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铲菜刀

知远网

2023-06-28文/朱幸福故事

在城镇的许多角落,常能见到一些老行当的手艺人,其中有位磨刀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扛着条旧板凳,板凳的一头架着磨刀石,另一头挂着工具包,嘴里不时吆喝着:“磨剪子唻——铲——菜刀!”声音洪亮,带着浓浓的韵味。居民们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都纷纷拿出自家钝了口的刀剪叫住老人,老人便放下凳子,支好磨刀石,骑坐在板凳上:铲、磨、光!不一会儿,一把发黑的钝刀就变得锋利而富有光泽了。

从与老人的攀谈中得知,老人姓许,乡下人,虽然年龄已经74岁,但身体瘦削硬朗,做事干净利落。说起他的磨刀生涯,老人立刻变得神采飞扬起来。老人年轻的时候,并不会磨刀,常将刀口磨反了。当时有位凤阳的手艺人常在他们村一带磨刀、补锅等,有时在他家寄宿,他便跟那位手艺人学会了磨刀的技术。当时他年轻力壮,家里还有许多农活,只磨磨自家的刀剪,或替村邻们免费服务;后来又搞“大呼隆”,这些做手艺的人属于“投机倒把”一类,要批判的,自然也没办法以此赚钱。改革开放以后,孩子们都大了,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纷纷走出去了,家里的田丢给老人料理。后来,城市不断扩张,他们家的几亩地都被征用了,工厂盖起来了,年轻人都进厂打工,但他年龄已经大了,根本找不到工作,成天又闲得难受,于是重拾起磨刀的行当。磨刀是技术活,投入很小,只要几十元钱就能将工具配齐了,加上现在农村和城市干这一行的人都不多,生意也还不错,每天能赚四、五十元。

每天一大早,他就扛着板凳带着工具出门,走村串户,一路吆喝,有刀磨刀,无刀散步,也很逍遥;累了,放下板凳坐着休息一会儿,喝点水,抽根烟再往前走;饿了,拿出自带的锅巴、炒米等干粮,寻农人家要点开水边吃边喝,有时也在小集镇上买点快餐,一般傍晚时都能赶回家。晚上回家,老伴已经整好了几个小菜,温好了三两白酒,两人边吃边聊,说说一天的见闻,日子过得悠闲而快乐。农家的菜刀用得仔细,磨一次要用两三个月,而且要跑很多的路,于是他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附近的城镇。集镇上店铺多,居民都集中在小区,往往在一个地方就能揽许多生意。比如说饭店的刀、服装厂的剪刀等就是他的主要业务来源。老人磨刀认真而有耐心,一把刀剪少说也要磨半个小时,钝一点的刀还要给它铲好再磨,有时要一个多小时,弄得客户都急了,可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不能糊弄你呀!”直到将刀磨得雪亮锋利为止。他磨刀每把只收费两元,磨后又很好用,因此户主总是将刀剪留着等他下次来时再磨。他一般总是一个月来转一次,冬天服装厂生意忙,他有时半个月就要来磨一次。

老人有两个儿子,一大家十几个人,有的打工,有的务农,日子过得也很殷实,照说他可以呆在家里安享天伦之乐了,儿孙们也都劝他在家好好歇息,可他不肯,说自己劳动惯了,在家歇不住,这样走走也是锻炼身体,反而健康些。如今磨刀已成为老人生活中重要的工作和一种乐趣了。有次天热得很,儿子劝他不要出门,他说自己已经答应了今天替人家磨刀的,不能失信,还是走了。结果回来时遇到一场暴雨,浑身被淋得透湿,夜里就感冒发热了。但天一晴,他又扛着板凳等工具融进了村头巷尾,那欢乐的吆喝声又婉转飘扬起来:“磨剪子唻——铲——菜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