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唐村

知远网

2023-09-17文/秦延安散文

冬天的终南山,如一幅水墨画。皴黑的山体、光秃的树木、瘦弱的河流,以及灰瓦泥墙的村庄,构筑出了一种萧疏寒冽、沉寂明净的美。顺着盘山公路,我们走进了神禾原上的唐村。

唐村,实际上是西安市长安区南堡寨的老村。村子南依秦岭,北接常宁宫,被滈河和壕沟夹在一道梁上。由于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2000年,南堡寨10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到神禾原下。昔日的空心村,在经过古村落修复保护与文旅组合建设之后,变成了"在山和城之间可以安放乡愁"的唐村。

冬日的暖阳,让唐村的绿色并未完全消退。村外的麦田里,麦子正蒙头大睡。收割后的稻田里,湿气还未消尽,野草还在挣扎,几只水鸟不时飞起和落下,让空旷的田野弥漫出一种闲适的乡村气息。绕过万千红霞的梅林,我们看到了伫立在村口的"社树".

这是一棵古皂角树,树下有一座砖砌的土地庙,周围有半人高的石头砌护着,这让树和庙都变得高大起来。逢年过节,人们在此进行祭拜祈福。树身虽只有一人高、两三抱粗,树冠覆盖区域却达近百平方米。落光叶子的枝杈一目了然地伸展在半空中,像一幅简笔画,线条分明。而那些挂在树枝上随风起舞的祈福红丝带,变得更加鲜艳和神秘。也许,树木的灵气便是一个村庄的福气。行走在唐村里,我分明能感觉到那些原生草木的"神气".

"见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家家梯碧峰,门门锁青烟。因思蜕骨人,化作飞桂仙。"这是唐代诗人孟郊在《终南山下作》中描写的情景。带着这种诗情,我们走进村子。村子的主道是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的是石板路,庭院里铺的是方砖,环绕草木的是石子路,还有下水道、落水井,以及村舍角落、路旁的花草装扮,让人感受到唐村的别具匠心。

花草间摆放着大小陶瓷瓦罐,柿树顶端挂着几个留给鸟儿的柿子,旁边的枫树更是鲜艳夺目。虽然房子还是土坯和黑瓦,但乌黑的大门,修葺一新的窗户,还有屋门上挂的各种匾额,在古朴中透露出新意。房子一家挨一家,屋舍俨然。前院和后院,邻里和廊道,井然有序。还有窄小的鞍间房和厦房,木扎的篱笆,极具关中建筑风格。大多房门挂锁,窗户紧扣。屋门上的锁既有拴扣的,也有合页锁,千姿百态中保持着年代感。屋檐下摆有独轮推车、风车、水桶,以及木锨、扁担、杈等农具。还有古寨展厅里那些锈迹斑斑的马灯、竹套的热水壶、绞水的辘辘等,都让我遥想当年,回忆过往,感受到中国乡村农耕文化的深深印痕。

出了古寨区,便进入诗唐艺术中心。这里是唐代茶文化、酒文化和宴文化的集中展现区。唐代,终南山下是文人雅士郊游雅集之地,岑参、韦应物、韩愈、崔护、杜牧等在此生活过,激扬出千余首唐诗。

倘若不是进去探访,我怎么也猜不出那门上挂有牌匾的房屋内容,那是展厅、民宿、餐馆、茶社等等,布局错落。

出得唐村,远望大雁塔,那是一城的烟火。近看身旁,村舍清新。唐村,让我看到了古诗中山水田园的影子,一个有烟火气的田园梦开始在现实中拔节生长。

大家都在看