玩法只负告知,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创意,你会惊喜的发现几乎每种玩具在他手上都能发展出多种

功能。在节假日要适当带孩子外出,或远,或近,或公园,或游乐场,让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 增加知识面,减轻压力,创新思维,以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并主动带孩子外出,愉快的心情,将带给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更多的收益。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4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5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6

小时候妈妈就对我说,人人都要从小就养成好习惯,因为这对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从小学开始,每册语文书都有两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养成好习惯确实很重要。而我也确实从小学便有了许多好习惯。

刚上小学时,妈妈让我每天回家先把当天的课程复习一遍,复习完之后再写作业,最后再预习次日的课程。我虽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可还是照做了。刚开始我也非常不习惯,因为我的写字速度很慢,而这样做又很费时间,所以我每天完成任务都会很晚。但不管怎样,妈妈还是坚持让我每天这样,对我说要养成这样的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当我习惯了这样时,我对当天学习的课程了解愈来愈深,写作业的速度也愈来愈快,学习成绩也渐渐上升。这时,我不禁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同时更明白了好习惯对成长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爱读书。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喜欢上了阅读,像《汤姆·索亚历险记》、《昆虫记》等都是我的最爱。读书读得多了、久了,我便渐渐了解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我不仅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更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个好习惯很多次都帮了我大忙,使得我的成长更加美好。

诸如此类,我还有一些好习惯,都使我不断进步,离成功越来越近。朋友,养成好习惯对你的一生都大有裨益,它会使你更快的走向成功,养成一些好习惯吧!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7

开学第一周周一班会,老班又领着全班同学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深有体会、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时刻以规范来约束自己、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课本学习用品准备好、因故迟到应向老师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教室、上课时集中思想,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讲废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话响亮回答、下课铃响后,应在教师宣布下课后,才能整理书籍及学习用品、离开座位、课间应休息,不追逐,不吼叫、严禁在教室内、走廊上踢球、认真上好自习课。

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做操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有力、就餐时遵守用膳制度,排队买菜、注意卫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内休息或做作业,无事不进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过道内聚众游玩、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笔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爱护校舍公物,不在课桌凳上乱刻乱划,门窗轻开轻关,插销、拉手、扶手等设施要爱护、节约水电,人人有责,随手关好水笼头,不开"长明灯"、"无人灯"、"太阳灯",不随便触摸电源电线、上学放学骑车安全牢记在心、不在校内骑车,自行车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上锁、尊敬老师,尊重职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无事不随意进出办公室、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自觉参加团队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及学校或专业部组织的.竞赛、评比活动、遵守作息时间,放学后自己是值日生时要认真值日,按时离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时做好家庭作业。

所以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觉得只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8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对此,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我国一些教育名家们所关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就不见有人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做饭?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就实行养成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这学期我班教室搬到新教学楼六楼,游乐空间增大,走廊拐弯较多,且地面较滑,学生课间嬉戏容易滑倒,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于是,我补充制定了班规——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由于规定比较清晰,一个星期后全班同学都自觉地做到了。

二、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十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9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心得:

1、亲身做表率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建立新型班级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3、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

4、从点滴培养学生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要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平时多留心,多观察,随时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即时修正。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着装整洁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帮他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座谈会、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同时要通知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从而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做家长的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发展、学生养成教育习惯都有很大的作用。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0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一 、注重良好习惯培养的时机

1、时间上越早越好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从分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我就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一 、注重良好习惯培养的时机 1、时间上越早越好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从分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我就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就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意顺序上的递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二、注重多方面习惯的培养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虽然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每天都布置读的作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于是我在开学初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生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三、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正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1

当前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受电视网络的影响较大。社会上流传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小学生可以毫不顾忌地去做。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很多事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半途而废,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要让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利用好班会加强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纪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好坏典型要及时总结。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无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对于遵守纪律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严厉批评,纠正错误。其次,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熟悉,打架、说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的现象很常见;许多学生在校内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穿着干净整齐等等,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再次,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小学生的行动来实现,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结果是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轻则批评,重则体罚。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学生的行动,要通过行动才能预防危险;感恩教育要学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写感恩作文让学生学会感恩。

总之,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2

开学第一周周一班会,老班又领着全班同学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深有体会、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时刻以规范来约束自己、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课本学习用品准备好、因故迟到应向老师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教室、上课时集中思想,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讲废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话响亮回答、下课铃响后,应在教师宣布下课后,才能整理书籍及学习用品、离开座位、课间应休息,不追逐,不吼叫、严禁在教室内、走廊上踢球、认真上好自习课。

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做操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有力、就餐时遵守用膳制度,排队买菜、注意卫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内休息或做作业,无事不进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过道内聚众游玩、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笔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爱护校舍公物,不在课桌凳上乱刻乱划,门窗轻开轻关,插销、拉手、扶手等设施要爱护、节约水电,人人有责,随手关好水笼头,不开"长明灯"、"无人灯"、"太阳灯",不随便触摸电源电线、上学放学骑车安全牢记在心、不在校内骑车,自行车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上锁、尊敬老师,尊重职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无事不随意进出办公室、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自觉参加团队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及学校或专业部组织的竞赛、评比活动、遵守作息时间,放学后自己是值日生时要认真值日,按时离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时做好家庭作业。

所以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觉得只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3

当前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受电视网络的影响较大。社会上流传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小学生可以毫不顾忌地去做。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很多事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半途而废,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要让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利用好班会加强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纪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好坏典型要及时总结。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无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对于遵守纪律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严厉批评,纠正错误。其次,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熟悉,打架、说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的现象很常见;许多学生在校内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穿着干净整齐等等,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再次,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小学生的行动来实现,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结果是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轻则批评,重则体罚。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学生的行动,要通过行动才能预防危险;感恩教育要学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写感恩作文让学生学会感恩。

总之,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4

俗语说:树大自然直。其实,很多"树"长大后并不直。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身为家长,面对着我天真活泼的小孩,更是体会到良好习惯的从小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深远影响。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感觉受益匪浅,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对具有教师和家长两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导意义。

很多教师和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压得笔管条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有"老猫不在,耗子造反"的劲头,让人伤透脑筋。关鸿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训练法为主,其它多种方法为辅"的策略。他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读到这,我不禁脸发烧了。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恒了呢?有没有时时抓、日日抓、周周抓、月月抓"呢?的确,当我在埋怨学生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作为引导者的自己也应负有缺乏耐性的责任呢!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抓好这项工作,做什么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指日可待了。在这里,关教授还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训练要严之又严,训练要激发兴趣,结合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还要分清层次循序渐进。让孩子明确每一项具体要求,并进行具体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强调已形成的良好行为,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习惯差的孩子的确非常令人讨厌,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客观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不良等。作为家长和教师,更不应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习惯差的孩子自觉性较差,自控力弱,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有的家长遇到一点挫折时,觉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责任丢给老师,扔下"老师,我管不了,这娃儿太调皮了。交给你我放心。"这两句话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挥舞拳头,给孩子一顿饱打;有的教师在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却毫无用处,于是失去耐性,对孩子冷嘲热讽。这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针对这种现状,关教授一再强调培养孩子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用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尊重去对待他们,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自愿接受。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总之,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受益一辈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一辈子受其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5

又是业务学习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习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习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习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习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习惯?又有哪些习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习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习惯。

习惯并不分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习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习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6

又是业务学习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习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习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习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习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习惯?又有哪些习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习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习惯。

习惯并不分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习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习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