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一字

知远网

2023-08-12文/朱玥随笔

最近读钱穆先生一篇谈诗的文章,很有收获,择印象深刻的几点再反刍一下。

他说,古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比如王维那样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简简单单几个字,透出天地自然的生命气息。诗后面的那个人,很显见的,是个非常独特的人。他对宇宙人生抱有自己的看法,虽未直接写出来,却用诗味表达了自已,也启迪了世人。

我想,这种不写之写,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杜甫。杜甫将他的一生都放在了诗里,他几十年来所有的生活片段,以及当时的国家社会。他只写家常,不谈忠孝,不作道德宣讲,但他那忠君爱国的品格、悲悯苍生的情怀,全掰揉在具体琐碎的家常里头了。这也是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钱穆先生还提到,有些人的诗,特别是儒家的诗,结合他的年龄来读颇有兴味。比如陆游晚年的诗,等于是日记,一天一首,或一天几首,春夏秋冬,长年流转,真叫人觉得这个老人的怀抱,健康而恬淡平白。而他在乡居中又始终不忘民族大义,更使人钦佩了。

他又说到王安石的诗。王的诗其实写得非常好,可是若读王诗全部,便觉得不如杜工部与苏东坡,只因王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为政治生涯所占去了。王晚年居住在钟山下,身心归于平淡,诗的境界又有明显提高。确实是的,浅陋如我,曾对王诗有过认识上的曲折。受林语堂《苏东坡传》的影响,我一直对王安石怀有恶感。一次偶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种别样清新俊朗的气质,突使我不胜讶然。儿时读诗读不出味道来,也是到这个年龄,才嚼得出写诗人的心情和抱负。

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是被宋神宗第二次召回,经历过大起伏大痛苦,还保持着昂扬刚健的心性,真是了不起。这还不是他晚年的诗,他的晚年诗我没读过,有机会要找来看看。钱师特别指出,儒家诗可观其一生,大概是因为儒家的文字,与他的学养、认知和理想是共生共长的吧。

钱师还非常推崇清代的一位诗人郑子尹。郑一生多住在家乡,没有做过高官,"他的伟大处,在他的情味上".他是孝子,一天天、一年年作诗记念他的母亲。他的诗一首首地读,其实也平常,但读他的全集,从春到秋,从栽梅到种竹,从母亲写到整个一家,然后再牵连讲到其他,虽流年平淡,却深情厚味,感人至深。这是个有"初心"的人,他的诗是"初心"文字,出乎诚挚,品格自高,难怪钱穆先生是格外看重他了。

我想以上这些,都是可以归入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范畴的吧?何谓"不著"?就是去功利之心,真实真诚。何谓"风流"?就是因真而带来的直抵人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