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黄昏

知远网

2023-08-27文/郭华散文

农村黄昏的标配是炊烟和孩子们的喧闹。那时农村的孩子们,物质生活很贫乏,但绝无学习的压力。一般情况下没有家庭作业,更不知道课外辅导班为何物。放学了就是放学了,放学了就由着性子地去疯。文静一些的做做游戏,天性好动的满大街追赶打闹,相互说着没来由的话,做着莫名其妙的动作。

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带我去县城看了一场电影,是《平原游击队》。里面一位巡逻的老大爷,为了糊弄鬼子,不停地敲着梆子喊"平安无事喽".我记住了这句话,而且很感兴趣。于是,黄昏的街头,不管别人在做什么,在吵什么,我自己转来转去,旁若无人地喊着"平安无事喽".那些相互打闹的孩子们,闹着闹着有人被碰撞了,摔倒了,娇气一些的便嚎啕大哭。孩子们发生了冲突,通常情况下谁先哭就等于谁受了欺负,谁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个别时候还会把家长哭出来。如果双方的家长都介入,事情就复杂了。但多数时候家长是不介入的。如果家长不介入,孩子哭着哭着也就不哭了,街上重新又充满了喊叫声。

随着夕阳西下,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升起了炊烟。北方农村房屋的格局大同小异,堂屋两侧是灶台,灶膛透过隔山墙连接着炕洞。烟火穿过炕洞进入外山墙的烟筒。家家户户烧的都是柴草,不逢年不过节是舍不得烧好柴禾的。而柴禾的质量越差,冒烟越多。上百家的炊烟徐徐升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象。夏天,有时候升高的炊烟也和火烧云一样,被夕阳染成红色。

失去的才更加珍惜。当下,说到乡愁必说到炊烟,说到梦回故乡,必定是炊烟袅袅的故乡。有炊烟说明有人气,有炊烟说明有生机。所以,千百年来烟火气一直是生活气息的象征。然而,随着农村接通天然气,再也看不到炊烟了,未免使人感到几分失落,甚至暗自发问:这还是我的家乡我的故土吗?其实,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不断舍弃一些东西,从而腾出位置接受新的东西。今天如果只为欣赏炊烟,让乡亲们放弃天然气,重新烧柴禾,怕是没有人愿意接受了。

随着炊烟散发出来的,是饭菜的味道。虽然那时家家户户都是粗粮,但是当贴饼子或者蒸窝窝头的味道飘满村子的时候,至少知道这不是一个灾荒年,知道我们有饭吃。如果偶尔有个别富裕一些的人家煮了面条汤,而且放了葱花,那葱花的味道会让半截村子的人不停地抽鼻子。

炊烟渐渐落下,该回家吃饭了。孩子们忘情地嬉戏,十个有九个不会主动回家,一定要等家长来喊。所以家长们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是黄昏中最后一首交响曲。我们家一直都是奶奶上街喊我们吃饭。

比起炊烟来,我更加怀念奶奶喊我回家吃饭的情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