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诗人崔护这首脍炙人口桃花诗描述了一个生动的爱情故事,以花喻人,以花言情,那种心境,让人读来,好生惋惜。
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桃花的篇章不胜枚举。仅一部《全唐诗》中,以桃花为主题的诗作就有近两百首,如果加上涉及桃花的诗,那就更多了,少说也得上千首。我们熟知的诗人如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崔护、元稹、张志和等,都写过桃花诗。每一首诗词中的桃花,皆有着不同的韵味,有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是唐寅《桃花庵歌》,刻画了一位洒脱风流、淡泊功名的隐者形象。而对桃花与美酒的执着追求,实际隐喻着作者对生命的极度珍视。
宋代苏轼的桃花诗透着轻快明媚。《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从诗中可看出苏轼先生细致入微的生活感受与潇洒的人生态度。竹林、桃花、春水、游鸭,几个简单朴实的意象,生动而温馨地描绘出了一幅早春图。
唐代周朴的《桃花》,给人最美的意境。“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颜色?可惜初春的狂风吹过以后,那美丽的花瓣却只化成片片血红的颜色点缀在青苔之上。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中,晚开的山寺桃花活灵活现、天真可爱,为人间留住了宝贵的春天。“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桃花溪》中的桃花,也是仙气十足、惹人怜爱。诗圣杜甫在成都锦江边漫步时看到盛开的桃花,写下了著名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诗中绮丽的桃花、烂漫的春光让人心驰神往。
曹雪芹笔下的桃花却透着凄切缠绵,《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此诗在《红楼梦》中出于林黛玉之手,既是以花喻人,将不胜风摧的桃花喻做身世飘零的自己,又是以盛景衬哀情,用春日鲜艳的桃花,来与自身飘零凄苦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
“桃花灼灼斗春芳,一见如云满目光。不识冬来霜雪遍,芳意争似竹松长。”热烈奔放、仙气蓊郁的桃花,打动着春天。桃花诗里迷眼醉,徜徉在醉人的桃花诗歌里,陶冶一种情操,迷醉一瓣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