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颂

知远网

2025-01-07文/毛勇强情感

夏末秋初,又是龙眼成熟的季节。作为岭南佳果,荔枝被誉为"百果之王",而龙眼则有"果中神品"之称,用龙眼加工的圆肉享有"南方人参"的美誉,饮誉海内外。因此,我要为龙眼唱一曲颂歌。

龙眼是亚热带乔木,华夏南方是它的故乡,早在唐代就作为贡品,可见它在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种植龙眼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南方油城"之称的茂名市,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龙眼基地,令世人刮目相看。

龙眼全身都是宝。春天,龙眼开花时,满树生辉,吸引蜜蜂"嗡嗡"而至,酿出的蜂蜜清甜纯正,备受人们的厚爱。龙眼的果实晶莹剔透,肉质爽脆,清甜带香,令人回味无穷,它的核可以酿酒、入药等,用龙眼树制作的家私坚固耐用,美观大方,典雅高贵。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龙眼味甘,开胃健脾,补脑益智。"据有关资料介绍,龙眼花可治淋病,根可治丝虫病。用龙眼加工的圆肉则是名贵的滋补品,倍受消费者青睐。你到亲朋家作客,如果主人煮圆肉鸡蛋糖款待的话,可以说是"贵宾"级的规格了。因为上等圆肉每公斤的价格高达百元以上,不是所有人家都能享受的。

龙眼不仅浑身是宝,而且它的寿命特别长,"高寿"的一二百年仍可挂果,因而倍受广大农民的宠爱。茂名市群众素有利用房前屋后种植龙眼的习惯,但是,千百年来未能形成"气候".过去,由于种得少,多数人家收获的龙眼除自吃外,剩余的送给亲朋品尝,很少有人拿到市场出售,也就谈不上成为商品优势了。

过去,茂名市之所以没有大力发展龙眼,除了缺乏商品经济的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群众中流传着龙眼种植迷信说法,认为只能种在房前屋后等有烟火的地方才能结果。对这一传统说法,人们从来没有深究,也严重制约了龙眼生产的发展。

果真如此吗?1986年,"水果之乡"的高州人,在沙田镇利用山地种植龙眼几千株,由于加强科学管理,仅三年时间便开花结果,而且获得了好收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龙眼种植的迷信说法终于结束了。据此,茂名市的决策者们制订了"向荒山要果,向荒山要钱"的决策,决心营造一个"山上茂名".

高州市的储良广眼,早在1981年就获得湛江地区品质评比第一名。它的母树生长在分界镇储良村,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还是"无儿无孙".为此,高州农委把该树的经营权买下来,组织科技人员嫁接,大量繁育果苗,使有"龙眼之王"美誉的储良广眼"一举成名天下知":1990年,在广东省优质龙眼评比中位居榜首,同年被北京亚运会指定为选送水果;1992年,获得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此后,储良广眼身价倍增,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几度寒暑,储良广眼已是"儿子满堂",还"落户"福建、海南等省市,它的"祖籍"高州市已种植几十万亩。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高州还被命名为"龙眼之乡".如今,储良广眼也在茂名市辖的县(市、区)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了"墙内开花墙内香".1993年,高州沙田镇一棵仅五年树龄的储良广眼,产果120多公斤,收入近万元,创全国单株龙眼的最高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如今,"一斤龙眼一斤米,百棵龙眼四头牛,耕田饱肚耕山富,种果五年起新楼"的民谣,已成为果乡人民的真实写照。

"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咏龙眼的诗,也许是目前为止赞美龙眼最优美的诗了——龙眼,不愧为"果中神品",值得高歌一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