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浮山

知远网

2023-07-01文/陈华随笔

只要你在根子不管是在哪个方位,只要你抬头朝天边的地方看去,总会远远的看到一段连绵起伏的群山。

晴朗的时候,它是一幅明净的山水画,天空瓦蓝瓦蓝的,群山黛青黛青的,一丝云影也没有,一切都像贴上去的一样显得十分的安静。最高的主峰巍峨的向天空耸立,余下的四峰也跟着此起彼伏高昂地回应,远看活像如来佛祖正耸起的准备活捉孙悟空的五指!有云的时候,它又是一幅迷蒙的抽象画,群山层层叠叠青青蒙蒙在云烟缭绕之间隐隐欲现;云烟更多的时候,群峰湮没偶尔间主峰山尖破云而出,就像海上蜃楼般浮在云海之上一样。如果你站的角度刚刚好,这时你又会有惊人的发现,这分明是一幅写实的人物画,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又极其甜美的睡美人!看,长发飘飘,随风而散,轻轻闭上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弯弯翘起,高挺的鼻子均匀的呼吸,樱桃的小嘴轻轻翕动,圆润的胸部微微起伏,这时你似乎感觉到了她那细微的呼吸声在耳边微热,听到了她的嗔嗔梦语在对你轻轻的诉说轻轻的呼唤。偶尔一抹微云缕缕飘过,如一袭缥缈的真纱柔柔的掩映着她的长发抚慰着她甜甜的美梦,山色便愈发的绝色娇柔,令人丝丝爱怜!你不由得叹惜"远看娇娥睡正香,微唇闭眼发含芳。汗潸登岭寻仙迹,却见逶迤五指扬".

这,就是我家乡大唐荔乡根子最有名最有仙气的山——浮山!

早在唐代的刘禹锡就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用在浮山是最恰当不过了。如果单从高的角度从雄伟壮观的角度去分析,与黄山庐山泰山那些名山相比它确实算不上大山,但单从仙的角度出发,它却一点也不逊色。相传潘仙潘茂名就世居在根子浮山下,在浮山修炼丹药修练仙道,即便是现在在浮山那葱葱郁郁的古树古草掩映下的蚕丛鸟道边依然能依稀的寻找到当年那斑驳的痕迹。

在浮山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南海龙王。在浮山的半山腰有一口井,井水冬暖夏凉常年清澈,井边长着龙须草,据说只要我们一拔下龙须草,海龙王就会从这井里显身出来。记得从小到大我们去爬浮山时总不敢拔山上的草,总担心万一拔错了草,海龙王就会从井里钻出来把我们抓到海里去!至于海龙王会不会真的钻出来那只是个传说,但水的清澈度却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根子人最喜欢拿着瓶瓶罐罐到浮山脚下去取水喝,而山脚下的村民更直接,他们上山从不带水,一渴了就蹲下来捧起山涧水就喝,清甜清甜的。说也奇怪,不知是不是浮山带有仙气的原因,浮山脚下的村民十分健康长寿,九十多岁的人了依然健步如飞每天都照常进山出山。

"小亭静倚峭浮山,独揽长空云几环。莫遇蓬莱贪寂坐,轻烟漫去野林闲。"像这样的小亭,在浮山上有三个。第一个亭是最平缓最开阔的,可以容纳的游人也是最多的。大家走累了都喜欢在这里坐坐,或者在透心凉的涧水边洗洗手洗洗脸再捧上一把喝个痛快。风是质朴的,水是清凉的,脸是红扑扑的。一翻的惬意后又继续拾阶而上,山路越来越陡峭,草越来越浓密了,当你咬着牙坚持到达第二个亭子的时候,你距离顶峰只是剩五分之一的距离了。或许是因为山势陡峭又或者没有太多的游人能坚持到这里的缘故,亭子占的面积少了些,可是这里视野却是最好的,远远望去,目空一切,你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么叫"一览众山小"、"一切都是浮云"的真正含义。

继续往上走,风就越大,云雾就越迷蒙,空气就越脱尘,芒草也越葱郁。这时你几乎听不到虫鸣鸟声,只有呼呼作响的风声。风真的很大,呼的一下从背后过来,云雾也跟着轻漫过来,你的脚跟似乎也感觉着轻轻拔起,你不由得像张开翅膀一样张开双臂,真的有这么一下子感觉自己就像一位得道的仙人一样自由得可以乘风而上,这不正是"浮山登顶浮尘绝,化羽千寻至此间"吗?

就在这云雾缭绕的山顶之上,第三个亭出现了,这也意味着你成功登顶了!这时你才明白为什么这座山叫"浮山".站在山顶你根本看不见山脚,根本看不到远方,眼前只有迷迷茫茫的大片大片的云烟云海,你根本分辨不出东南西北根本分辨不出自己究竟是在山上还是到了天上。汗水恣意的流,山风任意的吹,头发散乱,无需补妆也无需伪装;你忘记了牵绊也忘记了牵挂,你忘记了比较也忘记了较真,你忍不住大喊,可居然没有回音,只有白茫茫的一片云雾,天底下只剩下了一个自己,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一个坦荡荡赤裸裸的自己;可一切却居然如此美好,如摆脱了一种困惑,挣脱了一种灵魂,体重似乎也跟着减轻了不少。

在山顶寻踪问仙,久久不愿离开。置身其中,你不得不感叹,潘茂名选择在这里修练,龙王选择在这里小住,真的是再好不过了的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