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有两句写蝉鸣的诗:"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蝉声,也常常让我在梦里回到故园的秋天。
傍晚从老槐树下路过,一声,两声,我听到了秋蝉的鸣叫,像一个收放自如的歌唱家在自由练声,有时高昂,有时低沉,有时长音,有时短调,抑扬顿挫,余音袅袅。我知道那是秋蝉用自己的方式,在对生命放歌,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样是蝉鸣,夏蝉和秋蝉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夏蝉鸣叫仿佛是刚刚出道的青年歌手在纵情高歌,扯着喉咙,提着衣裙,声嘶力竭,唯恐自己的舞台被别人占领,风头被他人抢去,它不停不歇,带着轻狂与无知。秋蝉的鸣叫像一个有了阅历的中年歌唱家在做音乐指导,气息弱一些,音调低一些,不再竭尽全力,或许秋蝉饮露逐晶,内心沉静,懂得了内敛节制,也许是入秋早晚天气薄凉,让它学会了深沉与思考。
秋日蝉声涌起,总会让我想起那些千年文字。秋蝉的鸣奏,落入宋代词人柳永的耳中,便有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首词堪称婉约派词的千古绝唱,把秋日雨后送别的离愁别绪演绎得淋漓尽致。
秋蝉的歌声飘进唐人虞世南的脑海便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小诗,是唐朝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有超越个人小我的大气象。诗中赞美蝉生性高洁,栖居梧桐,喜饮清露,展现出这首诗清华隽朗的逸韵。诗人借蝉抒怀,意指自身品格高洁的人,根本不需要地位权力的外在凭藉,就能声名远播。不知为何,一想到这句诗,我的眼前就会呈现出一个画面,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头顶白云飘逸,眼前开阔舒朗,怡然自得,身心俱静。
小时候,我家西面是一座小山,山脚是一条河,秋天总有很多音乐的和声,有落雨,有蝉鸣,有蝈蝈叫,有风卷落叶的窸窸窣窣,有时还有大伯的二胡声……月光温柔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躺在床上一起听美妙的秋声,那是我们最快乐的童年时光。转眼,离乡的三十载光阴呼啸而去,每日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奔走穿梭,一听到秋蝉鸣叫,我便"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于是,缕缕的乡愁如潮涌般袭来。
秋蝉的歌声穿越千年,陪伴我度过童年,如今它又跨越时空,在夜凉如水的梦里,和我一同回到了故园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